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8617A -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8617A
CN106688617A CN201611077564.0A CN201611077564A CN106688617A CN 106688617 A CN106688617 A CN 106688617A CN 201611077564 A CN201611077564 A CN 201611077564A CN 106688617 A CN106688617 A CN 106688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dyceps militaris
temperature
illumination
mutually isolated
cultur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75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沙叶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Union B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Union B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Union B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Union B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775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86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8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86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灭菌、接种、发菌期培养、菌丝培养、子实体培养和收获,待子实体头部膨大保持不变后,再培养3~6天,使得头部顶端产生子囊孢子时,表示蛹虫草成熟,移出培养室,取出蛹虫草。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述的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步骤明确,培育周期短,产量高,利用隔离板对活体蚕蛹进行隔离,避免了蛹虫草个体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保持子实体向上直立生长,光照接收更加均匀,提高了良品率和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蛹虫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背景技术
蛹虫草是一种子囊菌,通过异宗配合进行有性生殖。其无性型为蛹草拟青霉。其子实体成熟后可形成子囊孢子(繁殖单位),孢子散发后随风传播,孢子落在适宜的虫体上,便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一面不断地发育,一面开始向虫体内蔓延,于是蛹虫就会被真菌感染,分解蛹体内的组织,以蛹体内的营养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最后将蛹体内部完全分解。
天然的蛹虫草产量低,成分复杂,而人工培育的蛹虫草产量高,成分相对纯净。但是在培育的过程中,活体蚕蛹相互之间难以隔离,影响蛹虫草个体的生长,需要改进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减少蛹虫草个体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提高产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灭菌:将玻璃瓶培养基进行灭菌消毒,在玻璃瓶培养基内放置一块平板,平板上垂直设置有数块隔离板,将玻璃瓶培养基和平板一起放在高压锅内110℃高温灭菌半小时,然后降到室温后取出,移至接种室内;
接种:向玻璃瓶培养基内放入活体蚕蛹,注入液体菌种,淹没平板,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封好瓶口后移入培养室;
发菌期培养:在发菌初期保持培养室内黑暗并避免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为65%,控制温度为16℃,待料面长满菌丝后升高温度至19℃;
菌丝培养:菌丝培养前期为1~2天,前期白天培养室内温度控制为22℃,夜晚温度为9℃,空气相对湿度65%,利用40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0小时;
菌丝培养后期为2~7天,白天温度为25℃,夜晚温度仍为9℃,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并利用45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6小时,菌丝逐渐由白色变成橘黄色,完全转为橘黄色后再培养2天进入2天出草期,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空气相对温度9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16小时的光照;
子实体培养:在塑料薄膜上刺3~5个小孔,温度控制在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16小时的光照,待子实体头部开始膨大且不再变长时,改为每天18小时的光照,温度保持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
收获:待子实体头部膨大保持不变后,再培养3~6天,使得头部顶端产生子囊孢子时,表示蛹虫草成熟,移出培养室,取出蛹虫草。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平板和隔离板为一体化透明玻璃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体蚕蛹分别设置在相邻的隔离板之间而相互隔离。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子实体培养步骤中,白炽灯采用定时的间断式通电光照。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直径小于玻璃瓶培养基的顶部开口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步骤明确,培育周期短,产量高,光照、温度和湿度控制精确,利用隔离板对活体蚕蛹进行隔离,避免了蛹虫草个体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保持子实体向上直立生长,光照接收更加均匀,提高了良品率和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使用的玻璃瓶培养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灭菌:将玻璃瓶培养基进行灭菌消毒,在玻璃瓶培养基1内放置一块平板2,平板2上垂直设置有数块隔离板21,将玻璃瓶培养基1和平板2一起放在高压锅内110℃高温灭菌半小时,然后降到室温后取出,移至接种室内,所述平板2和隔离板21为一体化透明玻璃结构,结构牢固,耐高温效果好;
接种:向玻璃瓶培养基1内放入活体蚕蛹,所述活体蚕蛹分别设置在相邻的隔离板21之间而相互隔离,注入液体菌种,淹没平板2,有利于活体蚕蛹的吸收,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封3封好瓶口后移入培养室;
发菌期培养:在发菌初期保持培养室内黑暗并避免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为65%,控制温度为16℃,待料面长满菌丝后升高温度至19℃;
菌丝培养:菌丝培养前期为1~2天,前期白天培养室内温度控制为22℃,夜晚温度为9℃,空气相对湿度65%,利用40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0小时,隔离板21为透明玻璃,对光照基本没有影响;
菌丝培养后期为2~7天,白天温度为25℃,夜晚温度仍为9℃,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并利用45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6小时,菌丝逐渐由白色变成橘黄色,完全转为橘黄色后再培养2天进入2天出草期,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空气相对温度9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16小时的光照;
子实体培养:在塑料薄膜3上刺3~5个小孔,温度控制在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间断式16小时的光照,使得子实体竖直向上生长,相互之间被隔离板21隔离而不交叉,待子实体头部开始膨大且不再变长时,改为每天18小时的光照,温度保持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白炽灯采用定时的间断式通电光照,避免长时间持续光照;
