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60012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60012A
CN106560012A CN201580035397.0A CN201580035397A CN106560012A CN 106560012 A CN106560012 A CN 106560012A CN 201580035397 A CN201580035397 A CN 201580035397A CN 106560012 A CN106560012 A CN 106560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wave
terminal
carrier
different
tt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53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60012B (zh
Inventor
贾亮
吕永霞
李小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85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54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60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60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60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60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62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System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在该方案中,终端确定能够配置的载波后,在进行上行传输时,在不同的TTI可以采用不同的载波进行传输,这样在终端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了在不同TTI采用不同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效果,解决了灵活性较差的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业务量和数据吞吐量不断增加,3G(the 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求。因此,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致力于研究3GPP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作为3G系统的演进。
LTE-Advanced是在LTE基础上的技术演进,其支持与LTE系统的后向兼容性。在2007年召开的会议上LTE-Advanced已成为一个共享的概念。为了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支持更多的用户业务和新的服务,LTE-Advanced在频点、带宽、峰值速率及兼容性等方面都有新的需求。在从LTE到LTE-Advanced系统的演进过程中,更宽频谱的需求将会成为影响演进的重要因素。为此,3GPP提出载波聚合技术作为LTE-Advanced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但是,目前由于受到最大发射功率等因素的限制,在载波聚合时,终端同时只能激活两个载波,除了主载波之外,终端一次只能采用一个辅载波进行上行传输,因此,针对一次传输过程中,在不同的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上,终端只能使用一个辅载波进行传输,这样,存在灵活性较差的缺陷。
如图1A所示,终端激活的是P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主载波)和SCC(Slave component carrier,辅载波)0,那么在包括多个TTI的传输过程中,终端只在相同的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不会在不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又或者如图1B所示,终端激活的是PCC和SCC1,那么在包括多个TTI的传输过程中,终端只在相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不会在不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
综上所述,目前的通信过程中,在包括多个TTI的一次传输过程中,终端 只能在相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存在灵活性较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用以解决在包括多个TTI的一次传输过程中,终端只能在相同的载波上进行传输存在灵活性较差的缺陷。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所述载波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终端的载波能力,所述载波能力包括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包括:
针对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所述基站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或者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向所述终端发送SRS发送指令;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发送所述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上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SRS发送指令发送的SRS。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后,还包括:
针对接收到的任意一SRS,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任意一SRS对发送所述SRS的载波进行下行载波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所述基站采用的载波。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发送指令;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的TTI上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发送指令发送的上行数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 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向所述终端发送载波调整指令。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站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的负载大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小于或者等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所述基站确定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的负载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大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的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载波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终端的载波能力,所述载波能力包括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 上行发送,包括:
针对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所述终端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或者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发送的SRS发送指令;
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接收所述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发送SRS。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所述基站采用的载波。
结合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发送指令;
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述数据发送指令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二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载波调整指令;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载波调整指令,将采用所述第一载波在所述第一TTI上传输的上行数据,调整至采用所述第二载波在所述第二TTI上进行传输。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以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所述载波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接收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终端的载波能力,所述载波能力包括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具体为:
针对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所述接收单元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或者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采用不同载波向所述终端发送SRS 发送指令;
所述接收单元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具体为:
所述接收单元采用发送所述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上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SRS发送指令发送的SRS。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针对接收到的任意一SRS,根据所述任意一SRS对发送所述SRS的载波进行下行载波处理。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所述基站采用的载波。
结合第三方面,及第三方面的第一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发送指令;
