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2537A - 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02537A
CN106702537A CN201611191859.0A CN201611191859A CN106702537A CN 106702537 A CN106702537 A CN 106702537A CN 201611191859 A CN201611191859 A CN 201611191859A CN 106702537 A CN106702537 A CN 106702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tube
inner sleeve
ventilation terminal
distributing hole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918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02537B (zh
Inventor
戴煜
胡祥龙
李功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DING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rp for Materials and Equip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rp for Materials and Equip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rp for Materials and Equip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9185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025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02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2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02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2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0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8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of inorganic material
    • D01F9/1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所述布风器包括:内套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内套管周侧面上至少有一部分设有若干第一布风孔,第一布风孔按照预设的第一轴向间距和第一周向间距设置;外套管,周侧面上有一部分设若干第二布风孔,第二布风孔按照预设的第二轴向间距和第二周向间距设置;内套管贯穿于外套管内,第二轴向间距是第一轴向间距的正整数倍,第二周向间距是第一周向间距的正整数倍;锁紧装置,用于锁定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相对旋转的角度。本方案解决了无法在线调节进风参数的问题,实现了炉体外在线调节进风参数。

Description

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预氧化炉来说,炉膛中氧气的含量和温度均匀性都将影响纤维的氧化程度,稳定的空气流及合理的炉内流场,是能否得到高品质预氧化纤维的关键技术之一。
预氧化炉可能用来处理多种原料产品,在炉膛内的原料产品发生变化时,由于炉膛内产品的变化,会导致炉内流阻的变化,引起局部风速不均匀,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但是现有的预氧化炉内部安装的布风装置,通常无法做到在线调整炉内流阻,需要计算好调整的位置,将布风装置拆掉,重新安装,如果安装精度达不到,需要反复调整,调整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旨在实现在线调整工艺参数,简化调风操作,提高调整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布风器,包括:
内套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内套管的周侧面上至少有一部分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内套管内部连通的第一布风孔,所述第一布风孔按照预设的第一轴向间距和第一周向间距设置;
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周侧面上有一部分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外套管内部连通的第二布风孔,所述第二布风孔按照预设的第二轴向间距和第二周向间距设置;所述内套管贯穿于所述外套管内部,所述第二轴向间距是所述第一轴向间距的正整数倍,所述第二周向间距是所述第一周向间距的正整数倍;
锁紧装置,用于锁定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相对旋转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通过旋转装置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沿所述内套管或外套管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轴承。
优选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
两个凸起,沿轴向间隔排列于所述内套管的外侧面上;
三个凹槽,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侧面上的轴向凹槽和两个周向凹槽;两所述周向凹槽之间的轴向间距等于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轴向间距;所述轴向凹槽自所述外套管其中一端沿轴向延伸至靠近所述外套管另一端设置的所述周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两所述凸起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适配,两所述周向凹槽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两所述凸起轴向上的尺寸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
丝套,固定在所述内套管一端,且具有外螺纹;
丝母,具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朝向所述外套管的端面上具有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随所述丝母动作而与所述外套管端面抵触的制动端。
