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0464A -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0464A
CN106790464A CN201611127472.9A CN201611127472A CN106790464A CN 106790464 A CN106790464 A CN 106790464A CN 201611127472 A CN201611127472 A CN 201611127472A CN 106790464 A CN106790464 A CN 1067904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ata
stipulations
main website
cl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74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翔
汪梦余
祁同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first Science &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first Science &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first Science &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first Science &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1274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904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90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04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包括主站和至少一个节点。所有节点在对下通讯时,将其下层每个节点对应一个数据存储器,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下层节点采集数据,并将采集的数据存储至对应的数据存储器中;在对上通讯时,本节点将自身视为数据组,通过服务器端规约上传数据组中汇集的数据信息。所述的数据组内汇集有本节点及其下所有节点的数据,数据组也可以通过设置索引存储器来查找各个数据的索引信息。每个节点在对上或对下通讯时,各节点内部逻辑结构都保持一致,且能够针对上层节点所需要的数据进行传输。采用本网络不需要根据节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单独对每个节点进行主从配置,可以高度灵活地应用于各类配电自动化现场。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自动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背景技术
配电自动化现场通常需要将众多的通讯端进行组网,才能对各通讯端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汇报至主站。现有的配电现场,在组网时,通常需要将各个通讯端按照其对应在通讯网络中所处的节点的位置和层次关系来单独地对每个节点进行主从配置。
例如,有某配电现场,需要采集或控制遥信点25个,遥测点25个和遥控点25个。而我司设计的终端因为资源有限,每套终端最多只能同时采集或控制遥信点10个,遥测点10个,遥控点10个(不同厂家设计不同,或许有的厂家可以三遥数量各15个,也许是5个)。这时候,出于对实际情况考虑,我司结合自身的资源情况,必须要给这个现场配置至少3台终端。而对于招测这个配电现场数据的主站来说,他并不关心具体挂接了几套终端,主站始终只和一套终端进行通讯,并希望这一套终端即完成所有数据的上报和采集。和主站这套通讯的终端就叫主机,其余两台就是从机。也就是说,这个配电现场中,主站直接与主机进行通讯,而主机在负责将自身所连接的三遥点进行数据采集与控制的同时,还需要与另外两个从机进行通讯。另外两个从机通过主机接受主站的指令并传输自身所连接的三遥点的数据。因此,在组网配置时,这个配电现场中需要将一个终端设置为主机直接与主站进行数据交互,另外的两个终端分别设置为从机,两个从机同时连接主机,通过主机实现与主站之间的数据交互。主机与从机都属于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中的节点。因此,需要分别对这三个终端进行主从配置才能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络数据的监控。
当遇到更大规模的配电现场时,由于各个终端的接口数量有限,某些终端只能依靠上一级(甚至多级)终端来将自身收集的数据逐级向上传输,直至最终由主站接收。也就是说,大规模的配电现场中各终端(也就是网络中对应的各个节点)之间需要通过多层级的组网连接关系来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络的数据监控。多层级的配电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层次与连接关系必然存在区别。因此,在组网时就需要单独对配电网络每个节点进行主从配置,大规模配电网络中,组网配置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
更进一步,由于配电网络中的各个终端其内部端口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在对整个网络进行数据监控时,即使主站只需要某些终端的某些端口的数据,但在接收数据时,主站也还是必须接收整个网络中所有节点逐级汇报上来的全部数据。而且由于端口顺序固定,主站在接收到全部数据之后还必须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筛选和重新排序才能加以利用。这种由主站统一收集并处理数据的方式,一方面会使得大量无用的数据占据配网络中的大量通信资源,而且也增加了主站处理数据时的计算量,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节点的配置进行简化的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
首先,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一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包括主站和节点,所述主站的对下接口连接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连接下一级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用于采集或传递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数据组和至少一个数据存储器:
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或本节点的对下接口所获取的数据;
所述数据组用于存储所述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
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本节点数据组中存储的数据;所述对上接口,还通过客户机端规约,接收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发出的指令;
