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42999A - 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42999A
CN106642999A CN201611063664.8A CN201611063664A CN106642999A CN 106642999 A CN106642999 A CN 106642999A CN 201611063664 A CN201611063664 A CN 201611063664A CN 106642999 A CN106642999 A CN 106642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brown coal
exsiccator
liquid
so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6366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二强
史雪君
余海鹏
刘周恩
吴黎阳
吴道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enwu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enwu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enwu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enwu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6366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429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42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429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00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facilitate drying, e.g. mixing or backmixing the materials to be dried with predominantly dry solids
    • F26B1/005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facilitate drying, e.g. mixing or backmixing the materials to be dried with predominantly dry solids by means of disintegrating, e.g. crushing, shredding, milling the materials to be dri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1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fluid currents, e.g. issuing from a nozzle, e.g. pneumatic, flash, vortex or entrainment dryers
    • F26B17/101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fluid currents, e.g. issuing from a nozzle, e.g. pneumatic, flash, vortex or entrainment dryers the drying enclosure having the shape of one or a plurality of shafts or ducts, e.g. with substantially straight and vertical axis
    • F26B17/105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with movement performed by fluid currents, e.g. issuing from a nozzle, e.g. pneumatic, flash, vortex or entrainment dryers the drying enclosure having the shape of one or a plurality of shafts or ducts, e.g. with substantially straight and vertical axis the shaft or duct, e.g. its axis, being other than straight, i.e. curved, zig-zag, closed-loop, spir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02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heating the drying air indirectly, i.e. using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1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 F26B25/002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for bulk go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褐煤干燥装置包括:用于对褐煤原煤进行破碎和筛选的筛分破碎装置;气流粉碎干燥器,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的进口和所述筛分破碎装置的出口之间设有进料装置;气固分离装置,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的出口相连以接收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排出的混合气体并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相连以接收所述粉煤。本发明的褐煤干燥装置,有效地降低了粉煤中的含水量,干燥效果好,与相关技术中的在对褐煤破碎干燥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复干燥相比,有利于降低褐煤干燥装置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褐煤干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褐煤较其他煤含水量较高,一般高达30wt%~50wt%。由于褐煤极易氧化、孔隙发达、含水量大、碳含量低且灰分含量高。