优选地,所述制动端沿所述丝母的端面径向延伸,所述外套管靠近所述丝母的端面沿径向延伸;所述制动端和/或所述外套管延伸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摩擦凸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布风孔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内套管的径向设置;
所述第二布风孔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外套管的径向设置;
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同心设置;
所述第一布风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布风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外套管的外侧面上具有布风区,所述第二布风孔分布于所述布风区上,所述布风区呈矩形、弧形或螺旋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炉体和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的热风循环通道,所述热风循环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布风器;
所述布风器的内套管固定在所述炉体上,并贯穿所述热风循环通道的宽度方向;且所述内套管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炉体外;
所述布风器的外套管与所述炉体旋转连接;所述外套管靠近所述锁紧装置的一端位于所述炉体外;
所述布风器的锁紧装置位于所述炉体外。
优选地,所述布风器的外套管位于所述炉体外的部位上设置有用于操作所述外套管转动的手柄,所述手柄沿所述外套管的径向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安装时内套管固定,外套管可转动,且外套管相对内套管不能轴向移动,气流从内套管的开口端进入内套管中,经内套管与外套管重合的布风孔出来,通过调节内套管、外套管的相对角度,改变出风通道(彼此重叠的第一布风孔与第二布风孔分布)的截面积,从而实现调节进风量的大小,调节到需要的风速之后,通过缩紧装置将内、外套管之间的相对角度固定;相对于通过阀板调节管道流量的调节方式,本布风器各布风孔同时调节,在风量较低时,不会出现尾部布风孔流量小于头部风孔的情况,在布风宽度方向风速更加均匀;布风器安装在炉体进风端,预先在侧墙开孔,布风器支撑在开孔上,内套管与侧墙板之间密封固定,确保气密性,通过在炉体外分别调节进风端的若干个布风器,提高预氧化炉炉膛的风速与温度均匀性;实现了在线调整工艺参数,简化了调风操作,提高了调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布风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布风器中内外套管的局部剖切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布风器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布风器,包括内套管1、外套管2、锁紧装置3;其中:
内套管1,左端开口,右端通过封堵板4封闭,所述内套管1的周侧面上至少有一部分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内套管内部连通的第一布风孔11,所述第一布风孔11按照预设的第一轴向间距和第一周向间距设置;
外套管2,所述外套管2的周侧面上有一部分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外套管2内部连通的第二布风孔21,所述第二布风孔21按照预设的第二轴向间距和第二周向间距设置;所述内套管1贯穿于所述外套管2内部,所述第二轴向间距是所述第一轴向间距的正整数倍,所述第二周向间距是所述第一周向间距的正整数倍;
锁紧装置3,用于锁定所述内套管1与所述外套管2之间相对旋转的角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布风孔11均匀分布于内套管1的外侧面上,分布区域位于经一平行于内套管1中心轴线的平面沿内套管轴向将内套管剖切呈两半后任意一半,第二布风孔21均匀分布于外套管2的外侧面上,分布区域为经一平行于外套管2中心轴线的平面沿外套管2轴向将外套管2剖切呈两半后任意一半。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内套管1的布风区域为其中一段,并且围绕中心轴线360度区域都设置第一布风孔11,外套管2的布风区域为贯穿外套管2轴向长度方向,且围绕其中心轴线呈一小于360度区域设置第二布风孔21,相对于上面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能够在360方向上调整风向,调整的角度更广。
当第一布风孔11与第二布风孔21的间距完全相同时,即所述第二轴向间距等于所述第一轴向间距,所述第二周向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周向间距,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布风孔11与第二布风孔21重合的面积,实现风量和风速的调节。
当第一布风孔11的间距大于第二布风孔21的间距时,第一布风孔11的直径等于第二布风孔21的直径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布风孔21与第一布风孔11重合的数量,实现风量和风速的调整;第一布风孔11的直径不等于第二布风孔21的直径时;通过调整第一布风孔11与第二布风孔21重合的面积以及第二布风孔21与第一布风孔11重合的数量,实现风量和风速的调节。
本发明提供的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安装时内套管1固定,外套管2可转动,且外套管2相对内套管1不能轴向移动,气流从内套管1的开口端进入内套管1中,经内套管1与外套管2重合的第一布风孔11和第二布风孔21出来,通过调节内套管1、外套管2的相对角度,改变出风通道(彼此重叠的第一布风孔11与第二布风孔21分布)的截面积,从而实现调节进风量的大小,调节到需要的风速之后,通过缩紧装置3将内套管1、外套管2之间的相对角度固定;相对于通过阀板调节管道流量的调节方式,本布风器各布风孔同时调节,在风量较低时,不会出现尾部布风孔流量小于头部风孔的情况,在布风宽度方向风速更加均匀;锁紧装置3可设置于炉体外,实现了在线调整工艺参数,简化了调风操作,提高了调整效率。
优选地,所述内套管1与所述外套管2之间通过旋转装置转动连接。旋转装置用于实现内套管1与外套管2之间的转动连接以及轴向移动的限定。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沿所述内套管1或外套管2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轴承(图未示)。轴承内圈套设于内套管1上,且过盈配合;外套管2套设于轴承外圈上,也过盈配合。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第一周向凹槽22、第二周向凹槽23和轴向凹槽24:
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沿轴向间隔排列于所述内套管1的外侧面上;
第一周向凹槽22、第二周向凹槽23和轴向凹槽24均设置于所述外套管2内侧面上;第一周向凹槽22、第二周向凹槽23之间的轴向间距等于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之间的轴向间距;轴向凹槽24自所述外套管2左端沿轴向延伸至靠近所述外套管2右端设置的第二周向凹槽23;所述轴向凹槽2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适配,第一周向凹槽22、第二周向凹槽2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轴向上的尺寸相适配。
