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27187A - 电动车系统整合 - Google Patents

电动车系统整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27187A
CN106627187A CN201510741317.5A CN201510741317A CN106627187A CN 106627187 A CN106627187 A CN 106627187A CN 201510741317 A CN201510741317 A CN 201510741317A CN 106627187 A CN106627187 A CN 106627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erminal
resistor
magnetic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13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自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413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271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27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7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车系统整合,包含供电系统,充电系统,电控系统,驱动系统及传动系统。该电控系统包含功率因子校正电路。该驱动系统包含驱动马达。该传动系统包含行星齿轮单元,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太阳齿,至少三个行星齿,至少三个第一磁性组,以及至少三个第二磁性组。每一该第一磁性组包含至少一位于每一该行星齿一侧的第一磁性件,每一该第二磁性组包含至少一位于该太阳齿一侧且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同一侧的第二磁性件。经过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的设置,使该驱动马达在额定电压工作时不会因为启动或重载而使电压瞬间压降,藉此不会影响该驱动马达的效率。经过每一该第一磁性件及每一该第二磁性件的设置使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较省电。

Description

电动车系统整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系统整合,尤指涉及一种能帮助电动车行驶以节省电力及提高电动车行车效率的整合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动车的行车效率是来自于马达、电池、电控、传动等整体系统的配合,因此马达、电池、电控、传动等系统之间的匹配非常重要。
已知马达的选用是以马达测试的最高效率点,作为造车的根据,由于电池、电控、传动等系统未必配合马达,倘若电动车行驶在不适合该马达的路况中,恐导致该马达的效率降低,进而造成整体系统的效率未充分发挥。
已知电控系统是利用飞轮二极管(free-wheeling diode)吸收马达的反电势,虽然有电流回充功能,但电动车启动的瞬间或重载时电池的供电流增大加上反电势,使马达的电流增大而易发热、损失加倍及电压下降,造成马达效率降低。
而已知传动系统是在马达与轮胎之间连接有一变速装置,经过该变速装置直接将马达的动力输出至轮胎来驱使电动车行驶,并未有帮助电动车行驶以节省电力的技术手段。
因此,电动车为增加续航力及提高行车效率在系统整合中仍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传动系统具有磁性件能帮助电动车行驶以节省电力及电控系统具有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含回充功能以提高行车效率的整合技术。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动车系统整合,适用于一电动车,其包含有一供电系统,一充电系统,一电控系统,一驱动系统,以及一传动系统。其中,该供电系统包含有至少一电池。该充电系统电性连接该电池,该充电系统包含有一电源部,一电性连接该电源部与该电池的充电部,以及一电性连接该充电部的直流电压供电端,该电源部包含有一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转换器,该转换器输出端电性连接该电池正端。
该电控系统包含有一电性连接在该电池负端的接地端,一电性连接在该电池负端与该电池正端的功率因子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电路,一电性连接在该电池正端与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之间的断路器,以及一并联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的控制单元。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有至少一并联该控制单元的第一电容,一电性连接在该断路器与该控制单元之间的第一电感,以及一电性连接在该断路器与该第一电感之间的二极管组。该二极管组包含有三第一二极管,每一该第一二极管的负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感与该断路器之间。该控制单元包含有一三相开关电路,分别并联每一该第一电容,该三相开关电路的每一开关电路包含有一第一开关,一串联该第一开关的第二开关,以及一串联该第二开关的限流控制器。
该驱动系统包含有一电性连接该电控系统且配合该电池与该电控系统的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包含有一三相线圈,该三相线圈的每一线圈分别电性连接每一该第一二极管的正端,该三相线圈的每一线圈分别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一开关与每一该第二开关之间。
该传动系统包含有一箱体,一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且连接该驱动马达输出端的行星齿轮单元,一连接该行星齿轮单元远离该驱动马达一端的第一滚轮,一连接在该第一滚轮外周围的传动单元,一连接该传动单元远离该第一滚轮一端的第二滚轮,以及一连接该第二滚轮与该电动车的轮框的第一滚动轴。该箱体包含有一连接在该箱体一端的第一盖板,以及一连接在该箱体一端且相对该第一盖板的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具有一贯通该第一盖板的第一通孔,该第二盖板具有一贯通该第二盖板的第二通孔。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一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且连接该箱体内缘的环齿,一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且位于该环齿中央处的太阳齿,一穿伸该第一通孔且连接该太阳齿与该驱动马达输出端的第二滚动轴,至少三平均分布在该环齿内缘与该太阳齿之间并与该环齿及该太阳齿啮接的行星齿,一位于该第二盖板与每一该行星齿之间的第一托盘,一连接在该第一托盘远离每一该行星齿一侧且穿伸该第二通孔的第三滚动轴,至少三分别穿伸每一该行星齿且连接在该第一托盘远离该第三滚动轴一侧的销体,至少三平均分布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外侧的第一磁性组,以及至少三平均分布连接在该太阳齿外侧的第二磁性组。该第二滚动轴系能在该第一通孔内旋转。该第三滚动轴系能在该第二通孔内旋转,且该第三滚动轴远离该第一托盘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滚轮。每一该行星齿具有一贯通每一该行星齿且分别供每一该销体穿伸的第三通孔,每一该行星齿系能在每一该销体外周围旋转。每一该第一磁性组包含有至少一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一侧的第一磁性件,每一该第一磁性件位于每一该第三通孔与每一该行星齿外缘之间。每一该第二磁性组包含有至少一连接在该太阳齿一侧且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同一侧的第二磁性件,每一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二滚动轴与该太阳齿外缘之间,每一该第二磁性件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斥。
进一步地,更包含有一监测该电池状态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该电池管理系统具有一第一限流值,该电控系统具有一第二限流值,该第一限流值略大于该第二限流值。该电池设为锂电池。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1.本发明经过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的设置,可以改善功率因子及具有电压回充的功能,使该驱动马达在额定电压工作时不会因启动的瞬间造成电流瞬间增大及电压瞬间下降,藉此提高该驱动马达的效率。
2.本发明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系简易利用马达三相控制电子开关,关闭时的反电动势来改善功率因子,其电路简单,不影响该电控系统正常工作,有别于已知经过额外设置的电子开关,增加电路的复杂度。
3.本发明经过每一该第一磁性件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的磁性相斥的设置方式,使其减少该太阳齿与每一该行星齿啮接处的摩擦力,并产生助力而可以帮助该电动车行驶中节省该电池的电力,以增加该电动车的续航力。
4.本发明该驱动马达的选用是根据该电动车行驶中的实际需求,依据已知车辆动力学公式计算得到该驱动马达所需的规格,此后再经过实际测试来决定较符合实际需求的该驱动马达,有别于已知直接经过测试,选择马达最高效率点的造车技术。
5.经过该第一限流值略大于该第二限流值的方式,不仅可以防止该电池管理系统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因开关切换次数多发热而损坏。或是在该电控系统限流开路故障时,该驱动马达仍可经过该电池管理系统的控制,使该驱动马达仍可在该第一限流值的范围工作,以防止该驱动马达过流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电动车系统整合的电路方块图。
图2:本发明充电部的区块图。
图3A:本发明充电部的电路图。
图3B:本发明取样电路、保护控制电路及侦察电池电压电路的电路图。
图3C:本发明自动调整输出功率电路及限流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4:本发明驱动马达与电控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5:本发明传动系统的立体分解图。
图6:本发明驱动马达与传动系统的立体组合图。
图7:图6太阳齿、行星齿、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的示意图。
图8A:图6环齿、太阳齿、行星齿、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的侧视图。