所述接收单元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具体为:
所述接收单元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的TTI上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发送指令发送的上行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向所述终端发送载波调整指令。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具体为: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的负载大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小于或者等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具体为: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二载波的负载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大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的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载波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发送单元,用于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终端的载波能力,所述载波能力包括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具体为:
针对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所述发送单元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或者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结合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发 送的SRS发送指令;
所述发送单元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具体为:
所述发送单元采用接收所述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发送SRS。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所述基站采用的载波。
结合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发送指令;
所述发送单元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具体为:
所述发送单元根据所述述数据发送指令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发送上行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载波调整指令;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载波调整指令,将采用所述第一载波在所述第一TTI上传输的上行数据,调整至采用所述第二载波在所述第二TTI上进行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在该方案只能够,由于终端在不同的TTI可以采用不同的载波进行传输,进而基站可以采用不同载波在不同的TTI上进行上行接收,这样,在终端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了在不同时刻采用不同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效果,解决了灵活性较差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上行传输的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上行传输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TTI上采用不同辅载波传输的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传输的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波束赋形的一种示意图;
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波束赋形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2F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ASFN的一种示意图;
图2G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行ASFN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一种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一种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母“/”,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阅图2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的一种流程如下:
步骤200:基站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载波配置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步骤210: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
在该实施例中,步骤200-步骤210中,由于终端在不同的TTI可以采用不同的载波进行传输,进而基站可以采用不同载波在不同的TTI上进行上行接收,这样,在终端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了在不同时刻采用不同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效果,解决了灵活性较差的缺陷。
如图2B所示,在TTI0上,采用PCC进行上行接收,在TTI1上,采用SCC0进行上行接收,在TTI2上,采用SCC1进行上行接收,在TTI3上,采用PCC进行上行接收,在TTI4上,采用SCC3进行上行接收,在TTI5上,采用PCC进行上行接收,在TTI6上,采用SCC4进行上行接收,在TTI7上,采用SCC2进行上行接收。
如图2C所示,在这次通信过程中,不同的TTI上可能采用的辅载波不同,例如,在TTI0上,采用SCC3进行上行接收;在TTI1上,采用SCC0进行上行接收;在TTI2上,采用SCC1进行上行接收;在TTI3上,采用SCC2进行上行接收;在TTI4上,采用SCC3进行上行接收;在TTI5上,采用SCC4进行上行接收;在TTI6上,采用SCC4进行上行接收;在TTI7上,采用SCC2进行上行接收,这样,实现了在不同的TTI上可以采用不同的载波进行接收,解决了灵活性较差的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由于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也就是说,基站给终端配置载波时,是要参考终端的载波能力,因此,进一步的,基站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的载波能力,载波能力包括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此时,基站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站根据终端的载波能力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载波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辅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例如,有5个载波:SCC0、SCC1、SCC2、SCC3和PCC,则载波配置信息包括SCC0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0和传输周期0、SCC1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1和传输周期1、SCC2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2和传输周期2、SCC3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3和传输周期3、SCC4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4和传输周期4,PCC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5和传输周期5,如果还有其他载波的话,也同样要确定该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在此不再进行一一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在有些情况下需要根据载波上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导频参考信号)进行相关操作,例如,如图2D和图2E所示,基站根据终端在载波上发送的SRS进行加权,从而获得波束赋型,终端将获得较高的接收电平,获得增益,经过外场试验,可以获得大约12%的阵列增益。
又例如,为了减小小区间的干扰,对于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单频网)小区,只有目标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对终端发送信号,不是所有RRU都对终端发送信号,而目标RRU是通过终端发送的SRS进行识别的,如图2F中,RRU1、RR2、RRU3和RRU5均向终端1发送信号的话,会影响其他终端的接收,为了避免干扰,可以选择出终端1的目标RRU为RRU3,同理,可以选择出终端2的目标RRU为RRU4和RRU6,如图2G所示。
但是,目前,终端在有些载波上没有传输SRS,由于基站无法获取该载波的SRS,无法对该载波进行加权,进而也就无法实现波束赋形。
因此,为了使基站能够对使用的每一个载波进行加权,进而实现波束赋形,在基站使用的载波上均可以接收到终端发送的SRS,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 收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针对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基站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接收终端发送的SRS。
