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0397A -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60397A
CN106660397A CN201580034622.9A CN201580034622A CN106660397A CN 106660397 A CN106660397 A CN 106660397A CN 201580034622 A CN201580034622 A CN 201580034622A CN 106660397 A CN106660397 A CN 106660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lend
reinforcing element
tire
cr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46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60397B (zh
Inventor
H·雷哈布
N·萨尔贡斯
J·贝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Publication of CN106660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60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60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1835Rubber strips or cushions at the belt edges
    • B60C9/185Rubber strips or cushions at the belt edges between adjacent or radially below the belt pl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1835Rubber strips or cushions at the belt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elt or breaker dimensions or curvature relative to carc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60C2001/0066Compositions of the belt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r the physical arrangement or mixture of the composition
    • B60C2001/0075Compositions of belt cushion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2009/187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with flat cushions or shear layers between the carcass and the be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1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 B60C2009/2016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comprising cords at an angle of 10 to 30 degrees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1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 B60C2009/2019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comprising cords at an angle of 30 to 60 degrees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61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of the belt coating rubber
    • B60C2009/2064Modulus; Hardness; Loss modulus or "tangens del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9/2003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belt cords
    • B60C9/2006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belt cords consisting of steel cord pli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帘布层,所述胎冠帘布层由至少两个工作层形成,每个工作层由插入两个橡胶共混物表层之间的增强元件形成,聚合物共混物的第一层S与至少一个工作层接触并且与胎体帘布层接触,并且胎冠帘布层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工作层的至少一个表层在10%伸长下的弹性拉伸模量小于8.5Mpa,第一表层的用tan(δ)max表示的最大tan(δ)值小于0.100。第一层S由经填充的弹性体共混物制成,所述弹性体共混物具有大于或等于65的宏观分散系数Z和用tan(δ)max表示的小于0.100的最大tan(δ)值,并且所述第一层S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动态剪切模量G*大于1.35MPa。

Description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特别涉及旨在装配到以持续速度行驶的运载重型负荷的车辆(例如货车、拖拉机、拖车或大客车)的轮胎。
背景技术
在重型负荷类型的轮胎中,胎体增强件通常锚固在胎圈区域中的两侧,并且在径向上被由至少两个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覆盖,所述至少两个层重叠并且由丝线或帘线形成,所述丝线或帘线在每个层中平行并且从一个层至下一个层交叉,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至45°之间的角度。形成工作增强件的所述工作层可以进一步由至少一个被称为保护层的层覆盖,所述层由增强元件形成,所述增强元件有利地为金属和可伸展的并且被称为弹性增强元件。其还可以包括具有低伸展性的金属丝线或帘线的层,所述金属丝线或帘线与周向方向形成在45°至90°之间的角度,被称为三角帘布层的该帘布层在径向上位于胎体增强件和第一胎冠帘布层之间,所述第一胎冠帘布层被称为工作帘布层并且由平行的丝线或帘线形成,所述丝线或帘线以绝对值不超过45°的角度铺设。三角帘布层与至少所述工作帘布层形成三角增强件,该增强件在其所经受的各种应力下具有低的变形,三角帘布层基本上用于吸收施加在轮胎胎冠区域中的所有增强元件上的横向压缩力。
当帘线在等于断裂力的10%的拉伸力下显示出至多等于0.2%的相对伸长时,所述帘线被称为是不可伸展的。
当帘线在等于断裂负荷的拉伸力的作用下显示出至少等于3%的相对伸长和小于150GPa的最大切线模量时,所述帘线被称为是弹性的。
周向增强元件是与周向方向形成在+2.5°至-2.5°(围绕0°)范围内的角度的增强元件。
轮胎的周向方向或纵向方向是对应于轮胎的外周并由轮胎行驶方向限定的方向。
轮胎的横向方向或轴向方向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
径向方向是与轮胎的旋转轴线相交并与其垂直的方向。
轮胎的旋转轴线是轮胎在正常使用时绕其旋转的轴线。
径向平面或子午平面是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周向正中平面或赤道平面是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为两半的平面。
橡胶配混物的“弹性模量”被理解为意指在10%变形和环境温度下的割线伸长模量。
至于橡胶组合物,模量的测量根据1988年9月的标准AFNOR-NFT-46002在张力下进行:在第二次伸长中(即在一个适应循环之后)测量(根据1979年12月的标准AFNOR-NFT-40101的正常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在10%伸长下的公称割线模量(或表观应力,以MPa表示)。
由于全世界公路网络的改善和高速公路网络的增长,被称为“公路”轮胎的某些现有轮胎旨在以高速行驶在越来越长的旅途中。这种轮胎行驶的组合条件毫无疑问地使得行驶的距离增加,轮胎上的磨损减少;另一方面,轮胎的耐久性,特别是胎冠增强件的耐久性受到不利影响。
这是因为在胎冠增强件中存在应力,特别是胎冠层之间的剪切应力,加上轴向最短胎冠层的端部处的工作温度的不可忽略的升高,其效果是导致裂缝在橡胶中出现并且在所述端部扩散。
为了改进所研究类型的轮胎的胎冠增强件的耐久性,已经提出与设置在帘布层端部(更特别是轴向最短帘布层的端部)之间和/或周围的橡胶配混物的层和/或成形元件的结构和质量相关的解决方案。
特别已知的实践是在工作层的端部之间引入橡胶配混物的层从而在所述端部之间产生脱离联接,从而限制剪切应力。然而这种脱离联接的层必须具有极好的内聚力。这种橡胶配混物的层例如描述于专利申请WO 2004/076204。
为了改进位于胎冠增强件边缘附近的橡胶配混物的抗劣化能力,专利FR 1 389428建议结合低滞后性胎面使用覆盖至少胎冠增强件的侧面和边缘并且由低滞后性橡胶配混物形成的橡胶成形元件。
为了避免胎冠增强件帘布层之间的分离,专利FR 2 222 232教导了将增强件的端部包覆在橡胶垫中,所述橡胶垫的肖氏A硬度与包围所述增强件的胎面的肖氏A硬度不同,并且高于位于胎冠增强件和胎体增强件帘布层的边缘之间的橡胶配混物的成形元件的肖氏A硬度。
通过这种方式制备的轮胎的确有效地允许特别是耐久性方面的性能的改进。
此外,为了制备具有极宽胎面的轮胎或者在具有一定尺寸的轮胎上赋予更大的负荷承受能力,已知的实践是引入周向增强元件的层。例如专利申请WO 99/24269描述了存在这种周向增强元件的层。
