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51616B -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51616B
CN106551616B CN201510628816.3A CN201510628816A CN106551616B CN 106551616 B CN106551616 B CN 106551616B CN 201510628816 A CN201510628816 A CN 201510628816A CN 106551616 B CN106551616 B CN 106551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ressure
pressure relief
cooking cavity
s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288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51616A (zh
Inventor
龚圆杰
林毅
詹兴
黄韦铭
梁志佳
罗志晓
李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288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51616B/zh
Priority to TW104135803A priority patent/TWI5878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51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1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51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51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8Pressure-cookers; Lids or lock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47J27/0802Control mechanisms for pressure-coo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所述电饭煲包括:煲体、煲盖、加热装置、温度检测装置以及泄压装置,煲体内限定出烹饪腔,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泄压装置用于使烹饪腔内的压力维持在额定压力P以下且构造成当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突沸温度T突沸时,泄压装置强制烹饪腔排气以使烹饪腔内的汤液突沸,其中:T突沸<T,T为烹饪腔内的汤液在额定压力P时的沸腾温度。根据本发明的电饭煲,通过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和泄压装置,可以有效地兼顾实现煮饭的突沸阶段和沸腾阶段,改善米饭的结团问题,优化米饭的口感,且电饭煲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电饭煲在煮饭的过程中,随着浸泡时间的推移和水温的上升,米粒的表面开始糊化变粘,米粒与米粒之间会粘合在一起形成米团,由于大米的热传导性能远低于水的热传导性能,从而结团的米粒会阻碍热量向整锅米饭均匀传递,致使包裹在米团中间的米粒因为无法吸水而发生无法完全糊化的夹生问题。而且,位于电饭煲内的米饭由于上下层受热不均匀,从而位于煲内不同位置的大米糊化程度也不一致,从而致使有的地方的米饭已经过度糊化变烂,而有的地方米饭还未彻底糊化,导致整锅米饭成熟的均匀性差异很大,影响米饭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电饭煲,所述电饭煲的煮饭效果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饭煲,包括:煲体,所述煲体内限定出烹饪腔;煲盖,所述煲盖可开合地设在所述煲体上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烹饪腔;用于对所述烹饪腔加热的加热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内汤液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用于使所述烹饪腔内的压力维持在额定压力P以下的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突沸温度T突沸时,所述泄压装置强制所述烹饪腔排气以使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突沸,其中:T突沸<T,T为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在所述额定压力P时的沸腾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电饭煲,通过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和泄压装置,可以有效地兼顾实现煮饭的突沸阶段和沸腾阶段,改善米饭的结团问题,优化米饭的口感,且电饭煲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装置进一步构造成强制所述烹饪腔至少一次排气后,使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沸腾温度T且使所述汤液维持在所述沸腾温度T下持续沸腾至煮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在所述煲盖上且与所述烹饪腔内的气体连通以间接检测所述汤液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突沸温度T突沸满足关系:T-5℃≤T突沸≤T-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装置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排气温度T时强制所述烹饪腔排气,其中,T<T突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温度T满足:T=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煲盖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电饭煲外部与所述烹饪腔的排气口,所述泄压装置包括:限压阀和泄压机构,所述泄压机构用于驱使所述限压阀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煲盖上具有弧形滑道,所述排气口贯穿所述弧形滑道的底端,所述限压阀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弧形滑道上且常抵挡在所述排气口上以关闭所述排气口,所述泄压机构用于驱使所述限压阀沿所述弧形滑道向上滑动以打开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机构包括: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包括可水平移动的铁芯,所述电磁铁构造成当所述电磁铁通电后,所述铁芯朝向所述限压阀的方向运动以推动所述限压阀沿所述弧形滑道向上滑动以打开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机构包括:凸轮组件,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凸轮,所述凸轮组件构造成当所述凸轮的长轴端推动所述限压阀时所述限压阀沿所述弧形滑道向上滑动以打开