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57759A - 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57759A
CN106657759A CN201610856784.7A CN201610856784A CN106657759A CN 106657759 A CN106657759 A CN 106657759A CN 201610856784 A CN201610856784 A CN 201610856784A CN 106657759 A CN106657759 A CN 106657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yes
face
photo
preview image
ope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67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福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567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577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57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577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包括: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若睁眼,则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本发明中提供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在拍照时,克服照片中的人眼出现闭眼状态的缺陷,提升拍照效果。

Description

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拍照时,没有对照片中人脸眼睛进行识别,经常在拍完照片之后才发现,有些照片里面的人是闭眼的状态,拍照效果不好,这时再去重拍就比较麻烦;或者错过想要拍摄的场景,无法重拍,用户体验很不好。
现有拍照时,通常是提醒需拍照的人在拍照时尽量不要眨眼睛,但是当拍照需要捕捉最佳效果时,往往需要的时间较长,无法让人长时间不眨眼睛,因此体验不好。而且,在抓拍时,也没有时间去进行提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在拍照时,克服照片中的人眼出现闭眼状态的缺陷,提升拍照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若睁眼,则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无人脸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闭眼,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时间为0.2-0.4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图像处理单元,用于若睁眼,则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拍摄单元,用于所述预览图像中无人脸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闭眼,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拍摄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时间为0.2-0.4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所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
若所述第一照片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若睁眼,则保存所述第一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所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照片中无人脸时,保存所述第一照片。
进一步地,所述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还包括:
删除所述第一照片。
进一步地,所述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照片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时间为0.2-0.4S。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包括: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所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照片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照片处理单元,用于若睁眼,则保存所述第一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保存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照片中无人脸时,保存所述第一照片。
进一步地,所述照片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闭眼,删除所述第一照片。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拍摄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照片并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时间为0.2-0.4S。
本发明中提供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提供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或者拍摄目标物的照片,并识别预览图像或照片中是否有人脸;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若睁眼,则拍摄目标物的预览图像或保存对应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或者重新拍照,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避免照片中的人眼出现闭眼状态,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防闭眼的拍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防闭眼的拍照装置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上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单元、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执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智能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拍照方法及装置主要应用于拍摄设备上,例如移动终端、数码相机等,尤其是在便于携带的移动终端上的相机使用更加频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进行阐述。上述移动终端包括平板、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拍照效果越来越出色,使用手机进行拍照越来越普遍。如今,无论用户在家或者外出,拍摄照片时,使用手机等拍照设备,都不能避免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人的眼睛为闭眼状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可以在拍照时,克服照片中的人眼出现闭眼状态的缺陷,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拍照体验。
参照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步骤示意图。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上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步骤S2,若上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步骤S3,若睁眼,则拍摄上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智能终端中的相机应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只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暂不进行拍摄,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没有人脸,则直接进行拍摄,将目标物的该预览图像拍摄下来,并保存在智能终端中的相册中。若预览图像中有人脸,则判断人脸的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具体地,可通过睁眼分类器进行判断,或者通过计算人脸的眼睛圆周半径判断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时,则将该预览图像拍摄下来并保存在智能终端中的相册中。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则忽略该预览图像,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预览图像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之后再循环进行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直至检测出人脸眼睛为睁开时,拍摄目标物的图像并保存。避免照片中的人眼出现闭眼状态,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上述设定时间为预设的获取目标物预览图像的间隔时间。