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26678U -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26678U
CN212326678U CN202020925498.3U CN202020925498U CN212326678U CN 212326678 U CN212326678 U CN 212326678U CN 202020925498 U CN202020925498 U CN 202020925498U CN 212326678 U CN212326678 U CN 212326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groove
hole
plate
horsesho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254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兴
陈秉耀
郭谦
苗志明
袁云飞
宋光泽
李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yi Bangen Medical Devices Technology Co ltd
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yi Bangen Medical Devices Technology Co ltd
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yi Bangen Medical Devices Technology Co ltd, Aerospace Cent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yi Bangen Medical Devic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254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26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26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26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脊椎融合器系统包括马蹄形主体、挡块和限位机构;马蹄形主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通过底板相互连接;马蹄形主体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第一侧板的自由端和第二侧板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第一侧板的自由端和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均与挡块连接;限位机构设置在挡块和/或马蹄形主体上,用于限制马蹄形主体脱离挡块。本实用新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通过弹性形变的马蹄形主体与挡块弹性卡接,再利用限位机构防止弹性形变后的马蹄形主体从挡块上脱离,实现了马蹄形主体和挡块两者的稳定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背景技术
脊椎(或者称为“脊柱”)是对人体中椎体的总称,主要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和尾骨1块。
针对脊椎退变、不稳或者坏死等病症时,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椎间融合术,通过在脊椎的椎间盘部位植入脊椎融合器系统以恢复椎间高度,加强脊椎的支撑。
其中,脊椎融合器系统大体上包括相互连接的马蹄形融合器本体和挡块两部分结构,马蹄形融合器本体利于与人体组织融合,而挡块上设置螺纹孔用于固定安装。
现有的脊椎融合器系统中,马蹄形融合器本体和挡块一般通过对应设置的导槽和导轨滑动连接。该结构的脊椎融合器系统方便手术安装,却也带来了安装后稳定性不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有助于加强融合器本体和挡块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包括马蹄形主体、挡块和限位机构;所述马蹄形主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底板相互连接;所述马蹄形主体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第一侧板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所述第一侧板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均与所述挡块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挡块和/或所述马蹄形主体上,用于限制所述马蹄形主体脱离所述挡块。
上述脊椎融合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马蹄形主体的弹性形变,使得马蹄形主体和挡块之间弹性连接,再利用限位机构防止弹性形变后的马蹄形主体从挡块上脱离,强化了马蹄形主体和挡块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和基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基板相互连接;驱动所述第一侧板的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后,所述马蹄形主体能够放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凸块和凹槽;所述第一侧板上与所述第一端板上对应设置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所述第二侧板上与所述第二端板上对应设置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其技术效果在于:若记载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的距离为A,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者的外沿的距离为B,则B大于A,要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置入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需捏住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得距离B变小直至B小于A。在将马蹄形主体放入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后,马蹄形主体本身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趋势,迫使第一侧板向外侧弹压第一端板而第二侧板向外弹压第二端板。而此时凸块卡入凹槽中,导致马蹄形主体无法脱离挡块,实现了挡块和马蹄形主体之间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挡块的宽度;驱动所述第一侧板的自由端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后,所述挡块能够放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凸块和凹槽;所述第一侧板上与所述挡块上相对地设置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所述第二侧板上与所述挡块上相对地设置所述凸块和所述凹槽。其技术效果在于:若记载挡块的宽度为A,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者的内沿的距离为B,则B小于A,要将挡块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需扩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使得B变大直至B大于A。在将挡块放入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后,马蹄形主体本身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趋势,迫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向内侧弹压挡块。