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49811A - 一种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549811A CN106549811A CN201611127538.4A CN201611127538A CN106549811A CN 106549811 A CN106549811 A CN 106549811A CN 201611127538 A CN201611127538 A CN 201611127538A CN 106549811 A CN106549811 A CN 1065498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stipulations
- data
- actual load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包括对上和对下两种通讯方法:对下通讯方法中,上层节点将其下层每个节点视为一个实装置,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各下层节点采集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存储至对应的实装置中;对上通讯方法中,本节点将自身视为装置组,通过服务器端规约上传装置组中汇集的数据信息。所述的装置组内汇集本节点及其下所有节点中的实装置的数据,装置组也可由其内的虚装置汇集各个节点数据的索引信息。因而,在对上或对下通讯时,各节点内处理的流程都保持一致,且能够针对上层节点所需进行数据传输。采用本方法不需要根据节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单独对每个节点进行主从配置,可以高度灵活地应用于各类配电自动化现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配电自动化主从级联通讯网络的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自动化现场通常需要将众多的通讯端进行组网,才能对各通讯端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汇报至主站。现有的配电现场,在组网时,通常需要将各个通讯端按照其对应在通讯网络中所处的节点的位置和层次关系来单独地对每个节点进行主从配置。
例如,有某配电现场,需要采集或控制遥信点25个,遥测点25个和遥控点25个。而我司设计的终端因为资源有限,每套终端最多只能同时采集或控制遥信点10个,遥测点10个,遥控点10个(不同厂家设计不同,或许有的厂家可以三遥数量各15个,也许是5个)。这时候,出于对实际情况考虑,我司结合自身的资源情况,必须要给这个现场配置至少3台终端。而对于招测这个配电现场数据的主站来说,他并不关心具体挂接了几套终端,主站始终只和一套终端进行通讯,并希望这一套终端即完成所有数据的上报和采集。和主站这套通讯的终端就叫主机,其余两台就是从机。也就是说,这个配电现场中,主站直接与主机进行通讯,而主机在负责将自身所连接的三遥点进行数据采集与控制的同时,还需要与另外两个从机进行通讯。另外两个从机通过主机接受主站的指令并传输自身所连接的三遥点的数据。因此,在组网配置时,这个配电现场中需要将一个终端设置为主机直接与主站进行数据交互,另外的两个终端分别设置为从机,两个从机同时连接主机,通过主机实现与主站之间的数据交互。主机与从机都属于配电通讯网络中的节点。因此,需要分别对这三个终端进行主从配置才能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络数据的监控。
当遇到更大规模的配电现场时,由于各个终端的接口数量有限,某些终端只能依靠上一级(甚至多级)终端来将自身收集的数据逐级向上传输,直至最终由主站接收。也就是说,大规模的配电现场中各终端(也就是网络中对应的各个节点)之间需要通过多层级的组网连接关系来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络的数据监控。多层级的配电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层次与连接关系必然存在区别。因此,在组网时就需要单独对配电网络每个节点进行主从配置,大规模配电网络中,组网配置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
更进一步,由于配电网络中的各个终端其内部端口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在对整个网络进行数据监控时,即使主站只需要某些终端的某些端口的数据,但在接收数据时,主站也还是必须接收整个网络中所有节点逐级汇报上来的全部数据。而且由于端口顺序固定,主站在接收到全部数据之后还必须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和重新排序才能加以利用。这种由主站统一收集并处理数据的方式,一方面会使得大量无用的数据占据配网络中的大量通信资源,而且也增加了主站处理数据时的计算量,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装置及网络。
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并列的两种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上通讯方法,第一种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本节点以及其下各个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分别存储于本节点内对应的各个实装置中;(本发明所述的子节点表示本节点下直接连接的下一级的各个节点)
将所述各个实装置中的数据汇集至本节点的装置组;
本节点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其母节点上传本节点装置组中汇集的数据。(本发明所述的母节点是指与本节点直接连接的上一级的节点,包括网络中的主站以及上一级的节点,网络最上一级的主站也可看做一个特殊的节点)
第二种通讯方法与第一种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节点包括虚装置、装置组和至少一个实装置。第二种通讯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本节点以及其下各个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分别存储于本节点内对应的各个实装置中,
