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26021A - 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26021A
CN106726021A CN201710079951.6A CN201710079951A CN106726021A CN 106726021 A CN106726021 A CN 106726021A CN 201710079951 A CN201710079951 A CN 201710079951A CN 106726021 A CN106726021 A CN 1067260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body
fusion device
fixed cover
towards
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799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志鑫
丁伟
郑朝晖
秦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ineti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7995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260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260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260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4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 A61F2/4455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for the fusion of spinal bodies, e.g. intervertebral fusion of adjacent spinal bodies, e.g. fusion cag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固定套与融合器本体的一侧侧壁连接;固定片设置于背向融合器本体一侧,并与固定套连接;融合器本体上设有填充孔,填充孔贯穿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靠近固定套的一侧,使其融合器本体的横截面呈一U型结构;融合器本体和固定套通过倾斜向下的第一锁紧孔和倾斜向上的第二锁紧孔连接,第一锁紧孔和第二锁紧孔均通过一锁紧螺钉与椎体连接。本发明中通过融合器本体与固定套的连接,同时通过固定片与固定套的连接,利用固定片有效地限定锁紧螺钉的运动,进而避免松动,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交叉设置锁紧孔,避免两个锁紧螺钉在同一平面内,降低其自由度,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Description

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颈椎手术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背景技术
椎间融合器(PEEK)产品是适用于大多数人颈椎、胸椎及腰椎的新型椎间融合器。该融合器一般在脊椎不稳、脊柱脱位、脊柱退变等疾病的手术,以及脊柱减压术中使用,其能提高脊柱节段抗弯,抗拉伸能力,用于保证椎骨之间正确的轴线排列和成功的融合,以达到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目前的颈椎间融合器,存在以下问题:颈椎间融合器容易向前滑脱、相邻融合节段的稳定性、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等方面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虽有一种颈椎间融合器通过螺纹凸起与融合器进行螺纹连接,但是这样简单的螺纹结构只解决安装时的连接稳定性,而长时间容易松动,稳定性较差,同时这种结构在空间的一个平面中,其自由度比较大,导致稳定性较差。
依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颈椎融合器,通过融合器本体与固定套的连接,同时通过固定片与固定套的连接,有效地限定锁紧螺钉的运动,进而避免螺纹松动,保证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交叉设置锁紧孔,避免两个锁紧螺钉在同一平面内,降低其自由度,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融合器本体;
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侧壁连接;以及,
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置于背向所述融合器本体一侧,并与所述固定套连接;
所述融合器本体上设有填充孔,所述填充孔贯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靠近所述固定套的一侧,使其所述融合器本体的横截面呈一U型结构;
所述融合器本体和所述固定套上贯穿倾斜向下的第一锁紧孔和倾斜向上的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孔和所述第二锁紧孔均通过一锁紧螺钉与椎体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融合器本体与固定套的连接,同时通过固定片与固定套的连接,利用固定片有效地限定锁紧螺钉的运动,进而避免使用过程中锁紧螺钉松动,进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交叉设置锁紧孔,使其两个锁紧螺钉分设在同一空间的不同面上,有效地降低整个颈椎融合器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孔倾斜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向所述固定套贯穿;
所述第二锁紧孔倾斜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向所述固定套贯穿。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孔自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朝所述固定套倾斜向下,并自所述固定套朝向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表面倾斜向下延伸得到;
所述第二锁紧孔自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朝所述固定套倾斜向上,并自所述固定套朝向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表面倾斜向上延伸得到。
本技术方案中,在保证固定套与融合器本体连接稳定的基础上,以及固定套与固定片连接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一锁紧孔和第二锁紧孔实现整个颈椎融合器与椎体的连接,不仅能够限定连接颈椎融合器与相邻两椎体的锁紧螺钉运动方向,防止颈椎融合器在椎间向前滑脱,且还能够通过锁紧孔的位置有效地保证了融合器本体的厚度,提高融合器本体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小在35°~45°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交叉设置的锁紧螺钉分别与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构成一夹角,且夹角的角度大小设置在35°~45°之间,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个结构的自由度,提高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增大融合器本体的强度,避免使用过程中融合器本体崩裂。
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通过一连接体连接,所述连接体的两端外表面上均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连接体靠近所述固定套的一侧表面朝远离的一侧延伸得到;
