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38714B -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38714B
CN106638714B CN201611259343.5A CN201611259343A CN106638714B CN 106638714 B CN106638714 B CN 106638714B CN 201611259343 A CN201611259343 A CN 201611259343A CN 106638714 B CN106638714 B CN 106638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uring concrete
concrete plate
contact portion
construction
reinforc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93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38714A (zh
Inventor
周兵
谢婷蜓
蒋晔
沈婷
董俊
谢俊
李涛
曹文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5934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387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638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8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38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38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分区施工,提供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包括先浇混凝土板、后浇混凝土板以及垫层,先浇混凝土板与后浇混凝土板均铺设于垫层上,先浇混凝土板具有第一接触部,后浇混凝土板具有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内嵌合有钢板止水带,且钢板止水带由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的贴合部位竖直延伸至第二接触部内;还提供一种施工方法,用于分区施工。本发明的施工缝结构中,先浇混凝土板通过第一接触部形成企口结构,后浇混凝土板的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搭接,另外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之间采用竖直设置的钢板止水带连接,形成非常好的防水效果,而且在施工时也比较方便。

Description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分区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地下工程分区施工时,先施工的地下室底板需紧贴在围护结构上传力,施工缝处难以埋设钢板止水带,一般在缝面采用一道遇水膨胀止水条止水,但是在相邻区域底板施工时,止水条容易破损,防水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分区施工时,先施工部分与后施工部分的缝面处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包括先浇混凝土板、后浇混凝土板以及垫层,所述先浇混凝土板与所述后浇混凝土板均铺设于所述垫层上,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后浇混凝土板具有搭接且贴合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内嵌合有钢板止水带,且所述钢板止水带由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的贴合部位竖直延伸至所述第二接触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内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钢筋,所述后浇混凝土板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一钢筋一一对应的至少两根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钢筋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至少一根所述第一钢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钢筋通过连接器连接。
进一步地,于所述垫层与所述先浇混凝土板之间铺设有第一防水层,于所述垫层与所述后浇混凝土板之间铺设有第二防水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层延伸至所述后浇混凝土板正下方,且所述第一防水层与所述第二防水层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止水带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两个端部均具有弯折结构,两个所述弯折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先浇混凝土板与所述后浇混凝土板之间具有第一竖直贴合面、水平贴合面以及第二竖直贴合面,所述水平贴合面连接所述第一竖直贴合面与所述第二竖直贴合面,且所述钢板止水带贯穿所述水平贴合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方法,分别浇筑先浇混凝土板与后浇混凝土板,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施工所述先浇混凝土板一侧的围护结构并进行该侧基坑开挖,且于所述围护结构的其中一侧对应所述先浇混凝土板的位置铺设有垫层,且于所述垫层上铺设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于其中一端部处具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接头部,所述接头部以及所述垫层均抵靠至所述围护结构;
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上绑扎第一钢筋,且于靠近所述接头部处预留钢板止水带,所述钢板止水带沿竖直方向设置;