因此褐煤中的高含水量直接增加了运输成本、装置建设和运行成本,甚至影响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降低了以褐煤为原料的发电或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相关技术中的褐煤干燥技术对破碎筛分后的褐煤多次干燥,在褐煤干燥过程中导致能耗过高,不利于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褐煤干燥装置,可实现对褐煤的可靠干燥,而且能耗低,有利于提高节能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褐煤干干燥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装置,包括:用于对褐煤原煤进行破碎和筛选的筛分破碎装置;气流粉碎干燥器,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的进口和所述筛分破碎装置的出口之间设有进料装置;气固分离装置,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的出口相连以接收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排出的混合气体并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相连以接收所述粉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装置,通过设置筛分破碎装置、气流粉碎干燥器、气固分离装置和收集装置,利用筛分破碎装置对褐煤原煤进行初次破碎,利用气流粉碎干燥器对褐煤进一步粉碎和干燥以得到混合气体,并利用气固分离装置对混合气体进行分离,最后利用收集装置收集粉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通过利用气流粉碎干燥器对褐煤进行粉碎和干燥,不但有效地降低了粉煤中的含水量,干燥效果好与相关技术中的在对褐煤破碎干燥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复干燥相比,有利于降低褐煤干燥装置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和除尘器,所述旋风分离器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的出口相连以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所述除尘器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相连以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所述收集装置分别与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除尘器相连以接收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除尘器分离出的粉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褐煤干燥装置还包括水冷却装置和成型装置,所述水冷却装置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相连以接收并对所述含尘气体进行冷却以得到泥浆和气液混合物,所述成型装置与所述水冷却装置相连以接收所述泥浆并对所述泥浆压制成型以得到型煤。
具体地,所述水冷却装置包括喷淋塔和固液分离器,所述喷淋塔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相连以接收并对所述含尘气体进行喷淋以得到喷淋水和所述气液混合物,所述固液分离器与所述喷淋塔相连以接收所述喷淋水并对所述喷淋水进行固液分离以得到所述泥浆,所述成型装置与所述固液分离器相连。
具体地,褐煤干燥装置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喷淋塔相连以接收所述气液混合物并对所述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
可选地,褐煤干燥装置还包括储水装置结和抽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与所述固液分离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相连,所述抽水装置分别与所述储水装置和所述喷淋塔相连以将所述储水装置内的液体抽向所述喷淋塔。
进一步地,褐煤干燥装置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相连以对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相连以将加热后的气体排入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作为干燥气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排入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内的干燥气体为惰性气体。
可选地,所述进料装置为螺旋进料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上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对褐煤进行干燥,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所述筛分破碎装置对褐煤原煤进行破碎、筛选;S2:采用所述进料装置将筛选后的褐煤输入到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内进行破碎干燥;S3:利用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对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所述收集装置收集分离出来的粉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的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对褐煤进行干燥,不但有效地降低了粉煤中的含水量,而且相对提高了气流粉碎干燥器的褐煤处理量,与相关技术中的在对褐煤破碎干燥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复干燥相比,有利于降低褐煤干燥装置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筛分破碎装置、进料装置、气流粉碎干燥器及换热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水冷却装置、气液分离器、抽水装置和储水装置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褐煤干燥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褐煤干燥装置的部分结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褐煤干燥装置100;
