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54616A -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54616A
CN106754616A CN201510802194.1A CN201510802194A CN106754616A CN 106754616 A CN106754616 A CN 106754616A CN 201510802194 A CN201510802194 A CN 201510802194A CN 106754616 A CN106754616 A CN 106754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bial growth
growth promoters
culture
ammonia nitrogen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021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54616B (zh
Inventor
高会杰
孙丹凤
郭志华
赵胜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Fushun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8021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54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54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4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54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54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第一阶段:富集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混合菌群,富集过程中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第二阶段: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并采用高温培养与常温培养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硝酸菌淘洗,逐渐提高亚硝酸菌的优势地位,培养至亚硝化率大于50%时转入第三阶段培养;第三阶段:降低溶解氧或提高pH并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进行硝酸菌的进一步淘洗和亚硝酸菌的稳定性驯化,当亚硝化率稳定在65%以上时结束,获得亚硝化优势菌群。本发明解决短程硝化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不稳定等难题,同时能缩短硝化过程的启动时间,快速改变硝化反应进程,拓展短程硝化的应用范围,为短程硝化工艺真正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供了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废水的生物脱氮主要依靠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同作用,最终将污水中各种形态的氮转化为气态氮而从水中逸出。从硝化过程来看,氨氮(NH3-N)被氧化成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是由两类独立的细菌完成的两个不同反应,应该可以分开。从反硝化过程来看,NO2-N和NO3-N均可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因而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可以通过NH3-N转化为NO2-N再转化为N2的途径来完成。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又称亚硝酸型生物脱氮技术,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NO2-N阶段而终止,随后进行亚硝酸盐反硝化脱氮。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能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可节省25%的能耗和40%的碳源,同时可以减少剩余污泥处理量。因此,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已成为污水生物脱氮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将该技术应用于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污水,如催化剂生产含氨废水、尿素生产含氨废水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杜兵等(新型亚硝化工艺开发研究,给水排水,2006,32(9))采用长污泥龄、低氧工艺控制亚硝化反应,使得氨氧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群,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新型亚硝化工艺,但是该工艺的氨氮转换率平均为68.1%,亚硝酸盐氮生成率为63.7%。高大文等(SBR法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6))利用较高温度下硝酸菌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亚硝酸菌的生长速率这一特征,通过控制反应器内混合液温度在31±1℃条件下,实现了稳定持久的亚硝酸盐积累,该研究是利用豆制品废水为研究对象,不属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Gent微生物生态实验室利用亚硝酸菌对溶解氧的亲和力较硝酸菌强这一动力学特性差异,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实现逐步淘汰硝酸菌达到短程硝化的目的,由此提出了OLAND工艺。但在实际工程应用时,DO浓度很难稳定地控制在所需要的低浓度范围,一旦DO浓度高,短程硝化就会向全程硝化转化。CN1785843A公开了一种实现低C/N比高浓度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厌氧颗粒污泥培育的硝化颗粒污泥作为接种物、采用逐渐提高基质氨氮浓度来实现的,厌氧颗粒污泥虽然具有培养速度快的优点,但在后续的好氧短程硝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短程硝化向全程硝化转化的不足。