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5783B -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5783B
CN108075783B CN201611004991.6A CN201611004991A CN108075783B CN 108075783 B CN108075783 B CN 108075783B CN 201611004991 A CN201611004991 A CN 201611004991A CN 108075783 B CN108075783 B CN 108075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ru
terminal
communication
bbu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0499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75783A (zh
Inventor
陈艳
莫韬甫
陈卫民
林华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0499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07578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9755 priority patent/WO201809085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075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5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75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5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Abstract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提高了全双工通信中的通信质量。该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基站,分布式基站包括BBU和至少一个RRU,其中BBU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ID,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RU,并确定第二RRU和第二终端,然后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这种技术方案由于第一RRU与第二RRU在地理位置上距离较远,因此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对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干扰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双工通信过程中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FD(Full Duplex,全双工)通信技术作为下一代无线接入通信领域候选技术之一,能够在同一时刻同一频带上进行上下行通信,从而使得传输资源利用率翻倍,并且大大降低了end-to-end(端到端)时延。
现有的全双工通信系统中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如图1所示的全双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0和终端110、终端120、终端130、终端140和终端150,其中,基站100为传统基站,该基站100中的BBU(Base 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和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集成在一起,当基站100覆盖的范围内包括的终端110、终端120和终端130需要与该基站100建立通信时,基站100从终端110、终端120和终端130中任选两个与基站100之间数据传输方向相反的终端建立全双工通信,然而,在全双工通信中,其中一个终端与基站100之间的上行通信会对另一个终端与基站100之间的下行通信造成干扰,而相应的,另一个终端与基站100之间的下行通信也会对其中一个终端与基站100的上行通信造成干扰,当干扰较大时,则会影响终端接收或发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通信的质量,因此,这种任选全双工通信的终端的方式,有可能导致通信质量较差。
对此,现有技术中,为减小终端之间在进行全双工通信时的干扰,终端之间事先进行干扰测量,并得到测量结果,终端将测量结果发送到基站,基站在接收到测量结果后,依据测量结果确定在哪两个终端之间进行全双工通信。然而以上技术方案增加了系统的开销,也会带来一定的系统复杂度。
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基础上,基于分布式基站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全双工通信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提高了全双工通信中的通信质量。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的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基站,分布式基站包括BBU和至少一个RRU,其中BBU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ID(Identification,标识),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RU,第一RRU与第一终端ID对应,第一终端为需要通过第一RRU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BBU确定第二RRU,第二RRU为至少一个RRU中与第一RRU所在地理位置距离最远的RRU;BBU确定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为第二RRU管理范围内,且需要通过第二RRU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第二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具体的,BBU为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前的通信分配处于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的资源。
由于通过选择与距离第一RRU最远的第二RRU管理的、且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的终端作为第二终端,然后控制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第二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从而实现了全双工通信,这种确定分布式基站下全双工通信的终端的方式,由于第一RRU与第二RRU在地理位置上距离较远,因此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对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干扰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双工通信过程中的通信质量,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终端之间增加新的测量步骤,得到测量结果,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用于全双工通信的终端的方式,降低了终端的开销。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是BBU通过以下方式存储的:
针对分布式基站管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BBU根据至少一个RRU接收到的任一终端发来的DMRS(De 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数信号)或SRS(Sounding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然后,BBU确定至少一个RRU中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最高的RRU;并将任一终端的终端ID和信号质量最高的RRU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由于BBU根据至少一个RRU接收到的任一终端发来的DMRS或SRS,来确定终端ID与RRU的对应关系,而DMRS和SRS终端本身也需要向RRU发送,因此无需在终端之间增加新的测量步骤以及增加新的信号,因此进一步降低了终端的开销。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通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SINR(Signal 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噪比)来表征。
由于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可以通过RSRP或者SINR来表征,因此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便于实现,提高了实现的可能性。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若第一RRU和第二RRU支持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第一RRU包括N1×M1个天线,第二RRU包括N2×M2个天线,其中,N1为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1为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2为第二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2为第二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1、M1、N2、M2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
