CN106765891B - 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65891B
CN106765891B CN201611079016.1A CN201611079016A CN106765891B CN 106765891 B CN106765891 B CN 106765891B CN 201611079016 A CN201611079016 A CN 201611079016A CN 106765891 B CN106765891 B CN 1067658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ed draught
unit
workspace
air
m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90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65891A (zh
Inventor
李春旺
马晓钧
任晓耕
梅玉婷
艾凡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10790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658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65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5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65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65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6Arrangements for air-circulation by means of induction, e.g. by fluid coupling or thermal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30Veloc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末端设备、定位测距分析单元、至少一组诱导通风装置、位于工作区的至少一个人机交互单元。诱导通风装置包括:将主气流区的气流调整并诱导至工作区的诱导动力机构,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使其与工作区相对应的位置调整机构,设置于诱导动力机构上、控制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与风速的控制单元;位于工作区的人机交互单元与控制单元向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方位信号,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方位信号确定工作区与诱导动力机构的坐标位置,确定二者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工作区与诱导动力机构的坐标位置及二者之间的距离,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与风速,将主气流区的气流调整并诱导至工作区,营造非均匀环境。

Description

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非均匀环境营造的空调通风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通风空调方式主要致力于在工作区内营造均匀一致的参数环境,但室内不同位置的人员或工作区在同一时间内参数需求并不相同,因此营造非均匀环境的研究成为热点。
营造非均匀环境的通风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地板送风、层式通风、碰撞射流、个性化通风等,这几种方式不仅需要配置专用的中央空调末端设备,且需布设相应的管道,配置相应的运行参数,通过整体改造末端设备改变室内气流组织结构,例如:个性化通风通过在每个工位安装个性化送风末端将处理好的新鲜空气直接输送至人员呼吸区,个性化风口之间可独立调节,虽可高效实现各工位参数的独立保障,但人员一旦远离工位则失去作用,造成能源的浪费,且,个性化送风末端设备的安装位置受建筑空间的限制,导致个性化通风难以得到广泛推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在不改变传统空调末端设备布置方式的前提下,通过气流诱导和耦合方式,灵活改变气流组织结构,可营造节能高效的非均匀环境,满足人的舒适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末端设备,定位测距分析单元、至少一组诱导通风装置、位于工作区的至少一个人机交互单元,
空调末端设备送风形成主气流区;
定位测距分析单元用于计算和分析诱导通风装置和人机交互单元的坐标位置和距离;
至少一组诱导通风装置,用于将主气流区的气流定向诱导到工作区,装置包括:
用于提供诱导气流动力的诱导动力机构,
用于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使其与工作区相对应的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机构包括用于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高度位置的高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角度位置的角度调整机构,
设置于诱导动力机构上、用于控制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与风速的控制单元;
人机交互单元,用于系统配置、对诱导通风装置进行手动控制/智能控制,发送方位信号确定工作区坐标位置;
该人机交互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向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方位信号,该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方位信号分别确定工作区与诱导动力机构的坐标位置,确定工作区与诱导动力机构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工作区与诱导动力机构的坐标位置及二者之间的距离,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与风速,以将主气流区的气流调整并诱导至工作区。