CN101423290A公开了常温下全程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实现短程硝化的方法,该方法分为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DO水平都控制的0.5-0.8,主要是通过控制限氧曝气使系统DO处于较低水平,在同时含有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系统中保持亚硝酸菌的正常代谢和增值,不断抑制硝酸菌活性,最终实现短程硝化。然而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即使供氧量相同,由于生物量的不同及生物活性的不同导致硝化过程的耗氧量也不同,以及大型生物反应器很难达到溶解氧非常均匀的效果,所以DO水平很难有效控制在0.5-0.8mg/L这个范围,一旦溶解氧浓度没有控制好就会影响短程硝化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氨氧化过程形成的亚硝酸盐可以完全被氧化成硝酸盐。虽然通过控制外界条件如温度、溶解氧、pH和污泥龄等因素会导致硝化过程中HNO2积累,但大多数都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出现亚硝酸盐积累后如何维持其长期稳定存在是短程生物脱氮技术的关键,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高温的控制手段可以达到较好的稳定性。有些条件如高温等在实际工程中也难以实现,所以到目前为止,经NO2 --N途径在实际工程中实现生物脱氮的成功应用并不多见。只有荷兰Delft技术大学开发的SHARON工艺仅用来处理污水处理厂中污泥消化液,该工艺基于高温(30-35℃)下亚硝酸菌的比增长速率大于硝酸菌实现短程硝化,利用这两类硝化细菌生长速率不同的控制策略决定了该工艺只能应用于高温废水,从而局限了它的应用。而对于大多数污水处理工程来说,大水量升温并保持在30-35℃成为该工艺大规模应用的瓶颈。从选择性抑制的影响来说,许多研究者发现0.6mg/L的游离氨(FA)几乎可以全部抑制硝酸菌的活性,但是硝酸菌具有变异和适应能力,一旦适应了高浓度的FA就会慢慢积累使短程硝化系统不稳定,并且稳定的FA浓度控制对于污水处理场来说也是不现实的。
在实现短程硝化之前进行亚硝化菌富集是实现短程硝化的适宜手段,筛选富集亚硝化菌的方法与短程硝化的条件相近,基本方法就是通过控制温度、DO、pH等条件,使硝酸菌数量减少,而亚硝化菌数量增加,但仍存在同样的长期使用时的稳定性问题。祖波等(普通活性污泥富集好氧氨氧化菌试验,重庆大学学报,2005,28(2))在pH7.8-8.3、DO控制在0.8-1.2mg/L、温度控制在30±2℃条件下,采用逐渐提高进水氨氮浓度的方式进行好氧氨氧化菌的富集,该富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亚硝化菌的数量,但使用该亚硝化菌处理高氨氮废水时的长期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CN102311918A公开了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单纯依靠外界条件进行富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
目前短程硝化采用低溶解氧(DO)、高温、高pH、抑制因子等因素来控制或筛选亚硝化优势菌群,由于条件变化使短程硝化向全程硝化转化的现象无法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来培养亚硝化优势菌群的方法,解决短程硝化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不稳定等难题,同时能缩短硝化过程的启动时间,快速改变硝化反应进程,拓展短程硝化的应用范围,为短程硝化工艺真正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供了保障。
本发明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三个培养阶段:
第一阶段:富集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混合菌群,获得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的硝化菌群,富集过程中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所述促进剂A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和无机酸羟胺,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
第二阶段: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并采用高温培养与常温培养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硝酸菌淘洗,逐渐提高亚硝酸菌的优势地位,培养至亚硝化率大于50%,优选大于75%时转入第三阶段培养。所述促进剂D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Na2SO3,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
第三阶段:降低溶解氧或提高pH并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进行硝酸菌的进一步淘洗和亚硝酸菌的稳定性驯化,直到亚硝化率稳定在65%以上,优选稳定在75%以上,结束一个周期的培养,可获得亚硝化优势菌群。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中,金属盐为40-100重量份,优选为50-80重量份,多胺类物质为5-30重量份,优选为10-20重量份,无机酸羟胺为0.5-15重量份,优选为2-10重量份。所述多胺类物质为精胺、亚精胺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所述无机酸羟胺为盐酸羟胺、硫酸羟胺或磷酸羟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硫酸羟胺。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中,金属盐为40-100重量份,优选为50-80重量份,多胺类物质为5-30重量份,优选为10-20重量份,有机酸羟胺为0.05-1.5重量份,优选为0.1-1.0重量份,Na2SO3为10-40重量份,优选为20-30重量份。所述多胺类物质为精胺、亚精胺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所述有机酸羟胺为甲酸羟胺、乙酸羟胺或者两者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两种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中,金属盐可以是钙盐、镁盐和铜盐,其中Ca2+、Mg2+和Cu2+的摩尔比为(5-15):(5-25):(0.5-5),优选为(8-12):(10-20):(1-4);或者是钙盐、亚铁盐和铜盐,其中Ca2+、Fe2+和Cu2+的摩尔比为(5-15):(1-8):(0.5-5),优选为(8-12):(2-6):(1-4);或者是钙盐、镁盐、亚铁盐和铜盐,其中Ca2+、Mg2+、Fe2+和Cu2+的摩尔比为(5-15):(5-25):(1-8):(0.5-5),优选为(8-12):(10-20):(2-6):(1-4)。
