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70428B - 一种轮毂铸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毂铸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70428B
CN106670428B CN201710001114.1A CN201710001114A CN106670428B CN 106670428 B CN106670428 B CN 106670428B CN 201710001114 A CN201710001114 A CN 201710001114A CN 106670428 B CN106670428 B CN 1066704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asting
pipe
rail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011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70428A (zh
Inventor
宗绪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he Light Alloy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ix And Ligh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ix And Light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ix And Ligh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011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704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70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0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704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704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8/00Pressure casting; Vacuum casting
    • B22D18/04Low pressure casting, i.e. making use of pressures up to a few bars to fill the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7/00Treating the metal in the mould while it is molten or ductile ; Pressure or vacuum casting
    • B22D27/04Influen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metal, e.g. by heating or cooling the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毂铸造设备,包括一铸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平台上有一铸造模具,铸造模具包括顶模、底模和多组对称布置的侧模,所述铸造平台的下方设置有下支架,底模设置于该下支架上,所述铸造平台的上方有上支架,所述顶模设置于上支架上,铸造平台顶面上位于每个侧模下方设置有导轨,铸造平台外侧设置有走料轨和上料轨,上料轨的一端与走料轨连接,上料轨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模的下方,顶模的顶面上形成有一凹腔,在凹腔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环形的第一冷却槽,每个第一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一冷却水管,在每个第一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冷却水管封装于第一冷却水槽内的第一密封条,同理,侧模和底模内设有有冷却水管。

Description

一种轮毂铸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轮毂铸造设备。
背景技术
在铝合金轮毂铸造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需要在铸造机上安装模具,模具合模,浇铸铝水至模具型腔内;浇铸完成后需要对轮毂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打开模具,将轮毂取出。然而,现有的轮毂铸造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不高,人工参于程度高。另外,在铝合金轮毂的铸造工艺过程中,在铝合金轮毂浇筑完成后,需要对铝合金轮毂进行冷却。现有低压铸造成型技术的模具,冷却方式一般有压缩空气冷却和水冷冷却。例如,现有公开号为CN201586739 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车轮毂低压铸造模具的冷却系》,其中底模的冷却系统包括气冷却系统,所述气冷却系统包括气管进气口、气管出气口、气管,所述气管进气口、气管出气口设于模具同一侧,所述气管沿轮毂中心形成一个回路,还包括水冷却系统,水冷却系统包括水管进水口、水管出水口、第一水管,所述水管进水口、水管出水口设于模具同一侧,所述第一水管沿轮毂辐条根部位置形成一个回路。又如,公开号为CN101530903A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铸造轮毂模具的水冷装置》,顶模内部设置有顶模冷却通道,冷却谁在顶模冷却通道中流动,顶模轮心部位设置冷却柱,冷却通道将冷却水导入,轮辐根部设置边模冷却通道,底模浇口处设置浇口冷却通道,底模还设置了底模冷却通道。