将所述各个实装置中的数据的索引信息汇集至虚装置中;
将所述虚装置存储于装置组中;
本节点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其母节上传本节点的虚装置中汇集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
当然,如果当前节点不存在子节点,本节点在通讯时,直接将其自身采集的数据,或者将其自身采集的数据的索引信息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处理即可。
考虑到,节点的装置组内,实际上既可以存储虚装置,也可以直接存储本节点中各个实装置的数据。因而,上述两种通讯方法还可以相互结合。即,在前一种通讯方法中还包括虚装置:所述虚装置用于汇集本节点中各个实装置中数据的索引信息;本节点还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其母节点上传所述虚装置中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
并列的,也可以在第二种通讯方法的装置组中存储本节点中各个实装置中的数据,使所述对上接口在上传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的同时,还通过服务器端规约,直接向其母节点上传装置组中存储的实装置的数据。
上述的几种对上通讯方法还同时需要配合对应的对下通讯方法。具体而言,对下通讯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本节点根据其母节点的要求向本节点内的各个实装置要求数据在要求所述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时,本节点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子节点内的装置组要求数据。
应注意的是,在要求数据时,节点应先向自身实装置要求数据,在确定自身实装置无法提供所需数据时,再通过数据与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向实装置所对应的子节点要求数据。
进一步的,为在通讯时时能够通过数据的传输明确节点之间的层次关系,上述的几种通讯方法中,还可以将所述的实装置分为自身实装置和子节点实装置,本节点下的每个子节点分别对应一个子节点实装置;
本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存储于自身实装置中,
本节点下各个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分别存储于该子节点所对应的子节点实装置中。本节点在要求所述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时,所述对应的子节点根据所述实装置中存储的数据确定。由于实装置在存储对应的数据时,同时也会存储数据的序号、名称等信息,在要求数据时,对应的子节点即可通过这些序号、名称信息而确定。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在节点中直接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排序,本发明所述的几种通讯方法中,在将所述各实装置中的数据汇集至所述装置组(以及在向所述母节点上传本节点的虚装置中汇集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的步骤中,所述数据(以及虚装置中汇集的索引信息)按照所述母节点的点号要求排列。这里的排列,既包括对数据种类的选择,也包括对数据顺序的设置。以往的配电网络基本上不改终端点号排列,因为下面各级节点的排列已经被程序写死了,改不了,只能修改主站的。这使得当主站连接多台设备的时候,由于不同的节点内部点号不同,造成数据的混乱。本发明中,通过主站的指令逐级将点号要求下达至各个节点,无需对主站进行修改,直接通过各级节点修改上传的数据的顺序和种类。这样保证主站对其下所有节点的点号都能够一致。这也是本发明所述配电网络的一个创新点。
当然,在上面几种并列的配电通讯网络中,所述虚装置中存储的索引信息也可以按照所述主站的点号要求排列,以满足主站对数据的要求。
本发明所述的几种通讯方法中,服务器端规约包括101服务器端规约、104服务器端规约、62056服务器端规约、modebus服务器端规约和698.45服务器端规约;所述客户机端规约依次对应为101客户机端规约、104客户机端规约、62056客户机端规约、modebus客户机端规约和698.45客户机端规约;选择所述服务器端规约时需对应选择相应的客户机端规约。即,在直接连接的一对接口之间,必须同时适用101服务器端规约和101客户机端规约,或者同时适用104服务器端规约和104客户机端规约,或者同时适用62056服务器端规约和62056客户机端规约,以此类推。接口在规约的选择上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但必须保证直接连接的两个接口之间所用的规约能够匹配,即,对上通讯方法中选择的服务器端规约与对下通讯方法中选择的客户机端规约相互对应,这样才能够完成数据的有效传输。
这里的客户机端规约是指主动发起方所配置的规约,即主规约。向下一级进行通讯时,上一级节点所设置的规约就是客户机端规约,其所连接的下一级节点的规约就是服务器端规约。因为你问我才能答,规约一般配套使用。也有的厂家将服务器规约和客户机规约分别命名为从规约和主规约。
上述的几种配电通讯方法中,节点之间的接口均可以选择采用以太网接口,串口,CAN口、GPRS接口、红外端口、WiFi端口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所述的数据包括三遥点号数据项,即遥信点号数据项、遥控点号数据项、遥脉点号数据项。三遥点表示存放于实装置、装置组中的数据。
与对上通讯方法对应,在对下通讯方法中,实装置同样需要配合对上通讯方法分成自身实装置和子节点实装置。数据的种类和顺序同样需要按照所述母节点的点号要求排列。对下通讯时的客户机端规约同样需要与对上通讯方法中的服务器端规约相对应。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通讯方法中,每个节点对数据的处理步骤都相同,因而仅需对节点进行主从规约的配置,在采用虚装置时,同步对节点中虚装置的信息(索引)进行配置即可。简化了通讯中对节点的配置。
有益效果