例如,有4个SCC:SCC0、SCC1、SCC2、SCC3,终端在SCC0上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0和传输周期0、终端在SCC1上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1和传输周期1、终端在SCC2上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2和传输周期2、终端在SCC3上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3和传输周期3、终端在SCC4上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4和传输周期4,则针对SCC0,从TTI0开始,采用传输周期0在SCC0上传输SRS,针对SCC1,从TTI1开始,采用传输周期1在SCC1上传输SRS,针对SCC2,从TTI2开始,采用传输周期2在SCC2上传输SRS,针对SCC3,从TTI3开始,采用传输周期3在SCC3上传输SRS。这样,终端在4个SCC上均发送了SRS,针对每一个载波,基站可以根据对应的SRS对该载波进行加权计算,进而实现波束赋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也就是说,当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为3时,最多有3个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均相同,例如,载波1对应的起始TTI为TTI1、传输周期为传输周期1,载波2对应的起始TTI也为TTI1、传输周期也为传输周期1,载波3对应的起始TTI也为TTI1、传输周期也为传输周期1,就是说最多可以有3个载波的起始TTI均为TTI1,传输周期均为传输周期1。
当然,上述只是一种保证终端实际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只要每个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可以保证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载波能力包括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即可。
上述讲述的是,如果载波配置信息包括起始TTI及传输周期时,基站是 在目标TTI到达时接收SRS。
例如,SCC0对应的起始TTI为TTI0,传输周期为10ms,则在TTI0采用SCC0接收SRS,在TTI10采用SCC0接收SRS,在TTI20采用SCC0接收SRS,以此类推。
当然,也可以不需要等到目标TTI才发送,而是接收到指令就可以发送。
因此,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向终端发送SRS发送指令;
此时,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站采用发送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上接收终端根据SRS发送指令发送的SRS。
上述讲述的是采用哪个载波发送SRS发送指令,则采用哪个载波接收SRS,当然,也可以在SRS发送指令携带载波的标识,去与标识对应的载波接收SRS即可。
因此,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向终端发送SRS发送指令,SRS发送指令携带不同载波分别对应的标识;
此时,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站采用与不同标识分别对应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接收终端根据SRS发送指令发送的SRS。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基站采用的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后,还包括如下操作:
针对接收到的任意一SRS,基站根据任意一SRS对发送SRS的载波进行 下行载波处理。
其中,进行下行载波处理可以为波束赋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操作,在此不再进行详述。
上述讲述的是基站采用载波接收SRS的过程,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基站也可以利用载波接收上行数据。
当然,基站接收数据,是通过基站调度终端来执行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发送指令;
此时,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的TTI上接收终端根据数据发送指令发送的上行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业务质量,基站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后,还包括如下操作:
基站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载波满足预设条件时,向终端发送载波调整指令。
此时,基站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站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的负载大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小于或者等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基站确定第二载波满足预设条件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基站确定第二载波的负载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大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上述是从基站侧来描述的通信方法,下面从终端侧来描述通信方法。
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的另一种流程如下:
步骤300: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步骤310:终端根据载波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步骤320: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
在该实施例中,步骤300-步骤320中,终端确定能够配置的载波后,在进行上行传输时,在不同的TTI可以采用不同的载波进行传输,这样在终端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了在不同时刻采用不同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效果,解决了灵活性较差的缺陷。
如图2B所示,在TTI0上,采用PCC进行上行发送发送,在TTI1上,采用SCC0进行上行发送,在TTI2上,采用SCC1进行上行发送,在TTI3上,采用PCC进行上行发送,在TTI4上,采用SCC3进行上行发送,在TTI5上,采用PCC进行上行发送,在TTI6上,采用SCC4进行上行发送,在TTI7上,采用SCC2进行上行发送。
如图2C所示,在这次通信过程中,不同的TTI上可能采用的辅载波不同,例如,在TTI0上,采用SCC3进行上行发送;在TTI1上,采用SCC0进行上行发送;在TTI2上,采用SCC1进行上行发送;在TTI3上,采用SCC2进行上行发送;在TTI4上,采用SCC3进行上行发送;在TTI5上,采用SCC4进行上行发送;在TTI6上,采用SCC4进行上行发送;在TTI7上,采用SCC2进行上行发送,这样,实现了在不同的TTI上可以采用不同的载波进行发送,解决了灵活性较差的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终端向基站发送终端的载波能力,载波能力包括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载波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例如,有4个辅载波:SCC0、SCC1、SCC2、SCC3,则载波配置信息包括SCC0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0和传输周期0、SCC1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1和传输周期1、SCC2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2和传输周期2、SCC3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3和传输周期3、SCC4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4和传输周期4,如果还有其他载波的话,也同样要确定该辅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在有些情况下需要根据载波上的SRS进行相关操作,例如,如图2D和图2E所示,基站根据终端在载波上发送的SRS进行加权,从而获得波束赋型,终端将获得较高的接收电平,获得增益,经过外场试验,可以获得大约12%的阵列增益。
又例如,为了减小小区间的干扰,对于SFN小区,只有目标RRU对终端发送信号,不是所有RRU都对终端发送信号,而目标RRU是通过终端发送的SRS进行识别的,如图2F中,RRU1、RR2、RRU3和RRU5均向终端1发送信号的话,会影响其他终端的接收,为了避免干扰,可以选择出终端1的目标RRU为RRU3,同理,可以选择出终端2的目标RRU为RRU4和RRU6,如图2G所示。
但是,目前,由于终端在有些载波上没有传输SRS,由于基站无法获取该载波的SRS,无法对该载波进行加权,进而无法实现波束赋形。
因此,为了使基站能够对每一个载波进行加权,进而实现波束赋形,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针对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终端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例如,有4个SCC:SCC0、SCC1、SCC2、SCC3,终端在SCC0上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0和传输周期0、终端在SCC1上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1和传输周期1、终端在SCC2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2和传输周期2、 终端在SCC3上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3和传输周期3、终端在SCC4上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分别为起始TTI4和传输周期4,则针对SCC0,从TTI0开始,采用传输周期0在SCC0上传输SRS,针对SCC1,从TTI1开始,采用传输周期1在SCC1上传输SRS,针对SCC2,从TTI2开始,采用传输周期2在SCC2上传输SRS,针对SCC3,从TTI3开始,采用传输周期3在SCC3上传输SRS。
这样,终端在4个SCC上均发送了SRS,基站可以根据每一个载波上的SRS对该载波进行加权,进而实现波束赋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也就是说,当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为3时,最多有3个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均相同,例如,载波1对应的起始TTI为TTI1、传输周期为传输周期1,载波2对应的起始TTI也为TTI1、传输周期也为传输周期1,载波3对应的起始TTI也为TTI1、传输周期也为传输周期1,就是说最多可以有3个载波的起始TTI均为TTI1,传输周期均为传输周期1。
当然,上述只是一种保证终端实际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但是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只要每个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和传输周期可以保证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载波能力包括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即可。
上述讲述的是,如果载波配置信息包括起始TTI及传输周期时,终端是在目标TTI到达时发送SRS。
例如,SCC0对应的起始TTI为TTI0,传输周期为10ms,则在TTI0采用SCC0发送SRS,在TTI10采用SCC0发送SRS,在TTI20采用SCC0发送SRS,以此类推。
