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59637A -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59637A
CN106759637A CN201710102431.2A CN201710102431A CN106759637A CN 106759637 A CN106759637 A CN 106759637A CN 201710102431 A CN201710102431 A CN 201710102431A CN 106759637 A CN106759637 A CN 1067596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ually
water supply
water
operated gat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24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59637B (zh
Inventor
邹海青
段威
郑涛平
何志锋
覃茂华
桂绍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Survey Planning Design and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024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59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59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9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59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9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00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02Methods or layout of installation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supply for industrial us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9/00Water-power plants; Layout, construction or equipment, methods of,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11/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 E03B11/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 E03B11/1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tanks for water supply for public or like main water supply of high-level tan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03B7/075Arrangement of devices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low ra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7/00Water main or service pipe systems
    • E03B7/07Arrangement of devices, e.g. filters, flow controls, measuring devices, siphons or valves, in the pipe systems
    • E03B7/078Combined units with different devices; Arrangement of different devices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属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领域。本发明包括开式供水装置、闭式供水装置、第一操作阀组、第二操作阀组;开式供水装置一端与水源相接,另一端其中一路依次与第一操作阀组、冷却对象、第二操作阀组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相接,另一路依次与闭式供水装置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串联相接;闭式供水装置和冷却对象相接并组成循环回路。本发明适用于供水水源水质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的水电站,并可显著提高水电站技术供水的可靠性和降低其运行成本。而且本发明设置有两条可相互切换工作支路和备用支路,方便对整个系统的检修,进一步增加了本发明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水电站机电设备的技术供水又称生产用水,主要对象是各种机电设备冷却器,如发电机空气冷却器、发电机推力轴承和导轴承、水轮机导轴承、水冷式变压器冷却器等,主要作用是对上述设备进行冷却,以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供水系统根据水电站工作水头范围的不同,供水方式也不尽相同,当工作水头为15m~80m时,宜采用自流供水方式;当工作水头在70m~140m时,宜采用自流减压供水;当工作水头在140m~160m时,可采用自流减压供水;工作水头小于15m或大于140m时,宜采用水泵供水方式。
