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88675A - 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88675A
CN106588675A CN201610896373.0A CN201610896373A CN106588675A CN 106588675 A CN106588675 A CN 106588675A CN 201610896373 A CN201610896373 A CN 201610896373A CN 106588675 A CN106588675 A CN 106588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mentioned
organic
alky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963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88675B (zh
Inventor
李舜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Lighte Optoelectronics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Smythe Wright Photoelectr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404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43987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Smythe Wright Photoelectr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Smythe Wright Photoelectric Mate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88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88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88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88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1/00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43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57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being part of condensed ring syste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211/61Compounds contain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being part of condensed ring system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with at least one of the condensed ring systems formed by three or more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7/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4 or 14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7/02Silicon compounds
    • C07F7/08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C—Si linkages
    • C07F7/0803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 C07F7/081Compounds with Si-C or Si-Si linkag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atom selected from the elements N, O, halogen, S, Se or 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31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 H10K85/633Amine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two aryl rest on at least one amine-nitrogen atom, e.g. triphenylamine comprising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as substituents on the nitroge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4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escription

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通常,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基板上部形成有阳极,在上述阳极的上部依次形成有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及阴极。其中,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为由有机化合物形成的有机薄膜。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的物质大多数为纯有机物质或有机物质和金属形成络合的络合物,根据用途可分为空穴注入物质、空穴传输物质、发光物质、电子传输物质、电子注入物质等。其中,作为空穴注入物质或空穴传输物质主要使用具有p型性质的有机物质,即,主要使用易发生氧化且氧化时具有电化学上稳定的状态的有机物。另一方面,作为电子注入物质或电子传输物质主要使用具有n型性质的有机物质,即,主要使用易发生还原且还原时具有电化学上稳定的状态的有机物。作为发光层物质使用均具有p型性质和n型性质的物质,即,优选地,使用在氧化状态和还原状态下均具有稳定的形态的物质,当形成激子时,优选地,使用将上述激子转换成光的发光效率高的物质。
