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6370A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6370A
CN106576370A CN201580036519.8A CN201580036519A CN106576370A CN 106576370 A CN106576370 A CN 106576370A CN 201580036519 A CN201580036519 A CN 201580036519A CN 106576370 A CN106576370 A CN 106576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or
information
packet
control unit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65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6370B (zh
Inventor
板垣竹识
山浦智也
迫田和之
佐藤雅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76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6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6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e.g. scheduled or random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 H04W74/0808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 H04W74/0816Non-scheduled or contention based access, e.g. random access, ALOHA, CSM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using carrier sensing, e.g. as in CSMA carrier sensing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Abstract

本发明高效地利用无线资源。提供了接收分组的信息处理装置。另外,该信息处理装置设有控制单元。该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单元执行其中根据第一条件分组的接收被中止的控制。该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单元还执行如下控制:当上述分组的接收被中止时,该信息处理装置被使得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在从分组的接收开始到分组的接收中止的时间内是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无线通信交换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一种能够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
背景技术
在相关领域中,存在用于使用无线通信交换信息的无线通信技术。例如,自主地执行相互靠近的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相互连接的通信方法(例如,自主分布式无线网络)已经被提出。通过使用这种通信方法,即使当未用有线电路建立连接时,也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来在两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交换信息。
在自主分布式无线网络中,采用载波侦听(carrier sense)作为在信息处理装置之间进行通信时避免分组冲突(packet collision)的调整方法。
例如,通过使用期望的波功率作为标准来动态地设置载波侦听水平阈值以执行发送抑制的无线通信装置已经被提出(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7-142722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相关领域的技术中,即使当发送在等于或小于载波侦听水平阈值的接收信号强度下是可能的时,在传输为错误时的、期望的波与干扰功率比时,发送也可以被设置为不被执行。
然而,当网络中配置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数量增加时,发生过度的发送抑制,并且存在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的担心。因此,重要的是在保持通信质量的同时高效地使用无线电资源。
可取的是提供能够高效地使用无线电资源的本技术。
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技术已经被提出用来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是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使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控制,以使得根据第一条件在分组接收期间中止所述接收,并且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在从所述分组接收开始到所述分组接收中止的时间内是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操作。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根据第一条件在分组接收期间中止接收,并且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在从所述分组接收开始到所述分组接收中止的时间内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在第一方面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不出现与帧间间隔(IFS)对应的等待时间。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执行控制以使得不出现与帧间间隔(IFS)对应的等待时间。
在第一方面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控制以使得从所述载波侦听在所述分组接收时转变为繁忙的时刻到接收中止时刻的时间长度被换算为时隙时间并且被从回退计数器减去。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执行控制以使得从所述载波侦听在所述分组接收时转变为繁忙的时刻到接收中止时刻的时间长度被换算为时隙时间并且被从回退计数器减去。
在第一方面中,当所述减去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将所述结果当作0。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当所述减去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结果当作0。
在第一方面中,当所述减去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设置通过使所述结果返回到与所述负值对应的正值而获得的值,以使得该值不超出所述减法之前的回退计数器。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当所述减去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通过使所述结果返回到与所述负值对应的正值而获得的值被设置,以使得该值不超出所述减法之前的回退计数器。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条件可以包括如下条件:当以在接收期间的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所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与所述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信息不同。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当以在接收期间的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所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与所述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信息不同的条件被设置为第一条件。
在第一方面中,当关于用于标识网络的标识符的信息存在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时,所述第一条件还可以包括如下条件:关于所述标识符的信息不同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属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当关于用于标识网络的标识符的信息存在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时,关于所述标识符的信息不同于自身装置所属网络的网络标识符的条件被设置为第一条件。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条件还可以包括如下条件:在接收期间的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根据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信息推导的阈值。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在接收期间的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根据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信息推导的阈值的条件被设置为第一条件。
在第一方面中,当关于用于识别网络的标识符的信息存在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并且关于所述标识符的信息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属网络的网络标识符相同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继续所述接收而不中止所述接收。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当关于用于识别网络的标识符的信息存在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并且关于所述标识符的信息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属网络的网络标识符相同时,继续所述接收而不中止所述接收。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可以基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索引和预先共享的阈值表格之间的匹配来执行所述推导。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基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索引和预先共享的阈值表格之间的匹配来执行所述推导。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可以通过转换来执行所述推导,所述转换基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值以及预先共享的关于单位和量化的信息。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通过基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值以及预先共享的关于单位和量化的信息的转换来执行所述推导。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条件。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条件。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使用如下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所述分组在接收期间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先决定的能量检测阈值。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所述分组在接收期间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先决定的能量检测阈值的条件被设置为第二条件。
在第一方面中,中,所述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使用如下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时不应用通过虚拟载波侦听进行的发送抑制。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时不应用通过虚拟载波侦听进行的发送抑制的条件被设置为第二条件。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使用下述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当以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所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与所述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信息不同,并且所述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适用的分组检测阈值中的最小分组检测阈值。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即,通过使用下述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当以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所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与所述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信息不同,并且所述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适用的分组检测阈值中的最小分组检测阈值。
在第一方面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未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执行控制以使得在分组传送的连续时间段期间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传输被禁止。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未满足第二条件时,在分组传送的连续时间段期间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传输被禁止。
在第一方面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未满足第二条件并且在分组传送的连续时间段期间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传输被禁止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当以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为目的地并且请求回复的帧被接收时,对于该帧的响应被发送。如此,可以获得如下操作效果: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未满足第二条件并且在分组传送的连续时间段期间自自身装置的传输被禁止时,当以自身装置为目的地并且请求响应的帧被接收时,对于该帧的回复被发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技术,可以获得能高效使用无线电资源的有益效果。注意,上述有益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并且本公开中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被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信息处理装置以时间序列的方式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示例的序列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200的存储器中所存储的设置信息列表161的内容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200所执行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200中所包括的相关器(correlator)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beacon frame)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2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中所包括的相关器的配置的示例的图。
图2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通信系统5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
图29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通信系统5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示例的序列图。
图3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通信系统5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示例的序列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3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33是示出IEEE 802.11标准中的回退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3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回退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3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回退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3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3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3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物理头部和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处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分类表)的示例的图。
图39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4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物理头部和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处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分类表)的示例的图。
图4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4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4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4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物理头部和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处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分类表)的示例的图。
图4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4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200所执行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49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格式的示例的图。
图5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物理头部和信息处理装置100所执行的处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分类表)的示例的图。
图51是示出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52是示出汽车导航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53是示出无线接入点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模式(下文中称为实施例)。将按以下顺序来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例(在IEEE 802.11标准的信号字段中设立链路强度类别字段并且根据信息处理装置设置分组检测条件的示例);
2.第二实施例(当分组检测确定结果是仅能量的检测并且发送抑制被设置时不执行发送的示例);
3.第三实施例(在IEEE 802.11标准的服务字段中设立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示例);
4.第四实施例(在发送端使用具有不同检测阈值的多个前导序列并且在接收端切换由RSSI应用的前导相关性检测器的示例);
5.第五实施例(由主站(master station)端选择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所用的物理头部的示例);
6.第六实施例(通过对原始序列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不同的序列进行处理来产生用于区别的多个PLCP前导的示例);
7.第七实施例(执行从站(slave station)之间的直接通信的示例);
8.第八实施例(由从站决定在直接链路之间所用的物理头部参数的示例);
9.第九实施例(关于BSS的标识符的信息被存储在IEEE 802.11标准的信号字段中的示例);
10.第十实施例(定义多个前导序列并且颜色信息被一起使用的示例);
11.第十一实施例(省略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示例);
12.第十二实施例(设立在IEEE 802.11标准的信号字段中存储关于BSS的信息的字段的示例)。
13.应用示例
<1.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
通信系统10被配置为包括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以及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
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例如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这里,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是诸如智能电话、移动电话或平板终端之类的信息处理装置。假定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具有符合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LAN)标准的通信功能。作为无线LAN,例如,可以使用无线保真(Wi-Fi)、Wi-Fi Direct或Wi-Fi CERTIFIED Miracast规范(技术规范名称:Wi-Fi Display)。可以使用利用另一个通信方案的无线通信。
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例如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固定信息处理装置。这里,固定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是诸如接入点或基站之类的信息处理装置。如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中那样,假定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具有符合例如IEEE 802.11的无线LAN标准的通信功能。可以使用利用另一个通信方案的无线通信。
假定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起主站的作用,假定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起从站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将描述在由主站和下属的从站配置而成的星型拓扑中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信示例。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将描述下属的从站的发送目的地局限于主站的通信示例。
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2以及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假定具有特定功能(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定功能)。相反,信息处理装置101和103假定不具有特定功能。以这种方式,不具有特定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被称为传统装置。将在本技术的每个实施例中描述所述特定功能。传统装置可以被配置为例如具有符合IEEE 802.11a、IEEE 802.11g、IEEE802.11n或IEEE 802.11ac的无线LAN标准的通信功能的信息处理装置。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将描述当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1连接、信息处理装置201和102连接时装置之间的通信示例。
图1示出了通信系统10由四个从站(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配置而成的示例,但是从站(信息处理装置)的数量不限于四个。也就是说,本技术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由三个从站或者五个或更多个从站(信息处理装置)配置而成的通信系统。
在执行通信的两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关系中,其中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可以用作主站,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可以用作从站。两个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从站之间的直接通信连接。
这里,在自主分布式无线网络中,一般采用被称为载波侦听的方案作为用于避免分组冲突的调整结构。载波侦听是在执行发送之前监视附近无线状况长达给定时间并且确认是否存在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执行发送的方案。当在确认期间检测到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接收功率时,无线状态被确定为繁忙状态,发送操作中止,并且发送不被执行。
在载波侦听中,存在两种种类的检测算法:通过特定前导的相关器输出之间的功率比较而执行检测的前导检测以及通过接收信号之间的功率比较而执行检测的能量检测。一般来说,这两种检测算法是一起使用的。在下文中,这两种检测算法在描述中统称为载波侦听,除非另有陈述。
如上所述,当网络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数量增加时,在上述载波侦听方案中,存在过度的发送抑制以及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的状况的担心。
这里,将参照图1来描述引起这种状况的位置关系的示例。在图1中,存在两个主站(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和四个从站(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在图1中,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1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200,信息处理装置102和103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201,以执行相互通信。在图1中,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用虚线示意性地指示。
在图1中,假定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以所有信息处理装置的发送可以通过载波侦听相互检测的位置关系存在。
这里,例如,假定信息处理装置100对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发送,假定信息处理装置102对信息处理装置201执行发送。
[载波侦听检测范围的示例]
图2和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图2和3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信息处理装置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重叠的示例。
在图2和3中,信息处理装置100、102、200和201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1至16用虚线圆示意性地指示。
具体地,在图2和3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1指示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2指示信息处理装置201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
在图2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3指示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4指示信息处理装置102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
在图3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5指示在图2所示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3改变之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6指示在图2所示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4改变之后信息处理装置102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
如上所述,载波侦听是用于避免分组冲突的调整结构的示例,并且是根据是否存在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执行发送来执行发送抑制的方案。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与在检测到从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信号时所用的阈值相对应地决定的。
这里,例如,假定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载波侦听来执行发送,同时信息处理装置102对信息处理装置201执行发送。例如,当信息处理装置100检测到信息处理装置102的发送时,抑制发送,因此,直到信息处理装置102的发送结束,才可以执行发送。
然而,即使当信息处理装置100在信息处理装置102发送期间对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发送时,作为接收端的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也可以根据期望的波和干扰波之间的比率来执行接收。期望的波是从信息处理装置100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无线电波或者从信息处理装置102到信息处理装置201的无线电波。干扰波是从信息处理装置100到信息处理装置201的无线电波或者从信息处理装置102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无线电波。