筛分破碎装置1;进料装置2;
气流粉碎干燥器3;进口31;出口32;气体入口33;
气固分离装置4;旋风分离器41;除尘器42;
混合装置5;成型装置6;热解装置7;
水冷却装置8;喷淋塔81;排出口811;固液分离器82;
气液分离器9;气体出口91;液体出口92;
储水装置10;抽水装置11;
换热器12;收集装置13;料仓14;引风机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装置100,褐煤干燥装置100用于对褐煤的干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装置100可以包括:筛分破碎装置1、气流粉碎干燥器3、气固分离装置4和收集装置13。
具体地,筛分破碎装置1用于对褐煤原煤进行破碎和筛选。具体而言,采集的褐煤原煤可放置在筛分破碎装置1中,首先通过筛分破碎装置1将褐煤原煤中的块状褐煤原煤初步破碎,破碎后的褐煤原煤进一步在筛分破碎装置1的筛选下筛选出粒度较小的褐煤。例如,筛选破碎装置可筛选出粒度在20mm以下的褐煤。
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进口31和筛分破碎装置1的出口之间设有进料装置2,由此,筛分破碎装置1破碎筛分后的褐煤可经过筛分破碎装置1的出口进入到进料装置2内,进料装置2可将其内部的褐煤输送至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可选地,进料装置2为螺旋进料器。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在进料装置2和筛分破碎装置1之间可以设有料仓14,筛分破碎装置1破碎筛分后的褐煤可经过筛分破碎装置1的出口进入到料仓14并暂时储存在料仓14内,随后料仓14内的褐煤在进料装置2的作用下可输送至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以待气流粉碎干燥器3对其进行进一步地的粉碎和干燥,从而有利于提高褐煤的处理量。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4所示,气流粉碎干燥器3具有进口31、出口32和气体入口33。例如进口31位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侧壁上,气体入口33位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底部,出口32位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顶部。进料装置2输送的褐煤可经过进口31进入到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干热的干燥气体可从气体入口33进入到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干燥气体可冲击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的褐煤,并与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的破碎机共同剪切碰撞、冲击褐煤,致使褐煤被撞击粉碎成粉煤,粉煤表面积迅速增大,强化的传热传质过程使粉煤表面的水分快速蒸发;随后,机械和气流作用又使粉煤表面不断更新,从而快速完成粉煤的干燥过程,干燥完成的粉煤、以及粉煤干燥时产生的部分水蒸气与气流形成混合气体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出口32排出,未干燥的褐煤因沉降速度较大,重新落入气流粉碎干燥器3底部后再次破碎。
具体地,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设有分级器,分级器可邻近出口32设置,粉碎干燥后的粉煤在随着干燥气体上上升的过程中被分级器筛选、已干燥的粉煤随气流排出,未干燥的物料继续在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干燥,以保证干燥产品质量并防止物料过热。例如,分级器可筛选出粒度在1mm以内的粉煤。
由此,通过利用气流粉碎干燥器3对褐煤进行粉碎和干燥,不但有效地降低了粉煤中的含水量,而且相对提高了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褐煤处理量,与相关技术中的在对褐煤破碎干燥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复干燥相比,有利于降低褐煤干燥装置100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发明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采用本实施例的气流粉碎干燥器3可干燥褐煤中60%-80%的水,一般地,褐煤在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粉碎干燥后形成的粉煤中的含水量小于10%。
如图4所示,气固分离装置4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出口32相连以接收从气流粉碎干燥器3排出的混合气体并对混合气体进行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也就是说,从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排出的混合气体可在气固分离装置4中实现气固分离,从而分离出粉煤和含尘气体。
如图4所示,收集装置13可与气固分离装置4相连以用于接收气固分离装置4分离出的粉煤,从而便于粉煤储存在收集装置13内。收集的粉煤一方面可用于压制成型煤以便于运输到不同的地方,另一方面收集的粉煤在干燥以后热值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直接用作电厂发电使用,当然,收集的粉煤还可以有其它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装置100,通过设置筛分破碎装置1、气流粉碎干燥器3、气固分离装置4和收集装置13,利用筛分破碎装置1对褐煤原煤进行初次破碎,利用气流粉碎干燥器3对褐煤进一步粉碎和干燥以得到混合气体,并利用气固分离装置4对混合气体进行分离,最后利用收集装置13收集粉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通过利用气流粉碎干燥器3对褐煤进行粉碎和干燥,不但有效地降低了粉煤中的含水量,干燥效果好,与相关技术中的在对褐煤破碎干燥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复干燥相比,有利于降低褐煤干燥装置100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4所示,气固分离装置4包括旋风分离器41和除尘器42,旋风分离器41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出口32相连以对混合气体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除尘器42与旋风分离器41的出口相连以对混合气体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收集装置13分别与旋风分离器41和除尘器42的固体出口相连以接收旋风分离器41和除尘器42分离出的粉煤。