周向增强元件的层通常由至少一根金属帘线形成,所述金属帘线缠绕从而形成相对于周向方向的铺设角度小于2.5°的线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所述轮胎的特别是耐久性和磨损方面的性质以及动态性质(特别是侧偏刚度)得以维持而无论磨损程度如何,并且所述轮胎的滚动阻力方面的性能得以改进从而有助于装配所述轮胎的车辆的更低的燃料消耗。
根据本发明使用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实现该目的,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所述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两个工作胎冠层形成,每个工作胎冠层由插入橡胶配混物的两个表层之间的增强元件形成,所述增强元件从一层至另一层交叉并且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至45°之间的角度,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与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接触并且与胎体增强件接触,所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沿轴向延伸至少直至胎面的轴向端部,所述胎面沿径向覆盖胎冠增强件并且通过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胎圈,胎冠增强件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至少一个表层在10%伸长下的弹性拉伸模量小于8.5MPa并且所述表层的用tan(δ)max表示的最大tan(δ)值小于0.100,所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由经填充的弹性体配混物制成,所述弹性体配混物具有大于或等于65的宏观分散系数Z和用tan(δ)max表示的小于0.100的最大tan(δ)值,并且所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动态剪切模量G*大于1.35MPa。
经填充的弹性体配混物的大于或等于65的宏观分散系数Z表示填料以大于或等于65的分散系数Z分散在组合物的弹性体基质中。
在本说明书中,填料在弹性体基质中的分散通过在交联之后根据S.Otto等人在Kautschuk Gummi Kunststoffe,58Jahrgang,NR 7-8/2005中描述的方法根据标准ISO11345测得的系数Z进行表征。
系数Z基于未分散填料的表面积的百分比(“未分散表面积%”)使用下式进行计算,所述百分比通过提供有Dynisco公司的“disperDATA”操作软件及其操作指令的“disperGRADER+”设备测得:
Z=100-(未分散表面积%)/0.35
未分散表面积的百分比本身使用在30°入射光线下观察样品表面的摄影机测得。浅色点与填料和附聚物相关,而深色点与橡胶基质相关;数字处理将图像转化成黑白图像并且允许以S.Otto在上述文献中描述的方式确定未分散表面积的百分比。
系数Z越高,填料在橡胶基质中的分散越好(100的系数Z对应于完美分散而0的系数Z对应于普通分散)。大于或等于65的系数Z被认为对应于填料在弹性体基质中的令人满意的分散。
制成层S的弹性体配混物根据已知方法制备。
为了实现大于或等于65的宏观分散系数Z,可以有利地通过形成二烯弹性体和增强填料的母料从而制备制成层S的弹性体配混物。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母料”(该英文术语在其它语言中普遍使用)意指已经引入填料的基于弹性体的复合材料。
存在各种获得二烯弹性体和增强填料的母料的方式。特别地,为了改进填料在弹性体基质中的分散,一种解决方案是以“液”相混合弹性体和填料。为此,求助于呈现分散在水中的弹性体颗粒的形式的胶乳形式的弹性体,和填料的水分散体,即分散在水中的填料,其通常被称为“浆料”。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替代形式,通过以液相混合由包含天然橡胶的二烯弹性体胶乳和包含炭黑的填料的水分散体获得母料。
还更优选地,根据如下方法步骤获得根据本发明的母料,所述步骤能够获得填料在弹性体基质中的非常好的分散:
-将二烯弹性体胶乳的第一连续流供应至凝固反应器的混合区域,所述凝固反应器限定了在混合区域和出口之间延伸的细长的凝固区域,
-在压力下将包含填料的流体的第二连续流供应至凝固反应器的所述混合区域,从而通过在混合区域中足够剧烈地混合第一流和第二流与弹性体胶乳形成混合物,从而造成弹性体胶乳与填料在出口之前凝固,所述配混物之后以连续流的方式流向出口区域并且所述填料能够使弹性体胶乳凝固,
-收集在反应器的出口处以连续流的形式预先获得的凝固物并且干燥从而收集母料。
所述以液相制备母料的方法例如描述于文献WO 97/36724。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的弹性体–填料结合的特征在于在交联之前测得的大于35%的“结合橡胶”含量。
被称为“结合橡胶”试验的试验能够确定未硫化组合物中的与增强填料密切关联的弹性体比例,该弹性体比例在常规有机溶剂中不可溶。已知在混合过程中通过增强填料固定的该不可溶橡胶比例能够定量地表征橡胶组合物中的填料的增强活性。所述方法例如描述于标准NF T45-114(1989年6月),所述标准用于确定结合至炭黑的弹性体的含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该试验用于表征由增强填料提供的增强质量,该试验例如描述于如下文献:Plastics,Rubber and Composite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第25卷,第7期,第327页(1996);Rubber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第69卷,第325页(1996)。
在该情况下,不能用甲苯提取的弹性体的含量以如下方式测得:将橡胶组合物的试验样本(通常300-350mg)放置15天从而在该溶剂(例如80-100cm3的甲苯)中溶胀之后,在100℃下进行真空干燥24小时的步骤,然后称重因此处理的橡胶组合物的试验样本。优选地,上述溶胀步骤在环境温度(约20℃)下进行并且避开光线,并且例如在溶胀的第一个五天之后更换一次溶剂(甲苯)。在计算中考虑并且消除了橡胶组合物中最初存在的除了弹性体之外的不溶性质的组分的份数之后,“结合橡胶”含量(重量%)以已知方式通过橡胶组合物样品的最初重量和最终重量之间的差值计算。
损耗因数tan(δ)为橡胶配混物的层的动态性质。其在粘度分析仪(MetravibVA4000)上根据标准ASTM D 5992-96进行测量。记录硫化组合物的样品(厚度为4mm,横截面为400mm2的圆柱状试样)在10Hz的频率和60℃的温度下经受简单交替剪切应力的正弦负载的响应。从0.1%至50%(向外循环),接着从50%至1%(返回循环)进行应变振幅扫描。开发的结果为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动态剪切模量(G*)和损耗因数tan(δ)。对于返回循环,标明观察到的最大tan(δ)值,用tan(δ)max表示。
滚动阻力为当轮胎滚动时出现的阻力。滚动阻力通过与轮胎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形相关的滞后性损失表示。与轮胎旋转相关的频率值对应于在30至100℃之间测得的tan(δ)值。在100℃下的tan(δ)值因此对应于轮胎在运行时的滚动阻力的指标。
还有可能通过使用在60℃的温度下施加的能量测量试样的用百分比表示的回弹能量损失从而确定滚动阻力。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层在60℃下的损失(用P60表示)小于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至少两个工作胎冠层的表层在10%伸长下的弹性拉伸模量小于8.5MPa,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工作胎冠层的表层的tan(δ)max值小于0.100。
使用弹性模量值小于8.5MPa并且tan(δ)max值小于0.100的所述配混物能够改进轮胎在滚动阻力方面的性质,同时维持满意的耐久性性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层为弹性体配混物,所述弹性体配混物基于天然橡胶或主要具有顺式-1,4链的合成聚异戊二烯和可能的至少一种其它二烯弹性体,在共混物的情况下,天然橡胶或合成聚异戊二烯相对于所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其它二烯弹性体和增强填料的含量以主要含量存在,所述增强填料由如下组成:
a)BET比表面积大于60m2/g的炭黑,
i.当炭黑的吸油值(COAN)大于85时,以在20至4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
ii.当炭黑的吸油值(COAN)小于85时,以在20至6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
b)或BET比表面积小于60m2/g的炭黑,无论其吸油值如何,以在20至80phr之间,优选在30至5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
c)或BET比表面积在30至260m2/g之间的在表面上包含SiOH和/或AlOH官能团的二氧化硅和/或氧化铝类型的白填料,所述白填料选自沉淀或热解二氧化硅、氧化铝、铝硅酸盐,或在合成过程中或合成之后改性的炭黑,以在20至80phr之间,优选在30至5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
d)或(a)中描述的炭黑和/或(b)中描述的炭黑和/或(c)中描述的白填料的共混物,其中总填料含量在20至80phr之间,优选在40至60phr之间。
BET比表面积的测量根据“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第60卷,第309页,1938年2月)中描述的BRUNAUER、EMMET和TELLER方法(对应于1987年11月的标准NFT 45007)进行。
压缩吸油值(COAN)根据标准ASTM D3493进行测量。