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上浇筑先浇混凝土板,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内,所述钢板止水带由所述第一接触部内伸出,且所述接头部包裹所述先浇混凝土板的端部;
开挖所述后浇混凝土板一侧的基坑并凿除所述围护结构,于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对应所述围护结构的端部处继续铺设另一垫层,两所述垫层接触,将所述接头部平放至后续铺设的所述垫层上,于后续所述垫层上铺设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至少部分结构搭接于所述接头部上;
于所述第二防水层上绑扎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固定连接,且于所述第二防水层上浇筑所述后浇混凝土板,所述后浇混凝土板具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且所述钢板止水带伸出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部分被浇筑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内。
进一步地,在铺设所述接头部时,于所述接头部与所述围护结构之间还夹设有保护板,且在平放所述接头部至后续铺设的所述垫层上之前,拆除所述保护板。
进一步地,绑扎所述第一钢筋时,于所述第一钢筋朝向所述围护结构的端部处预留有连接器,绑扎所述第二钢筋时,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固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施工缝结构中,先浇混凝土板具有第一接触部,其形成企口结构,后浇混凝土板采用第二接触部与第一接触部搭接,另外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采用钢板止水带连接,使得两者连接为一个整体,而且形成非常好的防水效果,施工时也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浇筑先浇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浇筑后浇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包括先浇混凝土板1、后浇混凝土板2以及垫层3,先浇混凝土板1与后浇混凝土板2均铺设于垫层3上,先浇混凝土板1具有第一接触部11,后浇混凝土板2具有第二接触部21,先施工先浇混凝土板1,先浇混凝土板1形成第一接触部11,而在施工后浇混凝土板2时,后浇混凝土板2具有部分结构与先浇混凝土板1的第一接触部11搭接,该部分结构即为后浇混凝土板2的第二接触部21,第一接触部11与第二接触部21之间具有部位贴合,在第一接触部11内嵌合有一个钢板止水带12,该钢板止水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其由第一接触部11与第二接触部21之间的贴合部位伸出且伸入第二接触部21内。本实施例中,先浇混凝土板1的第一接触部11与后浇混凝土板2的第二接触部21搭接,两者之间的接触位置为企口结构,而在另一方面第一接触部11与第二接触部21通过钢板止水带12连接为一个整体,钢板止水带12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嵌合于第一接触部11以及第二接触部21内,钢板止水带12与第一接触部11以及第二接触部21均贴合非常紧密,不会产生漏水现象,且由于钢板止水带12沿竖直方向贯穿第一接触部11与第二接触部21的贴合部位,则钢板止水带12可以在第一接触部11与第二接触部21之间的贴合部位处形成挡水作用,渗水难以通过钢板止水带12,即采用钢板止水带12可以使得施工缝结构具有非常好的防水效果。钢板止水带12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两个端部均具有弯折结构121,两个弯折结构121分别位于第一接触部11与第二接触部21内,可以增强钢板止水带12自身的结构。
参见图2,优化上述实施例,先浇混凝土板1内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钢筋13,后浇混凝土板2内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二钢筋22,且各第二钢筋22与各第一钢筋13一一对应,每一第一钢筋13与对应的第二钢筋2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在浇筑先浇混凝土板1之前,需先在垫层3上绑扎各第一钢筋13,然后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使得各第一钢筋13均位于先浇混凝土板1内,当然各第二钢筋22也均采用前述的方式内置于后浇混凝土板2内,但是在绑扎第二钢筋22时,第二钢筋22还应与先浇混凝土板1内的对应第一钢筋13固定连接,然后再浇筑后浇混凝土板2,从而使得先浇混凝土板1内的第一钢筋13与后浇混凝土板2内的第二钢筋22为一个整体。通常,先浇混凝土板1内的第一钢筋13分两部分分布,其中一部分位于先浇混凝土板1靠上的位置,另一部分位于先浇混凝土板1靠下位置,进而保证先浇混凝土板1自身的强度,且在先浇混凝土板1浇筑完成后,各第一钢筋13的其中一端部刚好伸出先浇混凝土板1的端面,进而方便第一钢筋13与第二钢筋22固定连接。对于第一钢筋13与对应的第二钢筋2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由多种形式,比如采用连接器131,在第一钢筋13的对应端部处预留有连接器131,然后将第二钢筋22伸入对应连接器131内固定连接,还有一种形式可以为将第一钢筋13与对应第二钢筋22直接焊接固定,当然在这种形式中,第一钢筋13必须伸出先浇混凝土板1一段距离。
继续优化上述实施例,在垫层3与先浇混凝土板1之间铺设有第一防水层14,而在垫层3与后浇混凝土板2之间铺设有第二防水层23。本实施例中,在垫层3上铺设有第一防水层14,然后在该第一防水层14上浇筑先浇混凝土板1,而在浇筑后浇混凝土板2之前,也在对应的垫层3上铺设第二防水层23,从而使得后浇混凝土板2与先浇混凝土板1均具有非常好的防水效果。而在另一种优化方案中,第一防水层14具有部分结构延伸至后浇混凝土板2的正下方,然后将第二防水层23置于该部分结构上,即第一防水层14与第二防水层23之间具有搭接结构,从而可以使得先浇混凝土板1与后浇混凝土板2均完全位于防水结构上,通过第一防水层14与第二防水层23将上方的混凝土板与下方的垫层3完全隔开,渗透水难以沿竖直方向贯穿第一防水层14与第二防水层23,施工缝结构的防水效果进一步增强。