例如,如图1所示,当信息处理装置102和200之间的距离大于信息处理装置100和200之间的距离时,假定信息处理装置102和200之间的接收概率更高。因此,当确保冲突避免并且可能实现改善时,重要的是提升抑制发送的载波侦听机制的效率。
例如,如图3所示,将假定如下情况: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2的载波侦听检测阈值变为被设置为更高,使得相互的发送无线电波不可检测。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信息处理装置100被配置为不检测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2的发送,所以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2均可以同时执行发送,并且均可以同时使用无线电资源。
然而,当尽管发送端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发送机会增加、但是接收端的信息处理装置不是可靠地等待发送机会时,假定发送不成功、未获得增益的情况。这个示例在图4中示出。
图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信息处理装置以时间序列的方式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示例的图。
图4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信息处理装置100对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发送、同时信息处理装置102对信息处理装置201执行发送的情况的示例。
例如,如图3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2在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11内。因此,当信息处理装置200第一次检测到信息处理装置102的发送(21)并且开始干扰端的接收(22)时,信息处理装置200无法接收到来自新获得发送机会(22)的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发送(23)。因此,即使信号波与干扰波的比率足够高,也存在接收失败的担心。
因此,例如,可以考虑提高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载波侦听检测阈值。然而,主站具有多个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必定要同时等待。因此,当主站均匀地提高载波侦听检测阈值时,存在与将从其接收信息的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不能被适当地检测到的担心。因此,改变载波侦听检测阈值的情况优选地仅限于例如载波在侦听检测阈值的改变真有必要的情况以及确实预期到改善的情况。
因此,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将描述如下示例:在该示例中,当可以在将由提高载波侦听检测阈值而引起的副作用抑制到尽可能小的同时实现改善时,无线电资源被适当地重复利用。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三方发送和接收的分组的接收水平也可以被设置为检查目标。
具体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发送端的信息处理装置被配置为根据与目的地的通信质量(例如,传播衰减量)来改变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头部的内容。接收端的信息处理装置被配置为通过使用PLCP头部的接收内容的一部分改变将应用的分组检测阈值来仅检测期望的分组。
这里,PLCP是这样的协议:该协议用于无论传输速率如何都通过给定速率的调制发送对于被公共地接收而言必要的一部分,并且对MAC帧进行封装以根据装置和此时的情况用各种方法发送该部分后面的数据部分。
例如,PLCP前导被用于检测分组或者估计传播路径增益。此外,PLCP头部被用于传送诸如数据部分的调制或者帧的长度之类的信息。
[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示例]
图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功能配置示例的框图。因为信息处理装置101至103、200和201的功能配置(与无线通信相关的功能配置)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功能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这里将省略其描述。
信息处理装置100包括数据处理单元110、传输处理单元120、调制和解调单元130、无线接口单元140、天线141、控制单元150以及存储器160。
数据处理单元110在控制单元150的控制下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数据处理单元110产生各种数据帧、数据分组等的主体。例如,当发送操作被执行时,数据处理单元110响应于来自上层的请求产生各种数据帧和数据分组并且将这些数据帧和数据分组提供给传输处理单元120。例如,当接收操作被执行时,数据处理单元110对由传输处理单元120提供的各种数据帧和数据分组进行处理和分析。
传输处理单元120在控制单元150的控制下执行各种发送处理。例如,当发送操作被执行时,传输处理单元120对由数据处理单元110产生的分组执行处理,比如添加头部或者添加错误检测码,以便介质访问控制。例如,传输处理单元120对由数据处理单元110产生的分组执行处理,比如添加用于介质访问控制(MAC)的MAC头部或者添加错误检测码。然后,传输处理单元120将处理后的数据提供给调制和解调单元130。
当载波侦听被使用时,传输处理单元120计算要添加的网络分配矢量(NAV)。这里,如上所述,载波侦听是用于分组冲突避免的调整结构的示例,并且是在无线分组的内容中描述发送抑制时间并且在接收分组的信息处理装置中设置发送抑制的方案。NAV是发送抑制时间。
例如,当接收操作被执行时,传输处理单元120对从调制和解调单元130提供的比特流执行与发送操作相逆的逆处理(例如,分组错误检测或分析以及MAC头部的移除)。然后,当基于错误检测码确认在数据帧中无错误时,传输处理单元120将各种数据帧提供给数据处理单元110。
传输处理单元120执行虚拟载波侦听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NAV在接收的分组的头中被设置并且发送抑制被应用时,传输处理单元120向控制单元150通知NAV被设置并且发送抑制被应用。
调制和解调单元130在控制单元150的控制下执行调制处理和解调处理。例如,当发送操作被执行时,调制和解调单元130基于由控制单元150设置的编码和调制方案来对从传输处理单元120输入的比特流执行编码、交织、调制以及PLCP头部和PLCP前导的添加。然后,调制和解调单元130产生数据符号串,并且将该数据符号串提供给无线接口单元140。
例如,当接收操作被执行时,调制和解调单元130对来自无线接口单元140的输入执行与发送操作相逆的逆处理,并且将结果提供给传输处理单元120。调制和解调单元130执行载波侦听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当等于或大于阈值的接收功率被检测到或者等于或大于预定输出的前导相关性值被检测到时,调制和解调单元130确定无线状态是繁忙状态,并且向控制单元150通知无线状态是繁忙状态。
无线接口单元140是连接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以发送和接收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接口。例如,当发送操作被执行时,无线接口单元140将来自调制和解调单元130的输入转换为模拟信号,执行放大、滤波和升频转换,并且从天线141将该结果作为无线信号发送。例如,当接收操作被执行时,无线接口单元140对来自天线141的输入执行与发送操作相逆的逆处理,并且将结果供给调制和解调单元130。
控制单元150控制数据处理单元110、传输处理单元120、调制和解调单元130以及无线接口单元140中的每个的接收操作和发送操作。例如,控制单元150执行单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通信参数的设置以及传输处理单元120中的分组的调度。例如,当控制单元150从调制和解调单元130以及传输处理单元120接收到载波侦听结果的通知时,控制单元150基于该通知执行与发送抑制的设置或者该设置的取消相关的每个处理。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对应于控制单元150)执行控制以使得用于由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分组的物理头部(例如,PLCP前导和PLCP头部)通过使用无线通信被发送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
例如,控制单元150执行控制以使得从多个物理头部候选(例如,PLCP前导和PLCP头部)选择一个物理头部并且将该物理头部用于发送目标分组。这里,所述多个物理头部候选对应于关于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的多个物理头部(例如,PLCP前导和PLCP头部)的信息。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所用的分组检测条件(例如,PLCP前导的检测阈值)通过使用无线通信被发送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
例如,控制单元150执行控制以使得从关于使用无线通信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的多个分组的多个分组检测条件(例如,PLCP前导的检测阈值)选择使用一个分组检测条件。这里,所述多个分组检测条件对应于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的多个分组检测条件。
例如,控制单元150执行控制以使得从关于使用无线通信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的多个分组的多个接收操作中选择执行一个接收操作。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十一实施例来描述所述多个接收操作。
存储器160具有控制单元150的数据处理的工作区的作用或者保存各种类型的数据的存储介质的功能。作为存储器160,例如,可以使用诸如非易失性存储器、磁盘、光学盘、磁光(MO)盘之类的存储介质。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使用电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或可擦式可编程ROM(EPROM)。作为磁盘,例如,可以使用硬盘或盘式磁盘。作为光学盘,例如,可以使用紧凑盘(CD)、数字多功能盘可记录(DVD-R)或蓝光盘(BD:注册商标)。
在本技术的每个实施例中,将描述如下示例:当从信息处理装置100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上行链路发送以及从信息处理装置102到信息处理装置201的上行链路发送同时(或者基本上同时)被执行时,每个发送都成功。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除这种发送之外的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发送。
[通信示例]
图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示例的序列图。
图6示出了当从信息处理装置100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上行链路发送被执行时的通信处理示例。同样也适用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2和201)之间的关系。
首先,执行信息处理装置100和200之间的连接处理(401)。将参照图8来详细描述该连接处理。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402)。将参照图10来详细描述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
随后,执行信息处理装置100和200之间的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403)。也就是说,执行在信息处理装置100和200之间共享通过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决定的物理头部参数的处理(403)。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发送和接收处理(405)。
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404)。将参照图16来详细描述物理头部决定处理。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发送和接收处理(406)。
[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的格式的示例]
图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PPDU被配置为包括前导301、信号302、扩展303、服务304、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305以及帧校验序列(FCS)306。
前导301指示与图7的c中所示的IEEE 802.11传统短训练字段(L-STF)或传统长训练字段(L-LTF)对应的部分。假定前导301具有与该字段兼容的格式。
信号302指示图7的c中所示的IEEE 802.11传统信号(L-SIG)或高吞吐量信号(HT-SIG)字段。IEEE 802.11n的HT混合模式格式在图7的c中被作为示例示出。HT-SIG可以被IEEE 802.11ac中的极高吞吐量信号-A(VHT-SIG-A)字段取代,并且可以被IEEE 802.11ax中的高效率信号(HE-SIG)字段取代。
根据格式,在一些情况下,附加字段(HT-STF、HT-LTF、VHT-STF、VHT-LTF以及VHT-SIG-B)随后被附加。
这里,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在作为物理头部中的PLCP头部的信号302的字段的一部分中新预备了“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也就是说,“链路强度类别字段”被新设立在PLCP头部的信号302中被处理为预留的部分中。每个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根据在发送时与目的地的链路的质量来改变“链路强度类别字段”。
在图7的a中示出了1被存储在“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中的示例。图7的b中示出了0被存储在“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中的示例。以这种方式,图7的a和b中示出了两个级的值(0或1)被存储在“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中的示例,但是三个或更多个级的值可以被存储。
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链路强度类别字段”被设立在信号302中被处理为预留的部分中。因此,可以在不干扰传统装置的接收的情况下实现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特定功能。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链路强度类别字段=0的物理头部被称为“长距离物理头部”。此外,链路强度类别字段=1的物理头部被称为“短距离物理头部”。从传统装置发送的物理头部假定被作为“长距离物理头部”处理。
接收包括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分组的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根据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内容(0或1)来改变要应用的检测阈值。
[连接处理的示例]
图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8示出了直到信息处理装置100和200之间的连接被建立为止的处理示例。同样也适用于信息处理装置102和201之间的关系。
当连接被尝试时,信息处理装置100和200之间的链路质量是未知的。由于这个原因,为了可靠地执行连接,信息处理装置100在不执行阈值调整的情况下使用与传统装置相同的前导检测阈值和物理头部。
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100设置与传统操作(传统装置的操作)的值相同的值作为前导检测阈值(411)。信息处理装置100设置与传统操作(传统装置的操作)的格式相同的格式作为物理头部的格式(412)。
信息处理装置200设置与传统操作(传统装置的操作)的格式相同的格式作为物理头部的格式(413)。
随后,执行扫描(414),执行认证(415),执行关联(416),并且执行4次握手(417)。
当以这种方式建立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产生每个信息处理装置(例如,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信息处理装置(下属的终端))所用的设置信息的列表(设置信息列表)。设置信息列表是由每个信息处理装置所用的物理头部的每个检测阈值和该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应用条件)的组合形成的列表。将参照图9来详细描述设置信息列表。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一对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和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被称为物理头部参数。
信息处理装置200更新在设置信息列表中所包括的信息中已经产生的信息的内容。
[设置信息列表的内容的示例]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在信息处理装置200的存储器(对应于图5所示的存储器160)中的设置信息列表161的内容的示例的图。
在设置信息列表161中,索引162、检测阈值163和应用水平164与设置信息列表161相关联地存储。
在索引162中存储指示远或近的值(0或1)。
在检测阈值163中存储通过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决定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图10中示出了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
在应用水平164中存储通过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决定的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
[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1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执行自身基本服务集(BBS)中的下属终端和自身装置所用的物理头部参数的暂定决定。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暂时决定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和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
这里,因为不存在低于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的应用条件的物理头部,所以传统装置的设置值PD_default被暂时设置为检测阈值。
传统装置的设置值PD_default是指示传统装置所用的前导检测的参考水平的值。在IEEE 802.11标准中,作为标准值,提到诸如每20MHz的带宽-82dBm的值。作为传统装置的设置值PD_default,可以使用除-82dBm外的值。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基于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和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来决定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和L_far。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决定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和L_far,以使得满足下面的表达式1和2。这里,表达式1和2是假定以对数(dB)计算的描述。
L_near>PD_near+O_near …表达式1
L_far=-∞ …表达式2
这里,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和L_far是被用于基于与目的地装置的通信质量来选择要使用的物理头部(长距离物理头部和短距离物理头部)的阈值。例如,当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发送时,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和L_far被用作在选择要使用的物理头部作为与目的地装置的通信质量时的阈值。
在表达式1中,O_near是关于接收水平的变化所导致的前导检测错误的余裕偏移量。例如,大约10dBm至20dBm的值可以被用作O_near。此外,除大约10dBm至20dBm之外的值可以被用作O_near。
如表达式2中所指示的,L_far被设置为无穷小,因为不存在低于L_far的应用条件的物理头部。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执行分组监视(步骤S701)。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获取关于与自身BSS中的每个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质量的信息以及关于来自其他BSS(OBSS)的分组的通信质量的信息(步骤S701)。
这里,将描述PLCP前导的相关性输出强度被用作通信质量的指标的示例。相关性输出强度不是在其中功率被规范化的相关器输出,而是被假定是指示通过将相关器输出乘以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而获得的绝对水平。也就是说,相关性输出强度是按照天线输入换算校正的相关器输出。当在相对近的时间存在接收历史时,那时的相关性输出强度的记录可以被适当地使用。在监视时,可以暂时降低检测阈值,以使得更可靠的样本被收集。
这里,RSSI和相关性输出强度COL(相关器输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表达式简单地指示。
相关性输出强度COL=RSSI×规范化相关器输出
图11中示出了相关器的配置的示例。
[相关器的配置的示例]
图1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200中所包括的相关器的配置的示例的图。图11示出了用作参考的一般相关器的配置的示例。这里,图11中所描述的运算符(*)指示复共轭计算。
这里,对于相关器,一般来说,根据前导的特性,主要有两个配置。例如,存在两个配置:一般地检测具有某个周期性的信号的自相关性检测的配置,以及检测与所决定的模式的相关性的互相关性检测的配置。图11的a中示出了自相关性检测的配置的示例,图11的b中示出了互相关性检测的配置的示例。
在图10中,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根据接收时所用的物理头部中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来对关于通信质量的信息进行分类(步骤S702)。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在其中BSS标识符(BSSID)是自身BSS、物理头部是长距离物理头部并且不存在错误分组中将最小相关性输出强度设置为COL_self_far。
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在其中BSS标识符(BSSID)是自身BSS、物理头部是短距离物理头部并且不存在错误的分组中将最大相关性输出强度设置为COL_other_near。
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在其中BSS标识符(BSSID)是自身BSS、物理头部是长距离物理头部并且不存在错误的分组中将最大相关性输出强度设置为COL_other_far。不存在对应条件的分组样本的COL假定被PD_default取代。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决定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和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步骤S703)。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对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暂时决定的检测阈值PD_near和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暂时决定的检测阈值PD_far进行校正,以使得满足下面的表达式3至5的关系(步骤S703)。
PD_near>COL_other_near …表达式3
PD_far<COL_self_far …表达式4
PD_far>COL_other_far …表达式5
当不存在表达式4和5兼容的PD_far时,PD_far被决定为使得表达式4优先成立。
当这些检测阈值被决定(被更新)时,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基于上述表达式1和2来对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和L_far进行校正(步骤S703)。
以这种方式,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以及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和L_far被决定。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以这种方式决定的值存储在设置信息列表161(在图9中示出)中,并且参考随后的值来供它自己使用。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PD_far存储在与索引162“0”对应的检测阈值163中,并且将L_far存储在与索引162“0”对应的应用水平164中。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PD_near存储在与索引162为“1”对应的检测阈值163中,并且将L_near存储在与索引162为“1”对应的应用水平164中。
这里,上面描述的对附近分组的监视和对设置值的更新可以周期性地执行,或者可以不定期地执行。例如,监视和更新可以每过给定时间就周期性地执行,或者可以每当新的下属的终端开始连接时执行。
[载波侦听检测范围的示例]
图12和1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
图12和13示出了信息处理装置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的示例,这些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基于信息处理装置200决定的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和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而设置的。
在图12中,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2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1至34用虚线圆示意性地指示。在图13中,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1至44用虚线圆示意性地指示。
具体地,在图12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1指示基于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设置的、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3指示基于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设置的、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
在图12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2指示基于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设置的、信息处理装置102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3指示基于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设置的、信息处理装置102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
在图13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1指示基于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设置的、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3指示基于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设置的、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
在图13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2指示基于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设置的、信息处理装置201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4指示基于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设置的、信息处理装置201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
上面已经描述了对于短距离和长距离的两个值的分类的示例,但是可以执行对于三个或更多个值(N个值)的分类。例如,针对长距离,依次将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设置为PD_0、PD_1、......和PD_N,将PLCP的应用水平设置为L_0、L_1、......和L_N。此外,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和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之间的偏移量被设置为O_0、O_1、......和O_N。在这种情况下,值被决定为使得满足下面的关系(表达式6至9)。这里,表达式6至9是假定以对数(dB)计算的描述。
PD_n>COL_other_n …表达式6
(其中,n=0至N)
PD_n<COL_other_n …表达式7
L_n>PD_n+O_n …表达式8
(其中,n=0至N)
L_0=-∞ …表达式9
对于三个或更多个值的分类,当不存在表达式6和7兼容的PD_0时,PD_0被决定为使得表达式7优先成立。
[信标帧格式的示例]
图1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的格式的示例的图。这里,将描述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到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标帧的示例。
图14示出了元素“多检测参数”311被新添加到有效载荷310的示例。在“多检测参数”311中,指示远或近的索引(0或1)被存储在“PLCP头部索引”313和316中。长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far和短距离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被存储在“前导检测阈值”314和317中。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被存储在“应用水平”315和318中。
所产生的组合被设立为“PLCP头部索引”、“前导检测阈值”和“应用水平”的组合。例如,如图9所示,将假定两对多条信息(索引162为“0”和“1”的两对)被存储在设置信息列表161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两对组合被设立为“PLCP头部索引”、“前导检测阈值”和“应用水平”的组合。
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图9所示的设置信息列表161的每条内容存储在信标帧中以发送该内容。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与索引162的“0”相关联地存储的信息存储在第一组合(“PLCP头部索引”313至“应用水平”315)中。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与索引162的“1”相关联地存储的信息存储在后续组合(“PLCP头部索引”316至“应用水平”318)中。
然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其中存储有在“多检测参数”311中指示的每条信息的信标发送到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向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通知该信标。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关于分组检测条件(例如,分组检测阈值(图9所示的检测阈值163)以及选择条件用于选择分组检测阈值的(图9所示的应用水平164))的信息发送到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向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通知该信息。选择条件可以被确定为用于从多个物理头部候选中选择一个物理头部的选择条件和与每个分组检测条件对应的物理头部的选择条件。