本发明所述的两种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中,钙盐为CaSO4或者CaCl2,镁盐为MgSO4或者MgCl2,亚铁盐为FeSO4或者FeCl2,铜盐为CuSO4或者CuCl2
本发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促进剂溶解,然后按照污水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进行投加,可以采取分批次投加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一次性投加方式,优选分批次投加。
本发明第一阶段硝化菌群的培养方法和过程可以采用现有任何方法,如CN200710010383.0所述的方法培养获得的硝化菌群。
本发明第二阶段常温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5-30℃,优选为20-28℃,溶解氧0.1-3.0mg/L,pH值为6.0-9.0,培养时间为5-30天;高温培养条件为:温度比常温培养温度高2-20℃,优选高3-10℃,溶解氧0.1-3mg/L,pH值6.0-9.0,培养时间为5-20天。高温培养过程进行到适宜时间后,培养体系中出现明显泡沫时,可以从高温培养转为常温培养,常温培养结束后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进入下一轮高温培养。高温培养转为常温培养时可以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也可以不更换新鲜培养液。
本发明第二阶段硝酸菌受到高温的刺激后,耐受能力差的部分菌体自溶释放大量的胞外分泌物,以系统培养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作为标志;释放的分泌物同时有利于活性菌体的絮凝。给予常温条件并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可以保证菌群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增殖,常温培养后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进行下一次的高温培养,当有菌体自溶后再次给予常温条件,以此反复淘洗和培养,两次排水之间采用补加料液的方式,两次排水之间可以补料2-8次,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可以补料至氨氮浓度达到500mg/L以上,优选为500-1500mg/L。新鲜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为100mg/L-1500mg/L,优选为500-1000mg/L。
本发明第三阶段所述的降低溶解氧或提高pH是指每隔8-24h根据原始培养条件降低溶解氧或提高pH,可以按溶解氧浓度和pH逐步提高的方式培养,也可以随机交替条件进行培养,可以分2-4次改变培养条件,使溶解氧浓度为0.1-3mg/L,pH为7.5-9.0。低DO和高pH条件下的硝酸菌进一步淘洗,不同浓度范围DO和pH对亚硝酸菌进行硝化能力和耐受能力稳定性驯化。培养液同样采用补料和换排水交替进行的方式,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排水次数可以为2-10次,两次排水之间可以补料2-8次,每次更换新鲜培养液时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可以补料至氨氮浓度达到500mg/L以上,优选为500-1500mg/L。亚硝化菌占优势的菌群中,亚硝化菌含量可以达到80%以上。
本发明方法利用硝酸菌和亚硝酸菌生长条件的差异进行调控,并在不同阶段使用配方不同的微生物生长促进剂,有效进行硝酸菌的淘洗促进亚硝酸菌的优势生长,最终成功实现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实验表明,经历上述高温-常温筛选培养过程得到的亚硝化优势菌群,具有亚硝化活性高,沉降性能好,菌体耐受能力强等优点。特别是使用生长促进剂后可以明显缩短培养时间,所获得的菌群具有较强的耐冲击性和长期稳定的亚硝化能力,适用条件范围宽,对亚硝化条件控制精度要求降低,该培养方法可以快速培养亚硝化菌群,使所获得的菌群即能保证能够适应各种溶解氧环境,又能够保证短程硝化的稳定进行,真正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可以直接用于短程硝化反硝化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组合工艺中,特别适合处理低碳氮比高氨氮废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培养速度快,所获得的亚硝化优势菌群具有较高的氨氮去除率和亚硝酸盐生成速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和稳定性;可以直接用于氨氮废水处理或者在系统受到冲击后作为微生物进行补充,起到快速修复的作用。
本发明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通过以下三个培养阶段来实现:
第一阶段:采用CN200710010383.0所述方法富集硝化菌群,培养过程中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可以快速获得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的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混合菌群。
第二阶段: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硝酸菌的淘洗,高温培养过程中昼夜温差为2-8℃。培养过程中当培养液第一次出现明显泡沫时改为常温进行亚硝酸菌培养,常温培养1-2周后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后再改为高温培养,当再次出现明显泡沫后再进行常温恢复培养,直到硝化产物中有75%为亚硝酸盐氮时转入第三阶段培养,此时亚硝酸菌已经成为优势菌群。培养过程中两次换排水之间进行多次补料,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加氨氮溶液或者高浓度氨氮废水至氨氮浓度达到500-1500mg/L。培养过程中只需要在常温培养时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
第三阶段:培养过程中每隔8-24h改变溶解氧和pH条件,可以按溶解氧含量和pH逐步提高的方式培养,也可以随机交替条件进行培养,可以分2-4次改变培养条件。如溶解氧可以由1.5-5mg/L降低到 0.6-2mg/L,再降低到0.2-1.0mg/L; pH可以由7.5-7.8提高到7.8-8.5,再提高到8.0-9.0。不同溶解氧的控制浓度和不同pH的控制范围进行调整,低DO和高pH进行硝酸菌的淘洗,适宜的DO和pH范围进行亚硝酸菌培养,直到2-4周内亚硝化率比较稳定,结束一个周期的培养,可获得亚硝酸菌含量大于80%的优势菌群。培养液同样采用补料和换排水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更换,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5mg/L进行换排水,每次换排水之间进行批次补料,每次更换新鲜培养液时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加氨氮溶液或者高浓度氨氮废水。