如果使用透明填料或白填料,需要使用偶联剂和/或覆盖剂,所述偶联剂和/或覆盖剂选自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试剂。作为优选的偶联剂的示例,可以提及双(3-三烷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多硫化物类型的烷氧基硅烷硫化物,其中特别是由Degussa以名称Si69(纯液体产品)和名称X50S(固体产品(以50重量/50重量与N330炭黑共混))销售的双(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四硫化物。作为覆盖剂的示例,可以提及脂肪醇,烷基烷氧基硅烷,例如分别由Degussa以名称Si116和Si216销售的六癸基三甲氧基硅烷或六癸基三乙氧基硅烷,二苯胍,聚乙二醇或任选通过OH或烷氧基官能团改性的硅油。以填料的重量计,涂布剂和/或偶联剂以≥1/100且≤20/100的比例使用,如果透明填料形成所有增强填料则优选以在2/100至15/100范围内的比例使用,如果增强填料通过炭黑和透明填料的共混物形成则以在1/100至20/100范围内的比例使用。
具有上述二氧化硅和/或氧化铝类型的材料的形态和SiOH和/或AlOH表面官能并且可以根据本发明用作这些材料的部分或全部替代品的增强填料的其它示例包括炭黑,所述炭黑在合成过程中通过在供应至炉的油中加入硅和/或铝的化合物或者在合成之后通过将酸加入炭黑在硅酸钠和/或铝酸钠溶液中的水悬浮液而改性,从而用SiOH和/或AlOH官能至少部分地覆盖炭黑的表面。作为这种类型的在表面上具有SiOH和/或AlOH官能团的炭基填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可以提及ACS橡胶专题会议(阿纳海姆,加利福尼亚,1997年5月6-9日)第24号文件中描述的CSDP型填料,以及专利申请EP-A-0 799 854中的填料。
当使用透明填料作为唯一的增强填料时,通过使用BET比表面积在30至260m2/g之间的沉淀或热解二氧化硅或沉淀氧化铝或甚至硅酸铝获得滞后性质和内聚力性质。作为这种类型的填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可以提及来自Akzo的二氧化硅KS404,来自Degussa的Ultrasil VN2或VN3和BV3370GR,来自Huber的Zeopol 8745,来自Rhodia的Zeosil175MP或Zeosil 1165MP,来自PPG的HI-SIL 2000等。
在可以与天然橡胶或主要具有顺式-1,4链的合成聚异戊二烯共混使用的二烯弹性体中,可以提及优选主要具有顺式-1,4链的聚丁二烯(BR),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溶液或乳液,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BIR)或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聚合物(SBIR)。这些弹性体可以是在聚合过程中或在聚合之后通过支化剂(例如二乙烯基苯)或星形支化剂(例如碳酸酯、卤化锡或卤化硅)或通过官能化剂改性的弹性体,所述官能化剂例如通过二甲基氨基苯甲酮或二乙基氨基苯甲酮的作用造成含氧羰基或羧基官能团或胺官能团接枝至链或链端部。在天然橡胶或主要包含顺式-1,4链的合成聚异戊二烯与一种或多种上述二烯弹性体的共混物的情况下,天然橡胶或合成聚异戊二烯优选以主要含量,更优选以大于70phr的含量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该优选的实施方案,更低的弹性模量通常伴随着更低的粘性模量G”,该变化被证明对于轮胎滚动阻力的降低是有利的。
通常,胎冠层的表层在10%伸长下的弹性拉伸模量值大于8.5Mpa并且通常大于10MPa。特别是当车辆遵循弯曲路径时、当在停车场移动时或甚至当在通过环形路线时,特别需要所述弹性模量值从而能够限制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处于压缩的程度。特别地,在接地斑块的区域中施加至胎面的轴向方向上的剪切造成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处于压缩。
本发明人能够证实,由于如上所述的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所经受的压缩,周向增强元件的层允许选择工作胎冠层的表层的橡胶配混物的更低的弹性模量值而不会损害轮胎的耐久性性质。
本发明人还能够证实,当表层在10%伸长下具有小于8.5MPa的弹性拉伸模量时,工作胎冠层的表层的内聚力维持令人满意。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内聚性橡胶配混物为特别耐裂的橡胶配混物。因此通过在“PS”(纯剪切)试样上进行的疲劳开裂试验评估配混物的内聚力。所述试验包括在对试样进行刻痕之后确定裂缝蔓延速度“PR”(法文缩写为“VP”)(nm/周期)随能量释放速度“E”(J/m2)的变化。测量覆盖的实验范围为-20℃至+150℃范围内的温度、空气或氮气的气氛。试样的应力为以脉冲应力负载(“半正矢”切线信号)的形式施加的振幅在0.1mm至10mm之间的动态移动,剩余时间等于脉冲持续时间;信号的频率平均为约10Hz。
测量包括3个部分:
·“PS”试样在27%变形下的1000个周期的适应。
·能量表征从而确定“E”=f(变形)定律。能量释放速度“E”等于W0*h0,其中W0=每个周期和每单位体积供应至材料的能量,h0=试样的初始高度。利用“力/位移”采集数据因此给出“E”和应力负载的振幅之间的关系。
·在对“PS”试样进行刻痕之后测量裂缝。收集的数据用以确定裂缝蔓延速度“PR”随施加的应力水平“E”的变化。
本发明人特别证实,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存在有助于减少工作胎冠层的表层的内聚力的变化。特别地,更常规的轮胎设计特别包括在10%伸长下的弹性拉伸模量值大于8.5MPa的工作胎冠层的表层,这造成工作胎冠层的所述表层的内聚力变化,该内聚力具有降低的倾向。本发明人发现,特别当车辆遵循弯曲路径时,有助于限制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处于压缩的程度的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存在限制了温度的增加,因此造成表层的内聚力的较小变化。本发明人因此认为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设计中工作胎冠层的表层的内聚力(所述内聚力低于更常规的轮胎设计中存在的内聚力)是令人满意的。
本发明人还能够证实选择具有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大于1.35MPa的复数剪切模量G*的第一层S赋予轮胎至少与常规轮胎同样好的动态性质和特别是侧偏刚度性质,所述常规轮胎包括工作胎冠层,所述工作胎冠层的表层具有大于10MPa的刚度模量值。实际上本发明人能够证实,赋予轮胎额外刚度的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存在部分减小了由于选择表层具有小于8.5MPa的刚度模量值的工作胎冠层而造成的侧偏刚度的损失,并且第一层S的上述特征特别有助于该侧偏刚度性质。
特别地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意料之外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所述层S被设置成与胎体增强件和至少一个胎冠增强件的层接触)的性质显著影响侧偏刚度性质。由于赋予轮胎刚度,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存在似乎能够充分地并且理论上最佳地影响侧偏刚度性质。进行的试验证实第一层S的性质显著影响轮胎的侧偏刚度性质并且即使当存在周向增强元件的层时也允许改进侧偏刚度性质。本发明人进一步证实选择该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不损害轮胎在直线行驶时经受的应力方面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第一层S的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剪切模量G*小于2MPa,因此假设轮胎的耐久性性质及其滚动阻力性质受到损害,轮胎的热性质也不会过多改变。
本发明人进一步证实由经填充的弹性体配混物(所述弹性体配混物具有大于或等于65的宏观分散系数Z和用tan(δ)max表示的小于0.100的最大tan(δ)值)制成的第一层S具有足够的内聚力从而当物体刺穿轮胎胎面时限制裂缝的蔓延。本发明人还证实即使在物体刺穿轮胎胎面的上述情况下,也能实现组合动态性质(特别是侧偏刚度、滚动阻力和耐久性性质)的轮胎性能的折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层S的弹性体配混物包含以10至5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的至少一种炭黑作为增强填料,所述炭黑具有大于90m2/g,优选大于或等于120m2/g的BET比表面积。
还优选地,第一层S的弹性体配混物的增强填料包括上述炭黑和白填料的共混物作为增强填料,总填料含量在10至60phr之间并且炭黑与白填料的比例大于2.7。
选择上述填料还能够赋予第一层S令人满意的内聚力性质。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变体形式,轮胎包括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二层G,所述第二层G沿径向位于胎体增强件和胎冠增强件的增强元件的径向最内层之间并且轴向宽度至少等于胎冠增强件的增强元件的径向最内层的宽度的70%,所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二层G由经填充的弹性体配混物制成,所述弹性体配混物具有大于或等于65的宏观分散系数Z和用tan(δ)max表示的小于0.100的最大tan(δ)值,并且第四层G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剪切模量G*大于1.35MPa。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二层G中的弹性体-填料结合的特征在于在交联之前测得的大于35%的“结合橡胶”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该替代形式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层G的轴向宽度至多等于胎冠增强件的增强元件的径向最内层的宽度并且优选至少等于胎冠增强件的增强元件的径向最内层的宽度的90%。