另外,根据电站水质条件的不同,采用的系统方式可分为开式供水系统和闭式供水系统。目前的水电站中一般采用其中一种,当水质条件比较好时,一般采用开式供水,即从水源取水后的水经过净化处理后直接通过设备冷却器对设备进行冷却;而当水质条件比较差时(如含泥沙或微生物较多),为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可采用闭式供水系统。闭式供水系统由于需另外增加水泵、热交换器、高位水池或稳压罐、自动化控制等设备,需要的造价及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经济的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尤其适用于水质随季节变化较大的水电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包括开式供水装置、闭式供水装置、第一操作阀组、第二操作阀组;所述开式供水装置一端与水源相接,另一端其中一路依次与第一操作阀组、冷却对象、第二操作阀组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相接,所述开式供水装置另一端另一路依次与闭式供水装置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相接;所述闭式供水装置和冷却对象相接并组成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闭式供水装置包括热交换系统、水泵系统和连接在热交换系统与水泵系统之间的稳压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开式侧控制阀组、闭式侧控制阀组和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位于开式侧控制阀组和闭式侧控制阀组之间;所述开式侧控制阀组由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和开式供水装置相接并串联的电动阀门和手动阀门,以及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相接的手动阀门构成;所述闭式侧控制阀组由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和冷却对象相接并串联的电动阀门和手动阀门,以及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和稳压系统相接的手动阀门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一个工作支路热交换系统和一个备用支路热交换系统,水泵系统包括一个工作支路水泵系统和一个备用支路水泵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系统的主要稳压装置为稳压罐,或为高位水池;当所述稳压系统的主要稳压装置为稳压罐时,所述稳压系统包括稳压罐、压力传感器、液位计、接压缩空气系统的阀门、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用于维持稳压罐内压力不高于正常值的安全阀、用于排空稳压罐进行检修的手动阀门;所述接压缩空气系统的阀门均依次由手动阀门、电动阀门和手动阀门串联构成;
当所述稳压系统的主要稳压装置为高位水池时,所述稳压系统包括高位水池、用于排空高位水池进行检修的手动阀门、排气阀、液位开关和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所述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由一个手动阀门支路和一个由手动阀门及自动补水阀串联而成的支路并联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操作阀组和第二操作阀组均由一个常闭手动阀门支路和一个由常开手动阀门、电动阀门及常开手动阀门串联而成的支路并联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开式供水装置采用自流减压供水,或采用水泵供水且由一个工作支路和一个备用支路并联构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开式供水装置和闭式供水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对水电站的机电设备进行冷却,可适用于供水水源水质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的水电站,且开式供水装置和闭式供水装置可根据供水水源水质的实际情况单独投入或全部投入使用,相比于常规单独的开式技术供水系统,可显著提高技术供水系统的可靠性,相比于常规单独的闭式技术供水系统,本发明只增加了两套控制阀组,成本较低。
2、本发明开式供水装置和闭式供水装置均设置有一条工作支路和一条备用支路,工作支路和备用支路可相互切换,方便对开式供水装置和闭式供水装置的检修,进一步增加了本发明技术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中开式供水装置(自流减压供水)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中开式供水装置(水泵供水)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中闭式供水装置(稳压罐稳压)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中闭式供水装置(高压水池稳压)的原理图。