除此之外,优选地,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的物质额外地具有如下的性质。
第一:优选地,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的物质具有优秀的热稳定性。这是因为,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因电荷的移动会产生焦耳加热(joule heating)。目前,主要作为空穴传输层物质使用的TPD或NP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也分别为较低的60℃及96℃,因此,由于上述所述的理由存在缩短器件寿命的致命缺点。
第二:为了获得可低电压驱动的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需要使向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注入的空穴或电子顺畅地传输到发光层,并且需要防止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流向发光层的外部。为此,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的物质需要具有适当的带隙(band gap)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或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
除此之外,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的物质需要具有优选的化学稳定性、电荷迁移率、与电极或相邻的层的界面特性等。即,需要使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用的物质产生较少的因水分或氧气而产生的物质变形。并且,通过具有适当的空穴或电子迁移率,来使空穴和电子的密度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实现平衡,从而可使激子形成最大化。而且,为了器件的稳定性,需要优秀的与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电极的界面。
尤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色纯度提高为有关提高显示器的彩色再现性的重要技术。但是,当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蓝色发光时,蓝色的色纯度低下和发光效率低下为最主要的问题。通常,为了获得高效率的蓝色发光,导入蓝色主体/掺杂剂系统,此时,可通过向短波长侧移动蓝色掺杂剂剂(dopant)的发光波长,来实现深蓝色(deep blue)。在现有的蓝色掺杂剂剂的情况下,在现有的化合物取代–F或–CN,但这产生了热稳定性问题及费用问题。由此,在实现彩色的全色显示器(full color display)的方面,迫切需要开发可获得热稳定性和高发光效率的深蓝色(deep blue)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第4267623号,韩国专利第10-0874749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所述的现有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有机化合物,即,可通过向短波长侧移动发光波长,来制备适合于显示器应用的深蓝色(deep blue)的蓝色主体/掺杂剂系统,并且可制备长寿命的蓝色主体/掺杂剂系统。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上述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层形成用材料。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上述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提供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的新型有机化合物。
在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中,
化学式1
在上述化学式中,R1至R7选自由氢、氘、C1~C30的烷基、C3~C12的环烷基、C6~C30的芳基、C2~C30的杂芳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氧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烷氨基、原子核数为1至40个的甲硅烷基、卤基、氰基组成的组中,上述R1至R7的烷基、烯基、炔基、杂烷基、环烷基、芳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烷氨基、芳氨基、芳烷氨基、甲硅烷基分别单独地被选自由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原子核数为3至10个的杂环烷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氧基、原子核数为1至40个的甲硅烷基、C4~C60的芳基、原子核数为5至20个的杂芳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在被多个取代基取代的情况下,它们能够相同或不同,k、l、m、n为0至3的整数,g为0至4的整数,R1及R2中的至少一个为C1~C10的烷基。
更优选地,在上述化学式1中,上述R1及R2中的至少一个为C1~C4的烷基,上述k、l、m、n为1,上述g为1至2。
更优选地,上述R3至R7可选自由氢、氘、C1~C10的烷基、-Si(CH3)3、苯基组成的组中。
并且,本发明提供包含由上述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本发明提供可将上述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蓝色掺杂剂物质适用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作为蓝色掺杂剂物质,可通过向短波长侧移动发光波长,来制备适合于显示器应用的深蓝色(deep blue)的蓝色主体/掺杂剂系统,并且可制备长寿命的蓝色主体/掺杂剂系统。