图8B:本发明太阳齿与每一该行星齿动态初期时的示意图。
图8C:本发明太阳齿与每一该行星齿动态后期时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本发明电动车系统整合第二实施例的电路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如何组合、使用,应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8A所示,其为本发明一种电动车系统整合1,可适用于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辅助自行车、或电动汽车等电动车2中,该电动车系统整合1包含有一供电系统3,一电性连接该供电系统3的充电系统4,一电性连接该供电系统3的电控系统5,一电性连接该电控系统5的驱动系统6,以及一连接该驱动系统6输出端与该电动车2的轮框20的传动系统7。其中,
请复阅图1所示,该供电系统3包含有至少一可进行充电的电池30,该电池30可设为铅酸电池或锂电池,当该电池30设为锂电池时,该电动车系统整合1更包含有一监测该电池30状态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8,该电池管理系统8电性连接在该电池30的两端,如图10所示。该电池管理系统8选择具有过度充电的保护,过度放电的保护,短路保护,温度控制,以及平衡控制。其中,平衡控制是将该电池30设为复数个,以多串联、并联的技术呈现。一旦该电池30发生过度充电、过度放电、短路、温度异常、平衡控制失衡时,可经过该电池管理系统8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当作开关来切换导通或未导通,藉此保护该电池30。其中,该电池管理系统8具有一第一限流值,经过该电池管理系统8的设置来保护该电池30及该驱动系统6,藉此保障该电池30的堪用性,以及提高该电动车2的可用性及安全性。在实际实施上,可视情况在该电动车2设置复数组可进行充电的电池30或至少一无法进行充电的备用电池,以增加该电动车2的续航力。
请复阅图1及图4所示,该电控系统5包含有一电性连接在该电池30负端的接地端50,一电性连接在该电池30负端与该电池30正端的功率因子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电路51,一电性连接在该电池30正端与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之间的断路器(Circuit Breaker,CB)52,以及一并联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的控制单元56。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包含有至少一并联该控制单元56的第一电容53,一电性连接在该断路器52与该控制单元56之间的第一电感54,以及一电性连接在该断路器52与该第一电感54之间的二极管组55。该二极管组55包含有三第一二极管550,每一该第一二极管550的负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感54与该断路器52之间。该控制单元56包含有一三相开关电路560,分别并联每一该第一电容53,该三相开关电路560的每一开关电路包含有一第一开关561,一串联该第一开关561的第二开关562,以及一串联该第二开关562的限流控制器563。当该电动车系统整合1包含有该电池管理系统8时,该电控系统5配合该电池管理系统8,该电控系统5具有一第二限流值,该第一限流值略大于该第二限流值。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与该控制单元56之间电性连接的线的长度较短以让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接近该控制单元56,该第一电容53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感54与该控制单元56的线的长度较短以让该第一电容53接近该第一电感54与该控制单元56。
承上,该断路器52设为无熔丝断路器,每一该第一开关561与每一该第二开关562分别设为如电子开关的N信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每一该限流控制器563设为可编程控制器,藉此可弹性控制该第二限流值,容易更改该第二限流值的大小以配合实际业务上的不同需求。此外,该第一电容53设为两个,其中一该第一电容53设为较大法拉(farad)的电容,另一该第一电容53设为较低法拉的电容,在本案实施例中,其中一该第一电容53设为800~1200微法拉,另一该第一电容53设为0.1微法拉,但并非用来限制本案。而该第一电感54的电感值计算如下列方程式
VL=Vo·D (2)
dt=Ts·(1-D) (3)
其中,L代表为电感值,VL代表为该第一电感54两端的电压,Ts代表为工作频率,D代表为工作周期,i1代表为最大输入电流,io代表为最大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是配合该供电系统3,该电控系统5,该驱动系统6,及该传动系统7。
请复阅图2至图3C所示,当该电动车2未行驶时经过该充电系统4电性连接该电池30以让该充电系统4对该电池30进行充电,该充电系统4系采脉冲方式且该充电系统4的频率不能干扰该电池管理系统8的平衡控制。该充电系统4包含有一充电专用的电源部40,一电性连接该电源部40与该电池30的充电部41,以及一电性连接该充电部41的直流电压供电端42。该电源部40包含有一转换器400,该转换器400的输入端连接一交流电压401,经由该转换器400将该交流电压401转换为直流电压并由该转换器400的输出端输出,该转换器40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电池30正端。该交流电压401选择一般住宅的市电。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选择较低电压电子组件专用的直流电源,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设为12伏特(Volt),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可视情况在该电池30两端并联一第八电容301。
承上,该电池30的正端电性连接该转换器400的输出端,该充电部41包含有一电性连接该电池30的取样电路43,一电性连接该取样电路43的保护控制电路44,一电性连接该电池30与该取样电路43的侦察电池电压电路45,一电性连接该侦察电池电压电路45的自动调整输出功率电路46,一电性连接该自动调整输出功率电路46的限流控制电路47,一电性连接该电池30的稳压电路48,以及一电性连接该电池30并用来显示该电池30充电状态的显示电路49。其中,该稳压电路48在本案实施例中以LM317的线性稳压器作举例说明,在实际上亦能以其它例如电源部多一组12伏特线圈的整流器或另外用一组变压器为12伏特的整流器来应用。该显示电路49具有至少二为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使其能显示该电池30为充饱状态或充电状态。
该充电部41的该取样电路43包含有二依序串接且并联该电池30的第一电阻430,以及二依序串接且并联该电池30的第二电容431,每一该第一电阻430之间的连接端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431之间的连接端。
该充电部41的该保护控制电路44包含有一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431之间连接端的第一齐纳二极管440,一电性连接该第一齐纳二极管440正端的第一光电耦合组件(Optical Coupler,OC)441,以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441负端与该电池30负端的第二电阻442。其中,该第一齐纳二极管440的负端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431之间的连接端,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441的正端电性连接该第一齐纳二极管440的正端。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441可设为PC817。
该充电部41的该侦察电池电压电路45包含有一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431之间的第三电阻450,一电性连接该第三电阻450的第四电阻451,一电性连接该第四电阻451与该电池30负端的第一可变电阻452,一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431之间的第二齐纳二极管453,一电性连接该第二齐纳二极管453正端的第五电阻454,一电性连接该第五电阻454的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负端的第三电容456,一电性连接该第三电容456并电性连接在该第三电阻450与该第四电阻451之间的第六电阻457,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负端与该第三电容456的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458,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射极端(Emitter)与该接地端50的第七电阻459,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集极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的第八电阻4510,一电性连接在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集极端与该第八电阻4510之间并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441的第一NPN双极性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4511,一电性连接该第一NPN双极性晶体管4511集极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的第九电阻4512,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441射极端与该接地端50的第十电阻4513,以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441射极端与该接地端50的第四电容4514。其中,该第二齐纳二极管453的负端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431之间,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的正端电性连接该第五电阻454,该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458的负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负端与该第三电容456之间,该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458的参考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三电阻450与该第四电阻451之间并电性连接该第六电阻457,该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458的正端电性连接该电池30负端,该第一NPN双极性晶体管4511的基极端(Base)电性连接在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集极端与该第八电阻4510之间的连接端,该第一NPN双极性晶体管4511的射极端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441的集极端。在本案实施例中,该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458可设为TL431,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可设为PC817。