然而,由于现有采用水冷进行冷却的铝合金铸造轮毂模具,采用在模具内部开设冷却通道,在冷却通道内注入冷却水,实现对铝合金铸造轮毂进行冷却,由于水对模具具有腐蚀作用,使用过久之后,模具与空气接触,造成模具生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轮毂铸造设备,轮毂铸造的自动化,保证铝合金铸造轮毂快速冷却,防止顶模、侧模和底模内部出现生锈的现象。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轮毂铸造设备,包括一铸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平台上开设有一铸造孔,在所述铸造平台上位于铸造孔处设置有一铸造模具,铸造模具包括顶模、底模和多组对称布置的侧模,所述顶模、底模和侧模形成用于成形轮毂的型腔,所述铸造平台的下方竖立有下立柱,该下立柱上滑动设置有下支架,该下支架由一下气缸驱动,所述底模设置于该下支架上,所述铸造平台的上方竖立有上立柱,该上立柱上滑动设置有上支架,该上支架由一上气缸驱动,所述顶模设置于上支架上,所述铸造平台顶面上位于每个侧模下方设置有导轨,每个侧模与一推动其在对应的导轨上运动的滑动缸连接,所述铸造平台外侧设置有走料轨和上料轨,上料轨的一端与走料轨连接,上料轨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模的下方,所述走料轨上设置有用于运输轮毂的撑毂杆,该撑毂杆从走料轨一端进入上料轨,之后从上料轨退出回至走料轨,从走料轨的另一端下料,所述顶模的顶面上形成有一凹腔,在该凹腔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环形的第一冷却槽,每个第一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一冷却水管,在每个第一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冷却水管封装于第一冷却水槽内的第一密封条,所述侧模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在该凹槽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冷却槽,每个第二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二冷却水管,在每个第二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冷却水管封装于第二冷却水槽内的第二密封条,所述底模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冷却槽,每个第三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三冷却水管,在每个第三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三冷却水管封装于第三冷却水槽内的第三密封条。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第一冷却水管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水总管,每个第一冷却水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回水管,所述每个第二冷却水管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总管,每个第二冷却水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回水管,所述每个第三冷却水管一端连接有第三进水总管,每个第三冷却水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回水管,所述第一进水总管、第二进水总管和第三进水总管与一进水总管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和第三回水管与一回水总管连接,所述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与一冷却水槽形成冷水回路,所述冷却水槽内设置有制冷器,所述冷却水槽上设置有加水开关。通过设置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使得水冷形成回路,同时,利用制冷器保证冷却水槽内的水温不至于上升。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冷却水槽内放置有多根第二冷却水管,所述第三冷却水槽内放置有多根第三冷却水管。通过设置多根冷却水管,提高冷却效果。
再改进,所述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和第三密封条内侧形成有凹槽,凹槽的形状与冷却水管的外壁相适配,提高密封效果。
再改进,所述第一冷却水槽、第二冷却水槽和第三冷却水槽内喷涂有防锈层,从而进一步地,防止模具内部生锈。
再改进,所述顶模的上方设置有一放射状布置有多根喷雾管,每根喷雾管的中间共同连通有一喷雾总管,所述顶模的顶面上设置有多根用于支撑所述喷雾管的支撑管,所述每根喷雾管的外端连接有喷雾头。在模具型腔内的轮毂铸件初步凝固后,轮毂铸件得到初步冷却后,先打开侧模,侧模打开后,露出轮毂铸件的边缘部位,此时,喷雾头对准轮毂铸件的边缘部位进行水雾冷却,最后进行起模。在冷却过程中,先利用水冷却装置对铸件下端较厚部位进行先冷却,再在打开的时候直接对铸件上端较薄部位进行水雾冷却,使铸件原先最上端最后冷却凝固的部位也同时得到冷却,因此,避免轮毂的上端边缘处产生气泡和缩松等铸造缺陷;并且,在铸件最上端得到充分冷却凝固的情况下,该处的轮圈在脱模后就不易出现椭圆形的现象;同时,对铸件上端边缘直接进行水雾冷却后而充分凝固,增加了铸件对上模的包紧力,这样,在顶模连带铸件从底模上起模的时候就非常方便。
