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874B - 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6874B
CN106576874B CN201710018484.6A CN201710018484A CN106576874B CN 106576874 B CN106576874 B CN 106576874B CN 201710018484 A CN201710018484 A CN 201710018484A CN 106576874 B CN106576874 B CN 1065768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same
variety
identification method
resistance
bacterial w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84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6874A (zh
Inventor
华菊玲
李信申
黄小梅
黄瑞荣
肖运萍
魏林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ublication of CN106576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6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所述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自然鉴定病圃培育;2)整地与播种;3)病圃管理;4)抗病性评价。上述鉴定方法通过培育自然病圃保证了田间发病的均匀一致,提高了鉴定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再者保证自然鉴定病圃土壤湿度,并确定定苗株距和栽培密度,在相同费用和自然病圃面积下,其一次性可评价芝麻品种数量为现有技术规范DB36/T 879‑2015的2.5倍以上,在保证高的准确性及重复性的同时提高了鉴定效率,解决了其适宜鉴定时间短与所需鉴定周期长之间的矛盾,加快推进了抗病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病性鉴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芝麻(Sesamum indicum Linn.),属胡麻科胡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古老的优质油料作物,更是我国许多传统食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在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其在全国种植面积超过100万hm2。芝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且富含芝麻素、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使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和广阔的消费群体。在芝麻种植过程中,危害其的病虫种类繁多且不易防治,特别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芝麻青枯病(sesame bacterial wilt)是芝麻种植过程中发生广泛、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尤以南方夏芝麻发病最甚,一般田块发病率在10~20%以上,严重田块发病率可达50~7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其已成为制约芝麻高产稳产的瓶颈,同时还造成芝麻品质的下降和含油量的降低。其连年发生给我国芝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上述病虫害,目前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因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致使其因农药残留量超标而无法出口至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地区,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阻碍了我国这一优势特色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减轻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生产实践表明,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病害综合防治中的最安全经济有效的关键技术。此外,种植抗病品种,不需要额外增加设施和投资,是一种广义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代替和减少化学农药的负作用,避免和减轻农药所引起的残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其具有经济、简便、易行的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因此,大量收集、系统研究和合理利用抗病种质资源,开发准确而简便适用的抗性鉴定技术,通过多种途径转导和积累抗性基因,培育抗病良种并在生产上合理利用,对于持续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确保芝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的双重价值。
