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4422B -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 Google Patents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4422B
CN106684422B CN201510763168.2A CN201510763168A CN106684422B CN 106684422 B CN106684422 B CN 106684422B CN 201510763168 A CN201510763168 A CN 201510763168A CN 106684422 B CN106684422 B CN 106684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pole group
cylinder
fixed
battery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631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4422A (zh
Inventor
李平
李岩
韦亨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ji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 Ji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 Ji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 Ji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631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44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4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4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4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4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包括:机台;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上;极组治具,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上,所述极组治具可随传送机构运动;上料机构,用于将负极为双极耳的极组运送至所述极组治具中;整形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组进行定位及整形;上绝缘片机构,用于将绝缘片装于所述极组的负极上;内极耳弯折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组的负极上内侧的极耳进行弯折;外极耳弯折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组的负极上外侧的极耳进行弯折;入壳机构,用于将所述极组装入电池外壳中,形成圆柱电池。上述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能够实现对负极双极耳的折弯。在对极耳进行弯折时不会伤到极片、隔膜以及使隔膜盖住部分中心孔,提高了良品率。

Description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圆柱电池是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电池,如数码设备、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中均可用到锂离子圆柱电池。锂离子圆柱电池一般包括外壳、外壳内的极组、极组两端的绝缘片、以及密封在外壳两端的盖板和导电端子。目前,锂离子圆柱电池发展趋势是从单极耳的能量型电池发展为双极耳的功率型动力型电池,双极耳已经成为未来趋势。一般的,圆柱电池的极组入壳是通过全自动入壳机来完成的。
传统的全自动入壳机仅能用于将负极为单极耳的圆柱电池的极组入壳,其折极耳工位还存在缺陷,折极耳时会伤到极片、隔膜,并且还会使隔膜盖住部分中心孔,这些缺陷会导致极片上极粉脱落、底壳焊接不上等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负极双极耳的圆柱电池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一种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包括:
机台;
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上;
极组治具,设置于所述传送机构上,所述极组治具可随传送机构运动;
上料机构,用于将负极为双极耳的极组运送至所述极组治具中;
整形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组进行定位及整形;
上绝缘片机构,用于将绝缘片装于所述极组的负极上;
内极耳弯折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组的负极上内侧的极耳进行弯折;
外极耳弯折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组的负极上外侧的极耳进行弯折;
入壳机构,用于将所述极组装入电池外壳中,形成圆柱电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
固定圆盘,固定于所述机台上;及
旋转分度盘,套设于所述固定圆盘外侧,且所述旋转分度盘相对所述机台可转动,所述极组治具为多个,多个所述极组治具分布于所述旋转分度盘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组治具包括:
转轴;
转轴座,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转轴座上开设有缺槽,所述转轴部分暴露于所述缺槽;
轴承,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转轴座可转动连接;
端盖,固定于所述转轴座的顶部;及
内套,固定于所述转轴内;