而此时凸块卡入凹槽中,导致挡块无法脱离马蹄形主体,实现了挡块和马蹄形主体之间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压缩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其技术效果在于:若记载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孔距为A,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者的内沿的距离为B,则B大于A,要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插入第一孔和第二孔,需捏住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得距离B变小直至B等于A。在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插入第一孔和第二孔后,马蹄形主体本身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趋势,迫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向外侧弹压。此时,再通过限位机构防止挡块脱离马蹄形主体,实现了挡块和马蹄形主体之间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挡块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扩大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其技术效果在于:若记载第一孔和第二孔的孔距为A,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两者的外沿的距离为B,则B小于A,要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插入第一孔和第二孔,需扩大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得距离B变大直至B等于A。在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插入第一孔和第二孔后,马蹄形主体本身具有恢复弹性形变的趋势,迫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向内侧弹压。此时,再通过限位机构防止挡块脱离马蹄形主体,实现了挡块和马蹄形主体之间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凸块和凹槽;所述第一侧板贴合所述第一孔的内壁的位置、所述第二侧板贴合所述第二孔的内壁的位置设置所述凹槽;所述第一孔的内壁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所述第二孔的内壁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置所述凸块。其技术效果在于:此时,凸块设置在第一孔的内壁和第二孔的内壁,故第一孔和第二孔可以为盲孔,不影响挡块的外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均为通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凹槽;所述第一侧板贴合所述第一孔的内壁的位置、所述第二侧板贴合所述第二孔的内壁的位置设置所述凹槽。其技术效果在于:此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设置凹槽,而第一孔和第二孔可以设置为通孔,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的凹槽直接卡接第一孔和第二孔即可。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定螺钉;所述锁定螺钉与所述挡块螺接。其技术效果在于:马蹄形主体通过挡块固定安装,而挡块通过锁定螺钉安装在脊椎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螺钉的头部设置多个旋动沉槽,多个所述旋动沉槽沿所述锁定螺钉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其技术效果在于:多个旋动沉槽对应多种不同的手术改锥,则脊椎融合器系统的适应性更强,不需要频繁更换手术改锥即可完成手术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旋动沉槽包括梅花型沉槽、六边形沉槽、矩形沉槽和十字沉槽;所述梅花型沉槽、所述六边形沉槽、所述矩形沉槽和所述十字沉槽沿所述锁定螺钉的拧进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梅花型沉槽、所述六边形沉槽、所述矩形沉槽和所述十字沉槽同轴设置。其技术效果在于:此时,在梅花形沉槽的槽底开设六边形沉槽,而又在六边形沉槽的槽底开设矩形沉槽,最后在矩形沉槽的槽底开设十字沉槽,互不干扰又减轻了锁定螺钉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通过弹性形变的马蹄形主体与挡块弹性卡接,再利用限位机构防止弹性形变后的马蹄形主体从挡块上脱离,实现了马蹄形主体和挡块两者的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马蹄形主体和挡块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第一种平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马蹄形主体和挡块拆分后)的第一种俯视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第二种平面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平面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马蹄形主体和挡块拆分后)的平面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平面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平面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中锁定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中锁定螺钉的旋动沉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马蹄形主体;110-第一侧板;120-第二侧板;130-底板;200-挡块;210-第一端板;220-第二端板;230-基板;240-第一孔;250-第二孔;300-限位机构;310-凸块;320-凹槽;400-锁定螺钉;410-旋动沉槽;411-梅花型沉槽;412-六边形沉槽;413-矩形沉槽;414-十字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附图中描述和标注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能够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马蹄形主体100和挡块200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第一种平面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马蹄形主体100和挡块200拆分后)的第一种俯视平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第二种平面结构图。请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包括马蹄形主体100、挡块200和限位机构300;马蹄形主体100包括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和底板130;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相对设置且通过底板130相互连接;马蹄形主体100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第一侧板110的自由端和第二侧板120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第一侧板110的自由端和第二侧板120的自由端均与挡块200连接;限位机构300设置在挡块200和/或马蹄形主体100上,用于限制马蹄形主体100脱离挡块200。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挡块200包括第一端板210、第二端板220和基板230;第一端板210和第二端板220相对设置且通过基板230相互连接;驱动第一侧板110的自由端靠近第二侧板120的自由端后,马蹄形主体100能够放入第一端板210和第二端板220之间;限位机构300包括凸块310和凹槽320;第一侧板110与第一端板210中的一个设置凸块310,另一个对应地设置凹槽320;第二侧板120与第二端板220中的一个设置凸块310,另一个对应地设置凹槽320。