针对配电网络中需要根据每个节点在配电网络中的位置和层次关系而分别单独进行配置的问题,本发明在节点中引入装置组和实装置,由实装置保存节点采集或汇集的数据,并将实装置中的数据或数据的索引信息汇集至装置组,统一将装置组中对应的数据进行上传。每个节点,在上传信息时,将自身视为装置组,各节点根据预先约定的顺序整合其下所有节点中实装置的数据以及虚装置的索引信息,由装置组打包上传;在向下传递信息时,所有节点将其下一层节点都被视作实装置,每一节点都会根据预先规定的顺序读取针对其自身的指令,并把相应的指令下传指其下的节点。由于引入了装置组和实装置,所有节点在上传数据时都只需要在针对其内装置组进行数据的读取与传送,所有节点在对下响应指令时都只需要根据其内实装置的信息响应对应的指令,两个方向上信息的传递都不需要再去考虑节点自己在配电网络中的位置和层次,只要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装置组或实装置的要求直接通过服务器端规约或客户机端规约进行传输即可。因而,本发明简化了配电网络通讯中对每个节点的配置工作。
而且,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节点对数据的处理步骤均相同,在配电网络组网及传输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将节点按照其在网络中的连接关系区分节点层次,增加了节点组网的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配电自动化现场。同时,节点内部和节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也因为装置组和实装置的引入而得到了简化。因此也同时可以方便地对配电网络层次结构的规模进行拓展,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中设置更多的三遥点。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在对通讯方法中的装置组中引入了虚装置,通过虚装置跟踪下级节点对应在实装置中的数据,即在装置组中保存对应数据的索引信息,并通过该索引信息找到对应下级节点的数据。通过虚装置,节点就不需要区分下级节点究竟是什么性质了(节点实装置,或者虚装置均可)。传输时仅仅将装置组中直接存储的数据或者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直接进行传输即可,这样可以减轻通讯中数据传输的负担。而且,由于在各个节点的装置组中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排序、筛选,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减轻主站处理通讯信息时的负担。对应的,在对下通讯状态下,根据上层节点对数据的要求,本节点可以将对其下一层的每一个实装置的数据处理要求通过客户机端规约直接传给对应的节点,即通过实装置找到对应的从节点。
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组建的配电网络中,由于每个节点的工作步骤均相同,每个节点可以无差异地将其所连接的所有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上传,同时,可以直接根据其上层节点的要求向相应的下层节点传达具体的数据处理要求,因此组网方式灵活。而且,主站可以很方便的根据自身需要直接向配电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传递具体的数据需求(即点号要求)。避免了现有配电网络需要对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重新配置以适应新的数据需求的尴尬局面。大大降低了配电网络采集、处理数据的成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本发明虚装置中的索引实现数据传输时,由于虚装置中的索引信息可以完全按照主站的点号要求进行排列,无需考虑对应的具体数据究竟是来自哪一个实装置,因而,这种方式更利于实现对数据的排列(否则,还需要在装置组中划分出若干块单独的空间存储每一个实装置的数据)。而且,通过虚装置中的索引信息查询对应的数据进行传输,也可以减少节点中存储的数据量,节点配置更方便,数据传输的效率也更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应用本发明所述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而组成的配电网络的结构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的配电现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而组成的配电网络的结构图。图1中间表示该配电网络中的一个典型的节点。这个节点由按照本发明所述通讯方法工作的节点构成。节点可以直接采集三遥点号数据项,也可以充当对上或对下的通讯装置,实现对上的数据传输和对下的指令送达。节点包含一个对上接口以及至少一个对下接口,节点通过对上接口与上一级节点或主站连接,通过对下接口与下一级节点连接。所述对下接口将其所连接的下一级节点视为实装置,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下接口直接连接的各个下级节点要求数据,并将要求到的数据存储于本节点对应的实装置中;
所述对上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对上接口直接连接的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所述装置组中汇集的信息(可以是实装置中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索引信息查找到的对应的数据)。
通过本发明所述通讯方法组成的配电网络中,主站的对下接口连接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连接下一级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用于采集或传递数据(或两者兼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装置组和至少一个实装置,也可以包括虚装置;
所述实装置用于存储本节点或本节点的对下接口所获取的数据;
所述虚装置用于存储本节点中各个实装置中数据的索引信息;
所述装置组用于存储所述本节点中各个实装置中的数据以及虚装置;
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本节点装置组中存储的数据;还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所述虚装置中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所述对上接口,还负责通过客户机端规约,接收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发出的指令;