并且,以使用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的方式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优秀的色纯度、高效率及长寿命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检测本发明的实施化合物1至实施化合物3及比较化合物2-1的发光波长的图表。
图2为示出检测本发明的实施化合物4至实施化合物6及比较化合物2-2的发光波长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的新型有机化合物。
在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中,
化学式1
在上述化学式中,R1至R7选自由氢、氘、C1~C30的烷基、C3~C12的环烷基、C6~C30的芳基、C2~C30的杂芳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氧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烷氨基、原子核数为1至40个的甲硅烷基、卤基、氰基组成的组中,上述R1至R7的烷基、烯基、炔基、杂烷基、环烷基、芳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烷氨基、芳氨基、芳烷氨基、甲硅烷基分别单独地被选自由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原子核数为3至10个的杂环烷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氧基、原子核数为1至40个的甲硅烷基、C4~C60的芳基、原子核数为5至20个的杂芳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在多个取代基取代的情况下,它们能够相同或不同,k、l、m、n为0至3的整数,g为0至4的整数,R1及R2中的至少一个为C1~C10的烷基。
更具体地,在上述化学式1中,上述k、l、m、n可以为1,上述g可以为1至2,上述R1及R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C1~C4的烷基。
更具体地,在上述化学式1中,上述R3至R7可选自由氢、氘、C1~C10的烷基、-Si(CH3)3、苯基组成的组中。
在由上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的N取代的苯基的ortho位置(邻位)取代烷基时,本发明者通过向短波长移动蓝色掺杂剂的发光波长,来实现深蓝色(deep blue),并且确认到还可以提高热稳定性及发光效率,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上述k、l、m、n为0至3的整数,上述R1及R2中的至少一个为C1~C10的烷基。
更详细地,在上述发明中,上述k、l、m、n可以为1,上述R1及R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C1~C4的烷基。
更优选地,上述R3至R7可选自由氢、氘、C1~C10的烷基组成的组中。
具体地,上述有机化合物可以为如下化合物1至化合物32中的任一个。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层叠有一层或多层的有机薄膜层,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特征在于,上述有机薄膜层中的至少一个单独包含上述有机化合物或包含两种以上的组合的上述有机化合物。
并且,上述有机薄膜层可包括发光层,为了形成发光层而根据所需的形态制备时,除了上述有机化合物以外,通常还可添加物质,例如,还可添加主体物质等。
上述有机化合物可以为发光层的蓝色掺杂剂物质。
以下,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但是,以下例示的内容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具有依次层叠阳极(空穴注入电极)、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及阴极(电子注入电极)的结构,优选地,在阳极与发光层之间可额外地设置有电子隔断层(EBL),而且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额外地设置有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并且,在阴极与发光层之间还可包括空穴隔断层(HBL)。
在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中,首先,通过常规方法在基表面以涂敷阳极用物质的方式形成阳极。此时,优选地,所使用的基板为具有优秀的透明性、表面平滑性、可处理性及防水性的玻璃基板或透明塑料基板。并且,作为阳极用物质可使用透明且导电性优秀的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等。
然后,通过常规方法在上述阳极表面以对空穴注入层(HIL)物质进行真空热蒸镀或旋转涂布的方式形成空穴注入层。作为这种空穴注入层物质可例举酞菁铜(CuPc)、4,4',4"-三(3-甲基苯基氨基)三苯胺(m-MTDATA)、4,4',4"-三(3-甲基苯基氨基)苯氧基苯(m-MTDAPB)、星形(starburst)胺类的4,4',4"-三(N-咔唑基)三苯胺(TCTA)、4,4',4"-三(N-(2-萘基)-N-苯胺基)-三苯胺(2-TNATA)或可购自日本出光公司(Idemitsu)的IDE406。
通过常规方法在上述空穴注入层表面以对空穴传输层(HTL)物质进行真空热蒸镀或旋转涂布的方式形成空穴传输层。此时,作为空穴传输层物质可举例双(N-(1-萘基-n-苯基))联苯胺(α-NPD)、N,N'-二(萘-1-基)-N,N'-联苯-联苯胺(NPB)或N,N'-联苯-N,N'-双(3-甲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
通过常规方法在上述空穴传输层表面以对发光层(EML)物质进行真空热蒸镀或旋转涂布的方式形成发光层。此时,在所使用的发光层物质中的单独发光物质或发光主体物质为绿色的情况下,可使用三(8-羟基喹啉)铝(Alq3)等,在蓝色的情况下,可使用Balq(8-羟基喹啉铍酯)、DPVBi(4,4'-双(2,2-联苯乙烯基)-1,1'-联苯)系列、螺环(Spiro)物质、螺环-DPVBi(螺环-4,4'-双(2,2-联苯乙烯基)-1,1'-联苯)、LiPBO(2-(2-苯并噁唑基)-苯酚锂酯)、双(联苯乙烯)苯、铝-喹啉金属络合物、咪唑、噻唑及恶唑的金属络合物等。