该充电部41的该自动调整输出功率电路46包含有一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441射极端的第十一电阻460,一电性连接该第十一电阻460的第一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OPA)461,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负端的第二运算放大器462,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负端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负端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50的第五电容463,一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负端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输出端的第二二极管464,一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负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的第十二电阻465,一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正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的第十三电阻466,一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正端与该接地端50的第十四电阻467,一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正端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输出端的第十五电阻468,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输出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的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一电性连接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集极端与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基极端并电性连接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的第十六电阻4610,一电性连接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集极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50的第六电容4611,一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输出端与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射极端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50的PNP双极性晶体管4612,一电性连接在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射极端与该PNP双极性晶体管4612射极端之间的第十七电阻4613,一电性连接在该第十七电阻4613与该PNP双极性晶体管4612射极端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50的第十八电阻4614,一电性连接在该第十七电阻4613与该第十八电阻4614之间的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一电性连接在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漏极端(Drain)与该电池30负端的抗流圈(choke)4616,以及一电性连接该抗流圈4616与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漏极端并电性连接该电池30的飞轮二极管(free-wheeling diode)4617。
承上,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的正端电性连接该第十一电阻460,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的负端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的负端,该第二二极管464的负端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的输出端,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的基极端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输出端,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的集极端电性连接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该PNP双极性晶体管4612的基极端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输出端,该PNP双极性晶体管4612的射极端电性连接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的射极端,该PNP双极性晶体管4612的集极端电性连接该接地端50,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的栅极端(Gate)电性连接在该第十七电阻4613与该第十八电阻4614之间,该飞轮二极管4617的负端电性连接该电池30正端与该转换器400的输出端,该飞轮二极管4617的正端电性连接在该抗流圈4616与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漏极端之间。该取样电路43的其中一该第一电阻430电性连接该电池30正端,而另一该第一电阻430电性连接在该电池30负端与该抗流圈4616之间,该取样电路43的其中一该第二电容431电性连接该电池30正端,而另一该第二电容431电性连接在该电池30负端与该抗流圈4616之间。其中,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及该第二运算放大器462所连接的电路架构系为脉冲宽度调变(Pulse-Width Modulation,PWM),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其它类似的控制器来替换PWM。再者,利用该飞轮二极管4617可将该抗流圈4616的电压释放掉,以避免该抗流圈4616在下一次进行充电时没有作用,藉此可让该抗流圈4616发挥出最大功效。
该充电部41的该限流控制电路47包含有一电性连接在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源极端(Source)与该接地端50之间的第十九电阻470,一电性连接在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源极端与该第十九电阻470之间的第二十电阻471,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十电阻471的第三运算放大器472,一电性连接在该第三运算放大器472负端与该第二十电阻471之间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50的第七电容473,一电性连接该第三运算放大器472正端与该第七电容473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50的第二可变电阻474,以及一电性连接该第二可变电阻474与该第三运算放大器472正端并电性连接该直流电压供电端42的第二十一电阻475。其中,该第三运算放大器472的负端电性连接该第二十电阻471,该第三运算放大器47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一运算放大器461正端与该第十一电阻460之间。
进一步地,当该充电部41中的某一电路或某一组件损坏时,若不立即隔绝该电源部40与该充电部41,该电源部40的电力将流经该充电部41中的所有组件,恐造成所有组件损坏的连锁反应。为了解决上述缺失,该充电系统4包含有一电性连接在该电源部40与该充电部41之间的第三开关9,一旦该充电部41中的某一电路或某一组件损坏时,立即将该第三开关9断开(OFF),以避免组件之间损坏的连锁反应,让检修人员方便对该充电部41中的某一电路或某一组件进行检修。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三开关9设为熔丝开关。
更具体说明该充电部41中组件的作动关系,当该电池30未连接该充电部41、该电池30正反两端未正确连接该充电部41、该电池30电压过低或该电池30发生短路时,则经过该保护控制电路44使该电源部40不对该电池30进行充电,以保护该电池30。另,当该电池30电压过小且低于两倍该第二齐纳二极管453的逆向崩溃电压时,则不对该电池30进行充电。又,当该侦察电池电压电路45侦测该电池30的电压电量不足时,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的负荷能率(Duty)增大,并由该第三运算放大器472控制限流与脉冲电压值,使其不大于该电池30能承受的最大电流,藉此可避免该电池30有过度充电的现象发生。再者,该电池30进行充电电压渐升时,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的负荷能率渐降,以防止该电池30升温,藉此增加该电池30的寿命。此外,当该电池30充饱时,经过该侦察电池电压电路45使该电池30不再充电,避免该电池30过度充电。
请复阅图1及图4所示,该驱动系统6包含有一电性连接该电控系统5的驱动马达60,该驱动马达60是配合该电池30与该电控系统5。该驱动马达60包含有一三相线圈600,该三相线圈600的每一线圈分别电性连接每一该第一二极管550的正端,该三相线圈600的每一线圈分别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一开关561与每一该第二开关562之间。当该驱动马达60的其中一相截止(turn off)时,该驱动马达60内部电感产生的反电动势(Back electromotive force)经每一该第一二级体550充回该第一电感54,以防止该驱动马达60换相后的初期电压下降,同时,每一该第一二极管550亦有较小的反应电动势回馈。本发明该第一电感54的电抗阻值系远小于每一该线圈600的阻抗值,藉此可让该驱动马达60的工作电压正常且不易发热,以增加该驱动马达60的效益,特别是在重载或重复启动时。其中,在本案实施例中,该驱动马达60设为永磁式直流无刷马达,但不以此为限。该驱动马达60作动时,每一该第一开关561与每一该第二开关562的导通与否为已知永磁式直流无刷马达与该控制单元56的作动,故不在赘述。