按照表1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的比例和配方制备金属盐溶液,在使用前将多胺类物质、无机酸羟胺或有机酸羟胺和Na2SO3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制备得到六种型号的微生物生长促进剂,所述促进剂浓度均为0.5g/L。
表1 微生物生长促进剂的配方及比例
实施例1
第一阶段:硝化菌群的富集,培养液初始氨氮浓度为150mg/L,在富集过程中,用NaHCO3溶液调节pH值。培养条件:温度为24℃,pH 为6.0-7.5,SV30为15%-20%,DO为4mg/L。每日1个周期,进水时间为20分钟,曝气23小时,自然沉降30分钟,排除上清液。然后加入与上清液同体积的富集培养液,每次更换培养液时都要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20mg/L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Ⅰ,按此过程循环操作,采用GB7479的蒸馏滴定法检测出水中氨氮浓度,检测不出氨氮后,提高预加入培养液的氨氮浓度,其提高幅度为100 mg/L,15天后获得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的混合菌群。
第二阶段:在31℃条件下进行硝酸菌的淘洗,培养到10天时培养液出现大量泡沫,此时改为常温28℃进行亚硝酸菌培养,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20mg/L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Ⅰ,培养10天后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沉降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在31℃条件下继续培养7天后再次出现大量泡沫,此时将温度调整到28℃进行菌体恢复培养,按照此过程循环操作,直到亚硝酸盐氮在硝化产物中占75%时转入下一阶段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共换排水4次,每次换排水之间补料两次,当培养液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加氨氮溶液,补加后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为800-1000mg/L。
第三阶段:培养过程中每隔24h改变溶解氧条件,培养第1天溶解氧控制在1.5-2.5mg/L,pH为7.5-7.8;第2天溶解氧控制在0.8-1.5mg/L,pH为8.0-8.2;第3天溶解氧控制在0.2-0.8mg/L,pH为8.5-9.0。按照此过程不断对溶解氧的控制浓度和pH的控制范围进行调整,每隔5-7天当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进行一次换排水,换水同时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20mg/L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Ⅰ,培养3周后,亚硝化率达到80%,此后两个周内亚硝化率一直在75%-85%之间,结束一个周期的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共换排水4次,两次换排水之间补料三次,当培养液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加氨氮溶液,补加后培养液氨氮浓度为800-1000mg/L。
实施例2
第一阶段:硝化菌群的富集,培养液初始氨氮浓度为150mg/L,在富集过程中,用NaHCO3溶液调节pH值。培养条件:温度为24℃;pH 为6.0-7.5;SV为15%-20%;DO为4mg/L。每日1个周期,进水时间为20分钟,曝气23小时,自然沉降30分钟,排除上清液。然后加入与上清液同体积的富集培养液,每次更换培养液时都要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25mg/L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Ⅱ,按此过程循环操作,采用GB7479的蒸馏滴定法检测出水中氨氮浓度,检测不出氨氮后,提高预加入培养液的氨氮浓度,其提高幅度为100 mg/L,12天后获得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的混合菌群。
第二阶段:在37℃条件下进行硝酸菌的淘洗,培养到10天时培养液出现大量泡沫,此时改为常温25℃进行亚硝酸菌培养,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25mg/L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Ⅱ,培养2周后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沉降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在37℃条件下继续培养5天后再次出现大量泡沫,此时将温度调整到25℃进行菌体恢复培养,高温常温交替进行3次后检测亚硝酸盐氮在硝化产物中占73%,结束此阶段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共换排水6次,每次换排水之间补料4次,当培养液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加氨氮溶液,补加后培养液氨氮浓度为600-800mg/L。
第三阶段:培养过程中每天分为白天8h和晚上16h来改变溶解氧和pH条件,8h内的溶解氧控制在1.5~3.0mg/L,pH为8.2-9.0;16h内的溶解氧控制在0.5-1.5mg/L,pH为7.5-8.2;按照此过程不断对溶解氧的控制浓度和pH的控制范围进行调整,培养1-2周后当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进行一次换排水,换水同时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20mg/L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Ⅱ,每次换排水之间当培养液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加氨氮溶液3-6次,补加后培养液氨氮浓度为600-800mg/L。培养3周时间内,亚硝化率一直在83%-90%之间,结束一个周期的培养。
实施例3
第一阶段:硝化菌群的富集,培养液初始氨氮浓度为150mg/L,在富集过程中,用NaHCO3溶液调节pH值。培养条件:温度为24℃;pH 为6.0-7.5;SV为15%-20%;DO为4mg/L。每日1个周期,进水时间为20分钟,曝气23小时,自然沉降30分钟,排除上清液。然后加入与上清液同体积的富集培养液,每次更换培养液时都要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25mg/L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Ⅲ,按此过程循环操作,采用GB 7479的蒸馏滴定法检测出水中氨氮浓度,检测不出氨氮后,提高预加入培养液的氨氮浓度,其提高幅度为100 mg/L,12天后获得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的混合菌群。
