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6113A -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6113A
CN106556113A CN201611071091.3A CN201611071091A CN106556113A CN 106556113 A CN106556113 A CN 106556113A CN 201611071091 A CN201611071091 A CN 201611071091A CN 106556113 A CN106556113 A CN 106556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pressure difference
target
line system
restric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710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6113B (zh
Inventor
谭志军
李元阳
陈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0710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6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6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6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6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6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及其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在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多联机系统满足预设条件,则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该方法通过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节,以有效解决主制冷模式下,因目标中压值不合理导致的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差,噪声大的问题,从而增加系统的制冷效果,改善噪声问题。

Description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以及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多联机系统具有纯制冷、纯制热、主制冷和主制热四种模式,其中,主制冷模式和主制热模式可以同时利用系统的冷凝热和蒸发热,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能效。通常多联机系统由室外机、室内机和分流装置三部分组成,室外机通过分流装置将气液态冷媒分配到具有不同制冷制热需求的室内机中。
在多联机系统中,为了使得制冷内机和制热内机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按照合适的比例将液态冷媒分配给制冷内机,将气态冷媒分配给制热内机。但是,相关技术中,分流装置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并不合理,而且适用范围有限,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系统高压低、低压高的情况,按照控制逻辑,会造成制冷内机前后压差相对较小,从而会造成制冷内机的入口处没有过冷度,制冷内机制冷效果差,且具有冷媒流动噪声,影响用户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节,以有效解决主制冷模式下,因目标中压值不合理导致的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差,噪声大的问题,从而增加系统的制冷效果,改善噪声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中压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通过所述中压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在根据所述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所述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所述多联机系统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在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并在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则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该方法通过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节,以有效解决主制冷模式下,因目标中压值不合理导致的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差,噪声大的问题,从而增加系统的制冷效果,改善噪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1)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小于第一预设过冷度;2)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N;3)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所述分流装置的高压压力与中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分流装置的中压压力与低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对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包括:将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减小第三预设值以获得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后,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如果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则停止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否则,继续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的过程中,还包括:判断所述目标中压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如果所述目标中压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则禁止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中压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通过所述中压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通;多个室内机;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并在根据所述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所述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如果所述多联机系统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在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控制模块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并在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则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从而通过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节,以有效解决主制冷模式下,因目标中压值不合理导致的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差,噪声大的问题,从而增加系统的制冷效果,改善噪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1)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小于第一预设过冷度;2)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N;3)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所述分流装置的高压压力与中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分流装置的中压压力与低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时,其中,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减小第三预设值以获得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在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后,还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其中,如果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所述控制模块则停止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否则,所述控制模块继续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在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判断所述目标中压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其中,如果所述目标中压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所述控制模块则禁止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以及多联机系统。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多联机系统可包括室外机10、分流装置20、多个室内机30和控制模块40。其中,分流装置20可包括第一换热器207A、第二换热器207B和中压节流元件204A,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通过中压节流元件204A与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通。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多个室内机30可包括第一至第四室内机,其中,第一室内机31可包括室内换热器311和节流元件312,第二室内机32可包括室内换热器321和节流元件322,第三室内机33可包括室内换热器331和节流元件332,第四室内机34可包括室内换热器341和节流元件342。每个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一端均与相对应的节流元件的一端相连。
