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532B - 冲压式播种机 - Google Patents

冲压式播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6532B
CN106576532B CN201510677131.8A CN201510677131A CN106576532B CN 106576532 B CN106576532 B CN 106576532B CN 201510677131 A CN201510677131 A CN 201510677131A CN 106576532 B CN106576532 B CN 1065765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nching type
rack
wheel
main body
s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71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6532A (zh
Inventor
王庆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QUAN DEY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王庆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王庆田 filed Critical 王庆田
Priority to CN2015106771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765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765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5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65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5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冲压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10),所述机架(10)内设有可反复上下动作的冲压式播种机构(20);所述机架(10)的一侧上设有可驱动冲压式播种机构(20)反复上下动作的传动机构(30),以及与牵引机连接的牵引固定座(50),所述传动机构(30)与牵引机的传动轴连接;所述机架(10)的另一侧上设有与冲压式播种机构(20)接通的载料斗(40);所述机架(10)底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行走轮(60)。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播种模式,其主要应用于种植作物种子,如大豆种子、玉米种子、红豆种子等等,并具有对其待播土壤的疏松程度要求不高、播量易控、结构简单等优点;而且即使在存留有上一季的农作物根系、秸秆(如小麦茬、玉米茬等)等杂物的待播地块中也能直接实现正常的播种作业。

Description

冲压式播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播种机,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垂直于地面进行上下插拔播种的冲压式播种机。
背景技术
播种机是以作物种子作为播种对象的种植机械,它通常以作物种子的类型进行命名,如大豆播种机、玉米播种机、小麦播种机、水稻播种机、大葱播种机等等。
现有作物种子播种机(如大豆播种机、玉米播种机、小麦播种机等等)一般均包括独立的开沟器、排种器、覆土器、镇压器等装置,其播种方式为埋地连续式播种,即先通过开沟器在待播土壤地表以下进行连续开沟,同时排种器进行种子输出至开沟后的待播土壤中,覆土器填平具有种子的开沟,镇压器夯实填平后的开沟,至此完成单个种子的播种流程。而在上述播种过程中开沟器及开沟器上的播种口一直埋入地表以下,直至完成一定距离的播种作业。
但是,上述类型的播种机对其待播土壤的疏松程度要求比较高。这是因为待播土壤经长时间的静置后存在质地硬、不疏松等缺陷,极大的影响了开沟器的正常开沟,因此无法保证对作物种子进行正常的播种。比如,在北方播种小麦前,首先要利用耕地机将待播土壤刨松,其目的就是解决待播土壤因经长时间的静置后存在质地硬、不疏松等缺陷,而导致的开沟器无法进行正常开沟作业的技术问题;甚至在待播土壤中还会存留上一季的农作物根系、秸秆、石块等杂物,而这些杂物极大的限制了现有播种机的正常工作,严重时开沟器上的播种口会经常被堵塞,从而发生“断条”现象,最终影响了播种的质量;甚至上述杂物还会造成开沟器的损坏,从而迫使现有播种机完全失去工作性能。
目前,对农作物根系及秸秆的处理方法是先将秸秆在田地里直接焚烧掉,再辅以耕地机将其待播地块刨松,至此才能满足现有播种机的作业条件。而焚烧秸秆是当地政府所命令禁止的作业行为,因为该作业方式不但会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会降低土壤质量、引发火灾,甚至还能造成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等。
其次,由于现有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均是埋地连续式播种,因此其种子的播量也不易控制,这就会直接导致种子出苗时其各个植株的间距不易控制,不但增加了农民播种后期的“间苗”工序,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农作物种子,直接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如在北方播种玉米或者大豆时,常常会因为前期的播种方式造成各个植株的间隙过小,如果农民不采取有效的“间苗”工序,则会由于种植过密最终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再次,现有播种机的作业方法也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在播种时,一般要先对待播地块两侧的地头进行播种,即先在地头且垂直于待播地块的长度方向上进行播种,之后才能在待播地块的长度方向上进行播种。其原因是能够避免牵引机反复碾压待播地块两侧的地头,导致地头出现质地硬、不疏松的现象。