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接收所述下一级节点上传的数据;所述对下接口,还在所述指令要求所述下一级节点的数据时,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下一级节点内的数据组要求数据。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并行的第二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第二种网络与前一种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节点包括索引存储器、数据组和至少一个数据存储器:
所述数据存储器,与上一种网络内的数据存储器相同,用于存储本节点或本节点的对下接口所获取的数据;
所述索引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中数据的索引信息;
所述数据组用于存储所述索引存储器;
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本节点索引存储器存储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所述对上接口,还通过客户机端规约,接收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发出的指令;
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接收所述下一级节点上传的数据;所述对下接口,还在所述指令要求下一级节点的数据时,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下一级节点内的数据组要求数据。
考虑到,节点的数据组内,实际上既可以存储索引存储器,也可以直接存储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的数据。因而,上述两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还可以相互结合。即,在前一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中的数据组中还包括索引存储器:所述索引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中数据的索引信息;所述对上接口还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所述索引存储器中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
并列的,也可以在第二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的数据组中存储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使所述对上接口在上传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的同时,还通过服务器端规约,直接向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数据组中存储的数据存储器的数据。
进一步的,为在组网时能够通过数据的传输明确节点之间的层次关系,上述的几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中,还可以将数据存储器分为自身数据存储器和子节点数据存储器,所述节点的每一个对下接口分别对应一个子节点数据存储器;
所述自身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获取的数据,
所述各个子节点数据存储器分别用于存储该子节点数据存储器所对应的对下接口获取的数据。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在节点中直接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排序,本发明所述的几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中,所述数据组中存储的数据按照所述主站的点号要求排列。这里的排列,既包括对数据种类的选择,也包括对数据顺序的设置。以往的配电网络基本上不改终端点号排列,因为终端点的排列已经被程序写死了,改不了,只能修改主站的。这使得当主站连接多台设备的时候,由于不同的终端内部点号不同,造成数据的混乱。本发明中,通过主站的指令逐级将点号要求下达至各个节点,无需对主站进行修改,直接通过终端修改上传的数据的顺序和种类。这样保证主站对所有终端的点号都能够一致。这也是本发明所述配电网络的一个创新点。
当然,在上面两种并列的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中,所述索引存储器中存储的索引信息也可以按照所述主站的点号要求排列,以满足主站对数据的要求。
本发明所述的几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中,服务器端规约包括101服务器端规约、104服务器端规约、62056服务器端规约、modebus服务器端规约和698.45服务器端规约;所述客户机端规约依次对应为101客户机端规约、104客户机端规约、62056客户机端规约、modebus客户机端规约和698.45客户机端规约;选择所述服务器端规约时需对应选择相应的客户机端规约。即,在直接连接的一对接口之间,必须同时适用101服务器端规约和101客户机端规约,或者同时适用104服务器端规约和104客户机端规约,或者同时适用62056服务器端规约和62056客户机端规约,以此类推。接口在规约的选择上有相当大的自由度,但必须保证直接连接的两个接口之间所用的规约能够匹配,这样才能够完成数据的有效传输。
这里的客户机端规约是指主动发起方所配置的规约,即主规约。向下一级进行通讯时,上一级节点所设置的规约就是客户机端规约,其所连接的下一级装置设置的规约就是服务器端规约。因为你问我才能答,规约一般配套使用。也有的厂家将服务器规约和客户机规约分别命名为从规约和主规约。
上述的几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中,对上接口或对下接口均可以选择采用以太网接口,串口,CAN口、GPRS接口、红外端口、WiFi端口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所述的数据包括三遥点号数据项,即遥信点号数据项、遥控点号数据项、遥脉点号数据项。三遥点表示存放于数据存储器、数据组中的数据。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配电网络,使用中仅需对节点进行主从规约的配置,在采用索引存储器时,同步对终端索引存储器的信息(索引)进行配置即可。简化了对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中节点的配置。
有益效果
针对配电网络中需要根据每个节点在配电网络中的位置和层次关系而分别单独进行配置的问题,本发明在节点中引入数据组和数据存储器的结构,由数据存储器保存节点采集或汇集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或数据的索引信息汇集至数据组,统一将数据组中对应的数据进行上传。每个节点,在上传信息时,将自身视为数据组,各节点根据预先约定的顺序整合其下所有节点中数据存储器的数据以及索引存储器的索引信息,由数据组打包上传;在向下传递信息时,所有节点将其下一层节点都被视作数据存储器,每一节点都会根据预先规定的顺序读取针对其自身的指令,并把相应的指令下传至其下的节点。由于引入了数据组和数据存储器的结构,对于每个终端(节点)来说,所有终端在上传数据时都只需要在针对其内数据组进行数据的读取与传送,所有终端在对下响应指令时都只需要根据其内数据存储器的信息响应对应的指令,两个方向上信息的传递都不需要再去考虑节点自己在配电网络中的位置和层次,只要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数据组或数据存储器的要求直接通过服务器端规约或客户机端规约进行传输即可。因而,本发明简化了配电网络中对每个节点的配置工作。