第二阶段:在34℃条件下进行硝酸菌的淘洗,培养到15天时培养液出现大量泡沫,此时改为常温22℃进行亚硝酸菌培养,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25mg/L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Ⅲ,培养3周后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沉降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在34℃条件下继续培养10天后再次出现大量泡沫,此时将温度调整到22℃进行菌体恢复培养,高温常温交替进行4次后检测亚硝酸盐氮在硝化产物中占80%,结束此阶段培养。整个培养过程共换排水4次,每次换排水之间补料3次,当培养液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加氨氮溶液,补加后培养液氨氮浓度为800-1300mg/L。
第三阶段:培养过程中将两天分为8h、24h和16h三个时间段改变溶解氧和pH条件,8h内的溶解氧控制在2.0-3.0mg/L,pH为8.5-8.8;24h内的溶解氧控制在1.0-2.0mg/L,pH为8.0-8.2;16h内的溶解氧控制在0.2-0.8mg/L,pH为7.5-7.8;培养过程中当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进行一次换排水,换水同时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25mg/L添加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Ⅲ,每次换排水之间当培养液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加氨氮溶液,补加后培养液氨氮浓度为600-800mg/L。按照此过程不断对溶解氧的控制浓度和pH的控制范围进行调整的4周时间内,亚硝化率并没有因为DO和pH的改变而改变,而是一直稳定在75%-85%之间,由此表明菌群中的大部分硝酸菌已经被淘汰,获得了稳定实现短程硝化的亚硝酸菌。
比较例1
培养条件和过程如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第一阶段培养过程中没有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则最终的培养时间比使用生长促进剂增加了15天。
比较例2
培养条件和过程如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培养过程中第二阶段没有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则最终的培养时间比使用生长促进剂增加了1倍。
比较例3
培养条件和过程如实施例3,所不同的是培养过程中各阶段都没有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则最终的培养时间比使用生长促进剂增加了1.5倍。
由此可见,各个阶段都需要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在生长促进剂和各阶段优化条件共同配合,达到了缩短菌体培养时间的效果。

Claims (13)

1.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三个培养阶段:
第一阶段:富集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混合菌群,获得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的硝化菌群,富集过程中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和无机酸羟胺,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
第二阶段: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并采用高温培养与常温培养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硝酸菌淘洗,逐渐提高亚硝酸菌的优势地位,培养至亚硝化率大于50%时转入第三阶段培养;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包括金属盐、多胺类物质、有机酸羟胺和Na2SO3,其中金属盐由钙盐、铜盐、镁盐和/或亚铁盐组成;
第三阶段:降低溶解氧或提高pH并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进行硝酸菌的进一步淘洗和亚硝酸菌的稳定性驯化,直到亚硝化率稳定在65%以上,结束一个周期的培养,获得亚硝化优势菌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中,金属盐为40-100重量份,多胺类物质为5-30重量份,无机酸羟胺为0.5-15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A中,多胺类物质为精胺、亚精胺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无机酸羟胺为盐酸羟胺、硫酸羟胺或磷酸羟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中,金属盐为40-100重量份,多胺类物质为5-30重量份,有机酸羟胺为0.05-1.5重量份,Na2SO3为10-40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中,多胺类物质为精胺、亚精胺或者两者的混合物;所述有机酸羟胺为甲酸羟胺、乙酸羟胺或者两者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中的金属盐是钙盐、镁盐和铜盐,其中Ca2+、Mg2+和Cu2+的摩尔比为(5-15):(5-25):(0.5-5);或者是钙盐、亚铁盐和铜盐,其中Ca2+、Fe2+和Cu2+的摩尔比为(5-15):(1-8):(0.5-5);或者是钙盐、镁盐、亚铁盐和铜盐,其中Ca2+、Mg2+、Fe2+和Cu2+的摩尔比为(5-15):(5-25):(1-8):(0.5-5)。