所述节点在接收所述指令后,根据指令,首先向本节点实装置要求数据,再向本节点内的其他各个实装置要求余下的数据。尤其,由于节点中,所有数据都存在实装置中,因此,响应指令时,通过查询实装置中的数据项就可以直接确定指令所针对的节点。
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接收所述下一级节点上传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于对应的实装置中;所述对下接口,还在所述指令要求所述下一级节点的数据时,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下一级节点内的装置组要求数据。
由于本发明在节点中引入了装置组,对于每个节点来说,无论是对上通讯还是对下通讯中,所有节点都不需要再去考虑自己在配电网络中的位置和层次,只要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指令的要求直接通过服务器端规约进行传输即可。因而,本发明简化了配电网络中对每个节点的配置工作。而且,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节点工作方式均相同,在配电网络组网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将节点按照其在网络中的连接关系区分节点层次,增加了节点装置组网的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配电自动化现场。
图1中间部分所示的节点在工作中在对上通讯和对下通讯两种状态下按照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通讯,各个模块协同工作的方式如下:
对上通讯方法中(即在主机向主站、从机向主机或上一级从机、节点向主机或从机通讯时),所有节点均将本节点以及本节点下直接连接的各个子节点(所谓子节点是指本节点下直接连接的下一级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分别存储于本节点内各个对应的实装置中;
将所述各个实装置中的数据汇集至本节点的装置组,并行的,也可以在置组中设置虚装置,通过虚装置汇集所述各个实装置中数据的索引信息;
本节点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其母节点(所谓母节点,是指本节点直接连接的上一级的节点,包括网络中的主站以及上一级的节点,网络最上一级的主站也可看作一个特殊的节点)上传本节点装置组中汇集的数据,并行的,也可以上传通过虚装置中的索引信息获取的相应的数据;
对下通讯方法中(即在主站向主机、主机向从机、从机向下一级从机通讯时),所有节点均将与本节点直接连接的下一级节点视为实装置,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本节点直接连接的各个实装置要求数据。即,本节点根据其母节点的要求向本节点内的各个实装置要求数据,在要求其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时,本节点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子节点内的装置组要求数据。
这里,实装置可分为自身实装置和子节点实装置,所述节点的每一个对下接口分别对应一个子节点实装置。所述自身实装置用于存储本节点采集到的数据,所述各个子节点实装置分别用于存储该子节点实装置所对应的对下接口获取的数据(包括子节点自己采集到的数据以及子节点从其下一级节点处获取的数据)。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减轻各个节点在上传数据时的负担,同时在各个节点中实现对数据的排序、筛选,减轻主站处理整个配电网络信息时的负担,本方法在所述的对上通讯方法中,本节点的装置组中还引入虚装置的概念。本节点的装置组将本节点内实装置数据的索引信息存储于虚装置内,通过虚装置的索引信息读取并上传对应的下一级节点的数据。
在所述的对下通讯时,所有节点根据其接收到的上级节点或主站的指令所要求的数据的顺序(即点号要求),确定本级节点的装置组需要的数据以及本级节点装置组所汇集的数据的顺序;同时,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本级节点直接连接的各个实装置,按照上级节点或主站确定的顺序要求数据。
由于装置组中的数据是按照其上层节点的客户机端规约的要求进行排序的,在经过装置组汇集后再通过服务器端规约上传筛选排序后的数据,节点可以将不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精简(即不存入装置组中,也不需要进行处理),以减轻配电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负担,同时在节点上实现对数据的初步处理,分担主站的计算量。对应的,在对下通讯状态下,根据上层节点对数据的要求,本节点可以将对其下一层的每一个实装置的数据处理要求通过客户机端规约直接传给对应的从节点。从节点就可以根据上层节点的指示,响应主站对数据的具体要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所述的各个节点之间物理连接方式包括使用以太网,串口,CAN口、GPRS、红外或WiFi进行连接。接口之间的规约包括101规约、104规约、62056规约、modebus规约和698.45规约。每一种规约都包括对应的服务器端规约(即从规约)和客户机端规约(即主规约)。直接连接的两个端口之间,如果确定选择某种服务器端规约,对应的,就必须选择其配套是客户机端规约。
在类似如图2所示的配电现场,假设需要采集或控制遥信点25个,遥测点25个,遥控点25个。而终端资源有限,每套终端最多只能同时采集或控制遥信点10个,遥测点10个,遥控点10个(不同厂家设计不同,或许有的厂家可以三遥数量各15个,也许是5个)。这时候,出于对实际情况考虑,将5个终端(即本发明所述的节点)按照图2所示组合为配电网络。若配电现场只需要遥信数据CDA 3个,而配电网络的各终端遥信内部遥信数据固定的按照A BC D E F G H I J的顺序排列(排列顺序由内部程序固定)。因此,主站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主机1下达需要遥信数据CDA的指令,主机1再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其下的从节点下达对应的指令(在对上通讯时,从节点被视为装置组,向其上级节点对应的实装置内上传该节点汇集的各数据)。在对上通讯时,各个节点按照上一层节点客户机端规约的指示,通过各个节点中的装置组,从本节点的各个装置组中的10个遥信中取出ACD3个数据(或者数据的索引信息),按照主站的要求调整排序为CDA,将数据(或者数据的索引信息)保留在装置组中。最后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将CDA数据逐级上报,直至主站。