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内套管1的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正对外套管2的轴向凹槽24从其一端插入外套管2内,此时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均位于轴向凹槽24内,待第二凸起13移动到轴向凹槽24端部时,旋转内套管1,此时第一凸起12在第一周向凹槽22内移动,第二凸起13在第二周向凹槽23内移动,通过凸起与周向槽的配合从而起到轴向定位的功能,这种结构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此外由于内套管1和外套管2的轴向长度较长,为了保证内外套管之间的平衡性,设置两个凸起和两个周向槽;内套管1转动的角度小于360度时,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不会与轴向凹槽24重合,起到轴向定位作用,当需要调整外套管2的转动角度时,直接旋转外套管2即可,最后通过锁紧装置3固定外套管2就完成了风量和风向调节操作。
优选地,再次参见图3,所述锁紧装置3包括丝套31和丝母32;丝套31固定在所述内套管1一端,且具有外螺纹;丝母32具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朝向所述外套管2的端面上具有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随所述丝母32动作而与所述外套管2端面抵触的制动端。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丝套31焊接在内套管1上,本实施例中,丝套31与内套管1一体设置而成,外螺纹直接设置在内套管1上;丝母32套设于丝套31上,彼此螺纹连接,旋转丝母32使得丝母32靠近外套管2的端面,通过丝母32的端面与外套管2的端面之间的摩擦力锁紧外套管2,从而限制外套管2的转动,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在炉体10的外部即可实现在线调节风量。
优选地,为进一步增强锁紧效果,增加摩擦力,所述制动端沿所述丝母32的端面径向延伸,所述外套管2靠近所述丝母32的端面沿径向延伸;所述制动端和/或所述外套管延伸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摩擦凸点33。凸点33的设置增加了两个接触端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在通过丝母32施加在外套管2上的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丝母32与外套管2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强了锁紧效果。
优选地,为进一步增加调整精度,参见图2,所述第一布风孔11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内套管1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布风孔21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外套管2的径向设置;所述内套管1与所述外套管2同心设置;所述第一布风孔11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布风孔21的直径。此外,也能有效减小风阻力,减小过程损失。
优选地,所述外套管2的外侧面上具有布风区,所述第二布风孔21分布于所述布风区上,所述布风区呈矩形、弧形或螺旋形。图1和图2中的布风区呈矩形,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区域的布风要求,还可以是弧形或螺旋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请再次参见图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炉体10和设置在所述炉体10内的热风循环通道,所述热风循环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布风器;所述布风器的内套管1固定在所述炉体10的侧墙上,并贯穿所述热风循环通道的宽度方向;且所述内套管1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炉体10外;所述布风器的外套管2与所述炉体10旋转连接;所述外套管2靠近所述锁紧装置3的一端位于所述炉体10外;所述布风器的锁紧装置3位于所述炉体10外。
布风器安装在炉体10进风端,预先在侧墙开孔,布风器支撑在开孔上,内套管1与侧墙板之间密封固定,确保气密性,通过在炉体10外分别调节进风端的若干个布风器,提高预氧化炉炉膛的风速与温度均匀性;实现了在线调整工艺参数,简化了调风操作,提高了调整效率。
优选地,所述布风器的外套管2位于所述炉体10外的部位上设置有用于操作所述外套管2转动的手柄5,所述手柄5沿所述外套管2的径向设置。握住手柄5带动外套管2转动,增加了转动力臂,操作时更为省力,手柄5还可以设置呈环形,通过径向杆固定到外套管2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布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套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内套管的周侧面上至少有一部分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内套管内部连通的第一布风孔,所述第一布风孔按照预设的第一轴向间距和第一周向间距设置;
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周侧面上有一部分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外套管内部连通的第二布风孔,所述第二布风孔按照预设的第二轴向间距和第二周向间距设置;所述内套管贯穿于所述外套管内部,所述第二轴向间距是所述第一轴向间距的正整数倍,所述第二周向间距是所述第一周向间距的正整数倍;
锁紧装置,用于锁定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相对旋转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通过旋转装置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沿所述内套管或外套管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包括:
两个凸起,沿轴向间隔排列于所述内套管的外侧面上;
三个凹槽,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外套管内侧面上的轴向凹槽和两个周向凹槽;两所述周向凹槽之间的轴向间距等于两个所述凸起之间的轴向间距;所述轴向凹槽自所述外套管其中一端沿轴向延伸至靠近所述外套管另一端设置的所述周向凹槽;所述轴向凹槽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两所述凸起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相适配,两所述周向凹槽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两所述凸起轴向上的尺寸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