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装置进一步包括:设在所述泄压机构与限压阀之间的复位连动组件,所述复位连动组件构造成当所述泄压机构不再推动所述限压阀打开所述排气口时,所述复位连动组件的部分朝向远离所述限压阀的方向运动,使得所述限压阀沿所述弧形滑道自由滑落以关闭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连动组件包括:弹性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在所述泄压机构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以将所述泄压机构与所述排气口隔离开;和连动件,所述连动件可连动地连接在所述泄压机构和所述密封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机构为磁力阀,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磁力阀通电时,所述磁力阀吸引所述限压阀移动以打开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压阀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排气口的上方,所述磁力阀设在所述限压阀的上方,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磁力阀通电时,所述磁力阀吸引所述限压阀向上移动以打开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压阀为球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压阀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排气口的上方,所述泄压装置进一步包括:限位件;和连动组件,所述连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泄压机构与所述限压阀之间且与所述限位件配合,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泄压机构推动所述连动组件朝向所述限压阀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限位件驱使所述连动组件带动所述限压阀同步下移以关闭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固定在所述连动组件上方的限位杆,所述连动组件包括:连动杆,所述连动杆连接在所述泄压机构与所述限压阀之间,所述连动杆可由所述泄压机构驱动以相对所述限压阀水平移动;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固定在所述连动杆上,所述导向件上具有始终与所述限位杆的下端配合滑动的导向面,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泄压机构驱动所述连动杆朝向所述限压阀的方向水平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杆的所述下端沿所述导向面向上滑动以推动所述导向件、所述连动杆和所述限压阀下移以关闭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装置进一步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连动组件与所述煲盖之间,所述复位弹簧构造成当所述连动组件朝向所述限压阀的方向移动时被下移的所述连动组件压缩,所述复位弹簧弹起时推动所述连动组件和所述限压阀上移以打开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机构包括: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包括可水平移动且与所述连动组件相连的铁芯,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电磁铁通电后,所述铁芯朝向所述限压阀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限压阀关闭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压阀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排气口的上方,所述泄压机构包括:凸轮组件,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凸轮,所述凸轮组件构造成当所述凸轮的长轴端推动所述限压阀时所述限压阀下移以关闭所述排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装置进一步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限压阀与所述煲盖之间,所述复位弹簧构造成当所述凸轮的长轴端推动所述限压阀时由下移的所述限压阀压缩,当所述复位弹簧弹起时推动所述限压阀上移以打开所述排气口。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所述电饭煲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电饭煲,包括以下步骤:S1、对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进行加热;S2、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突沸温度T突沸时,通过所述泄压装置将所述烹饪腔内的至少部分气体强制排出到所述烹饪腔之外以使汤液突沸。
根据本发明的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通过突沸工序,从而改善了米饭的结团问题,提高了米饭的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后还包括:S3、所述泄压装置强制所述烹饪腔至少一次排气后,继续对所述烹饪腔加热以使得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所述沸腾温度T,同时通过所述泄压装置使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维持在所述沸腾温度T下持续沸腾至煮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S21,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排气温度T时,所述泄压装置强制所述烹饪腔排气并维持时长t2,其中,T<T突沸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温度和压力曲线;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关闭;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打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关闭;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打开;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关闭;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打开;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关闭;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打开;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关闭;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