所述固定套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条,所述凸条自靠近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的所述固定套的边缘朝所述融合器本体方向延伸得到。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融合器本体的连接体上设置的凹槽,以及在固定套上设置的与凹槽相配合的凸条,有效地提高融合器本体与固定圈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凸条与所述固定套垂直设置,且朝向所述连接体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半圆形凸块。
本技术方案中,将凸条与固定套垂直设置,能够简化两者的连接程序。同时在朝向连接体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半圆形凸块,作为一个卡点使用,能够提高固定套与融合器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使用时两者发生脱落。
优选地,所述凸条朝向所述连接体的一侧表面上还设置一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倾斜。
优选地,所述凸条朝向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
本技术方案中,将凸条朝向连接体的一侧表面上还设置一倾斜面,以及朝向融合器本体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目的均是为了方便凸条与凹槽快速的配合在一起,并有效地减少医生的力度,进而避免为使两者配合医生使用力度过大造成对伤者的进一步伤害。
优选地,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齿状突起。
本技术方案中,在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齿状突起,通过齿状突起可以增加融合器与颈椎椎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摩擦力,使其整个结构固定稳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套和所述固定片上开有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螺钉贯穿固定。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固定套与固定片上开设的安装孔,实现两种的固定连接,且该处的连接并不会产生螺纹的松动,进一步有效地限定了锁紧螺钉的运动方向。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合理地将融合器本体和固定片分别与固定套进行连接,通过交叉设置锁紧孔,使其两个锁紧螺钉分设在同一空间的不同面上,有效地降低整个颈椎融合器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利用固定片有效地限定锁紧螺钉的运动,进而防止锁紧螺钉打入椎体后松动,进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本发明中通过贯穿融合器本体和固定套的锁紧孔,进一步的将锁紧螺钉与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做限定,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个结构的自由度,提高稳定性,同时还能够增大融合器本体的强度,避免使用过程中融合器本体崩裂。
3、本发明中融合器本体和固定套之间通过一凹槽和凸条进行卡合固定,进一步的对卡条的形状以及侧面做进一步的改进,能够保证两者连接稳定,避免使用时发生脱落。
4、本发明中在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置齿状突起,通过齿状突起可以增加融合器与颈椎椎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摩擦力,使其整个结构固定稳定。
5、本发明简化了手术的繁琐程序,让医生能够更准确、更快速地使整个颈椎融合器在椎体中定位,实现颈椎融合器与相邻两椎体的螺纹连接,防止颈椎融合器(PEEK)在椎间滑脱;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组合式颈椎融合器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组合式颈椎融合器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组合式颈椎融合器中融合器本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组合式颈椎融合器中融合器本体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组合式颈椎融合器中融合器本体的立体视图;
图5是本发明组合式颈椎融合器中固定套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第一锁紧螺钉A;第二锁紧螺钉B;
融合器本体100;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101;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102;填充孔103;第一锁紧孔104;第二锁紧孔105;连接体106;凹槽1061;齿状突起107;
固定套200;凸条201;半圆形凸块202;倾斜面203;弧形面204;安装孔205;
固定片300;
螺钉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表面”、“下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本发明和简化描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参看图1所示,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100、固定套200和固定片300,其中,固定套200与融合器本体100的一侧侧壁连接,而固定片300设置于背向融合器本体100一侧,并与固定套200连接。具体使用时,在融合器本体100上设有填充孔103,且填充孔103是贯穿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设置,并靠近固定套200的一侧,使其融合器本体100的横截面呈一U型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填充孔103可以设置在融合器本体100的中心位置均可,只是本发明中使融合器本体100的横截面呈一U型结构,目的是简化填充孔103的开孔方式,也降低废品率。其中,融合器本体100和固定套200上贯穿倾斜向下的第一锁紧孔104和倾斜向上的第二锁紧孔105,第一锁紧孔104和第二锁紧孔105均通过一锁紧螺钉,即第一锁紧螺钉A和第二锁紧螺钉B分别与椎体进行连接。这样由于第一锁紧孔104和第二锁紧孔105的倾斜方向不同,使得安装的第一锁紧螺钉A和第二锁紧螺钉B成一交叉状态,分设在同一空间的两个平面上,进而降低了整个颈椎融合器的自由度,从而提高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一中,参看图2-5所示,开设的第一锁紧孔104是倾斜从贯穿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101和固定套200。具体的第一锁紧孔104是自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101朝固定套200倾斜向下,并自固定套200朝向融合器本体100的一侧表面倾斜向下延伸得到,参看图4、5。而开设的第二锁紧孔105倾斜从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102向固定套200贯穿。具体的第二锁紧孔105自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102朝固定套200倾斜向上,并自固定套200朝向融合器本体100的一侧表面倾斜向上延伸得到,参看图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紧孔104和第二锁紧孔105分设在U型结构的融合器本体100的两竖形本体结构上,且第一锁紧孔104为倾斜向下或第二倾斜孔为倾斜向上均可,不做限定,仅需保证两个锁紧螺钉连接后交叉设置即可。
在实施例一中,再次参看图1所示,其中设置的两锁紧螺钉的交叉方向,以及与融合器本体100的表面之间的角度,直接关系到整个颈椎融合器的强度,因此,将锁紧螺钉与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之间的夹角,夹角的角度大小限制在35°~45°之间。同时参看图5所示,锁紧孔并未贯穿整个融合器本体100。