分流装置20可包括气液分离器201、制冷电磁阀202A、202B、202C和202D、制热电磁阀203A、203B、203C和203D、中压节流元件204A、第一节流元件204B、制热单向阀205A、205B、205C和205D、制冷单向阀206A、206B、206C和206D、第一换热器207A和第二换热器207B。其中,气液分离器201的第一端与室外机10的一端相连,气液分离器201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通过中压节流元件204A与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还通过制热单向阀205A、205B、205C和205D与第一至第四室内机中节流元件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流路的出口通过第一节流元件204B与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流路的出口还分别通过制冷单向阀206A、206B、206C和206D与第一至第四室内机中节流元件的另一端相连。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分别通过制冷电磁阀202A、202B、202C和202D与第一至第四室内机中室内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出口还与室外机10的另一端相连。气液分离器201的第三端分别通过制热电磁阀203A、203B、203C和203D与第一至第四室内机中节流元件的另一端相连。
其中,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一换热流路、中压节流元件204A和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构成了分流装置20的主路,第一节流元件204B、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二换热流路构成了分流装置20的过冷回路。
当多联机系统以纯制冷模式运行时,中压节流元件204A处于全开状态,从气液分离器201出来的高温气液混合物或纯液态冷媒,先后经过第一换热器207A和第二换热器207B,在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冷媒获得过冷度,一部分通过过冷回路吸收主路放出的热量,最终进入室外机10的低压管,另一部分通过制冷内机的节流元件进入制冷内机,吸热后也进入室外机10的低压管。
当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气液分离器201将从室外机10的高压管进入的高温气液混合物分离为高压液和高压气,其中,高压液通过第一换热器207A过冷,高压气则进入制热内机,在制热内机放热后,与从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一换热流路出来的液态冷媒混合后,进入第二换热器207B。从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出来的冷媒,一部分通过过冷回路吸收主路放出的热量,最终与从制冷内机出来的冷媒混合后进入室外机10的低压管,另一部分通过制冷内机的节流元件进入制冷内机,对需要制冷的空间进行制冷。
在多联机系统运行时,为了使得制冷内机和制热内机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需要按合适的比例将液态冷媒分配给制冷内机,将气态冷媒分配给制热内机,此时可通过控制分流装置20中的中压节流元件204A前后的压差,即ΔP=PS1-PS2(其中,PS1为中压节流元件204A的阀前压力,即高压压力,PS2为中压节流元件204的阀后压力,即中压压力),来实现制冷内机和制热内机冷媒的分配。
相关技术中,中压节流元件204A的控制逻辑主要是将ΔP按一定值控制,或者根据不同的运行状态,将ΔP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0.5MPa-1.0MPa)。该方法往往是制造厂商人通过模拟实验测试获得,其调节范围有限,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系统高压低、低压高的情况,如果ΔP按定值控制,则会造成制冷内机前后压差相对较小,此时第二换热器207B由于换热温差小,而过冷效果不好,进而造成制冷内机的入口处没有过冷度,制冷内机制冷效果不好,且有冷媒流动噪声,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控制模块40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控制,并在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条件,则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当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按照中压节流元件204A的控制逻辑,会设置一个初始的目标中压差值(如0.5MPa),但是该目标中压差值需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不断调节,以使冷媒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当冷媒分配合理的情况下,进入室内机节流元件的冷媒是过冷态,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好,且冷媒噪声小。但是,当出现上述冷媒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时,应该重新调节目标中压差值,以使冷媒重新合理分配,从而有效解决主制冷模式下,因目标中压值不合理导致的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差,噪声大的问题,从而增加系统的制冷效果,改善噪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预设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1)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SCm2(SCm2=Tps2-Tm2,其中,Tps2为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处的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m2为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过冷度;
2)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N;
3)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分流装置20的高压压力PS1与中压压力PS2之间的压力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且分流装置20的中压压力PS2与低压压力PS3之间的压力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其中,低压压力PS3可通过设置在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出口处的压力传感器获取,第一预设过冷度、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一预设过冷度可根据分流装置20到制冷内机配管长度或其他要求设定,优选地,第一预设过冷度为5℃。
具体而言,在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按照初始的目标中压差值(如0.5MPa)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控制,同时,制冷内机按过冷回路的出口处的过热度SHm3(SHm3=Tm3-Tps3,其中,Tm3为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温度,Tps3为第一换热器207A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一定,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制热内机按主路出口处的过冷度SCm2一定,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PID控制。分流装置20和多个室内机30交互相关状态参数,从而使得分流装置20能够判断制冷内机和制热内机能力信号。如果制热能力不足,则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N,反之,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如果制冷能力不足,则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N,反之,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
在控制过程中,当系统满足上述的1)、2)、3)中任意一种条件时,说明当前目标中压差值太大,有可能造成制冷内机效果差、冷媒噪声大的问题,此时需要对当前目标中压差值进行修正,以使目标中压值达到合理值,从而使得中压节流元件204A开到合适的开度,以提高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和降低冷媒噪声,使得制冷内机和制热内机的能力均能够满足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40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时,其中,控制模块40将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减小第三预设值以获得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其中,第三预设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第三预设值可以为0.1MPa。
具体而言,当多联机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时,控制模块40将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减小第三预设值,以获得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分流装置20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PI控制,中压节流元件204A的开度调大,从而降低目标中压差值,PS2-PS3的压差增大,使得直接进入制冷内机的冷媒流量得到提升,第二换热器207B前后的换热差也变大,从而有效提高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并且达到改善冷媒噪声的问题。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40在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控制后,还进一步判断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SCm2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其中,如果第二换热器2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SCm2大于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控制模块40则停止对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否则,控制模块40继续对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具体而言,在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PI控制后,还进一步判断过冷度SCm2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过冷度(如5℃),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如果是,则说明冷媒分配比较合理,此时会逐渐稳定中压节流元件204A在当前开度,以使制冷内机和制热内机能力均满足需求,多联机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否则,控制模块40继续将目标中压差值减小第三预设值,以得到再次调小后的目标中压差值,然后,根据再次调小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204A进行控制,重复执行,直至满足上述条件,以找到最佳的目标中压值,从而使得制冷内机和制热内机均能满足要求,同时改善冷媒噪声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模块40在对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的过程中,控制模块40还判断目标中压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其中,如果目标中压差值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控制模块40则禁止对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其中,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定,例如,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可以为0.3MPa。
