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65844A - 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765844A CN106765844A CN201611172076.8A CN201611172076A CN106765844A CN 106765844 A CN106765844 A CN 106765844A CN 201611172076 A CN201611172076 A CN 201611172076A CN 106765844 A CN106765844 A CN 1067658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put
- interior circulation
- heat exchange
- exchange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包括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包括内循环进风口、输出风口,所述输出风口处设置有输出风扇,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一新风进风口连接一热交换模块上设置的新风接口、所述热交换模块设置的输出接口,并与所述内循环风道共用输出风口,所述热交换模块上还设置有污气进口、污气出口,所述排污风道包括室内空气进口、排气风扇、所述热交换模块其污气进口、污气出口与室内空气出口。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风道系统的工作方法,可根据实际环境进行灵活切换。本发明风道设计合理,可实现的功能多样,可适应多种使用场景,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新风机运用新风对流专利技术,通过自主送风和引风,使室内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最大程度化的进行室内空气置换,新风机内置多功能净化系统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健康。新风机主要分为排风式新风机和送风式新风机两种类型,可以在绝大部分室内环境下安装,安装方便,使用舒适。新风机是家居生活的健康伴侣。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新风机的需求亦逐渐形成规模,因此针对新风机的研发亦渐渐受到重视。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262887.7的文件中提到的多功能新风机和专利申请号为CN201220353548.0的文件中提到的多功能落地式新风机,均对新风机的结构进行了相应改进。但是仍没有一种方案对新风机内部的风道进行优化设计,而且上述方案实现的功能较为简单,无法满足智能化需求。
因此,研发一种功能多样,设计合理的新风机风道系统具有必要性,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包括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包括内循环进风口、输出风口,所述输出风口处设置有输出风扇,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一新风进风口连接一热交换模块上设置的新风接口、所述热交换模块设置的输出接口,并与所述内循环风道共用输出风口,所述热交换模块上还设置有污气进口、污气出口,所述排污风道包括室内空气进口、排气风扇、所述热交换模块其污气进口、污气出口与室内空气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模块具有冷热回收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进风口与输出风口之间、所述热交换模块其输出接口与输出风口之间设置有表冷器,所述表冷器可连接制冷或制热。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进风口、室内空气出口均连接有室外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设置有第一风门,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有第二风门,所述室内空气进口设置有第三风门。
上述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包括以下工作方法:
方法一:内循环除湿制冷
内循环风道开启、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关闭,即第一风门开启,输出风扇开启,表冷器开启,所述表冷器连接制冷,室内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进入系统并经过表冷器除湿降温后从输出风口输出。
方法二:内循环制热
内循环风道开启、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关闭,即第一风门开启,输出风扇开启,表冷器开启,表冷器连接加热,室内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进入系统并经过表冷器加热后从输出风口输出。
方法三: 新风热回收除湿制冷
新风风道、排污风道开启,内循环风道关闭,即第二风门、第三风门、输出风扇、排气风扇、热交换模块与表冷器开启,所述热交换模块为制冷模式,所述表冷器连接制冷。
方法四:新风热回收制热
新风风道、排污风道开启,内循环风道关闭,即第二风门、第三风门、输出风扇、排气风扇、热交换模块与表冷器开启,所述热交换模块为制热模式,所述表冷器连接制冷。
方法五:新风热回收内循环同步除湿制冷
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均开启,即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第三风门、输出风扇、排气风扇、热交换模块与表冷器均开启,所述表冷器连接制冷,所述热交换模块为制冷模式。
方法六:新风热回收内循环同步制热