[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的通信示例]
图1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5示出了共享处理的示例,在该共享处理中,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接收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的信标,并且共享物理头部参数。同样也适用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接收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的信标的情况。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可以使用图14所示的信标帧来向下属的终端通知物理头部参数。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每个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每个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以及每个物理头部的索引的集合存储在信标中(421)。然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该信标发送到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422和423)。
当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接收到信标(42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获取并保存该信标中所包括的“多检测参数”311(在图14中示出)的内容(424)。
当后续信标中所包括的“多检测参数”311的内容改变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采用并保存内容改变之后的新信息。也就是说,旧的信息被更新。
当“多检测参数”311的内容已经被获取和保存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基于新接收的信标来更新所保存的内容(424)。
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使用信标向每个信息处理装置通知物理头部参数的示例已经在图15中被描述,但是可以通过使用除信标之外的机制通知物理头部参数。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使用通过利用自身装置进行的确定或者来自下属的终端的信息获取请求作为触发、使用到下属终端的单播数据帧或管理帧来执行通知。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类似地获取并保存单播帧中所包括的“多检测参数”的内容。
[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1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发送物理头部选择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监视从连接到自身装置的目的地接收的分组,并且获取每个目的地的RSSI(步骤S711)。以这种方式获取的RSSI(监视结果)被设置为RSSI_peer。
当从连接到自身装置的目的地接收的分组的测量值被保存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读取测量值以获取每个目的地的RSSI(步骤S711)。
这里,至于连接到主站(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只有主站基本上被设置为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先前的信标的接收水平可以被用作监视结果。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获取的RSSI_peer与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来决定用于自身装置的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步骤S712)。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包括在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的信标中。
例如,当所获取的RSSI_peer大于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1(用于短距离)是用于自身装置的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步骤S712)。相反地,当所获取的RSSI_peer等于或小于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0(用于长距离)是用于自身装置的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步骤S712)。
当用于自身装置的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已经被决定并且新索引被决定时,将已经决定的索引更新为新索引(步骤S712)。
在图16中,基于短距离和长距离的两个值的分类来决定使用物理头部的示例已经被描述,但是可以基于三个或更多个值(N个值)的分类来决定使用物理头部。例如,针对长距离,依次将PLCP的应用水平设置为L_0、L_1、......和L_N。在这种情况下,满足下面的关系表达式(表达式10)的n被选为用于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这里,表达式10是假定以对数(dB)计算的描述。
L_n≤RSSI_peer<L_n+1 …表达式10
(其中,n=0至N)
已经参照图16描述了在从从站端到主站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的从站端的操作示例。然而,在下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可以对主站端执行相同的操作。
在图16中已经描述了使用RSSI的示例。然而,可以使用相关性输出强度COL来代替RSSI。
[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1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在图17中,将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0,但是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也就是说,发送和接收处理在主站端和终端端这二者上是相同的。
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除发送期间或者接收期间之外的时间内执行分组检测确定处理(步骤S730)。将参照图18来详细描述分组检测确定处理。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在分组检测确定处理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是否是“检测到”(步骤S721)。当在分组检测确定处理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是“检测到”(步骤S721)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执行继续接收的接收处理(步骤S722)。然后,在接收完成之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返回到等待状态。当所接收的分组以自身装置为目的地并且即时回复被请求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添加并且发送包括与目标分组相同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物理头部。也就是说,信号字段中的存储有关于检测阈值的信息的部分被设置为相同的,并且在自身装置中决定的信息被存储在其他部分(例如,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长度)中。
当在分组检测确定处理中获得的确定结果不是“检测到”(步骤S721)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在分组检测确定处理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是否是“未检测到”(步骤S723)。当在分组检测确定处理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是“未检测到”(步骤S72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是否存在要发送的分组(步骤S724)。
当存在要发送的分组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未检测到确定状态是否持续如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的过程中定义的帧间间隔(IFS)和回退时间或更长时间(步骤S725)。
当未检测到的确定状态持续IFS和回退时间或更长时间(步骤S725)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执行发送处理,因为发送可以被执行(步骤S726)。在发送处理中,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基于在图16所示的发送物理头部决定处理中决定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来使用具有图7所示的PPDU的格式的物理头部进行发送。
具体地,当在发送物理头部决定处理中决定1(用于短距离)为索引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1存储在“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中来执行发送(步骤S726)。相反地,当在发送物理头部决定处理中决定0(用于长距离)为索引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0存储在“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中来执行发送(步骤S726)。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根据与所决定的物理头部对应的检测阈值选择目的地装置可以通过其以高概率执行接收的调制和通信路径编码方案以用于数据部分中所用的调制的目的,并且使用所选择的方案来执行发送。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根据与所决定的物理头部对应的检测阈值选择目的地装置可以通过其以高概率执行接收的调制和通信路径编码方案(MCS(调制和编码方案)),并且执行发送。当不存在要发送的分组时,状态返回到等待状态。
当在分组检测确定处理中获得的确定结果不是“未检测到”时(当确定结果是“仅能量被检测到”时)(步骤S72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基本上将无线状态看作繁忙状态,并且抑制从自身装置的发送(步骤S727)。这里,只有当以自身装置为目的地的分组被接收到并且紧接在接收之后的回复被请求(步骤S728)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才执行回复分组的发送(步骤S729)。
图1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确定处理(图17所示的步骤S730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经由天线141输入的信号执行RSSI测量,并且保存通过测量获得的RSSI(步骤S731)。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执行前导模式的相关性计算以获得相关器输出(步骤S732)。相关器输出是上面所述的相关性输出强度COL。也就是说,相关器输出不是规范化的相关器输出水平,而是通过反映接收功率而被换算的相关器输出。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相关器输出的值与暂定检测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相关器输出的值是否大于暂定检测阈值(步骤S733)。这里,暂定检测是在检测确定之前确定是否读取信号字段所执行的检测。暂定检测阈值被设置为等于或小于上述PD_near和PD_far这二者的值。暂定检测阈值可以被设置为上述PD_default。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暂定检测阈值(步骤S73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状态是暂定检测状态(步骤S734)。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读取物理头部的随后的信号字段中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如上所述,指示要应用的检测阈值的信息被存储在“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中。
这里,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保存在图15所示的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中共享的“前导检测阈值”的内容。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基于“前导检测阈值”的内容和“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内容来决定要应用的检测阈值(应用检测阈值)(步骤S735)。
例如,在链路强度类别=0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PD_far是应用检测阈值。相反,在链路强度类别=1的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PD_near是应用检测阈值。然后,当发送和接收处理被执行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使用所决定的应用检测阈值(PD_far或PD_near)。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测量且保存的RSSI与所决定的应用检测阈值进行比较,并且确定RSSI是否大于应用检测阈值(PD_far或PD_near)(步骤S736)。当RSSI大于应用检测阈值(步骤S736)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确定为“检测到”(步骤S737)。
这里,只有当满足另一个条件时,分组检测确定结果才可以被确定为“检测”。例如,可以在信号字段中剩余的预留字段中设立包括作为目标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错误检测码。“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内容的有效性通过包括作为目标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错误检测码得到确认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附加确定条件。
这里,包括作为目标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错误检测码可以被插入到服务字段中剩余的预留字段中。“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内容的有效性通过包括作为目标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错误检测码得到确认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附加确定条件。
相反,当RSSI等于或小于应用检测阈值(步骤S736)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中断接收(步骤S738)。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RSSI与能量检测阈值ED进行比较以确定RSSI是否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39)。这里,例如,能量检测阈值ED可以被设置为每20MHz带宽-62dBm。
当RSSI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39)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确定为“仅能量被检测到”(步骤S740)。
当RSSI等于或小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39)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确定为“未检测到”(步骤S741)。
上述每个比较处理均可以使用上述相关性输出强度COL代替RSSI来执行。
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主站和从站可以同时(或者基本上同时)执行发送和接收处理,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无线电资源。
例如,当从站(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对主站(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发送时,假定OBSS端的从站(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2)在该发送之前开始发送的情况。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也使用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near或PD_far、根据物理头部来执行检测确定。例如,如图12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1和33被设置。因此,在信息处理装置102发送信号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将信号处理为未被检测到,因此可以对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发送。
然而,当信息处理装置100可以执行发送、但是信息处理装置200更早接收信息处理装置102的发送时,信息处理装置200不能接收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发送。因此,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1和43被设置。因此,因为信息处理装置102的发送没有被检测到,所以信息处理装置200可以等待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接收。
这里,当信息处理装置200均匀地提高检测阈值时,存在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分组不可被检测的担心。因此,因为来自位于长距离处的信息处理装置100(传统装置)的发送是与要检测的长距离物理头部一起处理的,所以长距离检测阈值被应用。因此,信息处理装置200可以平稳地接收来自每个信息处理装置的接收。
这里,当假定为IEEE 802.11标准时,L-STF部分的检测阈值可以被设置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检测阈值”。然而,代替L-STF部分的检测阈值,可以设置L-LTE部分的检测阈值,或者可以设置L-STF部分和L-LTF部分这二者共同的检测阈值。通过独立地改变L-STF部分和L-LTF部分的检测阈值,这两个检测阈值都可以被指定为物理头部参数。
自身装置的物理头部参数可以基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可以使用的能力来决定。
<2.第二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如下示例:即使当分组检测确定结果是“仅能量被检测到”并且发送抑制被设置时,发送抑制也被暂时取消。也就是说,已经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只有当以自身装置为目的地的分组被接收到并且在接收之后立即回复被请求时,即使设置了发送抑制,发送抑制也被临时取消以发送回复分组。
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当分组检测确定结果是“仅能量被检测到”并且发送抑制被设置时不执行发送的示例。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处理和格式中的一些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共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19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在图19中,图17所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一部分被修改。因此,与图17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17所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相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当在分组检测确定处理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是“仅能量被检测到”(步骤S72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基本上将无线状态看作繁忙状态,并且抑制从自身装置的发送(步骤S727)。当无线状态以这种方式被看作繁忙状态时,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所有的发送都被抑制。
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当在分组检测确定处理中获得的确定结果是“仅能量被检测到”时,所有的发送都被抑制。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的安全性。
<3.第三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在IEEE 802.11标准的信号字段中设置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示例。
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将描述在IEEE 802.11标准的服务字段中提供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示例。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处理和格式中的一些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共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的格式的示例]
图20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这里,图20所示的示例与图7所示的示例是相同的,除了在服务字段中而非在信号字段中提供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之外。因此,与图7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7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被配置为包括前导301、信号307、扩展303、服务308、MPDU 305以及FCS 306。
这里,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链路强度类别字段”被新预备在物理头部的服务308的字段的一部分中。也就是说,“链路强度类别字段”被新设置在物理头部的服务308中被处理为预留的一部分中。然后,每个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根据在发送时与目的地的链路的质量来改变“链路强度类别字段”。
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链路强度类别字段”被设置在服务308中被处理为预留的部分中。因此,如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可以在不干扰传统装置的接收的情况下实现所述特定功能。
[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示例]
通过在图18所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步骤S735)中用“服务字段”取代“信号字段”并且执行与图17和18所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相同的处理,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
这里,包括作为目标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错误检测码可以被插入到服务字段中剩余的预留字段中。“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内容的有效性通过包括作为目标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错误检测码得到确认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附加确定条件。
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链路强度类别字段被设置在IEEE 802.11标准的服务字段中。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相比,更多的信息可以被存储。例如,即使当PLCP的模式被用多个值设置时,信息也可以被适当地存储。
<4.第四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基于物理头部的字段的内容改变PLCP的检测阈值的示例。
在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将描述如下示例:在发送端使用具有不同检测阈值的多个前导序列,在接收端切换RSSI所应用的前导相关性检测器。因此,接收端可以仅接收期望的分组。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处理和格式中的一些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共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的格式的示例]
图2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这里,图21所示的示例与图7所示的示例是相同的,除了不是在信号字段中设立链路强度类别字段、而是定义多个前导序列之外。因此,与图7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7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被配置为包括前导311、信号312、扩展303、服务304、MPDU 305以及FCS 306。
这里,在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定义了多个前导的序列311。例如,如图21的a所示,在前导311中定义了诸如“前导#1”的序列。如图21的b所示,定义了诸如“前导#0”的序列。然后,每个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根据在发送时与目的地的链路的质量来改变要使用的序列。图21示出了预备两种类型的前导的示例,但是可以预备三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前导。
在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其中在前导311中使用诸如“前导#0”之类的序列的物理头部被称为“长距离物理头部”。其中在前导311中使用诸如“前导#1”之类的序列的物理头部被称为“短距离物理头部”。前导序列通过不同的规则产生并具有低互相关性。前导序列#0假定是与传统装置所用的前导相同的序列。
接收包括这种物理头部的分组的每个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根据信号的RSSI的量值来改变要应用的相关器(以及在检测中确定的阈值)。
这里,当假定IEEE 802.11标准时,“另一个前导”假定意指L-STF和L-LTF中的至少一个是不同的。
[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2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确定处理(图17所示的步骤S730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经由天线141输入的信号执行RSSI的测量,并且保存通过测量获得的RSSI(步骤S751)。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测量的RSSI与所保存的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far和L_near)进行比较,并且决定将应用于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步骤S752)。例如,如在选择自身装置的发送物理头部的选择方法中那样,可以决定将应用于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
例如,当所测量的RSSI被与L_near的值进行比较并且所测量的RSSI大于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1(用于短距离)是要用于自身装置的相关性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相反,当所测量的RSSI等于或小于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0(用于长距离)是要用于自身装置的相关性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
在决定过程中,假定在从站和主站之间不存在发送功率差异。然而,当关于发送功率差异的信息被预先保存时,尽管从站和主站之间存在发送功率差异,也可以在基于关于所保存的发送功率差异的信息应用适当的校正之后执行确定。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使用与在具有所决定的索引的物理头部中通过如上所述的不同规则产生的前导序列对应的相关器来执行相关性计算(步骤S753)。这里,如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相关器输出是相关性输出强度COL。也就是说,相关器输出不是规范化的相关器输出水平,而是通过反映接收功率而被换算的相关器输出。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选择的相关器的相关器输出与所决定的索引中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相关器输出的值是否大于检测阈值(步骤S754)。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检测阈值(步骤S754)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确定为“检测到”(步骤S755)。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小于检测阈值(步骤S754)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测量的RSSI与能量检测阈值ED进行比较(步骤S756)。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RSSI是否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56)。
当RSSI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56)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确定为“仅能量被检测到”(步骤S757)。
当RSSI等于或小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56)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确定为“未检测到”(步骤S758)。
这里,当假定IEEE 802.11标准时,L-STF部分的检测阈值可以被设置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的“检测阈值”。然而,代替L-STF部分的检测阈值,可以使用L-LTF部分的检测阈值,或者可以使用L-STF部分和L-LTF部分这二者共同的检测阈值。通过独立地改变L-STF部分和L-LTF部分的检测阈值,这两个检测阈值可以被指定为物理头部参数。
<5.第五实施例>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修改例。将描述主站端选择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所用的物理头部的示例。将描述接收端通常并行地操作作为候选的前导序列相关器的示例。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的处理和格式中的一些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是共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信标帧格式的示例]