目前,针对芝麻品种抗细菌性青枯病鉴定技术的研究仅见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13年制定,并于2015年颁布的《芝麻品种抗细菌性青枯病鉴定技术规范》(DB36/T 879-2015)。该技术规范制定了田间自然病圃鉴定及人工接种鉴定两类方法。其中的田间自然病圃鉴定方法,选择上年度发病严重的田块作为鉴定病圃,并设置栽培密度为10000株/667㎡,以最终实现芝麻品种抗细菌性青枯病鉴定。
上述技术直接选择上年度发病严重的田块作为鉴定病圃,难以确保病圃发病情况的均匀一致,进而导致鉴定结果的重复性不好;再者,芝麻青枯病发生要求高温高湿环境,一般其最适宜发病温度为旬平均气温在25℃以上、土壤温度在30℃左右,且要求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但是,芝麻又属典型的不耐渍作物,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一般年份适宜进行田间自然病圃鉴定和人工接种的时间很短,而每个鉴定周期需要70天左右,因而亟需提高鉴定效率,但是,上述技术中的芝麻栽培密度为10000株/667㎡,栽培密度过低,不能充分地利用珍贵的自然病圃资源,难以提高鉴定效率,若提高上述技术中的芝麻栽培密度,又难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鉴定效率高、准确性及重复性好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鉴定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鉴定方法存在鉴定效率低、准确性及重复性不好的缺陷,进而提供一种鉴定效率高、准确性及重复性好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鉴定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自然鉴定病圃培育:选择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常发区,连续种植芝麻感病品种至其田间病株率不低于90%,于第二年选择该区作为自然鉴定病圃;
2)整地与播种:对所述自然鉴定病圃进行翻耕、开沟、起垄、作畦,按畦播种不同芝麻品种,播种后覆土;
3)病圃管理:在芝麻整个生长期,保证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土壤湿度为65%-70%,待步骤2)中的芝麻处于1~3对真叶期时间苗1-2次,处于4-5对真叶期时定苗,确定株距为0.08-0.12m、栽培密度为25000-27000株/667㎡;
4)抗病性评价:从初花期到终花期调查不同芝麻品种的病情并评价其抗病性,相应的病情分级标准和抗病性评价标准如下:
I、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症状;1级:1~2片叶片萎蔫;3级:植株的1/3以下叶片萎蔫;5级:植株的1/3~2/3叶片萎蔫或半边萎蔫;7级:植株的2/3以上叶片萎蔫;9级:植株全部叶片或整株枯死;
II、抗病性评价标准:抗性表型为高抗,相应的平均病级为0;抗性表型为抗,相应的平均病级为≤1;抗性表型为中抗,相应的平均病级为1.1~3;抗性表型为中感,相应的平均病级为3.1~5;抗性表型为感,相应的平均病级为5.1~7;抗性表型为高感,相应的平均病级为>7。
进一步地,步骤1)中,连续种植芝麻感病品种2-4年至其田间病株率不低于90%。
优选地,步骤2)中,畦宽为1.8-2.2m,畦淆底宽为0.30-0.50m,沟深为0.2-0.3m。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播种的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5月下旬;
播种后覆盖厚度为0.8-1.2cm的土层。
优选地,所述播种的方式为按畦面的宽度方向条播,每次每种芝麻品种播种行数不低于3行,相邻行的行距为0.18-0.22m,重复至少3次。
进一步地,步骤2)中,在所述翻耕之前,还包括对所述自然鉴定病圃进行除草和施基肥的步骤;
在播种时,还包括播种感青枯病的芝麻品种作为对照品种的步骤。
进一步地,在播种时,每10个待鉴定芝麻品种设置2个感青枯病的芝麻品种作为2个感病对照品种,2个感病对照品种可为“中芝13”和“赣芝5号”。
进一步地,所述基肥中氮磷钾总含量为40-50wt%、氮磷钾比为(5-7):(3-5):(5-7);
每667平方米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施加20-30kg的所述基肥。
优选地,所述基肥中氮磷钾总含量为45wt%、氮磷钾比为6:4:6。
进一步地,步骤3)中,在初花期,还包括按4-6kg/667㎡施加N含量为45-50wt%的尿素的步骤;
从初花期到终花期,还包括预防和治理虫害,并禁止使用杀菌剂的步骤
优选地,从初花期到终花期每8-12天分别调查一次不同芝麻品种的病情,每次每一芝麻品种调查株数不少于60株。
优选地,所述芝麻感病品种为步骤(4)中所界定的感病品种,优选为高感品种。