综上所述,现有作物种子播种机存在对其待播土壤疏松程度要求比较高、播量不易控制、作业方法单一,以及整体结构比较复杂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对其待播土壤疏松程度要求不高、易于播量控制以及结构简单的冲压式播种机。本发明即使在存留有上一季的农作物根系、秸秆(如小麦茬、玉米茬等)等杂物的待播地块中也能直接实现正常的播种作业。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冲压式播种机,包括一机架,所述机架内设有可反复上下动作的冲压式播种机构;所述机架的一侧上设有可驱动冲压式播种机构反复上下动作的传动机构,以及与牵引机连接的牵引固定座,所述传动机构与牵引机的传动轴连接;所述机架的另一侧上设有与冲压式播种机构接通的载料斗;所述机架底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行走轮。
本发明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牵引机连接的传动机构,能够驱动冲压式播种机构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实施竖向间歇式的作物种子播种作业。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埋地连续式播种方式,解决了现有播种机对其待播土壤疏松程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更克服了因待播土壤中存留上一季作物根系、秸秆等杂物,而阻碍现有播种机播种行程,必须辅以耕地机预先刨松待播土壤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改变了传统的播种作业方式:由埋地连续式播种改为竖向间歇式播种。
2.结构简单:本发明无需开沟器、播种器、覆土器及镇压器等独立的装置,仅需一套冲压式播种机构就完全能够实现上述播种功能。
3.在待播地块中直接便可实现播种作业,无需顾虑待播土壤的疏松程度,甚至更无需顾虑上一季存留的农作物根系、秸秆等杂物,避免了因焚烧秸秆等所造成的危害;其次,还可以省去耕地机的刨地工序,减少农民的种植投入。
4.播量易控:埋地连续式播种易造成种植过密,易出现种植“断条”现象,而本发明的冲压式播种机构产生了竖向间歇式播种方式,可有效控制作种植频率及种植间距,减少了种植过密、“断条”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种植后期的“间苗”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
5.维护方便:本发明的冲压式播种机构结构简单,未采用任何液压系统,通过简单的机械传动方式就能实现反复上下种植动作。
作为上述冲压式播种机构的一种优选,本技术方案中的冲压式播种机构包括排杆及与排杆可插拔配合的排插;所述排杆由一主体A,以及垂直于主体A同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条推杆构成,未与主体A连接的每条推杆的端部均设有推柱;所述排插由一主体B,以及对应每条推杆固定在主体B上的插管构成,每条插管朝向载料斗的一侧均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与载料斗通过软管接通,远离主体B的每条插管的一端为播种口;各个推柱均可插拔于相应的插管内,各个推柱的直径均略小于相应插管的管径,每个推柱的长度均大于相应插管的播种口至进料口之间的垂直距离;主体B朝向载料斗的一侧设有垫轮,一拉杆搭载在垫轮上,该拉杆的一端铰接在机架上,另一端可滑动的固定在主体A上。
上述冲压式播种机构在工作时,排插先插入地表以下,此时连接进料口与载料斗的软管呈斜直状,载料斗中的种子滑落至插管内;同时排杆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进而使排杆的推柱推动种子至插管内的土壤处,此时推柱密封进料口避免多余的种子滑落;之后排插先升起,垫轮顶起拉杆推动排杆升起,最终种子被植入待播土壤中,以此往复实现竖向间歇式种植。
作为上述传动机构的一种优选,本技术方案中的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上基座和下基座,下基座中设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主动轮,上基座中设有与主动轮相互配合从动轮,以及与从动轮同步转动转盘,该转盘的盘面上设有开孔;一驱杆的一端与开孔销接,另一端与主体B销接;牵引机的传动轴与转轴的输入端连接。工作时,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进而带动转盘转动,而连接在转盘与主体B之间的驱杆则带动排插进行反复上下动作。
作为上述转盘更为优选的一种结构,本技术方案在转盘盘面的象限方向上分别设有四个具有不同偏心距的开孔。该四个开孔的设置能够调节驱杆的环绕半径,进而调节了排插反复上下动作的频率及插入地表以下的深度,最终提供了不同的种植间距及种植深度。
作为上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优选的配合方式之一,本技术方案中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齿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为齿轮传动。优选的配合方式之二,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齿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为链传动。优选的配合方式之三,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为带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为带传动。