由于人眼眨眼时间为0.2-0.4秒,因此,本实施例中将上述设定时间设为0.2-0.4秒中的任意值,可便于避开人眼的眨眼状态,提升拍摄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用户启动手机上的相机应用拍摄用户面前的景象时,触摸拍摄按钮发出拍摄指令;手机相机应用的后台程序接收到该拍摄指令,获取用户面前景象的预览图像,并识别其中是否有有人脸;若没有人脸,则直接进行拍摄,将目标物的该预览图像拍摄下来,并保存在手机的相册中。若预览图像中有人脸,则判断人脸的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时,则将该预览图像拍摄下来并保存在手机的相册中。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则忽略该预览图像,在0.2秒的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该景象的预览图像,由于该设定时间很短,用户面前的景象变化很小(即在设定时间之后,预览图像中依旧有人脸出现),因此可以不再进行识别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而直接重新检测判断预览图像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可以降低手机相机应用程序的后台计算量,降低功耗,提升拍照速度;若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则拍摄照片并保存至手机相册;若依然为闭眼状态,则继续在0.2秒之后重新获取该景象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预览图像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依次循环,直至检测出人脸眼睛为睁开时,拍摄目标物的图像并保存。避免照片中的人眼出现闭眼状态,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则忽略该预览图像,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该景象的预览图像,并重新识别上述该景象中是否有人脸;若该景象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若没有人脸,则直接拍摄该景象并保存。此步骤可以避免重新获取用户面前景象时,面前人物已经不在时,重复进行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之后包括:
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上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当相机应用获取到的预览图像中人物的眼睛一直为闭眼状态时,则一直无法进行拍照,用户体验也不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预设一个时间,当在该预设时间之内,依然没有拍摄照片时,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尽管此拍摄的照片中可能依旧存在人物的眼睛为闭眼状态,但至少可以拍摄出对应的照片,避免用户一直无法拍摄照片。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参照图3,其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10,用于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上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第一判断单元20,用于上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图像处理单元30,用于若睁眼,则拍摄上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第一拍摄单元21,用于上述预览图像中无人脸时,拍摄上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在本实施例中,当智能终端中的相机应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只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暂不进行拍摄,第一识别单元10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没有人脸,则第一拍摄单元21直接进行拍摄,将目标物的该预览图像拍摄下来,并保存在智能终端中的相册中。若预览图像中有人脸,则通过第一判断单元20判断人脸的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具体地,可通过睁眼分类器进行判断,或者通过计算人脸的眼睛圆周半径判断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时,图像处理单元30将该预览图像拍摄下来并保存在智能终端中的相册中。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图像处理单元30则忽略该预览图像,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预览图像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之后再循环进行以下过程: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预览图像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直至检测出人脸眼睛为睁开时,拍摄目标物的图像并保存。避免照片中的人眼出现闭眼状态,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上述设定时间为预设的获取目标物预览图像的间隔时间。由于人眼眨眼时间为0.2-0.4秒,因此,本实施例中将上述设定时间设为0.2-0.4秒中的任意值,可便于避开人眼的眨眼状态,提升拍摄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用户启动手机上的相机应用拍摄用户面前的景象时,触摸拍摄按钮发出拍摄指令;手机上的第一识别单元10接收到该拍摄指令,获取用户面前景象的预览图像,并识别其中是否有有人脸;若没有人脸,则第一拍摄单元21直接进行拍摄,将目标物的该预览图像拍摄下来,并保存在手机的相册中。若预览图像中有人脸,第一判断单元20则判断人脸的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时,图像处理单元30则将该预览图像拍摄下来并保存在手机的相册中。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图像处理单元30则忽略该预览图像,在0.2秒的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该景象的预览图像,由于该设定时间很短,用户面前的景象变化很小(即在设定时间之后,预览图像中依旧有人脸出现),因此可以不再进行识别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而直接重新检测判断预览图像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可以降低手机相机应用程序的后台计算量,降低功耗,提升拍照速度;若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则拍摄照片并保存至手机相册;若依然为闭眼状态,则继续在0.2秒之后重新获取该景象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预览图像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依次循环,直至检测出人脸眼睛为睁开时,拍摄目标物的图像并保存。避免照片中的人眼出现闭眼状态,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单元30具有用于,当预览图像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则忽略该预览图像,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该景象的预览图像,并重新识别上述该景象中是否有人脸;若该景象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若没有人脸,则直接拍摄该景象并保存。此过程可以避免重新获取用户面前景象时,面前人物已经不在时,重复进行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拍照装置还包括:
第二拍摄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上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当相机应用获取到的预览图像中人物的眼睛一直为闭眼状态时,则一直无法进行拍照,用户体验也不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预设一个时间,当在该预设时间之内,依然没有拍摄照片时,在预设时间到达时,第二拍摄单元拍摄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尽管此拍摄的照片中可能依旧存在人物的眼睛为闭眼状态,但至少可以拍摄出对应的照片,避免用户一直无法拍摄照片。
参照图4,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A,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上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