这样的组网方式,由于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工作方式均相同,极大地简化了网络内部对每个节点进行配置的工作量。对每个节点每个终端来说,它不需要再去考虑自己是为主机服务的还是为从机或主站服务的,仅仅通过统一的配置就能够与其他节点进行组网,满足其所在网络层级的需求。由于装置对上通过装置组上传数据信息,对下直接针对实装置下达数据处理指令,直接省去了对每个节点进行单独配置的麻烦,同时也避免了传统组网模式下必须通过修改各个节点代码来响应主站对数据的特殊需求的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本节点以及其下各个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分别存储于本节点内对应的各个实装置中;
将所述各个实装置中的数据汇集至本节点的装置组;
本节点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其母节点上传本节点装置组中汇集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上通讯方法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组中还包括虚装置,所述虚装置用于汇集所述本节点中各个实装置中数据的索引信息;
本节点还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其母节点上传所述虚装置中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
3.一种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本节点以及其下各个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分别存储于本节点内对应的各个实装置中,
将所述各个实装置中的数据的索引信息汇集至虚装置中;
将所述虚装置存储于装置组中;
本节点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其母节上传本节点的虚装置中汇集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装置分为自身实装置和子节点实装置,本节点下的每个子节点分别对应一个子节点实装置;
本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存储于自身实装置中,
本节点下各个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分别存储于该子节点所对应的子节点实装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各实装置中的数据汇集至所述装置组的步骤中,所述数据按照所述母节点的点号要求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上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服务器端规约包括101服务器端规约、104服务器端规约、62056服务器端规约、modebus服务器端规约和698.45服务器端规约。
7.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上通讯方法相配合的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下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本节点根据其母节点的要求向本节点内的各个实装置要求数据,
在要求所述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时,本节点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子节点内的装置组要求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下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装置分为自身实装置和子节点实装置,本节点的每个子节点分别对应一个子节点实装置;
所述的自身实装置用于存储本节点所获取的数据;
所述的各个子节点实装置用于存储其对应的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
本节点在要求所述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时,所述对应的子节点根据所述实装置中存储的数据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下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对应的子节点内的装置组要求数据的步骤中,所述数据按照所述母节点的点号要求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对下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客户机端规约包括101客户机端规约、104客户机端规约、62056服务器端规约、modebus服务器端规约和698.45服务器端规约,对上通讯方法中选择的服务器端规约与对下通讯方法中选择的客户机端规约相互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27538.4A CN106549811A (zh) | 2016-12-09 | 2016-12-09 | 一种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27538.4A CN106549811A (zh) | 2016-12-09 | 2016-12-09 | 一种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549811A true CN106549811A (zh) | 2017-03-29 |