作为上述机架一种优选的结构,本技术方案中的机架包括一由左竖梁、右竖梁、上横梁及下横梁构成的矩形框架;其中,在左竖梁和右竖梁相对的两侧面内分别设有可供冲压式播种机构反复上下动作的导轨,下横梁上设有可供冲压式播种机构插向地面的导向机构。该机架不但具有简单的结构,用料最省,而且强度最高,更方便冲压式播种结构的安装及运作。而其中的导向机构可以是在下横梁朝向上横梁的一侧面上且沿其下横梁的长度方向开设的一长条形豁口,排插的播种口端均置于该豁口内。还可以是对应各个插管固定在下横梁朝向上横梁一侧面上的竖管构成,排插的播种口端穿过相应的竖管,裸露于下横梁的外侧。上述导向机构不但能够起到反复上下动作的导向功能,而且还能起到在机架行走方向上的加固作用,进而提高了冲压式播种机构运行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机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排杆主视图;
图4是排插左视图;
图5是排杆与排插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6是转盘主视图;
图7是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架、11.左竖梁、12.右竖梁、13.上横梁、14.下横梁、15.导轨、140.导向机构、141.竖管;
20.冲压式播种机构、21.排杆、22.排插、23.拉杆、24.导轨槽、211.主体A、212.推杆、213.推柱、221.主体B、222.插管、223.垫轮、224.进料口、225.播种口;
30.传动机构、31.上基座、32.下基座、33.驱杆、311.从动轮、312.转盘、313.开孔、321.转轴、322.主动轮;
40.载料斗、50.牵引固定座、60.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改变了作物种子(如小麦、大豆、玉米、绿豆等等)传统的播种模式,由传统的埋地连续式播种改为竖向间歇式播种,而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冲压式播种机,其具有一安装有行走轮60的机架10,并且在机架10上设有可反复上下动作的冲压式播种机构20;同时在机架10的一侧上设有可驱动冲压式播种机构20反复上下动作的传动机构30,以及与牵引机连接的牵引固定座50,传动机构30与牵引机的传动轴连接,进而为传动机构30提供动力来源;而在机架10的另一侧上设有与冲压式播种机构20接通的载料斗40。
如图1、图3、图4及图5所示,该播种机上的冲压式播种机构20包括排杆21及与排杆21可插拔配合的排插22。其中,排杆21是由一主体A211,以及垂直于主体A211同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条推杆212构成,而未与主体A211连接的每条推杆212的端部均设有推柱213。排插22是由一主体B221,以及对应每条推杆212固定在主体B221上的插管222构成,每条插管222朝向载料斗40的一侧均设有进料口224,进料口224与载料斗40通过软管接通,远离主体B221的每条插管222的一端为播种口225。排杆21与排插22配合时,要求各个推柱213均可插拔于相应的插管222内,各个推柱213的直径均略小于相应插管222的管径,每个推柱213的长度均大于相应插管222的播种口225至进料口224之间的垂直距离。排杆21与排插22连接时,其主体B221朝向载料斗40的一侧设有一垫轮223,一拉杆23搭载在垫轮223上,该拉杆23的一端铰接在机架10上,另一端可滑动的固定在主体A211上。
其次,主体A211、主体B221上还可以设置导轨槽24,进而与机架10上的导轨15相配合。工作时,排插22先插入地表以下,此时连接进料口224与载料斗40的软管呈斜直状,载料斗40中的种子滑落至插管222内;同时排杆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进而使排杆21的推柱213推动种子至插管222内的土壤处,此时推柱213密封进料口224避免多余的种子滑落;之后排插22先升起,垫轮223顶起拉杆23推动排杆21升起,最终种子被入待播土壤中,以此往复实现竖向间歇式种植。
如图1所示,该播种机上的传动机构30包括固定在机架10上的上基座31和下基座32,下基座32中设有转轴321,转轴321上固定有主动轮322,上基座31中设有与主动轮322相互配合从动轮311,以及与从动轮311同步转动的转盘312,该转盘312的盘面上设有开孔313;一驱杆33的一端与开孔313销接,另一端与主体B221销接;牵引机的传动轴与转轴321的输入端连接。工作时,主动轮322带动从动轮311转动,进而带动转盘312转动,而连接在转盘312与主体B221之间的驱杆33则带动排插22进行反复上下动作。
如图1、图2所示,该播种机上的机架10包括一由左竖梁11、右竖梁12、上横梁13及下横梁14构成的矩形框架;其中,在左竖梁11和右竖梁12相对的两侧面内分别设有可供冲压式播种机构20反复上下动作的导轨15,下横梁14上设有可供冲压式播种机构20插向地面的导向机构140。该机架10不但具有简单的结构,用料最省,而且强度最高,更方便冲压式播种结构的安装及运作。
如图7所示,而机架10的下横梁14上的导向机构140主要有两种优选的结构,其一是对应各个插管222固定在下横梁14朝向上横梁13一侧面上的竖管141构成,排插22的播种口225端穿过相应的竖管141,并裸露于下横梁14的外侧;其二是在下横梁14朝向上横梁13的一侧面上且沿其下横梁14的长度方向开设的一长条形豁口,排插22的播种口225端均置于该豁口内(图中未示出)。这两种结构的导向机构140均能起到反复上下动作的导向功能,同时还能起到在机架10行走方向上的加固作用,进而提高了冲压式播种机构20运行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本实施方式中的导向机构140以第一种为主。
