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80991A - 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 - Google Patents

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80991A
CN106680991A CN201610595865.6A CN201610595865A CN106680991A CN 106680991 A CN106680991 A CN 106680991A CN 201610595865 A CN201610595865 A CN 201610595865A CN 106680991 A CN106680991 A CN 106680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barrel
para
identifying device
charge coupled
reflecting mirr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58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80991B (zh
Inventor
孙中元
王伟
倪静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958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809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80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0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80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80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1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待对位对象,识别装置包括电荷耦合元件CCD,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一光路单元,包括与电荷耦合元件CCD同轴设置的第一镜筒,使得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第一镜筒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第二光路单元,包括一端连接于第一镜筒侧壁的第二镜筒,第二镜筒内设置用于改变光路、以使得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依次通过第二镜筒、第一镜筒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的反射镜组件;控制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结构;在第一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第一光路单元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在第二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第二光路单元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对位设备。

Description

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产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因其自发光、广视角、耐低温、可折叠等优良特性,在便携产品或军事领域有着极为宽广的前景。用于有机EL元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的有机发光材料和金属阴极等材料对水分的耐性极差,其性能容易因为水分而急速恶化。目前OLED显示屏制备工艺多使用两张玻璃基板或两张柔性基板,通过封装工艺将OLED器件夹在两张基板中间,以阻止水、氧进入损伤OLED器件。
在OLED封装制程中,蒸镀基板和封装基板需要进行对位工序,蒸镀基板和封装基板对位贴合示意图如图1所示。蒸镀基板2吸附在上机台6上,封装基板4放置在下机台3上。蒸镀基板2和封装基板4上都制作有对位Mark(标记)5,对位工序的目的是将蒸镀基板2上的对位标记和封装基板4上的对位标记重合到一定范围以内。对位标记5反射出的光线透过腔体透光孔1进入到镜筒7中,然后进入CCD(电荷耦合元件)8中。电荷耦合元件8中的感光器件识别到对位标记5的图像信息,再通过上机台6的移动,使得蒸镀基板2上的对位标记和封装基板4的对位标记重合。
现有技术中,镜筒7和电荷耦合元件8为同轴单视场结构,因此对基板上的4组对位标记进行对位时,需要使用4套镜筒加电荷耦合元件的机构,同时,此种结构的镜筒和电荷耦合元件的位置决定了视场的位置,视场位置可变化性较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扩大识别装置的识别范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待对位对象,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电荷耦合元件CCD,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路单元,包括与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同轴设置的第一镜筒,使得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镜筒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第二光路单元,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镜筒侧壁的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镜筒内设置用于改变光路、以使得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依次通过第二镜筒、第一镜筒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的反射镜组件;
控制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结构;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光路单元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二光路单元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镜筒呈L型结构,所述第二镜筒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镜筒连通的第一部分,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部分连通的第二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镜组件包括: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使得进入所述第二部分的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的路径发生改变、以沿着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方向进行传播;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镜筒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使得沿所述第一部分传播的光束改变路径以在所述第一镜筒内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侧壁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用于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容纳空间,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反射镜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镜筒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反射镜移动至第一位置,通过所述第二镜筒传播的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经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沿所述第一镜筒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镜筒的与所述第二镜筒连接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反射镜在所述容纳空间以及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镜筒的第一部分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镜筒包括连接有所述第二镜筒的第一子镜筒,以及与所述的第一子镜筒连接的第二子镜筒,所述第二子镜筒远离所述第一子镜筒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所述第二子镜筒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靠近待对位对象的一端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打开所述第一镜筒,所述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一镜筒。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靠近待对位对象的一端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打开所述第二镜筒。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位设备,包括上述的识别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光路单元和第二光路单元相配合,扩大识别装置的识别范围。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现有技术中蒸镀基板和封装基板对位贴合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原理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原理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征和原理进行详细说明,所举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待对位对象,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电荷耦合元件CCD 5,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路单元,包括与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5同轴设置的第一镜筒4,使得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镜筒4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5;
第二光路单元,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镜筒4侧壁的第二镜筒3,所述第二镜筒3内设置用于改变光路、以使得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依次通过第二镜筒3、第一镜筒4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5的反射镜组件;
控制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结构;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光路单元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5;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二光路单元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5。
相比现有技术中镜筒与电荷耦合元件的同轴单视场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光路单元和第二光路单元相配合使用,通过第一光路单元的成像光束和通过第二光路单元的成像光束都会被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5中,识别装置的视场范围大大增加。识别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光路单元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5的感光元件51,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表示成像光束传播路径;识别装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二光路单元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5的感光元件51,如图3所示,图中虚线表示成像光束传播路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筒4与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5同轴设置,所述第二镜筒3连接于所述第一镜筒4的侧壁,即第二镜筒3的视场位于第一镜筒4的视场的一侧,所述第二镜筒3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实现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从不同于所述第一光路单元的光路的第二光路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5中即可。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第二镜筒3呈L型结构,所述第二镜筒3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镜筒4连通的第一部分31,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31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部分31连通的第二部分32。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镜组件包括:
所述第一部分31和所述第二部分32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一反射镜2,所述第一反射镜2使得进入所述第二部分32的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的路径发生改变、以沿着所述第一部分31的长度方向进行传播;
所述第一部分31与所述第一镜筒4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二反射镜7,所述第二反射镜7使得沿所述第一部分31传播的光束改变路径以在所述第一镜筒4内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5。
如图3所示,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进入所述第二镜筒3的第二部分32,经过所述第一反射镜2的反射后,成像光束的传播路径改变,成像光束进入所述第二镜筒3的第一部分31(成像光束在所述第二部分32的传播路径和成像光束在所述第一部分31的传播路径是相垂直的),然后成像光束在所述第二反射镜7上发生反射,经过所述第一镜筒4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5(成像光束经所述第二反射镜7反射后、成像光束在所述第一部分31的传播路径和成像光束在所述第一镜筒4的传播路径是相垂直的)。
如图2所示,第一镜筒4与电荷耦合元件CCD 5同轴设置,所以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镜筒4可直接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5中。
但是由于,所述第一光路单元的光路路径和所述第二光路单元的光路路径存在共用的一部分,所以为了避免通过第一光路单元传播的光束和通过第二光路单元传播的光束相互干扰,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转换结构以将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所述转换结构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只要实现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目的即可,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4侧壁的第一连接件8,所述第一连接件8具有用于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反射镜7的容纳空间,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反射镜7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镜筒4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5,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反射镜7移动至第一位置,通过所述第二镜筒3传播的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经所述第二反射镜7反射沿所述第一镜筒4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5,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镜筒4的与所述第二镜筒3连接处。
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反射镜7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镜筒4从靠近待对位对象的一端到靠近电荷耦合元件CCD 5的一端是供成像光束通过的通道。
如图3所示,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反射镜7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所述第一镜筒4中供成像光束通过的通道恰好被所述第二反射镜7挡住,而通过所述第二镜筒3传播的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传播至所述第二反射镜7的位置、经所述第二反射镜7反射后沿所述第一镜筒4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8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反射镜7在所述容纳空间以及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结构。
驱动结构的设置实现所述第二反射镜7在所述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驱动结构的具体设置可以实现所述第二反射镜7的移动是自动移动或者是手动移动。
为了进一步的扩大识别装置的视场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镜筒3的第一部分31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4上。
所述第二镜筒3的第一部分31与所述第一镜筒4的连接方式为可伸缩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镜筒3的第二部分32可在靠近所述第一镜筒4的方向和远离所述第一镜筒4的方向移动,第二镜筒3的视场范围是由点到线的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筒4包括连接有所述第二镜筒3的第一子镜筒41,以及与所述的第一子镜筒41连接的第二子镜筒42,所述第二子镜筒42远离所述第一子镜筒4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5,所述第二子镜筒42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镜筒41上。
所述第二子镜筒42和所述第一子镜筒41可旋转的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镜筒3可绕着所述第一镜筒4进行旋转,进一步的扩大了第二镜筒3的视场范围,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镜筒4形成圆形视场范围20,所述第二镜筒3在绕所述第一镜筒旋转的同时、配合所述第二镜筒3的第二部分32与所述第二镜筒3的第一部分31的可伸缩式运动、使得所述第二镜筒3的视场范围形成一扇形区域10。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4靠近待对位对象的一端的第一阀门6,所述第一阀门6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打开所述第一镜筒4,所述第一阀门6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一镜筒4。
所述第一阀门6的设置使得在第一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二光路单元传播时,关闭所述第一镜筒4,从而关闭了第一光路单元,避免存在部分成像光束从所述第一光路单元传播以导致对从所述第二光路单元传播的成像光束的干扰。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3靠近待对位对象的一端的第二阀门1,所述第二阀门1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镜筒3,所述第二阀门1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打开所述第二镜筒3。
所述第二阀门1的设置使得在第二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光路单元传播时,关闭所述第二镜筒3,从而关闭了第二光路单元,避免存在部分成像光束从所述第二光路单元传播以导致对从所述第一光路单元传播的成像光束的干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位设备,包括上述的识别装置。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待对位对象,所述识别装置包括电荷耦合元件CCD,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
第一光路单元,包括与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同轴设置的第一镜筒,使得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镜筒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第二光路单元,包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镜筒侧壁的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镜筒内设置用于改变光路、以使得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依次通过第二镜筒、第一镜筒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的反射镜组件;
控制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结构;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光路单元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二光路单元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筒呈L型结构,所述第二镜筒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镜筒连通的第一部分,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部分连通的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组件包括:
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使得进入所述第二部分的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的路径发生改变、以沿着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方向进行传播;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镜筒的连接处设置的第二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使得沿所述第一部分传播的光束改变路径以在所述第一镜筒内传播至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侧壁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用于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容纳空间,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反射镜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通过所述第一镜筒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反射镜移动至第一位置,通过所述第二镜筒传播的待对位对象的成像光束经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沿所述第一镜筒传播至电荷耦合元件CCD,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镜筒的与所述第二镜筒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反射镜在所述容纳空间以及所述第一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筒的第一部分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筒包括连接有所述第二镜筒的第一子镜筒,以及与所述的第一子镜筒连接的第二子镜筒,所述第二子镜筒远离所述第一子镜筒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电荷耦合元件CCD,所述第二子镜筒可旋转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镜筒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筒靠近待对位对象的一端的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打开所述第一镜筒,所述第一阀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一镜筒。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靠近待对位对象的一端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镜筒,所述第二阀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打开所述第二镜筒。
10.一种对位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识别装置。
CN201610595865.6A 2016-07-26 2016-07-26 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 Active CN1066809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5865.6A CN106680991B (zh) 2016-07-26 2016-07-26 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5865.6A CN106680991B (zh) 2016-07-26 2016-07-26 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0991A true CN106680991A (zh) 2017-05-17
CN106680991B CN106680991B (zh) 2019-07-09