而且,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节点内部结构相同,在配电网络组网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将节点按照其在网络中的连接关系区分节点层次,增加了节点组网的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配电自动化现场。同时,节点内部和节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也因为数据组和数据存储器的引入而得到了简化。因此也同时可以方便地对配电网络层次结构的规模进行拓展,可以方便地在网络中设置更多的三遥点。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在对上通讯状态下的数据组中引入了索引存储器,通过索引存储器跟踪下级节点对应在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即在数据组中保存对应数据的索引信息,并通过该索引信息找到对应下级节点的数据。通过索引存储器,节点就不需要区分下级节点究竟是什么性质了(节点数据存储器,或者索引存储器均可)。传输时仅仅将数据组中直接存储的数据或者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直接进行传输即可,这样可以减轻配电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负担。而且,由于在各个节点的数据组中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排序、筛选,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减轻主站处理整个配电网络信息时的负担。对应的,在对下通讯状态下,根据上层节点对数据的要求,本节点可以将对其下一层的每一个数据存储器的数据处理要求通过客户机端规约直接传给对应的节点,即通过数据存储器找到对应的从节点。
根据本发明所述终端组建的配电网络中,由于每个终端内部结构相同,每个终端(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可以无差异地将其所连接的所有节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上传,同时,可以直接根据其上层节点的要求向相应的下层节点传达具体的数据处理要求,因此,组网方式灵活。而且,主站可以很方便的根据自身需要直接向配电网络中的各个节点传递具体的数据需求(即点号要求)。避免了现有配电网络需要对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重新配置以适应新的数据需求的尴尬局面。大大降低了配电网络采集、处理数据的成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本发明索引存储器中的索引实现数据传输时,由于索引存储器中的索引信息可以完全按照主站的点号要求进行排列,无需考虑对应的具体数据究竟是来自哪一个数据存储器,因而,这种方式更利于实现对数据的排列(否则,还需要在数据组中划分出若干块单独的空间存储每一个数据存储器的数据)。而且,通过索引存储器中的索引信息查询对应的数据进行传输,也可以减少节点中存储的数据量,节点配置更方便,数据传输的效率也更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组网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基于面向规约对象的通讯网络结构图。图1中间表示本发明所述配电网络中的一个典型的节点(终端)。这个节点可以直接采集三遥点号数据项,也可以充当对上或对下的通讯装置,实现对上的数据传输和对下的指令送达。节点包含一个对上接口以及至少一个对下接口,节点通过对上接口与上一级节点或主站连接,通过对下接口与下一级节点连接。所述对下接口将其所连接的下一级节点视为数据存储器,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下接口直接连接的各个下级节点要求数据,并将要求到的数据存储于本节点对应的数据存储器中;
所述对上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对上接口直接连接的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所述数据组中汇集的信息(可以是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索引信息查找到的对应的数据)。
本发明所提供的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中,主站的对下接口连接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连接下一级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用于采集或传递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数据组和至少一个数据存储器,也可以包括索引存储器;
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或本节点的对下接口所获取的数据;
所述索引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中数据的索引信息;
所述数据组用于存储所述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以及索引存储器;
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本节点数据组中存储的数据;还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所述索引存储器中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所述对上接口,还负责通过客户机端规约,接收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发出的指令;
所述节点在接收所述指令后,根据指令,首先向本节点数据存储器要求数据,再向本节点内的其他各个数据存储器要求余下的数据。
尤其,由于节点中,所有数据都存在数据存储器中,因此,响应指令时,通过查询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项就可以直接确定指令所针对的节点。
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接收所述下一级节点上传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于对应的数据存储器中;所述对下接口,还在所述指令要求所述下一级节点的数据时,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下一级节点内的数据组要求数据。
由于本发明在节点(即所述通讯装置)中引入了数据组的结构,对于每个节点来说,无论是对上通讯还是对下通讯中,所有终端都不需要再去考虑自己在配电网络中的位置和层次,只要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指令的要求直接通过服务器端规约进行传输即可。因而,本发明简化了配电网络中对每个节点的配置工作。而且,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节点内部结构相同,在配电网络组网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将节点按照其在网络中的连接关系区分节点层次,增加了节点组网的灵活性,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配电自动化现场。
图1中间部分所示的构成节点的通讯装置在工作中在对上通讯和对下通讯两种状态下按照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通讯,各个模块协同工作的方式如下:
对上通讯方法中(即在主机向主站、从机向主机或上一级从机、节点向主机或从机通讯时),所有节点均将本节点以及本节点下直接连接的各个子节点(所谓子节点是指本节点下直接连接的下一级节点)所获取的数据分别存储于本节点内各个对应的数据存储器中;
将所述各个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汇集至本节点的数据组,并行的,也可以在装置组中设置索引存储器,通过索引存储器汇集所述各个数据存储器中数据的索引信息;