在发光层物质中可与发光主体一同使用的掺杂剂(dopant)的情况下,优选地,作为蓝色荧光掺杂剂可使用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其它荧光掺杂剂可使用可购自日本出光公司(Idemitsu)的IDE102、IDE105、作为磷光掺杂剂可使用三(2-苯基吡啶)铱(III)(Ir(ppy)3)、铱(III)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酸酯(FIrpic)(参考文献[Chihaya Adachi et al.,Appl.Phys.Lett.,2001,79,3082-3084),铂(II)八乙基卟啉(PtOEP)、TBE002(Covion公司)等。
选择性地,可在空穴传输层与发光层之间额外地形成电子隔断层(EBL)。
通过常规方法在上述发光层表面以对电子传输层(ETL)物质进行真空热蒸镀或旋转涂布的方式形成电子传输层。此时,不对所使用的电子传输层物质的情况进行特别限定,优选地,可使用三(8-羟基喹啉)铝(Alq3)。
选择性地,在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额外地形成空穴隔断层(HBL),并且在发光层一同使用磷光掺杂剂,从而防止使三重态激子或空穴向电子传输层扩散的现象。
可通过常规方法对空穴隔断层物质进行真空热蒸镀及旋转涂布来形成空穴隔断层,虽然未特别限定空穴隔断层物质的情况,但优选地,可使用(8-羟基喹啉)锂(Liq)、双(2-甲基-8-羟基喹啉-N1,O8)- (1,1'-联苯-4-羟基)铝(BAlq),浴铜灵(bathocuproine,BCP)及LiF等。
通过常规方法在上述电子传输层表面以对电子注入层(EIL)物质进行真空热蒸镀或旋转涂布的方式形成电子注入层。此时,作为所使用的电子注入层物质可使用LiF、Liq、Li2O、BaO、NaCl、CsF等的物质。
通过常规方法在上述电子注入层表面以对阴极用物质进行真空热蒸镀的方式形成阴极。
此时,作为所使用的阴极用物质可使用锂(Li)、铝(Al)、铝-锂(Al-Li)、钙(Ca)、镁(Mg)、镁-铟(Mg-In)、镁-银(Mg-Ag)等。并且,在正面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情况下,可通过使用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来形成可使光透过的透明的阴极。
可借助本发明的覆盖层形成用组合物在上述阴极的表面形成覆盖层(CPL)。
以下,例举代表性的例子来对上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不限定于以下例示的方法,可基于以下例示的方法和该领域的公知方法来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
<合成实施例>
化合物1的合成
[反应式1]
在30ml的甲苯溶解3.9g(20.0mmol)的化合物A-1和3.3g(9.1mmol)的合物A-2后,添加2.6g(27.2mmol)的Na-OtBu、40mg(0.2mmol)的Pd(OAc)2、90mg(0.5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21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50%的收率获得12.7g的化合物。
1H NMR(CDCl3,300MHz):δ=7.89(d,2H),7.83(d,2H),7.78(d,2H),7.43(d,2H),7.24(t,2H),7.16(m,4H),7.08(t,2H),7.00(t,2H),6.92(m,4H),6.61(d,2H),2.12(s,6H),1.85(s,6H)ppm.化合物2的合成
[反应式2]
在30ml的甲苯溶解3.7g(20.0mmol)的化合物B-1和3.3g(9.1mmol)的化合物B-2后,添加2.6g(27.2mmol)的Na-OtBu、40mg(0.2mmol)的Pd(OAc)2、90mg(0.5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21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5%的收率获得3.3g的化合物2。
1H NMR(CDCl3,300MHz):δ=8.38(d,2H),8.20(d,2H),8.14-8.09(m,6H),7.92(d,2H),7.86(d,2H),7.69(d,2H),7.17-7.10(m,8H),6.90(t,2H),2.09(s,6H)ppm.
化合物3的合成
[反应式3]
在30ml的甲苯溶解4.5g(20.0mmol)的化合物C-1和3.3g(9.1mmol)的化合物C-2后,添加2.6g(27.2mmol)的Na-OtBu、40mg(0.2mmol)的Pd(OAc)2、90mg(0.5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55%的收率获得3.2g的化合物3.
1H NMR(CDCl3,300MHz):δ=7.92-7.74(m,6H),7.43(t,2H),7.12(d,2H),7.03(d,2H),6.87(d,2H),6.81(d,2H),6.72(s,2H),6.46(s,2H),2.25(s,6H),2.07(s,6H),2.03(s,6H),1.76(s,6H)ppm.
化合物4的合成
[反应式4]
在30ml的甲苯溶解5.1g(20.0mmol)的化合物D-1和3.3g(9.1mmol)的化合物D-2后,添加2.6g(27.2mmol)的Na-OtBu、40mg(0.2mmol)的Pd(OAc)2、90mg(0.5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50%的收率获得3.2g的化合物4.
1H NMR(CDCl3,300MHz):δ=7.92-7.72(m,6H),7.47-7.40(m,3H),7.16(t,2H),7.16(t,1H),7.09-7.02(m,4H),7.02-6.88(m,5H),6.59(d,2H),2.07(ss,6H),1.78(ss,6H),1.21(s,14H),0.98(s,4H)ppm.
化合物5的合成
[反应式5]
在40ml的甲苯溶解5.4g(20.0mmol)的化合物E-1和3.3g(9.1mmol)的化合物E-2后,添加2.6g(27.2mmol)的Na-OtBu、40mg(0.2mmol)的Pd(OAc)2、90mg(0.5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以53%的收率获得3.5g的化合物5.