本实施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在于,通过马蹄形主体100的弹性形变,使得马蹄形主体100和挡块200之间弹性连接,再利用限位机构300防止弹性形变后的马蹄形主体100从挡块200上脱离,强化了马蹄形主体100和挡块200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其中,马蹄形主体100和挡块200可选择采用钛合金通过3D打印方法直接制作。
其中,马蹄形主体100的外形呈解剖型弧度,且马蹄形主体100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带锯齿状的凸起。解剖型弧度设计使得脊椎融合器系统更贴合腰椎的生理弧度,能够防止产品脱出。而锯齿状的凸起利于与人体的生长结合。
第二实施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平面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马蹄形主体100和挡块200拆分后)的平面结构图。请参照图6、图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与第一实施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中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之间的距离小于挡块200的宽度;驱动第一侧板110的自由端远离第二侧板120的自由端后,挡块200能够放入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之间;限位机构300包括凸块310和凹槽320;第一侧板110上与第二侧板120上相对地设置有凸块310,挡块200上对应凸块310的位置设置有凹槽320;或者,第一侧板110上与第二侧板120上相对地设置有凹槽320,挡块200上对应凹槽320的位置设置有凸块310。
第三实施例: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平面结构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与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中的挡块200上开设有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压缩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之间的距离后,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能够分别插入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限位机构300包括凸块310和凹槽320;第一侧板110贴合第一孔240的内壁的位置、第二侧板120贴合第二孔250的内壁的位置设置凹槽320;第一孔240的内壁对应凹槽320的位置、第二孔250的内壁对应凹槽320的位置设置凸块310。
其中,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可设置为通孔或者盲孔。
另外,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上的凹槽320也可以设置为凸块310,而第一孔240的内壁、第二孔250的内壁上的凸块310相应地设置为凹槽320。
第四实施例: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平面结构图。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与第一实施例或者第二实施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中的挡块200上开设有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压缩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之间的距离后,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能够分别插入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均为通孔,限位机构300包括凹槽320;第一侧板110贴合第一孔240的内壁的位置、第二侧板120贴合第二孔250的内壁的位置设置凹槽320。
其中,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均设置为通孔。而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上的凹槽320直接卡接在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的孔壁上。
第五实施例: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中锁定螺钉4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脊椎融合器系统中锁定螺钉400的旋动沉槽4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0、图11、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的任一种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大致相同,二者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脊椎融合器系统还包括锁定螺钉400;锁定螺钉400与挡块200螺接。
其中,挡块200上与锁定螺钉400配合的螺纹孔为万向螺钉孔,锁定螺钉400可以与脊椎延伸方向呈±15°的角度植入,更好的固定到上下椎体中。
另外,不同的锁定螺钉400采用不同的颜色,以便于区分。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锁定螺钉400的头部设置多个旋动沉槽410,多个旋动沉槽410沿锁定螺钉4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其中,旋动沉槽410包括梅花型沉槽411、六边形沉槽412、矩形沉槽413和十字沉槽414;梅花型沉槽411、六边形沉槽412、矩形沉槽413和十字沉槽414沿锁定螺钉400的拧进方向依次设置,且梅花型沉槽411、六边形沉槽412、矩形沉槽413和十字沉槽414同轴设置。
其中,锁定螺钉400的拧进方向是指从锁定螺钉400头部向其插入端的方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蹄形主体(100)、挡块(200)和限位机构(300);
所述马蹄形主体(100)包括第一侧板(110)、第二侧板(120)和底板(130);所述第一侧板(110)和所述第二侧板(120)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底板(130)相互连接;所述马蹄形主体(100)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第一侧板(110)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侧板(120)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所述第一侧板(110)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侧板(120)的自由端均与所述挡块(200)连接;
所述限位机构(300)设置在所述挡块(200)和/或所述马蹄形主体(100)上,用于限制所述马蹄形主体(100)脱离所述挡块(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200)包括第一端板(210)、第二端板(220)和基板(230);所述第一端板(210)和所述第二端板(220)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基板(230)相互连接;
驱动所述第一侧板(110)的自由端靠近所述第二侧板(120)的自由端后,所述马蹄形主体(100)能够放入所述第一端板(210)和所述第二端板(220)之间;