配置各诱导通风装置、各人机交互单元的地址编码,各诱导通风装置及人机交互单元向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各自的方位信号与地址编码,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各方位信号确定各诱导通风装置及人机交互单元的坐标位置,确定各诱导通风装置与人机交互单元之间的距离,分别确定距离各人机交互单元最近的诱导通风装置,将最近的诱导通风装置的地址编码发送至相应的人机交互单元,将相应的坐标位置发送至相应的诱导通风装置,诱导通风装置根据坐标位置调整位置。
所述诱导通风装置根据所述坐标位置调整高度位置,然后向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新的方位信号,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新的方位信号确定装置的新坐标位置,确定诱导通风装置与其相应的人机交互单元之间的距离,将装置的新坐标位置与该距离发送至相应的诱导通风装置,诱导通风装置根据距离调整风速。
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移动位置,向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新的方位信号,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该新的方位信号确定工作区的新坐标位置,确定人机交互单元与相应的诱导通风装置之间的距离,将工作区的新坐标与该距离发送至相应的诱导通风装置,诱导通风装置根据工作区的新坐标调整位置,根据该距离调整风速。
预先测定工作区风速与诱导通风装置到工作区距离的关系,将距离-诱导动力机构动力关系对照表配置于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设置风速参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该风速参数及所述距离查找所述距离-诱导动力机构动力关系对照表,根据查找结果控制所述诱导动力机构输出的动力。
所述诱导动力机构包括主气流吸入管、诱导气流输出管、动力部件,主气流吸入管通过波纹软管与动力部件的气流进口端相连接,动力部件的气流出口端通过波纹软管与诱导气流输出管相连接,主气流吸入管上设置风速传感器,诱导工况下,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使得主气流吸入管与所述主气流区相对应,诱导气流输出管与所述工作区相对应。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器、无线收发模块、室内定位测距模块、PWM调速模块、地址管理模块,风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室内定位测距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的驱动单元相连接,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PWM调速模块与所述动力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主控制器的I/O端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用于分别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定位测距分析单元的无线收发模块实现信号交互,地址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管理所述地址编码。
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包括定位主控芯片、无线收发模块,定位主控芯片的I/O端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控制面板、主控芯片、无线收发模块、室内定位测距模块,室内定位测距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主控芯片的I/O端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控制面板上设有多个功能键,包括自动/手动模式键、风速调节键、角度调节键。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在不改变传统空调末端设备的布置方式前提下,可根据工作区域的变化和实际需求,通过调节诱导动力机构的高度、角度和诱导动力大小,将空调主气流区的气流诱导到工作区域,通过气流诱导和耦合方式,灵活改变气流组织结构,营造节能高效的非均匀环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显示一组诱导通风装置。
图2是本发明的诱导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的高度调整机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的高度调整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角度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控制单元、人机交互单元、定位测距控制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系统于自动模式下的信号交互流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诱导通风装置的位置调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末端设备1、定位测距分析单元6、多组诱导通风装置,诱导通风装置包括诱导动力机构8、高度调整机构4、角度调整机构5、控制单元9、人机交互单元7等,定位测距分析单元6、控制单元9及人机交互单元7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现信号传输。
空调末端设备1送风形成主气流区2,空调末端设备包括风机盘管、室内机、可自动调节风口等现有的空调末端设备。
如图2所示,诱导动力机构8用于提供诱导气流的动力,其包括主气流吸入管10、诱导气流输出管13、壳体16内的动力部件15,主气流吸入管10通过波纹软管11与动力部件15的气流进口端相连接,动力部件15的气流出口端通过波纹软管11与诱导气流输出管13相连接,主气流吸入管10或波纹软管11的中间位置设置风速传感器17,诱导气流输出管13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4。动力部件15可采用适合的风量和风压参数的轴流风机、离心风机、无叶风机等。
诱导动力机构8通过高度调整机构4吊装于屋顶3,通过高度调整机构4调整诱导动力机构8的整体高度,诱导工况时,调整诱导动力机构8的高度使得主气流吸入管10的入口端与主气流区2相对应,非诱导工况时,调整诱导动力机构8的高度使得主气流吸入管10的入口端与非主气流区对应或复位。