图中:开式供水装置A、闭式供水装置B、热交换系统B21、水泵系统B22、稳压系统B23、开式侧控制阀组B1、闭式侧控制阀组B2、热交换器B3、热交换器B3-1、热交换器B3-2、热交换器B3-3、热交换器B3-4、冷却对象C、冷却对象进口C1、冷却对象出口C2、第一操作阀组D1、第二操作阀组D2、水源E、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压缩空气系统系统G、生活水系统H、生活水系统I、手动阀门1、电动阀门2、手动阀门3、常闭手动阀门4、手动阀门5、电动阀门6、手动阀门7、常闭手动阀门8、手动阀门B01、手动阀门B01-1、手动阀门B01-2、手动阀门B01-3、手动阀门B01-4、电动阀门B02、电动阀门B02-1、电动阀门B02-2、电动阀门B02-3、电动阀门B02-4、手动阀门B03、手动阀门B03-1、手动阀门B03-2、手动阀门B03-3、手动阀门B03-4、手动阀门B04、手动阀门B04-1、手动阀门B04-2、手动阀门B04-3、手动阀门B04-4、电动阀门B05、电动阀门B05-1、电动阀门B05-2、电动阀门B05-3、电动阀门B05-4、手动阀门B06、手动阀门B06-1、手动阀门B06-2、手动阀门B06-3、手动阀门B06-4、手动阀门A101、手动阀门A102、电动阀门A103、粗滤水器A104、精滤水器A105、减压阀A106、止回阀A107、手动阀门A108、手动阀门A109、电动阀门A1110、粗滤水器A111、精滤水器A112、减压阀A113、止回阀A114、手动阀门A115、压力传感器A116、持压/泄压阀A117、手动阀门A118、手动阀门A201、手动阀门A202、粗滤水器A203、水泵A204、精滤水器A205、多功能水泵控制阀A206、手动阀门A207、手动阀门A208、粗滤水器A209、水泵A210、精滤水器A211、多功能水泵控制阀A212、手动阀门A213、压力传感器A214、常开手动阀门B101、水泵B102、水泵控制阀B103、常开手动阀门B104、常开手动阀门B105、水泵B106、水泵控制阀B107、常开手动阀门B108、压力传感器B109、差压开关B124、温度传感器B125、手动阀门B126、手动阀门B127、稳压罐B128、液位计B129、压力传感器B130、手动阀门B131、电动阀门B132、接压缩空气系统系统的阀门B23G、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23H、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23I、手动阀门B133、手动阀门B134、电动阀门B135、手动阀门B136、安全阀B137、常开手动阀门B201、水泵B202、水泵控制阀B203、常开手动阀门B204、常开手动阀门B205、水泵B206、水泵控制阀B207、常开手动阀门B208、压力传感器B209、差压开关B224、温度传感器B225、手动阀门B226、手动阀门B227、自动补水阀B228、手动阀门B229、高位水池B230、液位开关B231、排气阀B2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包括开式供水装置A、闭式供水装置B、第一操作阀组D1和第二操作阀组D2;
所述开式供水装置A一端与水源E相接,另一端其中一路依次与第一操作阀组D1、冷却对象C、第二操作阀组D2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相接,所述开式供水装置A另一端另一路依次与闭式供水装置B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相接;
所述闭式供水装置B和冷却对象C相接并组成循环回路,流经冷却对象C后的高温循环水与闭式供水装置B中来自开式供水装置A的水进行热交换后,再流入冷却对象C,再次对冷却对象C进行冷却,依次循环往复。
所述闭式供水装置B包括热交换系统B21、水泵系统B22和连接在热交换系统B21与水泵系统B22之间的稳压系统B23;所述热交换系统B21包括开式侧控制阀组B1、闭式侧控制阀组B2和热交换器B3;所述热交换器B3位于开式侧控制阀组B1和闭式侧控制阀组B2之间;所述开式侧控制阀组B1由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和开式供水装置A相接并串联的电动阀门B02和手动阀门B01,以及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相接的手动阀门B03构成;所述闭式侧控制阀组B2由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和冷却对象C相接并串联的电动阀门B05和手动阀门B04,以及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和稳压系统B23相接的手动阀门B06构成。
所述第一操作阀组D1由一个常闭手动阀门4支路和一个由常开手动阀门1、电动阀门2及常开手动阀门3串联而成的支路并联构成;所述第二操作阀组D2由一个常闭手动阀门8支路和一个由常开手动阀门5、电动阀门6及常开手动阀门7串联而成的支路并联构成。
上述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的具体运行过程为:
当水源E水质较好时,只需打开开式供水装置A、第一操作阀组D1和第二操作阀组D2,即打开第一操作阀组D1中的电动阀门2、手动阀门1、手动阀门3和第二操作阀组D2中的电动阀门6、手动阀门5、手动阀门7,关闭闭式供水装置B开式侧控制阀组B1中的电动阀门B02、手动阀门B01、手动阀门B03和闭式侧控制阀组B2中的电动阀门B05、手动阀门B04、手动阀门B06,此时,相当于开式技术供水系统(开式供水装置A)打开,用于冷却冷却对象C的水的流动过程为:水源E→开式供水装置A→手动阀门1→电动阀门2→手动阀门3→冷却对象C→手动阀门5→电动阀门6→手动阀门7→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
当水源E水质较差时,需要同时打开开式供水装置A和闭式供水装置B,即打开闭式供水装置B开式侧控制阀组B1中的电动阀门B02、手动阀门B01、手动阀门B03和闭式侧控制阀组B2中的电动阀门B05、手动阀门B04、手动阀门B06,关闭第一操作阀组D1中的电动阀门2、手动阀门1、手动阀门3和第二操作阀组D2中的电动阀门6、手动阀门5、手动阀门7,此时,相当于闭式技术供水系统(闭式供水装置B)打开,用于冷却冷却对象C的水流过程分为两路:水流1:水源E→开式供水装置A→手动阀门B01→电动阀门B02→热交换器B3→手动阀门B03→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水流2:冷却对象出口C2→手动阀门B04→电动阀门B05→热交换器B3→手动阀门B06→稳压系统B23→水泵系统B22→冷却对象进口C1;
当电动阀门2或6故障时,可打开常闭手动阀门4或8作为水流通道,从而避免电动阀门2或6检修而影响冷却对象C的正常运行,同时关闭手动阀门1和3或手动阀门5和7,将电动阀门2或6从系统中隔离以进行检修。
进一步地,所述开式供水装置A采用自流减压供水,或采用水泵供水。