当然,也可以是终端接收到SRS发送指令时就发送SRS,而不需要等到目标TTI才发送。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 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终端接收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发送的SRS发送指令;
此时,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终端采用接收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发送SRS。
上述讲述的是采用哪个载波接收到SRS发送指令,则采用哪个载波发送SRS,当然,也可以在SRS发送指令携带载波的标识,去与标识对应的载波发送SRS即可。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终端接收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发送的SRS发送指令,、SRS发送指令携带不同载波分别对应的标识;
此时,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终端采用不同标识分别对应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发送SRS。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基站采用的载波。
上述讲述的是终端利用载波发送SRS的情况,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终端也可以利用载波发送上行数据。
但是,终端到底要发送SRS还是要发送上行数据,都是基站来调度的,因此,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发送指令;
此时,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终端根据述数据发送指令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发送上行数据。
进一步的,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后,还包括如下操作:
终端接收载波调整指令;
终端根据载波调整指令,将采用第一载波在第一TTI上传输的上行数据,调整至采用第二载波在第二TTI上进行传输。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将采用第一载波在第一TTI上传输的上行数据,调整至采用第二载波在第二TTI上进行传输时,在具体实现时,要将第一载波对应的发射通道关闭,将第二载波对应的发射通道打开。
基于上述相应方法的技术方案,参阅图4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发送单元40、接收单元41,其中:
发送单元40,用以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载波配置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接收单元41,用于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
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进一步的,接收单元41还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的载波能力,载波能力包括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可选的,载波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可选的,接收单元41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具体为:
针对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接收单元41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接收终端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40还用于,采用不同载波向终端发送SRS发送指令;
此时,接收单元41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 进行上行接收时,具体为:
接收单元41采用发送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上接收终端根据SRS发送指令发送的SRS。
进一步的,还包括处理单元42,用于针对接收到的任意一SRS,根据任意一SRS对发送SRS的载波进行下行载波处理。
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基站采用的载波。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40还用于,向终端发送数据发送指令;
接收单元41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具体为:
接收单元41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的TTI上接收终端根据数据发送指令发送的上行数据。
进一步的,还包括确定单元43,用于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载波满足预设条件:
发送单元40还用于,在确定单元43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载波满足预设条件时,向终端发送载波调整指令。
可选的,确定单元43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具体为:
确定单元43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的负载大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小于或者等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此时,确定单元43确定第二载波满足预设条件时,具体为:
确定单元43确定第二载波的负载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大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基于上述相应方法的技术方案,参阅图4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发射器400、接收器410,其中:
发射器400,用以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载波配置信息用于确定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接收器410,用于采用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器400还用于执行图4A中的发送单元40所执行的其他操作;接收器410还用于执行图4A中的接收单元41所执行的其他操作。
还包括处理器420,用于执行图4A中的处理单元42和确定单元43所执行的操作。
基于上述相应方法的技术方案,参阅图5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单元50、确定单元51和发送单元52,其中:
接收单元50,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确定单元51,用于根据载波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发送单元52,用于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
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进一步的,发送单元52还用于,向基站发送终端的载波能力,载波能力包括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可选的,载波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可选的,发送单元52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具体为:
针对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发送单元52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进一步的,接收单元50还用于,接收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发送的SRS发送指令;
发送单元52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具体为:
发送单元52采用接收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发送SRS。
可选的,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基站采用的载波。
进一步的,接收单元50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发送指令;
发送单元52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具体为:
发送单元52根据述数据发送指令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发送上行数据。
进一步的,接收单元50还用于,接收载波调整指令;
发送单元52具体用于,根据载波调整指令,将采用第一载波在第一TTI上传输的上行数据,调整至采用第二载波在第二TTI上进行传输。
基于上述相应方法的技术方案,参阅图5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接收器500、处理器510和发射器520,其中:
接收器500,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处理器510,用于根据载波配置信息确定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发射器520,用于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器500还用于执行图5A中的接收单元50所执行的其他操作,处理器510还用于执行图5A中的确定单元51所执行的其他操作,发射器520还用于执行图5A中的发送单元52所执行的其他操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 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4)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所述载波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终端的载波能力,所述载波能力包括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包括:
    针对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所述基站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7.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向所述终端发送SRS发送指令;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发送所述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上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SRS发送指令发送的SRS。
