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7846B - 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7846B
CN106537846B CN201580037175.2A CN201580037175A CN106537846B CN 106537846 B CN106537846 B CN 106537846B CN 201580037175 A CN201580037175 A CN 201580037175A CN 106537846 B CN106537846 B CN 106537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arrier
data group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71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7846A (zh
Inventor
维韦克·夏尔马
罗伯特·阿诺特
二木尚
陈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537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7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5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private Base Stations, e.g. femto Base Stations, home Node 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其中在该通信系统中,移动通信装置使用经由该通信系统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提供的通信承载来通信用户数据。这些基站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基站针对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数据分组开始PDCP处理的时间并且基于所述移动通信装置向第二基站确认该数据分组的时间来确定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来通信用户数据的分组延迟。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向移动或固定通信装置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系统及其组件。本发明尤其但不仅仅涉及如当前在关联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文档中所定义的高级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经由多个基站的连接性。
背景技术
在蜂窝通信网络中,用户设备(UE)(诸如移动电话、移动装置、移动终端等)可以经由基站与其它用户设备和/或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LTE系统包括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演进型分组核心(EPC)网(或简称为“核心网”)。E-UTRAN包括用于向UE提供用户面(例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LC)层、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和物理(PHY)层)和控制面(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终端的多个基站(“eNB”)。
通信网络最近的发展见证了诸如微微eNB、毫微微eNB或家庭eNB(HeNB)等的低功率节点(LPN)所操作的所谓的“小”小区的增长部署,其中这些小区与更高功率(常规)宏基站所操作的现有宏小区相比具有更小的覆盖区域。包括多个不同小区类型的网络(例如,包括宏小区和毫微微小区的网络)被称为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或HetNets)。在以下说明中,术语基站用来指代任何这种宏基站或LPN。
在相关技术中,移动电话被配置为经由一个基站(使用关联的无线链路)来进行通信。然而,在针对E-UTRA和E-UTRAN的小小区增强的研究(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的3GPP技术报告(TR)36.842)中,引入了所谓的“双连接性(dual connectivity)”功能,以例如改善针对用户设备的高数据速率的覆盖、临时网络部署、小区边缘吞吐量以及/或者增大系统吞吐量。双连接性特征建立了供兼容移动电话(和其它用户设备)与多个网络点大致同时地进行通信的技术。具体地,该“双连接性”功能是指(RRC连接(RRC_CONNECTED)模式下工作的)给定移动电话消耗由至少两个不同的网络点(例如,两个以上基站)所提供的无线资源的工作模式。通常,双连接功能中所涉及的网络点其中之一是宏基站并且另一网络点(或多个网络点)包括低功率节点(或多个低功率节点)。
针对移动电话的双连接性的设置中所涉及的各网络点可以假定不同的角色。网络点之一可以被称为主基站(MeNB),并且其它网络点各自可以被称为次级基站(SeNB)。通常,双连接性的设置中所涉及的各种次级基站经由所谓的非理想回程(backhaul)连接(至MeNB,从而连接至核心网)。此外,在双连接性情形中,基站之一(MeNB)与其它基站是否同样连接至核心网以进行(例如至服务网关的)用户面通信无关地将控制面信令经由关联的接口(例如,S1接口)路由至核心网。
MeNB/SeNB角色不必依赖于各基站的能力/类型(例如,功率等级)并且(即使在使用相同基站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不同的移动电话而有所不同。
根据双连接性功能,移动电话的无线(通信)承载和基站之间的映射可以按如下方式实现:
–仅由MeNB所服务的无线承载(MeNB特定承载);
–仅由SeNB所服务的无线承载(SeNB特定承载);以及
–由MeNB和SeNB所服务的无线承载(分离承载)。
3GPP技术规范(TS)36.314定义了基站可以进行的多个层2(L2)测量。这种测量例如包括以下内容的一个或多个:
–针对物理资源块(PRB)使用的测量(即,测量时间和频率资源的使用);
–针对所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测量;
–针对活动UE的数量的测量;
–针对分组延迟的测量;
–针对数据丢失的测量(即,测量由于拥塞、流量管理等而丢弃的数据分组);以及
–针对所调度的因特网协议(IP)吞吐量的测量。
基站可以基于该基站的PDCP实体所提供的(例如,用于指定PDCP层处从更上层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的时间点)的适当的“到达”时间点测量(或“时间戳”)以及该基站的MAC实体所提供的(例如,用于指定确认UE已经成功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的时间点的)“接收”时间点测量(或“时间戳”),来计算下行链路分组延迟。分组延迟可以针对单个分组(例如作为与该单个分组相关联的两个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或者可以作为平均值(例如,各对到达时间戳和接收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的总和除以数据分组的数量)来计算。
本发明人已经意识到,在分离承载情形中,在(对于同一承载,或者对于不同的承载而言)PDCP和MAC功能驻留在不同的基站中的情况下,通过基站(MeNB和SeNB这两者)来进行分组延迟测量出现问题。
具体地,由于(对于给定承载而言)PDCP和MAC功能可能驻留在不同的基站中(例如,PDCP功能可以驻留在MeNB中,并且(至少部分的)MAC功能可以驻留在SeNB中-但部分MAC功能可以驻留在MeNB中),因此可能无法计算并报告分组延迟测量。更具体地,由于下行链路分组延迟的计算是基于PDCP层和MAC层这两者提供的输入(例如,各时间戳),因此在(对于分离的承载)由不同的基站提供这些层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计算并报告分组延迟测量。