再改进,所述撑毂杆的顶部转动设置有一锥形的转动体。通过设置转动体,铸造冷却完成后的轮毂置于转动体之上,便于实现轮毂在撑毂杆上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下气缸、上气缸和滑动缸动作,将底模、顶模和侧模相互压紧形成轮毂铸造型腔,铸造机向型腔内注入铝水,接着,第一冷却水管、第二冷却水管和第三冷却水管通入冷却水,对轮毂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在下气缸的作用下,底模撤出,撑毂杆从走料轨通过上料轨进入底模下方,顶模和侧模打开,轮毂落至撑毂杆之上并随着撑毂杆经下料轨回至走料轨的另一端,将轮毂送走,从而实现了整个轮毂制造的自动化,另外,本发明通过在顶模、侧模和底模上沿着型腔的周缘开设有多个冷却水槽,在每个冷却水槽安装布置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内通冷却水,冷却水管将冷却水与模具内壁进行了隔离,避免了冷却水与模具直接接触,防止了模具内部即使在接触空气后也不易出现生锈的现象,同时,本发明通过在顶模、底模和侧模上设置多根冷却水管,保证了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轮毂铸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铸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中的轮毂铸造设备,包括铸造机、铸造平台8、铸造模具、下立柱71、下支架711、下气缸、上立柱72、上支架721、上气缸、导轨73、滑动缸、走料轨61、上料轨62、撑毂杆64、第一冷却水管11、第二冷却水管21、第三冷却水管31、第一密封条12、第二密封条22、第三密封条32、第一进水总管、第二进水总管、第三进水总管、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第三回水管、进水总管、回水总管、加水开关、制冷器、冷却水槽、喷雾管42、喷雾总管41、喷雾头43和支撑管44。
其中,铸造平台8上开设有一铸造孔81,在铸造平台8上位于铸造孔81处设置有一铸造模具,铸造模具包括顶模1、底模3和多组对称布置的侧模2,所述顶模1、底模3和侧模2形成用于成形轮毂的型腔5,所述铸造平台8的下方竖立有下立柱71,该下立柱71上滑动设置有下支架711,该下支架711由一下气缸驱动,所述底模3设置于该下支架711上,所述铸造平台8的上方竖立有上立柱72,该上立柱72上滑动设置有上支架721,该上支架721由一上气缸驱动,所述顶模1设置于上支架721上,所述铸造平台8顶面上位于每个侧模2下方设置有导轨73,每个侧模2与一推动其在对应的导轨73上运动的滑动缸连接,所述铸造平台8外侧设置有走料轨61和上料轨62,上料轨62的一端与走料轨61连接,上料轨62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模3的下方,所述走料轨61上设置有用于运输轮毂5的撑毂杆64,进一步地,撑毂杆64的顶部转动设置有一锥形的转动体641。通过设置转动体641,铸造冷却完成后的轮毂5置于转动体641之上,便于实现轮毂5在撑毂杆641上的设置,该撑毂杆64从走料轨61一端进入上料轨62,之后从上料轨62退出回至走料轨61,从走料轨61的另一端下料,顶模1的顶面上形成有一凹腔13,在该凹腔13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环形的第一冷却槽,每个第一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一冷却水管11,在每个第一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冷却水管11封装于第一冷却水槽内的第一密封条12,所述侧模2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23,在该凹槽23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冷却槽,每个第二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二冷却水管21,在每个第二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冷却水管21封装于第二冷却水槽内的第二密封条22,所述底模3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冷却槽,每个第三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三冷却水管31,在每个第三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三冷却水管31封装于第三冷却水槽内的第三密封条32。进一步地,第二冷却水槽内放置有多根第二冷却水管21,所述第三冷却水槽内放置有多根第三冷却水管31,通过设置多根冷却水管,提高冷却效果。更进一步地,第一密封条12、第二密封条22和第三密封条23内侧形成有凹槽,凹槽的形状与冷却水管的外壁相适配,提高密封效果。
另外,每个第一冷却水管11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水总管,每个第一冷却水管11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回水管,所述每个第二冷却水管21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总管,每个第二冷却水管21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回水管,所述每个第三冷却水管31一端连接有第三进水总管,每个第三冷却水管31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回水管,所述第一进水总管、第二进水总管和第三进水总管与一进水总管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和第三回水管与一回水总管连接,所述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与一冷却水槽形成冷水回路,所述冷却水槽内设置有制冷器,所述冷却水槽上设置有加水开关。通过设置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使得水冷形成回路,同时,利用制冷器保证冷却水槽内的水温不至于上升。
此外,第一冷却水槽、第二冷却水槽和第三冷却水槽内喷涂有防锈层,从而进一步地,防止模具内部生锈。
最后,顶模1的上方设置有一放射状布置有多根喷雾管42,每根喷雾管42的中间共同连通有一喷雾总管41,所述顶模1的顶面上设置有多根用于支撑所述喷雾管42的支撑管44,所述每根喷雾管42的外端连接有喷雾头43。在模具型腔5内的轮毂铸件初步凝固后,轮毂铸件得到初步冷却后,先打开侧模2,侧模2打开后,露出轮毂铸件的边缘部位,此时,喷雾头43对准轮毂铸件的边缘部位进行水雾冷却,最后进行起模。在冷却过程中,先利用水冷却装置对铸件下端较厚部位进行先冷却,再在打开的时候直接对铸件上端较薄部位进行水雾冷却,使铸件原先最上端最后冷却凝固的部位也同时得到冷却,因此,避免轮毂的上端边缘处产生气泡和缩松等铸造缺陷;并且,在铸件最上端得到充分冷却凝固的情况下,该处的轮圈在脱模后就不易出现椭圆形的现象;同时,对铸件上端边缘直接进行水雾冷却后而充分凝固,增加了铸件对上模的包紧力,这样,在顶模连带铸件从底模上起模的时候就非常方便。本发明通过在顶模1、侧模2和底模3上沿着型腔的周缘开设有多个冷却水槽,在每个冷却水槽安装布置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内通冷却水,冷却水管将冷却水与模具内壁进行了隔离,避免了冷却水与模具直接接触,防止了模具内部即使在接触空气后也不易出现生锈的现象,同时,本发明通过在顶模1、底模3和侧模2上设置多根冷却水管,保证了冷却效果。