在本实施例二中,参看图1、3、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改进之处在于融合器本体100与固定套2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两者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101与下表面之间通过一连接体106连接,同时在连接体106的两端(即U型结构的两端)外表面上均设置一凹槽1061;具体的凹槽1061的设置方式是自连接体106靠近固定套200的一侧表面朝远离的一侧延伸得到。为配合凹槽1061同时在固定套200上设有与凹槽1061相配合的凸条201,且凸条201的具体的方式是自靠近融合器本体100的一侧的固定套200的边缘朝融合器本体100方向延伸得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条201与固定套200可以是一体成型。具体使用时,可预先通过凹槽1061和凸条201进行配合,使其固定套200与融合器本体100连接成一体,再通过锁紧螺钉与椎体进行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套200与融合器本体100为一体成型,只是加工工艺较复杂,具体的根据实际需要做合理的设计即可。
需说明的是,其中,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与连接体106是一体成型的,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即是连接体106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二中,参看图5所示,优选地,将设置的凸条201与固定套200以垂直方式进行设置,同时在凸条201朝向连接体106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半圆形凸块202。这样可以通过半圆形凸块202,有效地提高与凹槽1061底面(即连接体106外表面)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固定套200与融合器本体100的连接强度,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凹槽1061底面设置一与半圆形凸块202相配合的凹陷,具体的根据实际需求做设定。
在本实施例三中,再次参看图5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具体的改进之处在于:在固定套200的边缘上设置的凸条201朝向连接体106的一侧表面上还设置一倾斜面203,倾斜面203朝融合器本体100的一侧倾斜,(即使得凸条201的厚度靠近融合器本体100一侧较薄一些)这样有助于凸条201快速,并准确地卡入凹槽1061内。
在本实施例四中,再次参看图5所示,在实施例二、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具体的改进之处在于:在固定套200的边缘上设置的凸条201朝向融合器本体100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204,弧形面204为一半圆形,这样进一步的有助于凸条201快速,并准确地卡入凹槽1061内。
其中,应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四个实施例中,设置凹槽1061和凸条201均为两个,且分设在U型结构的融合器本体100的竖形本体的两侧,这样可以保证受力均匀,连接稳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未开设锁紧孔的融合器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也可以通过设置凹槽1061和凸条201进行连接,具体根据实际设计,本发明中不再一一叙述。
在上述四个实施例中,再次参看1-4所示,为提高整个颈椎融合器与椎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摩擦力,进而提高连接的稳定性,所以,进一步的在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101和下表面均设有齿状突起107,通过齿状突起107提高稳定性,当然突起的形状以及分布的密度,根据实际需求做合理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上述四个实施例中,再次参看图1、5所示,设置的固定套200和固定片300的连接方式,主要是在两者上开设相对应的安装孔205,这样安装螺钉400贯穿后固定即可。由于安装螺钉400贯穿后位于填充孔103中与融合器本体100不做直接接触,这样即使在整个颈椎融合器使用过程中,安装螺钉400也不会松动,有效地防止固定片300脱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片30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与固定套200进行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型,只是一体成型导致锁紧孔的开设深度有一定限定,使其加工工艺较复杂,以安置的方式连接可以简化加工工艺,简化安装程序,且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效果较佳。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融合器本体;
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侧壁连接;以及,
固定片,所述固定片设置于背向所述融合器本体一侧,并与所述固定套连接;
所述融合器本体上设有填充孔,所述填充孔贯穿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靠近所述固定套的一侧,使其所述融合器本体的横截面呈一U型结构;
所述融合器本体和所述固定套上贯穿倾斜向下的第一锁紧孔和倾斜向上的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孔和所述第二锁紧孔均通过一锁紧螺钉与椎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孔倾斜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向所述固定套贯穿;
所述第二锁紧孔倾斜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向所述固定套贯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孔自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朝所述固定套倾斜向下,并自所述固定套朝向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表面倾斜向下延伸得到;
所述第二锁紧孔自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朝所述固定套倾斜向上,并自所述固定套朝向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表面倾斜向上延伸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构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大小在35°~4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通过一连接体连接,所述连接体的两端外表面上均设置一凹槽;所述凹槽自所述连接体靠近所述固定套的一侧表面朝远离的一侧延伸得到;
所述固定套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条,所述凸条自靠近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的所述固定套的边缘朝所述融合器本体方向延伸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条与所述固定套垂直设置,且朝向所述连接体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一半圆形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条朝向所述连接体的一侧表面上还设置一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条朝向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有齿状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颈椎融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套和所述固定片上开有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螺钉贯穿固定。