如图2所示,当所述开式供水装置A采用自流减压供水时,开式供水装置A由一个工作支路和一个备用支路并联构成;所述工作支路和备用支路并联后一端通过手动阀门A101和水源E相接,另一端通过压力传感器A116与冷却对象C或闭式供水装置B相接并与串联连接的持压/泄压阀A117和手动阀门A118相接,且所述工作支路和备用支路均依次由手动阀门A102/A109、电动阀门A103/A110、粗滤水器A104/A111、精滤水器A105/A112、减压阀A106/A113、止回阀A107/A114、手动阀门A108/A115串联构成。
上述采用自流减压供水的开式供水装置A的具体运行过程为:
工作支路:打开手动阀门A101、A102和A108、打开电动阀门A103,从水源E流出的水经手动阀门A101、手动阀门A102进入粗滤水器A104和精滤水器A105进行净化,净化后再经减压阀A106将压力降至合适水平再流至止回阀A107、手动阀门A108,当减压阀A106后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时,持压/泄压阀A117会自动开启对减压阀A106后压力进行泄放以确保压力在正常范围内,然后再将具有正常压力的水排至冷却对象C或闭式供水装置B,从而也可保证冷却对象C或闭式供水装置B的正常工作,工作支路水流过程为:水源E→手动阀门A101→手动阀门A102→电动阀门A103→粗滤水器A104→精滤水器A105→减压阀A106→止回阀A107→手动阀门A108→压力传感器A116→冷却对象C或闭式供水装置B;
备用支路:通过压力传感器A116检修开式供水装置A末端压力,当压力低于正常值即认为当前工作支路故障,关闭电动阀门A103并打开电动阀门A110,打开手动阀门A101、A109、A115,可切换至备用支路,备用支路水流过程为:水源E→手动阀门A101→手动阀门A109→电动阀门A110→粗滤水器A111→精滤水器A112→减压阀A113→止回阀A114→手动阀门A115→压力传感器A116→冷却对象C或闭式供水装置B;
另外,当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需要检修时,关闭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的手动阀门A102+A108或A109+A115,将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从开式供水装置A中隔离以进行检修。
如图3所示,当所述开式供水装置A采用水泵供水时,开式供水装置A由一个工作支路和一个备用支路并联构成;所述工作支路和备用支路并联后一端通过手动阀门A201和水源E相接,另一端通过压力传感器A214与冷却对象C或闭式供水装置B相接,且所述工作支路和备用支路均依次由手动阀门A202/A209、粗滤水器A203/A209、水泵A204/A210、精滤水器A205/A211、多功能水泵控制阀A206/A212、手动阀门A207/A213串联构成。
上述采用水泵供水的开式供水装置A的具体运行过程为:
工作支路:打开手动阀门A201、A202和A207、水泵A204,通过水泵A204从水源E取水后,水依次经手动阀门A201、手动阀门A202进入粗滤水器A203和精滤水器A205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排至冷却对象C或闭式供水装置B,工作支路水流过程为:水源E→手动阀门A201→手动阀门A202→粗滤水器A203→水泵A204→精滤水器A205→多功能水泵控制阀A206→手动阀门A207→压力传感器A214→冷却对象C或闭式供水装置B;
备用支路:通过压力传感器A214检修开式供水装置A末端压力,当压力低于正常值即认为当前工作支路故障,关闭水泵A204并打开水泵A210,打开手动阀门A201、A208、A213,可切换至备用支路,备用支路水流过程为:水源E→手动阀门A201→手动阀门A208→粗滤水器A209→水泵A210→精滤水器A211→多功能水泵控制阀A212→手动阀门A213→压力传感器A214→冷却对象C或闭式供水装置B;
另外,当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需要检修时,关闭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的手动阀门A202+A208或A207+A213,将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从开式供水装置A中隔离以进行检修。
进一步地,所述闭式供水装置B稳压系统B23中主要稳压装置可为稳压罐B128,或为高位水池B230。
如图4所示,当所述闭式供水装置B稳压系统B23中主要稳压装置为稳压罐B128时,闭式供水装置B热交换系统B21包括一个工作支路热交换系统和一个备用支路热交换系统并设置差压开关B124监测热交换器B3-1或B3-2进出口压差,热交换系统B21中开式侧控制阀组B1的工作支路和备用支路均由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1/B3-2和开式供水装置A相接并串联的电动阀门B02-1/B02-2和手动阀门B01-1/B01-2,以及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1/B3-2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相接的手动阀门B03-1/B03-2构成;闭式侧控制阀组B2的工作支路和备用支路均由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1/B3-2和冷却对象出口C2相接并串联的电动阀门B5-1/B5-2和手动阀门B04-1/B04-2,以及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1/B3-2和稳压系统B23相接的手动阀门B06-1/B06-2构成,其中手动阀门B06-1/B06-2通过温度传感器B125和手动阀门B126与稳压系统B23相接;
所述水泵系统B22包括一个工作支路水泵系统和一个备用支路水泵系统且水泵系统B22一端依次与压力传感器B109和冷却对象进口C1相接,另一端通过手动阀门B126和稳压系统B23相接,且水泵系统B22的工作支路和备用支路均依次由常开手动阀门B101/B105、水泵B102/B106、多功能水泵控制阀B103/B107和常开手动阀门B104/B108相连构成;