综上,本发明首先下气缸、上气缸和滑动缸动作,将底模3、顶模1和侧模2相互压紧形成轮毂铸造型腔,铸造机向型腔内注入铝水,接着,第一冷却水管11、第二冷却水管21和第三冷却水管31通入冷却水,对轮毂5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在下气缸的作用下,底模3撤出,撑毂杆64从走料轨61通过上料轨62进入底模3下方,顶模1和侧模2打开,轮毂5落至撑毂杆64之上并随着撑毂杆64经下料轨62回至走料轨61的另一端,将轮毂5送走,从而实现了整个轮毂制造的自动化,另外,本发明通过在顶模1、侧模2和底模3上沿着型腔的周缘开设有多个冷却水槽,在每个冷却水槽安装布置冷却水管,冷却水管内通冷却水,冷却水管将冷却水与铸造模具内壁进行了隔离,避免了冷却水与铸造模具直接接触,防止了铸造模具内部即使在接触空气后也不易出现生锈的现象,同时,本发明通过在顶模1、底模3和侧模2上设置多根冷却水管,保证了冷却效果。

Claims (1)

1.一种轮毂铸造设备,包括一铸造平台(8),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平台(8)上开设有一铸造孔(81),在所述铸造平台(8)上位于铸造孔(81)处设置有一铸造模具,该铸造模具包括顶模(1)、底模(3)和多组对称布置的侧模(2),所述顶模(1)、底模(3)和侧模(2)形成用于成形轮毂(6)的型腔,所述铸造平台(8)的下方竖立有下立柱(71),该下立柱(71)上滑动设置有下支架(711),该下支架(711)由一下气缸驱动,所述底模(3)设置于该下支架(711)上,所述铸造平台(8)的上方竖立有上立柱(72),该上立柱(72)上滑动设置有上支架(721),该上支架(721)由一上气缸驱动,所述顶模(1)设置于上支架(721)上,所述铸造平台(8)顶面上位于每个侧模(2)下方设置有导轨(73),每个侧模(2)与一推动其在对应的导轨上运动的滑动缸连接,所述铸造平台(8)外侧设置有走料轨(61)和上料轨(62),上料轨(62)的一端与走料轨(61)连接,上料轨(62)的另一端延伸至底模(3)的下方,所述走料轨(61)上设置有用于运输轮毂的撑毂杆(64),该撑毂杆(64)从走料轨(61)一端进入上料轨(62),之后从上料轨(62)退出回至走料轨(61),从走料轨(61)的另一端下料,所述顶模(1)的顶面上形成有一凹腔(13),在该凹腔(13)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环形的第一冷却槽,每个第一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一冷却水管(11),在每个第一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冷却水管(11)封装于第一冷却槽内的第一密封条(12),所述侧模(2)的侧壁上形成有凹槽(23),在该凹槽(23)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冷却槽,每个第二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二冷却水管(21),在每个第二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冷却水管(21)封装于第二冷却槽内的第二密封条(22),所述底模(3)的底面上开设有多个第三冷却槽,每个第三冷却槽内埋设有金属材质的第三冷却水管(31),在每个第三冷却槽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三冷却水管(31)封装于第三冷却槽内的第三密封条(32);
所述每个第一冷却水管(11)一端连接有第一进水总管,每个第一冷却水管(11)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回水管,所述每个第二冷却水管(21)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水总管,每个第二冷却水管(21)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回水管,所述每个第三冷却水管(31)一端连接有第三进水总管,每个第三冷却水管(31)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回水管,所述第一进水总管、第二进水总管和第三进水总管与一进水总管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和第三回水管与一回水总管连接,所述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与一冷却水槽形成冷水回路,所述冷却水槽内设置有制冷器,所述冷却水槽上设置有加水开关;
所述第二冷却槽内放置有多根第二冷却水管(21),所述第三冷却槽内放置有多根第三冷却水管(31);
所述第一密封条(12)、第二密封条(22)和第三密封条(32)内侧形成有凹槽;
所述第一冷却槽、第二冷却槽和第三冷却槽内喷涂有防锈层;
所述顶模(1)的上方设置有一放射状布置有多根喷雾管(42),每根喷雾管(42)的中间共同连通有一喷雾总管(41),所述顶模(1)的顶面上设置有多根用于支撑所述喷雾管(42)的支撑管(44),所述每根喷雾管(42)的外端连接有喷雾头(43);
所述撑毂杆(64)的顶部转动设置有一锥形的转动体(641)。
CN201710001114.1A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轮毂铸造设备 Active CN1066704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1114.1A CN106670428B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轮毂铸造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01114.1A CN106670428B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轮毂铸造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0428A CN106670428A (zh) 2017-05-17