其中,所述极组治具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极组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贯穿所述端盖及所述内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绝缘片机构包括:模具立架及固定于所述模具立架上的冲绝缘片模具、送料装置、收放卷张紧装置、滚筒及废料收集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极耳弯折机构包括折内极耳装置及驱动所述折内极耳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折内极耳下行装置;所述折内极耳装置包括:
第一折内极耳气缸,固定于所述折内极耳下行装置上;
第二折内极耳气缸,固定于所述折内极耳下行装置上;
箱体,为中空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折内极耳气缸及所述第二折内极耳气缸上;
导向压块,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第一滑块,与所述导向压块相连,所述导向压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滑块起导向作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折内极耳气缸相联动;
第二滑块,与所述导向压块相连,所述导向压块也用于对所述第二滑块起导向作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折内极耳气缸相联动;
拨块,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拨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联动;
折钩,为长条状结构,所述折钩一端固定于所述拨块上,另一端为勾状,且向所述折内极耳下行装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推动所述拨块转动,以使所述折钩转动;
回复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拨块相联动;及
拨片杆,为长条状结构,所述拨片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拨片杆水平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极耳弯折机构包括:
外极耳弯折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机台上;
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外极耳弯折固定座上;
第一摩擦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联动,所述第一摩擦轮与所述转轴暴露于所述缺槽的部分相紧贴,所述第一摩擦轮转动,可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外极耳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外极耳弯折固定座上;
折外极耳气缸,固定于所述外极耳弯折固定座上;
折外极耳推块,与所述折外极耳气缸相连接,所述折外极耳气缸可带动所述折外极耳推块水平运动;
外极耳定位气缸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固定圆盘上;
外极耳定位气缸,设置于所述外极耳定位气缸固定板上;
连接杆,与所述外极耳定位气缸相联动;及
绝缘片压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外极耳定位气缸带动所述连接杆运动,以使所述绝缘片压块压持或脱离所述极组上的绝缘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电池外壳供料机构,用于提供所述电池外壳;
电池外壳分料机构;及
电池外壳输送转盘,设置于所述旋转分度盘的一侧,所述电池外壳输送转盘上设有电池外壳夹具,所述电池外壳分料机构用于将电池外壳输送至所述电池外壳夹具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外壳分料机构包括:
立座,设置于所述机台上;
壳体,内部设有分料道,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立座上;
第一分料气缸,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第一推送座,与所述第一分料气缸相联动,所述第一分料气缸带动所述第一推送座运动,以将所述电池外壳推入所述分料道中;
第二分料气缸,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驱动条,与所述第二分料气缸相联动;
弹簧件,与所述驱动条相联动,所述第二分料气缸可带动驱动条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弹簧件遮挡所述分料道;
第三分料气缸,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第二推送座,与所述第一分料气缸相联动,用于吸取从所述分料道输送来的电池外壳;
下压气缸,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及
下压头,与所述下压气缸相联动,所述下压气缸驱动所述下压头运动,以将所述第二推送座吸取的电池外壳压入所述电池外壳夹具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池外壳清洁机构,所述电池外壳清洁机构固定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对电池外壳进行清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形定位机构包括:
外极耳定位测高机构,用于对外侧极耳进行定位,并测量所述外侧极耳的高度;
拨外极耳及内极耳定位机构,用于拨动所述外侧极耳,并对内侧极耳进行定位;
内极耳整形机构,用于对内极耳进行整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良品下料机构,用于将所述圆柱电池进行下料。