图2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的格式的示例的图。因为图23是图14的修改例,所以与图14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14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图23示出了诸如“多检测分配”321的元素连同“多检测参数”311被新添加到有效载荷320的示例。
在“多检测分配”321中,用于指定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被存储在“关联ID”323和325中。在图23中,示出了其中关联ID被存储为用于指定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的示例,但是能够指定信息处理装置的其他信息可以被存储。例如,MAC地址可以被存储。
信息处理装置要使用的物理头部的索引(0或1)被存储在“PLCP头部索引”324和326中。这种组合是关于所有的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布置和存储的。
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存储有“多检测参数”311和“多检测分配”321中指示的信息的信标发送到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向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通知该信标。
[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的通信的示例]
图2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连接处理的示例的序列图。
因为图24是图15的修改例,所以与图15共同的部分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也就是说,图24示出了如下示例:物理头部参数被包括在将发送的信标中,用于指定每个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将使用的物理头部的信息也被包括在将发送的信标中。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每个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每个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以及每个物理头部的索引的集合存储在信标的“多检测参数”311(在图23中示出)中(431)。
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用于指定每个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要使用的物理头部的信息的集合存储在信标的“多检测分配”321(在图23中示出)中。
这里,将描述“多检测分配”字段的内容被存储的情况。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确认由每个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的能力指定的用于前导序列的产生功能和相关性检测功能是否受到支持,然后仅存储对应的前导序列。当与特定功能对应的每个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选择要使用的物理头部时,关于主站和每个下属的从站之间的链路质量的信息被确定为将被使用。因此,监视从连接到自身装置的目的地接收的分组(或者读取所保存的测量值),并且获取每个目的地的RSSI来使用。代替RSSI,可以使用上面所述的相关性输出强度COL。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信标发送到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433和434)。
当接收到来自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信标(434)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获取并保存该信标中所包括的内容(435)。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获取并保存信标中所包括的“多检测参数”311的内容和“多检测分配”321的内容(在图23中示出)(435)。
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根据由主站(信息处理装置200)用信标指定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来使用对应的物理头部。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不执行自主确定。
[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2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确定处理(图17所示的步骤S730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25示出了如下示例:与特定功能对应的每个主站和每个从站并行地操作自身装置所支持的所有PLCP前导相关器。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经由天线141输入的信号执行RSSI测量,并且保存通过测量获得的RSSI(步骤S761)。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输入信号输入到每个相关器,并且执行相关性计算(步骤S762)。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相关器中同时计算前导的相关性(步骤S762)。
这里,作为用于基于每个相关器输出确定检测的每个检测阈值,从主站指定的每个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被用在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中。如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相关器输出是相关性输出强度COL。也就是说,相关器输出不是规范化的相关器输出水平,而是通过反映接收功率而被换算的相关器输出。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所述多个相关器中的某个相关器的相关器输出是否大于对应的检测阈值(步骤S763)。
当所述多个相关器中的某个相关器的相关器输出大于对应的检测阈值(步骤S76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确定为“检测到”(步骤S764)。
当所述多个相关器的相关器输出都不大于对应的检测阈值(步骤S76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测量的RSSI与能量检测阈值ED进行比较(步骤S765)。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RSSI是否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65)。
当RSSI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65)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设置为“仅能量被检测到”(步骤S766)。
当RSSI等于或小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65)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设置为“未检测到”(步骤S767)。
<6.第六实施例>
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修改例。将描述通过对原始序列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不同的序列进行处理来产生用于区分的多个PLCP前导的示例。因此,可以简化接收端的多个相关器的配置。通过将处理起源的前导序列设置为用于传统装置的格式的序列,还可以根据条件针对与特定功能不对应的信息处理装置检测前导,因此可以允许部分保留向后兼容性。
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的处理和格式中的一些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是共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的格式的示例]
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的PPDU的格式与图21所示的示例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定义了多个前导的序列311(在图21中)。例如,如图21的a所示,在前导311中定义了诸如“前导#1”的序列。如图21的b所示,定义了诸如“前导#0”的序列。然后,每个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根据在发送时与目的地的链路的质量来改变将使用的序列。图21示出了预备两种类型的前导的示例,但是可以预备三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前导。
在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在前导311中使用诸如“前导#0”的序列的物理头部被称为“长距离物理头部”。在前导311中使用诸如“前导#1”的序列的物理头部被称为“短距离物理头部”。前导序列#0假定是与传统装置所用的前导相同的序列。
这里,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和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产生除前导#0之外的前导序列的方法。具体地,在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通过经由使用前导#0作为基础的正负反转对内容的一部分进行处理来获得除前导#0之外的序列。该处理不限于正负反转。例如,可以执行另一种计算,例如,可以抽取内容的一部分并且将该部分设置为0,只要某个序列被用作执行该处理的基础即可。
这里,当假定IEEE 802.11标准时,“另一个前导序列”假定意指这样的序列:在该序列中,通过将上述处理应用于L-STF和L-LTF中的至少一个来产生差异。
接收包括这种物理头部的分组的每个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根据信号的RSSI的量值来改变要应用的相关器计算(以及分组检测确定阈值)。
[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操作示例]
本领域的第六实施例中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与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基本上是相同的。这里,在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中,可以将下面的扩展添加到每个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的确定标准的关系表达式。
可以通过将考虑到由于包括诸如正负反转之类的处理而导致的劣化的阈值偏移引入到前导序列中来取代上述表达式3和表达式6。例如,当原始相关器的相对于其一部分经过正负反转的前导的输入的输出预期值乘以A时,表达式3可以变为下面的表达式11,表达式6可以变为下面的表达式12。这里,表达式11和表达式12是假定以对数(dB)计算的描述。
PD_near>COL_other_near+A_near …表达式11
PD_n>COL_other_n+A_n …表达式12
(其中,n=0至N)
[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2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确定处理(图17所示的步骤S730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经由天线141输入的信号执行RSSI测量,并且保存通过测量获得的RSSI(步骤S771)。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测量的RSSI与所保存的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far和L_near)进行比较,并且决定将应用于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步骤S772)。例如,如选择自身装置的发送物理头部的选择方法中那样,可以决定要应用于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
例如,当所测量的RSSI被与L_near的值进行比较并且所测量的RSSI大于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1(用于短距离)是用于检测自身装置的相关性的物理头部的索引。相反,当所测量的RSSI等于或小于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0(用于长距离)是用于检测自身装置的相关性的物理头部的索引。
在决定过程中,假定在从站和主站之间没有发送功率差异。然而,当关于发送功率差异的信息被预先保存时,尽管在从站和主站之间存在发送功率差异,也可以在基于关于发送功率差异的信息应用适当的校正之后执行确定。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切换相关器的内部计算,并且执行与具有决定的索引的物理头部的前导序列对应的相关性计算(步骤S773)。这里,内部计算的切换是与对应于“对内容的一部分的正负反转”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对内容的一部分的正负反转”是上述产生PLCP前导部分的方法。
[相关器的配置示例]
图2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中所包括的相关器的配置的示例的图。这里,图27的a是图11的a的修改例,图27的b是图11的b的修改例。图27示出了基于通过RSSI确定的开关信号应用符号反转计算的相关器的配置的示例。通过以这种方式实现该配置,可以容易地配置另一个前导的相关器。
例如,当输入PLCP前导与相关器的计算正好一致时,可以获得大的相关器输出。然而,当计算不同时,相关器输出减小。因此,要检测的分组可以被相应地选择。这里,“相关器输出”的定义与上述“相关器输出”的定义是相同的。
例如,切换相关器的计算可以被切换为与具有所决定的索引的物理头部的前导序列相对应,或者检测阈值可以在不改变计算的情况下被切换。可以切换计算和检测阈值这二者。因此,可以实现根据情况选择要检测的分组的处理。图26示出了计算和检测阈值这二者都被切换的示例。
在图26中,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相关器的计算和检测阈值进行切换以与具有所决定的索引的物理头部的前导序列相对应(步骤S773)。也就是说,基于所决定的索引来设置相关器的计算和检测阈值(步骤S773)。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相关器输出与对应的检测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相关器输出的值是否大于检测阈值(步骤S774)。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检测阈值(步骤S774)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设置为“检测到”(步骤S775)。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小于检测阈值(步骤S774)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测量的RSSI与能量检测阈值ED进行比较(步骤S776)。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RSSI是否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76)。
当RSSI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76)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设置为“仅能量被检测到”(步骤S777)。
当RSSI等于或小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776)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分组检测确定结果设置为“未检测到”(步骤S778)。
<7.第七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中,在由主站和下属的从站配置而成的星型拓扑中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信示例已经被描述。在这些通信示例中,下属的从站的发送目的地局限于主站。这里,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六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下属的从站之间的直接通信。
因此,在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中,将描述执行下属的从站之间的直接通信(例如,图28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1和104之间的通信)的示例。
[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
图2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通信系统50的系统配置示例的图。
图28是图1的修改例,与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添加了信息处理装置104。信息处理装置104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至第六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通信系统50被配置为包括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4、200和201。
信息处理装置104是与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对应的信息处理装置,并且例如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以这种方式,在本领域的第七实施例中,将描述在由主站和下属的从站配置的星型拓扑中执行下属的从站之间的直接通信(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1和104之间的通信)的示例。
[通信示例]
图29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通信系统5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示例的序列图。
图29示出了当在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之间执行直接发送时的通信处理的示例。同样也适用于其他从站之间的关系。
这里,直接通信的设立处理基本上遵循IEEE 802.11标准的隧穿直接链路设置(TDLS)。在图29中,在描述中假如下状态: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已经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200并且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操作被执行。
首先,在信息处理装置100、104和200之间执行直接链路连接处理(441)。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均执行经由接入点(信息处理装置200)的直接链路的建立协议(441)。因此,直接链路搜索处理可以在不改变协议的情况下执行。因为直接链路连接处理与标准定义是相同的,所以其详细描述在此将被省略。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执行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442)。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中,主站(信息处理装置200)决定下属的从站之间的直接链路中所用的物理头部参数。因此,从站不执行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由主站执行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
随后,在信息处理装置100、104和200之间执行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443)。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中,下属的从站之间的直接链路中要使用的物理头部参数也由主站(信息处理装置200)决定。因此,在执行直接链路的从站之间不执行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主站和从站之间的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均执行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444和446)。这里,在直接链路连接期间用于伙伴的物理头部是独立于主站、根据与伙伴的链路的通信质量决定的。所述确定的标准等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也就是说,从站之间的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均执行发送和接收处理(445和447)。发送和接收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除了执行从站之间的发送和接收、而不是执行主站和从站之间的发送和接收之外。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中的PPDU的格式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
<8.第八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主站决定用于直接链路的物理头部参数的示例。然而,从站(执行直接链路的从站)可以决定用于直接链路的物理头部参数。
因此,在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中,将描述从站(执行直接链路的从站)决定用于直接链路的物理头部参数的示例。
根据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系统配置与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相同的标号将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通信示例]
图3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的通信系统5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的通信处理示例的序列图。
图30是图29的修改例,存在与图29共同的部分。因此,与图29共同的部分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首先,在信息处理装置100、104和200之间执行直接链路连接处理(451)。直接链路连接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是相同的。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均执行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452和453)。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八实施例中,具有除主站之外的连接目的地的从站(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自主地决定用于直接链路的物理头部参数。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可以以与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由主站(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的处理基本上相同的方式执行。然而,COL_self_near和COL_self_far的采样目标是相同的BSSID,但是不同之处在于,COL_self_near和COL_self_far的采样目标局限于直接连接到自身装置的从站(信息处理装置)。
随后,在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之间执行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454)。以这种方式,执行直接链路的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均周期性地交换通过直接链路中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决定的用于直接链路的物理头部参数。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均确定由直接链路伙伴预期的操作。要用于交换的帧可以被设置为数据帧,或者可以被设置为管理帧。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均执行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455和457)。以这种方式,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均独立地基于由直接链路伙伴通知的除用于主站的参数之外的参数来决定用于每个伙伴的物理头部。所述确定的标准等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4均执行发送和接收处理(456和458)。发送和接收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七实施例是相同的。
<9.第九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在IEEE 802.11标准的信号字段中设立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示例。
在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将描述除了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之外还在IEEE 802.11标准的信号字段中添加存储关于BSS标识符的信息的字段的示例。通过以这种方式存储关于BSS标识符的信息,可以进一步改善分组选择精度。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的处理和格式中的一些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共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的格式的示例]
图3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这里,图31所示的示例与图7所示的示例是相同的,除了在信号字段中设立BSS颜色字段之外。因此,与图7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7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被配置为包括前导301、信号331、扩展303、服务304、MPDU 305以及FCS 306。
在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在物理头部的信号字段的部分中设立“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以及存储关于BSS标识符的信息(颜色信息)的“BSS颜色”字段。在图31中,“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由链路强度类别指示,“BSS颜色”字段由颜色指示。
这里,颜色信息(BSS颜色信息)是由连接的伙伴装置(例如,主站)预先通知的信息,并且是能够标识自身装置所属的基本服务集(BSS)的信息(例如,数值)。也就是说,颜色信息(BSS颜色信息)是用于标识网络的标识符的示例。BSSID被作为相同的信息存储在MAC头部中。这里,颜色信息可以在物理层(PLCP层)中以比BSSID简单的形式表达。
图31的a和b中示出了发送物理头部的信息处理装置(主站或从站)属于被作为颜色信息设置为“1”的BSS的示例。
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链路强度类别”字段和“颜色”字段被设置在信号311中被处理为预留的部分中。因此,可以在不干扰传统装置的接收的情况下实现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的特定功能。
在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链路强度类别=0的物理头部被称为“长距离物理头部”。此外,链路强度类别=1的物理头部被称为“短距离物理头部”。从传统装置发送的物理头部假定被看作“长距离物理头部”。
接收包括链路强度类别字段和颜色字段中至少之一的分组的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可以获取这些字段中的每个字段的内容。然后,基于这些字段中的每个字段的值,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改变接收操作以及要应用的检测阈值。
连接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也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基本上是相同的。这里,颜色信息是可以在物理层中获取的信息。因此,不同于BSSID信息,颜色信息可以在不用等待PPDU中FCS(存在于PPDU的末尾)的组合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当执行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时,当主站从其他BSS(OBSS)收集关于分组的通信质量的信息时,可以使用颜色信息而非BSSID来执行分类。
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的顺序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然而,在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除了“多检测参数”之外,关于“颜色”(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和“TxPower(主站的发送功率)”的信息也被额外传送。图32中示出了这种情况下所用的帧的格式的示例。
[信标帧格式的示例]
图3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的格式的示例的图。因为图32是图14的修改例,所以与图14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14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图32示出了除了“多检测参数”311之外诸如“颜色Info”341和“TxPower Info”342之类的元素也被新添加到有效载荷340的示例。
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被存储在“颜色Info”341中。BSS标识符对应于存储在图31所示的“BSS颜色”字段中的BSS标识符。
关于发送信标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主站)的发送功率的信息被存储在“TxPowerInfo”342中。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其中所述信息被存储在“多检测参数”311、“颜色Info”341和“TxPower Info”342中的信标发送到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向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通知该信标。
被通知该信标的信息处理装置从该信标获取存储在“多检测参数”311、“颜色Info”341和“TxPower Info”342中的信息以保存该信息。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保存“多检测参数”的内容、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以及通信伙伴(例如,主站)的发送功率。
当该信标的内容被保存并且随后后续信标中所包括的信息被改变时,最近的信标中所包括的信息(最近的信息)被采用并且被保存。
主站可以使用除信标发送之外的信号通知“多检测参数”的内容、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以及信息处理装置的发送功率。例如,主站可以通过利用自身装置的确定或者来自下属的终端的信息获取请求作为触发、使用到下属的终端的单播数据帧或管理帧来执行通知。
[回退处理的示例]
图33是示出IEEE 802.11标准中的回退处理的流程的图。在图33中,水平轴是时间轴。在水平轴的上侧,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繁忙500至繁忙502、IFS以及Tx 503)由矩形示意性地指示。在水平轴的下侧,示出了指示回退时隙的数量的数值(回退计数器)。来自上层的发送请求504的定时和随机回退时间产生505的定时由矩形和箭头示意性地指示。