承上,在实施上可利用时序讯号分别控制该三相线圈600的每一线圈,并依据该电动车2把手加速的讯号大小经缓冲电路约0.5秒后藉由脉冲宽度调变技术控制该驱动马达60顺畅运转,使该电动车2在行驶过程中无暴冲现象的风险。
本发明将该电池管理系统8的该第一限流值设为略大于该电控系统5的该第二限流值,藉此可以防止该电池管理系统8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因开关切换次数多发热而损坏烧毁。或是当该电控系统5限流开路故障时,该驱动马达60仍可经过该电池管理系统8的控制,使该驱动马达60仍可在该第一限流值的范围工作,藉此防止该驱动马达60过流而损坏。倘若该第一限流值与该第二限流值同时故障时,仍可经过该断路器52跳脱,使该电池30不对该驱动马达60供电,以防止该电动车2暴冲。在实际实施中,选择适当的该电池管理系统8,该电池30的容量,以及该充电系统4,可增加该电池30的循环寿命,进而增加该电动车2的续航力。
本发明经过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的设置,可以改善功率因子及具有电压回充的功能,使该驱动马达60在额定电压工作时不会因启动的瞬间造成电流瞬间增大及电压瞬间下降,藉此提高该驱动马达60的效率。本发明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系简易利用马达三相控制电子开关,关闭时的反电动势来改善功率因子,其电路简单,不影响该电控系统5正常工作,有别于已知经过额外设置的电子开关,增加电路的复杂度。再者,本发明该电动车系统整合1的该电控系统5,该驱动系统6,该传动系统7及该电池30的容量可根据实际需求变化,不同需求有不同的整合,藉此使该电控系统5能适用于如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辅助自行车、或电动汽车等中。此外,本发明该驱动马达60的选用是根据该电动车2行驶中的实际需求,依据已知车辆动力学公式计算得到该驱动马达60所需的规格,此后再经过实际测试来决定较符合实际需求的该驱动马达60,有别于已知直接经过测试,选择马达最高效率点的造车技术。更具体说明,根据该电动车2的行车状况所需,选择匹配该电池30、该电控系统5及该传动系统7的马达,在该电动车2造车前先计算出行车状况所需的规格,例如载重、平路极速、爬坡扭力、功率、电压、转速等马达规格,此后再对马达进行测试,选择最适当或能配合行车状况的该驱动马达60。
请复阅图5至图8A所示,该传动系统7包含有一箱体70,一容置在该箱体70内部空间700且连接该驱动马达60输出端的行星齿轮单元71,一连接该行星齿轮单元71远离该驱动马达60一端的第一滚轮72,一连接在该第一滚轮72外周围的传动单元73,一连接该传动单元73远离该第一滚轮72一端的第二滚轮74,以及一连接该第二滚轮74与该电动车2的轮框20的第一滚动轴75。该箱体70包含有一连接在该箱体70一端且与该箱体70的内部空间700相连的第一盖板701,以及一连接在该箱体70一端且相对该第一盖板701并与该箱体70的内部空间700相连的第二盖板702。该第一盖板701具有一贯通该第一盖板701且与该箱体70的内部空间700相通的第一通孔703,以及复数分布开设在该第一盖板701外缘的第一螺孔705。该第二盖板702具有一贯通该第二盖板702且与该箱体70的内部空间700的第二通孔704,以及复数分布开设在该第二盖板702外缘的第二螺孔。该行星齿轮单元71包含有一容置在该箱体70内部空间700且连接该箱体70内缘的环齿710,一容置在该箱体70内部空间700且位于该环齿710中央处的太阳齿711,一穿伸该第一通孔703且连接该太阳齿711与该驱动马达60输出端的第二滚动轴712,至少三平均分布在该环齿710内缘与该太阳齿711之间并与该环齿710及该太阳齿711啮接的行星齿713,一位于该第二盖板702与每一该行星齿713之间的第一托盘714,一连接在该第一托盘714远离每一该行星齿713一侧且穿伸该第二通孔704的第三滚动轴715,至少三分别穿伸每一该行星齿713且连接在该第一托盘714远离该第三滚动轴715一侧的销体716,至少三平均分布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713外侧的第一磁性组717,以及至少三平均分布连接在该太阳齿711外侧的第二磁性组718。其中,该环齿710与该箱体70内缘的连接端能以胶膜固定,或者是直接将该环齿710与该箱体70设为一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
该环齿710具有复数分布在该环齿710一侧外缘且分别对应每一该第一螺孔705的第三螺孔7100,以及复数分布在该环齿710一侧外缘且分别对应每一该第二螺孔的第四螺孔。以如螺丝的复数第一锁固组件706分别穿伸每一该第一螺孔705,并螺固在每一该第三螺孔7100,使该第一盖板701固定在该环齿710一侧。以如螺丝的复数第二锁固组件707分别穿伸每一该第二螺孔,并螺固在每一该第四螺孔,使该第二盖板701固定在该环齿710相对该第一盖板701的一侧。该第二滚动轴712系能在该第一通孔703内旋转。该第三滚动轴715系能在该第二通孔704内旋转,且该第三滚动轴715远离该第一托盘714的一端穿伸该第二通孔704并连接该第一滚轮72。每一该行星齿713具有一贯通每一该行星齿713且分别供每一该销体716穿伸的第三通孔7130,每一该行星齿713系能在每一该销体716外周围旋转。该第一托盘714与该第三滚动轴715的连接端能以黏接或螺接方式固定,该第一托盘714与每一该销体716的连接端能以黏接或螺接方式固定,但不以此为限。
每一该第一磁性组717包含有至少一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713一侧的第一磁性件7170,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位于每一该第三通孔7130与每一该行星齿713外缘之间。每一该第二磁性组7180包含有至少一连接在该太阳齿711一侧且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同一侧的第二磁性件7180,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位于该第二滚动轴712与该太阳齿711外缘之间,且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的磁性相斥。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一磁性件组717设为三组且平均分布在每一该行星齿713外侧,该第二磁性组718设为三组且平均分布在该太阳齿711外侧,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磁性组717亦可设为四组或五组或六组平均分布在每一该行星齿713外侧,该第二磁性组718亦可设为四组或五组或六组平均分布在该太阳齿711外侧,但不以此为限。而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行星齿713的连接端能以如胶膜或胶带或螺丝等方式固定,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与该太阳齿711的连接端能以如胶膜或胶带或螺丝等方式固定,但并非用来限制本案。
本发明经过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的磁性相斥的设置方式,使其减少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啮接处的摩擦力,并产生助力而可以帮助该电动车2行驶中节省该电池30的电力,以增加该电动车2的续航力。再者,本发明该电动车系统整合1的该传动系统7可根据实际需求单独与其它系统整合作业,并非一定要与本发明的该供电系统3,该充电系统4,该电控系统5,以及该驱动系统6同时存在才能作业。藉此,使该传动系统7能适用于如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辅助自行车、或电动汽车等电动车2中。其中,该传动单元73在实际上能以皮带或炼条或变速装置为应用,而在本案实施例中,该传动单元71是以皮带做举例说明,但并非用来限制本案。本发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皆设为强力磁铁,其磁铁的形状、种类并没有限制,只要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的磁性相斥即可,而在较佳的实施例中,为了让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发挥出最大功效,可将该环齿710、该太阳齿711、该第二滚动轴712、每一该行星齿713、该第一托盘714、该第三滚动轴715及每一该销体716分别设为非导磁材料。经过每一该销体716的设置使每一该行星齿713在旋转过程中不易飘移,让每一该行星齿713的间距保持相同距离,进而让每一该行星齿713旋转时可发挥出最大功效。
在实际作业上,每一该第一磁性组717的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组718的该第二磁性件7180设为一个即可实施,而在本案实施例中,每一该第一磁性组717的该第一磁性件7170设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713的左右两侧,每一该第二磁性组718的该第二磁性件7180设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该太阳齿711的左右两侧,但并非用来限制本案。每一该行星齿713两侧设有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该太阳齿711两侧设有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能使其运行时左右平衡。再者,每一该第一磁性组717中的其中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另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的磁性可设为相反或相同,每一该第二磁性组718中的其中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与另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的磁性亦可设为相反或相同,而在本案实施例中,是将每一该第一磁性组717的其中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另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的磁性设为相反,以及每一该第二磁性组718的其中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与另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的磁性设为相反。此外,在实际作业上,可将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形成交错设置,如图8A所示,或者是将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对准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设置,如图9所示。
进一步地,请复阅图5及图6所示,为了使该第二滚动轴712顺畅地在该第一通孔703内转动,其一是该行星齿轮单元71包含有一连接在该第一通孔703内缘的第一轴承760,该第二滚动轴712穿伸该第一轴承760。其二是该行星齿轮单元71包含有至少一连接在该第一盖板701一侧且位于该第一通孔703一端的第一轴承760,该第二滚动轴712穿伸该第一轴承760与该第一通孔703。