再次参见图2,具体地,先浇混凝土板1与后浇混凝土板2之间具有第一竖直贴合面15、水平贴合面16以及第二竖直贴合面17,其中水平贴合面16连接第一竖直贴合面15与第二竖直贴合面17,上述的钢板止水带12贯穿该水平贴合面16。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接触部11使得先浇混凝土板1朝向后浇混凝土板2一侧为阶梯结构,且第一接触部11具有竖直向上的支撑面(对应水平贴合面16),对应地,第二接触部21整体位于第一接触部11上,两者形成配合结构,第二接触部21朝向先浇混凝土板1的表面与先浇混凝土板1贴合接触,形成第一竖直贴合面15,而第一接触部11朝向后浇混凝土板2的表面与后浇混凝土板2贴合接触,形成第二竖直贴合面17,通过第一接触部11与第二接触部21的这种配合方式,不但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而且防水效果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方法,分别浇筑先浇混凝土板1与后浇混凝土板2,具体为上述施工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参见图1,在地基上浇筑先浇混凝土板1的围护结构4并对该侧基坑进行开挖,该围护结构4也为混凝土板,整体呈竖直结构,可以方便后续先浇混凝土板1的浇筑定位,围护结构4其中一侧对应先浇混凝土板1的施工位置,另外一侧则对应后浇混凝土板2的施工位置,先在先浇混凝土板1一侧的地基上铺设有垫层3,然后在垫层3上铺设有第一防水层14,该第一防水层14延伸至围护结构4附近,且将第一防水层14靠近围护结构4的端部竖直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接头部141,第一防水层14整体呈L字型,且垫层3与接头部141均抵靠至围护结构4;
然后在第一防水层14上绑扎第一钢筋13,且在靠近接头部141的位置还预留布置有钢板止水带12,钢板止水带12沿竖直方向设置,具体为该钢板止水带12对应上述第一接触部11的位置,且对其进行定位;
在第一防水层14上浇筑先浇混凝土板1,则绑扎后的第一钢筋13均大部分位于该先浇混凝土板1内,同时先浇混凝土板1形成有第一接触部11,该第一接触部11与围护结构4之间形成有凹槽18结构,且钢板止水带12一部分嵌合于第一接触部11内,另外一部分竖直向上延伸至凹槽18结构内,上述第一防水层14的接头部141包裹先浇混凝土板1的端部(第一接触部11的端部),第一防水层14的接头部141可以形成先浇混凝土板1与围护结构4之间的防水结构,避免雨水等可以由第一接触部11与围护结构4之间渗入;
再次参见图1以及图2,而当需要浇筑后浇混凝土板2时,则先凿除围护结构4并对后浇混凝土板2对应位置开挖基坑,在先浇混凝土板1对应围护结构4的端部处继续铺设有另一垫层3,该垫层3沿远离先浇混凝土板1的方向延伸,两个垫层3接触形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围护结构4被凿除,则可以将包裹第一接触部11端部的第一防水层14的接头部141平放至后续铺设的垫层3上,然后在后续铺设的垫层3上铺设有第二防水层23,第二防水层23至少部分结构搭接于接头部141上,即第一防水层14与第二防水层23之间具有部分结构重合;
在第二防水层23上绑扎第二钢筋22,第二钢筋22与第一钢筋13对应,且将两者相互靠近的端部连接为一个整体,通常第一钢筋13与第二钢筋22均为多个,两者一一对应,且在绑扎第二钢筋22时,其具有至少一根第二钢筋22伸入上述的凹槽18内与对应第一钢筋13连接为一个整体,然后在第二防水层23上浇筑后浇混凝土板2,其中部分后浇混凝土板2填充于凹槽18结构内,且该部分结构即为上述的第二接触部21,第二接触部21搭接于第一接触部11上,上述钢板止水带12伸出第一接触部11的部分被浇筑于第二接触部21内。
在上述施工方法中,由于结构比较简单,施工非常方便,而且由于第一防水层14设置有接头部141,则当只使用先浇混凝土板1时,先浇混凝土板1与围护结构4之间也具有非常好的防水效果,而当需要浇筑后浇混凝土板2时,通过该接头部141可以与第二防水层23进行搭接,此时在垫层3上形成密封效果非常好的防水结构,有效保证先浇混凝土板1与后浇混凝土板2整体的防水效果。
再次参见图1,优化上述施工方法,在铺设接头部141时,在接头部141与围护结构4之间还夹设有保护板5,且在平放接头部141至后续铺设的垫层3上之前,应先拆除保护板5。本实施例中,在接头部141与围护结构4之间还设置有保护板5,通过该保护板5可以形成对第一防水层14的接头部141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在凿除围护结构4时接头部141出现损坏,导致第一防水层14与第二防水层23之间搭接效果较差,影响整体的防水质量。
再次参见图1以及图2,进一步地,在绑扎第一钢筋13时,在第一钢筋13朝向围护结构4的端部处预留有连接器131,然后在绑扎第二钢筋22时,第二钢筋22通过该预留的连接器131与第一钢筋1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当采用连接器131时,连接器131整体位于先浇混凝土板1内,而第一钢筋13无需由先浇混凝土板1内凸出,连接器13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钢筋13连接固定,另一端则与先浇混凝土板1朝向围护结构4的端面平齐,然后在绑扎第二钢筋22时,可以由连接器131的另一端伸入连接固定。当然第一钢筋13与第二钢筋22之间还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但是第一钢筋13必须伸出先浇混凝土板1一段长度,针对这种结构,由于第一接触部11外侧包裹有接头部141,则难以实现,此时优选连接器131,而当第一钢筋13位于第一接触部11上方的位置时,第一钢筋13可以穿出先浇混凝土板1至上述的凹槽18结构内,然后在绑扎第二钢筋22时,第二钢筋22也延伸至凹槽18结构内与第一钢筋13焊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包括先浇混凝土板、后浇混凝土板以及垫层,所述先浇混凝土板与所述后浇混凝土板均铺设于所述垫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后浇混凝土板具有搭接且贴合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内嵌合有钢板止水带,且所述钢板止水带由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的贴合部位竖直延伸至所述第二接触部内,于所述垫层与所述先浇混凝土板之间铺设有第一防水层,于所述垫层与所述后浇混凝土板之间铺设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延伸至所述后浇混凝土板正下方,且所述第一防水层与所述第二防水层搭接,所述第一防水层伸出所述先浇混凝土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端部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内