7.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中钙盐为CaSO4或者CaCl2,镁盐为MgSO4或者MgCl2,亚铁盐为FeSO4或者FeCl2,铜盐为CuSO4或者CuCl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生长促进剂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促进剂溶解,然后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进行投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硝化菌群的培养方法和过程采用CN200710010383.0所述的方法培养获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常温培养条件为:温度为15-30℃,溶解氧0.1-3.0mg/L,pH值为6.0-9.0,培养时间为5-30天;高温培养条件为:温度比常温培养温度高2-20℃,溶解氧0.1-3mg/L,pH值6.0-9.0,培养时间为5-20天。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阶段给予常温条件并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保证菌群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增殖,常温培养后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进行下一次的高温培养,当有菌体自溶后再次给予常温条件,以此反复淘洗和培养,两次排水之间采用补加料液的方式,两次排水之间补料2-8次,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料至氨氮浓度为500-1500mg/L。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阶段所述的降低溶解氧或提高pH是指根据原始培养条件每隔8-24h降低溶解氧或提高pH,使溶解氧浓度为0.1-3mg/L,pH为7.5-9.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阶段所述的培养液采用补料和换排水交替进行的方式,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5mg/L时排水更换新鲜培养液,排水次数为2-10次,两次排水之间补料2-8次,每次更换新鲜培养液时按污水中促进剂浓度10-50mg/L使用微生物生长促进剂D;当培养液中氨氮浓度低于100mg/L时补料至氨氮浓度为500-1500mg/L。
CN201510802194.1A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Active CN106754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2194.1A CN106754616B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02194.1A CN106754616B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4616A true CN106754616A (zh) 2017-05-31
CN106754616B CN106754616B (zh) 2020-12-08

Family

ID=58916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02194.1A Active CN106754616B (zh) 2015-11-19 2015-11-19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5461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030A (zh) * 2019-10-30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硝化细菌的培养方法
CN115385443A (zh) * 2022-07-18 2022-11-25 赣州生态环境工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温低氨氮废水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短程硝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5843A (zh) * 2005-10-31 2006-06-14 南京大学 一种实现低c/n比高浓度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方法
CN101215071A (zh) * 2008-01-10 2008-07-09 四川省德阳市水处理工程公司 电石乙炔法氯碱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生物处理剂
CN101319210A (zh) * 2007-06-08 2008-12-1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
CN101348306A (zh) * 2008-08-31 2009-01-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固定化硝化细菌降解养殖废水亚硝酸盐的工艺
CN101240253B (zh) * 2007-02-09 2010-04-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活性污泥中高效硝化细菌的富集方法
CN101899401A (zh) * 2009-05-25 2010-1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氨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1918A (zh) * 2010-07-07 201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CN102311166A (zh) * 2010-07-07 201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方法
US20120018374A1 (en) * 2009-04-09 2012-01-26 Youfeng Sun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and System
US20120055859A1 (en) * 2010-09-07 2012-03-08 Blue Array, Llc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design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5843A (zh) * 2005-10-31 2006-06-14 南京大学 一种实现低c/n比高浓度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方法
CN101240253B (zh) * 2007-02-09 2010-04-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活性污泥中高效硝化细菌的富集方法
CN101319210A (zh) * 2007-06-08 2008-12-1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生物的固定化方法
CN101215071A (zh) * 2008-01-10 2008-07-09 四川省德阳市水处理工程公司 电石乙炔法氯碱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生物处理剂
CN101348306A (zh) * 2008-08-31 2009-01-2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固定化硝化细菌降解养殖废水亚硝酸盐的工艺
US20120018374A1 (en) * 2009-04-09 2012-01-26 Youfeng Sun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and System