Family
ID=58396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27538.4A Pending CN106549811A (zh) | 2016-12-09 | 2016-12-09 | 一种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549811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04645A (zh) * | 2012-10-18 | 2013-01-30 | 成都电业局 | 基于epon分层技术的配电网通信组网模式及其应用 |
CN103973807A (zh) * | 2014-05-19 | 2014-08-06 | 武汉双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低压配电网的信息网络 |
CN104618134A (zh) * | 2014-12-25 | 2015-05-13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配电通信网多级分光无源光网络优化方法 |
CN106100876A (zh) * | 2016-06-03 | 2016-11-09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一种sdn网络中控制器部署方法、路径计算方法及其系统 |
-
2016
- 2016-12-09 CN CN201611127538.4A patent/CN10654981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04645A (zh) * | 2012-10-18 | 2013-01-30 | 成都电业局 | 基于epon分层技术的配电网通信组网模式及其应用 |
CN103973807A (zh) * | 2014-05-19 | 2014-08-06 | 武汉双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低压配电网的信息网络 |
CN104618134A (zh) * | 2014-12-25 | 2015-05-13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配电通信网多级分光无源光网络优化方法 |
CN106100876A (zh) * | 2016-06-03 | 2016-11-09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一种sdn网络中控制器部署方法、路径计算方法及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31692B2 (en) | Cloud robot system and method of integrating the same | |
CN103441942B (zh) | 基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及数据通信方法 | |
CN108769121A (zh) | 智能工业装备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数据的上传方法 | |
CN106817288A (zh) | 一种数据中心网络系统及信号传输系统 | |
CN107911347A (zh) | 一种基于跨安全分区的配网监控系统及信息传输方法 | |
CN105303805A (zh) | 物联网智能水表系统 | |
CN108400993A (zh) | 智能工业装备组件式组建的物联网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06375480A (zh) | 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的电能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及方法 | |
CN103929377A (zh) | 一种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联合调度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CN108833490A (zh) | 一种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7294816A (zh) | 信息传输装置、通信网络及其方法 | |
CN106789203A (zh) | 一种应用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通讯装置 | |
CN202190279U (zh) | 远程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 |
CN109274688A (zh) | 一种变电站规约转换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 |
CN106549811A (zh) | 一种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 | |
CN104483936A (zh) | 一种无线数据接入系统的无线网络信息收集平台 | |
CN104714875A (zh) | 一种分布式的自动化采集的方法 | |
CN106790464A (zh) |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 |
CN106657338A (zh) | 一种电源集中监测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
CN208462056U (zh) | 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 |
CN106059919B (zh) | 一种基于智能路由器的分级式互联网系统 | |
CN212435729U (zh) | 一种分布式数据采集设备 | |
CN103997529B (zh) | 利用具有双重身份的网关进行通信的方法、系统及网关 | |
CN104852935B (zh) | 数据存储方法和系统 | |
CN102882799B (zh) | 流量可控的集群部署配置系统与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