所述稳压系统B23包括稳压罐B128、压力传感器B130、液位计B129、接压缩空气系统的阀门B23G、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23H、用于维持稳压罐B128内压力不高于正常值的安全阀B137、用于排空稳压罐B128进行检修的手动阀门B127;所述接压缩空气系统的阀门B23G和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23H均依次由手动阀门B131/B134、电动阀门B132/B135和手动阀门B133/B136相连构成。
上述采用稳压罐B128稳压的闭式供水装置B的具体运行过程为:
开式侧控制阀组B1:
工作支路:打开手动阀门B01-1、B03-1,打开电动阀门B02-1,来自开式水供水装置A的水依次通过手动阀门B01-1、电动阀门B02-1进入热交换器B3-1和通过闭式侧控制阀组B2进入热交换器B3-1中的热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再通过手动阀门B03-1将来自开式水供水装置A的水排至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工作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开式供水装置A的水→手动阀门B01-1→电动阀门B02-1→热交换器B3-1→手动阀门B03-1→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
备用支路:当差压开关B124测得差压值高于正常值时,即认为当前工作支路的热交换器B3-1需进行清理或检修,此时关闭电动阀门B02-1并打开电动阀门B02-2,打开手动阀门B01-2、B03-2,可切换至备用支路,备用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开式供水装置A的水→手动阀门B01-2→电动阀门B02-2→热交换器B3-2→手动阀门B03-2→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
闭式侧控制阀组B2:
工作支路:打开手动阀门B04-1、B06-1,打开电动阀门B5-1,从冷却对象出口C2流出的热循环水通过手动阀门B04-1和电动阀门B5-1进入热交换器B3-1与通过开式侧控制阀组B1进入热交换器B3-1的来自开式水供水装置A的水进行热交换,经过手动阀门B06-1、温度传感器B125、手动阀门B126被稳压系统B23稳压后,再由水泵系统B22送至冷却对象C进口,对冷却对象C进行冷却,工作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冷却对象出口C2的热循环水→手动阀门B04-1→电动阀门B5-1→热交换器B3-1→手动阀门B06-1→温度传感器B125→手动阀门B126→稳压系统B23→水泵系统B22;
备用支路:当温度传感器B125的温度测量值高于正常值时,即认为当前工作支路的热交换器B3-1需进行清理或检修,此时关闭电动阀门B5-1并打开电动阀门B5-2,打开手动阀门B04-2、B06-2,可切换至备用支路,备用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冷却对象出口C2的热循环水→手动阀门B04-2→电动阀门B5-2→热交换器B3-2→手动阀门B06-2→温度传感器B125→手动阀门B126→稳压系统B23→水泵系统B22;
水泵系统B22:
工作支路:打开多功能水泵控制阀B103,水泵B102启动,将来自热交换系统B21并经过稳压系统B23稳压后的循环水通过常开手动阀门B101、常开手动阀门B104、压力传感器B109送至冷却对象进口C1对冷却对象C进行冷却,工作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热交换系统B21并经过稳压系统B23稳压后的循环水→常开手动阀门B101→水泵B102→多功能水泵控制阀B103→常开手动阀门B104→压力传感器B109→冷却对象进口C1;
备用支路:当压力传感器B109测量值低于正常压力值时,即认为当前工作支路故障,此时打开多功能水泵控制阀B107,水泵B106启动,可切换至备用支路,备用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热交换系统B21并经过稳压系统B23稳压后的循环水→常开手动阀门B105→水泵B106→多功能水泵控制阀B107→常开手动阀门B108→压力传感器B109→冷却对象进口C1;
另外,当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需要检修时,关闭工作支路常开手动阀门B101和B104或备用支路的常开手动阀门B105和B108,将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从闭式装置系统B中隔离进行检修。
稳压系统B23:稳压系统B23起到对闭式供水装置B进行稳压的作用,保证冷却对象进口C1的压力值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能减小管路中水压的波动,工作时需要通过液位计B129及压力传感器B130监测稳压罐B128中的水位和压力,当稳压罐B128水位低于正常范围内,通过打开电动阀门B135和手动阀门B134及手动阀门B136对稳压系统B23进行补水;当稳压罐B128压力低于正常值时,通过打开电动阀门B132和手动阀门B131及手动阀门B133对稳压罐B128进行补气,维持稳压罐B128的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当稳压罐B128的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时,安全阀B137自动开启,维持罐内压力不高于正常值;当电动阀门B132故障时,可通过关闭手动阀门B131及B133将电动阀门B132隔离并更换或检修;当电动阀门B135故障时,可通过关闭手动阀门B134及B136将电动阀门B135隔离并更换或检修;当需要排空稳压罐B128检修时,打开手动阀门B127即可。
如图5所示,当所述闭式供水装置B稳压系统B23中主要稳压装置为高位水池B230时,闭式供水装置B与采用稳压罐B128稳压的闭式供水装置B的区别在于将稳压系统B23中的稳压罐B230更换为高位水池B230,所述稳压系统B23包括高位水池B230、用于排空高位水池B230进行检修的手动阀门B226、排气阀B232、液位开关B231和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13I;所述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23I由一个手动阀门B229支路和一个由手动阀门B227及自动补水阀B228串联而成的支路并联构成。