所述限位机构(300)包括凸块(310)和凹槽(320);所述第一侧板(110)上与所述第一端板(210)上对应设置所述凸块(310)和所述凹槽(320);所述第二侧板(120)上与所述第二端板(220)上对应设置所述凸块(310)和所述凹槽(3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0)和所述第二侧板(12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挡块(200)的宽度;驱动所述第一侧板(110)的自由端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20)的自由端后,所述挡块(200)能够放入所述第一侧板(110)和所述第二侧板(120)之间;所述限位机构(300)包括凸块(310)和凹槽(320);所述第一侧板(110)上与所述挡块(200)上相对地设置所述凸块(310)和所述凹槽(320),所述第二侧板(120)上与所述挡块(200)上相对地设置所述凸块(310)和所述凹槽(3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200)上开设有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
压缩所述第一侧板(110)和所述第二侧板(120)之间的距离后,所述第一侧板(110)和所述第二侧板(120)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孔(240)和所述第二孔(2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200)上开设有第一孔(240)和第二孔(250);
扩大所述第一侧板(110)和所述第二侧板(120)之间的距离后,所述第一侧板(110)和所述第二侧板(120)能够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孔(240)和所述第二孔(25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00)包括凸块(310)和凹槽(320);
所述第一侧板(110)贴合所述第一孔(240)的内壁的位置、所述第二侧板(120)贴合所述第二孔(250)的内壁的位置设置所述凹槽(320);
所述第一孔(240)的内壁对应所述凹槽(320)的位置、所述第二孔(250)的内壁对应所述凹槽(320)的位置设置所述凸块(310)。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240)和所述第二孔(250)均为通孔,所述限位机构(300)包括凹槽(320);
所述第一侧板(110)贴合所述第一孔(240)的内壁的位置、所述第二侧板(120)贴合所述第二孔(250)的内壁的位置设置所述凹槽(320)。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螺钉(400);所述锁定螺钉(400)与所述挡块(200)螺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螺钉(400)的头部设置多个旋动沉槽(410),多个所述旋动沉槽(410)沿所述锁定螺钉(40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脊椎融合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动沉槽(410)包括梅花型沉槽(411)、六边形沉槽(412)、矩形沉槽(413)和十字沉槽(414);所述梅花型沉槽(411)、所述六边形沉槽(412)、所述矩形沉槽(413)和所述十字沉槽(414)沿所述锁定螺钉(400)的拧进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梅花型沉槽(411)、所述六边形沉槽(412)、所述矩形沉槽(413)和所述十字沉槽(414)同轴设置。
CN202020925498.3U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Active CN212326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5498.3U CN212326678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5498.3U CN212326678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26678U true CN212326678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4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25498.3U Active CN212326678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266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9145A (zh) * 2020-05-27 2020-08-14 航天中心医院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9145A (zh) * 2020-05-27 2020-08-14 航天中心医院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CN111529145B (zh) * 2020-05-27 2024-09-27 航天中心医院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5681B2 (en) Orthopedic support locating or centering feature and method
EP2328495B1 (en) Intervertebral fusion implant
EP2328519B1 (en) Modular anterior locking interbody cage
EP1506753B1 (en) Expandable spinal implant
US9364342B2 (en) Modular anchor bone fusion cage
EP3024418B1 (en) Fusion plate with directional holes and implant systems employing the same
US8523912B2 (en)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systems with shared, dual dampener systems
US8187330B2 (en) Dampener system for a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system with a variable length elongated member
US10098760B2 (en) Low profile plate
US20120290089A1 (en) Vertebral spacer
US20140336770A1 (en) Low Profile Plate
US8157844B2 (en) Dampener system for a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system with a variable length elongated member
US2012013639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abilizing Vertebrae in Spine Surgery Through a Lateral Access Channel
US20090105828A1 (en)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system with isolated, dual dampener systems
AU2009209000A1 (en) Bone plating system
US20090105827A1 (en) Dampener system for a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system with a fixed length elongated member
US10881526B2 (en) Low profile plate
EP2991590A1 (en) Vertebral body replacement or fusion device
US20150190184A1 (en) Bone screw retaining system
US9179946B2 (en) Low-profile anterior vertebral plat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e
CN212326678U (zh)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US9681959B2 (en) Low profile plate
CN111529145A (zh) 一种脊椎融合器系统
CN212308005U (zh) 颈椎前路固定装置
CN112773578B (zh) 腰椎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