进一步地,请复阅图5及图6所示,为了使该第三滚动轴715顺畅地在该第二通孔704内转动,其一是该行星齿轮单元71包含有一连接在该第二通孔704内缘的第二轴承761,该第三滚动轴715穿伸该第二轴承761。其二是该行星齿轮单元71包含有至少一连接在该第二盖板702一侧且位于该第二通孔704一端的第二轴承761,该第三滚动轴715穿伸该第二轴承761与该第二通孔704。
进一步地,请复阅图5及图6所示,为了使每一该行星齿713顺畅地在每一该销体716外周围旋转,其一是该行星齿轮单元71包含有一连接在每一该第三通孔7130内缘的第三轴承762,每一该销体716穿伸每一该第三轴承762。其二是该行星齿轮单元71包含有至少一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713一侧且分别位于每一该第三通孔7130一端的第三轴承762,每一该销体716穿伸每一该第三轴承762与每一该第三通孔7130。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一轴承760设为一个且位于该第一通孔703内缘并与该第二滚动轴712紧密配合,该第二轴承761设为一个且位于该第二通孔704内缘并与该第三滚动轴715紧密配合,该第三轴承762设为一个且位于每一该第三通孔7130内缘并分别与每一该销体716紧密配合,但并非用来限制本案。
进一步地,请复阅图5及图6所示,为了使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作动时不容易因震动而偏移,该行星齿轮单元71包含有一位于该第一盖板701与该太阳齿711之间的第二托盘763,该第二托盘763具有一贯通该第二托盘763且供该第二滚动轴712穿伸的第四通孔764,每一该销体716远离该第一托盘714的一端穿伸每一该第三通孔7130且连接该第二托盘763,使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保持在该第一托盘714与该第二托盘763之间。该第二托盘763与每一该销体716的连接端能以黏接或螺接方式固定,而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二托盘763与每一该销体716的连接端是以第三锁固组件765与第五螺孔766的螺接方式固定,但并非用来限制本案。同样地,为了让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发挥出最大功效,该第二托盘763设为非导磁材料。
请参阅图8A至图8C所示,更具体说明该传动系统7的作动关系,启动该驱动马达60并带动该第二滚动轴712旋转,此后带动该太阳齿711旋转,此后带动每一该行星齿713旋转。由于该环齿710连接固定在该箱体70内缘,该环齿710本身并不会转动,当该太阳齿711顺时针旋转时,每一该行星齿713会逆时针旋转且沿着该太阳齿711与该环齿710之间的轨迹移动,如图8B所示,而当该太阳齿711逆时针旋转时,每一该行星齿713会顺时针旋转且沿着该太阳齿711与该环齿710之间的轨迹移动,如图8C所示。当每一该行星齿713沿着轨迹移动时会带动该第一托盘714转动,此后带动该第三滚动轴715转动,此后带动该第一滚轮72、该传动单元73、该第二滚轮74、该第一滚动轴75及该电动车2的轮框20转动,使该电动车2移动。
承上,在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转动且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欲靠近的动态初期时,由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的磁性相斥设置,使得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啮接处之间具有一浮力而能减少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啮接处之间的磨擦力,此后经过该驱动马达60作动时给予该太阳齿711的一转动力量,且该转动力量大于摩擦力,藉此使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能顺利转动至另一侧。而当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转动且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欲远离的动态后期时,磁性相斥的排斥力与转动方向的向量和正是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转动方向,进一步形成助力而可以帮助电动车2行驶,藉此可以节省该电池30的电力并增加该电动车2的续航力。本发明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转动的方向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其转动方向的设置并非为本案的主轴,只要转动时经过如上述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磁性相斥的原理即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综上所述,本发明经过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的设置,可以改善功率因子及具有电压回充的功能,使该驱动马达60在额定电压工作时不会因启动的瞬间造成电流瞬间增大及电压瞬间下降,藉此提高该驱动马达60的效率。又,本发明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系简易利用马达三相控制电子开关,关闭时的反电动势来改善功率因子,其电路简单,不影响该电控系统5正常工作,有别于已知经过额外设置的电子开关,增加电路的复杂度。另,本发明经过每一该第一磁性件7170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7180的磁性相斥的设置方式,使其减少该太阳齿711与每一该行星齿713啮接处的摩擦力,并产生助力而可以帮助该电动车2行驶中节省该电池30的电力,以增加该电动车2的续航力。再者,本发明该驱动马达60的选用是根据该电动车2行驶中的实际需求,经过计算得到该驱动马达60所需的规格,此后再经过实际测试来决定较符合实际需求的该驱动马达60,有别于已知直接经过测试,选择马达最高效率点的造车技术。此外,经过该第一限流值略大于该第二限流值的方式,不仅可以防止该电池管理系统8中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因开关切换次数多发热而损坏。或是在该电控系统5限流开路故障时,该驱动马达60仍可经过该电池管理系统8的控制,使该驱动马达60仍可在该第一限流值的范围工作,以防止该驱动马达60过流而损坏。
符号说明
电动车系统整合.1 电动车.2
轮框.20 供电系统.3
电池.30 第八电容.301
充电系统.4 电源部.40
转换器.400 交流电压.401
充电部.41 直流电压供电端.42
取样电路.43 第一电阻.430
第二电容.431 保护控制电路.44
第一齐纳二极管.440 第一光电耦合组件.441
第二电阻.442 侦察电池电压电路.45
第三电阻.450 第四电阻.451
第一可变电阻.452 第二齐纳二极管.453
第五电阻.454 第二光电耦合组件.455
第三电容.456 第六电阻.457
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458 第七电阻.459
第八电阻.4510 第一NPN双极性晶体管.4511
第九电阻.4512 第十电阻.4513
第四电容.4514 自动调整输出功率电路.46
第十一电阻.460 第一运算放大器.461
第二运算放大器.462 第五电容.463
第二二极管.464 第十二电阻.465
第十三电阻.466 第十四电阻.467
第十五电阻.468 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469
第十六电阻.4610 第六电容.4611
PNP双极性晶体管.4612 第十七电阻.4613
第十八电阻.4614
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4615
抗流圈.4616 飞轮二极管.4617
限流控制电路.47 第十九电阻.470
第二十电阻.471 第三运算放大器.472
第七电容.473 第二可变电阻.474
第二十一电阻.475 稳压电路.48
显示电路.49 电控系统.5
接地端.50 功率因子校正电路.51
断路器.52 第一电容.53
第一电感.54 二极管组.55
第一二极管.550 控制单元.56
三相开关电路.560 第一开关.561
第二开关.562 限流控制器.563
驱动系统.6 驱动马达.60
三相线圈.600 传动系统.7
箱体.70 内部空间.700
第一盖板.701 第二盖板.702
第一通孔.703 第二通孔.704
第一螺孔.705 第一锁固组件.706
第二锁固组件.707 行星齿轮单元.71
环齿.710 第三螺孔.7100
太阳齿.711 第二滚动轴.712
行星齿.713 第三通孔.7130
第一托盘.714 第三滚动轴.715
销体.716 第一磁性组.717
第一磁性件.7170 第二磁性组.718
第二磁性件.7180 第一滚轮.72
传动单元.73 第二滚轮.74
第一滚动轴.75 第一轴承.760
第二轴承.761 第三轴承.762
第二托盘.763 第四通孔.764
第三锁固组件.765 第五螺孔.766
电池管理系统.8 第三开关.9。

Claims (40)

1.一种电动车系统整合,适用于一电动车,其特征在于,该电动车系统整合包含有:
一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包含有至少一个电池;
一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电性连接该电池,该充电系统包含有一电源部,电性连接该电源部与该电池的一充电部,以及电性连接该充电部的一直流电压供电端;该电源部包含有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一转换器,该转换器输出端电性连接该电池正端;
一电控系统,该电控系统包含有电性连接在该电池负端的一接地端,电性连接在该电池负端与该电池正端的一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电性连接在该电池正端与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之间的一断路器,以及并联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的一控制单元;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有并联该控制单元的至少一个第一电容,电性连接在该断路器与该控制单元之间的一第一电感,以及电性连接在该断路器与该第一电感之间的一二极管组;该二极管组包含有三个第一二极管,每一该第一二极管的负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感与该断路器之间;该控制单元包含有一三相开关电路,分别并联每一该第一电容,该三相开关电路的每一开关电路包含有一第一开关、串联该第一开关的一第二开关、以及串联该第二开关的一限流控制器;
一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包含有电性连接该电控系统且配合该电池与该电控系统的一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包含有一三相线圈,该三相线圈的每一线圈分别电性连接每一该第一二极管的正端,该三相线圈的每一线圈分别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一开关与每一该第二开关之间;以及