本节点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其母节点(所谓母节点,是指本节点直接连接的上一级的节点)上传本节点数据组中汇集的数据,以及通过索引存储器中的索引信息获取的相应的数据;
对下通讯方法中(即在主站向主机、主机向从机、从机向下一级从机通讯时),所有节点均将与本节点直接连接的下一级节点视为数据存储器,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本节点中对应的各个数据存储器要求数据。即,本节点根据其母节点的要求向本节点内的各个数据存储器要求数据,在要求其子节点所获取的数据时,本节点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子节点内的数据组要求数据。
这里,数据存储器可分为自身数据存储器和子节点数据存储器,所述节点的每一个对下接口分别对应一个子节点数据存储器。所述自身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采集到的数据,所述各个子节点数据存储器分别用于存储该子节点数据存储器所对应的对下接口获取的数据(包括子节点自己采集到的数据以及子节点从其下一级节点处获取的数据)。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减轻各个节点在上传数据时的负担,同时在各个节点中实现对数据的排序、筛选,减轻主站处理整个配电网络信息时的负担,本方法在所述的对上通讯方法中,本节点的数据组中还引入索引存储器的概念。本节点的数据组将本节点内数据存储器数据的索引信息存储于索引存储器内,通过索引存储器的索引信息读取并上传对应的下一级节点的数据。
在所述的对下通讯时,所有节点根据其接收到的上级节点或主站的指令所要求的数据的顺序(即点号要求),确定本级节点的数据组需要的数据以及本级节点数据组所汇集的数据的顺序;同时,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本级节点直接连接的各个数据存储器,按照上级节点或主站确定的顺序要求数据。
由于数据组中的数据是按照其上层节点的客户机端规约的要求进行排序的,在经过数据组汇集后再通过服务器端规约上传筛选排序后的数据,节点可以将不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精简(即不存入数据组中,也不需要进行处理),以减轻配电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负担,同时在节点上实现对数据的初步处理,分担主站的计算量。对应的,在对下通讯状态下,根据上层节点对数据的要求,本节点可以将对其下一层的每一个数据存储器的数据处理要求通过客户机端规约直接传给对应的从节点。从节点就可以根据上层节点的指示,响应主站对数据的具体要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所述的各个节点之间物理连接方式包括使用以太网,串口,CAN口、GPRS、红外或WiFi进行连接。接口之间的规约包括101规约、104规约、62056规约、modebus规约和698.45规约。每一种规约都包括对应的服务器端规约(即从规约)和客户机端规约(即主规约)。直接连接的两个接口之间,如果确定选择某种服务器端规约,对应的,就必须选择其配套的客户机端规约。
在类似如图2所示的配电现场,假设需要采集或控制遥信点25个,遥测点25个,遥控点25个。而终端资源有限,每套终端最多只能同时采集或控制遥信点10个,遥测点10个,遥控点10个(不同厂家设计不同,或许有的厂家可以三遥数量各15个,也许是5个)。这时候,出于对实际情况考虑,将5个终端(即本发明所述的节点或通讯装置)按照图2所示组合为配电网络。若配电现场只需要遥信数据CDA 3个,而配电网络的各终端遥信内部遥信数据固定的按照A B C D E F G H I J的顺序排列(排列顺序由内部程序固定)。因此,主站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主机1下达需要遥信数据CDA的指令,主机1再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其下的从节点下达对应的指令(在对上通讯时,从节点被视为数据组,向其上级节点对应的数据存储器中上传该节点汇集的各数据)。在对上通讯时,各个节点按照上一层节点客户机端规约的指示,通过各个节点中的数据组,从本节点的各个实装置中的10个遥信中取出ACD3个数据(或者数据的索引信息),按照主站的要求调整排序为CDA,将数据(或者数据的索引信息)保留在数据组中。最后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将CDA数据逐级上报,直至主站。
这样的组网方式,由于网络中各个节点的结构均相同,极大地简化了网络内部对每个节点进行配置的工作量。对每个节点每个终端来说,它不需要再去考虑自己是为主机服务的还是为从机或主站服务的,仅仅通过统一的配置就能够与其他终端进行组网,满足其所在网络层级的需求。由于装置对上通过数据组上传数据信息,对下直接针对数据存储器下达数据处理指令,直接省去了对每个节点进行单独配置的麻烦,同时也避免了传统组网模式下必须通过修改各个节点代码来响应主站对数据的特殊需求的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包括主站和节点,所述主站的对下接口连接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连接下一级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用于采集或传递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数据组和至少一个数据存储器;
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或本节点的对下接口所获取的数据;
所述数据组用于存储所述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中的数据;
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本节点数据组中存储的数据;所述对上接口,还通过客户机端规约,接收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发出的指令;
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接收所述下一级节点上传的数据;所述对下接口,还在所述指令要求所述下一级节点的数据时,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下一级节点内的数据组要求数据。
2.一种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包括主站、节点,所述主站的对下接口连接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连接下一级节点的对上接口,所述节点用于采集或传递数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索引存储器、数据组和至少一个数据存储器,
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或本节点的对下接口所获取的数据;
所述索引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中数据的索引信息;
所述数据组用于存储所述索引存储器;
所述节点的对上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本节点索引存储器存储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所述对上接口,还通过客户机端规约,接收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发出的指令;
所述节点的对下接口,通过服务器端规约,接收所述下一级节点上传的数据;所述对下接口,还在所述指令要求下一级节点的数据时,通过客户机端规约,向对应的下一级节点内的数据组要求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器分为自身数据存储器和子节点数据存储器,所述节点的每一个对下接口分别对应一个子节点数据存储器;