1H NMR(CDCl3,300MHz):δ=7.95-7.69(m,6H),7.45(t,2H),7.15(t,1H),7.13-6.97(m,6H),6.90(d,2H),6.75(m,2H),6.44(s,1H),2.25(s,3H),2.03(s,6H),2.02(s,6H),1.74(s,3H),1.22(s,14H),0.98(s,4H)ppm.
化合物6的合成
[反应式6]
在30ml的甲苯溶解5.4g(20.0mmol)的化合物F-1和3.3g(9.1mmol)的化合物F-2后,添加2.6g(27.2mmol)的Na-OtBu、40mg(0.2mmol)的Pd(OAc)2、90mg(0.5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21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50%的收率获得3.3g的化合物6。
1H NMR(CDCl3,300MHz):δ=7.93-7.70(m,6H),7.42(d,2H),7.14(t,1H),7.10-6.90(m,8H),6.70(d,2H),6.48(dd,1H),2.28(ss,6H),2.04(s,6H),1.79(ss,6H),1.21(s,14H)0.98(s,4H)ppm.
化合物A的合成
[反应式7]
在100ml的甲苯溶解5.6g(20.0mmol)的化合物G-1和3.9g(20.0mmol)的化合物G-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53%的收率4.2g的化合物A。
1H NMR(CDCl3,300MHz):δ=8.12(d,1H),8.05(d,1H),8.02(d,1H),7.97(d,2H),7.94(m,2H),7.87(d,1H),7.49(d,1H),7.24(t,1H),7.17(t,2H),7.07(t,1H),6.99(t,1H),6.94(d,1H),6.90(t,1H),6.60(d,1H),2.13(s,3H),1.84(s,3H)ppm.
化合物B的合成
[反应式8]
在100ml的甲苯溶解6.6g(20.0mmol)的化合物H-1和3.9g(20.0mmol)的化合物H-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54%的收率获得4.8g的化合物B。
1H NMR(CDCl3,300MHz):δ=8.20(d,1H),8.14(t,2H),8.09(d,1H),8.05(d,1H),7.66(m,2H),7.59(d,1H),7.30(t,1H),7.08(t,1H),6.72-6.88(m,7H),6.82(d,1H),6.78(s,1H),2.05(s,3H),1.96(s,3H)ppm.
化合物C的合成
[反应式9]
在100ml的甲苯溶解7.0g(20.0mmol)的化合物I-1和7.9g(40.0mmol)的化合物I-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1%的收率获得7.1g的化合物C。
化合物D的合成
[反应式10]
在100ml的甲苯溶解9.8g(20.0mmol)的化合物J-1和7.9g(40.0mmol)的化合物J-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0%的收率获得8.7g的化合物D。
化合物11的合成
[反应式11]
在100ml的甲苯溶解9.8g(20.0mmol)的化合物K-1和7.3g(40.0mmol)的化合物K-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2%的收率获得8.6g的化合物11。
<比较合成例>
化合物2-1的合成
[反应式2-1]
在30ml的甲苯溶解3.4g(20.0mmol)的化合物L-1和3.3g(9.1mmol)的化合物L-2后,添加2.6g(27.2mmol)的Na-OtBu、40mg(0.2mmol)的Pd(OAc)2、90mg(0.5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0%的收率获得2.9g的化合物2-1。
化合物2-2的合成
[反应式2-2]
在30ml的甲苯溶解3.9g(20.0mmol)的化合物H-1和3.3g(9.1mmol)的化合物H-2后,添加2.6g(27.2mmol)的Na-OtBu,40mg(0.2mmol)的Pd(OAc)2,90mg(0.5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21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57%的收率获得3.1g的化合物2-2。
1H NMR(CDCl3,300MHz):δ=8.11(d,1H),8.05(d,1H),7.88(d,1H),7.76(d,1H),7.25(t,1H),7.17(t,1H),7.03-6.98(m,7H),6.96-6.90(m,7H),6.85(d,2H),6.79(d,1H),6.60(d,1H)2.27(ss,12H)ppm.