具体而言,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出口32排出的混合气体可首先进入到旋风分离器41内,混合气体在旋风分离器41内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少量粉煤的含尘气体,粉煤从旋风分离器41的固体出口排入收集装置13内,含少量粉煤的含尘气体则从旋风分离器41的出口流向除尘器42内并在除尘器42内实现第二次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除尘器42内的粉煤可经过除尘器42的固体出口排入收集装置13,含尘气体则经过除尘器42的出口排出。由此,通过使得气固分离装置4包括旋风分离器41和除尘器42,可实现对混合气体的两次气固分离,从而有效地将粉煤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有利于提高粉煤的回收量,同时减少了含尘气体中的粉煤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褐煤干燥装置100还包括水冷却装置8和成型装置6,水冷却装置8与气固分离装置4相连以接收并对含尘气体进行冷却以得到泥浆和气液混合物,成型装置6与水冷却装置8相连以接收泥浆。具体而言,从气固分离装置4分离出的含尘气体可排入水冷却装置8,含尘气体在水冷却装置8内进行冷却以得到泥浆和气液混合物,分离出的泥浆可排入成型装置6以便于成型装置6压制型煤,分离出的气液混合物可从水冷却装置8排出。在此过程中,不但避免了将含尘气体直接排入空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而且实现了对泥浆的回收利用,同时与相关技术中的对泥浆进行污水处理而导致的污水处理量和成本的增加相比,有利于成本的降低,简化了工艺。
具体地,如图2所示,水冷却装置8包括喷淋塔81和固液分离器82,喷淋塔81与气固分离装置4相连以接收并对含尘气体进行喷淋以得到喷淋水和气液混合物,固液分离器82与喷淋塔81相连以接收喷淋水并对喷淋水进行固液分离以得到泥浆,成型装置6与固液分离器82相连。
也就是说,气固分离装置4分离出的含尘气体首先进入到喷淋塔81内,喷淋塔81内的水可对含尘气体进行喷淋,以使得含尘气体中的粉煤与水形成喷淋水,含尘气体中的气体与水蒸汽等形成了气液混合物。喷淋水可通过喷淋塔81的排出口811例如排出口811位于喷淋塔81的底部流入固液分离器82内并在固液分离器82内实现固液分离以得到泥浆和澄清液,固液分离器82分离出的泥浆可排入成型装置6以便于成型装置6压制型煤,喷淋塔81内的气液混合物可从喷淋塔81排出。
具体地,在需要对粉煤进行压制成型以获得大量型煤时,如图3所示,成型装置6还可与气固分离装置4的固体出口相连或直接与收集装置13的出口相连以对气固分离装置4分离的粉煤进行压制成型以得到型煤,也就是说,从气固分离装置4分离出的粉煤可不储存在收集装置13内,气固分离装置4分离出的粉煤以及固液分离器82分离出的泥浆可同时排入到成型装置6内以压制型煤,或者收集装置13内收集的粉煤以及固液分离器82分离出的泥浆可同时排入到成型装置6内以压制型煤。具体地,如图3所示,褐煤干燥装置100还包括混合装置5,混合装置5的入口分别与收集装置13和固液分离器82相连以分别接收收集装置13内的粉煤和固液分离器82分离出的泥浆并使二者在混合装置5内与粘结剂、催化剂等进行充分的混合,混合装置5的排放口与成型装置6相连以将混合后的物料排入到成型装置6内。可选地,混合装置5为混料机。
进一步地,当需要对型煤进行热解以得到提质煤时,褐煤干燥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热解装置7,热解装置7与成型装置6相连以对型煤进行热解,从而热解装置7将型煤热解后分别得到焦油、热解气和提质煤,实现对提质煤和焦油的获取。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气固分离装置4包括上述的旋风分离器41和除尘器42时,从旋风分离器41和除尘器42的固体出口分离出的粉煤可直接排向混合装置5。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褐煤干燥装置100还包括气液分离器9,气液分离器9与喷淋塔81相连以接收气液混合物并对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具体而言,从喷淋塔81分离出的气液混合物可排入气液分离器9内,并在气液分离器9内实现气体和液体的分离,分离出的气体和液体可分别从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出口91和液体出口92排出。由此,通过喷淋塔81分离的气液混合物经过气液分离器9进一步气液分离后得到的液体的品质较高,有利于实现液体的重复利用。
可选地,气液分离器9分离出的一部分液体可用于成型装置6在制作型煤过程中的用水。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褐煤干燥装置100还包括储水装置10和抽水装置11,储水装置10与固液分离器82和气液分离器9的液体出口相连,抽水装置11分别与储水装置10和喷淋塔81相连以将储水装置10内的液体抽向喷淋塔81。也就是说,从固液分离器82分离出的澄清液和从气液分离器9分离出的液体可同时排入储水装置10并储存在储水装置10内,抽水装置11例如循环水泵可将储水装置10内的液体抽向喷淋塔81,从而对进入到喷淋塔81内的含尘气体进行喷淋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可选地,储水装置10为水回收罐。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褐煤干燥装置100还包括换热器12,换热器12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出口91相连以对从气体出口91排出的气体进行加热,换热器12的第二端与气流粉碎干燥器3相连以将加热后的气体排入气流粉碎干燥器3作为干燥气体。也就是说,从气液分离器9中分离出的气体可流向换热器12,并在换热器12内换热形成干热的干燥气体(例如干燥气体的温度为170~240℃,压力为0.7-1.2MPa),干燥气体可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气体入口33进入到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以实现对褐煤的粉碎和干燥,从而实现干燥气体的循环利用,极大地降低了新的干燥气体的补充量甚至无需补充新的干燥气体,有利于节约成本,经济性高。
可选地,从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出口91排出的气体中的一部分可流向换热器12进行加热,另一部分可排放到空气中。
具体地,在换热器12的第二端与气流粉碎干燥器3之间可设有控制阀以调节加热后的干燥气体排入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的排入量。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出口91处设有引风机15,引风机15可引导气液分离器9内的气体排向空气和/或排向所述换热器12中。