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钢筋,所述后浇混凝土板设置有与各所述第一钢筋一一对应的至少两根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钢筋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根所述第一钢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钢筋通过连接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止水带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两个端部均具有弯折结构,两个所述弯折结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浇混凝土板与所述后浇混凝土板之间具有第一竖直贴合面、水平贴合面以及第二竖直贴合面,所述水平贴合面连接所述第一竖直贴合面与所述第二竖直贴合面,且所述钢板止水带贯穿所述水平贴合面。
6.一种分区施工的施工方法,分别浇筑先浇混凝土板与后浇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施工所述先浇混凝土板一侧的围护结构并进行该侧基坑开挖,且于所述围护结构的其中一侧对应所述先浇混凝土板的位置铺设有垫层,且于所述垫层上铺设第一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于其中一端部处具有竖直向上延伸的接头部,所述接头部以及所述垫层均抵靠至所述围护结构;
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上绑扎第一钢筋,且于靠近所述接头部处预留钢板止水带,所述钢板止水带沿竖直方向设置;
于所述第一防水层上浇筑先浇混凝土板,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具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内,所述钢板止水带由所述第一接触部内伸出,且所述接头部包裹所述先浇混凝土板的端部;
开挖所述后浇混凝土板一侧的基坑并凿除所述围护结构,于所述先浇混凝土板对应所述围护结构的端部处继续铺设另一垫层,两所述垫层接触,将所述接头部平放至后续铺设的所述垫层上,于后续所述垫层上铺设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至少部分结构搭接于所述接头部上;
于所述第二防水层上绑扎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固定连接,且于所述第二防水层上浇筑所述后浇混凝土板,所述后浇混凝土板具有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搭接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且所述钢板止水带伸出所述第一接触部的部分被浇筑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区施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铺设所述接头部时,于所述接头部与所述围护结构之间还夹设有保护板,且在平放所述接头部至后续铺设的所述垫层上之前,拆除所述保护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区施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绑扎所述第一钢筋时,于所述第一钢筋朝向所述围护结构的端部处预留有连接器,绑扎所述第二钢筋时,所述第二钢筋与所述第一钢筋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器连接固定。
CN201611259343.5A 2016-12-30 2016-12-30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06638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9343.5A CN106638714B (zh) 2016-12-30 2016-12-30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9343.5A CN106638714B (zh) 2016-12-30 2016-12-30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8714A CN106638714A (zh) 2017-05-10
CN106638714B true CN106638714B (zh) 2019-04-05

Family

ID=5883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9343.5A Active CN106638714B (zh) 2016-12-30 2016-12-30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387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8917B (zh) * 2019-02-22 2024-02-09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工程施工冷缝防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376625B (zh) * 2020-10-26 2022-10-04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下工程分期建设界面的外防水后接构造方法
CN112681129B (zh) * 2020-12-03 2022-10-04 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施工缝结构
CN114718122A (zh) * 2022-03-16 2022-07-08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老结构地下连廊基础连接施工缝防渗漏处理的方法
CN115233720A (zh) * 2022-08-28 2022-10-25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超厚防辐射筏板l型施工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26184Y (zh) * 2008-12-15 2009-10-14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01326185Y (zh) * 2008-12-15 2009-10-14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地铁站底板在封堵墙处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01865127U (zh) * 2010-10-18 2011-06-15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 地下室底板加强防水型后浇带