本发明中所述的芝麻品种的平均病级是指每个品种被调查单株的总级数与其调查总株数的比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选择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常发区,并连续种植芝麻感病品种至其田间病株率不低于90%,经培育后的自然病圃,保证了田间发病的均匀一致,提高了鉴定方法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再者保证自然鉴定病圃土壤湿度,并确定定苗株距和栽培密度,在相同费用和自然病圃面积下,其一次性可评价芝麻品种数量为现有技术规范DB36/T 879-2015的2.5倍以上,在保证高的准确性及重复性的同时提高了鉴定效率。
(2)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充分利用了珍贵的自然病圃,在有限的自然病圃下,提高了一次鉴定芝麻品种的数量,解决了其适宜鉴定时间短与所需鉴定周期长之间的矛盾,加快推进了抗病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
(3)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原材料普通,操作简单易行,实用性强,节约成本,鉴定结果与不同芝麻品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的抗性表型一致,鉴定结果真实、准确,可高效快速挖掘抗病资源、筛选抗病良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发明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芝麻青枯病自然鉴定病圃培育:选择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常发区,并从中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连续3年种植高感病品种赣芝5号至其田间病株率不低于90%后,于第二年选择该田块作为自然鉴定病圃;
2)整地与播种:播种前,使用金都尔对所述自然鉴定病圃进行封闭除草,每667平方米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施加25kg的基肥,其中,基肥中氮磷钾总含量为45wt%、氮磷钾比为6:4:6;接着机耕翻地,开沟、起垄、作畦以分小区,畦宽为2m,畦淆底宽为0.40m,沟深为0.25m;
分两次播种,第一次的播种日期是2015年5月20日,第二次的播种日期是2016年5月29日,两次播种时的参鉴品种均为鄱阳黑芝麻、都昌黑芝麻、丰城灰芝麻、金黄麻、豫芝11、广湛1号、赣芝9号、亮芝1号、冀9014,感病对照品种均为赣芝5号和中芝13。按畦面的宽度方向条播,每次每种芝麻品种播种3行。第一次的播种相邻行的行距为0.21m,第二次的播种相邻行的行距为0.19m,两次播种后均覆盖厚度为1cm的土层,两次播种均分别重复3次;
3)病圃管理:苗期定期采用电动喷雾器喷水,后期进行了一次沟灌沟排,在芝麻整个生长期,保证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土壤湿度为70%,并在初花期,按5kg/667㎡追施N含量为46.4wt%的尿素;
待芝麻处于1~3对真叶期时间苗1次,处于4-5对真叶期时定苗,确定定苗株距为0.1m,2015年的栽培密度为25800株/667㎡,2016年的栽培密度为26500株/667㎡;
从初花期到终花期,用防虫网预防虫害,辅助杀虫剂除虫。整个鉴定期间禁止使用杀菌剂;
4)病情调查与品种抗病性评价
从初花期开始(第一次是2015年7月2日,第二次是2016年7月4日),每10天调查一次病情,直至终花期,每次每一芝麻品种调查60株,按如下病情分级标准进行病情调查:
0级:全株无症状;
1级:1~2片叶片萎蔫;
3级:植株的1/3以下叶片萎蔫;
5级:植株的1/3~2/3叶片萎蔫或半边萎蔫;
7级:植株的2/3以上叶片萎蔫;
9级:植株全部叶片或整株枯死。
调查结束后,计算各芝麻品种的平均级别,按照下表1的抗病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确定各芝麻品种的抗感性。
表1芝麻品种抗细菌性青枯病评价标准
抗性表型 平均病级
高抗(HR) 0
抗(R) ≤1
中抗(MR) 1.1~3
中感(MS) 3.1~5
感(S) 5.1~7
高感(HS) >7
为了与现有《芝麻品种抗细菌性青枯病鉴定技术规范》(DB36/T879-2015)进行比对,同期设置了按“DB36/T 879-2015技术规范”中的田间自然病圃鉴定方法进行上述芝麻品种的同期鉴定试验,与实施例1的鉴定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自然鉴定病圃和栽培密度按“DB36/T879-2015技术规范”执行;
5)鉴定结果与对比分析:相应的鉴定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各芝麻品种抗细菌性青枯病评价结果比对
从表2可得知:与DB36/T 879-2015技术规范中的鉴定方法相比,运用本实施例的鉴定方法,两年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且与大田生产中品种的抗性表型一致。而运用DB36/T879-2015技术规范的鉴定方法,金黄麻和亮芝1号两个芝麻品种两年的鉴定结果不一致。表明本实施例的鉴定技术鉴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优于DB36/T 879-2015技术规范的鉴定结果。本实施例鉴定技术一次性可评价芝麻品种数量为DB36/T 879-2015技术规范的2.58-2.65倍,具有更高的鉴定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芝麻青枯病自然鉴定病圃培育:选择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常发区,并从中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连续4年种植高感病品种中芝13至其田间病株率不低于90%后,于第二年选择该田块作为自然鉴定病圃;