上述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能够应用于负极双极耳的圆柱电池,实现了负极双极耳的折弯。并且在对极耳进行弯折时不会伤到极片、隔膜以及使隔膜盖住部分中心孔,提高了良品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机台、传送机构及极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极组治具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极组治具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上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6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外极耳定位测高机构的结构图;
图7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拨外极耳及内极耳定位机构的结构图;
图8为图7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上绝缘片机构的结构图;
图10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内极耳弯折机构的结构图;
图11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内极耳弯折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12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外极耳弯折机构的结构图;
图13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上电池外壳分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14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上电池外壳分料机构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上电池外壳分料机构的侧视图;及
图16为图1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中上良品下料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1,包括机台10、传送机构20a、极组治具30、上料机构40、整形定位机构50a、上绝缘片机构60、内极耳弯折机构70、外极耳弯折机构80、入壳机构50b及良品下料机构90。
请一并参阅图2,机台10包括机架11、门板13及台板15。门板13装载于机架11的侧面上。台板15固定于机架11的顶部。机架11内固定有电机(图未标)等驱动设备。机台10还包括大分割器17及小分割器19,大分割器17及小分割器19均固定于台板15上。
极组治具30设置于传送机构20a上。极组治具30可随传送机构20a运动。传送机构20a包括固定圆盘21及旋转分度盘23。固定圆盘21固定于机台10上,其相对机台10静止。旋转分度盘23套设于固定圆盘21外侧,且旋转分度盘23相对机台10可转动。具体的,固定圆盘21及旋转分度盘23设置于大分割器17上。极组治具30为多个,多个极组治具30分布于旋转分度盘23上。整形定位机构50a、上绝缘片机构60、内极耳弯折机构70、外极耳弯折机构80、入壳机构50b及良品下料机构90等绕旋转分度盘23分布。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极组治具30包括转轴31、转轴座33、轴承35、端盖37及内套39。转轴座33套设于转轴31外。转轴座33上开设有缺槽331,转轴31部分暴露于缺槽331。转轴31通过轴承35与转轴座33可转动连接。端盖37固定于转轴座33的顶部。内套39固定于转轴31内。其中,极组治具30内设有用于收容极组(图未示)的收容空间,收容空间贯穿端盖37及内套39。极组固定于收容空间内,其可随转轴31转动,而不会对极组的外膜造成损伤。
如图1中所示,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1还可包括机械手20b。请一并参阅图5,上料机构40用于将负极为双极耳的极组运送至极组治具30中。上料机构40包括皮带输送线41、步进电机42、翻转十字架43、极组整形气缸44、第一顶升气缸45、顶板46、上料治具47及基板架48。步进电机42、翻转十字架43、极组整形气缸44、第一顶升气缸45、顶板46及上料治具47均固定于基板架48上。皮带输送线41将极组输送至翻转十字架43处,翻转十字架43带动极组翻转,以将极组翻转为竖直状态。机械手20b将极组放置于上料治具47上,顶板46在第一顶升气缸45的作用下将极组上移。极组整形气缸44对极组进行整形。
对极组整形完之后,机械手20b将极组转移到极组治具30上。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1还包括第一检测机构20c。第一检测机构20c通过光纤检测极组治具30是否有极组存在。
整形定位机构50a用于对极组进行定位及整形。整形定位机构50a包括外极耳定位测高机构510、拨外极耳及内极耳定位机构530、以及内极耳整形机构550。
请一并参阅图6,外极耳定位测高机构510用于对外侧极耳进行定位,并测量外侧极耳的高度。外极耳定位测高机构510包括测高气缸511、测高压头512、光纤支架513、光纤(图未标)、第二摩擦轮514、第二电机515、第一定位测高支架516、第二定位测高支架517。第一定位测高支架516固定于固定圆盘21,测高气缸511、测高压头512、光纤支架513等元件固定于第一定位测高支架516上。第二定位测高支架517固定于机台10,第二摩擦轮514及第二电机515固定于第二定位测高支架517。
极组随极组治具30运动至外极耳定位测高机构510所在的工位。光纤支架513固定于第二定位测高支架517上。光纤固定在光纤支架513上,用于检测极组的外侧极耳。测高压头512与测高气缸511相联动,测高气缸511带动测高压头512下压,以测量极组的高度。第二摩擦轮514与转轴31暴露于缺槽331的部分相紧贴,第二摩擦轮514转动,可带动转轴31转动,进而带动极组转动,从而实现了极组上外侧极耳的定位。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拨外极耳及内极耳定位机构530用于拨动外侧极耳,并对内侧极耳进行定位。
拨外极耳及内极耳定位机构530包括拨外极耳气缸座531、第一拨外极耳气缸532、推片533、光纤、光纤调节块534、内极耳定位气缸535、第二拨外极耳气缸536、防变形压头537、第三电机538a、第三摩擦轮538b及安装座539。拨外极耳气缸座531固定于固定圆盘21上,第一拨外极耳气缸532等元件固定于拨外极耳气缸座531上。安装座539固定于机台10上,内极耳定位气缸535、第二拨外极耳气缸536、第三电机538a、第三摩擦轮538b均固定于安装座539上。