打开;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关闭;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泄压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排气口被打开;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煲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泄压装置;11:限压阀;111:球体;112:密封挡件;113:连动杆;114:密封垫;115:导向件;116:限位杆;117:挡板;118:金属片;119:复位弹簧;12:泄压机构;121:连动件;122:密封件;1221:中部;123:电磁铁;1231:铁芯;124:电机;1241:输出轴;1242:凸轮;125:磁力阀;1251:线圈;1252:磁性材料件;2:温度检测装置;3:控制装置;4:煲盖;40:排气口;41:盖板;42:支撑块;421:弧形滑道;43:滑移通道;44:安装件;S1:预热阶段;S2:吸水阶段;S3:加热阶段;S31:排冷气工序;S4:突沸阶段;S5:沸腾阶段;S6:焖饭阶段;S7:保温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包括:煲体(图未示出)、煲盖4、加热装置(图未示出)、温度检测装置2(例如温度传感器)以及泄压装置1。
具体地,参照图14,煲体内限定出烹饪腔,煲盖4可开合地设在煲体上以打开或者关闭烹饪腔,加热装置用于对烹饪腔加热。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煲体可以包括内煲体和外煲体,内煲体设在外煲体内,外煲体支撑在内煲体外,内煲体限定出用于容纳食材的烹饪腔,煲盖4可以通过铰链与煲体可枢转地相连,以使煲盖4可以绕煲体顶端尾部的轴线自由转动,加热装置可以为加热盘等,以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对烹饪腔进行加热。
参照图14,温度检测装置2用于检测烹饪腔内温度,具体而言,温度检测装置2用于直接或者间接检测烹饪腔内的汤液(例如米汤)的温度。为了便于安装,温度检测装置2可以安装在煲盖4内且与烹饪腔内顶部的气体层连通以检测烹饪腔内顶部的蒸汽温度,此时,可以通过推导的方法间接检测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例如,可以将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的温度值加上蒸汽温度与汤液温度的差值来间接获得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
参照图1和图14,泄压装置1用于使烹饪腔排气泄压,具体地,泄压装置1用于使烹饪腔内的压力维持在额定压力P以下,也就是说,当烹饪腔内的压力达到额定压力P以上时,烹饪腔内的压力(例如蒸汽压力)可以驱使泄压装置1自动排气泄压,从而确保烹饪腔内的压力始终小于等于额定压力P,具体地,当烹饪腔内的压力达到额定压力P时,烹饪腔内的汤液在额定压力P下以沸腾温度T沸腾,其中,优选地,额定压力P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即P>1atm。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还可以应用在其他特殊环境下,例如还可以应用在高原上,此时,额定压力P是大于高原上的气压的。
泄压装置1构造成当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突沸温度T突沸时,泄压装置1强制烹饪腔排气以使烹饪腔内的汤液突沸,其中:T突沸<T。也就是说,通过排气降低烹饪腔内的压力,使得当前烹饪腔内的汤液的温度高于当前降压后的气压所对应的汤液的沸点,从而汤液可以突然沸腾,产生搅拌翻腾的效果,进而可以打散烹饪腔内结块的米团,促进米饭吸水的均匀性和加热的均匀性。优选地,突沸温度T突沸满足关系:T-5℃≤T突沸≤T-1℃。由此,可以确保突沸效果可靠实现。
泄压装置1进一步构造成强制烹饪腔至少一次排气后不再强制烹饪腔排气,以使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沸腾温度T且使汤液维持在沸腾温度T下持续沸腾至煮干。也就是说,经过一次或者多次的排气,突沸阶段完成后,汤液是在T的温度下持续沸腾的,换言之,此阶段的汤液就不再进行突沸了。由此,因为突沸后米粒的表面基本已经糊化,后期的汤液会越来越少,如果再突沸,会使米饭在烹饪腔内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米饭的软硬不均,最终煮出的米饭也会变得不平整,影响口感。另外,经过突沸后的米饭在T的高温环境下持续沸腾,会使米饭更容易地形成均匀分布的“穴洞”,使烹饪腔底部的热量通过“穴洞”上传到米饭的上层,从而实现米饭的上下层均匀加热,换言之,如果继续突沸,很可能造成穴洞的分布不均,从而进一步地致使米饭软硬不均。
另外,参照图14,电饭煲还可以包括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可以包括单片机、相关电路硬件回路、信号接收和控制回路等,控制装置3可以通过采集上述温度检测装置2的实时信号,经过程序处理运算输出对泄压装置1的控制,以实现对烹饪腔排气状态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通过泄压装置1可以控制煮饭的沸腾阶段,通过泄压装置1和温度检测装置2可以在沸腾阶段之前实现突沸阶段,也就是说,通过一个泄压装置1可以兼顾实现突沸工序和沸腾工序,从而使得电饭煲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生产成本低,另外,在突沸阶段可以有效地打散烹饪腔内结团的米饭,改善了米饭吸水的均匀性和受热效率,使得每粒米都可以很好地吸水糊化,提高了米饭糊化的一致性与均匀性,优化了米饭的口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泄压装置1进一步构造成当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到烹饪腔内的汤液的温度升高至排气温度T时使烹饪腔排气至少一次以排出烹饪腔内的冷空气(如图1中S31阶段所示),其中,T<T突沸,可选地,T=90℃。也就是说,在煮饭过程中的突沸阶段之前可以设置排冷气阶段。这样,电饭煲在煮饭初期,随着加热过程的持续,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逐渐升高,汤液中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步降低,从汤液中析出的气体逐渐增多,致使烹饪腔内的气压逐渐升高,由于烹饪腔与外界基本不发生对流,且汤液与烹饪腔内的气体仅靠空气层进行热传导、传热速度非常慢,从而造成贴近汤液表面的空气层与远离汤液表面的空气层之间的温差较大,当汤液的温度升高至90℃以上之后,通过控制泄压装置1将烹饪腔内的冷空气迅速排出到电饭煲外部,从而使得烹饪腔内的空气温度均匀分布,提高烹饪效率,改善冷空气存在造成的米饭变色问题。
为了便于安装,温度检测装置2可以安装在煲盖4上且与烹饪腔内的气体连通以检测烹饪腔内顶部的气体温度,例如在图14的示例中,温度检测装置2安装在煲盖4上,且温度检测装置2的上端嵌入在煲盖4内,温度检测装置2的下端向下穿出煲盖4且与烹饪腔顶部的气体接触以直接检测烹饪腔内的气体温度,进而间接得到烹饪腔内液体温度,例如,可以通过推导的方法间接检测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