2)整地与播种:播种前,使用金都尔对所述自然鉴定病圃进行封闭除草,每667平方米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施加30kg的基肥,其中,基肥中氮磷钾总含量为40wt%、氮磷钾比为5:5:5;接着机耕翻地,开沟、起垄、作畦以分小区,畦宽为2.2m,畦淆底宽为0.30m,沟深为0.3m;
分两次播种,第一次的播种日期是2015年5月20日,第二次的播种日期是2016年5月29日,两次播种时的参鉴品种均为鄱阳黑芝麻、都昌黑芝麻、丰城灰芝麻、金黄麻、豫芝11、广湛1号、赣芝9号、亮芝1号、冀9014,感病对照品种均为赣芝5号和中芝13。按畦面的宽度方向条播,每次每种芝麻品种播种3行。第一次的播种相邻行的行距为0.18m,第二次的播种相邻行的行距为0.22m,两次播种后均覆盖厚度为1.2cm的土层,两次播种均分别重复3次;
3)病圃管理:苗期定期采用电动喷雾器喷水,后期进行了一次沟灌沟排,在芝麻整个生长期,保证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土壤湿度为65%,并在初花期,按6kg/667㎡追施N含量为45wt%的尿素;
待芝麻处于1~3对真叶期时间苗2次,处于4-5对真叶期时定苗,确定定苗株距为0.08m,2015年的栽培密度为25000株/667㎡,2016年的栽培密度为27000株/667㎡;
从初花期到终花期,用防虫网预防虫害,辅助杀虫剂除虫。整个鉴定期间禁止使用杀菌剂;
4)病情调查与品种抗病性评价
从初花期开始(第一次是2015年7月2日,第二次是2016年7月4日),每8天调查一次病情,直至终花期,每次每一芝麻品种调查60株,按如下病情分级标准进行病情调查:
0级:全株无症状;
1级:1~2片叶片萎蔫;
3级:植株的1/3以下叶片萎蔫;
5级:植株的1/3~2/3叶片萎蔫或半边萎蔫;
7级:植株的2/3以上叶片萎蔫;
9级:植株全部叶片或整株枯死。
调查结束后,计算各芝麻品种的平均级别,按照上表1的抗病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确定各芝麻品种的抗感性。
5)鉴定结果与对比分析:相应的鉴定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各芝麻品种抗细菌性青枯病评价结果比对
从表3可得知:运用本实施例的鉴定方法,两年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且与大田生产中品种的抗性表型一致。表明本实施例的鉴定技术鉴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好。本实施例鉴定技术一次性可评价芝麻品种数量为DB36/T 879-2015技术规范的2.50-2.7倍,具有更高的鉴定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芝麻青枯病自然鉴定病圃培育:选择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常发区,并从中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连续2年种植高感病品种赣芝5号至其田间病株率不低于90%后,于第二年选择该田块作为自然鉴定病圃;
2)整地与播种:播种前,使用金都尔对所述自然鉴定病圃进行封闭除草,每667平方米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施加20kg的基肥,其中,基肥中氮磷钾总含量为50wt%、氮磷钾比为7:3:7;接着机耕翻地,开沟、起垄、作畦以分小区,畦宽为1.8m,畦淆底宽为0.50m,沟深为0.2m;
分两次播种,第一次的播种日期是2015年5月20日,第二次的播种日期是2016年5月29日,两次播种时的参鉴品种均为鄱阳黑芝麻、都昌黑芝麻、丰城灰芝麻、金黄麻、豫芝11、广湛1号、赣芝9号、亮芝1号、冀9014,感病对照品种均为赣芝5号和中芝13。按畦面的宽度方向条播,每次每种芝麻品种播种3行。第一次的播种相邻行的行距为0.21m,第二次的播种相邻行的行距为0.19m,两次播种后均覆盖厚度为0.8cm的土层,两次播种均分别重复3次;
3)病圃管理:苗期定期采用电动喷雾器喷水,后期进行了一次沟灌沟排,在芝麻整个生长期,保证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土壤湿度为65%,并在初花期,按4kg/667㎡追施N含量为50wt%的尿素;
待芝麻处于1~3对真叶期时间苗1次,处于4-5对真叶期时定苗,确定定苗株距为0.12m,2015年的栽培密度为26000株/667㎡,2016年的栽培密度为25500株/667㎡;
从初花期到终花期,用防虫网预防虫害,辅助杀虫剂除虫。整个鉴定期间禁止使用杀菌剂;
4)病情调查与品种抗病性评价
从初花期开始(第一次是2015年7月2日,第二次是2016年7月4日),每8天调查一次病情,直至终花期,每次每一芝麻品种调查60株,按如下病情分级标准进行病情调查:
0级:全株无症状;
1级:1~2片叶片萎蔫;
3级:植株的1/3以下叶片萎蔫;
5级:植株的1/3~2/3叶片萎蔫或半边萎蔫;
7级:植株的2/3以上叶片萎蔫;
9级:植株全部叶片或整株枯死。