根据本发明的该替代形式还优选地,所述第二层G的在径向方向上测得的厚度大于φ并且优选小于3φ,φ为胎冠增强件的径向最内层的增强元件的直径。
本发明人还能够证实,由此限定的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二层G通过补充周向增强元件的层和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从而进一步有助于改进轮胎的侧偏刚度性质。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第二层G的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剪切模量G*小于2MPa,因此假设轮胎的耐久性性质及其滚动阻力性质受到损害,轮胎的热性质也不会过多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二层G的弹性体配混物包含以10至5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的至少一种炭黑作为增强填料,所述炭黑具有大于90m2/g,优选大于120m2/g的BET比表面积。
还优选地,第二层G的弹性体配混物的增强填料包括上述炭黑和白填料的共混物作为增强填料,总填料含量在10至60phr之间并且炭黑与白填料的比例大于2.7。
有利地,制成第二层G的聚合物配混物与制成第二层S的聚合物配混物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所述增强元件为具有饱和层的帘线,至少一个内层用由聚合物组合物制成的层加上护套,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例如为优选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的不可交联、可交联或经交联的橡胶组合物。
被称为“层状”帘线或“多层”帘线的帘线为由中心芯部和围绕该中心芯部排列的线股或丝线的一个或多个几乎同轴的层制成的帘线。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层状帘线的饱和层为由丝线制成的帘线,其中不存在加入至少一根额外丝线的足够空间。
本发明人能够证实,存在如上所述的帘线作为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能够有助于耐久性方面的更好性能。
特别地,如上文所解释的,工作层的表层的橡胶配混物似乎能够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这造成当轮胎使用时这些橡胶配混物的温度降低,这可能造成在一定的轮胎使用条件下针对氧化现象对增强元件更弱的保护。特别地,橡胶配混物的能够阻隔氧气的性质随着温度而降低,并且对于大多恶劣行驶条件,氧气的存在可能造成帘线的机械性质逐步变差,并且可能不利地影响这些帘线的寿命。
上述帘线内橡胶护套的存在弥补了增强元件的这种潜在的氧化风险,因为护套有助于阻隔氧气。
表述“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的组合物”以已知的方式意指组合物包含主要量(即超过50%的质量份数)的这种或这些二烯弹性体。
应当注意到,根据本发明的护套在其覆盖的层周围连续延伸(即,该护套在帘线的垂直于其半径的“径向正交”方向上是连续),从而形成横截面有利地几乎为圆形的连续套筒。
还应当注意到,该护套的橡胶组合物可以为可交联或经交联的,即其根据定义包含交联体系,当组合物固化(即固化而非熔融)时所述交联体系适合允许组合物交联;因此,该橡胶组合物可以被称为不可熔融的,因为无论加热至多高的温度,其都不能熔融。
术语“二烯”弹性体或橡胶以已知的方式被理解为意指至少部分(即均聚物或共聚物)基于二烯单体(具有两个共轭或非共轭碳-碳双键的单体)的弹性体。
优选地,用于橡胶护套的交联体系是被称为硫化体系的体系,即基于硫(或硫给体试剂)和主硫化促进剂的体系。可以将各种已知的次促进剂或硫化活性剂加入这种基础硫化体系。
除了所述交联体系之外,根据本发明的护套的橡胶组合物可以包括可以用在轮胎的橡胶组合物中的所有常规成分,例如基于炭黑和/或无机增强填料如二氧化硅的增强填料,抗老化剂例如抗氧化剂,增量油,增塑剂或改进组合物在未加工状态下的可加工性的试剂,亚甲基受体和给体,树脂,双马来酰亚胺,已知的“RFS”(间苯二酚-甲醛-二氧化硅)类型的粘合促进剂,或金属盐,特别是钴盐。
优选地,选择该护套的组合物使其与帘线旨在增强的工作胎冠层的表层所使用的组合物相同。因此,在护套和橡胶基质的各个材料之间不存在潜在不相容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形式,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所述帘线为[L+M]层构造的帘线,所述[L+M]层构造包括具有L根直径为d1并且以捻距p1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的第一层C1,L的范围为1至4,所述第一层C1被具有M根直径为d2并且以捻距p2螺旋缠绕在一起的丝线的至少一个中间层C2包围,M的范围为3至12,由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的不可交联、可交联或经交联的橡胶组合物制成的护套在所述构造中覆盖所述第一层C1。
优选地,第一层内层(C1)的丝线的直径在0.10至0.5mm之间,并且外层(C2)的丝线的直径在0.10至0.5mm之间。
还优选地,外层(C2)的所述丝线所缠绕的螺旋捻距在8至25mm之间。
在本发明的含义内,螺旋捻距表示平行于帘线轴线测得的长度,在所述长度之后具有该捻距的丝线围绕帘线轴线完成一整圈;因此,如果轴线由垂直于所述轴线的两个平面截开并且由等于构成帘线的层的丝线的捻距的长度分离,则在这两个平面中的该丝线的轴线在对应于所讨论的丝线层的两个圆上占据相同的位置。
有利地,确定帘线具有如下一个特征,甚至更优选地具有如下所有特征:
-层C2为饱和层,意指在该层中不存在加入至少一根直径d2的第(N+1)根丝线的足够空间,N表示可以围绕层C1以单层缠绕的丝线的最大数量;
-橡胶护套还覆盖内层C1,和/或分离外层C2的相邻的成对丝线;
-橡胶护套几乎覆盖层C2的每根丝线的径向内周的一半,从而分离该层C2的相邻的成对丝线。
优选地,橡胶护套具有0.010mm至0.040mm的平均厚度。
通常,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帘线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金属丝线制得,所述金属丝线特别由钢制成,例如碳钢丝线和/或不锈钢丝线。优选使用碳钢,但是当然可以使用其它钢或其它合金。
当使用碳钢时,其碳含量(钢的重量%)优选在0.1%至1.2%之间,更优选为0.4%至1.0%;这些含量代表轮胎所需的机械性质和丝线的可加工性之间的良好折中。应注意在0.5%至0.6%之间的碳含量最终使得这种钢更便宜,因为它们更容易拉制。取决于目标应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还可以包括使用具有低碳含量(例如在0.2%至0.5%之间)的钢,这特别是因为较低的成本和更大的易拉制性。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帘线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技术例如在两个步骤中获得,首先使用挤出头给芯部或层C1加上护套,该步骤之后是通过围绕加上护套的层C1绞合或缠绕剩余的M根丝线(层C2)的最终操作的第二阶段。在任选的中间缠绕和解绕操作的过程中,由橡胶护套造成的未处理状态下的粘合问题可以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来解决,例如通过使用插入的塑料膜来解决。
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所述帘线例如选自专利申请WO 2006/013077和WO 2009/083212中描述的帘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轴向最宽的工作胎冠层在径向上位于另一个工作胎冠层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替代形式,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宽度大于0.5xW。
W为当轮胎安装在其使用轮辋上并且被充气到其建议压力时该轮胎的最大轴向宽度。
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宽度在轮胎的横截面上进行测量,因此轮胎处于未充气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两个工作胎冠层具有不同的轴向宽度,轴向最宽的工作胎冠层的轴向宽度和轴向最窄的工作胎冠层的轴向宽度之间的差别在10至30m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周向增强元件的层在径向上设置在两个工作胎冠层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案,相比于在径向上位于工作层的外部的相似的层所能实现的效果,周向增强元件的层能够更显著地限制胎体增强件的增强元件处于压缩的程度。其优选在径向上通过至少一个工作层与胎体增强件分离,从而限制所述增强元件上的应力负荷并且避免增强元件过度疲劳。
根据本发明还有利地,在径向上与周向增强元件的层邻近的工作胎冠层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宽度,并且优选地,在赤道平面的两侧和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直接轴向延伸部分中,与周向增强元件的层邻近的所述工作胎冠层在轴向宽度上联接,之后通过橡胶配混物的层C至少在所述两个工作层公共的剩余宽度上脱离联接。