光纤调节块534固定在内极耳定位气缸535上,用于调节光纤。光纤是固定在光纤调节块534上的,用于极组负极内极耳定位。第三摩擦轮538b与转轴31暴露于缺槽331的部分相紧贴,第三摩擦轮538b转动,可带动转轴31转动,进而带动极组转动,进而实现对内极耳进行定位。第二拨外极耳气缸536驱动防变形压头537压住极组及部分负极外极耳。推片533与第一拨外极耳气缸532相联动,推片533在防变形压头537压住极组及部分负极外极耳后,推片533穿过端盖37上的通孔并拨极组负极的外侧极耳。
内极耳整形机构550用于对内极耳进行整形。内极耳整形机构550包括气缸调节座(图未示)、下移气缸(图未示)、手抓气缸(图未示)、夹爪(图未示)。气缸调节座固定于机台10上。下移气缸固定于气缸调节座上。手抓气缸固定于下移气缸上。夹爪固定于手抓气缸上。当极组转到该工位时,下移气缸带动手抓气缸下移,手抓气缸完成夹爪的开合动作,夹爪夹住极组负极的内侧极耳进行整形。
请一并参阅图9,上绝缘片机构60包括模具立架61及固定于模具立架61上的冲绝缘片模具62、送料装置63、收放卷张紧装置64、滚筒65及废料收集盒66。当极组转到该工位时,冲绝缘片模具62冲出的绝缘片正好装入极组的负极上。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1还可包括第二检测机构20d。第二检测机构20d也围绕旋转分度盘23设置,并位于上绝缘片机构60的下游。第二检测机构20d固定于机台10上,用于通过光纤检测极组的负极是否有绝缘片。
请一并参阅图10及图11,内极耳弯折机构70用于对极组的负极上内侧的极耳进行弯折。内极耳弯折机构70包括折内极耳装置700及驱动折内极耳装置70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折内极耳下行装置(图未示)。
折内极耳装置700用于对极组负极的内侧极耳进行折弯。折内极耳装置700包括:第一折内极耳气缸710、第二折内极耳气缸720、箱体730、导向压块740、第一滑块750、第二滑块760、拨块770、折钩780、回复件790a及拨片杆790b。
第一折内极耳气缸710及第二折内极耳气缸720均固定于折内极耳下行装置上。箱体730为中空结构。箱体730固定于第一折内极耳气缸710及第二折内极耳气缸720上。导向压块740设置于箱体730内。
第一滑块750与导向压块740相连,导向压块740用于对第一滑块750起导向作用,第一滑块750与第一折内极耳气缸710相联动。第二滑块760与导向压块740相连,导向压块740也用于对第二滑块760起导向作用,第二滑块760与第二折内极耳气缸720相联动。
拨块770设置于箱体730内,且拨块770与第一滑块750相联动。折钩780为长条状结构。折钩780一端固定于拨块770上,另一端为勾状,且向折内极耳下行装置的方向延伸。第一滑块750推动拨块770转动,以使折钩780转动。回复件790a设置于箱体730内,并与拨块770相联动,可对拨块770进行复位。具体的,回复件790a可为弹簧回复件790a。拨片杆790b为长条状结构,拨片杆790b一端固定于第二滑块760上,第二滑块760带动拨片杆790b水平运动。
当极组转到该工位时,折钩780转动并抵住内侧极耳的根部,然后拨片杆790b水平移动以对内侧极耳进行弯折。采用此机构,在折内侧极耳时不会伤到极片、隔膜,也不会使隔膜盖住部分中心孔。
请一并参阅图12,外极耳弯折机构80用于对极组的负极上外侧的极耳进行弯折。外极耳弯折机构80包括外极耳弯折固定座81、第一电机82a、第一摩擦轮82b、外极耳检测装置83、折外极耳气缸84、折外极耳推块85、外极耳定位气缸固定板86、外极耳定位气缸87、连接杆88及绝缘片压块89。
外极耳弯折固定座81设置于机台10上。第一电机82a固定于外极耳弯折固定座81上。第一摩擦轮82b与第一电机82a相联动,第一摩擦轮82b与转轴31暴露于缺槽331的部分相紧贴,第一摩擦轮82b转动,可带动转轴31转动,进而带动极组转动,以对外侧极耳进行二次定位。
外极耳检测装置83设置于外极耳弯折固定座81上。外极耳检测装置83具体包括下移气缸(图未标)及其上的光纤(图未标),下移气缸带动光纤移动以检测极组负极的外侧极耳。
外极耳定位气缸固定板86固定于固定圆盘21上。外极耳定位气缸87设置于外极耳定位气缸固定板86上。连接杆88与外极耳定位气缸87相联动。绝缘片压块89设置于连接杆88的一端,外极耳定位气缸87带动连接杆88运动,以使绝缘片压块89压持或脱离极组上的绝缘片。
折外极耳气缸84固定于外极耳弯折固定座81上。折外极耳推块85与折外极耳气缸84相连接,折外极耳气缸84可带动折外极耳推块85水平运动。在绝缘片压块89压持绝缘片后,折外极耳气缸84驱动折外极耳推块85,以对极组上的外侧极耳进行弯折。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1还可包括CCD检测机构20e。CCD检测机构20e包括CCD系统(图未示)、光源(图未示)、显示器(图未示)及CCD检测支架(图未示)。CCD检测机构20e用于在极组入壳前检测负极的极耳是否盖住极组的中心孔以及负极是否已经装上绝缘片。
此外,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1还可包括不良品下料机构20f。不良品下料机构20f固定于机台10上。不良品下料机构20f包括取料机械手(图未示)、不良品存放装置(图未示)及检测传感器(图未示)。取料机械手将第二检测机构20d及CCD检测机构20e检测到的不良品取出,放入不良品存放装置。
入壳机构50b用于将极组装入电池外壳中,形成圆柱电池。入壳机构50b固定于机台10上,其包括电池外壳定位压紧机构(图未标)、极组自动推入装置(图未标)、防止极组回退装置(图未标)及检测传感器(图未标)。当极组转到该工位,在电池外壳定位压紧机构、极组自动推入机构、防止极组回退装置、检测传感器的同时作用下,实现极组的自动入壳。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1还包括电池外壳供料机构80a、电池外壳分料机构80b及电池外壳输送转盘80c。
电池外壳供料机构80a用于提供电池外壳。电池外壳自动供料机构包括料架(图未示)、料斗(图未示)、电机分料装置(图未示)及电池外壳正反检测装置(图未示)。料架放置在地上,其它元件固定于料架上。
电池外壳输送转盘80c设置于旋转分度盘23的一侧,电池外壳输送转盘80c上设有电池外壳夹具(图未示),电池外壳分料机构80b用于将电池外壳输送至电池外壳夹具中。
请一并参阅图13至图15,电池外壳分料机构80b包括立座810、壳体820、第一分料气缸830a、第一推送座830b、第二分料气缸840、驱动条850、弹簧件860、第三分料气缸870a、第二推送座870b、下压气缸880a及下压头880b。
立座810设置于机台10上。壳体820内部设有分料道821,壳体820设置于立座810上。立座810具体由多个分料座(图未标)组成。第一分料气缸830a、第二分料气缸840、第三分料气缸870a及下压气缸880a均固定于壳体820上。