  8. 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后,还包括:
    针对接收到的任意一SRS,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任意一SRS对发送所述SRS的载波进行下行载波处理。
  9. 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所述基站采用的载波。
  10.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发送指令;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包括:
    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的TTI上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发送指令发送的上行数据。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向所述终端发送载波调整指令。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的负载大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小于或者等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所述基站确定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第二载波的负载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大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13. 一种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载波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15. 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终端的载波能力,所述载波能力包括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16. 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包括:
    针对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所述终端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18.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19. 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发送的SRS发送指令;
    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接收所述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发送SRS。
  20. 如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所述基站采用的载波。
  21. 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发送指令;
    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述数据发送指令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发送上行数据。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载波调整指令;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载波调整指令,将采用所述第一载波在所述第一TTI上传输的上行数据,调整至采用所述第二载波在所述第二TTI上进行传输。
  23. 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以向终端发送载波配置信息,所述载波配置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接收单元,用于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25. 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终端的载波能力,所述载波能力包括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26. 如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具体为:
    针对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所述接收单元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28. 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29. 如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采用不同载波向所述终端发送SRS发送指令;
    所述接收单元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具体为:
    所述接收单元采用发送所述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上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SRS发送指令发送的SRS。
  30. 如权利要求25-29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单元,用于针对接收到的任意一SRS,根据所述任意一SRS对发送所述SRS的载波进行下行载波处理。
  31. 如权利要求25-30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 够配置的载波包括所述基站采用的载波。
  32. 如权利要求23-25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数据发送指令;
    所述接收单元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接收时,具体为:
    所述接收单元采用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的TTI上接收所述终端根据所述数据发送指令发送的上行数据。
  3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向所述终端发送载波调整指令。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不满足预设条件时,具体为: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在第一TTI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第一载波的负载大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小于或者等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第二载波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具体为: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第二载波的负载小于或者等于负载预设门限值和/或信号质量大于信号质量预设门限值。
  35. 一种通信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载波配置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载波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
    发送单元,用于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
  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37. 如权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终端的载波能力,所述载波能力包括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38. 如权利要求35-3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起始TTI及传输周期。
  39.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具体为:
    针对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每一个载波,所述发送单元从与该载波对应的起始TTI开始,采用与该载波对应的传输周期,在该载波上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
  40. 如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中对应的起始TTI相同,及对应的传输周期相同的载波的最大数量为所述终端能够同时采用的载波的数量。
  41. 如权利要求35-3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采用不同载波发送的SRS发送指令;
    所述发送单元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具体为:
    所述发送单元采用接收所述SRS发送指令的不同载波在不同TTI上发送SRS。
  42. 如权利要求38-41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能够配置的载波包括所述基站采用的载波。
  43. 如权利要求35-37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发送指令;
    所述发送单元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进行上行发送时,具体为:
    所述发送单元根据所述述数据发送指令采用能够配置的载波中的不同载波在不同传输时间间隔TTI上发送上行数据。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载波调整指令;
    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载波调整指令,将采用所述第一载波在所述第一TTI上传输的上行数据,调整至采用所述第二载波在所述第二TTI上进行传输。
CN201580035397.0A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5600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8549.2A CN111654918B (zh)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83333 WO2017004757A1 (zh)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8549.2A Division CN111654918B (zh)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0012A true CN106560012A (zh) 2017-04-05
CN106560012B CN106560012B (zh) 2020-04-28

Family