在邻近该层圆周增强元件的工作胎冠层之间设置这样的联结,会降低作用在与该联结最接近的位置处的轴向最外侧的圆周元件上的拉伸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增强元件为金属增强元件,所述金属增强元件在0.7%伸长下具有在10至120GPa之间的割线模量和小于150GPa的最大切线模量。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增强元件在0.7%伸长下的割线模量小于100GPa并且大于20GPa,优选在30至90GPa之间,还更优选小于80GPa。
同样优选地,增强元件的最大切线模量小于130GPa,更优选地小于120GPa。
上面所述的模量值可以在拉伸应力随着伸长而变化的曲线上测量,所述伸长是通过分布在增强元件的金属的横截面上的20MPa的预负荷来确定的,拉伸应力对应于测得的张力除以增强元件的金属的横截面积。
相同的增强元件的模量值可以在拉伸应力随着伸长而变化的曲线上测量,所述伸长是通过分布在增强元件的总的横截面上的10MPa的预负荷来确定的,拉伸应力对应于测得的张力除以增强元件的总横截面积。增强元件的总横截面是由金属和橡胶制成的复合元件的横截面,橡胶特别在轮胎固化阶段的过程中渗入增强元件。
根据与增强元件的总横截面相关的该构想,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外部和中部的增强元件是金属增强元件,所述金属增强元件在0.7%伸长下具有在5至60GPa之间的割线模量和小于75GPa的最大切线模量。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增强元件在0.7%伸长下的割线模量小于50GPa并且大于10GPa,优选在15至45GPa之间,还更优选小于40GPa。
同样优选地,增强元件的最大切线模量小于65GPa,更优选地小于60GPa。
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周向增强元件的至少一个层的增强元件是金属增强元件,所述金属增强元件具有作为相对伸长的函数的拉伸应力曲线,所述拉伸应力曲线对于较小的伸长具有较缓的斜率,而对于较大的伸长具有基本上恒定并且较陡的斜率。附加帘布层的这种增强元件通常被称为“双模量”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基本上恒定并且较陡的斜率从0.1%至0.5%之间的相对伸长开始出现。
上述增强元件的各个特征在取自轮胎的增强元件上测得。
根据本发明,更特别适于制备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增强元件是例如公式21.23的组件,所述公式21.23的结构为3x(0.26+6x0.23)4.4/6.6SS;这种成股帘线由21根公式为3x(1+6)的基本丝线组成,其中3个股缠绕在一起,每一股由7根丝线组成,形成中间芯部的一根丝线的直径等于26/100mm,6根缠绕丝线的直径等于23/100mm。所述帘线具有等于45GPa的0.7%割线模量和等于98GPa的最大切线模量,这些模量在拉伸应力随着伸长而变化的曲线上测得,所述伸长是通过分布在增强元件的金属的横截面上的20MPa的预负荷来确定的,拉伸应力对应于测得的张力除以增强元件的金属的横截面。在拉伸应力随着伸长而变化的曲线上,所述伸长是通过分布在增强元件的总的横截面上的10MPa的预负荷来确定的,拉伸应力对应于测得的张力除以增强元件的总横截面,公式为21.23的该帘线具有等于23GPa的0.7%割线模量和等于49GPa的最大切线模量。
同样地,增强元件的另一个示例是公式21.28的组件,所述公式21.28的组件的构造为3x(0.32+6x0.28)6.2/9.3SS。该帘线具有等于56GPa的0.7%割线模量和等于102GPa的最大切线模量,这些模量在拉伸应力随着伸长而变化的曲线上测得,所述伸长是通过分布在增强元件的金属的横截面上的20MPa的预负荷来确定的,拉伸应力对应于测得的张力除以增强元件的金属的横截面。在拉伸应力随着伸长而变化的曲线上,所述伸长是通过分布在增强元件的总的横截面上的10MPa的预负荷来确定的,拉伸应力对应于测得的张力除以增强元件的总横截面,公式为21.28的该帘线具有等于27GPa的0.7%割线模量和等于49GPa的最大切线模量。
在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中使用这种增强元件特别能够维持层的令人满意的刚度,即使在常规制造方法中的成型和固化阶段之后。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周向增强元件可以由不可伸展的金属元件形成,所述金属元件以一定方式切割从而形成长度远小于最短层的周长但是优选大于所述周长的0.1倍的部分,所述部分之间的切口沿轴向彼此偏离。再次优选地,附加层的每单位宽度的弹性拉伸模量小于最具伸展性的工作胎冠层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弹性拉伸模量。所述实施方案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赋予周向增强元件的层一定的模量,所述模量可以简单调节(通过选择同一行的部分之间的间隔)但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低于由相同但连续的金属元件构成的层的模量,附加层的模量在取自轮胎的切割元件的硫化层上测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周向增强元件是波状金属元件,波幅与波长的比例a/λ至多等于0.09。优选地,附加层的每单位宽度的弹性拉伸模量小于最具伸展性的工作胎冠层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的弹性拉伸模量。
金属元件优选为钢帘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为不可伸展的金属帘线。
为了降低作用在轴向最外周向元件上的拉伸应力,本发明还有利地使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与周向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30°,优选小于2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替代形式,工作胎冠层包括从一个帘布层至另一个帘布层交叉并且与周向方向形成角度的增强元件,所述角度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变化,在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外边缘上的所述角度大于在周向中平面处测得的所述元件的角度。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案能够提高某些区域中的周向刚度,同时另一方面降低其它区域中的周向刚度,从而显著降低胎冠增强件处于压缩的程度。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还使胎冠增强件通过被称为弹性增强元件的增强元件的被称为保护层的至少一个附加层在径向上在外侧得到补充,所述弹性增强元件以相对于周向方向在10°至45°之间的角度定向,且方向与通过与其径向邻近的工作层的不可伸展的元件形成的角度相同。
保护层可以具有比最窄工作层的轴向宽度更小的轴向宽度。所述保护层还可以具有比最窄工作层的轴向宽度更大的轴向宽度,使得所述保护层覆盖最窄工作层的边缘,并且当保护层位于最窄层的径向上方时,其在附加增强件的轴向延伸部分中在轴向宽度上与最宽工作胎冠层联接,从而之后在轴向外侧通过厚度至少等于2mm的成形元件与所述最宽工作层脱离联接。在上述情况下,由弹性增强元件形成的保护层一方面任选地通过成形元件与所述最窄工作层的边缘脱离联接,所述成形元件的厚度基本上小于分离两个工作层的边缘的成形元件的厚度,另一方面所述保护层的轴向宽度小于或大于最宽胎冠层的轴向宽度。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个实施方案,胎冠增强件可以进一步通过由钢制不可伸展金属增强元件制成的三角层在胎体增强件和最接近所述胎体增强件的径向内部工作层之间在径向内侧得到补充,所述不可伸展金属增强元件与周向方向形成大于60°的角度,且方向与通过径向最接近胎体增强件的层的增强元件形成的角度相同。
刚刚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滚动阻力相对于常规轮胎得以改进,同时维持了耐久性和磨损和侧偏刚度性质方面的同样相当的性能。
此外,工作胎冠层的表层的橡胶配混物的更低的弹性模量值意味着轮胎的胎冠可以变软,因此例如当石块卡在胎面花纹的底部时,限制了胎冠受到攻击的风险和胎冠增强件的层的增强元件腐蚀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文将通过参考图1和图2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使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有利特征变得显而易见,在图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轮胎的子午线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的轮胎的子午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容易理解,附图没有按比例显示。这些图仅显示了轮胎的图的一半,轮胎相对于轴线XX’对称地延续,所述轴线XX’表示轮胎的周向正中平面或赤道平面。
在图1中,尺寸为315/70R 22.5的轮胎1具有等于0.70的纵横比H/S,H是轮胎1在其安装轮辋上的高度,S是其最大轴向宽度。所述轮胎1包括固定在两个胎圈(图中未示出)中的径向胎体增强件2。胎体增强件由单层金属帘线形成。所述胎体增强件2被胎冠增强件4环箍,所述胎冠增强件4在径向上从内向外由以下形成:
-由未包封的不可伸展的9.28金属帘线形成的第一工作层41,所述金属帘线在帘布层的整个宽度上连续并且以24°的角度定向,
-周向增强元件的层42,所述周向增强元件的层42由“双模量”类型的21x23钢金属帘线形成,
-由未包封的不可伸展的9.28金属帘线形成的第二工作层43,所述金属帘线在帘布层的整个宽度上连续并且以24°的角度定向并且与层41的金属帘线交叉,
-由弹性6.35金属帘线形成的保护层44。
胎冠增强件本身由胎面6所覆盖。
轮胎的最大轴向宽度等于317mm。
第一工作层41的轴向宽度L41等于252mm。
第二工作层43的轴向宽度L43等于232mm。宽度L41和L43之间的差值等于15mm。
周向增强元件的层42的轴向宽度L42等于194mm。
被称为保护帘布层的最终胎冠帘布层44具有等于124mm的宽度L44