BBU通过下列方式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具体的,通过F1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1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下行通信,0<F1≤M1,0<G1≤N2;其中,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第二RRU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具体的,通过F2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通过G2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上行通信,0<F2≤N1,0<G2≤M2;其中,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第二RRU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以BBU通过F1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一种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上行通信的方式为:
BBU通过全部的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的上行通信,其中当第一终端通过全部的接收天线向第一RRU发送数据时,第一RRU最大能够承载上行通信的终端的个数W1满足Nss(t)表示第t个终端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
另一种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上行通信的方式为:
BBU从第一RRU的所有接收天线中,选择F1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其中,F1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的质量大于预设的门限,第一RRU最大能够承载终端的个数W1满足
Figure BDA0001153469670000051
Nss(t)表示第t个终端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
由于在分布式基站进行全双工通信的基础上,引入了MIMO通信,大大增加了传输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数据通信的时延。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若第一RRU支持MIMO通信,第一RRU包括N3×M3个天线,其中,N3为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3为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3、M3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BBU确定第一RRU之后,还可能够确定第三终端,第三终端在第一RRU的管理范围内、且第三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与第一终端和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
具体的,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3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3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G3个发送天线分别与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不小于N3个发送天线中除G3个发送天线以外其它发送天线分别与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4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通过G4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G4个接收天线分别与F4个发送天线的距离不小于M3个接收天线中除G4个接收天线以外其它接收天线分别与F4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由于BBU在第一RRU支持MIMO通信时,由于用于第三终端与第一RRU建立通信的天线所在的地理位置上距离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一RRU建立通信的天线较远,因此提高了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和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质量,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传输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了数据通信的时延。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终端为符合预设的调度准则的终端;具体的,BBU根据预先设置的调度准则,从所有需要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中,确定第一终端,第一终端为符合调度准则条件的终端,然后,BBU确定第一RRU。
由于BBU中预先设置了调度准则,可根据准则保证用户资源分配公平性下使得系统容量最大化,保障了系统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例如BBU可以先控制第一终端和第一RRU之间的通信承载在某一时刻某一频带上,然后再控制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承载在与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所在时刻和频带相同的时刻和频带上,BBU也可以同时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承载到同一时刻同一频带上。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带处理单元BBU,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ID,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RU,第一RRU与第一终端ID对应,第一终端为需要通过第一RRU与BBU建立通信的终端;并在确定第二RRU后,确定第二终端;第二RRU为至少一个RRU中与第一RRU所在地理位置距离最远的RRU;第二终端为第二RRU管理范围内、且需要通过第二RRU与BBU建立通信的终端;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是处理模块通过以下方式存储的:
针对分布式基站管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根据至少一个RRU接收的任一终端发来的解调参数信号DMRS或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确定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并在确定至少一个RRU中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最高的RRU后,将任一终端的终端ID和信号质量最高的RRU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信噪比SINR来表征。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若第一RRU和第二RRU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第一RRU包括N1×M1个天线,第二RRU包括N2×M2个天线,其中,N1为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1为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2为第二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2为第二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1、M1、N2、M2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
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具体用于: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和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1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1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下行通信,0<F1≤M1,0<G1≤N2;其中,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第二RRU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和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2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通过G2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0<F2≤N1,0<G2≤M2;其中,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第二RRU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若第一RRU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第一RRU包括N3×M3个天线,其中,N3为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3为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3、M3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三终端,第三终端在第一RRU的管理范围内、且第三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