丝套,固定在所述内套管一端,且具有外螺纹;
丝母,具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朝向所述外套管的端面上具有用于在外力作用下随所述丝母动作而与所述外套管端面抵触的制动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端沿所述丝母的端面径向延伸,所述外套管靠近所述丝母的端面沿径向延伸;所述制动端和/或所述外套管延伸的端面上设置有若干摩擦凸点。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6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风孔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内套管的径向设置;
所述第二布风孔的中心轴线沿所述外套管的径向设置;
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同心设置;
所述第一布风孔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布风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布风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外侧面上具有布风区,所述第二布风孔分布于所述布风区上,所述布风区呈矩形、弧形或螺旋形。
9.一种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包括炉体和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的热风循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布风器;
所述布风器的内套管固定在所述炉体上,并贯穿所述热风循环通道的宽度方向;且所述内套管开口的一端位于所述炉体外;
所述布风器的外套管与所述炉体旋转连接;所述外套管靠近所述锁紧装置的一端位于所述炉体外;
所述布风器的锁紧装置位于所述炉体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风器的外套管位于所述炉体外的部位上设置有用于操作所述外套管转动的手柄,所述手柄沿所述外套管的径向设置。
CN201611191859.0A 2016-12-21 2016-12-21 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Active CN1067025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1859.0A CN106702537B (zh) 2016-12-21 2016-12-21 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91859.0A CN106702537B (zh) 2016-12-21 2016-12-21 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2537A true CN106702537A (zh) 2017-05-24
CN106702537B CN106702537B (zh) 2019-03-29

Family

ID=58939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91859.0A Active CN106702537B (zh) 2016-12-21 2016-12-21 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0253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8768A (zh) * 2019-09-16 2019-11-15 常州市双马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自毁式注射器
CN111780098A (zh) * 2020-07-24 2020-10-16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布风装置、燃烧系统和固体物料处理设备
CN111780098B (zh) * 2020-07-24 2024-05-1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布风装置、燃烧系统和固体物料处理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1950A (en) * 1984-11-14 1987-06-09 Toho Beslon Co., Ltd. High-strength carbonaceous fiber
JPH08158141A (ja) * 1994-11-25 1996-06-18 Showa Shell Sekiyu Kk 炭素繊維紡糸装置
CN101158309A (zh) * 2007-11-16 2008-04-09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发电机组的布风器
JP2009074183A (ja) * 2007-09-19 2009-04-09 Toray Ind Inc 熱処理炉とそれを用いた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01543753A (zh) * 2008-03-26 2009-09-3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内嵌式柱形风帽
CN101684576A (zh) * 2009-07-30 2010-03-31 合肥日新高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氧化炉
CN201697156U (zh) * 2010-06-09 2011-01-05 江西丰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布风板
CN201706486U (zh) * 2010-05-18 2011-01-12 烟台华鲁热力设备研究所 循环流化床锅炉新型钟罩圆柱式风帽
CN201952535U (zh) * 2010-12-22 2011-08-3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生产碳纤维的预氧化炉
CN103352269A (zh) * 2013-06-19 2013-10-16 合肥日新高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匀风结构的预氧化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1950A (en) * 1984-11-14 1987-06-09 Toho Beslon Co., Ltd. High-strength carbonaceous fiber
JPH08158141A (ja) * 1994-11-25 1996-06-18 Showa Shell Sekiyu Kk 炭素繊維紡糸装置
JP2009074183A (ja) * 2007-09-19 2009-04-09 Toray Ind Inc 熱処理炉とそれを用いた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01158309A (zh) * 2007-11-16 2008-04-09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发电机组的布风器
CN101543753A (zh) * 2008-03-26 2009-09-3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内嵌式柱形风帽