例如,当载波侦听状态在繁忙之后转变为空闲状态时,每次插入IFS的等待时间。例如,当载波侦听状态在繁忙500至繁忙502之后转变为空闲状态时,插入IFS的等待时间。如图33所示的水平轴下侧的数值所指示的,回退计数器在物理头部接收期间保持停止。
[当接收被取消时回退处理的示例]
图3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回退处理的流程的图。水平轴、水平轴上侧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繁忙510至繁忙512和IFS)以及水平轴下侧的指示回退时隙的数量的数值(回退计数器)与图33是相同的。
图34示出了位于远离信息处理装置100的位置处的两个信息处理装置521和522发送分组的情况的示例。与信息处理装置521和522相关的水平轴以及水平轴上侧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状态(PLCL 513和514以及PSDU)与图33是相同的。
图34示出了如下示例:当信息处理装置100接收从信息处理装置521和522发送的分组时,信息处理装置100基于分组中所包括的PLCP 513和PLCP 514来停止接收分组(515和516)。因此,可以缩短繁忙511和繁忙512的时间。
然而,例如,在挤满信息处理装置并且通信量拥堵的环境中,即使执行停止来自远处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接收并且转变为空闲状态的处理,回退计数器也假定不减小。例如,如图34所示,即使中止接收来自信息处理装置521和522的分组(515和516),在这种状态下,回退计数器也保持为“8”,而不会从“8”减小。以这种方式,即使被确定为可忽略的帧接收被取消时,IFS也在从繁忙转变为空闲之后被添加。因此,在IFS期间,回退计数器在这种状态下不会减小。直到回退计数器变为0,信息处理装置100才可以执行发送。以这种方式,在拥挤的环境(拥堵的环境)中,存在即使可忽略的分组的接收被停止时发送机会也不会增加的担心。因此,重要的是提高获得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发送机会的有益效果。图35中示出了增加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发送机会的示例。
[当回退计数器在不插入IFS的情况下减小时的回退处理的示例]
图3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回退处理的流程的图。因为图35是对应于图34的示例,所以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34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如图34中那样,图35示出了如下示例:当信息处理装置100接收从信息处理装置521和522发送的分组时,基于分组中所包括的PLCP 513和PLCP 514来中止接收(515和516)。在图35中,假定空闲状态,接收被停止(接收被取消),回退计数器按与接收相关的时间(流逝的时间)减小。在图35中,紧接在接收被停止(接收被取消)之后,回退计数器在没有IFS的等待时间(也就是说,不插入IFS)的情况下减小。
例如,如图35所示,当来自信息处理装置521的分组的接收被停止(515)时,计算从物理头部的起始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然后,一次从回退计数器中减去该长度(时间长度)的时隙换算值。例如,“4(=8-4)”被计算作为从物理头部的起始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然后,从回退计数器“8”减去值“4”,并且“4”被获得作为回退计数器。此外,随后的载波侦听之前的IFS应用也被取消,回退计数器的减算立即开始。
以这种方式,通过取消IFS的应用并且减去与物理头部时间对应的回退计数器,可以有效地获得发送机会。
这里,例如,当使用增强分布式信道访问(EDCA)时,在某些情况下有多个回退计数器操作。因此,当多个回退计数器操作时,在所有计数器上都执行该处理。
以这种方式,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执行控制以使得与IFS对应的等待时间在接收停止之后不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在分组接收停止之后,控制单元150可以将在分组接收时从载波侦听转变为繁忙的时刻到接收停止时刻的时间长度换算为时隙,并且可以从回退计数器中减去该时隙。
这里,在上述减算处理中,减算之后的回退计数器也假定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计数器可以被设置为0。也就是说,当减法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将该结果当做0。
作为另一个变型,当减算之后的回退计数器是负值时,可以使结果返回到该负值的正绝对值,然后使用该结果。例如,当减算之前的计数器值为1并且繁忙时的时间长度的时隙换算值为2时,减算之后的值“-1(=1-2)”被返回,并且计数器值可以保持为1。因此,当在减算之前的计数器值为2的相同条件下存在不同的信息处理装置时,可以减少计数同时变为0并且碰撞发生的情况。然而,在返回情况下,其中结果大于减算之前的计数器值的返回被禁止。也就是说,当减算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设置通过使该负值返回到正值而获得的值,以使得该值不超过减算之前的回退计数器。
作为另一个变型,当减算之后的回退计数器是负值时,可以产生在等于或小于减算之前的回退计数器的值和0之间的范围内的随机数,该随机数可以被设置为减算之后的值。也就是说,可以以繁忙之前的回退计数器的原始值的宽度执行回退计数器。
在这个示例中,已经描述了物理层的载波侦听。然而,当通过虚拟载波侦听应用发送抑制并且进入繁忙状态时,可以不执行接收中止时的上述处理。
[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3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发送物理头部选择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物理头部决定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基于由伙伴通知的TxPower来对RSSI_peer进行校正。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监视从连接到自身装置的目的地接收的分组,并且获取每个目的地的RSSI(步骤S781)。以这种方式获取的RSSI(监视结果)被设置为RSSI_peer。
当从连接到自身装置的目的地接收的分组的测量值被保存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读取该测量值以获取每个目的地的RSSI(步骤S781)。
这里,至于连接到主站(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基本上只有主站被设置为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先前的信标的接收水平可以被用作监视结果。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考虑到发送功率差异的情况下来对所获取的RSSI_peer进行校正(步骤S782)。例如,主站在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中通知的“TxPower”信息(存储在图32所示的“TxPower Info”342中)被称为TP_peer。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0将用于发送到主站的发送功率被称为TP_self。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下面的表达式13来获得经校正的RSSI_adjusted。这里,表达式13是假定以对数(dB)计算的描述。
RSSI_adjusted=RSSI_peer+(TP_self-TP_peer) …表达式13
这里,RSSI_adjusted指示当主站端从信息处理装置100接收发送时预计的RSSI的估计值。然而,当不能获得与TP_peer对应的信息时,可以用RSSI_peer替代RSSI_adjusted。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经校正的RSSI_adjusted与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进行比较,并且基于比较结果来决定要用于自身装置执行的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步骤S783)。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被包括在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的信标中。
例如,当经校正的RSSI_adjusted大于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1(用于短距离)是要用于自身装置的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步骤S783)。相反地,当经校正的RSSI_adjusted等于或小于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0(用于长距离)是要用于自身装置的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步骤S783)。
当要用于信息处理装置的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已经被决定并且新索引被决定时,将已经决定的索引更新为新索引(步骤S783)。
在图36中,已经描述了基于短距离和长距离的两个值的分类来决定使用物理头部的示例,但是可以基于三个或更多个值(N个值)的分类来决定使用物理头部。例如,针对长距离,依次将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设置为L_0、L_1、......和L_N。在这种情况下,满足下面的关系表达式(表达式14)的n被选为要用于发送的物理头部的索引。这里,表达式14是假定以对数(dB)计算的描述。
L_n≤RSSI_adjusted<L_n+1 …表达式14
(其中,n=0至N)
在图36中,已经描述了从从站端到主站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的从站端的操作示例。然而,在下行链路发送的情况下,可以在主站端执行相同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主站端的处理的内容与图36所示的处理的内容是相同的。然而,当存在多个连接伙伴时,所接收的分组的监视结果的分类假定是针对每个分组发送源进行管理的,并且RSSI_adjusted假定是针对每个链路单独地计算的。
在图36中已经描述了使用RSSI的示例。然而,可以使用相关性输出强度COL来代替RSSI。
[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3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在图37中,将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0,但是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其他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也就是说,发送和接收处理在主站端和终端端这二者上是相同的。
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除发送期间或者接收期间之外的时间内执行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步骤S800)。将参照图39来详细描述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是否存在要发送的分组(步骤S791)。当不存在要发送的分组(步骤S791)时,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结束。
当存在要发送的分组(步骤S791)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信息处理装置100是否获取了发送权限(步骤S792)。
这里,发送权限的获取状态假定例如是回退计数器为0的状态,在该回退计数器中,载波侦听结果根据空闲时间减小。
当信息处理装置100获取了发送权限(步骤S792)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发送分组(步骤S794)。当信息处理装置100没有获取发送权限(步骤S792)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要发送的分组是否是对从通信伙伴接收的分组的即时回复(步骤S793)。
作为对从通信伙伴接收的分组的即时回复的分组例如是CTS帧、ACK帧或BlockAck帧。
当要发送的分组不是对从通信伙伴接收的分组的即时回复(步骤S793)时,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在不发送分组的情况下结束。当要发送的分组是对从通信伙伴接收的分组的即时回复(步骤S79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发送该分组(步骤S794)。以这种方式,无论载波侦听状态如何,作为对从通信伙伴接收的分组的即时回复的分组都可以被发送。
以这种方式,当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并且发送权限被获取时,以及当要发送的分组是对从通信伙伴接收的分组的即时回复时,信息处理装置100发送分组。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发送分组时基于在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中决定的物理头部的索引、使用具有图31的a或b所示的格式的物理头部来发送分组。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根据与所决定的物理头部对应的检测阈值来选择目的地装置可以以高概率执行接收的调制和通信路径编码方案,以用于数据部分中使用的调制的目的,并且使用所选择的调制和通信路径编码方案来执行发送。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根据与所决定的物理头部对应的检测阈值来选择目的地装置可以以高概率执行接收的调制和通信路径编码方案(MCS),并且执行发送。
[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3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物理头部和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处理之间的关系示例(处理分类表)的图。将参照图39来详细描述图38。
图39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图37所示的步骤S800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经由天线141输入的信号执行RSSI测量,并且保存通过测量获得的RSSI(步骤S801)。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执行前导模式的相关性计算以获得相关器输出(步骤S801)。相关器输出是上面描述的相关性输出强度COL。也就是说,相关器输出不是规范化的相关器输出水平,而是通过反映接收功率而被换算的相关器输出。
以这种方式,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的相应功能对应的主站和从站均在等待状态期间对经由天线输入的信号执行RSSI的测量以及相关器输出的监视(步骤S801)。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执行所述模式的相关性计算,并且将输出(相关器输出)与暂定检测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802)。这里,暂定检测阈值是用于在该确定处理之前读取信号字段的检测阈值。作为暂定检测阈值,例如,可以使用等于或小于PD_near和PD_far这二者的值。例如,PD_default可以被用作暂定检测阈值。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小于暂定检测阈值(步骤S802)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测量的RSSI与能量检测阈值ED进行比较(步骤S803)。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RSSI是否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803)。能量检测阈值ED可以被设置为与上面描述的值相同。
当RSSI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80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保存载波侦听繁忙状态(步骤S804),并且结束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相反地,当RSSI等于或小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80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使状态转变为载波侦听空闲状态(步骤S805),并且结束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暂定检测阈值(步骤S802)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状态是暂定检测状态,并且使状态转变为载波侦听繁忙状态(步骤S806)。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物理头部中的后续信号字段进行解码以读取该信号字段的信息等(步骤S807)。具体地,物理头部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颜色”字段和循环冗余校验(CRC)被读取。如上所述,指示要应用的检测阈值的信息被存储在“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中。
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组合所读取的信息以及图38所示的处理分类表,并且决定后续处理(步骤S807)。
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计算物理头部的CRC以确认在物理头部中是否存在错误。这里,当在物理头部中存在错误时,字段的值的有效性可能无法被确认。因此,如图38所示,当在物理头部中存在错误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中止(错误)”。相反地,当在物理头部的CRC中不存在错误时,基于“链路强度类别”字段和“颜色”字段的内容来决定处理。
这里,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基于在上述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中共享的“前导检测阈值”来决定要应用的检测阈值。具体地,当链路强度类别=0时,使用检测阈值PD_far。当链路强度类别=1时,使用检测阈值PD_near。这里,当暂时检测到没有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物理头部时,可以使用具有最低水平的值(例如,PD_far)作为检测阈值。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决定的检测阈值与相关器输出的值进行比较。当相关器输出的值小于所决定的检测阈值时,如图38的上部部分所示的,后续处理被确定为“接收中止(空闲)”。然而,如图38的上部所示的,当存在颜色字段并且颜色字段的值与自身装置所属的BSS的值相同时,后续处理被例外地确定为“接收到”。因此,可以避免最初接收的分组的检测由于接收水平改变而失败的情况。
相反地,当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大于所决定的检测阈值时,如图38的下部所示的,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然而,如图38的下部所示的,当存在颜色字段并且颜色字段的值不同于自身装置所属的BSS的值时,后续处理被例外地决定为“接收中止(繁忙)”。因此,可以避免对于期望的分组的检测由于接收到最初没有必要接收的分组而失败的情况。
以这种方式,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接收”、“接收中止(空闲)”、“接收中止(繁忙)”以及“接收中止(错误)”之一决定为后续处理(步骤S807)。
这里,例如,当在自身BSS中的装置的情况下使用长距离检测阈值时,分组假定以弱水平到达。因此,当作为比较目标的阈值(长距离检测阈值)与检测水平不一致时,分组可以被估计为是来自其他BSS的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停止接收。例如,当使用长距离检测阈值并且RSSI非常大时,可以停止接收。
因此,这里,当在图38所示的处理分类表中不存在颜色字段并且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大于所决定的检测阈值(将应用的阈值)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的情况的修改例被指示。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当相关器输出的值远大于要应用的阈值(例如,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者大上给定值或更大值)时,后续处理可以被决定为“接收中止(繁忙)”或“接收中止(空闲)”。
例如,假定PLCP头部中的“链路强度类别”不提供具有最高水平的检测阈值的情况以及相关器输出的值远大于所决定的检测阈值(将应用的阈值)的情况。例如,当基于短距离和长距离的二元分类来决定使用物理头部时,长距离检测阈值是不提供具有最高水平的检测阈值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当相关器输出的值远大于要应用的阈值时,要应用的阈值和相关器输出的值被认为是大的并且是不一致的。该状态可以被推断为从其他BSS发送的分组被检测到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没有必要执行接收直到结束,所以可以停止接收。
例如,当基于三元分类来决定使用物理头部时,假定检测阈值按降序被设置为第一检测阈值、第二检测阈值和第三检测阈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检测阈值或第三检测阈值是不提供具有最高水平的检测阈值的值。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要应用的阈值是第三检测阈值并且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第二检测阈值时,要应用的阈值和相关器输出的值可以被确定为是大的并且是不一致的。类似地,例如,当要应用的阈值是第二检测阈值并且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第一检测阈值时,要应用的阈值和相关器输出的值可以被确定为是大的并且是不一致的。如上述二元情况中那样,该状态可以被推断为从其他BSS发送的分组被检测到的情况,因此,可以停止接收。具体地,当要应用的阈值为第三检测阈值并且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第一检测阈值时,从其他BSS发送的分组被检测到的可能性被认为是高的。
例如,在基于四个或更多个值的分类决定使用物理头部的情况下,当从其他BSS发送的分组也被估计为将被检测到时,可以停止接收。
可以基于通过阈值和相关器输出的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决定是设置“接收中止(繁忙)”、还是设置“接收中止(空闲)”。例如,相关器输出的值比决定的检测阈值(将应用的阈值)大给定值(例如,20或更大dB)的情况假定是不一致的处理目标。当在不一致的处理中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比PLCP头部中的“链路强度类别”高一个步长的阈值时,可以设置“接收中止(繁忙)”。例如,当基于短距离和长距离的二元分类来决定使用物理头部时,高一个步长的阈值是短距离检测阈值。当在不一致的处理中相关器输出的值不大于比PLCP头部中的“链路强度类别”高一个步长的阈值时,可以设置“接收中止(空闲)”。例如,当基于短距离和长距离的二元分类来决定使用物理头部并且相关器输出的值在短距离检测值和长距离检测值之间时,可以设置“接收中止(空闲)”。
即使在信号字段中不存在颜色信息时,也可以根据相关器输出的强度以及信号字段的内容来将处理分类设置为“接收中止(空闲)”或“接收中止(繁忙)”。例如,当信号字段中描述的格式不对应于自身装置时,处理分类通常被设置为“接收中止(繁忙)”。例外地,当信号字段中描述的格式不对应于自身装置并且相关器输出的强度等于或小于预定水平时,处理分类可以被设置为“接收中止(空闲)”。
当“接收”被决定为后续处理(步骤S808)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继续接收暂时检测到的分组一直到结束(步骤S809)。当所接收的分组被送往自身装置并且即时回复被请求时,包括与目标分组相同的“链路强度类别”字段的物理头部被添加以被发送。也就是说,信号字段中的存储关于检测阈值的信息的一部分被设置为相同的,并且由自身装置决定的信息被存储在其他部分(例如,MCS、长度)中。
当“接收中止(繁忙)”被决定为后续处理(步骤S808)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物理头部的结束时间点停止接收暂时检测到的分组,并且使状态返回到等待状态(步骤S810)。这里,直到分组的结束时刻,载波侦听状态都被看作是繁忙的(步骤S811)。下一次发送尝试之前的帧间隔(帧间间隔(IFS))被设置为仲裁IFS(AIFS)或分布式协调功能IFS(DIFS)。
当“接收中止(空闲)”被决定为后续处理(步骤S808)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物理头部的结束时间点停止接收暂时检测到的分组,并且使状态返回到等待状态(步骤S812)。步骤S807至S812是第一过程的示例。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测量的RSSI与能量检测阈值ED进行比较(步骤S813)。然后,当所测量的RSSI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81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使载波侦听状态保持为繁忙状态(步骤S814)。下一次发送尝试之前的帧间隔(IFS)被设置为AIFS或DIFS。
相反地,当所测量的RSSI等于或小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81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使载波侦听状态转变为空闲状态(步骤S815)。
当空闲状态以这种方式转变为空闲状态(步骤S815和S816)时,下一次发送尝试之前的帧间隔(IFS)被设置为AIFS(步骤S819)。然后,执行如下处理:回溯直到其接收被停止的分组的前导起始时刻(或物理头部起始时刻),将载波侦听看作是空闲的,并且使检测失效(步骤S820)。
具体地,如图35所示的示例中那样,计算物理载体侦听结果为繁忙的时间长度(从通过前导的分组检测确定时间点或物理头部的起始时刻到当前时刻的时间长度)。然后,一次从回退计数器减去该时间长度的时隙换算值。下一次载波侦听之前的IFS的应用也被取消,回退计数器的减算立即开始(步骤S820)。当减算之后的回退计数器是负值时,如上所述,例如,在0和等于或小于减算之前的回退计数器的值之间的范围内产生的随机数(该随机数被设置为0,以及返回到要使用的该负值的正绝对值)可以被设置为减算之后的值。
当“接收中止(错误)”被决定为后续处理(步骤S808)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物理头部结束时间点停止接收暂时检测到的分组,并且使状态返回到等待状态(步骤S812)。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测量的RSSI与能量检测阈值ED进行比较(步骤S813)。当所测量的RSSI大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81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使载波侦听状态保持为繁忙状态(步骤S814)。分组被看作是错误,下一次发送尝试之前的帧间隔(IFS)被设置为扩展IFS(EIFS)。
相反地,当所测量的RSSI等于或小于能量检测阈值ED(步骤S813)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使载波侦听状态转变为空闲状态(步骤S815)。
因为“接收中止(错误)”被决定为后续处理(步骤S816),所以下一次发送尝试之前的帧间隔(IFS)被设置为EIFS(步骤S817)。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相关器输出强度是否小于最小检测阈值(步骤S818)。也就是说,确定相关器输出强度是否小于在上述PLCP头参数共享处理中共享的“前导检测阈值”中的最小检测阈值(步骤S818)。
当相关器输出强度小于最小检测阈值(步骤S818)时,处理继续进行到步骤S820。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回溯直到被中止的分组的前导起始时刻(或物理头部起始时刻),将载波侦听看作空闲的,并且使检测失效(步骤S820)。步骤S807、S808、S812、S813和S815至S820是第二过程的示例。
以这种方式,可以通过中止接收并且转变为空闲状态来更有效地获取发送机会。
这里,当假定IEEE 802.11标准时,L-STF部分的检测阈值可以被设置为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的“检测阈值”。然而,代替L-STF部分的检测阈值,可以设置L-LTF部分的检测阈值,或者可以设置L-STF部分和L-LTF部分这二者共同的检测阈值。通过独立地改变L-STF部分和L-LTF部分的检测阈值,这两个检测值都可以被指定为物理头部参数。
以这种方式,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执行控制以使得分组接收在接收期间根据第一条件中止。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处于空闲状态长达在从分组接收开始到分组接收停止的时间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例如,所接收的分组中的物理头部中指定的颜色信息不同于信息处理装置100所属网络的颜色信息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第一条件。例如,接收期间的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从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信息推导的分组检测阈值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第一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0可以基于在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索引和预先共享的阈值的表格之间的匹配来推导分组检测阈值。
例如,当以所接收的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与在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相同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第一条件。
例如,接收期间的分组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先决定的能量检测阈值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第二条件。例如,在分组接收停止时不应用通过虚拟载波侦听进行的发送抑制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第二条件。
例如,与当以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获得的CRC计算结果有关并且与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有关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第二条件。例如,当以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不同于在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信息并且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适用的分组检测阈值中的最小值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第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使用第二条件来确定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
例如,当在分组接收停止之后不满足第二条件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分组传送的发送持续时间段期间禁止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发送。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接收到以信息处理装置100为目的地并且请求回复的帧时,控制单元150可以发送对该帧的回复。
例如,第二条件可以包括在第一条件中。
当满足分组检测条件(例如,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大于所决定的检测阈值)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后续处理是“接收”。然而,当颜色信息存在于颜色字段中并且颜色信息不同于信息处理装置100所属网络的颜色信息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中止(空闲)”。也就是说,分组的接收被中止,状态返回到等待状态。