根据本发明,每个工作层41和43的表层在10%伸长下的弹性拉伸模量等于6MPa。
根据本发明,橡胶配混物的第一层S设置在胎体增强件2和第一工作层41之间。
在图2中,轮胎1与图1所示的轮胎的不同之处在于,沿径向在胎体增强件2和第一工作层41之间,第二层G沿轴向延伸第一层S。
使用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制备的各种轮胎进行试验并且同样如图1所示与参照轮胎对比。
还通过改变工作层41和43的表层的配混物的特征(特别是在10%伸长下的弹性拉伸模量值和tan(δ)max值)和层S的配混物的特征(特别是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动态剪切模量G*)从而进行试验。
各种配混物列于下表。
组分的值用phr(重量份/百份弹性体)表示。
对各个参照轮胎进行试验。
第一参照轮胎T1具有表层由配混物R1制成的工作层和由配混物R2制成的第一层S。
第二参照轮胎T2具有表层由配混物1至5制成的工作层和由配混物R2制成的第一层S。
对根据本发明的各种轮胎进行试验。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S1由如下制得:表层由配混物1至5制成的工作层和由配混物6制成的第一层S。
在试验机上进行第一耐久性试验,所述试验机使得每个轮胎在等于所述轮胎指定的最大速度等级(速度指数)的速度下在4000kg的初始负荷下以直线行驶,所述初始负荷逐渐增加从而减少试验的持续时间。
发现试验的所有轮胎显示出基本上相当的结果。
在试验机上进行其它耐久性试验,所述试验机向轮胎周期性施加横向负荷和动态超负荷。在与施加至参照轮胎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在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上进行试验。
每种类型的轮胎经过的距离彼此不同,由于在工作层的端部处的橡胶配混物的劣化而出现故障。结果列于下表,参考为参照轮胎T1设定的基数100。
轮胎T1 轮胎T2 轮胎S1
100 85 105
在由特别攻击轮胎胎面的石块制成的未铺面道路上进行其它行驶试验。
这些最终试验证实,在经过相同的距离之后,根据本发明的轮胎显示出的损坏情况的数量和程度都小于参照轮胎。
这些试验特别表明,当存在周向增强元件的层时,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设计允许降低工作胎冠层的表层的弹性模量,而不会降低耐久性性能。
此外,进行滚动阻力测量。这些测量应用于上述所有轮胎。
测量结果列于下表;其用kg/t表示,为轮胎T1指定100的值。
轮胎T1 轮胎T2 轮胎I1
100 98 98

Claims (15)

1.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所述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两个工作胎冠层形成,每个工作胎冠层由插入橡胶配混物的两个表层之间的增强元件形成,所述增强元件从一层至另一层交叉并且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至45°之间的角度,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与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接触并且与胎体增强件接触,所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沿轴向延伸至少直至胎面的轴向端部,所述胎面沿径向覆盖胎冠增强件并且通过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胎圈,胎冠增强件包括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至少一个表层在10%伸长下的弹性拉伸模量小于8.5Mpa,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层的用tan(δ)max表示的最大tan(δ)值小于0.100,所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由经填充的弹性体配混物制成,所述弹性体配混物具有大于或等于65的宏观分散系数Z和用tan(δ)max表示的小于0.100的最大tan(δ)值,并且所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动态剪切模量G*大于1.35M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层S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剪切模量G*小于2MPa。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层S的弹性体配混物包含以10至5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的至少一种炭黑作为增强填料,并且炭黑具有大于90m2/g,优选大于或等于120m2/g的BET比表面积。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一层S的弹性体配混物包含BET比表面积大于90m2/g,优选大于或等于120m2/g的炭黑和白填料的共混物,增强填料以10至6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并且炭黑与白填料的比例大于2.7。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所述至少一个表层为弹性体配混物,所述弹性体配混物基于天然橡胶或基于主要具有顺式-1,4链的合成聚异戊二烯和可能的至少一种其它二烯弹性体,在共混物的情况下,天然橡胶或合成聚异戊二烯相对于所使用的一种或多种其它二烯弹性体和增强填料的含量以主要含量存在,所述增强填料由如下组成:
a)BET比表面积大于60m2/g的炭黑,
i.当炭黑的吸油值(COAN)大于85时,以在20至4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
ii.当炭黑的吸油值(COAN)小于85时,以在20至6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
b)或BET比表面积小于60m2/g的炭黑,无论其吸油值如何,以在20至80phr之间,优选在30至5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
c)或BET比表面积在30至260m2/g之间的在表面上包含SiOH和/或AlOH官能团的二氧化硅和/或氧化铝类型的白填料,所述白填料选自沉淀或热解二氧化硅、氧化铝、铝硅酸盐,或在合成过程中或合成之后改性的炭黑,以在20至80phr之间,优选在30至5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
d)或a)中描述的炭黑和/或b)中描述的炭黑和/或c)中描述的白填料的共混物,在所述共混物中总填料含量在20至80phr之间,优选在40至60phr之间。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所述轮胎包括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二层G,所述第二层G沿轴向与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一层S接触并且沿径向位于胎体增强件和胎冠增强件的增强元件的径向最内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二层G由经填充的弹性体配混物制成,所述弹性体配混物具有大于或等于65的宏观分散系数Z和用tan(δ)max表示的小于0.100的最大tan(δ)值,并且所述聚合物配混物的第二层G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动态剪切模量G*大于1.35MP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层G在10%和60℃下在返回循环中测得的复数剪切模量G*小于2MPa。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层G的弹性体配混物包含以10至5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的至少一种炭黑作为增强填料,并且炭黑具有大于90m2/g,优选大于或等于120m2/g的BET比表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6和7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第二层G的弹性体配混物包含BET比表面积大于90m2/g,优选大于或等于120m2/g的炭黑和白填料的共混物,增强填料以10至60phr之间的含量使用,并且炭黑与白填料的比例大于2.7。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工作胎冠层的所述增强元件为具有饱和层的帘线,至少一个内层用由聚合物组合物制成的层加上护套,所述聚合物组合物例如为优选基于至少一种二烯弹性体的不可交联、可交联或经交联的橡胶组合物。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周向增强元件的层在径向上设置在两个工作胎冠层之间。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增强元件为金属增强元件,所述金属增强元件在0.7%伸长下具有在10至120GPa之间的割线模量和小于150GPa的最大切线模量。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工作胎冠层的增强元件不可伸展。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胎冠增强件通过被称为弹性元件的增强元件的被称为保护帘布层的至少一个额外帘布层在径向上在外部得到补充,所述弹性增强元件以相对于周向方向在10°至45°之间的角度定向,且方向与通过与其径向邻近的工作帘布层的不可伸展的元件形成的角度相同。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胎冠增强件进一步包括由金属增强元件形成的三角层,所述金属增强元件与周向方向形成大于60°的角度。