CN101899401A (zh) * 2009-05-25 2010-1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含氨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11918A (zh) * 2010-07-07 201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CN102311166A (zh) * 2010-07-07 201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方法
US20120055859A1 (en) * 2010-09-07 2012-03-08 Blue Array, Llc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design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UANGJING XU等: ""Partial nitrification adjusted by hydroxylamine in aerobic granules under high DO and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subsequent Anammox for low C/N wastewater treatm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SCOTT A.ENSIN等: ""In Vitro Activation of Ammonia Monooxygenase from Nitrosomonas europaea by Copper"", 《J.BACTERIOL.》 *
刘倩: ""微量铜离子对SBR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影响的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
王顺祥主编: "《肿瘤酶学研究》", 30 June 199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030A (zh) * 2019-10-30 2021-05-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硝化细菌的培养方法
CN112746030B (zh) * 2019-10-30 2023-02-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硝化细菌的培养方法
CN115385443A (zh) * 2022-07-18 2022-11-25 赣州生态环境工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温低氨氮废水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短程硝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5385443B (zh) * 2022-07-18 2024-01-30 赣州生态环境工程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温低氨氮废水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短程硝化的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54616B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1166B (zh) 一种实现高氨氮废水短程硝化的方法
CN101898828B (zh) 一种短程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05621611A (zh) 一种含氨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方法
CN102040281A (zh) 一种脱氮颗粒污泥的培养方法
CN106754618B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菌群的富集培养方法
CN106745713B (zh) 一种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方法
CN103373764B (zh) 一种含氨废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方法
CN102311918B (zh)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Li et al. N2O reduction during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a two-sludge SBR system acclimatized with propionate
CN106434469A (zh) 一种耐低温硝化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54451A (zh) 一种富集培养耐盐亚硝酸菌群的方法
CN100381373C (zh) 利用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硝化颗粒污泥的方法
CN106554084B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快速启动方法
Wang et al. Enhanced nitrogen removal and minimization of N2O emission in a constant-flow multiple anoxic and aerobic process
CN105585133A (zh) 催化剂生产过程排放的高含盐污水的生物脱氮方法
Chen et al. Development of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in upflow-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and effect of electric field on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CN105524860A (zh) 水体净化用菌剂的培养方法
CN106754616A (zh) 一种亚硝化优势菌群的培养方法
CN107311306A (zh) 一种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含氨污水的方法
CN105543158A (zh) 硝化细菌生长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11305A (zh) 一种全程自养脱氮工艺的快速启动方法
CN105624053A (zh) 一种硝化细菌富集培养方法
CN106554083B (zh) 一种a/o工艺处理含氨废水的快速启动方法
CN106754452A (zh) 一种亚硝酸细菌富集培养方法
CN105624054A (zh) 一种富集培养耐盐硝化菌群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