这样,在进行排冷气阶段之前,由于贴近汤液表面的空气层与远离汤液表面的空气层的温差较大,温差ΔT可升高至10℃~25℃,此时,当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到烹饪腔内的气体温度升高至90℃-ΔT时,可以认为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排气温度90℃,此时可以进行排冷气动作。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排冷气阶段结束之后,烹饪腔内的空气温度均匀分布,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的气体温度可以认为等于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泄压装置1包括:限压阀11和泄压机构12,煲盖4上形成有连通煲盖4外部与烹饪腔的排气口40,泄压机构12用于驱使限压阀11打开或者关闭排气口40。由此,通过控制泄压机构12就可以控制排气泄压工作,从而方便操控和控制,且便于实现和安装。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通过手动的方式)控制电饭煲的泄压突沸过程和泄压排冷气过程。
具体而言,排气口40是用于强制性打开以使得烹饪腔内的高压蒸汽排出的出口,通过快速排汽使得烹饪腔内的压力降低到低于限压阀11预设的额定压力P,泄压机构12是由控制装置3驱动,控制限压阀11实现打开或关闭排气口40动作的驱动机构,限压阀11用于连通或者阻断烹饪腔与电饭煲外界的空气,限定烹饪腔在起压后的压力固定在预设的额定压力P,当烹饪腔的压力低于限压阀11预设的额定压力P时,限压阀11处于关闭排气口40的状态,当烹饪腔内的压力高于限压阀11预设的额定压力P时,限压阀11自动打开,处于打开排气口40的状态,以自动排放蒸汽使得烹饪腔内的气压重新恢复到额定压力P,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限压阀11可以为一个质量为m的刚性球体111(或密封挡件112),球体111(或密封挡件112)盖设在横截面积为S的排气口40上,依靠球体111(或密封挡件112)本身的自重以及排气口40的横截面积的比值来限定烹饪腔内的压力,此时,限压阀11预设的额定压力P为,P=mg/S,优选地,额定压力P满足:1.2atm≤P≤1.4atm。但是,当烹饪腔内的压力低于限压阀11预设的额定压力P时,虽然限压阀11不能被烹饪腔内的压力自动打开,但是可以通过控制泄压机构12来机械地打开限压阀11。
下面将参考图2-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多个具体实施例的泄压装置1。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3所示,限压阀11为球体111,煲盖4上具有弧形滑道421,排气口40贯穿弧形滑道421的底端,球体111可滑动地设在弧形滑道421上且常抵挡在排气口40上以关闭排气口40,泄压机构12可推动球体111沿弧形滑道421向上滑动以打开排气口40。如图2所示,煲盖4可以包括外盖和盖板41,盖板41设在外盖的底部,泄压装置1可以设在外盖与盖板41之间,盖板41上的中心处可以具有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处可以安装支撑块42,弧形滑道421由支撑块42的上表面向下凹入形成,排气口40可以沿上下方向贯穿支撑块42且穿过弧形滑道421的最下端,以连通烹饪腔与盖板41上方的且与电饭煲外部连通的空间。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球体111可滚动地设在弧形滑道421上,当球体111不受其他外力时,球体11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停在弧形滑道421的底端以堵住排气口40(如图2所示),使得烹饪腔与电饭煲外部阻断,当球体111受到来自大体水平方向的推力时,球体111可以沿着弧形滑道421向上滑动以将排气口40打开(如图3所示),使得烹饪腔与电饭煲外部连通,当撤去作用在球体111上的推力时,球体11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到弧形滑道421的底端以再次堵住、关闭排气口40(如图2所示)。如此反复,可以实现排气口40的打开和关闭。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泄压机构12包括:电磁铁123和连动件121,电磁铁123包括可水平移动的铁芯1231,连动件121设在铁芯1231与球体111之间且与铁芯1231相连,泄压装置1构造成当电磁铁123通电后,铁芯1231朝向球体111的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右方)运动以通过连动件121间接推动球体111沿弧形滑道421向上滑动以打开排气口40(如图3所示),当电磁铁123断电后,可以撤除对球体111的推力,球体11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到弧形滑道421的底端以再次堵住、关闭排气口40(如图2所示)。
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煲盖4上可以限定出滑移通道43,连动件121可水平滑移地设在滑移通道43内,连动件121的左端与铁芯1231固定相连,连动件121的右端与球体111相互作用,电磁铁123通电后,铁芯1231推动连动件121向右移动以推动球体111向右上方移动以打开排气口40,电磁铁123断电后,铁芯1231释放对球体111的推力,球体11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以关闭排气口40。由此,本实施例一的泄压装置1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控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电磁铁123的结构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作详述,仅作简要说明,电磁铁123可以包括线圈和铁芯1231,线圈可以绕设在铁芯1231上且与铁芯1231共同可平移地配合在磁力腔内,线圈通电(即电磁铁123通电)后可以使铁芯1231产生与磁力腔相反的磁场,从而朝向远离磁力腔的方向(例如图2中所示的右方)平移,当线圈断电后,磁场消失,铁芯1231可以停止运动。
具体地,泄压装置1进一步可以包括:设在泄压机构12与限压阀11之间的复位连动组件,复位连动组件构造成当泄压机构12不再推动限压阀11打开排气口40时,复位连动组件朝向远离限压阀11的方向运动,使得限压阀11沿弧形滑道421自由滑落以关闭排气口40。具体地,复位连动组件可以包括:弹性的密封件122和上文所述的连动件121,密封件122设在泄压机构12与排气口40之间以将泄压机构12与排气口40隔离开,从而避免从排气口40排出的蒸汽干扰泄压机构12的正常工作,连动件121可连动地连接在泄压机构12和密封件122之间,也就是说,泄压机构12可以通过连动件驱动密封件122运动,密封件122也可以通过连动件驱动泄压机构12运动。
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密封件122连接在连动件121的右端的,当铁芯1231不推动连动件121时,密封件122处于自然形状且中部1221朝向远离球体111的方向缩进(如图2所示),当铁芯1231推动连动件121向右移动时,连动件121推动密封件122的中部1221朝向球体111的方向凸出(如图3所示),以使密封件122发生形变具有弹性势能,当铁芯1231停止运动时,连动件121不再向右推动密封件122的中部1221,密封件122的中部1221可以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形向远离球体111的方向再次缩进,进而推动连动件121和铁芯1231向左平移。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在连动件12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复位弹簧的方式实现连动杆113的向左撤回,这里不再详述。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仅在于:本实施例二中采用凸轮组件代替实施例一中的电磁铁123。其中,凸轮组件可以为带有凸轮1242的电机124。