一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包含有一箱体,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且连接该驱动马达输出端的一行星齿轮单元,连接该行星齿轮单元远离该驱动马达一端的一第一滚轮,连接在该第一滚轮外周围的一传动单元,连接该传动单元远离该第一滚轮一端的一第二滚轮,以及连接该第二滚轮与该电动车的轮框的一第一滚动轴;该箱体包含有连接在该箱体一端的一第一盖板,以及连接在该箱体一端且相对该第一盖板的一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具有贯通该第一盖板的一第一通孔,该第二盖板具有贯通该第二盖板的一第二通孔;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且连接该箱体内缘的一环齿,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且位于该环齿中央处的一太阳齿,穿伸该第一通孔且连接该太阳齿与该驱动马达输出端的一第二滚动轴,平均分布在该环齿内缘与该太阳齿之间并与该环齿及该太阳齿啮接的至少三个行星齿,位于该第二盖板与每一该行星齿之间的一第一托盘,连接在该第一托盘远离每一该行星齿一侧且穿伸该第二通孔的一第三滚动轴,分别穿伸每一该行星齿且连接在该第一托盘远离该第三滚动轴一侧的至少三个销体,平均分布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外侧的至少三个第一磁性组,以及平均分布连接在该太阳齿外侧的至少三个第二磁性组;该第二滚动轴能在该第一通孔内旋转;该第三滚动轴能在该第二通孔内旋转,且该第三滚动轴远离该第一托盘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滚轮;每一该行星齿具有贯通每一该行星齿且分别供每一该销体穿伸的一第三通孔,每一该行星齿能在每一该销体外周围旋转;每一该第一磁性组包含有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每一该第一磁性件位于每一该第三通孔与每一该行星齿外缘之间;每一该第二磁性组包含有连接在该太阳齿一侧且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同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每一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二滚动轴与该太阳齿外缘之间,每一该第二磁性件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设为铅酸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监测该电池状态的一电池管理系统,该电池管理系统具有一第一限流值,该电控系统具有一第二限流值,该第一限流值略大于该第二限流值;该电池设为锂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充电部包含有电性连接该电池的一取样电路,电性连接该取样电路的一保护控制电路,电性连接该取样电路的一侦察电池电压电路,电性连接该侦察电池电压电路的一自动调整输出功率电路,以及电性连接该自动调整输出功率电路的一限流控制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充电部的该取样电路包含有依序串接且并联该电池的二个第一电阻,以及依序串接且并联该电池的二个第二电容,每一该第一电阻之间的连接端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之间的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充电部的该保护控制电路包含有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之间连接端的一第一齐纳二极管,电性连接该第一齐纳二极管正端的一第一光电耦合组件,以及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负端与该电池负端的一第二电阻;其中,该第一齐纳二极管的负端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之间的连接端,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的正端电性连接该第一齐纳二极管的正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充电部的该侦察电池电压电路包含有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之间的一第三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三电阻的一第四电阻,电性连接该第四电阻与该电池负端的一第一可变电阻,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之间的一第二齐纳二极管,电性连接该第二齐纳二极管正端的一第五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五电阻的一第二光电耦合组件,电性连接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负端的一第三电容,电性连接该第三电容并电性连接在该第三电阻与该第四电阻之间的一第六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负端与该第三电容的一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电性连接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射极端与该接地端的一第七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集极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的一第八电阻,电性连接在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集极端与该第八电阻之间并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的一第一NPN双极性晶体管,电性连接该第一NPN双极性晶体管集极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的一第九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射极端与该接地端的一第十电阻,以及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射极端与该接地端的一第四电容;其中,该第二齐纳二极管的负端电性连接在每一该第二电容之间,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的正端电性连接该第五电阻,该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的负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负端与该第三电容之间,该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的参考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三电阻与该第四电阻之间并电性连接该第六电阻,该可编程精密电压基准器的正端电性连接该电池负端,该第一NPN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二光电耦合组件集极端与该第八电阻之间的连接端,该第一NPN双极性晶体管的射极端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的集极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充电部的该自动调整输出功率电路包含有电性连接该第一光电耦合组件射极端的一第十一电阻,电性连接该第十一电阻的一第一运算放大器,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负端的一第二运算放大器,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负端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负端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的一第五电容,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负端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的一第二二极管,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负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的一第十二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正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的一第十三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正端与该接地端的一第十四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正端与该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的一第十五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的一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电性连接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集极端与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基极端并电性连接该直流电压供电端的一第十六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集极端与该直流电压供电端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的一第六电容,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与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射极端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的一PNP双极性晶体管,电性连接在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射极端与该PNP双极性晶体管射极端之间的一第十七电阻,电性连接在该第十七电阻与该PNP双极性晶体管射极端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的一第十八电阻,电性连接在该第十七电阻与该第十八电阻之间的一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一电性连接在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漏极端与该电池负端的抗流圈,以及电性连接该抗流圈与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