化合物2-3的合成
[反应式13]
在100ml的甲苯溶解5.6g(20.0mmol)的化合物N-1和3.4g(20.0mmol)的化合物N-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0%的收率获得4.4g的化合物2-3.
1H NMR(CDCl3,300MHz):δ=8.18-8.13(m,3H),8.10(d,1H),8.05(s,2H),7.98(t,1H),7.93(d,1H),7.83(d,1H),7.20(t,4H),7.07(d,4H),6.94(t,2H)ppm.
化合物2-4的合成
[反应式2-4]
在100ml的甲苯溶解5.6g(20.0mmol)的化合物O-1和3.9g(20.0mmol)的化合物O-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58%的收率获得4.6g的化合物2-4.
1H NMR(CDCl3,300MHz):δ=7.17-8.12(m,3H),8.09(d,1H),8.03(s,2H),7.97(t,1H),7.92(d,1H),7.79(d,1H),7.00(d,4H),6.95(d,4H),223(s,6H)ppm.
化合物2-5的合成
[反应式2-5]
在100ml的甲苯溶解6.6g(20.0mmol)的化合物P-1和3.4g(20.0mmol)的化合物P-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1%的收率获得5.1g的化合物2-5.
1H NMR(CDCl3,300MHz):δ=8.17(m,3H),8.13(d,1H),7.80(d,1H),7.68(t,2H),7.47(t,2H),7.37-7.31(m,3H),7.11-7.08(m,4H),7.07-7.01(m,3H),6.95(t,2H)ppm.
化合物2-6的合成
[反应式2-6]
在100ml的甲苯溶解6.6g(20.0mmol)的化合物Q-1和3.9g(20.0mmol)的化合物Q-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0%的收率获得5.4g的化合物16。
1H NMR(CDCl3,300MHz):δ=8.19-8.10(m,4H),7.81(d,1H),7.67 (t,2H),7.47(t,2H),7.34(t,1H),7.27(d,1H),7.05-6.95(m,7H),6.92(d,1H)2.27(ss,6H)ppm.
化合物2-7的合成
[反应式2-7]
在100ml的甲苯溶解7.0g(20.0mmol)的化合物R-1和6.8g(40.0mmol)的化合物R-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70%的收率获得7.4g的化合物2-7。
化合物2-8的合成
[反应式2-8]
在100ml的甲苯溶解7.0g(20.0mmol)的化合物S-1和7.9g (40.0mmol)的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73%的收率获得8.5g的化合物2-8。
化合物2-9的合成
[反应式2-9]
在100ml的甲苯溶解9.8g(20.0mmol)的化合物T-1和6.8g(40.0mmol)的化合物T-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0%的收率8.0g的化合物2-9。
化合物2-10的合成
[反应式2-10]
在100ml的甲苯溶解9.8g(20.0mmol)的化合物U-1和7.3g(40.0mmol)的化合物U-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5%的收率获得9.0g的化合物2-10。
化合物2-11的合成
[反应式2-11]
在100ml的甲苯溶解9.8g(20.0mmol)的化合物V-1和7.9g(40.0mmol)的化合物V-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5%的收率获得9.4g的化合物2-11。
化合物2-12的合成
[反应式2-12]
在100ml的甲苯溶解9.8g(20.0mmol)的化合物W-1和7.3g(40.0mmol)的化合物W-2后,添加5.8g(60.0mmol)的Na-OtBu、90mg(0.4mmol)的Pd(OAc)2、200mg(1.0mmol)的tBu3P,并进行12小时左右的加热/回流。
在确认反应终止后,投入120ml的水,并提取甲苯层。通过n-Hexane/MC进行柱纯化,并以63%的收率获得8.7g的化合物2-12。
实验例1
检测所合成的上述化合物1至化合物22的化合物的最大发光波长,并显示在如下的表1。
参照上述表1及图1,相对于比较例化合物,确定了在ortho位置由烷基取代的实施例的化合物的最大发光波长向短波长移动的结果。
更详细地,对在作为Pyrene系化合物的化合物2-1(比较例1)和化合物2-1的ortho位置由烷基取代的化合物1及化合物2的最大发光波长进行比较的结果,相对于化合物2-1,化合物1及化合物2的最大发光波长向短波长移动。(Blueshift)
并且,参照表1胡图2,对在化合物2-2(比较例2)和化合物2-2的ortho位置由烷基取代的化合物4-6(实施例4-6)的最大发光波长进行比较的结果,相对于化合物2-2,化合物4-6的最大发光波长向短波长移动。(Blueshift)
参照实施例8-11、比较例5-12,除了Pyrene系化合物以外,在perylene系化合物、fluorene系化合物、anthracene系化合物中,也在与相应化合物N相邻的苯基的ortho位置导入烷基,此时,确认到会向短波长移动最大发光波长。
由此,通过本发明中确认了如下的内容,即,在与N相邻的苯基的ortho位置导入烷基时,在含N的稠合芳族化合物使最大发光波长向短波长移动,尤其,将其适用于可作为蓝色掺杂剂使用的Pyrene联系化合物时,向短波长移动最大发光波长,从而可实现深蓝色(deep blue)。
<器件实施例>
实施例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在形成有反色层的基板上通过ITO形成阳极,并通过N2等离子或UV-Ozone进行表面处理。在其上作为空穴注入层(HIL)对N4,N4,N4',N4'-四([1,1'-联苯]-4-基)-[1,1'-联苯]-4,4'-二胺进行蒸镀,作为掺杂剂剂掺杂约3%的P-dopnat,并形成的厚度。然后,在上述空穴注入层的上部对N4,N4,N4',N4'-四([1,1'-联苯]-4-基)-[1,1'-联苯]-4,4'-二胺进行真空蒸镀,并形成厚度的空穴传输层。在上述空穴传输层(HTL)的上部形成作为电子隔断层(EBL)的厚度的N-苯基-N-(4-(螺环[苯[de]蒽-7,9'-芴]-2'-基)苯基)二苯[b,d]呋喃-4-胺,在上述电子隔断层(EBL)的上部对作为发光层(EML)的可形成blueEML的αβ-AND进行蒸镀,并且作为掺杂剂剂掺杂约5%的化合物1,并形成的厚度。