具体地,参照图4和图5,泄压机构12包括:电机124和凸轮1242,电机124具有输出轴1241,凸轮1242安装在输出轴1241上以通过电机124驱动旋转,连动件121设在凸轮1242与球体111之间,电机124驱动凸轮1242转动的过程中,凸轮1242的外周面可以通过推动连动件121的右端面使得连动件121在左右方向上平移,当凸轮1242转动至其长轴端的外周面与连动件121接触时(如图5所示),连动件121朝向球体111的方向运动以推动球体111沿弧形滑道421向上滑动以打开排气口40,当凸轮1242转动至其短轴端的外周面与连动件121接触时(如图4所示),连动件121不再受到向右的推力,从而释放对球体111的推力,球体11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以关闭排气口40。由此,本实施例二的泄压装置1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控制。
由此,由于凸轮组件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工作噪音,从而可以安静地控制限压阀11的开闭动作,这样,用户在使用电饭煲煮饭的过程中,电饭煲不存在工作噪音,从而提高了电饭煲的使用舒适性,使得电饭煲更加适于家庭应用。
实施例三,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包括:本实施例三中采用磁力阀125代替实施例一中的电磁铁123,且球体111的运动方向为竖直方向。
具体地,球体111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排气口40的上方,泄压机构12为磁力阀125,泄压装置1构造成当磁力阀125通电时,磁力阀125吸引球体111向上移动以打开排气口40。参照图6和图7,磁力阀125可以设在球体111的上方,磁力阀125可以产生磁力以吸引金属材料的球体111向上移动,从而打开排气口40,当磁力阀125断电后,磁力阀125的磁力消失不再吸引球体111,球体11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以关闭排气口40。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球体111还可以不由金属材料制成,此时仅需在球体111上设置可以被吸引的磁性材料件即可。
这里,磁力阀125的结构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作详述,仅作简要说明,磁力阀125可以包括线圈1251和磁性材料件1252,线圈1251绕设在磁性材料件1252上,当线圈1251通电后可以使磁性材料件1252磁化以具有磁性,从而吸引球体111,当线圈1251断电后,磁性材料件1252的磁性可以消失,不再吸引球体11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实施例中,由于均采用了球体111来进行限压,如果想要较好地产生突沸现象,排气口40最好加工的比较大,同时,球体111的重量也最好比较重些,从而容易实现较好的突沸效果。但是,如果将排气口40加工的比较大,且将球体111加工的比较重,则会导致煲盖4较厚,采用电磁铁123或磁力阀125来顶开球体111均需要较大的动力。而下述的三个实施例中的限压阀11就不存在上述问题,排气口40无需加工的比较大、煲盖4无需加工的较厚,且仅需较小的动力限压阀11就可以打开排气口40,工作时不容易出现卡死的问题,可以可靠地确保电饭煲可靠地工作。
实施例四,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地,限压阀11为密封挡件112,密封挡件112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排气口40的上方,泄压装置1进一步包括:限位件和连动组件,连动组件连接在泄压机构12与限压阀11之间且与限位件配合,泄压装置1构造成当泄压机构12推动连动组件朝向限压阀11的方向移动时,限位件驱使连动组件带动限压阀11同步下移以关闭排气口40。
限位件为固定在连动组件上方的限位杆116,连动组件包括:连动杆113和导向件115,连动杆113连接在泄压机构12与限压阀11之间,连动杆113可由泄压机构12驱动以相对限压阀11水平移动,导向件115固定在连动杆113上,导向件115上具有始终与限位杆116的下端配合滑动的导向面,泄压装置1构造成当泄压机构12驱动连动杆113朝向限压阀11的方向水平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杆116的下端沿导向面向上滑动以推动导向件115、连动杆113和限压阀11下移以关闭排气口40。
例如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密封挡件1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排气口40的上方可上下移动,连动杆113可以大体沿水平方向延伸,连动杆113的左端可以与铁芯1231固定相连,连动杆113的右端向右穿过密封挡件112的且相对于所述密封挡件112可水平移动,且连动杆113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密封挡件112在上下方向上同步移动,导向件115固定安装在连动杆113的右端的上端面上,从而导向件115、驱动连动杆113、密封挡件112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同步运动。
例如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导向面沿着从左到右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限位杆116悬挂安装在煲盖4上且始终位于导向面的上方,限位杆116的下端止抵在导向面上,由此,当铁芯1231推动连动杆113朝向限压阀11的方向(例如图8中所示的右方)移动时,由于限位杆116的位置固定,限位杆116的下端可以沿着导向面向上滑动以推动导向件115带动密封挡件112和连动杆113向下移动从而关闭排气口40(如图8所示)。
具体地,如图8所示,排气口40可以直接沿上下方向贯穿盖板41,盖板41的顶部可以设置安装件44,密封挡件112的上端穿过安装件44,且通过安装件44的导向作用可以上下移动,密封挡件112的下端具有密封垫114,当密封挡件112向下移动至堵住排气口40时,密封垫114可以密封排气口40的外周,以实现更好的密封作用。
进一步地,限压阀11进一步包括:复位弹簧119,复位弹簧119设在连动杆113与煲盖4之间,复位弹簧119构造成当连动杆113朝向限压阀11的方向移动时被压缩,当连动杆113朝向远离限压阀11的方向移动时弹起连动杆113以使密封挡件112向上移动打开排气口40。例如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复位弹簧119沿上下方向可伸缩,且复位弹簧119的上下两端分别止抵在连动杆113的下端面和安装件44的上端面上,当铁芯1231向右推动连动杆113时,限位杆116沿着导向面向上移动时,连动杆113被推动下移以压缩复位弹簧119,当铁芯1231不再施加给连动杆113向右的推力时,限位杆116不再具有沿着导向面向上滑动的推动力,从而连动杆113不再被压着向下压缩复位弹簧119,此时,复位弹簧119可以恢复形状,以向上弹起,带动密封挡件112向上弹起打开排气口40,同时使得限位杆116沿着导向面向下滑动,连动杆113推动铁芯1231向左滑动。
由此,与上述三个实施例(以及下述两个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泄压装置1处于常开状态(即电磁铁123常处于通电状态),以使限压阀11常关闭排气口40,当需要排气泄压时,关闭泄压装置1(即将电磁铁123断电),以使限压阀11打开排气口。而上述三个实施例(以及下述两个实施例)中,泄压装置1处于常闭状态,限压阀11常关闭排气口40,当需要排气泄压时,启动泄压装置1,以使限压阀11打开排气口40。