CN101684576A (zh) * 2009-07-30 2010-03-31 合肥日新高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氧化炉
CN201706486U (zh) * 2010-05-18 2011-01-12 烟台华鲁热力设备研究所 循环流化床锅炉新型钟罩圆柱式风帽
CN201697156U (zh) * 2010-06-09 2011-01-05 江西丰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布风板
CN201952535U (zh) * 2010-12-22 2011-08-3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生产碳纤维的预氧化炉
CN103352269A (zh) * 2013-06-19 2013-10-16 合肥日新高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匀风结构的预氧化炉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8768A (zh) * 2019-09-16 2019-11-15 常州市双马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一次性使用自毁式注射器
CN111780098A (zh) * 2020-07-24 2020-10-16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布风装置、燃烧系统和固体物料处理设备
CN111780098B (zh) * 2020-07-24 2024-05-1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布风装置、燃烧系统和固体物料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2537B (zh) 2019-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031153A (ja) 真空ポンプ
CN104696269A (zh) 封闭式机械密封泵效环和具有该泵效环的轴封冲洗系统
CN106702537A (zh) 布风器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WO2021109800A1 (zh) 一种调整装置
CN104833197A (zh) 一种热风炉的供热调节器的锁死装置
CN104428456B (zh) 碳纤维束的制造方法以及碳纤维前驱体纤维束的加热炉
CN106012174A (zh) 纺织纱线热牵伸装置
CN107569972A (zh) 旋转式气体吸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12173A (zh) 化纤纱线热牵伸装置
CN104848667B (zh) 布料烘干筒
US20150369135A1 (en) Device for improved air and fuel distribution to a combustor
CN204511995U (zh) 一种悬臂式离心泵的冷却液或加热液循环系统
CN208293043U (zh) 一种磁性液体动态密封的热处理炉
CN206438212U (zh) 一种新型低层距高容量预氧化炉
CN205533260U (zh) 一种水泵
CN106637515B (zh) 调风装置及预氧化炉热风循环系统
CN104848535B (zh) 一种热风炉的多档位调节器
JP2021509391A (ja) 金属浴内におけるガラスリボンの放射冷却のための装置
CN207845945U (zh) 一种安装有节流阀的无纺布热轧辊
US20220178613A1 (en) Rotary kiln having segmented temperature control capability
CN204284006U (zh) 一种窑炉加热循环风机的电机用的前端轴承散热系统
KR101493993B1 (ko) 발열 장치
CN220417557U (zh) 一种吹风结构及吹风机
CN204096765U (zh) 一种导丝组件
CN220132562U (zh) 一种定型机高热效率供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0118 Hunan Dingli Technology Co., Ltd., east of Lantian North Road, north of liangtang East Road and west of Shuangtang Road, Xingsha industrial base,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DVANCED CORPORATION FOR MATERIALS & EQUIPMENTS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18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Muyu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Patentee before: ADVANCED CORPORATION FOR MATERIALS & EQUIPMENTS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0199 No. 1271, liangtang East Road, Xingsha industrial base (Changlong Street), Changsha area, China (Hu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DVANCED CORPORATION FOR MATERIALS & EQUIPMENTS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18 Hunan Dingli Technology Co., Ltd., east of Lantian North Road, north of liangtang East Road and west of Shuangtang Road, Xingsha industrial base,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DVANCED CORPORATION FOR MATERIALS & EQUIPMENT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0199 No. 1271, liangtang East Road, Xingsha industrial base (Changlong Street), Changsha area, China (Hu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Dingl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199 No. 1271, liangtang East Road, Xingsha industrial base (Changlong Street), Changsha area, China (Hunan) pilot Free Trade Zon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DVANCED CORPORATION FOR MATERIALS & EQUIPMEN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