调查结束后,计算各芝麻品种的平均级别,按照上表1的抗病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确定各芝麻品种的抗感性。
5)鉴定结果与对比分析:相应的鉴定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各芝麻品种抗细菌性青枯病评价结果比对
从表4可得知:运用本实施例的鉴定方法,两年的鉴定结果完全一致,且与大田生产中品种的抗性表型一致。表明本实施例的鉴定技术鉴定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好。本实施例鉴定技术一次性可评价芝麻品种数量为DB36/T 879-2015技术规范的2.55-2.7倍,具有更高的鉴定效率。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鉴定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常发区,选择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上年度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作为自然鉴定病圃;
2)整地与播种:播种前,使用金都尔对所述自然鉴定病圃进行封闭除草,每667平方米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施加25kg的基肥,其中,基肥中氮磷钾总含量为45wt%、氮磷钾比为6:4:6;接着机耕翻地,开沟、起垄、作畦以分小区,畦宽为2m,畦淆底宽为0.40m,沟深为0.25m;
分两次播种,第一次的播种日期是2015年5月20日,第二次的播种日期是2016年5月29日,两次播种时的参鉴品种均为鄱阳黑芝麻、都昌黑芝麻、丰城灰芝麻、金黄麻、豫芝11、广湛1号、赣芝9号、亮芝1号、冀9014,感病对照品种均为赣芝5号和中芝13。按畦面的宽度方向条播,每次每种芝麻品种播种3行。第一次的播种相邻行的行距为0.21m,第二次的播种相邻行的行距为0.19m,两次播种后均覆盖厚度为1cm的土层,两次播种均分别重复3次;
3)病圃管理:苗期定期采用电动喷雾器喷水,后期进行了一次沟灌沟排,在芝麻整个生长期,保证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土壤湿度为70%,并在初花期,按5kg/667㎡追施N含量为46.4wt%的尿素;
待芝麻处于1~3对真叶期时间苗1次,处于4-5对真叶期时定苗,确定定苗株距为0.1m,2015年的栽培密度为25800株/667㎡,2016年的栽培密度为26500株/667㎡;
从初花期到终花期,用防虫网预防虫害,辅助杀虫剂除虫。整个鉴定期间禁止使用杀菌剂;
4)病情调查与品种抗病性评价
从初花期开始(第一次是2015年7月2日,第二次是2016年7月4日),每10天调查一次病情,直至终花期,每次每一芝麻品种调查60株,按如下病情分级标准进行病情调查:
0级:全株无症状;
1级:1~2片叶片萎蔫;
3级:植株的1/3以下叶片萎蔫;
5级:植株的1/3~2/3叶片萎蔫或半边萎蔫;
7级:植株的2/3以上叶片萎蔫;
9级:植株全部叶片或整株枯死。
调查结束后,计算各芝麻品种的平均级别,按照上表1的抗病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确定各芝麻品种的抗感性。
5)鉴定结果与对比分析:相应的鉴定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各芝麻品种抗细菌性青枯病评价结果比对
从表5可得知:未经过预先培育的自然鉴定病圃,2015年5月20日按栽培密度为25800株/667㎡、2016年5月29日按26500株/667㎡进行栽培时,其鉴定结果的重复性较差,如鄱阳黑芝麻、都昌黑芝麻和亮芝1号3个芝麻品种两年的鉴定结果不一致,且与各芝麻品种在生产中的实际抗性表型存在不一致,准确度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由如下步骤组成:
1)自然鉴定病圃培育:选择芝麻细菌性青枯病常发区,连续种植芝麻感病品种至其田间病株率不低于90%,于第二年选择该区作为自然鉴定病圃;
2)整地与播种:对所述自然鉴定病圃进行除草、施基肥、翻耕、开沟、起垄、作畦,按畦于每年的5月中旬~5月下旬播种不同芝麻品种,播种后覆盖厚度为1cm的土层;
其中,畦宽为2m,畦淆底宽为0.40m,沟深为0.25m,所述播种的方式为按畦面的宽度方向条播,每次每种芝麻品种播种行数不低于3行,相邻行的行距为0.21m,重复至少3次;
每667平方米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施加25kg的所述基肥,所述基肥中氮磷钾总含量为45wt%、氮磷钾比为6:4:6;
3)病圃管理:在芝麻整个生长期,保证所述自然鉴定病圃中土壤湿度为70%,待步骤2)中的芝麻处于1~3对真叶期时间苗1次,处于4-5对真叶期时定苗,确定株距为0.1m、栽培密度为25000-27000株/667㎡;
其中,在初花期,按5kg/667㎡施加氮含量为46.4wt%的尿素;从初花期到终花期,预防和治理虫害,并禁止使用杀菌剂;
4)抗病性评价:从初花期到终花期调查不同芝麻品种的病情并评价其抗病性,相应的病情分级标准和抗病性评价标准如下:
I、病情分级标准:0级:全株无症状;1级:1~2片叶片萎蔫;3级:植株的1/3以下叶片萎蔫;5级:植株的1/3~2/3叶片萎蔫或半边萎蔫;7级:植株的2/3以上叶片萎蔫;9级:植株全部叶片或整株枯死;
