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41310B -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41310B
CN106741310B CN201510812289.1A CN201510812289A CN106741310B CN 106741310 B CN106741310 B CN 106741310B CN 201510812289 A CN201510812289 A CN 201510812289A CN 106741310 B CN106741310 B CN 1067413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rear axle
vehicle
assembly method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122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41310A (zh
Inventor
曹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8122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413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41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41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413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413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he sub-units or components being suspensions, brakes or wheel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所述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多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桥和车架预连接,且每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不与所述后桥或所述车架固定,将弹性件夹设在所述车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之间;S2、对所述后桥施加载荷;S3、将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桥和所述车架固定连接;S4、卸掉所述载荷。本发明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通过先加载后拧紧的安装方法,使得在整车装配完成时胶套的变形量小,胶套不易疲劳碎裂,且后桥、车架和连接件之间的应力小。

Description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根据该方法装配有后桥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后桥通过使使用多个连接件和弹性件安装到车辆的车架上(比如五连杆螺旋弹簧结构或者钢板弹簧后悬架等),连接件的两端通过使用螺纹连接件固定在车架和后桥上,且连接件的两端均设有胶套,以在两个零部件的连接处起到减振的作用。当用螺纹连接件固定后,连接件的中心轴套保持不动,但由于胶套的弹性,连接杆仍可以绕螺纹连接件的轴线有一定活动范围。
根据现有的后桥的装配方法,首先在自由状态下通过螺纹连接件使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桥和车架固定连接,且使弹性件夹持在连接件与车架之间,此时弹性件仅承受后桥的重量,弹性件的变形量较少。但是,在整车合装完下线后,弹性件需要承受的重量与后桥在车辆空载时的负载相等,该负载是后桥重量的几十倍,弹性件的变形量很大,弹性件被急剧压缩。
发明人发现,弹性件被急剧压缩后,各连接件与后桥相连的一端的位移较大,使得该端的胶套在车辆下线即发生较大的扭转,结合车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扭转量,胶套的实际总扭转量可能会超出胶套的可变形范围,易造成胶套疲劳碎裂,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不易使胶套变形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多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桥和车架预连接,且每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不与所述后桥或所述车架固定,将弹性件夹设在所述车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之间;S2、对所述后桥施加载荷;S3、将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桥和所述车架固定连接;S4、卸掉所述载荷。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通过先预装再加载再紧固的安装方法,使得在整车装配完成时胶套的变形量小,胶套不易疲劳碎裂,且后桥、车架和连接件之间的应力小。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载荷的大小与所述后桥在所述车辆空载时的负载相等。
可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S21、通过加载设备对所述后桥施加所述载荷。
优选地,所述加载设备包括:承载部,所述车架支撑在所述承载部上。
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多个承载杆,每个所述承载杆的自由端均设有支撑部,所述车架的横梁支撑在多个所述支撑部上。
可选地,所述加载设备包括两个加载单元,两个所述加载单元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开对称设置,且止抵在所述后桥上以对所述后桥施加子载荷,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等于所述载荷。
可选地,两个所述加载单元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以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使两个所述子载荷保持相等。