例如,当不满足分组检测条件(例如,相关器输出的值小于所决定的检测阈值)时,控制单元150决定后续处理是“接收中止(空闲)”。然而,当颜色信息存在于颜色字段中并且颜色信息与信息处理装置100所属网络的颜色信息相同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也就是说,继续进行接收分组处理。
<10.第十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定义多个前导序列的示例。在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中,如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中那样,将描述通过定义多个前导序列并且一起使用颜色信息来进一步改善选择精度的示例。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修改例。因此,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中的处理和格式中的一些也是与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因此,与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的格式的示例]
图4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这里,图40所示的示例与图21所示的示例是相同的,除了BSS颜色字段被设置在信号字段中之外。因此,与图21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21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被配置为包括前导311、信号351、扩展303、服务304、MPDU 305以及FCS 306。
这里,在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中,存储有关于BSS标识符的信息(颜色信息)的“BSS颜色”字段被设立在物理头部的信号字段的一部分中。在图40中,“BSS颜色”字段被指示为颜色。BSS颜色信息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是相同的。
图40的a和b中示出了发送物理头部的信息处理装置(主站或从站)属于颜色信息被设置为“1”的BSS的示例。
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中,“颜色”字段被设立在信号311中被处理为预留的一部分中。
连接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以及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的顺序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是相同的。
发送和接收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是相同的,除了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图37所示的步骤S800的处理顺序)之外。因此,将参照图41和42来描述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
[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4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物理头部和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处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分类表)的示例的图。将参照图42来详细描述图41。
图4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中的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图37所示的步骤S800的处理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经由天线141输入的信号执行RSSI测量,并且保存通过测量获得的RSSI(步骤S821)。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测量的RSSI与所保存的物理头部的应用水平(L_far和L_near)进行比较,并且决定将应用于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步骤S822)。例如,如选择自身装置的发送物理头部的选择方法中那样,可以决定将应用于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
例如,当所测量的RSSI被与L_near的值进行比较并且所测量的RSSI大于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1(用于短距离)是将用于自身装置的相关性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相反地,当所测量的RSSI等于或小于L_near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0(用于长距离)是将用于自身装置的相关性检测的物理头部的索引。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使用与在具有所决定的索引的物理头部中通过如上所述的不同规则产生的前导序列对应的相关器来执行相关性计算(步骤S823)。这里,如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那样,相关器输出是相关性输出强度COL。也就是说,相关器输出不是规范化的相关器输出水平,而是通过反映接收功率而被换算的相关器输出。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选择的相关器的相关器输出与所决定的索引中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相关器输出的值是否大于检测阈值(步骤S824)。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检测阈值(步骤S824)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物理头部中的后续信号字段进行解码,并且读取该信号字段中的信息等(S825)。具体地,物理头部的“颜色”字段和CRC被读取。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决定“接收”、“接收中止(空闲)”、“接收中止(繁忙)”以及“接收中止(错误)”之一为后续处理(步骤S825)。
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计算物理头部的CRC以确认在物理头部中是否存在错误。这里,当在物理头部中存在错误时,字段的值的有效性不能被确认。因此,如图41所示,当在物理头部中存在错误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中止(错误)”。
当在物理头部的CRC中不存在错误时,基于“颜色”字段的内容来决定处理。也就是说,当在物理头部的CRC中不存在错误时,后续处理基本上被决定为“接收”。然而,如图41所示,当存在颜色字段并且颜色字段的值不同于自身装置所属BSS的值时,后续处理被例外地确定为“接收中止(繁忙)”。因此,可以避免对期望的分组的检测由于接收最初没有必要接收的分组而失败的情况。
当“接收”被决定为后续处理时的处理顺序(步骤S827)对应于图39所示的处理顺序(步骤S809)。当“接收中止(繁忙)”被决定为后续处理时的处理顺序(步骤S828和S829)对应于图39所示的处理顺序(步骤S810和S811)。当“接收中止(空闲)”或“接收中止(错误)”被决定为后续处理时的处理顺序(步骤S830至S832)对应于图39所示的处理顺序(步骤S813至S815)。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小于检测阈值(步骤S824)时,处理继续进行到步骤S830。也就是说,当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小于检测阈值(步骤S824)时,不执行后续处理,并且保持为前导未检测到状态。
<11.第十一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执行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示例。在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将描述省略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示例。
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是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修改例。因此,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的处理和格式中的一些也是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的格式的示例]
图4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这里,图43所示的示例与图31所示的示例是相同的,除了“被请求的检测水平”被设立在信号字段而非“链路强度类别”中之外。因此,与图31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31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被配置为包括前导301、信号361、扩展303、服务304、MPDU 305以及FCS 306。
这里,在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以及存储有颜色信息的“BSS颜色”字段被设立在物理头部的信号字段的部分中。
当“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以这种方式被设立在物理头部的信号字段中时,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在发送时直接指定期望用于关于目的地的检测确定的信号水平。这里,该信号水平的量化方法和单位假定是在目的地之间共享的。
每个信息处理装置根据与目的地的链路的质量来改变“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的内容。
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和“颜色”字段被设立在信号316中被处理为预留的部分中。因此,可以在不干扰传统装置的接收的情况下实现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的特定功能。
接收包括“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的分组的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可以获取“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的内容。然后,信息处理装置可以直接使用“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的内容作为要应用的检测阈值。
连接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如上所述,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可以被省略。
在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在主站和从站之间关于检测应用阈值的信息交换可以被省略。因此,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可以被省略。然而,在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除了“多检测参数”之外,关于“颜色”(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和“TxPower”(主站的发送功率)的信息也被额外传送。图44中示出了这种情况下所用的帧格式的示例。
[信标帧格式的示例]
图4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格式的示例的图。因为图44是图32的修改例,所以与图32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32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图44例示了在图32所示的有效载荷340中省略“多检测参数”311的示例。“颜色Info”371和“TxPower Info”372对应于图32所示的“颜色Info”341和“TxPower Info”342。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其中信息被存储在“颜色Info”371和“TxPower Info”372中的信标发送到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向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通知该信标。
被通知该信标的信息处理装置从该信标获取存储在“颜色Info”371和“TxPowerInfo”372中的信息以保存该信息。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保存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的内容以及通信伙伴(例如,主站)的发送功率。
当该信标的内容被保存并且随后后续信标中所包括的信息被改变时,最近的信标中所包括的信息(最近的信息)被采用并且被保存。
主站可以使用除信标发送之外的信号向自身装置通知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的内容以及自身装置的发送功率。例如,主站可以通过使用通过利用自身装置的确定或者来自下属的终端的信息获取请求作为触发、使用到下属的终端的单播数据帧或管理帧来执行通知。
[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4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发送物理头部选择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监视从连接到自身装置的目的地接收的分组,并且获取每个目的地的RSSI(步骤S841)。以这种方式获取的RSSI(监视结果(对每个目的地的RSSI测量结果))被设置为RSSI_peer。在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0连接的主站的RSSI信息可以被设置为RSSI_peer。
当从连接到自身装置的目的地接收的分组的测量值被保存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可以读取测量值,并且获取每个目的地的RSSI(步骤S841)。
这里,至于连接到主站(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基本上只有主站被设置为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先前的信标的接收水平可以用作监视结果。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在考虑到发送功率差异的情况下来对所获取的RSSI_peer进行校正(步骤S842)。例如,由主站用信标通知的“TxPower”信息(存储在图44所示的“TxPower Info”372中)被设置为TP_peer。用于信息处理装置100对主站的发送的发送功率被设置为TP_self。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下面的表达式13(其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的表达式13相同)来获得经校正的RSSI_adjusted。
RSSI_adjusted=RSSI_peer+(TP_self-TP_peer) …表达式13
这里,RSSI_adjusted指示当主站端接收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0的发送时预计的RSSI的估计值。然而,当不能获得与TP_peer对应的信息时,可以用RSSI_peer替代RSSI_adjusted。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使用下面的表达式15来将RSSI_adjusted转换为应用期望检测水平L_req。这里,表达式15是假定以对数(dB)计算的描述。
L_req=RSSI_adjusted+O …表达式15
这里,O是由于接收水平的变化引起的前导检测错误的余裕的偏移量。例如,O可以被设置为在大约-10dB至-20dB的范围内。
以这种方式获得的应用期望检测水平L_req的值被按预先共享的预定单位进行量化以被存储在“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361(该字段是图43所示的“xx”的一部分)中。
图45中已经描述了使用RSSI的示例。然而,可以使用相关性输出强度COL来代替RSSI。
[发送和接收处理的操作示例]
发送和接收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有暂定检测之后的物理头部的处理分类表是不同的。因此,图46中示出了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所用的处理分类表的示例。
图4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物理头部和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处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分类表)的示例的图。
在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使用“链路强度类别”从预先保存的阈值列表获取应用检测阈值的示例。然而,在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要应用的检测阈值被直接描述在“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中。因此,在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被请求的检测水平”字段中描述的检测阈值(应用期望检测水平L_req)可以无改变地使用。
以这种方式,本技术的第十一实施例中的处理分类表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中的处理分类表的不同之处在于要应用的检测阈值。其他的其余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描述将被省略。
<12.第十二实施例>
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链路强度类别字段被设置在IEEE 802.11标准的信号字段中的示例。
在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将描述如下示例: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不被设立在IEEE 802.11标准的信号字段中,而是存储有关于BSS标识符的信息的字段被设立。在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将描述仅用BSS标识符来选择分组的示例。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配置与图1等所示的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3、200和201的配置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的处理和格式中的一些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共同的。因此,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的格式的示例]
图47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PPDU的格式的示例的图。
这里,图47所示的示例与图7所示的示例是相同的,除了BSS颜色字段被设立在信号字段、而不是链路强度类别字段中之外。因此,与图7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7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PPDU被配置为包括前导301、信号381、扩展303、服务304、MPDU 305以及FCS 306。
在本技术的第二十实施例中,存储关于BSS标识符的信息(颜色信息)的“BSS颜色”字段被设立在物理头部的信号字段的一部分中。在图47中,“BSS颜色”字段由颜色指示。
图47的a中示出了发送物理头部的信息处理装置(主站或从站)属于其中“1”被设置为颜色信息(也就是说,颜色=1)的BSS的示例。这里,图47的b对应于图7的c。
以这种方式,在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颜色”字段被设立在信号311中。当在具有现有格式的信号字段中存在被处理为预留的一部分时,可以通过将颜色字段存储在该部分中以在不干扰传统装置的接收的情况下实现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的特定功能。当信号字段的格式是新定义的时,颜色信息被存储在该部分中。
接收包括颜色字段的分组的信息处理装置(除传统装置外)可以获取颜色字段的内容。然后,基于颜色字段的内容,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改变接收操作以及要应用的检测阈值。
[连接处理的示例]
连接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
[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操作示例]
图48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十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装置200执行的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的处理顺序的示例的流程图。
当连接被建立时,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产生自身BSS中的下属的终端和自身装置要使用的物理头部参数(例如,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当这些参数已经存在时,则更新物理头部参数)。具体地,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的物理头部的差异是物理头部中的BSS标识符信息(颜色信息)与自身装置所属的BSS的信息匹配或不匹配的差异。
首先,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执行分组监视(步骤S841)。此外,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获取关于与自身BSS中的每个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质量的信息以及关于来自其他BSS(OBSS)的分组的通信质量的信息(步骤S841)。
这里,将描述RSSI或PLCP前导的相关性输出强度被用作通信质量的指标的示例。相关性输出强度不是其中功率被规范化的相关器输出,而是假定指示通过将相关器输出乘以RSSI而获得的绝对水平。也就是说,相关性输出强度是按天线输入换算校正的相关器输出。当在相对近的时间存在接收历史时,那时的相关性输出强度的记录可以被适当地使用。在监视时,可以暂时降低检测阈值,以使得更可靠的样本被收集。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对从自身BSS的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接收的分组的通信质量和从其他BSS(OBSS)接收的分组的通信质量进行分类(步骤S842)。然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提取关于自身BSS的最小相关性输出强度以及关于OBSS的最大相关性输出强度(步骤S842)。
这里,关于自身BSS的最小相关性输出强度是使得BSS标识符(物理头部中的MAC头部或BSS颜色信息中的BSSID)与自身装置所属的BSS的BSS标识符相同的、分组的最小相关性输出强度,并且被设置为COL_self。此外,关于OBSS的最大相关性输出强度使得BSS标识符(物理头部中的MAC头部或BSS颜色信息中的BSSID)与自身装置所属的BSS的BSS标识符不同的、分组的最大相关性输出强度,并且被设置为COL_other。
对于其来说不存在对应条件的分组样本的COL被PD_default替代。这里,PD_default指示传统装置所使用的前导检测的参考水平。在IEEE 802.11标准中,诸如每20MHz带宽-82dBm的值被称为标准值。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基于所提取的相关性输出强度来决定用于指示自身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self以及用于指示O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other(步骤S843)。例如,可以在下面的表达式16、17和18的关系成立的范围内决定检测阈值PD_self和检测阈值PD_other。PD_self的决定可以被省略。在这种情况下,PD_self被PD_fault替代。
PD_self<COL_self …表达式16
PD_other<COL_other …表达式17
PD_other<COL_self …表达式18
在这种情况下,当不存在同时满足表达式17和18的PD_other时,优先考虑表达式18。
PD_other可以针对每个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分别决定。信息处理装置的索引被设置为n,第n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将使用的PD_other被设置为PD_other(n)。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针对每个发送源对从上述监视结果中的在自身BSS中的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发送的分组进行分类。当从来自第n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分组获得的最小相关性输出强度被设置为COL_self(n)时,PD_other(n)被决定为使得满足下面的表达式19。
PD_other(n)<COL_self(n) …表达式19
即使当PD_other(n)是分别决定的时,PD_other(n)也可能不一定被指定在所有的下属的装置中。在这种情况下,另外决定关于将由不分别指定的装置使用的共用PD_other的信息。
这里,将描述基于检测阈值PD_self和检测阈值PD_other(n)设置的每个信息处理装置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的示例。这里,将参照图12和13来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0、102、200和201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的示例。
如上所述,在图12中,信息处理装置100和102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1至34用虚线圆示意性地指示。在图13中,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1至44用虚线圆示意性地指示。
例如,在图12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1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该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基于用于指示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自身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self设置的。此外,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3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该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基于用于指示信息处理装置100的O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other(n)设置的。
在图12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2指示信息处理装置102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该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基于用于指示信息处理装置102的自身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self设置的。此外,载波侦听检测范围34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102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该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基于用于指示信息处理装置102的O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other(n)设置的。
在图13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1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该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基于用于指示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自身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self设置的。此外,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3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该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基于用于指示信息处理装置200的O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other(n)设置的。
在图13中,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2指示信息处理装置201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该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基于用于指示信息处理装置201的自身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self设置的。此外,载波侦听检测范围44对应于信息处理装置201的载波侦听检测范围,该载波侦听检测范围是基于用于指示信息处理装置201的O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other(n)设置的。
图48所示的对设置值的监视和决定可以执行每个给定时间,或者可以每当检测到新的下属的装置的连接时执行,以使得设置值可以按顺序更新。
[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的示例]
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的处理与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是相同的。然而,在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物理头部参数是检测阈值(用于自身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self以及用于O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other)。图49中示出了这种情况下所使用的帧格式的示例。
[信标帧格式的示例]
图49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在通信系统10中所包括的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标帧格式的示例的图。因为图49是图14的修改例,所以与图14相同的标号被给予与图14共同的部分,它们的描述将被部分省略。
图49示出了诸如“多检测参数”391和“颜色Info”392之类的元素被新添加到有效载荷390的示例。
三个字段393至395被设置在“多检测参数”391中。
自身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self被存储在用于该BSS的分组的前导检测阈值393中。用于O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other被存储在用于OBSS的分组的前导检测阈值394中。然而,存储物理头部OBSS的检测阈值PD_other是有必要,但是用于自身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可以不被存储。以这种方式,当用于自身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不被存储时,每个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按照PD_self=PD_fault替换检测阈值。当可以在上述物理头部参数决定处理中对每个下属的信息处理装置分别决定PD_other(也就是说,决定PD_other(n))时,关于所有的PD_other(n)的信息与用于指定与该信息对应的下属装置的信息一起存储在该字段中。当没有对任何下属的装置指定PD_other(n)时,关于由未被指定的装置共同使用的PD_other的信息也被存储。