也就是说,在对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时,目标中压差值不能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如0.3MPa),以防止因目标中压差值过小导致制热内机能力不足的情况。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克服了现有主制冷模式下,在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由于未能找到最佳的目标中压差值,而造成的第二换热器前后换热温差小,导致制冷内机节流元件入口不是过冷态,继而出现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差、噪声大的现象,从而起到增加制冷内机制冷效果,改善冷媒噪声的效果,且适应不同的主制冷工况,兼容性好。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
S102,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
S103,判断是否存在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SCm2小于第一预设过冷度ta,或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N,或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分流装置的高压压力PS1与中压压力PS2之间的压力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e、且PS2与低压压力PS3之间的压力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f。如果是,执行步骤S104;如果否,返回步骤S102。
S104,将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减小第三预设值A,以获得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ΔP'。
S105,判断ΔP'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值g。如果是,执行步骤S108;如果否,执行步骤S106。
S106,根据ΔP'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
S107,判断是否存在SCm2>ta、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如果是,执行步骤S108;如果否,返回步骤S104。
S108,停止对ΔP'进行调小控制。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在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控制模块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并在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则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从而通过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节,以有效解决主制冷模式下,因目标中压值不合理导致的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差,噪声大的问题,从而增加系统的制冷效果,改善噪声问题,且适应不同的主制冷工况,兼容性更好。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可包括室外机、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分流装置可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中压节流元件,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通过中压节流元件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通。
如图3所示,该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
S2,在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S3,如果多联机系统满足预设条件,则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预设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1)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小于第一预设过冷度;2)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N;3)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分流装置的高压压力与中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且分流装置的中压压力与低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包括:将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减小第三预设值以获得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后,还包括:判断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如果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大于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则停止对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否则,继续对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对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的过程中,还包括:判断目标中压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如果目标中压差值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则禁止对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所披露的细节,具体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在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并在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则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该方法通过对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节,以有效解决主制冷模式下,因目标中压值不合理导致的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差,噪声大的问题,从而增加系统的制冷效果,改善噪声问题,且适应不同的主制冷工况,兼容性更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分流装置和多个室内机,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中压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通过所述中压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通,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
在根据所述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所述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如果所述多联机系统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1)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小于第一预设过冷度;
2)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N;
3)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所述分流装置的高压压力与中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分流装置的中压压力与低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包括:
将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减小第三预设值以获得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
如果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则停止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否则,继续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联机系统中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的过程中,还包括:
判断所述目标中压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
如果所述目标中压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则禁止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6.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外机;
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中压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通过所述中压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入口相连通;
多个室内机;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在所述多联机系统以主制冷模式运行时,根据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并在根据所述预设的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判断所述多联机系统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其中,如果所述多联机系统满足所述预设条件,则对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并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1)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小于第一预设过冷度;
2)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N;
3)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所述分流装置的高压压力与中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且所述分流装置的中压压力与低压压力之间的压力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值。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时,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将所述初始目标中压差值减小第三预设值以获得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根据调节后的目标中压差值对所述中压节流元件进行控制后,还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其中,