CN201580034622.9A 2014-06-26 2015-05-27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Active CN1066603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455963A FR3022843B1 (fr) 2014-06-26 2014-06-26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couche d'elements de renforcement circonferentiels
FR1455963 2014-06-26
PCT/EP2015/061711 WO2015197291A1 (fr) 2014-06-26 2015-05-27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couche d'elements de renforcement circonferentie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60397A true CN106660397A (zh) 2017-05-10
CN106660397B CN106660397B (zh) 2018-10-09

Family

ID=5165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4622.9A Active CN106660397B (zh) 2014-06-26 2015-05-27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43718B2 (zh)
EP (1) EP3160763B1 (zh)
JP (1) JP2017520455A (zh)
CN (1) CN106660397B (zh)
FR (1) FR3022843B1 (zh)
WO (1) WO201519729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4158A (zh) * 2017-11-17 2020-06-2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胎体增强件层具有改进耐久性的轮胎
CN113661053A (zh) * 2019-04-11 2021-11-1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缆索铁路的滚轮的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实心轮胎
CN113950421A (zh) * 2019-06-06 2022-01-18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由两个工作胎冠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和优化的胎侧的轮胎
CN114080323A (zh) * 2019-07-11 2022-02-22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低环境足迹的施工场地车辆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51399B1 (fr) * 2016-05-20 2018-05-1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presentant une couche de protection avec des proprietes d’endurance ameliorees
FR3051398A1 (fr) * 2016-05-20 2017-11-24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presentant une couche de protection avec des proprietes d’endurance ameliorees
FR3059598A1 (fr) * 2016-12-05 2018-06-08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armature de sommet allegee
WO2019092361A1 (fr) * 2017-11-08 2019-05-16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armature de sommet allegee
EP3710284B1 (fr) * 2017-11-17 2021-08-25 Compagnie Géné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presentant une couche d'armature de carcasse avec des proprietes d'endurance ameliorees
FR3079838B1 (fr) * 2018-04-09 2020-12-18 Michelin & Cie Composition de caoutchouc comprenant une charge renforcante a faible surface specifique
CN114206571A (zh) 2019-06-05 2022-03-18 超越莲花有限责任公司 制备具有弹性体和填料的复合物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2910B1 (en) * 1985-02-26 1988-05-1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 pneumatic tire
EP0785096A1 (en) * 1996-01-19 1997-07-23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Radial tyre for motor-vehicles with an improved belt structure
EP0686517B1 (de) * 1994-06-10 1998-09-09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mit symmetrischem Unterbau und asymmetrischer Lauffläche
EP0941873A2 (en) * 1998-03-12 1999-09-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radial tires
EP1028008A1 (fr) * 1999-02-11 2000-08-16 Société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Amélioration de la durée de vie de pneumatiques à carcasse radiale par utilisation de compositions spécifiques cohésives et faiblement hystérétiques
WO2012069603A1 (fr) * 2010-11-25 2012-05-31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Pneu poids lourd pour vehicule remorqu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489255A (fr) * 1961-07-06 1919-01-11 Edward Bullock Webster Dispositif mécanique propre à empecher le dérapage des automobiles et à effectuer la propulsion des bateaux, traineaux, bicyclettes, ou autres véhicules, sur la glace ou sur l'eau, ainsi qu'à d'autres usages
FR1389428A (fr) 1963-07-19 1965-02-19 Pneumatiques, Caoutchouc Manufacture Et Plastiques Kleber Colombes Pneumatique pour véhicule de forte charge
DE2313586A1 (de) 1973-03-19 1974-09-26 Uniroyal Ag Fahrzeugluftreifen, insbesondere fuer lastkraftwagen
US5599868A (en) * 1994-04-19 1997-02-0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compounding filler materials and polymers and products therefrom
US5883179A (en) 1995-10-25 1999-03-1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Rubber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arbon black surface treated with silica
ES2317651T3 (es) 1996-04-01 2009-04-16 Cabot Corporation Nuevos compuestos elastomericos, metodos y aparatos.
FR2770458B1 (fr) 1997-11-05 1999-12-03 Michelin & Cie Armature de sommet pour pneumatique "poids-lours"
DE602004020973D1 (de) 2003-02-17 2009-06-18 Michelin Soc Tech Gürtelverstärkung für einen radialreifen