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和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3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3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G3个发送天线分别与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不小于N3个发送天线中除G3个发送天线以外其它发送天线分别与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和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4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通过G4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G4个接收天线分别与F4个发送天线的距离不小于M3个接收天线中除G4个接收天线以外其它接收天线分别与F4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在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一终端为符合预设的调度准则的终端。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基站,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的基带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RU。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全双工通信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全双工通信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全双工通信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基带处理单元BBU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基带处理单元BBU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分布式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应用于如图2a所示的场景示意图中,在图2a中,分布式基站包括BBU、RRU1、RRU2、RRU3和RRU4,其中,终端1、终端2、终端3、终端4、终端5、终端6、终端7和终端8分别归属于分布式基站的管辖范围内,具体的,终端1和终端2在RRU1的管理范围内,终端3和终端4在RRU2的管理范围内,终端5和终端6在RRU3的管理范围,终端7和终端8在RRU4的管理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分布式基站包括的RRU的个数不限于图2a所示的分布式基站包括的RRU的个数,且每个RRU的管理范围内的终端的个数也不限于图2a中所示的个数,有可能RRU的管理范围内在某一段时间内没有终端,也有可能RRU的管理范围内在某一时间有多个终端。应理解,在本申请中分布式基站的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终端为该分布式基站下所有RRU的管理范围内的终端的集合,其中,分布式基站的管辖范围为该分布式基站下所有RRU的管理范围的并集。
以终端1为例,终端1在RRU1的管理范围内,即终端1属于RRU1管理,具体的,当终端1处于RRU1的管理的范围内时,在半双工通信系统中,即终端1通过RRU1与BBU进行通信,例如,BBU有需要发送到终端1的数据时,则通过RRU1向终端1发送数据,终端1若请求向BBU发送数据,则将数据发送到RRU1,然后,通过RRU1将数据发送到BBU。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终端又称之为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此外,终端还可称之为MS(Mobile Station,移动台)、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等,可选的,该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机顶盒等。
此外,本申请中的分布式基站可以应用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通信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通信系统、5G等更高模式的通信系统中,该分布式基站又可称之为BS(Base Station,基站)、NodeB、eNodeB(Evolved Node B,演进型Node B)等。
具体的,分布式基站与传统基站相比,将集成在传统基站中的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分离开来,并且在传统基站中通常情况下,包括一个射频拉远单元,由于基带处理单元的体积小,使得安装位置非常灵活,射频拉远单元安装在天线端,射频拉远单元与基带处理单元之间通常情况下通过光纤连接,形成全新的分布式基站解决方案。传统方式的基站与天线间需用多根电缆连接。电缆成本很高,传输损耗大、距离短,且电缆本身笨重,特别是在楼宇内部,施工困难,而分布式基站方案是一种无机房或机房位置不理想的情况下,经济快速的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下面以图2b为例对本申请全双工通信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a的系统场景下。
如图2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全双工通信的方法,包括:
步骤200,BBU根据预设的调度准则,从所有需要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中,确定第一终端,其中,第一终端为符合调度准则的终端。
其中,分布式基站的管辖范围内的终端包括所有需要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例如分布式基站的管辖范围内包括终端1~终端8,其中,需要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为终端1和终端7。
需要说明的是,当BBU采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通信模式时,调度准则可以为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实际的通信方向与预设的当前频点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向相同,例如,在t时刻,BBU在当前频点上为上行通信,则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实际的通信方向为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时,该终端满足调度准则,即需要与RRU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为满足调度准则的终端,例如,终端1在当前频点请求上行通信,则BBU可将终端1作为第一终端;当BBU采用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通信模式时,调度准则可以为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实际的通信方向与预设的当前时隙的用于传输数据的方向相同,例如,在t时刻,当前时隙为下行通信的时隙,则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实际的数据传输方向为分布式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时,该终端满足调度准则,即将需要与RRU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作为第一终端;当BBU采用5G通信模式或更高的通信模式(例如5G以上的通信模式)时,由于在5G中,在每个传输资源上既可以进行上行传输,又可以进行下行传输,此时调度准则可以设置为终端中的优先级靠前的n个终端,其中,n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定,例如,在图2a中,假设n=3,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终端1、终端2、终端3、…、终端7,则当终端1、终端2、终端3都需要与分布式基站通信时,则终端1、终端2和终端3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终端。
此外,调度准则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定,上述描述仅为对调度准则的解释,不对设定调度准则的范围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是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00为可选的步骤。当BBU在执行全双工通信时,BBU可以从需要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中任选一个终端作为第一终端,然后执行步骤201。
步骤201,BBU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ID,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RU,第一RRU为与第一终端的终端ID对应的RRU。
具体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中包括在分布式基站的管辖范围内所有的终端,可选的,BBU根据下列方式预先存储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