指示对于不包括BSS颜色的分组是否允许接收中止的信息被存储在不允许颜色过滤395中。例如,可以根据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20的装置来设置是否允许接收中止。例如,当对于其可能不添加颜色信息的仅一个装置(例如,传统装置)不附属于信息处理装置100地存在时,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可以执行设置以使得接收中止被允许。
关于存储在不允许颜色过滤395中的信息,当该字段能够被另一个字段替换时,该字段可以被所述另一个字段替换。以这种方式,当该信息被另一个字段替换时,要存储在不允许颜色过滤395中的信息不能存储在“多检测参数”中。
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被存储在“颜色Info”392中。BSS标识符对应于存储在图47所示的“BSS颜色”字段中的BSS标识符。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控制单元将其中在“多检测参数”391和“颜色Info”392中存储有信息的信标发送到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向附近的信息处理装置通知该信标。
被通知该信标的信息处理装置从该信标获取存储在“多检测参数”391和“颜色Info”392中的信息以保存该信息。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装置保存“多检测参数”的内容以及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当信息处理装置将使用的PD_other是分别指定的时,与自身装置对应的PD_other(n)假定被保存作为PD_other的值。当PD_other不是分别指定的时,下属的装置共用的PD_other的值被保存。
当信标的内容被保存并且随后后续信标中所包括的信息被改变时,最近的信标中所包括的信息(最近的信息)被采用并且被保存。
基站可以使用除信标发送之外的信号来通知“多检测参数”的内容以及物理层中的BSS标识符。例如,主站可以通过利用自身装置的确定或者来自下属的终端的信息获取请求作为触发、使用到下属的终端的单播数据帧或管理帧来执行通知。
[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的示例]
在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自身BSS中要使用的BSS颜色信息被添加到物理头部。PLCP头部不根据链路状态而改变。使用物理头部决定处理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以相同的方式执行。
[发送和接收处理的示例]
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顺序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发送和接收处理(图37所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的顺序是相同的。例如,主站端和从站端都可以以相同的方式执行图37所示的发送和接收处理。例如,主站端和从站端都假定在除发送和接收期间之外的时间内基本地执行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
[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的操作示例]
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与根据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的分组检测和接收确定处理(图39所示的操作示例)基本上是相同的。然而,将被引用的处理分类表是不同的。
图5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物理头部和信息处理装置100执行的处理之间的关系(处理分类表)的示例的图。将参照图39来详细描述图50。
如图39所示,与本技术的第十二实施例中的相应功能对应的主站和从站均在等待状态期间对经由天线输入的信号执行RSSI测量并且监视相关器输出(步骤S801)。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执行前导模式的相关性计算,并且将输出(相关器输出)与暂定检测阈值进行比较(步骤S802)。这里,暂定检测阈值是用于在该确定处理之前读取信号字段的检测阈值。作为暂定检测阈值,例如,可以使用等于或小于PD_self和PD_other这二者的值。例如,PD_default可以用作暂定检测阈值。
本文中提及的“相关器输出”意指上面所述的相关性输出强度COL。相关器输出不是规范化的相关器输出水平,而是通过反映接收功率而被换算的相关器输出。
当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暂定检测阈值(步骤S802)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确定检测状态是暂时检测状态,并且使状态转变为载波侦听繁忙状态(步骤S806)。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对物理头部中的后续信号字段进行解码以读取该信号字段中的信息等(步骤S807)。具体地,物理头部的“颜色”字段和CRC被读取。
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组合所读取的信息以及图50所示的处理分类表,并且决定后续处理(步骤S807)。
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计算物理头部的CRC以确认在物理头部中是否存在错误。这里,当在物理头部中存在错误时,字段的值的有效性可能无法被确认。因此,如图50所示,当在物理头部中存在错误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中止(错误)”。相反地,当在物理头部的CRC中不存在错误时,基于“颜色”字段的内容以及物理头部参数共享处理中共享的信息来决定处理。
具体地,当物理头部中的颜色信息与自身BSS的颜色信息相同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
当物理头部中的颜色信息不同于自身BSS的颜色信息时,信息处理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50将所决定的检测阈值与相关器输出的值进行比较。
当物理头部中的颜色信息不同于自身BSS的颜色信息并且在用于指示OBSS的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other的基础上相关器输出的值较低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中止(空闲)”。
此外,当物理头部中的颜色信息不同于自身BSS的颜色信息并且在用于物理头部的检测阈值PD_other的基础上相关器输出的值较高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中止(繁忙)”。
在检测阈值PD_other的基础上相关器输出的值较低的情况是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小于检测阈值PD_other的情况、或者相关器输出的值小于检测阈值PD_other的情况。在检测阈值PD_other的基础上相关器输出的值较高的情况是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大于检测阈值PD_other的情况下、或者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检测阈值PD_other的情况。当在检测阈值PD_other的基础上相关器输出的值较低的情况被设置为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小于检测阈值PD_other的情况时,在检测阈值PD_other的基础上相关器输出的值较高的情况被设置为相关器输出的值大于检测阈值PD_other的情况。类似地,当在检测阈值PD_other的基础上相关器输出的值较低的情况被设置为相关器输出的值小于检测阈值PD_other的情况时,在检测阈值PD_other的基础上相关器输出的值较高的情况被设置为相关器输出的值等于或大于检测阈值PD_other的情况。
当在物理头部中不存储颜色信息时,后续处理被决定为“接收”。例外地,只有当不包括颜色信息的分组的接收中止在BSS中被允许时,才执行与上述颜色不匹配的情况的确定相同的确定。可以基于存储在图49所示的不允许颜色过滤395中的信息来确定是否允许接收中止。
因为其他的其余的处理与本技术的第九实施例是相同的,所以它们的描述在此将被省略。
如上所述,例如,在接收期间的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从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信息推导的分组检测阈值的条件可以被设置为第一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0可以通过基于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值以及预先共享的关于单位和量化的信息的转换来执行推导。
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包括接入点(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的通信系统已经被描述作为示例,但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不包括接入点的通信系统。不包括接入点的通信系统的示例包括网状网络或自组织网络。
例如,当与不连接到自身装置的另一个信息处理装置的链路的质量被确认时,可以在期望回复的时间段内使用条件最松弛的分组检测条件(PLCP的检测阈值)。
这里,当在CSMA/CA网络中从站的数量增加时,过度的发送抑制发生,因此在载波侦听方案中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的情形可能发生。因此,存在通过增大载波侦听的检测阈值来增加发送机会的方法。然而,当尽管发送端的发送机会的数量增加、但是接收端终端首先接收到无关的分组时,可能失去接收机会。由于这个原因,接收端有必要适当地增大检测阈值。
然而,在同时存在多个连接伙伴异步地对自身装置执行发送的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接入点)中,假定难以预先最佳地设置检测阈值。例如,当阈值通常被设置为高时,服务区可能变窄,因此存在无法与所述多个连接伙伴中的一些连接伙伴适当地执行通信的担心。
因此,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定义了将根据自目的地起的衰减适当地使用的多个物理头部,并且预备了与物理头部对应的不同检测阈值。因此,可以根据通信伙伴来适当地改变检测操作。也就是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在必要时避免过度的发送抑制,增加发送机会和接收机会这二者,因此提高了无线电资源的使用效率。换句话说,可以高效地使用信道访问中的无线电资源来进行无线传输。
<13.应用示例>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4、200和201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PC、便携式游戏终端或数字相机)、固定型终端(诸如电视接收器、打印机、数字扫描仪或网络存储器)、或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装置)。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4、200和201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被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诸如智能仪表、售货机、遥控监控装置、和销售点(POS)终端。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0至104、200和201可以是安装在这种终端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配置在一个膜片中的集成电路模块)。
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可以被实现为不具有路由器功能或者具有路由器功能的无线LAN接入点(也被称为无线基站)。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可以被实现为移动无线LAN路由器。此外,信息处理装置200和201可以是安装在这种装置上的无线通信模块(例如,配置在一个膜片中的集成电路模块)。
[13-1.第一应用示例]
图51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储存设备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天线开关914、天线915、总线917、电池918以及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例如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其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储存器9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外部连接接口904是用于将诸如存储卡或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之类的外部附连装置连接到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相机906具有产生捕捉图像的图像传感器,例如,电荷耦合器件(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传感器组,包括例如定位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90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装置910的触摸屏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key pad)、键盘、按钮、开关等以从用户接收操控或信息输入。显示装置910具有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以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3支持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标准,以执行无线LAN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在基础设施模式下经由无线LAN接入点与另一个设备进行通信。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在直接通信模式(诸如自组织模式或Wi-Fi Direct等)下直接与另一个设备进行通信。Wi-Fi Direct不同于自组织模式,因此两个终端之一操作作为接入点。然而,通信是在终端之间直接执行的。无线通信接口913典型地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射频(RF)电路、功率放大器等。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是单芯片模块,其上集成有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该程序的处理器以及相关电路。除了无线LAN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3还可以支持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案,诸如蜂窝通信方案、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或邻近无线通信方案。天线开关914对无线通信接口913中所包括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切换天线91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15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例如,构成MIMO天线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发送和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口913的无线信号。
注意,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例如,用于无线LAN的天线或者用于邻近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等),而不限于图51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14。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储存设备903、外部连接接口904、相机906、传感器907、智能电话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3以及辅助控制器919相互连接。电池918经由图中部分用虚线指示的供电线路向图51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每个块供应电力。辅助控制器919使例如智能电话900的必需最少功能在睡眠模式下被操作。
在图51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参照图5描述的控制单元150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13上。所述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上。例如,通过编组节省无线电资源可以降低电池918的功耗。
注意到,当处理器901在应用级上执行接入点功能时,智能电话900可以操作作为无线接入点(软件AP)。无线通信接口913可以具有无线接入点的功能。
[13-2.第二应用示例]
图52是示出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装置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装置929、显示装置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天线开关934、天线935以及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例如是控制汽车导航装置920的导航功能和其他功能的CPU或SoC。存储器922包括存储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以及数据的RAM和ROM。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装置920的位置(例如,维度、经度和海拔)。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传感器组,包括例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数据接口926经由例如未示出的终端连接到车载网络941以获取在车辆端产生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的存储介质(例如,CD或DVD)中的内容。输入装置929包括例如检测显示装置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开关等以从用户接收操控或信息输入。显示装置930具有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之类的屏幕,以显示导航功能或再现内容的图像。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或再现内容的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标准,以执行无线LAN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在基础设施模式下经由无线LAN接入点与另一个设备进行通信。另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在直接通信模式(诸如自组织模式或Wi-Fi Direct等)下直接与另一个设备进行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典型地可以具有基带处理器、RF电路、功率放大器等。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是单芯片模块,其上集成有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该程序的处理器以及相关电路。除了无线LAN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支持另一种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邻近无线通信方案或蜂窝通信方案。天线开关934对无线通信接口933中所包括的多个电路切换天线93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35具有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发送和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口933的无线信号。
注意,汽车导航装置9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而不限于图52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汽车导航装置920的配置中省略天线开关934。
电池938经由图中部分用虚线指示的供电线路向图52所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的每个块供应电力。另外,电池938累积从车辆供应的电力。
在图52所示的汽车导航装置920中,参照图5描述的控制单元150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上。所述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功能可以安装在处理器911上。
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操作作为上述信息处理装置100以提供与由车上的用户所携带的终端的无线连接。
本公开的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包括上述汽车导航装置920、车内网络941以及车辆端模块9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内系统(或车辆)940。车辆端模块942产生诸如车速、引擎转数或故障信息之类的车辆端数据,并且将所产生的数据输出到车内网络941。
[13-3.第三应用示例]
图53是示出可以应用与本公开相关的技术的无线接入点95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无线接入点950包括控制器951、存储器952、输入装置954、显示装置955、网络接口957、无线通信接口963、天线开关964以及天线965。
控制器951可以例如是CPU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并且运行无线接入点950的互联网协议(IP)层和更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访问限制、路由、加密、防火墙以及登录管理)。存储器95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951将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控制数据(例如,终端列表、路由表、加密密钥、安全设置以及登录)。
输入装置954包括例如按钮或开关,并且从用户接收操控。显示装置955包括LED灯等,并且显示无线接入点950的操作状态。
网络接口957是将无线接入点950连接到有线通信网络958的有线通信接口。网络接口957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终端。有线通信网络958可以是诸如以太网(注册商标)之类的LAN,或者可以是广域网(WAN)。
无线通信接口963支持IEEE 802.11a、11b、11g、11n、11ac和11ad的一个或多个无线LAN标准,以提供与位于附近的作为接入点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963典型地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RF电路和功率放大器等。无线通信接口963可以是单芯片模块,其上集成有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执行该程序的处理器以及相关电路。天线开关964对无线通信接口963中所包括的多个电路切换天线965的连接目的地。天线965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并且被用于发送和接收来自无线通信接口963的无线信号。
在图53所示的无线接入点950中,参照图5描述的控制单元150可以安装在无线通信接口963中。所述功能中的至少一些功能可以安装在控制器951上。
上述实施例是用于实施本技术的示例,并且与实施例中的因素以及权利要求中的特定创造性因素具有对应关系。类似地,实施例中的特定创造性因素以及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被给予与这些特定创造性因素相同的名称的要素具有对应关系。然而,本技术不限于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的情况下在范围内以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形式实现。
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处理顺序可以被确定为包括顺序系列的方法,或者可以被确定为使计算机执行该顺序系列的程序或者存储该程序的记录介质。作为记录介质,例如,可以使用紧凑盘(CD)、迷你盘(MD)以及数字多功能盘(DVD)、存储卡或蓝光(注册商标)盘。
另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有益效果仅仅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可以实现其他的有益效果。
另外,本技术还可以如下配置。
(1)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控制,以使得根据第一条件在分组接收期间中止所述接收,并且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在从所述分组接收开始到所述分组接收中止的时间内是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2)
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不出现与帧间间隔(IFS)对应的等待时间。
(3)
根据(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从所述载波侦听在所述分组接收时转变为繁忙的时刻到接收中止时刻的时间长度被换算为时隙时间并且被从回退计数器减去。
(4)
根据(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所述减去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结果当作0。
(5)
根据(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所述减去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设置通过使所述结果返回到与所述负值对应的正值而获得的值,以使得该值不超出所述减法之前的回退计数器。
(6)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如下条件:当以在接收期间的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所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与所述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信息不同。
(7)
根据(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关于用于标识网络的标识符的信息存在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时,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如下条件:关于所述标识符的信息不同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属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8)
根据(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如下条件:在接收期间的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根据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信息推导的阈值。
(9)
根据(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关于用于识别网络的标识符的信息存在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并且关于所述标识符的信息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属网络的网络标识符相同时,所述控制单元继续进行接收而不中止所述接收。
(10)
根据(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索引和预先共享的阈值表格之间的匹配来执行所述推导。
(11)
根据(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转换来执行所述推导,所述转换基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值以及预先共享的关于单位和量化的信息。
(12)
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条件。
(13)
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如下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所述分组在接收期间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先决定的能量检测阈值。
(14)
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如下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时不应用通过虚拟载波侦听进行的发送抑制。
(15)
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下述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当以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所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与所述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信息不同,并且所述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适用的分组检测阈值中的最小分组检测阈值。
(16)
根据(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未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在分组传送的连续时间段期间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传输被禁止。
(17)
根据(1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未满足第二条件并且在分组传送的连续时间段期间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传输被禁止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当送往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并且请求回复的帧被接收时,对于该帧的回复被发送。
(18)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处理,根据第一条件在分组接收期间中止该接收;以及
第二处理,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在从所述分组接收开始到所述分组接收中止的时间内是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19)
一种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的程序:
第一处理,根据第一条件在分组接收期间中止该接收;以及
第二处理,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在从所述分组接收开始到所述分组接收中止的时间内是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引用符号列表
10、50通信系统
100至104、200、201信息处理装置
110数据处理单元
120传输处理单元
130调制和解调单元
140无线接口单元
141天线
150控制单元
160存储器
900智能电话
901处理器
902存储器
903储存设备
904外部连接接口
906相机
907传感器
908麦克风
909输入装置
910显示装置
911扬声器
913无线通信接口