漏极端并电性连接该电池的一飞轮二极管;其中,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端电性连接该第十一电阻,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端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端,该第二二极管的负端电性连接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端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的集极端电性连接该直流电压供电端,该PNP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端电性连接该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该PNP双极性晶体管的射极端电性连接该第二NPN双极性晶体管的射极端,该PNP双极性晶体管的集极端电性连接该接地端,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栅极端电性连接在该第十七电阻与该第十八电阻之间,该飞轮二极管的负端电性连接该电池正端与该转换器的输出端,该飞轮二极管的正端电性连接在该抗流圈与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漏极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充电部的该限流控制电路包含有电性连接在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源极端与该接地端之间的一第十九电阻,电性连接在该N沟道增强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源极端与该第十九电阻之间的一第二十电阻,电性连接该第二十电阻的一第三运算放大器,电性连接在该第三运算放大器负端与该第二十电阻之间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的一第七电容,电性连接该第三运算放大器正端与该第七电容并电性连接该接地端的一第二可变电阻,以及电性连接在该第二可变电阻与该第三运算放大器正端之间并电性连接该直流电压供电端的一第二十一电阻;其中,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负端电性连接该第二十电阻,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一运算放大器正端与该第十一电阻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充电系统包含有电性连接在该电源部与该充电部之间的一第三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限流控制器为可编程控制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驱动马达设为永磁式直流无刷马达。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该第一通孔内缘的一第一轴承,该第二滚动轴穿伸该第一轴承;或者是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该第一盖板一侧且位于该第一通孔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一轴承,该第二滚动轴穿伸该第一轴承与该第一通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该第二通孔内缘的一第二轴承,该第三滚动轴穿伸该第二轴承;或者是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该第二盖板一侧且位于该第二通孔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轴承,该第三滚动轴穿伸该第二轴承与该第二通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每一该第三通孔内缘的一第三轴承,每一该销体穿伸每一该第三轴承;或者是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一侧且分别位于每一该第三通孔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三轴承,每一该销体穿伸每一该第三轴承与每一该第三通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环齿、该太阳齿、该第二滚动轴、每一该行星齿、该第一托盘、该第三滚动轴及每一该销体分别设为非导磁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磁性组的该第一磁性件设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的左右两侧,每一该第二磁性组的该第二磁性件设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该太阳齿的左右两侧,每一该第一磁性件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磁性组的其中一个该第一磁性件与另一个该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反,每一该第二磁性组的其中一个该第二磁性件与另一个该第二磁性件的磁性相反。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17或18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对准每一该第一磁性件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17或18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形成交错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设为强力磁铁,每一该第二磁性件设为强力磁铁。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位于该第一盖板与该太阳齿之间的一第二托盘,该第二托盘具有贯通该第二托盘且供该第二滚动轴穿伸的一第四通孔,每一该销体远离该第一托盘的一端穿伸每一该第三通孔且连接该第二托盘。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托盘设为非导磁材料。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系统整合,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设为皮带或炼条或变速装置。
25.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控系统包含有一功率因子校正电路,以及并联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的一控制单元;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包含有并联该控制单元的至少一个第一电容,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的一第一电感,以及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感的一二极管组;该二极管组包含有三个第一二极管,每一该第一二极管的负端电性连接该第一电感,每一该第一二极管正端分别电性连接一驱动马达的三相线圈;该控制单元包含有一三相开关电路,分别并联每一该第一电容,该三相开关电路的每一开关电路包含有一第一开关、串联该第一开关的一第二开关、以及串联该第二开关的一限流控制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控系统包含有电性连接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的一电池,电性连接在该电池正端与该功率因子校正电路之间的一断路器,以及电性连接在该电池负端的一接地端;该第一电感电性连接在该断路器与该控制单元之间,该二极管组电性连接在该断路器与该第一电感之间,每一该第一二极管的负端电性连接在该第一电感与该断路器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限流控制器为可编程控制器。
28.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系统包含有一箱体,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且连接驱动马达输出端的一行星齿轮单元,连接该行星齿轮单元远离该驱动马达一端的一第一滚轮,连接在该第一滚轮外周围的一传动单元,连接该传动单元远离该第一滚轮一端的一第二滚轮,以及连接该第二滚轮与该电动车的轮框的一第一滚动轴;该箱体包含有连接在该箱体一端的一第一盖板,以及连接在该箱体一端且相对该第一盖板的一第二盖板,该第一盖板具有贯通该第一盖板的一第一通孔,该第二盖板具有开设且贯通该第二盖板的一第二通孔;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且连接该箱体内缘的一环齿,容置在该箱体内部空间且位于该环齿中央处的一太阳齿,穿伸该第一通孔且连接该太阳齿与该驱动马达输出端的一第二滚动轴,平均分布在该环齿内缘与该太阳齿之间并与该环齿及该太阳齿啮接的至少三个行星齿,位于该第二盖板与每一该行星齿之间的一第一托盘,连接在该第一托盘远离每一该行星齿一侧且穿伸该第二通孔的一第三滚动轴,分别穿伸每一该行星齿且连接在该第一托盘远离该第三滚动轴一侧的至少三个销体,平均分布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外侧的至少三个第一磁性组,以及平均分布连接在该太阳齿外侧的至少三个第二磁性组;该第二滚动轴能在该第一通孔内旋转;该第三滚动轴能在该第二通孔内旋转,且该第三滚动轴远离该第一托盘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滚轮;每一该行星齿具有一贯通每一该行星齿且分别供每一该销体穿伸的第三通孔,每一该行星齿能在每一该销体外周围旋转;每一该第一磁性组包含有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每一该第一磁性件位于每一该第三通孔与每一该行星齿外缘之间;每一该第二磁性组包含有连接在该太阳齿一侧且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同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每一该第二磁性件位于该第二滚动轴与该太阳齿外缘之间,每一该第二磁性件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斥。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该第一通孔内缘的一第一轴承,该第二滚动轴穿伸该第一轴承;或者是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该第一盖板一侧且位于该第一通孔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一轴承,该第二滚动轴穿伸该第一轴承与该第一通孔。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该第二通孔内缘的一第二轴承,该第三滚动轴穿伸该第二轴承;或者是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该第二盖板一侧且位于该第二通孔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轴承,该第三滚动轴穿伸该第二轴承与该第二通孔。