II、抗病性评价标准:抗性表型为高抗,相应的平均病级为0;抗性表型为抗,相应的平均病级为≤1;抗性表型为中抗,相应的平均病级为1.1~3;抗性表型为中感,相应的平均病级为3.1~5;抗性表型为感,相应的平均病级为5.1~7;抗性表型为高感,相应的平均病级为>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连续种植芝麻感病品种2-4年至其田间病株率不低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播种时,还包括播种芝麻感病品种作为对照品种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初花期到终花期每8-12天分别调查一次不同芝麻品种的病情,每次每一芝麻品种调查株数不少于60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芝麻感病品种为步骤(4)中所界定的感病品种。
CN201710018484.6A 2017-01-06 2017-01-11 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 Active CN106576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01449 2017-01-06
CN201710010144 2017-0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874A CN106576874A (zh) 2017-04-26
CN106576874B true CN106576874B (zh) 2018-04-17

Family

ID=58583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8484.6A Active CN106576874B (zh) 2017-01-06 2017-01-11 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68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0499A (zh) * 2017-12-25 2018-05-04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一种芝麻枯萎病抗病性田间鉴定的方法
CN108575645A (zh) * 2018-04-03 2018-09-2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一种田间快速评价棉花对除草剂耐受性的方法
CN111121629B (zh) * 2019-12-31 2021-03-26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一种大豆皱叶症田间鉴定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6481A (zh) * 2009-03-09 2009-08-05 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一种烟草青枯病抗性的苗期鉴定方法
CN101690451A (zh) * 2009-09-18 2010-04-07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烟草青枯病抗病性田间高密度鉴定方法
CN102220437A (zh) * 2011-04-27 2011-10-19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部分接种鉴定烟草病毒病抗性的方法
CN102517376A (zh) * 2011-12-13 2012-06-2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桑树抗青枯病能力鉴定方法
CN104082055A (zh) * 2014-06-17 2014-10-08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通量鉴定烟草青枯病抗性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6481A (zh) * 2009-03-09 2009-08-05 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一种烟草青枯病抗性的苗期鉴定方法
CN101690451A (zh) * 2009-09-18 2010-04-07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烟草青枯病抗病性田间高密度鉴定方法
CN102220437A (zh) * 2011-04-27 2011-10-19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部分接种鉴定烟草病毒病抗性的方法
CN102517376A (zh) * 2011-12-13 2012-06-27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一种桑树抗青枯病能力鉴定方法
CN104082055A (zh) * 2014-06-17 2014-10-08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通量鉴定烟草青枯病抗性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烟草种质资源抗青枯病筛选鉴定;巫升鑫等;《中国烟草学报》;20040229;第10卷(第1期);全文 *
烟草苗期青枯病抗性鉴定及其抗性评价方法的比较;范江等;《云农业大学学报》;20140618;第29卷(第4期);全文 *