第一推送座830b与第一分料气缸830a相联动,第一分料气缸830a带动第一推送座830b运动,以将电池外壳推入分料道821中。
驱动条850与第二分料气缸840相联动。弹簧件860与驱动条850相联动,第二分料气缸840可带动驱动条850运动,进而带动弹簧件860遮挡或放开分料道821。通过弹簧件860遮挡分料道821,以控制分料道821内的电池壳体820逐个通过,电池壳体820,在弧形的分料道821中由水平的转为竖直。
第二推送座870b与第一分料气缸830a相联动,用于吸取从分料道821输送来的电池外壳。下压头880b与下压气缸880a相联动,下压气缸880a驱动下压头880b运动,以将第二推送座870b吸取的电池外壳压入电池外壳夹具中。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1还可包括电池外壳清洁机构20g,电池外壳清洁机构20g固定于机台10上,并围绕电池外壳输送转盘80c设置。电池外壳清洁机构20g用于对电池外壳进行清洁。电池外壳清洁机构20g包括上下运动装置(图未示)及真空吸取装置(图未示),通过产生真空以吸取电池壳体内的粉尘。
请一并参阅图16,良品下料机构90设置在电池外壳输送转盘80c的一侧,用于将上游的入壳机构50b形成的圆柱电池进行下料。良品下料机构90包括旋转气缸91、手指气缸92、摆臂93、摆臂座94、气缸安装座95及第二顶升气缸96。气缸安装座95固定于机台10上。摆臂座94固定于第二顶升气缸96上,第二顶升气缸96固定于气缸安装座95上。旋转气缸91、手指气缸92、摆臂93均固定于摆臂座94上。
手指气缸92固定于摆臂93上,手指气缸92用于抓取电池。旋转气缸91可带动摆臂93进行180°的旋转,进而带动手指气缸92进行180°的旋转。当圆柱电池转到该工位时,手指气缸92夹取圆柱电池,第二顶升气缸96顶升使圆柱电池离开电池外壳夹具,然后旋转气缸91旋转使电池旋转180°,最后手指气缸92将电池放入后端的输送线(图未示)。
上述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1能够应用于负极双极耳的圆柱电池,实现了负极双极耳的折弯。并且,在对极耳进行弯折时不会伤到极片、隔膜以及使隔膜盖住部分中心孔,提高了良品率。此外,每个元件上均可设有两个工位,以满足同时对两个极组进行加工的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
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上,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固定圆盘,固定于所述机台上;及旋转分度盘,套设于所述固定圆盘外侧,且所述旋转分度盘相对所述机台可转动;
极组治具,设于所述旋转分度盘上,所述极组治具包括:转轴;转轴座,套设于所述转轴外,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座上开设有缺槽,所述转轴部分暴露于所述缺槽;端盖,固定于所述转轴座的顶部;及内套,固定于所述转轴内;其中,所述极组治具内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极组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贯穿所述端盖及所述内套;
上料机构,用于将负极为双极耳的极组运送至所述极组治具中;
整形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组进行定位及整形;
上绝缘片机构,用于将绝缘片装于所述极组的负极上;
内极耳弯折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组的负极上内侧的极耳进行弯折;
外极耳弯折机构,用于对所述极组的负极上外侧的极耳进行弯折,所述外极耳弯折机构包括:外极耳弯折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外极耳弯折固定座上;第一摩擦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联动,所述第一摩擦轮与所述转轴暴露于所述缺槽的部分相紧贴,所述第一摩擦轮转动,可带动所述转轴转动;外极耳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外极耳弯折固定座上;折外极耳气缸,固定于所述外极耳弯折固定座上;折外极耳推块,与所述折外极耳气缸相连接,所述折外极耳气缸可带动所述折外极耳推块水平运动;外极耳定位气缸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固定圆盘上;外极耳定位气缸,设置于所述外极耳定位气缸固定板上;连接杆,与所述外极耳定位气缸相联动;及绝缘片压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外极耳定位气缸带动所述连接杆运动,以使所述绝缘片压块压持或脱离所述极组上的绝缘片;及
入壳机构,用于将所述极组装入电池外壳中,形成圆柱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治具为多个,多个所述极组治具分布于所述旋转分度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组治具还包括:轴承,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转轴座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绝缘片机构包括:模具立架及固定于所述模具立架上的冲绝缘片模具、送料装置、收放卷张紧装置、滚筒及废料收集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极耳弯折机构包括折内极耳装置及驱动所述折内极耳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折内极耳下行装置;所述折内极耳装置包括:
第一折内极耳气缸,固定于所述折内极耳下行装置上;
第二折内极耳气缸,固定于所述折内极耳下行装置上;
箱体,为中空结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折内极耳气缸及所述第二折内极耳气缸上;
导向压块,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第一滑块,与所述导向压块相连,所述导向压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滑块起导向作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折内极耳气缸相联动;
第二滑块,与所述导向压块相连,所述导向压块也用于对所述第二滑块起导向作用,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折内极耳气缸相联动;