可选地,排入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的干燥气体为惰性气体例如N2、Ar等,由此,在褐煤干燥过程中,可防止褐煤在干燥时发生自燃。当然,排入气流粉碎器的干燥气体还可以是CO2等。
下面参考图1-图2和图4对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褐煤干燥装置10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褐煤干燥装置100包括:筛分破碎装置1、料仓14、螺旋进料器、气流粉碎干燥器3、气固分离装置4、收集装置13、水冷却装置8、气液分离器9、成型装置6、储水装置10、抽水装置11和换热器12。
筛分破碎装置1用于对褐煤原煤进行破碎和筛选,筛选破碎装置可筛选出粒度在20mm以下的褐煤。料仓14与筛分破碎装置1的出口相连以接收筛分破碎装置1筛选出的褐煤。在料仓14与气流粉碎破碎装置的进口31之间设有螺旋进料器,料仓14内的褐煤可在螺旋进料器的作用下输送至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
温度为170~240℃,压力为0.7~1.2MPa的CO2和N2等干燥气体可从气流粉碎干燥器3底部的气体入口33进入到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干燥气体可冲击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的褐煤,并与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的破碎机共同剪切碰撞、冲击褐煤,致使褐煤被撞击粉碎成粉煤,同时高温干燥气体会带走粉煤中的大量的水分,粉碎干燥后的粉煤随着干燥气流上升并经分级器筛选,粒度小于1mm且含水量<10%的粉煤可与气流形成温度为160~220℃的混合气体并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出口32排出。
如图4所示,气固分离装置4包括旋风分离器41和袋式除尘器42,收集装置13分别与旋风分离器41和袋式除尘器42相连。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出口32排出的混合气体可首先进入到旋风分离器41内,混合气体在旋风分离器41内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少量粉煤的含尘气体,粉煤从旋风分离器41的固体出口排入收集装置13,含少量粉煤的含尘气体则从旋风分离器41的出口流向袋式除尘器42内并在袋式除尘器42内实现第二次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袋式除尘器42内的粉煤可经过袋式除尘器42的固体出口排入收集装置13,含尘气体则经过袋式除尘器42的出口排出。
具体地,如图2所示,水冷却装置8包括喷淋塔81和固液分离器82,喷淋塔81与袋式除尘器42相连,袋式除尘器42排出的含尘气体首先进入到喷淋塔81内,喷淋塔81内的水可对含尘气体进行喷淋,以使得含尘气体中的粉煤与水形成喷淋水,含尘气体中的气体与水形成了气液混合物。喷淋水可通过喷淋塔81底部的排出口811流入固液分离器82内并在固液分离器82内实现固液分离以得到泥浆和澄清液,固液分离器82分离出的泥浆可排入混合装置5内同粘结剂、催化剂等在混合装置5内进行充分的混合,最终排向成型装置6以对粉煤进行压制成型以得到型煤。
气液分离器9与喷淋塔81相连,喷淋塔81分离出的气液混合物可排入气液分离器9内,并在气液分离器9内实现气体和液体的分离,分离出的气体和液体可分别从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出口91和液体出口92排出。
储水装置10与固液分离器82和气液分离器9的液体出口相连,抽水装置11分别与储水装置10和喷淋塔81相连。从固液分离器82分离出的澄清液和从气液分离器9分离出的液体可同时排入储水装置10并储存在储水装置10内,抽水装置11可将储水装置10内的液体抽向喷淋塔81,从而对进入到喷淋塔81内的含尘气体进行喷淋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如图1所示,换热器12连接在气液分离器9的气体出口91与气流粉碎干燥器3之间,在引风机15的作用下,从气液分离器9中分离出的温度为40~60℃的气体中的一部分可排入空气中,另一部分气体可流向换热器12,并在换热器12内换热形成为干热的干燥气体,干燥气体可经过控制阀并从气流粉碎干燥器3的气体入口33重新进入到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以实现对褐煤的粉碎和干燥,从而实现干燥气体的循环利用。
发明人以单台气流粉碎干燥器310t/h的处理量为准,采用本实施例中的褐煤干燥装置100处理含水量为的37.3%褐煤。25000Nm3/h干燥气(40℃)经过换热器12换热升温至190℃并进入到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以粉碎干燥褐煤。在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褐煤粉碎到小于1mm后,随气流依次进入旋风分离器41、袋式除尘器42,气体在经过喷淋塔81和气液分离器9,将干燥气中的水分冷却下来,可回收水2.5m3/h,年回收水1.8万吨;气液分离器9分离出的气体中约25000Nm3/h经引风机15、换热器12,重新回到气流粉碎干燥器3内使用;从旋风分离器41和袋式除尘器42回收下来的干燥粉煤为6.9t/h,年干燥量为5.0万吨。
下面参考图5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其中褐煤干燥的方法采用上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对褐煤进行干燥。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对褐煤原煤进行破碎、筛选。例如,利用上述的筛选破碎装置对褐煤原煤破碎和筛选以得到褐煤。
S2:采用进料装置将筛选后的褐煤输入到气流粉碎干燥器内进行破碎干燥,从而进一步实现对褐煤的破碎和干燥。
S3:对从气流粉碎干燥器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收集分离出来的粉煤。例如,利用气固分离装置对从气流粉碎干燥器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利用收集装置收集分离出的粉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褐煤干燥的方法,通过采用上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对褐煤进行干燥,不但有效地降低了粉煤中的含水量,而且相对提高了气流粉碎干燥器的褐煤处理量,与相关技术中的在对褐煤破碎干燥的基础上进一步重复干燥相比,有利于降低褐煤干燥装置的能耗,提高节能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褐煤干燥的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4:采用冷却液对步骤S3中分离出来的含尘气体进行冷却以得到喷淋水和气液混合物;例如上述气固分离装置分离出的含尘气体首先进入到喷淋塔内,喷淋塔内的冷却液例如冷水可对含尘气体进行喷淋冷却以得到喷淋水和气液混合物。