开式侧控制阀组B1:
工作支路:打开手动阀门B01-3、B03-3,打开电动阀门B02-3,工作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开式供水装置A的水→手动阀门B01-3→电动阀门B02-3→热交换器B3-3→手动阀门B03-3→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
备用支路:当差压开关B224测得差压值高于正常值时,即认为当前工作支路的热交换器B3-3需进行清理或检修,此时关闭电动阀门B02-3并打开电动阀门B2-4,打开手动阀门B1-4、B3-4,可切换至备用支路,备用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开式供水装置A的水→手动阀门B1-4→电动阀门B2-4→热交换器B3-4→手动阀门B3-4→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
闭式侧控制阀组B2:
工作支路:打开手动阀门B04-3、B06-3,打开电动阀门B05-3,工作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冷却对象出口C2的热循环水→手动阀门B04-3→电动阀门B05-3→热交换器B3-3→手动阀门B06-3→温度传感器B225→稳压系统B23→水泵系统B22;
备用支路:当温度传感器B225的温度测量值高于正常值时,即认为当前工作支路的热交换器B3-3需进行清理或检修,此时关闭电动阀门B05-3并打开电动阀门B05-4,打开手动阀门B04-4、B06-4,可切换至备用支路,备用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冷却对象出口C2的热循环水→手动阀门B04-4→电动阀门B05-4→热交换器B3-4→手动阀门B06-4→温度传感器B225→稳压系统B23→水泵系统B22。
水泵系统B22:
工作支路:打开多功能水泵控制阀B203,水泵B202启动,工作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热交换系统B21并经过稳压系统B23稳压后的循环水→常开手动阀门B201→水泵B202→多功能水泵控制阀B203→常开手动阀门B204→压力传感器B209→冷却对象进口C1;
备用支路:当压力传感器B209测量值低于正常压力值时,即认为当前工作支路故障,打开多功能水泵控制阀B207,水泵B206启动,可切换至备用支路,备用支路水流过程为:来自热交换系统B21并经过稳压系统B23稳压后的循环水→常开手动阀门B205→水泵B206→多功能水泵控制阀B207→常开手动阀门B208→压力传感器B209→冷却对象进口C1;
另外,当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需要检修时,关闭工作支路的常开手动阀门B201和B204或备用支路的常开手动阀门B205和B208,将工作支路或备用支路从闭式装置系统B中隔离进行检修。
稳压系统B23:稳压系统B23起到对闭式供水装置B进行稳压的作用,保证冷却对象进口C1的压力值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能减小管路中水压的波动,工作时需要通过液位开关B231监测高位水池B230中的水位,当水位低于正常范围内,通过打开自动补水阀B228和手动阀门B227对稳压系统B23进行补水;当自动补水阀B228故障时,可通过关闭手动阀门B227将自动补水阀B228隔离并更换或检修,此时,需要补水时也可通过打开手动阀门B229对高位水池B230进行补水;当高位水池B230需要进行检修或清理时,可打开手动阀门B226对高位水池B230进行排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正常运行时,上述电动阀门均根据需要由控制系统远程进行打开或关闭操作,手动阀门均根据需要手动打开或关闭。

Claims (9)

1.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包括开式供水装置(A)、闭式供水装置(B),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操作阀组(D1)、第二操作阀组(D2);所述开式供水装置(A)一端与水源(E)相接,另一端其中一路依次与第一操作阀组(D1)、冷却对象(C)、第二操作阀组(D2)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相接,所述开式供水装置(A)另一端另一路依次与闭式供水装置(B)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相接;所述闭式供水装置(B)和冷却对象(C)相接并组成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供水装置(B)包括热交换系统(B21)、水泵系统(B22)和连接在热交换系统(B21)与水泵系统(B22)之间的稳压系统(B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B21)包括开式侧控制阀组(B1)、闭式侧控制阀组(B2)和热交换器(B3);所述热交换器(B3)位于开式侧控制阀组(B1)和闭式侧控制阀组(B2)之间;所述开式侧控制阀组(B1)由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和开式供水装置(A)相接并串联的电动阀门(B02)和手动阀门(B01),以及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和水电站尾水或水电站下游(F)相接的手动阀门(B03)构成;所述闭式侧控制阀组(B2)由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和冷却对象(C)相接并串联的电动阀门(B05)和手动阀门(B04),以及两端分别与热交换器(B3)和稳压系统(B23)相接的手动阀门(B06)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B21)包括一个工作支路热交换系统和一个备用支路热交换系统,水泵系统(B22)包括一个工作支路水泵系统和一个备用支路水泵