可选地,所述加载单元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步骤S21包括:S211、启动所述加载设备;S212、两个所述加载单元同步加载;S213、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所述加载单元的位移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则终止加载,若否则继续加载;S214、将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与所述负载比较,若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小于所述负载,则继续加载,若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等于所述负载,则维持加载。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胶套,且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架;和后桥,所述后桥通过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装配到所述车架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辆的底盘应力较小,且胶套的变形量小,胶套不易疲劳碎裂。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桥装配到车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件与车架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载设备施加载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加载设备的加载流程图。
附图标记:
车架11,
后桥12,
连接件13,第一连接杆131,第二连接杆132,第三连接杆133,胶套134,螺纹连接件135,中心轴套136,
弹性件14,
加载设备2,加载单元21,承载杆22,支撑部221,压力传感器23,位移传感器24,限位柱25,报警器26,操作面板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首先参照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如图1-图5所示,后桥12通过多个连接件13与车架11相连,且弹性件14夹设在车架11与对应的连接件13之间,以支撑起后桥12。
如图4所示,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四个步骤:S1、将多个连接件13的两端分别与后桥12和车架11预连接,且螺纹连接件135不被拧紧,将弹性件14夹设在车架11与对应的连接件13之间;S2、对后桥12施加载荷;S3、将每个连接件13的两端分别与后桥12和车架11固定连接;S4、卸掉载荷。
换言之,先连接件13预装,使弹性件14夹设在车架11与对应的连接件13之间,在对后桥12施加载荷时,弹性件14被急剧压缩,由于连接件13的两端均未与后桥12和车架11固定连接,连接件13的整体可以在载荷的作用下向下偏移,连接件13的两端的胶套134的变形量较小,此时将每个连接件13的两端分别与后桥12和车架11固定连接。
卸掉载荷后,弹性件14至少部分复原,由于连接件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件13的中心轴套136保持不动,胶套134会产生变形,在整车装配完成后,由于后桥12的负载增加,弹性件14再次被急剧压缩,胶套134会产生反向变形,以使胶套134至少部分复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通过先预装再加载再紧固的装配方法,使得在整车装配完成时胶套134的变形量小,胶套134不易疲劳碎裂,且后桥12、车架11和连接件13之间的应力小。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在步骤S1中,每个连接件1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件135和车架11相连,且螺纹连接件135不被拧紧以实现连接件13与后桥12和车架11的预连接,步骤S3包括拧紧螺纹连接件135。
换言之,每个连接件13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件135与后桥12相连,每个连接件13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件135与车架11相连,先通过螺纹连接件135将多个连接件13预装,使弹性件14夹设在车架11与对应的连接件13之间,且螺纹连接件135不被拧紧,在对后桥12施加载荷时,弹性件14被急剧压缩,由于螺纹连接件135处于松开状态,连接件13的整体可以在载荷的作用下向下偏移,连接件13的两端的胶套134的变形量较小,此时拧紧螺纹连接件135。
卸掉载荷后,弹性件14至少部分复原,由于螺纹连接件135被拧紧,连接件13的中心轴套136保持不动,胶套134会产生变形,在整车装配完成后,由于后桥12的负载增加,弹性件14再次被急剧压缩,胶套134会产生反向变形,以使胶套134至少部分复原。
可选地,如图2所示,螺纹连接件135可以包括螺栓和螺母。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件13可以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可以均设有胶套134,且弹性件14可以为螺旋弹簧。
具体地,如图1所示,连接杆可以为五个,五个连接杆分别是两个第一连接杆131、两个第二连接杆132和一个第三连接杆133,两个第一连接杆131可以均为钣金件,第二连接杆132和第三连接杆133可以均构造为杆状,且每个第一连接杆131与车架11之间均弹性止抵有一个螺旋弹簧。
当然,连接件13与弹性件14的组合结构不限于连接杆和螺旋弹簧的组合,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比如连接件13与弹性件14的组合结构还可以为钢板弹簧后悬架。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对后桥12施加的载荷的大小与后桥12在车辆空载时的负载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相等指的是大致相等,通过控制载荷的大小,可以使胶套134在整车装配完成时基本处于放松状态,胶套134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疲劳碎裂。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步骤S2可以包括:S21、通过加载设备2对后桥12施加载荷。
具体地,如图3所示,加载设备2可以包括两个加载单元21,且两个加载单元21可以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开对称设置,且两个加载单元21可以均止抵在后桥12上以对后桥12施加子载荷,两个子载荷之和等于载荷。
优选地,如图3所示,两个加载单元21上可以均设有压力传感器23,以根据压力传感器23的信号使两个子载荷保持相等。由此,后桥12的各个部分的受力更均衡,后桥12装配完成后应力较小。具体地,压力传感器23的精度可以小于±0.2%。
如图3所示,加载设备2还可以包括承载部,车架11可以支撑在承载部上。
可以理解的是,力的传导路径为加载单元21—后桥12—车架11—承载部,由于加载单元21和承载部均为加载设备2的一部分,上述加载的力形成一个回路,即从加载设备2的加载单元21施加最后再通过加载设备2的承载部回传。由此,载荷对其他设施(比如生产线)产生较小的影响,可以防止加载设备2在加载过程中损坏其他设施。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承载部可以包括多个承载杆22,每个承载杆22的自由端可以均设有支撑部221,车架11的横梁(可以为后横梁)可以支撑在多个支撑部221上。由此,加载设备2与车架11的连接更稳固,力的传导更均匀。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承载杆22可以为四个,四个支撑杆形成为一个长方体的四条相互平行的棱边。