S5:对喷淋水进行固液分离以得到泥浆;例如,喷淋水可流入固液分离器内并在固液分离器内实现固液分离以得到泥浆和澄清液。
S6:将步骤S5中得到的泥浆与步骤S3中收集到的粉煤进行混合后压制成型得到型煤。例如,分离出的泥浆和从收集装置得到的粉煤可排入到上述混合装置并粘结剂、催化剂等进行充分的混合,最终排向成型装置,并使成型装置对其进行压制成型以得到型煤。
在此过程中,不但避免了将含尘气体直接排入空气造成的空气污染,而且实现了对泥浆的回收利用,同时与相关技术中的对泥浆进行污水处理而导致的污水处理量和成本的增加相比,有利于成本的降低。
进一步地,对步骤S4中分离出来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以得到气体和液体,收集分离出的液体。例如从喷淋塔分离出的气液混合物可排入气液分离器内,并在气液分离器内实现气体和液体的分离,分离出的气体和液体可分别从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排出,并收集分离出的液体,有利于实现对液体的回收,避免资源的浪费。
具体地,对分离出来的至少一部分气体进行加热以得到换热气体,将换热气体排入到步骤S2中的气流粉碎干燥器内以作为气流粉碎干燥器内的干燥气体。例如,可利用换热器对从上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至少一部分气体进行加热以得到换热气体,随后将换热气体排入到气流粉碎干燥器内以作为干燥褐煤的干燥气体。从而实现干燥气体的循环利用,极大了降低了新的干燥气体的使用量,有利于节约成本,经济性高。
具体地,将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液体用于步骤S6中制作型煤过程中的用水。例如,将上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一部分液体用于制作型煤过程中的用水,从而实现对水的循环利用,无需在制作型煤的过程中添加其他的水。
可选地,将步骤S5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和从气液混合物分离出的液体作为步骤S4中对含尘气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液。例如,从喷淋塔流出的喷淋水可在固液分离器内实现固液分离以得到澄清液和泥浆,从喷淋塔分离出的气液混合物在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后可分离出液体,澄清液和液体可重新循环到喷淋塔中以用于对含尘气体进行冷却的冷却液。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利用螺旋进料器将筛选后的褐煤输入到气流粉碎干燥器内。简单可靠。
可选地,气流粉碎干燥器内采用的干燥气体为惰性气体。例如N2、Ar等,由此,在褐煤干燥过程中,可防止褐煤在干燥时发生自燃。当然,排入气流粉碎器的干燥气体还可以是CO2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中对从气流粉碎干燥器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两次气固分离。例如,从气流粉碎干燥器内排出的混合气体可排入气固分离装置并在气固分离装置内实现两次气固分离。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气固分离装置可以包括旋风分离器和除尘器,从气流粉碎干燥器的出口排出的混合气体可首先进入到旋风分离器内,混合气体在旋风分离器内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少量粉煤的含尘气体,含少量粉煤的含尘气体则从旋风分离器的出口流向除尘器内并在除尘器内实现第二次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对褐煤原煤进行破碎和筛选的筛分破碎装置;
气流粉碎干燥器,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的进口和所述筛分破碎装置的出口之间设有进料装置;
气固分离装置,所述气固分离装置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的出口相连以接收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排出的混合气体并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
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相连以接收所述粉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和除尘器,所述旋风分离器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的出口相连以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所述除尘器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出口相连以对所述混合气体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所述收集装置分别与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除尘器相连以接收所述旋风分离器和所述除尘器分离出的粉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冷却装置和成型装置,所述水冷却装置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相连以接收并对所述含尘气体进行冷却以得到泥浆和气液混合物,所述成型装置与所述水冷却装置相连以接收所述泥浆并对所述泥浆压制成型以得到型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装置包括喷淋塔和固液分离器,所述喷淋塔与所述气固分离装置相连以接收并对所述含尘气体进行喷淋以得到喷淋水和所述气液混合物,所述固液分离器与所述喷淋塔相连以接收所述喷淋水并对所述喷淋水进行固液分离以得到所述泥浆,所述成型装置与所述固液分离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喷淋塔相连以接收所述气液混合物并对所述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装置结和抽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与所述固液分离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相连,所述抽水装置分别与所述储水装置和所述喷淋塔相连以将所述储水装置内的液体抽向所述喷淋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相连以对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的气体进行加热,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相连以将加热后的气体排入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作为干燥气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排入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内的干燥气体为惰性气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为螺旋进料器。