茄子抗青枯病材料的抗性鉴定及应用价值探讨;王永清等;《西南农业学报》;20020630;第15卷(第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874A (zh)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u et al. Responses of growth, fruit yield, quality and water productivity of greenhouse tomato to deficit drip irrigation
Constable et al. Nitrogen application to cotton on clay soil: Timing and soil testing
Rossi Neto et al. The arrangement and spacing of sugarcane planting influence root distribution and crop yield
Mrabet Effects of residue management and cropping systems on wheat yield stability in a semiarid Mediterranean clay soil
CN106576874B (zh) 一种芝麻品种抗青枯病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
Sıncık et al. Responses of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to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rates.
CN107750845A (zh) 一种稻田控制病虫害的绿色种植方法
CN102283103A (zh) 一种富含花青素的萝卜的选育方法
CN102517376A (zh) 一种桑树抗青枯病能力鉴定方法
CN103975810B (zh) 一种水稻混栽方法
Matthew et 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okra (Abelmoschus [Medik.]) accessions
Sangakkara et al. Irrigation regimes affect early root development, shoot growth and yields of maize (Zea mays L.) in tropical minor seasons
CN107190049A (zh) 一种田间自然接种诱发水稻稻瘟病苗瘟以鉴定或筛选抗病水稻材料的方法
CN102577782A (zh) 纺精梳300支棉纱有机长绒棉原料生产方法
AČKO et al. Influence of row spacing on the yield of two flax cultivars (Linum usitatissimum L.)
Agbékè et al. Evaluation of yam (Dioscorea cayenensis–Dioscorea rotundata) seed germination grown in Centre Benin
CN109328929B (zh) 一种田间自然鉴定和筛选抗螟虫水稻材料的方法
Emam et al.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pplication rates on saffron yield
Singh et al. Extent and pattern of agro-morphological diversity in saffron (Crocus Sativus L.) From Jammu and Kashmir in India
CN104488645B (zh) 一种三阶段选育苹果耐重茬砧木的原位育种方法
Olave et al. Growth and genetic predisposition of induced acorn production in pedunculate oak (Quercus robur L) within 15 years of planting
Wirajaya et al. Solid Rabbit Fertilizer Development on Growth and Results Some Varieties of Chili (Capsicum Frutescens L.)
Wang et al. Study on screening of canola varieties with high light use efficiency and evaluation of selecting indices
Shete et al. Yield performance of soybean (Glycine max. L) under BBF sowing with improved variety MACS-1188 under Western Maharashtra Condition
CN107667852A (zh) 水稻种子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 Juling

Inventor after: Li Xinshen

Inventor after: Huang Xiaomei

Inventor after: Huang Ruirong

Inventor after: Xiao Yunping

Inventor after: Wei Lingen

Inventor before: Hua Jul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