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系统(B23)的主要稳压装置为稳压罐(B128),或为高位水池(B2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稳压系统(B23)的主要稳压装置为稳压罐(B128)时,所述稳压系统(B23)包括稳压罐(B128)、压力传感器(B130)、液位计(B129)、接压缩空气系统的阀门(B23G)、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23H)、用于维持稳压罐(B128)内压力不高于正常值的安全阀(B137)、用于排空稳压罐(B128)进行检修的手动阀门(B127);所述接压缩空气系统的阀门(B23G)依次由手动阀门(B131)、电动阀门(B132)和手动阀门(B133)串联构成;所述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23H)依次由手动阀门(B134)、电动阀门(B135)和手动阀门(B136)串联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稳压系统(B23)的主要稳压装置为高位水池(B230)时,所述稳压系统(B23)包括高位水池(B230)、用于排空高位水池(B230)进行检修的手动阀门(B226)、排气阀(B232)、液位开关(B231)和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13I);所述接生活水系统的阀门(B23I)由一个手动阀门(B229)支路和一个由手动阀门(B227)及自动补水阀(B228)串联而成的支路并联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阀组(D1)由一个常闭手动阀门(4)支路和一个由常开手动阀门(1)、电动阀门(2)及常开手动阀门(3)串联而成的支路并联构成;所述第二操作阀组(D2)由一个常闭手动阀门(8)支路和一个由常开手动阀门(5)、电动阀门(6)及常开手动阀门(7)串联而成的支路并联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式供水装置(A)由一个自流减压供水工作支路和一个自流减压供水备用支路并联构成,或由一个水泵供水工作支路和一个水泵供水备用支路并联构成。
CN201710102431.2A 2017-02-24 2017-02-24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的运行方法 Active CN106759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2431.2A CN106759637B (zh) 2017-02-24 2017-02-24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的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2431.2A CN106759637B (zh) 2017-02-24 2017-02-24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的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9637A true CN106759637A (zh) 2017-05-31
CN106759637B CN106759637B (zh) 2022-11-22

Family

ID=58959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2431.2A Active CN106759637B (zh) 2017-02-24 2017-02-24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的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5963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4382A (zh) * 2018-06-08 2018-11-16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尾水冷却器的检修方法及装置
CN109268194A (zh) * 2018-11-19 2019-01-25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水电站技术供水可靠性的系统及方法
CN114392603A (zh) * 2021-12-06 2022-04-26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站主轴密封控制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5500A (ja) * 1999-10-19 2001-04-24 Taisei Corp 給水装置
CN202734381U (zh) * 2012-08-31 2013-02-13 浙江科维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循环水泵能耗的系统
CN204943997U (zh) * 2015-09-21 2016-01-06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一种全厂共用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CN105841408A (zh) * 2016-05-19 2016-08-1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闭式循环冷却水节能驱动系统及方法
CN106120950A (zh) * 2016-08-24 2016-11-16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闭式循环水全自动切换快速应急稳压装置
CN205953687U (zh) * 2016-07-05 2017-02-15 四川福睿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水电站技术供水处理系统