如图3A所示,于一具体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4包括升降架41,升降架41的一端固定于屋顶3,另一端通过基座46、角度调整机构5与诱导动力机构8相连接,升降架41的升降端设有升降驱动单元,升降驱动单元包括动轴承座42、定轴承座44、升降电机45、丝杠43,动轴承座42与定轴承座44通过丝杠43连接,升降电机45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杠43的一端相连接,升降电机45动作,驱动丝杠43带动动轴承座42沿丝杠43上下动作,升降架41随动轴承座42上下动作,带动诱导动力机构8上下升降动作。
如图3B所示,于另一实施例中,高度调整机构4包括齿条导轨48,升降电机47,升降电机47通过基座49、角度调整机构5与诱导动力机构8相连接,升降电机47的齿轮输出端与齿条导轨48的齿轮相啮合,升降电机47动作,可沿齿条导轨48上下动作,带动诱导动力机构8上下升降动作。
如图4所示,角度调整机构5用于调整诱导动力机构8的水平向角度和垂直向角度,使得诱导气流输出管13的出口对准工作区,以将主气流区2的气流诱导至指定的工作区域。角度调整机构5包括水平旋转单元51和垂直旋转单元52,水平旋转单元51包括水平旋转电机、与水平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水平旋转转轴,垂直旋转单元52包括垂直旋转电机、与垂直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垂直旋转转轴,其中,壳体16设置于垂直旋转转轴内部,垂直旋转转轴对应动力部件15的气流进、出口端分别设有相应的开口,水平旋转单元51动作可驱动诱导动力机构8沿水平向转动,垂直旋转单元52动作可驱动诱导动力机构8沿垂直向转动,结合波纹软管11的可伸缩性可使水平旋转单元51与垂直旋转单元52实现大角度旋转。
如图5所示,控制单元9设置于诱导动力机构8上,其包括主控制器、无线收发模块、室内定位测距模块、PWM调速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地址管理模块、存储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风速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用于采集风速、温度数据,室内定位测距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用于采集诱导动力机构8的方位信号,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电机驱动模块与升降电机、水平旋转电机、垂直旋转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用于控制诱导动力机构8的高度、水平向与垂直向角度,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PWM调速模块与动力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用于对动力部件15无级调速,实现对风速的智能调节,主控制器的I/O端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用于分别与人机交互单元7、定位测距分析单元6的无线收发模块实现信号交互,地址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管理诱导通风装置的地址编码。电源管理模块与主控制器的电源端相连接,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稳压,以向其它用电单元电路提供适应的电源。
人机交互单元7包括控制面板,其中设有主控芯片、无线收发模块、存储器、室内定位测距模块等,室内定位测距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主控芯片的I/O端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存储器相连接,控制面板上设有多个功能键,包括自动/手动模式键、风速调节键、角度调节键、温度调节键、设备选择键等,诱导通风装置的温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数据经控制面板显示温度。
手动模式下,用户调整各功能键,主控芯片将风速、高度、角度参数等控制信号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选定的诱导通风装置的控制单元(也可不选择特定的诱导通风装置,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诱导通风装置的地址编码确定要控制的诱导通风装置),由该控制单元的无线收发模块接收各控制信号,根据各控制信号,将诱导动力机构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同时调整至舒适的风速与温度;自动模式下,主控芯片的室内定位测距模块将方位信号及地址编码发送至定位测距分析单元6,各诱导通风装置将相应的方位信号及地址编码发送至定位测距分析单元6,由定位测距分析单元6计算确定距离人机交互单元最近的诱导通风装置,由该诱导通风装置自动调整高度、角度位置,将主气流诱导至人机交互单元所在的工作区。
定位测距分析单元6安装于室内的固定位置,其包括定位主控芯片、无线收发模块,定位主控芯片的I/O端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各诱导通风装置的方位信号经相应的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各人机交互单元的方位信号经相应的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定位测距控制单元,定位主控芯片接收各诱导通风装置及人机交互单元的方位信号,分别计算出各诱导通风装置及人机交互单元的坐标位置参数,并计算各诱导通风装置与人机交互单元之间的距离参数,将计算出的坐标位置参数与距离参数经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各诱导通风装置的控制单元,将确定的诱导通风装置的地址编码经无线收发模块发送至相应的人机交互单元。
本发明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的操作方法及工作原理是:
1、初始配置:
1)在主气流区气流恒定的情况下,分别控制工作区风速达到0.1m/s、0.2m/s、0.3m/s、0.4m/s、0.5m/s,分别测量达到相应风速条件下,诱导动力机构的风机(动力部件)的不同转速与工作区距离的关系对照表,并将转速-距离关系对照表保存于控制单元的存储模块。
2)配置室内安装的n个诱导通风装置的控制单元的地址编码{add1,add2,…addn},若人机交互单元有m(m>1)个,则配置m个人机交互单元的地址编码{addr1,addr2,…addrm},若人机交互单元有一个,则无需配置人机交互单元的地址。
3)诱导通风装置的初始姿态标定,初始姿态标定可采用如下方法:
确定房间某一特定位置(定位测距分析单元确定该位置坐标),调整诱导通风装置的角度使其对准该特定位置,系统将该特定位置的初始坐标(X1`,Y1`,Z1`)作为工作区初始坐标,记录调整诱导通风装置对准该特定位置时的初始水平角度与垂直角度,诱导通风装置保持该初始角度。