步骤S2A,若上述第一照片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步骤S3A,若睁眼,则保存上述第一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智能终端中的相机应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若没有人脸,则直接将该第一照片保存在智能终端中的相册中。若第一照片中有人脸,则判断人脸的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具体地,可通过睁眼分类器进行判断,或者通过计算人脸的眼睛圆周半径判断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当第一照片中的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时,则将该第一照片保存在智能终端中的相册中。当第一照片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则删除该第一照片(优选地,也可以不删除该照片,而将其保存下来),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拍摄目标物的图像,记为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第二照片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之后再循环进行本实施例中的步骤S3A,直至检测出照片中人脸眼睛为睁开时,保存该照片。拍摄出人眼呈现出睁眼状态的照片,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上述设定时间为预设的获取目标物预览图像的间隔时间。由于人眼眨眼时间为0.2-0.4秒,因此,本实施例中将上述设定时间设为0.2-0.4秒中的任意值,可便于避开人眼的眨眼状态,提升拍摄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参照图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用户启动手机上的相机应用拍摄用户面前的景象时,触摸拍摄按钮发出拍摄指令;手机相机应用的后台程序接收到该拍摄指令,拍摄该景象的第一照片,并识别其中是否有有人脸;若没有人脸,则保存在手机的相册中。若第一照片中有人脸,则判断人脸的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当第一照片中的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时,则将该第一照片保存在手机的相册中。当第一照片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则删除该第一照片(优选地,也可以不删除该照片,而将其保存下来),在0.2秒的设定时间之后重新拍摄该景象的第二照片,由于该设定时间很短,用户面前的景象变化很小(即在设定时间之后,第二照片中依旧有人脸出现),因此可以不再进行识别第二照片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而直接重新检测判断第二照片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可以降低手机相机应用程序的后台计算量,降低功耗,提升拍照速度;若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则将该第二照片保存至手机相册;若依然为闭眼状态,则继续在0.2秒之后重新拍摄该景象的第三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第三照片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依次循环,直至检测出照片中人脸眼睛为睁开时,保存照片,不再进行拍照。拍摄出人眼呈现出睁眼状态的照片,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拍摄的照片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拍摄照片,并重新识别上述该照片中是否有人脸;若该照片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若没有人脸,则保存该照片。此步骤可以避免重新拍摄用户面前景象的照片时,面前人物已经不在时,重复进行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A之后包括:
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上述目标物的照片并保存。当相机应用拍摄到的照片中人物的眼睛一直为闭眼状态时,则一直无法保存到照片,用户体验也不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预设一个时间,当在该预设时间之内,依然没有获取到照片时,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目标物的照片并保存。尽管此拍摄的照片中可能依旧存在人物的眼睛为闭眼状态,但至少可以拍摄出对应的照片进行保存,避免用户一直无法保存照片。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参照图6,其包括:
第二识别单元100,用于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上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
第二判断单元200,用于上述第一照片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照片处理单元300,用于若睁眼,则保存上述第一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上述设定时间为预设的获取目标物预览图像的间隔时间。由于人眼眨眼时间为0.2-0.4秒,因此,本实施例中将上述设定时间设为0.2-0.4秒中的任意值,可便于避开人眼的眨眼状态,提升拍摄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保存单元210,用于若上述第一照片中无人脸时,保存上述第一照片。
在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用户启动手机上的相机应用拍摄用户面前的景象时,触摸拍摄按钮发出拍摄指令;手机上第二识别单元100接收到该拍摄指令,拍摄该景象的第一照片,并识别其中是否有有人脸;若没有人脸,保存单元210将该第一照片保存在手机的相册中。若第一照片中有人脸,则第二判断单元200判断人脸的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当第一照片中的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时,则照片处理单元300将该第一照片保存在手机的相册中。当第一照片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则照片处理单元300删除该第一照片(优选地,也可以不删除该照片,而将其保存下来),在0.2秒的设定时间之后重新拍摄该景象的第二照片,由于该设定时间很短,用户面前的景象变化很小(即在设定时间之后,第二照片中依旧有人脸出现),因此可以不再进行识别第二照片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而直接重新检测判断第二照片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可以降低手机相机应用程序的后台计算量,降低功耗,提升拍照速度;若人脸眼睛为睁眼状态,则将该第二照片保存至手机相册;若依然为闭眼状态,则继续在0.2秒之后重新拍摄该景象的第三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第三照片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依次循环,直至检测出照片中人脸眼睛为睁开时,保存照片,不再进行拍照。拍摄出人眼呈现出睁眼状态的照片,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拍摄的照片中的人脸眼睛为闭眼状态时,照片处理单元300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拍摄照片,并重新识别上述该照片中是否有人脸;若该照片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若没有人脸,则保存该照片。此过程可以避免重新拍摄用户面前景象的照片时,面前人物已经不在时,重复进行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拍照装置还包括:
第三拍摄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上述目标物的照片并保存。当相机应用拍摄到的照片中人物的眼睛一直为闭眼状态时,则一直无法保存到照片,用户体验也不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预设一个时间,当在该预设时间之内,依然没有获取到照片时,在预设时间到达时,第三拍摄单元拍摄目标物的照片并保存。尽管此拍摄的照片中可能依旧存在人物的眼睛为闭眼状态,但至少可以拍摄出对应的照片进行保存,避免用户一直无法保存照片。
综上所述,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在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或者拍摄目标物的照片,并识别预览图像或照片中是否有人脸;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若睁眼,则拍摄目标物的预览图像或保存对应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或者重新拍照,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避免照片中的人眼出现闭眼状态,提升拍照效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包括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即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实现,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本发明公开的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
A1、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若睁眼,则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A2、根据A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所述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无人脸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A3、根据A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所述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闭眼,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A4、根据A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所述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A5、根据A1-A4任一项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所述设定时间为0.2-0.4S。