Family

ID=58839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5865.6A Active CN106680991B (zh) 2016-07-26 2016-07-26 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809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8535A (zh) * 2020-11-30 2022-06-03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光路转换装置及光学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4708A (en) * 1978-09-25 1980-03-29 Hitachi Ltd Alignment device
JPS6292319A (ja) * 1985-10-17 1987-04-27 Nec Corp 目合せ装置
CN1610614A (zh) * 2002-09-30 2005-04-27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对准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装置
US20050117226A1 (en) * 2003-11-04 2005-06-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instrument,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158816A (zh) * 2007-11-07 2008-04-09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时对准装置和对准方法
CN101377568A (zh) * 2008-08-28 2009-03-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全自动led引线键合机的双光路成像系统
JP2009283795A (ja) * 2008-05-23 2009-12-03 Canon Inc アライメント検出系、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CN104977810A (zh) * 2014-04-09 2015-10-14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谱处理的多通道对准系统及对准信号处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4708A (en) * 1978-09-25 1980-03-29 Hitachi Ltd Alignment device
JPS6292319A (ja) * 1985-10-17 1987-04-27 Nec Corp 目合せ装置
CN1610614A (zh) * 2002-09-30 2005-04-27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对准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装置
US20050117226A1 (en) * 2003-11-04 2005-06-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instrument,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158816A (zh) * 2007-11-07 2008-04-09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时对准装置和对准方法
JP2009283795A (ja) * 2008-05-23 2009-12-03 Canon Inc アライメント検出系、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CN101377568A (zh) * 2008-08-28 2009-03-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全自动led引线键合机的双光路成像系统
CN104977810A (zh) * 2014-04-09 2015-10-14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频谱处理的多通道对准系统及对准信号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8535A (zh) * 2020-11-30 2022-06-03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光路转换装置及光学系统
CN114578535B (zh) * 2020-11-30 2023-06-20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光路转换装置及光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80991B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9630B (zh) 顯示裝置及顯示模組
CN103514813B (zh) 量子棒发光显示装置
WO2021008598A1 (zh) 电子设备
TWI472829B (zh) 量子棒發光顯示裝置
JP2007165276A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CN105794322A (zh) 发光体基板、太阳能电池、显示装置、照明装置、电子设备、有机el元件和发光体基板的制造方法
KR102295610B1 (ko)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 장치
CN106848097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442177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513463A (zh)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10289286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WO2013037263A1 (zh) 异型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362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091894A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TW201640176A (zh) 具有多個角度光轉向特徵之前光源系統
CN107193157A (zh) 光学模组和包括其的反射式显示器件
CN106814497B (zh) 一种半透半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870134A (zh) 单侧发光光源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680991A (zh) 识别装置及对位设备
KR20110139193A (ko) 제어된 출력으로 광을 추출하는 도광체 시스템
CN105226203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包含其的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US2014025414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struct an Ultrathin Display Panel
CN201803318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CN101589648B (zh) 有机发光装置
KR101576397B1 (ko) 도광판이 삭제된 에지라이트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렌즈 및 이 렌즈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