如图3所示,加载单元21上可以设有位移传感器24,以监测加载单元21的位移量,在加载单元21的位移量超过上限时,可以停止加载,以防止压力传感器23损坏时过载。
进一步地,加载设备2上还可以设有限位柱25,限位柱25适于位于后桥12的正上方,以在压力传感器23和位移传感器24均失效时作为最终的机械限位结构保护后桥12和车架11。
可选地,如图3所示,加载设备2上可以设有报警器26,在加载单元21的位移量超过上限时,或者在限位柱25止抵后桥12时,报警器26发出警报,具体地,报警器26可以为柱状报警灯。
如图5所示,步骤S21可以包括:S211、启动加载设备2;S212、两个加载单元21同步加载;S213、根据位移传感器24的信号判断加载单元21的位移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则终止加载,若否则继续加载;S214、将两个子载荷之和与负载比较,若两个子载荷之和小于负载,则继续加载,若两个子载荷之和等于负载,则维持加载。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加载单元21同步且逐步加载,位移传感器24检测到的加载单元21的位移逐步增加,在压力传感器23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两个加载单元21可以逐步加载到每个加载单元21的子载荷均为负载的一半,此时维持加载,执行步骤S3、拧紧螺纹连接件135,进而执行步骤S4、卸掉载荷。
可选地,加载设备2维持载荷的精度为±2%,以使执行步骤S3时,后桥12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图3所示,加载设备2上可以设有操作面板27,操作者可以通过操作面板27启动加载设备2加载,或者卸掉载荷。由此,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操作简单。
可选地,加载设备2可以为微机控制,以使加载过程自动实现,加载到位后可以提示合格,即可拧紧螺纹连接件135。加载设备2可以设置多套加载程序,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并可通过扫码识别自动切换程序,由此,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操作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的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为:S1、将多个连接件13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件135与后桥12和车架11相连,且螺纹连接件135不被拧紧,将弹性件14夹设在车架11与对应的连接件13之间;S211、启动加载设备2;S212、两个加载单元21同步加载;S213、根据位移传感器24的信号判断加载单元21的位移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则终止加载,若否则继续加载;S214、将两个子载荷之和与负载比较,若两个子载荷之和小于负载,则继续加载,若两个子载荷之和等于负载,则维持加载;S3、拧紧螺纹连接件135;S4、卸掉载荷。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通过先预装再加载再拧紧的安装方法,使得在整车装配完成时胶套134的变形量小,胶套134不易疲劳碎裂,且后桥12、车架11和连接件13之间的应力小,通过设置位移传感器24及限位柱25,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安全可靠。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架11和后桥12,后桥12通过上述任一种车辆后桥12的装配方法装配到车架11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车辆的底盘应力较小,且胶套134的变形量小,胶套134不易疲劳碎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多个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后桥和车架预连接,且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不与所述后桥或所述车架固定,将弹性件夹设在所述车架与对应的所述连接件之间;
S2、对所述后桥施加载荷,使所述连接件的整体在载荷的作用下向下偏移;
S3、将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桥和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S4、卸掉所述载荷,使所述弹性件至少部分复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的大小与所述后桥在所述车辆空载时的负载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S21、通过加载设备对所述后桥施加所述载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设备包括:
承载部,所述车架支撑在所述承载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
多个承载杆,每个所述承载杆的自由端均设有支撑部,所述车架的横梁支撑在多个所述支撑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设备包括两个加载单元,两个所述加载单元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开对称设置,且止抵在所述后桥上以对所述后桥施加子载荷,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等于所述载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加载单元上均设有压力传感器,以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使两个所述子载荷保持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单元上设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步骤S21包括:
S211、启动所述加载设备;
S212、两个所述加载单元同步加载;
S213、根据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所述加载单元的位移是否超出范围,若是,则终止加载,若否则继续加载;
S214、将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与所述负载比较,若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小于所述负载,则继续加载,若两个所述子载荷之和等于所述负载,则维持加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胶套,且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和