B1、一种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图像处理单元,用于若睁眼,则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B2、根据B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拍摄单元,用于所述预览图像中无人脸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B3、根据B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闭眼,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B4、根据B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拍摄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B5、根据B1-B4任一项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所述设定时间为0.2-0.4S。
C1、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所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
若所述第一照片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若睁眼,则保存所述第一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C2、根据C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所述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所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照片中无人脸时,保存所述第一照片。
C3、根据C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所述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还包括:
删除所述第一照片。
C4、根据C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所述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之后包括:
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照片并保存。
C5、根据C1-C4任一项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所述设定时间为0.2-0.4S。
D1、一种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包括: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所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照片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照片处理单元,用于若睁眼,则保存所述第一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D2、根据D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保存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照片中无人脸时,保存所述第一照片。
D3、根据D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所述照片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闭眼,删除所述第一照片。
D4、根据D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拍摄单元,用于在预设时间到达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照片并保存。
D5、根据D1-D4任一项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所述设定时间为0.2-0.4S。

Claims (10)

1.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若睁眼,则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无人脸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的步骤包括:
若闭眼,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4.一种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用于接收到拍摄指令时,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图像处理单元,用于若睁眼,则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拍摄单元,用于所述预览图像中无人脸时,拍摄所述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保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闭眼,在设定时间之后重新获取目标物的预览图像,并重新识别所述预览图像中是否有人脸;若所述预览图像中有人脸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7.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所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
若所述第一照片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若睁眼,则保存所述第一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所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照片中无人脸时,保存所述第一照片。
9.一种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识别单元,用于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拍摄目标物的第一照片,并识别所述第一照片中是否有人脸;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所述第一照片中有人脸时,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照片处理单元,用于若睁眼,则保存所述第一照片;若闭眼,则在设定时间之后拍摄目标物的第二照片,并重新检测判断人脸眼睛是否为睁眼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闭眼的拍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保存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照片中无人脸时,保存所述第一照片。
CN201610856784.7A 2016-09-27 2016-09-27 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6577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6784.7A CN106657759A (zh) 2016-09-27 2016-09-27 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6784.7A CN106657759A (zh) 2016-09-27 2016-09-27 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57759A true CN106657759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54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6784.7A Pending CN106657759A (zh) 2016-09-27 2016-09-27 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57759A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2261A (zh) * 2017-06-16 2017-10-2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7743195A (zh) * 2017-10-09 2018-02-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093170A (zh) * 2017-11-30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拍照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090471A (zh) * 2018-01-10 2018-05-29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虹膜的拍照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29443A (zh) * 2018-02-08 2018-06-29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和装置