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均开启,即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第三风门、输出风扇、排气风扇、热交换模块与表冷器均开启,所述表冷器连接制热,所述热交换模块为制热模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的合理设计与组合运用,可实现高效的空气处理与通过风道组合开启实现多种功能,根据实际环境的不同灵活切换风道的开闭状态,使该系统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智能化、集成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内循环风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新风风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排污风道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内循环进风口,2-输出风口,3-输出风扇,4-新风进风口,5-热交换模块,51-新风接口,52-输出接口,53-污气进口,54-污气出口,6-室内空间进口,7-排气风扇,8-室内空气出口,9-表冷器,10-室外接口,11-第一风门,41-第二风门,61-第三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一般新风机功能单一,内部结构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4所示,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包括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包括内循环进风口1、输出风口2,所述输出风口2处设置有输出风扇3,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一新风进风口4连接一热交换模块5上设置的新风接口51、所述热交换模块5设置的输出接口52,并与所述内循环风道共用输出风口2,所述热交换模块5上还设置有污气进口53、污气出口54,所述排污风道包括室内空气进口6、排气风扇7、所述热交换模块5其污气进口53、污气出口54与室内空气出口8。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模块5具有冷热回收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与输出风口2之间、所述热交换模块5其输出接口52与输出风口2之间设置有表冷器9,所述表冷器9可连接制冷或制热。
进一步地,所述新风进风口4、室内空气出口8均连接有室外接口10。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进风口1设置有第一风门11,所述新风进风口4设置有第二风门41,所述室内空气进口6设置有第三风门61。
上述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包括以下工作方法:
方法一:内循环除湿制冷
内循环风道开启、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关闭,即第一风门11开启,输出风扇3开启,表冷器9开启,所述表冷器9连接制冷,室内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1进入系统并经过表冷器9降温除湿后从输出风口2输出。
方法二:内循环制热
内循环风道开启、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关闭,即第一风门11开启,输出风扇3开启,表冷器9开启,所述表冷器9连接制热,室内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1进入系统并经过表冷器9加热后从输出风口2输出。
方法三: 新风热回收除湿制冷
新风风道、排污风道开启,内循环风道关闭,即第二风门41、第三风门61、输出风扇3、排气风扇7、热交换模块5与表冷器9开启,所述热交换模块5为制冷模式,所述表冷器9连接制冷,室内的污浊空气在排气风扇7的作用下从室内空气进口6经污气进口53进入热交换模块5,并经污气出口54由室内空气出口8排出外界,而室外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4经新风接口51进入热交换模块5,并依次经过输出接口52、表冷器9、输出风扇3、输出风口2,期间室内的污浊空气经热交换模块5加热,而室外新鲜空气经热交换后降温,并经表冷器9降温除湿后输出。
方法四:新风热回收制热
新风风道、排污风道开启,内循环风道关闭,即第二风门41、第三风门61、输出风扇3、排气风扇7、热交换模块5与表冷器9开启,所述热交换模块5为制热模式,所述表冷器9连接制热,室内的污浊空气在排气风扇7的作用下从室内空气进口6经污气进口53进入热交换模块5,并经污气出口54由室内空气出口8排出外界,而室外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4经新风接口51进入热交换模块5,并依次经过输出接口52、表冷器9、输出风扇3、输出风口2,期间室内的污浊空气经热交换模块5降温,而室外新鲜空气经热交换后加热,并经表冷器9进一步加热后输出。
方法五:新风热回收内循环同步除湿制冷
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均开启,即第一风门11、第二风门41、第三风门61、输出风扇3、排气风扇7、热交换模块5与表冷器9均开启,所述热交换模块5为制冷模式,所述表冷器9连接制冷;一方面,室内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1进入系统并经过表冷器9除湿降温后从输出风口2输出;另一方面,室内的部分污浊空气在排气风扇7的作用下从室内空气进口6经污气进口53进入热交换模块5,并经污气出口54由室内空气出口8排出外界,而室外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4经新风接口51进入热交换器5,并依次经过输出接口52、表冷器9、输出风扇3、输出风口2,期间室内的部分污浊空气经热交换模块5加热,而室外新鲜空气经热交换后降温,并经表冷器9降温除湿后输出。
方法六:新风热回收内循环同步制热
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均开启,即第一风门11、第二风门41、第三风门61、输出风扇3、排气风扇7、热交换模块5与表冷器9均开启,所述热交换模块5为制热模式,所述表冷器9连接制热;一方面,室内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1进入系统并经过表冷器9加热后从输出风口2输出;另一方面,室内的部分污浊空气在排气风扇7的作用下从室内空气进口6经污气进口53进入热交换模块5,并经污气出口54由室内空气出口8排出外界,而室外新鲜空气从新风进风口4经新风接口51进入热交换器5,并依次经过输出接口52、表冷器9、输出风扇3、输出风口2,期间室内的部分污浊空气经热交换模块5降温,而室外新鲜空气经热交换后加热,并经表冷器9进一步加热后输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的合理设计与组合运用,可实现高效的空气处理与通过风道组合开启实现多种功能,根据实际环境的不同灵活切换风道的开闭状态,使该系统可以适用于一年四季,既可用于调节室内的温湿度,亦可进行利用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进行换气,功能多样。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范围内。