CN206591566U (zh) * 2017-02-24 2017-10-2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15500A (ja) * 1999-10-19 2001-04-24 Taisei Corp 給水装置
CN202734381U (zh) * 2012-08-31 2013-02-13 浙江科维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循环水泵能耗的系统
CN204943997U (zh) * 2015-09-21 2016-01-06 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一种全厂共用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CN105841408A (zh) * 2016-05-19 2016-08-10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闭式循环冷却水节能驱动系统及方法
CN205953687U (zh) * 2016-07-05 2017-02-15 四川福睿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水电站技术供水处理系统
CN106120950A (zh) * 2016-08-24 2016-11-16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有限公司 一种闭式循环水全自动切换快速应急稳压装置
CN206591566U (zh) * 2017-02-24 2017-10-2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编写组编: "《水电站机电设计手册 电气二次》", 31 December 1984, 水利电力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4382A (zh) * 2018-06-08 2018-11-16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尾水冷却器的检修方法及装置
CN108824382B (zh) * 2018-06-08 2024-05-14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尾水冷却器的检修方法及装置
CN109268194A (zh) * 2018-11-19 2019-01-25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水电站技术供水可靠性的系统及方法
CN109268194B (zh) * 2018-11-19 2023-12-19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水电站技术供水可靠性的系统及方法
CN114392603A (zh) * 2021-12-06 2022-04-26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水电站主轴密封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9637B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9637A (zh)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
CN206591566U (zh) 水电站开闭式结合的技术供水系统
CN103192730B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的机车牵引动力系统
CN108549313A (zh) 静止无功补偿水冷循环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14527632A (ja) 崩壊熱を利用するバックアップ用原子炉補助電源
JPH05509165A (ja) 専用の発電機をそなえた炉心隔離冷却系
CN103062609A (zh) 一种基于流量压力温度综合测量的核电滑动轴承供油系统
CN106062883A (zh) 具有铅冷快速反应堆的反应堆系统
CN103487101B (zh) 一种试验室柴油耗测量和控制的系统
JP5904859B2 (ja) 非常用炉心冷却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原子炉施設
CN109029005A (zh)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冷却系统的掘进机
CN103573584A (zh) 一种压缩空气热能回收及控制系统
CN107702904A (zh) 换流阀冷却系统冷热交替测试装置及方法
CN205155927U (zh) 一种用于火电厂锅炉的给水调节系统
US3437557A (en) Arrangement for preventing shutdown of a nuclear reactor plant when the load on a turbine driven thereby decreases suddenly
CN203501599U (zh) 一种用于辅助散热的水冷系统
CN203186121U (zh)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的机车牵引动力系统
CN106194289A (zh) 一种汽轮机调节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5114402B (zh) 智能低温液压系统
CN113606206B (zh) 一种液压测试油源系统
CN205279558U (zh) 一供多台负载以纯水为介质的冷却装置
CN109159883A (zh) 一种海上核动力平台反应堆舱制冷系统
CN102368659A (zh) 应用于煤炭行业防爆变频器的密闭式循环水冷却系统
CN205945498U (zh) 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双配水冷却系统
CN207430899U (zh) 一种冷轧机冷却循环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