CN108259758A (zh) * 2018-03-18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419012A (zh) * 2018-03-18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462831A (zh) * 2018-03-18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632532A (zh) * 2018-05-25 2018-10-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151304A (zh) * 2018-08-22 2019-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09740472A (zh) * 2018-12-25 2019-05-10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
CN109963068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0086990A (zh) * 2019-04-28 2019-08-02 深圳回收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拍照方法、装置、便携式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0769416B2 (en) 2018-03-18 2020-09-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9194A1 (en) * 2009-09-24 2011-03-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CN102622740A (zh) * 2011-01-28 2012-08-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防闭眼人像拍摄系统及方法
CN103049740A (zh) * 2012-12-13 2013-04-17 杜鹢 基于视频图像的疲劳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369248A (zh) * 2013-07-20 2013-10-23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闭眼后睁开的拍照方法
CN103716539A (zh) * 2013-12-16 2014-04-09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69194A1 (en) * 2009-09-24 2011-03-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CN102622740A (zh) * 2011-01-28 2012-08-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防闭眼人像拍摄系统及方法
CN103049740A (zh) * 2012-12-13 2013-04-17 杜鹢 基于视频图像的疲劳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369248A (zh) * 2013-07-20 2013-10-23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闭眼后睁开的拍照方法
CN103716539A (zh) * 2013-12-16 2014-04-09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2261A (zh) * 2017-06-16 2017-10-2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7292261B (zh) * 2017-06-16 2021-07-13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CN107743195A (zh) * 2017-10-09 2018-02-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093170A (zh) * 2017-11-30 2018-05-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拍照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093170B (zh) * 2017-11-30 2021-03-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户拍照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963068A (zh) * 2017-12-25 2019-07-02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8090471A (zh) * 2018-01-10 2018-05-29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虹膜的拍照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229443A (zh) * 2018-02-08 2018-06-29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和装置
CN108462831A (zh) * 2018-03-18 2018-08-2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419012A (zh) * 2018-03-18 2018-08-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259758A (zh) * 2018-03-18 2018-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462831B (zh) * 2018-03-18 2020-09-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259758B (zh) * 2018-03-18 2020-10-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10769416B2 (en) 2018-03-18 2020-09-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632532A (zh) * 2018-05-25 2018-10-0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151304A (zh) * 2018-08-22 2019-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09151304B (zh) * 2018-08-22 2021-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09740472A (zh) * 2018-12-25 2019-05-10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防闭眼的拍照方法
CN110086990A (zh) * 2019-04-28 2019-08-02 深圳回收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的拍照方法、装置、便携式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7759A (zh) 防闭眼的拍照方法及装置
WO2020233553A1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终端
KR100645746B1 (ko) 카메라 모듈을 이용한 적외선 신호 수신 기능을 가지는무선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CN107278369A (zh) 人员查找的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US20130204956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related program
JP2007102575A (ja) 撮影システム
WO2021258797A1 (zh) 图像信息输入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7028077A (ja) 携帯端末
CN207410434U (zh) 移动终端
JP2004201191A (ja) 画像処理送信システム、携帯電話、画像処理送信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送信プログラム
US20140376823A1 (en) Automated notification of images showing common content
JP2006513657A (ja) 画像へのメタデータの追加
CN105791711A (zh) 一种拍摄补光的装置和方法
WO2022228274A1 (zh) 一种变焦拍摄场景下的预览图像显示方法与电子设备
US11438521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20230056332A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07967339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WO2011052962A2 (ko) 휴대용 단말기 및 휴대용 단말기로 촬영한 영상의 관리방법
CN109819168A (zh) 一种摄像头的启动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14443156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06006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丢失后的信息交流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735259B (zh) 移动终端拍摄参数设置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0703684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metadata for a content item
CN106231198B (zh) 拍摄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0464247C (zh) 自动检测相机的方法、检测系统以及储存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