Claims (6)
1.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所述内循环风道包括内循环进风口、输出风口,所述输出风口处设置有输出风扇,所述新风风道包括一新风进风口连接一热交换模块上设置的新风接口、所述热交换模块设置的输出接口,并与所述内循环风道共用输出风口,所述热交换模块上还设置有污气进口、污气出口,所述排污风道包括室内空气进口、排气风扇、所述热交换模块其污气进口、污气出口与室内空气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模块具有冷热回收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与输出风口之间、所述热交换模块其输出接口与输出风口之间设置有表冷器,所述表冷器可连接制冷或制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进风口、室内空气出口均连接有室外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设置有第一风门,所述新风进风口设置有第二风门,所述室内空气进口设置有第三风门。
6.上述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
方法一:内循环除湿制冷
内循环风道开启、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关闭,即第一风门开启,输出风扇开启,表冷器开启,所述表冷器连接制冷,室内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进入系统并经过表冷器除湿降温后从输出风口输出;
方法二:内循环制热
内循环风道开启、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关闭,即第一风门开启,输出风扇开启,表冷器开启,表冷器连接加热,室内空气经内循环进风口进入系统并经过表冷器加热后从输出风口输出;
方法三: 新风热回收除湿制冷
新风风道、排污风道开启,内循环风道关闭,即第二风门、第三风门、输出风扇、排气风扇、热交换模块与表冷器开启,所述热交换模块为制冷模式,所述表冷器连接制冷;
方法四:新风热回收制热
新风风道、排污风道开启,内循环风道关闭,即第二风门、第三风门、输出风扇、排气风扇、热交换模块与表冷器开启,所述热交换模块为制热模式,所述表冷器连接制冷;
方法五:新风热回收内循环同步除湿制冷
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均开启,即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第三风门、输出风扇、排气风扇、热交换模块与表冷器均开启,所述表冷器连接制冷,所述热交换模块为制冷模式;
方法六:新风热回收内循环同步制热
内循环风道、新风风道与排污风道均开启,即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第三风门、输出风扇、排气风扇、热交换模块与表冷器均开启,所述表冷器连接制热,所述热交换模块为制热模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72076.8A CN106765844A (zh) | 2016-12-17 | 2016-12-17 | 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72076.8A CN106765844A (zh) | 2016-12-17 | 2016-12-17 | 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65844A true CN106765844A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8892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72076.8A Pending CN106765844A (zh) | 2016-12-17 | 2016-12-17 | 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76584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9098A (zh) * | 2017-07-31 | 2017-12-08 | 苏州安岢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换口便于拆装的新风换气机 |
WO2022111032A1 (zh) * | 2020-11-26 | 2022-06-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50547A (ja) * | 1986-12-15 | 1988-06-23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バス乾燥機 |
JPH11118223A (ja) * | 1997-10-17 | 1999-04-30 | Toyota Motor Corp | 熱交換式換気扇及び換気方法 |
JPH11337144A (ja) * | 1998-05-25 | 1999-12-10 | Tetsuya Saigo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GB2459872A (en) * | 2008-05-08 | 2009-11-11 | Nuaire Ltd | Ventilation unit |
CN101995062A (zh) * | 2010-11-09 | 2011-03-30 |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
CN102628600A (zh) * | 2012-04-21 | 2012-08-08 | 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内置热泵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202927987U (zh) * | 2012-12-11 | 2013-05-08 | 浙江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带冷凝热回收的双冷源深度除湿新风空调系统 |