拨块,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拨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联动;
折钩,为长条状结构,所述折钩一端固定于所述拨块上,另一端为勾状,且向所述折内极耳下行装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推动所述拨块转动,以使所述折钩转动;
回复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拨块相联动;及
拨片杆,为长条状结构,所述拨片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所述拨片杆水平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池外壳供料机构,用于提供所述电池外壳;
电池外壳分料机构;及
电池外壳输送转盘,设置于所述旋转分度盘的一侧,所述电池外壳输送转盘上设有电池外壳夹具,所述电池外壳分料机构用于将电池外壳输送至所述电池外壳夹具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壳分料机构包括:
立座,设置于所述机台上;
壳体,内部设有分料道,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立座上;
第一分料气缸,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第一推送座,与所述第一分料气缸相联动,所述第一分料气缸带动所述第一推送座运动,以将所述电池外壳推入所述分料道中;
第二分料气缸,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驱动条,与所述第二分料气缸相联动;
弹簧件,与所述驱动条相联动,所述第二分料气缸可带动驱动条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弹簧件遮挡所述分料道;
第三分料气缸,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第二推送座,与所述第一分料气缸相联动,用于吸取从所述分料道输送来的电池外壳;
下压气缸,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及
下压头,与所述下压气缸相联动,所述下压气缸驱动所述下压头运动,以将所述第二推送座吸取的电池外壳压入所述电池外壳夹具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外壳清洁机构,所述电池外壳清洁机构固定于所述机台上,用于对电池外壳进行清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定位机构包括:
外极耳定位测高机构,用于对外侧极耳进行定位,并测量所述外侧极耳的高度;
拨外极耳及内极耳定位机构,用于拨动所述外侧极耳,并对内侧极耳进行定位;
内极耳整形机构,用于对内极耳进行整形。
CN201510763168.2A 2015-11-10 2015-11-10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Active CN106684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63168.2A CN106684422B (zh) 2015-11-10 2015-11-10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63168.2A CN106684422B (zh) 2015-11-10 2015-11-10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4422A CN106684422A (zh) 2017-05-17
CN106684422B true CN106684422B (zh) 2019-07-16

Family

ID=58865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63168.2A Active CN106684422B (zh) 2015-11-10 2015-11-10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44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8695B (zh) * 2017-06-26 2019-07-23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套钢壳自动化组装设备
KR102267588B1 (ko) * 2017-09-26 2021-06-18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지팩용 전류차단 부재 벤딩 장치
WO2019109303A1 (zh) * 2017-12-07 2019-06-13 惠州市成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整形机
CN108461800B (zh) * 2018-03-19 2024-04-12 中山市盛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入壳机
CN109193037B (zh) * 2018-09-11 2023-07-21 利信(江苏)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动力电池极组方向转换装置
CN109638334B (zh) * 2018-10-26 2021-11-30 深圳市中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池卷芯入壳机
CN110690508B (zh) * 2019-10-15 2021-03-16 深圳市浩然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自动折极耳设备
CN111360405B (zh) * 2020-04-14 2022-03-15 潍坊路加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纽扣电池正极铝箔激光焊接装置