2、控制方法:
1)通过人机交互单元设置为手动模式,通过控制面板设置高度、角度等参数,选择特定的诱导通风装置,或是选择默认的距离工作区最近的诱导通风装置,调整该诱导通风装置的高度、角度位置使其到达合适的位置。设置风速参数(包括1-5级,分别对应风速0.1m/s、0.2m/s、0.3m/s、0.4m/s、0.5m/s五个档位),根据定位测距分析单元6计算出的诱导通风装置到工作区(人机交互单元)的距离,查找转速-距离关系对照表,根据查找结果调整风机(动力部件)的转速,达到工作区的风速要求;若计算出的诱导通风装置到工作区距离超出其档位范围,则风机调整到最大转速,并提示超出范围。
2)通过人机交互单元(以下以一个人机交互单元为例说明)设置为自动模式,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诱导通风装置自动调整进入初始姿态,即根据记录的工作区初始坐标(X1`,Y1`,Z1`)及初始水平角度与垂直角度,诱导通风装置调整并保持初始坐标位置。
各诱导通风装置的控制单元向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方位信号及对应的地址编码,人机交互单元向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方位信号,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各诱导通风装置的方位信号,确定各诱导通风装置对应的初始坐标(X0,Y0,Z0),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人机交互单元的方位信号,确定人机交互单元(即工作区)对应的坐标(X1,Y1,Z1);然后,根据各诱导通风装置对应的初始坐标与该工作区对应的坐标,计算各诱导通风装置与该工作区的距离,从中确定距离该工作区最近的诱导通风装置,假定该最近的诱导通风装置的地址编码为add1,则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向地址编码为add1的诱导通风装置(以下简称为诱导通风装置add1)发送启动信号及工作区初始坐标(X1,Y1,Z1),同时向人机交互单元发送确定的诱导动力装置的地址编码add1;
诱导通风装置add1接收定位测距分析单元的启动信号及工作区初始坐标(X1,Y1,Z1),其控制单元控制升降电机动作,驱动诱导动力机构8整体下降,同时采集风速传感器采集的风速信号,当风速突然变大且维持一定时间(10秒以上)时,判断已进入主气流区2,控制升降电机停止动作;诱导通风装置add1重新向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新的方位信号,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其新的方位信号,确定其新坐标(X2,Y2,Z2),并计算出新坐标与工作区的距离L,然后将新坐标(X2,Y2,Z2)及距离L发送至诱导通风装置add1;
如图7所示,控制单元根据工作区坐标(X1,Y1,Z1)与装置的新坐标(X2,Y2,Z2),利用坐标之间的几何关系,计算得到诱导动力机构需要调整的水平方向角α与垂直方向角β,计算公式为:
根据计算得到的水平方向角α与垂直方向角β,控制单元控制水平旋转电机步进动作使得水平旋转单元51旋转α角度,控制垂直旋转电机步进动作使得垂直旋转单元旋转β角度,经角度调整后,诱导动力机构8的诱导气流输出管13对准工作区(X1,Y1,Z1)位置,将主气流区2的气流诱导到指定的工作区域。调整到位后,保持该诱导通风装置的姿态位置,并将工作区的当前坐标(X1,Y1,Z1)作为初始坐标(X1`,Y1`,Z1`)保存记录。
诱导通风装置add1接收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的新坐标(X2,Y2,Z2)及距离L,人机交互单元7向诱导通风装置add1发送风速参数信号,诱导通风装置add1的控制单元接收该风速参数信号,根据该风速参数及距离L查找转速-距离关系对照表,依据查找结果调整风机(动力部件)的转速,通过PWM调速模块调整风机转速,达到工作区的风速需求。
当人机交互单元7移动位置时,人机交互单元7将其新的方位信号发送至定位测距分析单元6,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人机交互单元的新的方位信号,确定工作区新坐标(X11,Y11,Z11),及诱导通风装置与工作区新位置之间的距离L1,重复上述控制过程。
人机交互单元7向诱导通风装置add1发送停机信号,诱导通风装置add1的控制单元控制动力部件停止运转,控制升降电机动作使得诱导动力机构8回到初始位置。
当多个人机交互单元均设置自动模式时,多个人机交互单元分别将各自的方位信号及地址编码发送至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各诱导通风装置及各人机交互单元的坐标位置,分别计算各诱导通风装置到各人机交互单元的距离,得到距离各人机交互单元最近的诱导通风装置,然后将对应的诱导通风装置的地址编码发送至对应的人机交互单元,对应的人机交互单元的坐标位置发送至对应的诱导通风装置,由各诱导通风装置对相应的工作区进行诱导通风控制过程。若出现了两个及以上人机交互单元,与同一诱导通风装置距离相等而发生冲突时,按照时间优先原则确定人机交互单元与诱导动力装置的对应关系。
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基于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实现,例如,可采用DecaWave的DW1000无线室内定位系列芯片、无线脉冲定位技术、基于数字光编码的室内定位系统或超声波定位技术等成熟技术,定位精度均可达到在10cm以内,若其它射频定位技术(wifi、蓝牙、ZigBee、红外)能达到定位精度也可采用。
主控制器基于TI公司的lm3s6911+微控器实现;无线收发模块采用CC2420芯片,用于ZigBee网络的射频信号传输,也可采用wifi模块;温度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其采集的温度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电路处理后传输至主控制器;风速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传输至主控制器;电源管理模块基于LTC4055、LM2576-ADJ、NCP500-3.3和CS5131等芯片实现。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末端设备,定位测距分析单元、至少一组诱导通风装置、位于工作区的至少一个人机交互单元,
空调末端设备送风形成主气流区;
定位测距分析单元用于计算和分析诱导通风装置和人机交互单元的坐标位置和距离;
至少一组诱导通风装置,用于将主气流区的气流定向诱导到工作区,装置包括:
用于提供诱导气流动力的诱导动力机构,
用于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使其与工作区相对应的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机构包括用于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高度位置的高度调整机构,用于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角度位置的角度调整机构,