如果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换热流路的出口处的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且制热能力不足信号=OFF、且制冷能力不足信号=OFF,所述控制模块则停止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否则,所述控制模块继续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在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的过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判断所述目标中压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其中,
如果所述目标中压差值小于所述预设的最小目标中压差值,所述控制模块则禁止对所述目标中压差值进行调小控制。
CN201611071091.3A 2016-11-28 2016-11-28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556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1091.3A CN106556113B (zh) 2016-11-28 2016-11-28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71091.3A CN106556113B (zh) 2016-11-28 2016-11-28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6113A true CN106556113A (zh) 2017-04-05
CN106556113B CN106556113B (zh) 2019-07-26

Family

ID=58445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71091.3A Active CN106556113B (zh) 2016-11-28 2016-11-28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611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8043A (zh) * 2018-04-25 2019-11-0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97179A (zh) * 2020-03-31 2020-07-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2228972A (zh) * 2020-10-21 2021-01-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4623589A (zh) * 2022-02-07 2022-06-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噪音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2746A (ja) * 1995-07-27 1997-02-14 Hitachi Ltd 分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室分離形空気調和機
JP2008145030A (ja) * 2006-12-08 2008-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CN104101054A (zh) * 2014-07-07 2014-10-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4344456A (zh) * 2013-07-29 2015-0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室外机冷媒分流不均的调节方法
CN104501303A (zh) * 2014-11-24 2015-04-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和制冷剂流通控制方法
CN104697120A (zh) * 2015-03-24 2015-06-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降噪控制方法
CN104748426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4748261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5258387A (zh) * 2015-10-19 2016-01-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中间压力控制方法
CN105737335A (zh) * 2016-02-22 2016-07-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05928059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06016457A (zh) * 2016-05-23 2016-10-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2746A (ja) * 1995-07-27 1997-02-14 Hitachi Ltd 分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多室分離形空気調和機
JP2008145030A (ja) * 2006-12-08 2008-06-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多室形空気調和機
CN104344456A (zh) * 2013-07-29 2015-0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室外机冷媒分流不均的调节方法
CN104101054A (zh) * 2014-07-07 2014-10-1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04501303A (zh) * 2014-11-24 2015-04-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拖多空调器和制冷剂流通控制方法
CN104697120A (zh) * 2015-03-24 2015-06-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降噪控制方法
CN104748426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4748261A (zh) * 2015-03-31 2015-07-0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
CN105258387A (zh) * 2015-10-19 2016-01-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中间压力控制方法
CN105737335A (zh) * 2016-02-22 2016-07-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05928059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06016457A (zh) * 2016-05-23 2016-10-1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8043A (zh) * 2018-04-25 2019-11-01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98043B (zh) * 2018-04-25 2022-06-14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97179A (zh) * 2020-03-31 2020-07-1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2228972A (zh) * 2020-10-21 2021-01-15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14623589A (zh) * 2022-02-07 2022-06-1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噪音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CN114623589B (zh) * 2022-02-07 2024-01-1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噪音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储存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6113B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2860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的阀体控制方法
CN105928059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06556113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的中压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05928266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CN109386988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外机、控制方法及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940826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冷媒分配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152633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28064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的阀体控制方法
CN107559955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低温控制方法
CN104006584B (zh) 三管制空调及其冷媒流向切换装置
JPH08136086A (ja) 冷媒蒸発器
CN105953468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的阀体控制方法
CN107401849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阀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016457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制热节流元件的控制方法
JP200625834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8151350A (zh) 三管制多联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59953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阀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403044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内机制热能力的判定方法
CN107238161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CN107477931A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室内机掉电控制方法
CN107202402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60215B (zh) 多联机系统及其过冷回路阀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4779052B1 (ja) 冷房給湯装置
CN104422208B (zh) 空调系统
CN101086366A (zh) 一拖多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