CN201710079951.6A 2017-02-15 2017-02-15 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Pending CN1067260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9951.6A CN106726021A (zh) 2017-02-15 2017-02-15 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79951.6A CN106726021A (zh) 2017-02-15 2017-02-15 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26021A true CN106726021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957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79951.6A Pending CN106726021A (zh) 2017-02-15 2017-02-15 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2602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6578A (zh) * 2018-04-12 2018-11-20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弹片固定式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CN108852563A (zh) * 2018-04-12 2018-11-23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CN112370219A (zh) * 2020-11-05 2021-02-1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骨关节假体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11A (zh) * 1993-02-05 1996-03-27 丹尼克医疗公司 颈椎前固定镶片系统
CN103251465A (zh) * 2012-02-17 2013-08-21 米达科塔国际公司 具有改进的用于固定板的紧固系统的椎间植入体
CN104203163A (zh) * 2011-11-17 2014-12-10 兰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式锚固骨融合护架
US20150057754A1 (en) * 2013-08-22 2015-02-26 Globus Medical, Inc. Interbody Fusion Devices with Self-Affixing Mechanisms
CN205163322U (zh) * 2015-12-07 2016-04-20 胡桓宇 颈椎零切迹融合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11A (zh) * 1993-02-05 1996-03-27 丹尼克医疗公司 颈椎前固定镶片系统
CN104203163A (zh) * 2011-11-17 2014-12-10 兰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模块式锚固骨融合护架
CN103251465A (zh) * 2012-02-17 2013-08-21 米达科塔国际公司 具有改进的用于固定板的紧固系统的椎间植入体
US20150057754A1 (en) * 2013-08-22 2015-02-26 Globus Medical, Inc. Interbody Fusion Devices with Self-Affixing Mechanisms
CN205163322U (zh) * 2015-12-07 2016-04-20 胡桓宇 颈椎零切迹融合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6578A (zh) * 2018-04-12 2018-11-20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弹片固定式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CN108852563A (zh) * 2018-04-12 2018-11-23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CN108836578B (zh) * 2018-04-12 2020-09-11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弹片固定式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
CN112370219A (zh) * 2020-11-05 2021-02-1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骨关节假体
CN112370219B (zh) * 2020-11-05 2024-02-20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骨关节假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6098B (zh) 接骨板
CN106726021A (zh) 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US9271769B2 (en) Bone plate and fix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 bone plate
EP1432362B1 (en) Spinal stabilisation apparatus
US5702396A (en) Osteosynthesis plate
US8257355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tatic or dynamic spine stabilization
US10531898B2 (en) Sacroiliac fixation implantat for an intervertebral linking rod
US8518119B2 (en) Bone fixation surfaces for intervertebral implants
CA2034126C (en) Spinal support plates
US8480743B2 (en) Universal disc prosthesis
US9005256B2 (en) Vertical inline plate
CN207286123U (zh) 一种用于脊柱的固定系统
US20160296257A1 (en) Returnable and Dynamic Fixation Pedicle Screw System of Rail-Chain Type for Socket
CN207168610U (zh) 组合式颈椎融合器
CN111265346B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自锁定椎间融合器装置
CN110464515A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
CN203468724U (zh) 一种椎弓根螺钉
WO2018119672A1 (zh)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CN204890261U (zh) 椎间融合器
CN109350314B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人工椎体
CN212326678U (zh)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CN103142331B (zh) 寰枢侧块关节融合器
CN109700577A (zh) 融合器
CN216365437U (zh) 一种可撑开型椎间融合器
CN200945184Y (zh) 带翼板的脊柱网状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