以图2a为例,分布式基站管辖范围内包括的所有终端为终端1、终端2、终端3、终端4、终端5、终端6、终端7和终端8,分布式基站包括的所有RRU分别为RRU1、RRU2、RRU3和RRU4,针对终端1来说,BBU根据RRU1、RRU2、RRU3和RRU4分别接收终端1发来的DMRS,确定RRU1接收DMRS的信号质量、RRU2接收DMRS的信号质量、RRU3接收DMRS的信号质量、RRU4接收DMRS的信号质量,然后BBU从RRU1、RRU2、RRU3和RRU4分别接收DMRS的信号质量确定接收DMRS的信号质量最高的RRU,假设RRU1、RRU2、RRU3和RRU4中接收终端1发来的DMRS的信号质量最高的RRU为RRU1,则将终端1的终端ID与RRU1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其中,为在具体实施中便于实现,可选的,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通过RSRP或SINR来表征。此外,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还可通过误码率等其它能够用于衡量信号质量的参数来表征。
具体的,BBU对RRU1接收到的DMRS进行上行信道估计和数据解调,则得到RRU1接收DMRS的RSRP和/或SINR。
此外,BBU存储终端2~终端8的终端ID与RRU的对应关系的方式与BBU存储终端1的终端ID与RRU1的对应关系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的,在本申请中,BBU还可通过RRU接收终端发来的SRS信号来确定RRU接收SRS的信号质量,然后找出接收SRS的信号质量最高的RRU,存储终端ID与接收SRS的信号质量最高的RRU的对应关系。具体的,RRU1接收终端发来的SRS,BBU对RRU1接收到的SRS进行上行信道估计和数据解调,然后得到RRU1接收SRS的RSRP或SINR。
例如:图2a中分布式基站管辖范围内包括终端1~终端8,则预先存储终端1~终端8的终端ID与RRU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Figure BDA0001153469670000121
Figure BDA0001153469670000131
通常情况下,终端在哪个RRU的管理范围内,该RRU接收该终端发送的信号的信号质量最高,例如终端1和终端2在RRU1的管理范围内,则在终端1~8中,以终端1为例,RRU1通常情况下接收终端1的信号质量,与其它RRU接收终端1的信号质量相比要高,但是当在RRU1的管理范围内的终端过多,或者终端1位于RRU1管理范围的边缘等特殊情况下,RRU1接收终端1发来的DMRS或SRS不一定是信号质量最高的,因此还需要BBU进行判定,因此,通过上述方式预先存储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提高了通信的质量。
步骤202,BBU确定第二RRU,第二RRU为至少一个RRU中与第一RRU所在地理位置距离最远的RRU。
例如,在图2a中,假设第一RRU为RRU1,则第二RRU为RRU4。
步骤203,BBU确定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为第二RRU管理范围内、且第一需要通过第二RRU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第二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
例如,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为上行通信,则第二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则为下行通信,反之,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为下行通信,则第二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则为上行通信。
如图2a所示,若第一RRU为RRU1,则与第一RRU距离最远的RRU为RRU4,当第一RRU为RRU3时,与第一RRU距离最远的RRU为RRU1,这里的距离指的是RRU所在地理位置之间的距离。
步骤204,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以使得第一终端与第一RRU、第二终端与第二RRU能够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具体的,BBU可以先为第一终端和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分配在某一时间段某一频带上的资源,然后再为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分配与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占用的资源所在时间段和频带相同的时间段和频带上的资源,BBU也可以同时为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分配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的资源。
其中,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例如,BBU可通过向第一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BBU为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分配的哪个时间段哪个频带上的资源,类似的,BBU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指示信息,指示的为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分配的哪个时间段和哪个频带的资源,其中BBU为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和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分配的资源所在的时间段和频带相同。
由于通过调度准则确定第一终端,选择位于与第一RRU所在地理位置距离最远的RRU的管理范围的、且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的终端作为第二终端,然后实现全双工通信,这种确定分布式基站下全双工通信的终端的方式,由于第一RRU与第二RRU在地理位置上距离较远,因此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对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干扰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双工通信过程中的通信质量,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终端之间增加新的测量步骤,得到测量结果,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用于全双工通信的终端的方式,降低了终端的开销。
此外,在本申请中,为增加传输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数据通信的时延,还可以在分布式基站中引入MIMO通信技术,具体的,分布式基站中的每个RRU都支持MIMO通信,或者,部分RRU支持MIMO通信,以图2a为例,RRU1、RRU2、RRU3和RRU3都支持MIMO通信,或者RRU1、RRU2、RRU3、RRU4中的部分支持MIMO通信,例如RRU1、RRU4支持MIMO通信,以RRU1~RRU4都支持MIMO通信为例,RRU1、RRU2、RRU3、RRU4的发送天线的个数和接收天线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第一RRU和第二RRU支持MIMO通信,第一RRU包括N1×M1个天线,第二RRU包括N2×M2个天线,其中,N1为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1为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2为第二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2为第二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1、M1、N2、M2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
BBU通过下列方式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具体的,通过F1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1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下行通信,0<F1≤M1,0<G1≤N2;其中,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第二RRU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具体的,通过F2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通过G2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上行通信,0<F2≤N1,0<G2≤M2;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第二RRU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以BBU通过F1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一种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上行通信的方式为:
BBU通过全部的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的上行通信,其中当第一终端通过全部的接收天线向第一RRU发送数据时,第一RRU最大能够承载上行通信的终端的个数W1满足
Figure BDA0001153469670000161
Nss(t)表示第t个终端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
另一种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上行通信的方式为:
BBU从第一RRU的所有接收天线中,选择F1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其中,F1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的质量大于预设的门限,第一RRU最大能够承载终端的个数W1满足Nss(t)表示第t个终端发送的数据流的个数。
具体的,如图2a所示,假设第一RRU为RRU1,若RRU1中承载两个上行通信的终端为终端1和终端2,其中终端1和终端2分别用于与RRU1建立上行通信的天线的个数可以不同。