CN104033986A (zh) * | 2013-07-05 | 2014-09-10 |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全热回收型折叠式送、回、排风一体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
CN105003974A (zh) * | 2015-08-07 | 2015-10-28 | 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体式节能新风空调 |
-
2016
- 2016-12-17 CN CN201611172076.8A patent/CN10676584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50547A (ja) * | 1986-12-15 | 1988-06-23 |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 バス乾燥機 |
JPH11118223A (ja) * | 1997-10-17 | 1999-04-30 | Toyota Motor Corp | 熱交換式換気扇及び換気方法 |
JPH11337144A (ja) * | 1998-05-25 | 1999-12-10 | Tetsuya Saigo | 熱交換・換気装置 |
GB2459872A (en) * | 2008-05-08 | 2009-11-11 | Nuaire Ltd | Ventilation unit |
CN101995062A (zh) * | 2010-11-09 | 2011-03-30 | 帝思迈环境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全热回收的调湿新风热泵 |
CN102628600A (zh) * | 2012-04-21 | 2012-08-08 | 杭州国电能源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内置热泵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202927987U (zh) * | 2012-12-11 | 2013-05-08 | 浙江国祥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带冷凝热回收的双冷源深度除湿新风空调系统 |
CN104033986A (zh) * | 2013-07-05 | 2014-09-10 |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全热回收型折叠式送、回、排风一体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
CN105003974A (zh) * | 2015-08-07 | 2015-10-28 | 中山市万得福电子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体式节能新风空调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9098A (zh) * | 2017-07-31 | 2017-12-08 | 苏州安岢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热换口便于拆装的新风换气机 |
WO2022111032A1 (zh) * | 2020-11-26 | 2022-06-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14025B (zh) | 兼具旁通及再循环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 |
CN108253540B (zh) | 多功能空调 | |
CN204084598U (zh) | 多功能空调系统 | |
CN204574262U (zh) | 新风空调 | |
CN204285721U (zh) | 一种新风系统 | |
CN109959076A (zh) | 一种房间温控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160056701A (ko) | 공기조화장치 | |
CN206113170U (zh) | 一种双冷源带除湿功能的全新风机组 | |
CN105318417A (zh) | 全能空调系统 | |
CN205980156U (zh) | 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的新风机 | |
CN208090865U (zh) | 一种带独立新风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 | |
CN2497198Y (zh) | 室内空气环境控制器 | |
CN106765844A (zh) | 多功能新风机风道系统与其工作方法 | |
CN105276722A (zh) | 全能新风与空调系统 | |
CN109028518A (zh) | 一种新型互补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 | |
CN106705328A (zh) | 一种多功能新风机 | |
CN211011801U (zh) | 多功能新风换气机 | |
CN202938466U (zh) | 具有热回收装置的多功能空调末端 | |
CN205783335U (zh) | 空调设备和风机盘管 | |
CN206320886U (zh) | 一种多功能新风机 | |
CN208750939U (zh) | 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 |
CN104132401B (zh) | 立式双层空气清新机 | |
CN208458236U (zh) | 一种多功能空调机组 | |
CN106016569A (zh) | 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新风空气净化系统 | |
CN109140738A (zh) | 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Huang Yanxia Inventor before: Du Zebo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