CN106670428B true CN106670428B (zh) 2019-07-02

Family

ID=5884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01114.1A Active CN106670428B (zh) 2017-01-03 2017-01-03 一种轮毂铸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704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1589B (zh) * 2022-05-25 2023-06-09 贵州师范学院 一种金属材料挤压成型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74858A (ja) * 1991-02-27 1992-09-3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ホイールの鋳造方法
JP2011167760A (ja) * 2010-01-22 2011-09-01 Morikawa Kanagata Co Ltd 重力鋳造装置
CN102416444A (zh) * 2011-12-06 2012-04-18 宁波灿东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轮毂的铸造方法及其使用的水雾冷却装置
CN204770503U (zh) * 2015-07-16 2015-11-18 昆山广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铝合金轮毂铸造模具
CN205217936U (zh) * 2015-12-08 2016-05-11 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冷却结构的轮圈模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74858A (ja) * 1991-02-27 1992-09-3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ホイールの鋳造方法
JP2011167760A (ja) * 2010-01-22 2011-09-01 Morikawa Kanagata Co Ltd 重力鋳造装置
CN102416444A (zh) * 2011-12-06 2012-04-18 宁波灿东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轮毂的铸造方法及其使用的水雾冷却装置
CN204770503U (zh) * 2015-07-16 2015-11-18 昆山广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冷却机构的铝合金轮毂铸造模具
CN205217936U (zh) * 2015-12-08 2016-05-11 福建申利卡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冷却结构的轮圈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70428A (zh) 2017-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9383B (zh) 铝合金车轮重力铸造模具及其铸造方法
CN201677021U (zh) 低压铸造轮毂模具
CN102029377A (zh)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模具及其铸造方法
CN201922023U (zh)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模具
CN106799472B (zh) 一种轮毂制造方法
CN207723471U (zh) 一种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水雾冷却模具
CN204711100U (zh) 一种用于465q汽车缸体的浇注模具
CN106670426A (zh) 一种铝合金铸造轮毂全水冷却装置
CN106670424B (zh) 一种铝合金轮毂加工方法
CN106670428B (zh) 一种轮毂铸造设备
CN101658903B (zh) 连铸结晶器
CN202316926U (zh) 带有冷却装置的轮毂模具
CN201900247U (zh) 一种用于制造电动后视镜电机端盖的压铸模具
CN102527987B (zh) 一种用于制造电动后视镜电机端盖的压铸模具
CN106670386B (zh) 一种轮毂铸造方法
CN106670425B (zh) 一种轮毂加工装置
CN109351931A (zh) 带孔道铝合金筒状壳体的精密铸造成套装置
CN201921989U (zh) 铝合金车轮重力铸造模具
CN208303788U (zh) 一种轮毂铸造模具
CN106862501A (zh) 一种铝合金轮毂制造方法
CN110369680B (zh) 一种铝合金轮毂铸造装置
CN107081416A (zh) 一种模具加工用冷却液可调速的滴加装置
CN202479471U (zh) 一种整体料筒压铸模具
CN208895161U (zh) 一种耐用型卧式压铸机料筒
CN108555251B (zh) 一种轮毂的重力铸造成型设备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4

Address after: Nantze Kunshan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zone, 215300 Suzhou Road, Jiangsu, No. 2

Patentee after: Liuhe Light Alloy (Kunsh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145 Zhejiang six and Light Machinery Co., Ltd., No. 345 Hexing Road, Yin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Ningbo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ix and Light Machiner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