CN111890256B (zh) * 2020-07-31 2022-04-01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板的装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670550A (zh) * 2020-12-21 2021-04-16 深圳市海之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锂电池极耳自动智造整形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0655Y (zh) * 2005-12-21 2007-01-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弯折电池极耳装置及自动弯折电池极耳机
CN101707258A (zh) * 2009-08-26 2010-05-12 深圳市海太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芯折角夹具
CN202712349U (zh) * 2012-07-06 2013-01-30 深圳市中基自动化有限公司 全自动电芯入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696214U (zh) * 2015-07-07 2015-10-07 陈伟强 滚筒散热锂电池组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60655Y (zh) * 2005-12-21 2007-01-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弯折电池极耳装置及自动弯折电池极耳机
CN101707258A (zh) * 2009-08-26 2010-05-12 深圳市海太阳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电芯折角夹具
CN202712349U (zh) * 2012-07-06 2013-01-30 深圳市中基自动化有限公司 全自动电芯入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4422A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4422B (zh) 圆柱电池极组入壳机
CN207199774U (zh) 一种电芯保持架安装设备
CN10658605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膜装置
CN103915654B (zh) 电池卷绕机
CN107768725A (zh) 一种电芯保持架安装设备
CN102881950B (zh) 全自动铅蓄电池包板机
CN203850392U (zh) 电池卷绕机
CN203578233U (zh) 太阳能电池片分选装置
CN109178534A (zh) 一种自动总装线生产线
CN108328243A (zh) 自动测试装置
CN109244548B (zh) 一种锂电池平衡入壳机
CN109158324A (zh) 一种自动检测及分拣装置
CN109075313A (zh) 制片卷绕一体机
CN209002231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防尘网组装装置
CN209097196U (zh) 一种自动总装线生产线
CN114034712A (zh) 产品外观缺陷检测装置
CN108957339A (zh) 一种叠片锂电池检测机
CN109638307B (zh) 一种锂电池电芯自动封装设备
CN204595177U (zh) 快巴纸扫码测试装置
CN104795605A (zh) 贴快巴纸扫码测试机
CN208699888U (zh) 自动测试装置
CN107324052B (zh) 一种极片上料装置
CN108735975A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刷叠一体设备
CN20530360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喷码、贴膜及检测一体机
CN204490006U (zh) 一种带压爪的r轴吸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Cylindrical battery pole assembly encapsidation machin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

Pledgee: Shenzhen SME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SHENZHEN ZHONGJI AUTOMATIO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41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s 1 and 2, building B, No. 1 Guihua Road, tangxiayong third industrial zone,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ongji Auto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loors 1 and 2, building B, No. 1 Guihua Road, tangxiayong third industrial zone,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ONGJI AUTOMATION Co.,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Lin

Inventor after: Li Ping

Inventor after: OuYang Hui

Inventor after: Li Yan

Inventor after: Wei Hengbang

Inventor before: Li Ping

Inventor before: Li Yan

Inventor before: Wei Hengbang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1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

Pledgee: Shenzhen SME financing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Pledgor: SHENZHEN ZHONGJI AUTOMATION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9900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