实施例五,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地,限压阀11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排气口40的上方,泄压机构12包括:凸轮组件,凸轮组件包括可转动的凸轮1242,凸轮组件构造成当凸轮1242的长轴端推动限压阀11时限压阀11下移以关闭排气口40。参照图10和图11,泄压机构12包括:电机124(例如步进电机)和凸轮1242,电机124具有输出轴1241,凸轮1242安装在输出轴1241上以通过电机124驱动旋转,凸轮1242的外周面直接或者间接止抵在密封挡件112上,例如在图10的示例中,密封挡件112的上端可以固定有水平设置的阶梯形挡板117,凸轮1242的外端面止抵在挡板117的上端面上,从而间接止抵在密封挡件112上,当电机124驱动凸轮1242转动的过程中,当凸轮1242的长轴外周面止抵在挡板117上时,密封挡件112被挡板117带动下移,以关闭排气口40(如图10的所示),当凸轮1242的短轴外周面止抵在挡板117上时,密封挡件112不再被推动下移,从而可以打开排气口40(如图11的所示)。
进一步地,限压阀11进一步可以包括:复位弹簧119,复位弹簧119设在密封挡件112与煲盖4之间,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复位弹簧119沿上下方向可伸缩,且复位弹簧119的上下两端分别止抵在挡板117的下端面和安装件44的上端面上,复位弹簧119构造成当凸轮1242的长轴外周面止抵在密封挡件112上时被压缩(如图10的所示),当凸轮1242的短轴外周面止抵在密封挡件112上时弹起,密封挡件112以打开排气口40(如图11的所示)。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密封挡件112的复位动作。
实施例六,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同之处包括:采用磁力阀125代替实施例四中的电磁铁123。
具体地,密封挡件112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排气口40的上方,泄压机构12为磁力阀125,泄压装置1构造成当磁力阀125通电时,磁力阀125吸引密封挡件112向上移动以打开排气口40。参照图12和图13,磁力阀125可以设在密封挡件112的上方,密封挡件112可以为金属材料件或者可以在密封挡件112的上端固定金属材料件(例如图13中所述的金属片118),磁力阀125可以产生磁力以吸引具有金属片118的密封挡件112向上移动,从而打开排气口40,当磁力阀125断电后,磁力阀125的磁力消失不再吸引球体111,球体111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以关闭排气口40。
下面参考附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图1中所示的横轴代表时间,左侧的纵轴代表烹饪腔底部温度,右侧的纵轴代表烹饪腔内压力,温度曲线T代表烹饪腔底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压力曲线P代表烹饪腔内压力随时间的变化。
具体地,烹饪腔外的底部可以设有用于对烹饪腔底部加热的加热装置和用于检测烹饪腔底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图1中所示的温度曲线T就是由该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根据烹饪腔底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将整个煮饭过程大致分为预热阶段S1、吸水阶段S2、加热阶段S3、突沸阶段S4、沸腾阶段S5和焖饭阶段S6共六个阶段,另外,焖饭阶段S6结束后还可以具有保温阶段S7。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加热装置还可以不设在烹饪腔的底部。
第一阶段:预热阶段S1
启动电饭煲的煮饭功能后,可以通过加热装置对烹饪腔进行加热,以使烹饪腔内的米汤温度由室温升高至吸水温度T,可选地,40℃≤T≤60℃。由此,预热阶段S1主要的作用是通过快速加热使米汤升温至适合米粒吸水的最佳温度区间。
第二阶段:吸水阶段S2
预热阶段S1结束后,可以通过加热装置进行低功率的加热,以使烹饪腔内的米汤温度维持在T,并持续一段时长t1,优选地,5min≤t1≤30min。由此,吸水阶段可以使米粒进行充分地吸水,使得大米的含水率在吸水阶段结束后保证升高至在20%~28%的水平。另外,将米汤温度保持在适合米粒吸水的最佳温度T的目的在于:米汤温度太低会导致米粒吸水速度降低,导致吸水时间过长,温度太高会导致米粒在吸水阶段表面糊化变粘,过早形成结块的米团,阻碍米团中心的米粒吸水。
第三阶段:加热阶段S3
吸水阶段S2结束后,可以通过加热装置进行大功率的加热,以使烹饪腔内的米汤温度由T快速升高至预设的迁移突沸温度T突沸
在此阶段,大米一方面会继续吸水膨胀,另一方面由于米汤温度较高,大米表层部位会开始糊化变粘,导致米粒会粘结在一起形成米团,处于米团中间的米粒会因为外面米团的包围而发生吸水速度下降或者吸水困难的问题。
另外,在此过程中,随着加热过程的持续,锅体中的水温度越来越高,此时水中的气体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会逐步降低,使得水中原本溶解的气体逐渐析出以气泡的形式浮起排放到烹饪腔内的除米汤以外的密闭空腔中,由于气体在密闭的空腔中无法流通且基本不发生对流,一方面,会导致密闭的空腔内的气压上升至大于外部大气压强,另一方面,由于,密闭的空腔中气体锅体中被加热的米水与密闭的空气腔仅靠空气层进行热传导,传热速度非常慢,会造成烹饪腔内远离米汤表面的空气温度与接近米汤表面的空气温度产生比较大的温差ΔT,ΔT差异大小会因产品的结构空间或煮食米饭的量不同而不同,一般的差异值为10℃~25℃,致使设置在煲盖4中的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的烹饪腔的气体温度与米汤的实际温度差异很大。
因此,可以在加热阶段中添设一个排冷空气工序,即通过强制性地打开排气口40使得烹饪腔内的冷空气排出到烹饪腔外部,一方面使烹饪腔内远离米汤表面的气体温度与接近米汤表面的气体温度更加接近,使得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的气体温度更贴近米汤温度,另一方面排出冷空气后可以降低冷空气存在而造成的米饭变色的问题。
具体地,在加热阶段S3,当米汤温升高至90℃以上之后,当检测气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的气体温度值T满足:T≥90℃-ΔT时,通过控制泄压装置1将排气口40打开,并保持一定的时长t2,其中,排气口40排冷气的时长t2可以根据烹饪腔的容积以及米饭的量来具体设置,一般地,t2满足:1s≤t2≤30s,从而使得烹饪腔内与电饭煲外界大气实现强制流通,将烹饪腔内的冷空气迅速排出到电饭煲外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温度检测装置2可以直接检测汤液温度时,当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的汤液温度T’满足:T’≥90℃时,直接通过控制泄压装置1将排气口40打开,并保持一定的时长t2即可。由此,可以有效地改善由于冷气存在而造成的米饭变色问题。
第四阶段:突沸阶段S4
在加热阶段S3结束后与沸腾阶段S5开始前插入一个突沸搅拌工序S4,通过突然的压力释放变化,使得烹饪腔内的米汤产生突沸的效果以搅动米烫进行翻滚运动,以打散结块的米团,促进整锅米饭吸水和加热的均匀性。
当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到烹饪腔内米汤温度升高至突沸温度T突沸时,通过控制上述泄压装置1动作至少一次(每次的时长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将排气口40打开至少一次,进行泄压工序,使得烹饪腔与电饭煲外部连通,使得烹饪腔内的压力突然降低至标准大气压状态(例如一个标准大气压1atm),也就是说,通过短时间强制地将烹饪腔内的压力突然下降至常压状态,使得烹饪腔内的米汤由于温度高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腾温度而突然剧烈沸腾,产生搅拌翻腾的效果,以突沸的冲击力产生、使米粒翻腾搅拌来打散加热阶段因米粒表面糊化变粘而造成的结块米团,促进米饭整体的吸水一致性和加热的均匀性。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通过控制泄压次数和每次泄压时长的方式来控制整体突沸阶段S4的时长以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反复泄压工作的总时长来控制整体突沸阶段S4的时长。