后桥,所述后桥通过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装配到所述车架上。
CN201510812289.1A 2015-11-20 2015-11-20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413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289.1A CN106741310B (zh) 2015-11-20 2015-11-20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812289.1A CN106741310B (zh) 2015-11-20 2015-11-20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41310A CN106741310A (zh) 2017-05-31
CN106741310B true CN106741310B (zh) 2019-11-22

Family

ID=5888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1228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741310B (zh) 2015-11-20 2015-11-20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41310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2411Y (zh) * 2001-06-22 2002-05-22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螺旋连杆摆臂式后悬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48643B2 (ja) * 1997-12-12 2002-11-2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トラニオン式サスペンションの組付方法
JP2005329877A (ja) * 2004-05-21 2005-12-02 Nissan Motor Co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搭載方法および搭載装置
CN100462247C (zh) * 2007-07-02 2009-02-18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空气悬架车辆底盘的安装方法及其支撑杆
CN102343952B (zh) * 2010-08-02 2016-08-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在车桥上安装钢板弹簧的方法
US9290221B2 (en) * 2013-01-28 2016-03-22 Saf-Holland, Inc. Auxiliary axle and suspension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92411Y (zh) * 2001-06-22 2002-05-22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螺旋连杆摆臂式后悬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41310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27983B (zh) 铸造的结构屈服熔丝
CN104968542B (zh) 机动车制动系统的流体储器和主制动缸之间的联接装置
US8342770B2 (en) Coupling device intended to connect first and second elements which are hinged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JP2013112949A (ja) ブレース材
CN106741310B (zh) 车辆后桥的装配方法和车辆
US20120012709A1 (en) Firing prevention structure of fuel tank
CN102452476B (zh) 悬臂差动传感器及相关框架
JP2017536546A (ja) 力センサを有する機械的な部材
KR20140055270A (ko) 스테빌라이저 바 내구시험기용 범용 링크
JP6283200B2 (ja) 電気ケーブルの実装ブラケットアセンブリ
US11465577B2 (en) Spring element for fastening an air bag module to a vehicle steering wheel, and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comprising such a spring element
US11325715B2 (en) Linking device connecting an aircraft engine and a primary structure of an aircraft pylon comprising a spreader and a system for limiting the out-of-plane deflection of the spreader, aircraft comprising such a linking device
EP3633234B1 (en) Linear actuator with alternate power path and a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02777455B (zh) 包括支承件和拉杆的布置系统
JP2019091601A (ja) 断路器
CN104241040B (zh) 用于断路器端子组件的导体引导部件
JP2013155593A (ja) 建物筋違の構造
KR101559809B1 (ko) 고정볼트에 의해 조여지는 부스바의 연결상태를 검출하기 위한 시스템
CN107431414A (zh) 电机
US2270673A (en) Resilient mounting
CN209397935U (zh) 用于外挑板安装的支撑装置
CN106443529A (zh) 连接系统和方法
KR20150048940A (ko) 유입 변압기
CN106224394B (zh) 一种轴承组件及轴承的预紧装置
CN112833126B (zh) 抗冲击抗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3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ssembly method and vehicle of rear ax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0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1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2

Pledge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