914天线开关
915天线
917总线
918电池
919辅助控制器
920汽车导航装置
921处理器
922存储器
924GPS模块
925传感器
926数据接口
927内容播放器
928存储介质接口
929输入装置
931扬声器
933无线通信接口
934天线开关
935天线
938电池
941车内网络
942车辆端模块
950无线接入点
951控制器
952存储器
954输入装置
955显示装置
957网络接口
958有线通信网络
963无线通信接口
964天线开关
965天线

Claims (19)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控制,以使得根据第一条件在分组接收期间中止所述接收,并且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在从所述分组接收开始到所述分组接收中止的时间内是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不出现与帧间间隔(IFS)对应的等待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满足所述第二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从所述载波侦听在所述分组接收时转变为繁忙的时刻到接收中止时刻的时间长度被换算为时隙时间并且被从回退计数器减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所述减去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结果当作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所述减去之后的结果是负值时,所述控制单元设置通过使所述结果返回到与所述负值对应的正值而获得的值,以使得该值不超出所述减法之前的回退计数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如下条件:当以在接收期间的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所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与所述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信息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关于用于标识网络的标识符的信息存在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时,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如下条件:关于所述标识符的信息不同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属网络的网络标识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如下条件:在接收期间的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根据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信息推导的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关于用于识别网络的标识符的信息存在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并且关于所述标识符的信息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所属网络的网络标识符相同时,所述控制单元继续进行接收而不中止所述接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索引和预先共享的阈值表格之间的匹配来执行所述推导。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转换来执行所述推导,所述转换基于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中描述的值以及预先共享的关于单位和量化的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如下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所述分组在接收期间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先决定的能量检测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如下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时不应用通过虚拟载波侦听进行的发送抑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下述条件作为第二条件来确定所述操作的必要性和非必要性:当以所述分组的物理头部为目标时所获得的CRC计算结果与所述物理头部中描述的CRC信息不同,并且所述分组的按天线输入换算的前导相关器输出水平小于适用的分组检测阈值中的最小分组检测阈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未满足第二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在分组传送的连续时间段期间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传输被禁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当在中止所述分组接收之后未满足第二条件并且在分组传送的连续时间段期间自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传输被禁止时,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当送往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并且请求回复的帧被接收时,对于该帧的回复被发送。
18.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第一处理,根据第一条件在分组接收期间中止该接收;以及
第二处理,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在从所述分组接收开始到所述分组接收中止的时间内是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19.一种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的程序:
第一处理,根据第一条件在分组接收期间中止该接收;以及
第二处理,根据第二条件在假定载波侦听在从所述分组接收开始到所述分组接收中止的时间内是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执行操作。
CN201580036519.8A 2014-07-11 2015-05-08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65763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2950 2014-07-11
JP2014-142950 2014-07-11
JP2015002479 2015-01-08
JP2015002478 2015-01-08
JP2015-002478 2015-01-08
JP2015-002479 2015-01-08
PCT/JP2015/063346 WO2016006312A1 (ja) 2014-07-11 2015-05-08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6370A true CN106576370A (zh) 2017-04-19
CN106576370B CN106576370B (zh) 2021-04-20

Family

ID=5506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6519.8A Active CN106576370B (zh) 2014-07-11 2015-05-08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201580036532.3A Active CN106664721B (zh) 2014-07-11 2015-05-08 信息处理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6532.3A Active CN106664721B (zh) 2014-07-11 2015-05-08 信息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0667293B2 (zh)
EP (2) EP3169132B1 (zh)
JP (2) JP6465112B2 (zh)
KR (1) KR102344656B1 (zh)
CN (2) CN106576370B (zh)
AU (1) AU2015286420B2 (zh)
CA (1) CA2953541C (zh)
MY (1) MY178987A (zh)
PH (1) PH12016502587A1 (zh)
WO (2) WO20160063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0437A1 (ja) * 2019-06-14 2020-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の位置検知システ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93971A3 (en) * 2014-06-27 2024-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10469631B2 (en) * 2014-11-21 2019-11-05 Newra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user resource assignments
US10080191B2 (en) * 2015-03-26 2018-09-18 Intel IP Corporation Wireless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eacon frames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US10523371B2 (en) * 2015-09-11 2019-12-31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75702B2 (en) 2015-09-18 2019-08-06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uided adaptive spatial re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0178694B2 (en) * 2016-03-01 2019-01-08 Intel IP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with carrier sensing
US10356719B2 (en) * 2016-06-24 2019-07-1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kip-correlation based symmetric carrier sensing with multiple power levels
US10638532B2 (en) * 2016-09-20 2020-04-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circuitr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CN109804606B (zh) * 2016-10-28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接收帧的基本服务集bss归属的方法和设备
CN109906664B (zh) * 2016-11-03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bss归属的方法、发送控制帧的方法和相关设备
KR102520521B1 (ko) * 2018-12-14 2023-04-12 선전 헤이탭 테크놀로지 코포레이션, 엘티디. Wifi 네트워크 처리 방법, 장치, 전자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CN113453307A (zh) * 2020-03-25 2021-09-28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与动态调整分组检测阈值的方法
US11818706B2 (en) * 2021-04-27 2023-11-14 Cisco Technology, Inc. Mesh performance using 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 (OBSS) coloring and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US20230021206A1 (en) * 2021-07-19 2023-01-19 Yan Xin Error protection of data unit service field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ransmission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3521A1 (en) * 2001-06-18 2003-06-05 Itran Communications Ltd. Channel access method for powerline carrier based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US20030236103A1 (en) * 2002-06-21 2003-12-25 Hitachi,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 management server and access points
US20070282944A1 (en) * 2005-12-05 2007-12-06 Toshiyuki Odaka Sensor network system, gateway node,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data of sensor network system
CN101159518A (zh) * 2003-02-03 2008-04-09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2474393A (zh) * 2009-07-08 2012-05-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处理harq系统的分组的方法和布置
CN102624414A (zh) * 2011-01-31 2012-08-01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
EP2519070A1 (en) * 2009-12-25 2012-10-31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terference preventing method
US20130235905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Hitachi,Ltd. Gatew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stru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13023B2 (ja) * 1990-09-06 2001-09-25 ルーセント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用送信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GB9019490D0 (en) 1990-09-06 1990-10-24 Ncr Co Transmission control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tation
US6085233A (en) * 1995-12-29 2000-07-04 Pankosmi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llular network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US6862622B2 (en) * 1998-07-10 2005-03-01 Van Drebbel Mariner Llc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TCP/IP) packet-centric wireless point to multi-point (PTMP) transmission system architecture
JP4356158B2 (ja) * 1999-11-12 2009-11-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機
WO2002037754A2 (en) * 2000-11-03 2002-05-10 At & T Corp. Tiered contention multiple access (tcma): a method for priority-based shared channel access
JP4186619B2 (ja) 2002-12-25 2008-11-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装置、送信制御方法、閾値制御方法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GB2399722A (en) * 2003-03-21 2004-09-22 Sony Uk Ltd Data communication synchronisation
EP2654362B1 (en) * 2003-09-09 2017-05-1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MIMO WLAN system
US8233462B2 (en) * 2003-10-15 2012-07-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US8842657B2 (en) * 2003-10-15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with legacy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US8483105B2 (en) * 2003-10-15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JP4421459B2 (ja) * 2004-11-30 2010-02-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570424B2 (en) * 2004-12-06 2009-08-04 Moxtek, Inc. Multilayer wire-grid polarizer
US7969996B2 (en) * 2005-03-04 2011-06-28 Nec Corporation Tunneling apparatus and tunnel frame sorting method and its program for use therein
JP4742307B2 (ja) 2005-11-17 2011-08-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751266B2 (ja) * 2006-02-09 2011-08-17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部品
US8681810B2 (en) 2006-04-13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arrier sensing thresholds
JP4736999B2 (ja) 2006-08-03 2011-07-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受信機
US20080285565A1 (en) * 2006-11-15 2008-11-20 Utah State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insertion within a router
US20090122926A1 (en) 2007-11-13 2009-05-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ata throughput in an interference-rich wireless environment
US8576767B2 (en) * 2008-05-19 2013-11-05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satellite interface to support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JP5106291B2 (ja) * 2008-07-24 2012-12-26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
JP2010118804A (ja) * 2008-11-12 2010-05-27 Yazaki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器及び受信器
JP5199453B2 (ja) * 2009-02-25 2013-05-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基地局の制御方法
WO2010110446A1 (ja) * 2009-03-26 2010-09-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基地局
US8498579B2 (en) 2009-07-20 2013-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reus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1099749A2 (ko) * 2010-02-12 2011-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방송 신호 송/수신기 및 방송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JP5462660B2 (ja) * 2010-02-23 2014-04-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3416017B (zh) * 2010-11-12 2016-11-16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执行信道聚合和媒介访问控制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WO2012068159A1 (en) * 2010-11-16 2012-05-24 Savi Technology, Inc. Rfid applications
US8685404B2 (en) * 2011-01-31 2014-04-01 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 Recombinant T-cell receptor lig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cognitive and neuropsychiatric impairment induced by substance addiction
JP5773423B2 (ja) * 2011-06-14 2015-09-02 日本電気通信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ネットワーク、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GB2492119B (en) * 2011-06-22 2017-08-02 Canon Kk Method of 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medium used by a plurality of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KR20130001096A (ko) * 2011-06-23 2013-01-03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의 수행장치 및 방법
KR20150020284A (ko) * 2012-06-18 2015-02-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초기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DE112012006763T5 (de) * 2012-07-31 2015-08-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infügen der Zellen-ID eines drahtlosen Zugangspunkts in einen Header eines Frames
US9560576B2 (en) * 2012-08-24 2017-01-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channel access in wireless LAN
KR20150073165A (ko) * 2012-10-16 2015-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US9191097B2 (en) * 2012-12-20 2015-11-17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via relay communication links
US9432287B2 (en) * 2013-03-12 2016-08-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gateways and implicit routing in distributed overlay virtual environments
US9253245B2 (en) * 2013-03-15 2016-02-02 Profitbricks Gmbh Load balancer and related techniques
US9883535B2 (en) * 2013-05-13 2018-01-30 Lg Electronics Inc. Channel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398121B1 (en) * 2013-06-24 2016-07-19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lecting among virtual networking protocols
US10128988B2 (en) * 2013-08-29 2018-11-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information about transmission failure frame
US10004109B2 (en) * 2013-09-06 2018-06-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data uni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373639A1 (en) * 2014-06-20 2015-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OWER SAVING VIA ENHANCED SCANNING AND BEACONING FOR CO-LOCATED APs AND ASSOCIATED STAs
WO2016006898A1 (ko) * 2014-07-10 2016-01-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광대역 채널 접속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0116360B2 (en) * 2015-04-23 2018-10-30 Newra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multi-user transmiss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3521A1 (en) * 2001-06-18 2003-06-05 Itran Communications Ltd. Channel access method for powerline carrier based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US20030236103A1 (en) * 2002-06-21 2003-12-25 Hitachi,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 management server and access points
CN101159518A (zh) * 2003-02-03 2008-04-09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US20070282944A1 (en) * 2005-12-05 2007-12-06 Toshiyuki Odaka Sensor network system, gateway node,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data of sensor network system
CN102474393A (zh) * 2009-07-08 2012-05-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处理harq系统的分组的方法和布置
EP2519070A1 (en) * 2009-12-25 2012-10-31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nterference preventing method
CN102624414A (zh) * 2011-01-31 2012-08-01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
US20130235905A1 (en) * 2012-03-08 2013-09-12 Hitachi,Ltd. Gatewa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stru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50437A1 (ja) * 2019-06-14 2020-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タグの位置検知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006312A1 (ja) 2017-04-27
CN106664721A (zh) 2017-05-10
US10667293B2 (en) 2020-05-26
US20170202016A1 (en) 2017-07-13
US20170171888A1 (en) 2017-06-15
EP3169132B1 (en) 2023-12-06
CN106576370B (zh) 2021-04-20
PH12016502587A1 (en) 2017-04-24
EP3169132A4 (en) 2018-03-21
KR102344656B1 (ko) 2021-12-30
CA2953541A1 (en) 2016-01-14
WO2016006311A1 (ja) 2016-01-14
US10362601B2 (en) 2019-07-23
CN106664721B (zh) 2020-03-20
AU2015286420B2 (en) 2018-09-20
KR20170028894A (ko) 2017-03-14
CA2953541C (en) 2023-01-31
EP3169132A1 (en) 2017-05-17
BR112017000106A2 (pt) 2018-01-09
JPWO2016006311A1 (ja) 2017-05-25
AU2015286420A1 (en) 2017-01-05
JP6465112B2 (ja) 2019-02-06
EP3169133A4 (en) 2018-03-14
MY178987A (en) 2020-10-26
WO2016006312A1 (ja) 2016-01-14
EP3169133A1 (en) 2017-05-17
JP6536577B2 (ja) 2019-07-03
EP3169133B1 (en)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6370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06664603A (zh) 电子装置和方法
CN107548570A (zh) Wlan中的用于增加重用的通信推迟策略
CN107926021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6465427A (zh) 电子装置和方法
CN107409356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8476526A (zh) 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8353359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8353274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7079339A (zh)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BR112017000106B1 (pt) Dispositivo de processamento de informaçã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