设置于诱导动力机构上、用于控制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与风速的控制单元;
人机交互单元,用于系统配置、对诱导通风装置进行手动控制/智能控制,发送方位信号确定工作区坐标位置;
该人机交互单元与控制单元分别向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方位信号,该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方位信号分别确定工作区与诱导动力机构的坐标位置,确定工作区与诱导动力机构之间的距离,并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工作区与诱导动力机构的坐标位置及二者之间的距离,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与风速,以将主气流区的气流调整并诱导至工作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配置各诱导通风装置、各人机交互单元的地址编码,各诱导通风装置及人机交互单元向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各自的方位信号与地址编码,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各方位信号确定各诱导通风装置及人机交互单元的坐标位置,确定各诱导通风装置与人机交互单元之间的距离,分别确定距离各人机交互单元最近的诱导通风装置,将最近的诱导通风装置的地址编码发送至相应的人机交互单元,将相应的坐标位置发送至相应的诱导通风装置,诱导通风装置根据坐标位置调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通风装置根据所述坐标位置调整高度位置,然后向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新的方位信号,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新的方位信号确定装置的新坐标位置,确定诱导通风装置与其相应的人机交互单元之间的距离,将装置的新坐标位置与该距离发送至相应的诱导通风装置,诱导通风装置根据距离调整风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移动位置,向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发送新的方位信号,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根据该新的方位信号确定工作区的新坐标位置,确定人机交互单元与相应的诱导通风装置之间的距离,将工作区的新坐标与该距离发送至相应的诱导通风装置,诱导通风装置根据工作区的新坐标调整位置,根据该距离调整风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预先测定工作区风速与诱导通风装置到工作区距离的关系,将距离-诱导动力机构动力关系对照表配置于所述控制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设置风速参数,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该风速参数及所述距离查找所述距离-诱导动力机构动力关系对照表,根据查找结果控制所述诱导动力机构输出的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动力机构包括主气流吸入管、诱导气流输出管、动力部件,主气流吸入管通过波纹软管与动力部件的气流进口端相连接,动力部件的气流出口端通过波纹软管与诱导气流输出管相连接,主气流吸入管上设置风速传感器,诱导工况下,调整诱导动力机构的位置,使得主气流吸入管与所述主气流区相对应,诱导气流输出管与所述工作区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制器、无线收发模块、室内定位测距模块、PWM调速模块、地址管理模块,风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室内定位测距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的驱动单元相连接,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PWM调速模块与所述动力部件的控制端相连接,主控制器的I/O端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用于分别与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定位测距分析单元的无线收发模块实现信号交互,地址管理模块用于配置管理所述地址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测距分析单元包括定位主控芯片、无线收发模块,定位主控芯片的I/O端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控制面板、主控芯片、无线收发模块、室内定位测距模块,室内定位测距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芯片的数据输入端相连接,主控芯片的I/O端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控制面板上设有多个功能键,包括自动/手动模式键、风速调节键、角度调节键。
CN201611079016.1A 2016-11-30 2016-11-30 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 Active CN1067658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9016.1A CN106765891B (zh) 2016-11-30 2016-11-30 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9016.1A CN106765891B (zh) 2016-11-30 2016-11-30 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5891A CN106765891A (zh) 2017-05-31
CN106765891B true CN106765891B (zh) 2019-04-19

Family