当BBU通过G1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下行通信、通过F2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通过G2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上行通信的情况与BBU在同一时刻同一频带通过F1个接收天线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的情况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在本申请中,当第一RRU支持MIMO通信时,为增加传输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降低通信的传输时延,进一步的,BBU确定第一RRU之后,确定第三终端,第三终端在第一RRU的管理范围内、且第三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
具体的,当第一RRU包括N3×M3个天线,其中,N3为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3为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3、M3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BBU根据下列方式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具体的,通过F3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3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其中,G3个发送天线分别与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不小于N3个发送天线中除G3个发送天线以外其它发送天线分别与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通过F4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通过G4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具体的,G4个接收天线分别与F4个发送天线的距离不小于M3个接收天线中除G4个接收天线以外其它接收天线分别与F4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例如,假设第一RRU包括发送天线1、发送天线2、发送天线3、发送天线4、接收天线1、接收天线2、接收天线3、接收天线4,其中,发送天线1所在的地理位置、发送天线2所在的地理位置、发送天线3所在的地理位置、发送天线4所在的地理位置与接收天线4所在的地理位置的距离最远,其次是接收天线3、接收天线2、接收天线1,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若BBU通过接收天线1和接收天线2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时,若BBU需要通过2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则为了降低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和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的干扰,BBU在所有接收天线都处于空闲状态时,选择接收天线3和接收天线4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当BBU在需要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时,接收天线3被其它终端占用时,若接收天线1、接收天线2和接收天线4处于空闲状态,则选择接收天线2和接收天线4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具体的BBU确定用几根天线建立终端与RRU之间的通信,则根据设置在BBU中规则或算法进行确定,其中,设置在BBU中的规则或算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定。
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BBU通过F4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通过G4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的过程,与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BBU通过F3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通过G3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例如BBU可以先为第一终端和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分配在某一时间段某一频带上的资源,然后再为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分配与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占用的资源所在的时间段和频带相同的时间段和频带上的资源,BBU也可以同时为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分配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的资源。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中还提供了一种基带处理单元BBU和一种分布式基站,由于BBU和分布式基站对应的方法为本申请通信的方法,因此本申请的实施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本申请基带处理单元BBU,包括:处理模块300和控制模块310;其中,处理模块300用于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ID,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RU,第一RRU与第一终端ID对应,第一终端为需要通过第一RRU与BBU建立通信的终端;并在确定第二RRU后,确定第二终端;第二RRU为至少一个RRU中与第一RRU所在地理位置距离最远的RRU;第二终端为第二RRU管理范围内、且需要通过第二RRU与BBU建立通信的终端;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控制模块310用于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
可选的,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是处理模块300通过以下方式存储的:
针对分布式基站管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根据至少一个RRU接收的任一终端发来的解调参数信号DMRS或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确定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并在确定至少一个RRU中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最高的RRU后,将任一终端的终端ID和信号质量最高的RRU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可选的,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DMRS或SRS的信号质量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信噪比SINR来表征。
可选的,若第一RRU和第二RRU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第一RRU包括N1×M1个天线,第二RRU包括N2×M2个天线,其中,N1为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1为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2为第二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2为第二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1、M1、N2、M2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
控制模块310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具体用于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和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1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1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下行通信,0<F1≤M1,0<G1≤N2;其中,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第二RRU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和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2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通过G2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0<F2≤N1,0<G2≤M2;其中,与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第二RRU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可选的,若第一RRU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第一RRU包括N3×M3个天线,其中,N3为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3为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3、M3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处理模块300还用于确定第三终端,第三终端在第一RRU的管理范