在本发明中,与牵引机连接的传动机构30能够驱动冲压式播种机构20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实施竖向间歇式的作物种子播种作业。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埋地连续式播种作业,解决了现有播种机对其待播土壤疏松程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更克服了因待播土壤中存留上一季作物根系、秸秆等杂物,而阻碍现有播种机播种行进,必须辅以耕地机预先刨松待播土壤的技术问题。其次,本发明不但结构简单,省去了现有的开沟器、播种器、覆土器及镇压器等独立的装置,仅需一套冲压式播种机构20就完全能够实现现有的播种功能;而且本发明还无无需顾虑待播土壤的疏松程度,甚至更无需顾虑上一季存留的农作物根系、秸秆等杂物,便可直接实施播种作业,由此可以省去耕地机的刨地工序,减少了农民的种植投入。同时,采用本发明后其播量明显易于控制,杜绝了因传统播种模式造成种植过密、出现种植“断条”现象的发生,本发明由于其播种方式为竖向间歇式播种,从而有效的控制了种植频率及种植间距,减少了种植过密、“断条”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种植后期的“间苗”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图6所示,为了实现本发明具有不同的种植频率及种植深度,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其转盘312进行改进,其具体内容是在转盘312盘面的象限方向上分别设有四个具有不同偏心距的开孔313,使其驱杆33的环绕半径发生变化,进而调节了排插22反复上下动作的频率及插入地表以下的深度,最终提供了不同的种植间距及种植深度。
如图1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动轮322与从动轮311的配合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主动轮322和从动轮311均为齿轮,主动轮322与从动轮311之间为齿轮传动;其二主动轮322和从动轮311均为齿轮,主动轮322与从动轮311之间为链传动(图中未示出);其三主动轮322和从动轮311均为带轮,主动轮322与从动轮311之间为带传动(图中未示出)。在这三种配合方式中,本发明主要以齿轮传动为主。
最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在不存在冲突的前提下均可以组合实施。凡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下所作出的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冲压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10),所述机架(10)内设有可反复上下动作的冲压式播种机构(20);所述机架(10)的一侧上设有可驱动冲压式播种机构(20)反复上下动作的传动机构(30),以及与牵引机连接的牵引固定座(50),所述传动机构(30)与牵引机的传动轴连接;所述机架(10)的另一侧上设有与冲压式播种机构(20)接通的载料斗(40);所述机架(10)底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行走轮(60);
冲压式播种机构(20)包括排杆(21)及与排杆(21)可插拔配合的排插(22);所述排杆(21)由一主体A(211),以及垂直于主体A(211)同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条推杆(212)构成,未与主体A(211)连接的每条推杆(212)的端部均设有推柱(213);所述排插(22)由一主体B(221),以及对应每条推杆(212)固定在主体B(221)上的插管(222)构成,每条插管(222)朝向载料斗(40)的一侧均设有进料口(224),进料口(224)与载料斗(40)通过软管接通,远离主体B(221)的每条插管(222)的一端为播种口(225);各个推柱(213)均可插拔于相应的插管(222)内,各个推柱(213)的直径均略小于相应插管(222)的管径,每个推柱(213)的长度均大于相应插管(222)的播种口(225)至进料口(224)之间的垂直距离;主体B(221)朝向载料斗(40)的一侧设有垫轮(223),一拉杆(23)搭载在垫轮(223)上,该拉杆(23)的一端铰接在机架(10)上,另一端可滑动的固定在主体A(211)上;
传动机构(30)包括固定在机架(10)上的上基座(31)和下基座(32),下基座(32)中设有转轴(321),转轴(321)上固定有主动轮(322),上基座(31)中设有与主动轮(322)相互配合从动轮(311),以及与从动轮(311)同步转动转盘(312),该转盘(312)的盘面上设有开孔(313);一驱杆(33) 的一端与开孔(313)销接,另一端与主体B(221)销接;牵引机的传动轴与转轴(321)的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冲压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在转盘(312)盘面的象限方向上分别设有四个具有不同偏心距的开孔(3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主动轮(322)和从动轮(311)均为齿轮,主动轮(322)与从动轮(311)之间为齿轮传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主动轮(322)和从动轮(311)均为齿轮,主动轮(322)与从动轮(311)之间为链传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压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主动轮(322)和从动轮(311)均为带轮,主动轮(322)与从动轮(311)之间为带传动。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所述的冲压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包括一由左竖梁(11)、右竖梁(12)、上横梁(13)及下横梁(14)构成的矩形框架;其中,在左竖梁(11)和右竖梁(12)相对的两侧面内分别设有可供冲压式播种机构(20)反复上下动作的导轨(15),下横梁(14)上设有可供冲压式播种机构(20)插向地面的导向机构(14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140)是在下横梁(14)朝向上横梁(13)的一侧面上且沿其下横梁(14)的长度方向开设的一长条形豁口,排插(22)的播种口(225)端均置于该豁口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压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140)是对应各个插管(222)固定在下横梁(14)朝向上横梁(13)一侧面上的竖管(141)构成,排插(22)的播种口(225)端穿过相应的竖管(141),裸露于下横梁(14)的外侧。