ID=5889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9016.1A Active CN106765891B (zh) 2016-11-30 2016-11-30 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658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486B (zh) * 2018-07-25 2021-05-11 浙江工业大学 带摇臂的节能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9654656B (zh) * 2018-12-11 2020-11-27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管廊换气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316367B (zh) * 2021-05-28 2023-04-14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数据中心诱导调温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7445A (zh) * 2005-07-25 2006-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送风空调及智能送风方法
CN202470321U (zh) * 2012-02-07 2012-10-03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诱导通风及照明系统
CN103322642A (zh) * 2013-05-15 2013-09-25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基于主观感受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3398451A (zh) * 2013-07-12 2013-11-20 清华大学 基于学习用户行为的多维舒适度室内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913381A (zh) * 2015-04-30 2015-09-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引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40419A1 (en) * 2012-06-20 2013-12-26 c/o NEW WORLD ENERGY ENTERPRISES LTD Air hand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7445A (zh) * 2005-07-25 2006-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送风空调及智能送风方法
CN202470321U (zh) * 2012-02-07 2012-10-03 上海风翼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智能诱导通风及照明系统
CN103322642A (zh) * 2013-05-15 2013-09-25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基于主观感受的室内温度控制系统与方法
CN103398451A (zh) * 2013-07-12 2013-11-20 清华大学 基于学习用户行为的多维舒适度室内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913381A (zh) * 2015-04-30 2015-09-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及其引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65891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891B (zh) 空调诱导通风控制系统
CN105042785B (zh) 空调器舒适节能控制方法
CN101769571B (zh) 空调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01493246B (zh) 空调机及其动作方法
CN109612045A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过渡季的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转换系统
CN104142003A (zh) 一种空调风向智能调控方法
CN205316617U (zh) 一种照明与办公室工位送风一体化空调系统
KR20090106565A (ko) 공조 취출 패널, 동 공조 취출 패널을 구비한 공조 제어 시스템 및 공조 제어 방법
CN106403200B (zh) 空调送风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173844A (zh) 智能空气管理系统、智能管道及相关控制房间温度的方法
CN106369766A (zh) 空调运行参数的调节方法、调节装置和终端
CN106765960A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联动装置
CN108019901A (zh) 一种定向调节空调
CN109945463A (zh) 带有超微型无人机的人工环境控制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JP2013231550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8444054A (zh) 一种办公楼温度调控系统
CN215736284U (zh) 一种控制温度和湿度恒定的畜牧养殖楼房
CN109059171B (zh) 带自学习功能的自动追踪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07449119A (zh) 一种适用于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诱导增强系统
CN111780232A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987301U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座椅定位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CN206917901U (zh) 一种烘烤设备循环风机的风速控制系统
CN206875675U (zh) 空调送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JP2006183974A (ja) 空調用吹出気流自動調整装置と空調用吹出気流の制御方法
CN211261178U (zh) 一种中央空调用分区域智能控温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