JP4102241B2 (ja) * 2003-04-10 2008-06-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サイドウォール用ゴ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873721A1 (fr) 2004-08-02 2006-02-03 Michelin Soc Tech Cable a couches pour armature de sommet de pneumatique
FR2889195B1 (fr) * 2005-08-01 2007-09-28 Michelin Soc Tech Composition de caoutchouc comportant des polymeres blocs branches
FR2925922B1 (fr) 2007-12-28 2009-12-18 Soc Tech Michelin Cable a couches pour ceinture de pneumatique
US20120247630A1 (en) * 2009-12-16 2012-10-04 John Calloway Moreland High silica content for heavy vehicle tires
FR2966384A1 (fr) * 2010-10-22 2012-04-27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zone tampon entre l'armature de carcasse et l'armature de sommet
CN201895537U (zh) * 2010-11-01 2011-07-13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载重子午线轮胎
FR2981297B1 (fr) * 2011-10-13 2013-10-25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couche d'elements de renforcement circonferentiels
CN103987531A (zh) * 2011-12-12 2014-08-13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填料在弹性体基体中非常好的分散性的弹性体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92910B1 (en) * 1985-02-26 1988-05-1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 pneumatic tire
EP0686517B1 (de) * 1994-06-10 1998-09-09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luftreifen mit symmetrischem Unterbau und asymmetrischer Lauffläche
EP0785096A1 (en) * 1996-01-19 1997-07-23 PIRELLI COORDINAMENTO PNEUMATICI S.p.A. Radial tyre for motor-vehicles with an improved belt structure
EP0941873A2 (en) * 1998-03-12 1999-09-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radial tires
EP1028008A1 (fr) * 1999-02-11 2000-08-16 Société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Amélioration de la durée de vie de pneumatiques à carcasse radiale par utilisation de compositions spécifiques cohésives et faiblement hystérétiques
WO2012069603A1 (fr) * 2010-11-25 2012-05-31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Pneu poids lourd pour vehicule remorqu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4158A (zh) * 2017-11-17 2020-06-2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胎体增强件层具有改进耐久性的轮胎
CN111344158B (zh) * 2017-11-17 2022-03-18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胎体增强件层具有改进耐久性的轮胎
CN113661053A (zh) * 2019-04-11 2021-11-1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用于缆索铁路的滚轮的由弹性体材料制成的实心轮胎
CN113950421A (zh) * 2019-06-06 2022-01-18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由两个工作胎冠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和优化的胎侧的轮胎
CN113950421B (zh) * 2019-06-06 2024-03-29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由两个工作胎冠层构成的胎冠增强件和优化的胎侧的轮胎
CN114080323A (zh) * 2019-07-11 2022-02-22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低环境足迹的施工场地车辆轮胎
CN114080323B (zh) * 2019-07-11 2023-08-25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低环境足迹的施工场地车辆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43718B2 (en) 2020-01-28
EP3160763B1 (fr) 2018-07-25
WO2015197291A1 (fr) 2015-12-30
US20170151836A1 (en) 2017-06-01
EP3160763A1 (fr) 2017-05-03
JP2017520455A (ja) 2017-07-27
FR3022843A1 (fr) 2016-01-01
CN106660397B (zh) 2018-10-09
FR3022843B1 (fr)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0397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6660394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3874588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3889738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3987536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3874587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3987535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11315589B (zh) 具有轻质胎冠增强件的充气轮胎
CN106470848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层的轮胎
CN104853934B (zh) 包括由多种弹性体配混物制成的胎面的轮胎
CN107743447A (zh) 包括由单独丝线形成的工作层的轮胎
CN106457912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层的轮胎
CN109153290A (zh) 包括具有改善耐久性的保护层的轮胎
CN106660398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6457913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6457895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3717409B (zh) 包含胎冠增强件的轮胎
CN106457910B (zh) 具有改进的动态特性的轮胎
CN108430799A (zh) 具有改进的磨损和滚动阻力性能的轮胎
CN106457894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CN109476190A (zh) 具有减轻重量胎圈区域的轮胎
CN103998505A (zh) 包括低渗透性的胎体增强件缆线和与胎体增强件结合的织物丝线的轮胎
CN110035906B (zh) 包括轻质胎冠增强件的轮胎
CN108367608A (zh) 具有改进的磨损和滚动阻力性能的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01

Address after: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Applicant after: Compagnie General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ddress before: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Applicant before: Compagnie General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pplicant before: Michelin Research &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