ID=576847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8549.2A Active CN111654918B (zh)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1580035397.0A Active CN106560012B (zh)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8549.2A Active CN111654918B (zh) 2015-07-03 2015-07-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306995B1 (zh)
JP (1) JP6515210B2 (zh)
CN (2) CN111654918B (zh)
AU (1) AU2015401601B2 (zh)
WO (1) WO20170047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41434B1 (en) 2017-04-28 2022-06-0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channel carrier configuration
RU2748873C1 (ru) * 2017-07-17 2021-06-02 Гуандун Оппо Мобайл Телекоммьюникейшнз Корп., Лтд.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терминал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94195A1 (zh) * 2012-12-17 2014-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的分配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33746B1 (ko) * 2006-06-21 2012-04-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패킷 기반 셀룰라 시스템에서 하향 링크로의 제어 정보전송 방법 및 이의 수신 방법
CN101351033B (zh) * 2007-07-20 2012-05-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增强上行接入系统的数据复用方法
CN101835174B (zh) * 2009-03-12 2012-10-3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信号传送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EP2244515A1 (en) * 2009-04-23 2010-10-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procedure for generating multiple uplink transport blocks
CN101873698B (zh) * 2009-04-23 2012-12-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信号传送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KR20120113769A (ko) * 2010-01-08 2012-10-15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송신에 대한 이동체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및 기지국, 유저 기기 및 이들에 탑재되는 집적 회로
CN102378383B (zh) * 2010-08-09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与接收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155506B (zh) * 2010-08-16 2017-09-26 诺基亚通信公司 参考信号的传输
KR101763751B1 (ko) * 2011-01-11 2017-08-0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적 기술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부차반송파의 활성화 및 비활성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18343A2 (ko) * 2011-03-02 2012-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의 사운딩 참조신호 전송방법 및 장치
US9363820B2 (en) * 2011-08-11 2016-06-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N104067660B (zh) * 2012-01-26 2018-11-06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JP2013197944A (ja) * 2012-03-21 2013-09-30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CN103391628B (zh) * 2012-05-09 2017-01-2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047668B2 (ja) * 2013-01-09 2016-12-21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測定を行う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025385B1 (ko) * 2013-02-26 2019-1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셀 내의 캐리어 집적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능력에 따른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161160A1 (zh) * 2013-04-02 2014-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CN104396304B (zh) * 2013-05-31 2018-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JP6225552B2 (ja) * 2013-08-08 2017-11-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94195A1 (zh) * 2012-12-17 2014-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的分配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0012B (zh) 2020-04-28
EP3306995A4 (en) 2018-05-30
AU2015401601A1 (en) 2018-01-25
EP3306995A1 (en) 2018-04-11
WO2017004757A1 (zh) 2017-01-12
EP3306995B1 (en) 2021-03-10
CN111654918B (zh) 2024-03-05
JP6515210B2 (ja) 2019-05-15
AU2015401601B2 (en) 2019-01-31
CN111654918A (zh) 2020-09-11
JP2018526859A (ja) 2018-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7872B (zh) 一种传输带宽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1104474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ling,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CN104852778B (zh) 一种开销信息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和系统
MX2021005135A (es) Configuraciones recursos y canales lógicos sidelink.
CN114223226A (zh) Tci状态配置和激活或去激活的装置和方法
US20230239677A1 (en) Internet-of-things (nb-iot) carrier-based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N104363978A (zh) 一种传输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EP4258738A3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random access method
EP4271093A3 (e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WO2019148455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same
EP3203672A1 (en) Tm9-based carrier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5245316B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8075783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06560012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6105357A (zh) 用于多用户场景的机会主义接收分集
CN107431516B (zh) 优化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CN105515718A (zh) 一种多业务控制信道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US9537547B1 (en) User equipment SRS selection with network node intelligence for beamform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CN107846711A (zh) 一种载波切换方法及装置
EP3451775A1 (en) Down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base station
US20200068480A1 (en) Radio access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5656615B (zh) 一种双工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US20190280754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btain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827283A (zh)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US20210075539A1 (en)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using rate based receiv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