围内、且第三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控制模块310还用于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和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3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通过G3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G3个发送天线分别与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不小于N3个发送天线中除G3个发送天线以外其它发送天线分别与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当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和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4个发送天线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通过G4个接收天线建立第三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G4个接收天线分别与F4个发送天线的距离不小于M3个接收天线中除G4个接收天线以外其它接收天线分别与F4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可选的,第一终端为符合预设的调度准则的终端。
应注意,本申请中,处理模块300可以由处理器实现,控制模块310可以由控制器实现,其中控制器和处理器可以即成为一个器件,也可以分别为两个器件。如图4所示,BBU400可以包括处理器410、收发器420、存储器430和控制器440。其中,存储器430可以用于存储BBU400出厂时预装的程序/代码,也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器410和控制器440执行时的代码等。
其中,处理器410和控制器44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应用专用集成电路),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操作,以实现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应注意,尽管图4所示的BBU400仅仅示出了处理器410、收发器420、存储器430和控制器440,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BBU400还包含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其他器件。同时,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BBU400还可包含实现其他附加功能的硬件器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BBU400也可仅仅包含实现本申请所必须的器件或模块,而不必包含图4中所示的全部器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盘、光盘、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如图5所示,本申请分布式基站500,包括本申请如图3所示的基带处理单元BBU510、和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RU520。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申请中的通信的方法应用于分布式基站,分布式基站包括BBU和至少一个RRU,其中BBU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ID,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RU,第一RRU与第一终端ID对应,第一终端为需要通过第一RRU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BBU确定第二RRU,第二RRU为至少一个RRU中与第一RRU所在地理位置距离最远的RRU;BBU确定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为第二RRU管理范围内,且需要通过第二RRU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第二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第一终端与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BBU控制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这种技术方案由于由于第一RRU与第二RRU在地理位置上距离较远,因此第一终端与第一RRU之间的通信对第二终端与第二RRU之间的通信干扰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双工通信过程中的通信质量,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终端之间增加新的测量步骤,得到测量结果,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用于全双工通信的终端的方式,降低了终端的开销。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3)

1.一种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分布式基站,所述分布式基站包括基带处理单元BBU和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RU,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BBU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ID,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所述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RU,所述第一RRU与所述第一终端ID对应,所述第一终端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RRU与所述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
所述BBU确定第二RRU,所述第二RRU为所述至少一个RRU中与所述第一RRU所在地理位置距离最远的RRU;
所述BBU确定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二RRU管理范围内、且需要通过所述第二RRU与所述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
所述BBU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所述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是所述BBU通过以下方式存储的:
针对所述分布式基站管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所述BBU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RU接收的所述任一终端发来的解调参数信号DMRS或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确定所述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所述DMRS或所述SRS的信号质量;
所述BBU确定所述至少一个RRU中接收所述DMRS或所述SRS的信号质量最高的RRU;
所述BBU将所述任一终端的终端ID和所述信号质量最高的RRU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所述DMRS或所述SRS的信号质量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信噪比SINR来表征。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RRU和所述第二RRU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所述第一RRU包括N1×M1个天线,所述第二RRU包括N2×M2个天线,其中,N1为所述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1为所述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2为所述第二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2为所述第二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1、M1、N2、M2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BBU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刻同一频带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所述BBU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和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1个接收天线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1个发送天线建立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的下行通信,0<F1≤M1,0<G1≤N2;其中,与所述第一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所述第二RRU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当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所述BBU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和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2个发送天线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通过G2个接收天线建立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0<F2≤N1,0<G2≤M2;其中,与所述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所述第二RRU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RRU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所述第一RRU包括N3×M3个天线,其中,N3为所述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3为所述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3、M3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BBU确定所述第一RRU之后,还包括:
所述BBU确定第三终端,所述第三终端在所述第一RRU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
当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所述BBU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和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3个接收天线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3个发送天线建立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所述G3个发送天线分别与所述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N3个发送天线中除所述G3个发送天线以外其它发送天线分别与所述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当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所述BBU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和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4个发送天线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通过G4个接收天线建立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所述G4个接收天线分别与所述F4个发送天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M3个接收天线中除所述G4个接收天线以外其它接收天线分别与所述F4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为符合预设的调度准则的终端。
7.一种基带处理单元BBU,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标识ID,基于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RU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RRU,所述第一RRU与所述第一终端ID对应,所述第一终端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RRU与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其中,所述分布式基站包括所述BBU和所述至少一个RRU;并在确定第二RRU后,确定第二终端;所述第二RRU为所述至少一个RRU中与所述第一RRU所在地理位置距离最远的RRU;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二RRU管理范围内、且需要通过所述第二RRU与所述分布式基站建立通信的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的通信方向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BBU,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存储的终端ID与所述至少一个RRU的对应关系是所述处理模块通过以下方式存储的:
针对所述分布式基站管辖范围内的任一终端,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RU接收的所述任一终端发来的解调参数信号DMRS或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确定所述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所述DMRS或所述SRS的信号质量;并在确定所述至少一个RRU中接收所述DMRS或所述SRS的信号质量最高的RRU后,将所述任一终端的终端ID和所述信号质量最高的RRU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BBU,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RRU分别接收所述DMRS或所述SRS的信号质量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信噪比SINR来表征。
10.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BBU,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RRU和所述第二RRU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所述第一RRU包括N1×M1个天线,所述第二RRU包括N2×M2个天线,其中,N1为所述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1为所述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2为所述第二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2为所述第二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1、M1、N2、M2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进行通信,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和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1个接收天线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1个发送天线建立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的下行通信,0<F1≤M1,0<G1≤N2;其中,与所述第一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所述第二RRU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当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和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2个发送天线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通过G2个接收天线建立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RRU之间建立上行通信,0<F2≤N1,0<G2≤M2;其中,与所述第一RRU之间建立下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与所述第二RRU建立上行通信的终端个数至少为一个。
11.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BBU,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RRU支持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所述第一RRU包括N3×M3个天线,其中,N3为所述第一RRU发送天线的个数,M3为所述第一RRU接收天线的个数,N3、M3分别为大于1的正整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
确定第三终端,所述第三终端在所述第一RRU的管理范围内、且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和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分布式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向相反;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时,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和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3个接收天线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通过G3个发送天线建立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所述G3个发送天线分别与所述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N3个发送天线中除所述G3个发送天线以外其它发送天线分别与所述F3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当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下行通信、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为上行通信时,控制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下行通信和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进行上行通信在同一时间段同一频带上,其中,通过F4个发送天线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下行通信,通过G4个接收天线建立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第一RRU之间的上行通信,所述G4个接收天线分别与所述F4个发送天线的距离不小于所述M3个接收天线中除所述G4个接收天线以外其它接收天线分别与所述F4个接收天线的距离。