收获:待子实体头部膨大保持不变后,再培养3~6天,使得头部顶端产生子囊孢子时,表示蛹虫草成熟,移出培养室,取出蛹虫草,所述平板2直径小于玻璃瓶培养基1的顶部开口直径,方便平板2的安装和取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利用隔离板21对蛹虫草的生长进行隔离,提升了蛹虫草竖直向上生长的规律性,互相没有不良影响,提升了成品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灭菌:将玻璃瓶培养基进行灭菌消毒,在玻璃瓶培养基内放置一块平板,平板上垂直设置有数块隔离板,将玻璃瓶培养基和平板一起放在高压锅内110℃高温灭菌半小时,然后降到室温后取出,移至接种室内;
接种:向玻璃瓶培养基内放入活体蚕蛹,注入液体菌种,淹没平板,然后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封好瓶口后移入培养室;
发菌期培养:在发菌初期保持培养室内黑暗并避免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为65%,控制温度为16℃,待料面长满菌丝后升高温度至19℃;
菌丝培养:菌丝培养前期为1~2天,前期白天培养室内温度控制为22℃,夜晚温度为9℃,空气相对湿度65%,利用40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0小时;
菌丝培养后期为2~7天,白天温度为25℃,夜晚温度仍为9℃,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并利用45瓦的白炽灯进行光照,光照时间为16小时,菌丝逐渐由白色变成橘黄色,完全转为橘黄色后再培养2天进入2天出草期,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4℃,空气相对温度9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16小时的光照;
子实体培养:在塑料薄膜上刺3~5个小孔,温度控制在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45瓦的白炽灯进行每天16小时的光照,待子实体头部开始膨大且不再变长时,改为每天18小时的光照,温度保持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
收获:待子实体头部膨大保持不变后,再培养3~6天,使得头部顶端产生子囊孢子时,表示蛹虫草成熟,移出培养室,取出蛹虫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和隔离板为一体化透明玻璃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蚕蛹分别设置在相邻的隔离板之间而相互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实体培养步骤中,白炽灯采用定时的间断式通电光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直径小于玻璃瓶培养基的顶部开口直径。
CN201611077564.0A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Pending CN1066886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7564.0A CN106688617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7564.0A CN106688617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8617A true CN106688617A (zh) 2017-05-24

Family

ID=58935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7564.0A Pending CN106688617A (zh) 2016-11-30 2016-11-30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86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9230A (zh) * 2017-08-30 2017-12-08 宁波佗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蛹虫草培养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825A (zh) * 1996-05-27 1997-12-17 日原町 蛹虫草等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536069A (zh) * 2003-04-10 2004-10-13 金利太平洋营养技术私人有限公司 大规模生产虫草菌和灵芝菌的方法
CN1923998A (zh) * 2006-09-01 2007-03-07 孟黎明 蛹虫草液体静置培养技术
CN104303820A (zh) * 2014-09-09 2015-01-28 山东健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体桑蚕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CN205052249U (zh) * 2015-09-25 2016-03-02 张祖华 一种食用菌菌包接种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825A (zh) * 1996-05-27 1997-12-17 日原町 蛹虫草等虫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536069A (zh) * 2003-04-10 2004-10-13 金利太平洋营养技术私人有限公司 大规模生产虫草菌和灵芝菌的方法
CN1923998A (zh) * 2006-09-01 2007-03-07 孟黎明 蛹虫草液体静置培养技术
CN104303820A (zh) * 2014-09-09 2015-01-28 山东健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活体桑蚕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CN205052249U (zh) * 2015-09-25 2016-03-02 张祖华 一种食用菌菌包接种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9230A (zh) * 2017-08-30 2017-12-08 宁波佗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蛹虫草培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776B (zh) 提高产量和质量的蚕蛹虫草培养方法
WO2018095113A1 (zh) 一种羊肚菌栽培菌种及其诱导和栽培方法
CN102440149A (zh) 一种利用桑蚕幼虫培育蛹虫草的方法
CN106818207B (zh) 一种金针菇的袋栽直生法
CN109392592A (zh) 一种桑黄栽培方法
KR101160069B1 (ko) 코디세핀 성분이 다량 함유된 기능성 쌀 및 그 생산방법
CN111713335B (zh) 一种绣球菌高效栽培方法
CN104303820A (zh) 一种活体桑蚕蛹虫草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CN109220545A (zh) 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及其绣球菌栽培方法
CN106852255B (zh)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CN105638244A (zh) 一种蚕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06416756A (zh) 一种蛹虫草光照间断培育工艺
CN106688617A (zh) 一种蛹虫草相互隔离的培育工艺
CN106962025A (zh) 一种利用led灯光培育蛹虫草的方法
CN110301287A (zh) 一种富锌猴头菇的培育方法
CN103270890A (zh) 一种牛樟芝皿式培养方法
CN102726302A (zh) 香蕉组织培养的暗培养方法
CN102612989A (zh) 一种盒栽培虫草的方法
CN109757377A (zh) 一种加快浙贝母繁殖速度的培养方法
CN102499085B (zh) 一种可直接移栽的铁皮石斛育苗方法
CN106718038A (zh) 一种蛹虫草的循环光照培育工艺
CN106718031A (zh) 一种蛹虫草高温天气培育工艺
CN106718036A (zh) 一种蛹虫草移动培育工艺
CN106718033A (zh) 一种方便透气的蛹虫草密封培养皿
JP2013048616A (ja) キクラゲ類に属するきのこの瓶容器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