在其上按1:1的重量比混合2-(4-(9,10-二(萘-2-基)蒽-2-基)苯基)-1-苯基-1H-苯[d]咪唑和LiQ,并以的厚度对电子传输层(ETL)进行蒸镀,作为阴极按9:1的比率且以的厚度对镁(Mg)和银(Ag)进行蒸镀。在上述阴极上部作为覆盖层以65nm的厚度对N4,N4'-二苯基-N4,N4'-双(4-(9-苯基-9H-咔唑-3-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进行蒸镀。在覆盖层(CPL)上作为UV固化型粘结剂贴合含39-30吸湿剂的密封帽(sealcap),从而可从大气中的O2或水分保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此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实施例2-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作为掺杂剂剂,除了代替上述化合物1而使用化合物2或化合物3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比较例>
比较例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作为掺杂剂剂,除了代替上述化合物1而使用化合物2-1以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表2
参照上述表2的色度坐标CIEx、CIEy,可知,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的器件的情况下,相对于比较例1,进一步减少了CIEy的值(实现深蓝色(deep blue))。
并且,参照发光效率Cd/A,可知,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器件的情况下,相对于比较例1,进一步提高了发光效率。

Claims (7)

1.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
化学式1
在上述化学式中,R1至R7选自由氢、氘、C1~C30的烷基、C3~C12的环烷基、C6~C30的芳基、C2~C30的杂芳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氧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氨基、原子核数为6至30个的芳烷氨基、原子核数为1至40个的甲硅烷基、卤基、氰基组成的组中,
上述R1至R7的烷基、烯基、炔基、杂烷基、环烷基、芳烷基、芳基、杂芳基、烷氧基,烷氨基、芳氨基、芳烷氨基、甲硅烷基分别单独地被选自由C1~C10的烷基、C2~C10的烯基、C2~C10的炔基、C3~C10的环烷基、原子核数为3至10个的杂环烷基、原子核数为1至30个的烷氧基、原子核数为1至40个的甲硅烷基、C4~C60的芳基、原子核数为5至20个的杂芳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在被多个取代基取代的情况下,它们能够相同或不同,
k、l、m、n为0至3的整数,
g为0至4的整数,
R1及R2中的至少一个为C1~C10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k、l、m、n为1,上述g为1至2,
上述R1及R2中的至少一个为C1~C4的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R3至R7能够选自由氢、氘、C1~C10的烷基、-Si(CH3)3、苯基组成的组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化合物为以下化合物1至化合物32中的任一种:
5.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层叠有一层或多层的有机薄膜层,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特征在于,
上述有机薄膜层中的至少一个单独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或包含两种以上的组合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薄膜层包括发光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化合物为发光层的蓝色掺杂剂物质。
CN201610896373.0A 2015-10-14 2016-10-13 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ctive CN106588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50143176 2015-10-14
KR10-2015-0143176 2015-10-14
KR1020160040419A KR20170043987A (ko) 2015-10-14 2016-04-01 신규한 유기화합물 및 상기 유기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2016-0040419 2016-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88675A true CN106588675A (zh) 2017-04-26
CN106588675B CN106588675B (zh) 2019-06-25

Family

ID=58556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96373.0A Active CN106588675B (zh) 2015-10-14 2016-10-13 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8867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7062A (zh) * 2017-12-29 2018-05-18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芳香胺衍生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10571340A (zh) * 2019-08-23 2019-12-13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子装置