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每一该第三通孔内缘的一第三轴承,每一该销体穿伸每一该第三轴承;或者是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一侧且分别位于每一该第三通孔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三轴承,每一该销体穿伸每一该第三轴承与每一该第三通孔。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环齿、该太阳齿、该第二滚动轴、每一该行星齿、该第一托盘、该第三滚动轴及每一该销体分别设为非导磁材料。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磁性组的该第一磁性件设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每一该行星齿的左右两侧,每一该第二磁性组的该第二磁性件设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该太阳齿的左右两侧,每一该第一磁性件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斥。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磁性组的其中一个该第一磁性件与另一个该第一磁性件的磁性相反,每一该第二磁性组的其中一个该第二磁性件与另一个该第二磁性件的磁性相反。
35.根据权利要求28或33或34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对准每一该第一磁性件设置。
36.根据权利要求28或33或34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二磁性件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形成交错设置。
3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磁性件设为强力磁铁,每一该第二磁性件设为强力磁铁。
38.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行星齿轮单元包含有位于该第一盖板与该太阳齿之间的一第二托盘,该第二托盘具有贯通该第二托盘且供该第二滚动轴穿伸的一第四通孔,每一该销体远离该第一托盘的一端穿伸每一该第三通孔且连接该第二托盘。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托盘设为非导磁材料。
4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适用于电动车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动单元设为皮带或炼条或变速装置。
CN201510741317.5A 2015-11-03 2015-11-03 电动车系统整合 Pending CN1066271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1317.5A CN106627187A (zh) 2015-11-03 2015-11-03 电动车系统整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41317.5A CN106627187A (zh) 2015-11-03 2015-11-03 电动车系统整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27187A true CN106627187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5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1317.5A Pending CN106627187A (zh) 2015-11-03 2015-11-03 电动车系统整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2718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4436A1 (en) * 2005-08-12 2007-02-15 Tai-Her Yang Energy storage type of dual-drive couple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2484424A (zh) * 2009-08-31 2012-05-3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力变换装置
CN202612505U (zh) * 2012-05-21 2012-12-19 邢绍东 电动车上带有硅磁铁的变速器
CN202818089U (zh) * 2012-08-31 2013-03-20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3457452A (zh) * 2012-05-29 2013-12-18 Ls产电株式会社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3501013A (zh) * 2013-10-21 2014-01-08 安徽天沃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不平衡负载功率因数校正及系统电流平衡设备
CN104917412A (zh) * 2015-07-17 2015-09-16 东南大学 一种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的移相全桥拓扑电路
US20150311724A1 (en) * 2014-03-31 2015-10-29 Evatran Group, Inc. Ac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34436A1 (en) * 2005-08-12 2007-02-15 Tai-Her Yang Energy storage type of dual-drive coupled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2484424A (zh) * 2009-08-31 2012-05-3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力变换装置
CN202612505U (zh) * 2012-05-21 2012-12-19 邢绍东 电动车上带有硅磁铁的变速器
CN103457452A (zh) * 2012-05-29 2013-12-18 Ls产电株式会社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202818089U (zh) * 2012-08-31 2013-03-20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CN103501013A (zh) * 2013-10-21 2014-01-08 安徽天沃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不平衡负载功率因数校正及系统电流平衡设备
US20150311724A1 (en) * 2014-03-31 2015-10-29 Evatran Group, Inc. Ac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4917412A (zh) * 2015-07-17 2015-09-16 东南大学 一种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的移相全桥拓扑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18970A1 (en) Starting and Generating Multiplying Cotnrol System,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ystem, and an Electromotion Mixed Dynamic Vehicle
US8975886B2 (en) Charging and distribution control
US8143823B2 (en) Bidirectional different speed ratio electric motor driving device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US9163600B2 (en) Charging in multiple voltage start/stop bas system
CN101959650A (zh) 电动旋转工具、控制方法及程序
US20030057921A1 (en) Charging device including a multiple-stage voltage source for providing automatic control of charging current
US20150377203A1 (en) Multiple voltage system and method
US10960769B2 (en) Onboard charging apparatus
JP2012070606A (ja) 直流回生電動機
US8143821B2 (en) Bidirectional unequal speed electric motor driven constant directional output system
JP6305364B2 (ja) 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US20230294264A1 (en) Power Tool
Tarnini Microcontroller based PMDC motor control for driving 0.5 KW scooter
US8405366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generation of electrical power
CN106627187A (zh) 电动车系统整合
GB2350946A (en) Motor vehicle power supply
EP1381069B1 (en) Bicycle power supply with full-wave and half-wave charging elements
JP3543932B2 (ja) 電動車両の回生制動制御方法
US9503012B1 (en) Dynamic inductor system
WO2017075758A1 (zh) 电动车系统整合
US9762170B2 (en) Magnetic induction fixed magnetic pole rotor motor
US11440397B2 (en) Electric machine
KR20150121967A (ko) 플라이휠을 이용한 자동차용 스타터 발전기
Madhumitha et al. Arduino Based Speed Control for Hemo
FR2996383A1 (fr) Convertisseur de tension continu/continu reversible de type " flyback "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