其中,突沸温度T突沸为接近限压阀11的额定压力P状态下对应的沸腾温度T的温度,例如,优选地,T突沸满足:T-5℃≤T突沸≤T-1℃,此时,当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限压阀11的额定压力P状态下对应的沸腾温度T-ΔT’(优选地,1≤ΔT’≤5)时,可以开始突沸操作,其中,沸腾温度T受烹饪腔内的气压影响,不同压力状态下沸腾温度T不同,具体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水的沸点与气压值的对应关系
气压值P/(一个标准大气压atm) 沸腾温度T/(摄氏度℃)
1.0 100
1.1 102.4
1.2 104.8
1.3 107.3
1.4 109.7
1.5 111.6
1.6 113.4
1.7 115.3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加热阶段S3包括排冷空气工序时,排冷气工序S31结束后,排气口40又重新置为关闭状态,此时烹饪腔内的气压恢复为标准大气压状态,随着加热的继续,当米汤温度升高至100℃时,米汤中的水会产生短时间的沸腾,造成大量的水蒸汽进入到烹饪腔中容纳气体的密闭空腔中,使得密封空腔的气压迅速升高,锅体中的水会随着压力的升高又恢复为不沸腾的状态,当温度检测装置2检测到烹饪腔内米汤温度升高至T突沸时,再开始突沸搅拌工序。此时,由于前一步的排冷气工序S31,温度检测装置2即使检测的温度为米汤上方的气体温度,也可以近似认为等于米汤的温度。
第五阶段:沸腾阶段S5
突沸阶段S4结束后关闭排气口40,也就是说,强制排气使米汤突沸一次或一次以上后,停止强制排气,维持一定的加热功率,使得烹饪腔内的米汤维持在额定压力P下,以额定压力P对应的沸腾温度T持续沸腾,直至烹饪腔内游离的水份完全被米饭吸收或者随着沸腾蒸发后(即汤液煮干后),烹饪腔底部的温度随着加热的持续迅速升高到预设的迁移温度T,优选地,120℃≤T≤130℃,在此阶段,米粒长期维持在100℃以上的高温进行糊化,将大米致密的β淀粉充分转化成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疏松α淀粉结构。
第六阶段:焖饭阶段S6
自沸腾阶段S5结束直至煮饭结束设置的一段维持时间t(优选地,3min≤t≤15min),这段时间,电饭煲可以以比较低的功率加热,或者不加热以直接例如烹饪腔内的的蓄热持续对米饭进行余热补炊,从而进一步促进米饭的糊化,提升米饭的口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低功率加热和高功率加热的区别在于加热的速度不同,例如低功率加热可以理解为以较慢的速度达到某一温度,高功率加热可以理解为以较快的速度达到上述温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通过突然泄压实现米汤的突沸搅拌,可以有效地打散形成结块的米团,提高米饭的加热均匀性和糊化一致性,提高米饭的口感和米饭的烹煮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所述煲体内限定出烹饪腔;
煲盖,所述煲盖可开合地设在所述煲体上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烹饪腔;
用于对所述烹饪腔加热的加热装置;
用于检测所述烹饪腔内汤液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以及
用于使所述烹饪腔内的压力维持在额定压力P以下的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突沸温度T突沸时,所述泄压装置强制所述烹饪腔排气以使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突沸,其中:T突沸<T,T为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在所述额定压力P时的沸腾温度,其中,
所述煲盖上形成有连通所述电饭煲外部与所述烹饪腔的排气口,所述泄压装置包括:限压阀、泄压机构、限位件和连动组件,所述泄压机构用于驱使所述限压阀打开或者关闭所述排气口,所述限压阀可上下移动地设在所述排气口的上方,所述限位件为固定在所述连动组件上方的限位杆,所述连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泄压机构与所述限压阀之间且与所述限位件配合,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泄压机构推动所述连动组件朝向所述限压阀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限位件驱使所述连动组件带动所述限压阀同步下移以关闭所述排气口,所述连动组件包括:连动杆和导向件,所述连动杆连接在所述泄压机构与所述限压阀之间,所述连动杆可由所述泄压机构驱动以相对所述限压阀水平移动,所述导向件固定在所述连动杆上,所述导向件上具有始终与所述限位杆的下端配合滑动的导向面,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泄压机构驱动所述连动杆朝向所述限压阀的方向水平移动的过程中,所述限位杆的所述下端沿所述导向面向上滑动以推动所述导向件、所述连动杆和所述限压阀下移以关闭所述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进一步构造成强制所述烹饪腔至少一次排气后,使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沸腾温度T且使所述汤液维持在所述沸腾温度T下持续沸腾至煮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在所述煲盖上且与所述烹饪腔内的气体连通以间接检测所述汤液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沸温度T突沸满足关系:T-5℃≤T突沸≤T-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进一步构造成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排气温度T时强制所述烹饪腔排气,其中,T<T突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温度T满足:T=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进一步包括: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连动组件与所述煲盖之间,所述复位弹簧构造成当所述连动组件朝向所述限压阀的方向移动时被下移的所述连动组件压缩,所述复位弹簧弹起时推动所述连动组件和所述限压阀上移以打开所述排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机构包括: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包括可水平移动且与所述连动组件相连的铁芯,所述泄压装置构造成当所述电磁铁通电后,所述铁芯朝向所述限压阀的方向运动以驱动所述限压阀关闭所述排气口。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进行加热;
S2、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突沸温度T突沸时,通过所述泄压装置将所述烹饪腔内的至少部分气体强制排出到所述烹饪腔之外以使汤液突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后还包括:
S3、所述泄压装置强制所述烹饪腔至少一次排气后,继续对所述烹饪腔加热以使得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沸腾温度T,同时通过所述泄压装置使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维持在所述沸腾温度T下持续沸腾至煮干。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还包括:
S21,当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烹饪腔内的汤液温度升高至排气温度T时,所述泄压装置强制所述烹饪腔排气并维持时长t2,其中,T<T突沸
CN201510628816.3A 2015-09-25 2015-09-25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551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8816.3A CN106551616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TW104135803A TWI587820B (zh) 2015-09-25 2015-10-30 Rice cook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28816.3A CN106551616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1616A CN106551616A (zh) 2017-04-05
CN106551616B true CN106551616B (zh) 2021-04-20

Family

ID=5841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8816.3A Active CN106551616B (zh) 2015-09-25 2015-09-25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516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1231B (zh) * 2018-06-26 2024-04-1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0858067B (zh) * 2018-08-24 2020-11-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568728B (zh) * 2019-09-29 2022-04-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排气阀组件、锅盖和烹饪器具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389A (zh) * 1998-07-10 2000-01-19 宁波唐人锅业有限公司 压力电汽锅手柄
CN201668280U (zh) * 2010-05-10 2010-12-15 浙江新华和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可调限压阀
CN202515388U (zh) * 2012-01-17 2012-11-0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锅盖
CN103989400A (zh) * 2013-02-20 2014-08-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力式煮饭器
CN104138201A (zh) * 2014-08-22 2014-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烹饪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00319A (ja) * 2007-06-22 2009-01-0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炊飯器
CN103784024B (zh) * 2014-01-24 2016-09-0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煲上盖、电饭煲和电饭煲内压力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389A (zh) * 1998-07-10 2000-01-19 宁波唐人锅业有限公司 压力电汽锅手柄
CN201668280U (zh) * 2010-05-10 2010-12-15 浙江新华和通用机械有限公司 可调限压阀
CN202515388U (zh) * 2012-01-17 2012-11-07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压力锅锅盖
CN103989400A (zh) * 2013-02-20 2014-08-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压力式煮饭器
CN104138201A (zh) * 2014-08-22 2014-1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排气功能的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51616A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51612B (zh)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CN112075833B (zh)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WO2018058384A1 (zh)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CN107536444B (zh) 电饭煲及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
CN106175418B (zh)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WO2017049635A1 (zh) 电饭煲
CN205994254U (zh) 电饭煲
CN106551616B (zh)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CN205018804U (zh) 电饭煲
CN205018820U (zh) 电饭煲
WO2017049634A1 (zh) 电饭煲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05982529B (zh) 压力式煮饭器
CN108338671B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JP5281125B2 (ja) 炊飯器
JP2008048766A (ja) 圧力式炊飯器及び圧力式炊飯方法
WO2018157408A1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018821U (zh) 电饭煲
CN106551619A (zh) 电饭煲及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
CN106551611B (zh) 电饭煲的煮饭控制方法
CN106551615B (zh) 电饭煲及其煮饭控制方法
TWI606804B (zh) Rice cooker and its heating control method
CN107198443B (zh) 煮饭器
CN206560276U (zh) 电饭煲
CN107752752A (zh) 电烹饪装置
TWI587820B (zh) Rice cook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