12.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BBU,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为符合预设的调度准则的终端。
13.一种分布式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12任一所述的基带处理单元、和至少一个射频拉远单元RRU。
CN201611004991.6A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8075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04991.6A CN108075783B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PCT/CN2017/109755 WO2018090854A1 (zh) 2016-11-15 2017-11-07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04991.6A CN108075783B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5783A CN108075783A (zh) 2018-05-25
CN108075783B true CN108075783B (zh) 2020-02-14

Family

ID=62144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04991.6A Active CN108075783B (zh) 2016-11-15 2016-11-15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75783B (zh)
WO (1) WO20180908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497B (zh) 2019-02-02 2021-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147220B (zh) * 2019-12-27 2021-09-03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Srs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7395708A (zh) * 2022-06-30 2024-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信号的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8175A (zh) * 2007-12-05 2008-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基站系统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4025656A (zh) * 2011-12-07 2014-09-03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蜂窝网络中的干扰管理的方法和中央基站
CN105516930A (zh) * 2015-12-04 2016-04-20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室分系统定位方法及装置
WO2016061824A1 (zh) * 2014-10-24 2016-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7462A (zh) * 2010-05-21 2010-10-20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最小总误码率的多基站协作线性预编码方法
CN102387488B (zh) * 2010-09-03 2015-04-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终端空间归属判决方法及基站
CN102387489B (zh) * 2010-09-03 2015-05-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终端归属空间判决方法和设备
WO2014110728A1 (en) * 2013-01-16 2014-07-24 Nec(China)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l/ul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 a tdd system
WO2015042818A1 (en) * 2013-09-26 2015-04-02 Nec (China) Co., Ltd. Clust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oss-subframe interference elimination and traffic adap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mechanism between baseband uni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8175A (zh) * 2007-12-05 2008-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基站系统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4025656A (zh) * 2011-12-07 2014-09-03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蜂窝网络中的干扰管理的方法和中央基站
WO2016061824A1 (zh) * 2014-10-24 2016-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基站
CN105516930A (zh) * 2015-12-04 2016-04-20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室分系统定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5783A (zh) 2018-05-25
WO2018090854A1 (zh) 2018-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2251B (zh)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9890079B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WO2018202215A1 (zh) 配置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确定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4885554A (zh) 用于设备间通信的参考信号测量
CN104885398A (zh) 用于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JP2013524646A (ja) ノンサービングセルに対するセル固有参照シンボルローケーションでの物理的ダウンリンク共用チャネルミュート
CN111586858A (zh) 信号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US20200084782A1 (en) Multi-Cell SIB Provision With Encoding
EP362133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KR20180058753A (ko) 액세스 정보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네트워크 노드들 및 무선 디바이스
CN108075783B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05812092A (zh) 重复发送处理方法、装置及节点
CN110024462A (zh) 基于动态时分双工的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WO2019148455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same
CN102594421A (zh) 处理用于基站及移动装置的协调调度的方法及其通讯装置
EP3211959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stablishing a mix of d2d direct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links between two devices for interaction
CN108476491A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350953B (zh) Pucch空分复用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US10742277B2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cqui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N115104363A (zh) 用于侧链路的基于波束的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US20190141704A1 (en) Channel tra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550987A (zh) 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优先级确定方法与装置、相关设备
US20190199411A1 (en) Effective scheduling of termi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827283A (zh) 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式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08076442B (zh) 一种pusch传输块长度确定方法及用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