CN103321257A (zh) * 2013-06-18 2013-09-25 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
CN103924599A (zh) * 2014-04-01 2014-07-16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
CN203755354U (zh) * 2014-03-21 2014-08-06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
CN204475379U (zh) * 2015-03-12 2015-07-15 王丰 缩短施工降水周期的地下室后浇带
CN105507347A (zh) * 2015-12-18 2016-04-20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老底板无缝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6418526U (zh) * 2016-12-30 2017-08-1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26184Y (zh) * 2008-12-15 2009-10-14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 地铁站顶板与基坑底板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01326185Y (zh) * 2008-12-15 2009-10-14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地铁站底板在封堵墙处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01865127U (zh) * 2010-10-18 2011-06-15 中冶成工上海五冶建设有限公司 地下室底板加强防水型后浇带
CN103321257A (zh) * 2013-06-18 2013-09-25 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施工方法
CN203755354U (zh) * 2014-03-21 2014-08-06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
CN103924599A (zh) * 2014-04-01 2014-07-16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坑内支撑钢立柱施工不到位的处理方法
CN204475379U (zh) * 2015-03-12 2015-07-15 王丰 缩短施工降水周期的地下室后浇带
CN105507347A (zh) * 2015-12-18 2016-04-20 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老底板无缝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6418526U (zh) * 2016-12-30 2017-08-1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38714A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38714B (zh)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CN104652654B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CN206418526U (zh) 分区施工的施工缝结构
CN108397200B (zh) 地铁车站隧道连接段结构后做式施工方法
CN109736479A (zh) 装配式剪力墙接缝结构及其拼接方法
CN109403983A (zh) 一种新建地铁车站超大断面下穿既有车站的施工方法
CN201326185Y (zh) 地铁站底板在封堵墙处的连接节点结构
CN105887655B (zh) 一种含开孔板连接件的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CN205776348U (zh) 一种叠合整体式综合管廊预制装配结构
CN104652364A (zh) 一种水利工程垂直止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9706890A (zh) 一种输水渡槽结构缝渗漏修复结构及其修复方法
CN102995572B (zh) 桥梁顶升后薄壁空心墩与原墩柱的连接方法及其装置
CN207392242U (zh) 管廊变形缝防水结构及管廊
CN205712204U (zh) 一种多重止水带及其防水结构
CN107083776B (zh) 一种地下室筏板基础后浇带施工方法
CN110005438A (zh) 一种穿越活动断层的大变形隧道现浇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
CN205742220U (zh) 深基坑中隔围护结构的底板传力结构
KR20200022951A (ko) 지오셀 연결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지오셀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로 또는 철도 지반 보강 방법
CN105951846A (zh) 深基坑中隔围护结构的底板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52037B (zh)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施工方法
CN20790512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节点接头
CN206408654U (zh) 一种地下工程预留变形缝连接接口结构
CN205529904U (zh) 一种带弧形筋的预制桥面板连接结构
CN207092158U (zh) 一种地下建筑物的抗浮防水结构
CN212801608U (zh) 一种内置止水板的地下连续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