所述自身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获取的数据,
所述各个子节点数据存储器分别用于存储该子节点数据存储器所对应的对下接口获取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组中存储的数据按照所述主站的点号要求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规约包括101服务器端规约、104服务器端规约、62056服务器端规约、modebus服务器端规约和698.45服务器端规约;所述客户机端规约依次对应为101客户机端规约、104客户机端规约、62056客户机端规约、modebus客户机端规约和698.45客户机端规约;选择所述服务器端规约时需对应选择相应的客户机端规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组中还包括索引存储器,所述索引存储器用于存储本节点中各个数据存储器中数据的索引信息;
所述对上接口还通过服务器端规约,向所述上一级节点或主站上传所述索引存储器中的索引信息所指向的数据。
7.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组中的索引信息按照所述主站的点号要求排列。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配电通讯数据交换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上接口和对下接口为以太网接口,串口,CAN口、GPRS接口、红外端口、WiFi端口中的一种或几种。
CN201611127472.9A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Pending CN1067904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7472.9A CN106790464A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7472.9A CN106790464A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0464A true CN106790464A (zh) 2017-05-31

Family

ID=58877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7472.9A Pending CN106790464A (zh) 2016-12-09 2016-12-09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9046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642A (zh) * 2000-12-26 2003-06-25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1039212A (zh) * 2006-03-15 2007-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快速入库方法
CN103701906A (zh) * 2013-12-27 2014-04-0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实时计算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05376093A (zh) * 2015-11-19 2016-03-02 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 海量数据点的分布式管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26642A (zh) * 2000-12-26 2003-06-25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1039212A (zh) * 2006-03-15 2007-09-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快速入库方法
CN103701906A (zh) * 2013-12-27 2014-04-0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分布式实时计算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05376093A (zh) * 2015-11-19 2016-03-02 中冶南方(武汉)自动化有限公司 海量数据点的分布式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6346B (zh) 一种大规模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05182922B (zh) 办公楼宇用电信息采集与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911347A (zh) 一种基于跨安全分区的配网监控系统及信息传输方法
CN104967686B (zh) 一种构建面型3s智慧服务商店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04914817A (zh) 一种基于家用仪表的智能家居中控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853503B (zh) 灯具工作状态数据的收集系统和灯具控制系统
CN209417574U (zh) 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数据智能采集系统
CN105005215A (zh) 工业总线设备协议转换装置及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CN106375480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的电能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060219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校园物联网系统
CN104362756A (zh) 家庭用电实时分析系统
CN107995293A (zh) 基于物联网信息的大数据一体机和应用系统
CN106789203A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通讯装置
CN107918273A (zh) 一种移动物联网技术在交叉带分拣机上的应用系统
CN104483936A (zh) 一种无线数据接入系统的无线网络信息收集平台
CN106790464A (zh) 一种基于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数据交换网络
CN110430117B (zh) 一种连接云端网络与用户内网的高并发隧道系统及方法
CN210781189U (zh) 采集用户电表负荷辨识数据的硬件设备
CN209590631U (zh) 基于蓝牙Mesh网络的数据采集装置及系统
CN106549811A (zh) 一种针对智能网荷互动终端的面向对象通讯方法
CN110392451B (zh) 基站系统
CN110286657A (zh) 一种监控系统
CN106059919B (zh) 一种基于智能路由器的分级式互联网系统
CN105069114B (zh) 一种充换电站数据转发方法及系统
KR20170050873A (ko) 다른 통신환경을 사용하는 헬스기기로부터 수집된 헬스 정보를 관리하는 빅데이터 프레임워크 및 이를 포함한 모바일 헬스케어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