CN113620815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 芳香族胺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器件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5871A1 (en) * 2012-06-12 2013-12-19 Merck Patent Gmbh Compound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5871A1 (en) * 2012-06-12 2013-12-19 Merck Patent Gmbh Compound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47062A (zh) * 2017-12-29 2018-05-18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芳香胺衍生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08047062B (zh) * 2017-12-29 2019-07-16 广州华睿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芳香胺衍生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10571340A (zh) * 2019-08-23 2019-12-13 陕西莱特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子装置
CN113620815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北京夏禾科技有限公司 芳香族胺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88675B (zh) 201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26405B2 (ja) 有機化合物及びこれを含む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101600453B1 (ko) 신규한 유기발광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KR10173860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1663527B1 (ko) 신규한 유기발광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2018501660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1791022B1 (ko) 스피로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2229576B1 (ko) 유기 반도체 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833759B1 (ko) 신규한 스파이로 타입의 유기화합물
KR101532299B1 (ko) 신규한 전자수송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KR20170135736A (ko) 유기 반도체 층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KR101914338B1 (ko) 신규한 유기화합물, 및 상기 유기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용 재료 및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KR101512014B1 (ko) 신규한 아릴카바졸일아크리딘계 유기 발광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TWI766086B (zh) 化合物、使用其的發光元件、顯示裝置及照明裝置
KR101551466B1 (ko) 신규한 유기발광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TWI483936B (zh) 用於有機光電元件之新穎化合物及包括該化合物之有機光電元件
KR101555155B1 (ko) 신규한 스피로바이플루오렌 타입 유기화합물 및 상기 유기화합물을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JP2005120085A (ja) イミダゾール環含有化合物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23068108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19505490A (ja) 新規な有機化合物および前記有機化合物を含む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TWI660960B (zh)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用材料及使用其的有機電場發光元件
JP2024023467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7231108B2 (ja) 有機el素子用材料、有機el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6588675B (zh) 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140027018A (ko) 신규한 유기발광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기발광소자
KR102095449B1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building 3, No. 99, Longfeng Road, hi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ANXI LIGHTE OPTOELECTRONICS MATERI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11509, Building D, No.1 Jinye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710065

Patentee before: MATERIAL SCIE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