CN201510677131.8A 2015-10-20 2015-10-20 冲压式播种机 Active CN1065765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7131.8A CN106576532B (zh) 2015-10-20 2015-10-20 冲压式播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7131.8A CN106576532B (zh) 2015-10-20 2015-10-20 冲压式播种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532A CN106576532A (zh) 2017-04-26
CN106576532B true CN106576532B (zh) 2019-01-25

Family

ID=58554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7131.8A Active CN106576532B (zh) 2015-10-20 2015-10-20 冲压式播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7653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67128A (ja) * 2010-02-19 2011-09-01 Hibara Seisakusho:Kk 穴開け種まき兼用装置
CN102356713A (zh) * 2011-08-03 2012-02-22 上海海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宽幅折叠式多功能水直播机
CN203748226U (zh) * 2014-03-14 2014-08-06 青岛农业大学 旱地小麦精确播种装置
CN104025779A (zh) * 2013-06-13 2014-09-10 李刚 蒜栽植机排种器
CN104221538A (zh) * 2013-06-05 2014-12-24 刘江涛 筒体手提五撮精播玉米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67128A (ja) * 2010-02-19 2011-09-01 Hibara Seisakusho:Kk 穴開け種まき兼用装置
CN102356713A (zh) * 2011-08-03 2012-02-22 上海海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宽幅折叠式多功能水直播机
CN104221538A (zh) * 2013-06-05 2014-12-24 刘江涛 筒体手提五撮精播玉米机
CN104025779A (zh) * 2013-06-13 2014-09-10 李刚 蒜栽植机排种器
CN203748226U (zh) * 2014-03-14 2014-08-06 青岛农业大学 旱地小麦精确播种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532A (zh)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7775B (zh) 一种全自动铺膜覆土移栽机
CN107750490A (zh) 一种整地同位仿形棉花单粒精播覆膜联合作业机
CN105850256B (zh) 小麦旋耕宽苗带下位施肥播种机
CN203233670U (zh) 山药全自动种植机
CN103190230B (zh) 根茎类作物全自动覆膜种植机
CN102763500B (zh) 多功能甘蔗耕种一体机
CN105493666B (zh) 移栽起垄复式作业机及其在移栽植物苗上的应用
CN105284245A (zh) 一种可调式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种机
CN106717203A (zh) 一种分层施肥播种机
CN206517759U (zh) 一种分层施肥播种机
CN202476073U (zh) 播种机
CN206196309U (zh) 地埋滴灌铺管气吸式精量点播机
CN203313616U (zh) 多功能甘蔗耕种一体机
CN205105565U (zh) 一种全自动机械系统播种机
CN207573859U (zh) 一种整地同位仿形棉花单粒精播覆膜联合作业机
CN107771441A (zh) 葡萄有机肥深施机
CN105075459A (zh) 耕地打孔机
CN106576532B (zh) 冲压式播种机
CN107079625A (zh) 一种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
CN112189423A (zh) 一种中药药材种植设备
CN105612874A (zh) 一种便于仿形的高密度棉花播种机
CN114503815B (zh) 一种二次镇压全幅精播机及播种方法
CN110140461B (zh) 一种应用于有机旱作物的翻耕装置
CN210959372U (zh) 一种肉苁蓉播种设备
CN107810685A (zh) 一种种子包衣带用覆膜播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0

Address after: 735000 no.379 Jiefang Road, Suzhou District,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UQUAN DEY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36000 house 1, No. 198, West team, Wanglou village committee, Erlang Township, Taihe Coun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Qing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