10.一种褐煤干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褐煤干燥装置对褐煤进行干燥,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所述筛分破碎装置对褐煤原煤进行破碎、筛选;
S2:采用所述进料装置将筛选后的褐煤输入到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内进行破碎干燥;
S3:利用所述气固分离装置对从所述气流粉碎干燥器排出的混合气体进行气固分离以得到粉煤和含尘气体,所述收集装置收集分离出来的粉煤。
CN201611063664.8A 2016-11-25 2016-11-25 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Pending CN1066429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3664.8A CN106642999A (zh) 2016-11-25 2016-11-25 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63664.8A CN106642999A (zh) 2016-11-25 2016-11-25 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42999A true CN106642999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11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63664.8A Pending CN106642999A (zh) 2016-11-25 2016-11-25 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4299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2452A (zh) * 2022-03-09 2022-07-15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泥制作方法及生产线
CN117663728A (zh) * 2024-02-01 2024-03-08 山东润宏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剂粉体干燥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52452A (zh) * 2022-03-09 2022-07-15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酵泥制作方法及生产线
CN117663728A (zh) * 2024-02-01 2024-03-08 山东润宏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剂粉体干燥装置
CN117663728B (zh) * 2024-02-01 2024-04-12 山东润宏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剂粉体干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2162B (zh) 碎煤热解的热解系统和碎煤热解生产半焦、焦油和煤气的装置及方法
CN104211030A (zh) 改进型的用回转窑规模化生产磷酸的方法
CN104819470B (zh) 一种生物质类固废及危废处理系统
CN107189799A (zh) 物料共热解反应系统及热解方法
CN104789244A (zh) 一种带煤气循环的回转炉粉煤热解生产无烟煤方法
WO2013089586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сажи из резиновых отходов
CN103447137A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煤粉制备系统及方法
CN106642999A (zh) 褐煤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
CN105327765A (zh) 一种高水分低阶煤制粉与水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6701232A (zh) 褐煤干燥提质的方法
CN213032697U (zh) 一种气流干燥粉碎一体化设备
CN206279180U (zh) 褐煤提质装置
CN205496053U (zh) 处理低阶煤的系统
JP5851884B2 (ja) 流動層乾燥装置、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および乾燥方法
CN206281277U (zh) 褐煤干燥装置
CN206607137U (zh) 一种含油污泥快速粒化热解系统
CN109305770A (zh) 一种膨胀珍珠岩的生产工艺
CN105537121A (zh) 处理低阶煤的系统和方法
CN106433852A (zh) 褐煤提质装置
JP5959879B2 (ja) 乾燥システム
CN104946317A (zh) 一种低阶煤热解气的油洗净化系统
CN105050690A (zh) 用于回收制冷装置的设备
CN206887028U (zh) 物料共热解反应系统
CN211799379U (zh) 一种利用水泥窑窑头废气烘干煤粉的煤立磨降尘系统
JP5812896B2 (ja) 流動層乾燥装置、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および乾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200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Machi Town cow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Shenw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Machi Town cow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henwu Environment Energy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