此外,在分组延迟的计算是基于将针对属于不同的通信承载的多个数据分组各自的分组延迟进行平均的情况下,该计算仅能使用非分离承载的时间戳的对,因而计算可能不会针对分离承载给出实际分组延迟的准确描述(由于与非分离承载的情况下涉及单个基站相比涉及至少两个基站,因而实际的分组延迟很可能更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旨在提供克服或至少部分地缓解以上问题至少之一的方法和设备。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被配置为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经由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来提供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承载,所述基站设备包括:建立部件,用于经由通过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承载,其中所述通信承载包括: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中的一个基站中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中进行第一处理,以及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中的另一基站中的第二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二部分中进行第二处理;以及获得部件,用于获得: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中的所述一个基站中、针对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数据分组开始所述第一处理的时间,以及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中的所述另一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确定部件,用于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确定分组延迟。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其被配置为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经由所述基站和其它基站来提供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承载,所述基站包括:建立部件,用于经由通过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承载,其中所述通信承载包括: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中的一个基站中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中进行第一处理,以及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中的另一基站中的第二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二部分中进行第二处理;以及获得部件,用于获得: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中的所述一个基站中、针对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数据分组开始所述第一处理的时间,以及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中的所述另一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确定部件,用于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确定分组延迟。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基站,所述主基站被配置为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经由所述主基站和次级基站提供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承载,所述主基站包括:建立部件,用于经由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承载,其中所述通信承载包括:所述主基站上的第一(例如,PDCP)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中进行第一(例如,PDCP)处理,所述主基站上的第二(例如,MAC)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二部分中进行第二(例如,MAC)处理,以及所述次级基站上的其它(例如,MAC)部分,其中在所述其它部分中进行其它(例如,MAC)处理。所述主基站包括获得部件,用于获得: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主基站中、针对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数据分组开始所述第一处理的时间,以及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主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确定部件,用于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针对经由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其它部分的通信确定分组延迟。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基站,其被配置为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在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提供多个通信承载,所述主基站包括:建立部件,用于:经由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次级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第一通信承载,以及不经由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第二通信承载;标识部件,用于标识数据分组是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还是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通信;获得部件,用于在数据分组由所述标识部件标识为要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通信的情况下获得: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针对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开始处理的时间,以及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主基站中、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确定部件,用于在数据分组由所述标识部件标识为要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针对所述数据分组确定分组延迟,其中,所述确定部件被配置为在数据分组由所述标识部件标识为要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的情况下,丢弃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的数据分组而不针对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确定分组延迟。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户通信装置和上述的基站设备。
本发明针对所公开的所有方法提供用于在相应的设备上执行的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本身(用户设备、节点或其组件)以及更新设备的方法。
本说明书(该术语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公开的和/或附图中所示出的各特征可以与任何其它所公开的和/或所说明的特征独立地(或者与任何其它所公开的和/或所说明的特征相结合地)包含在本发明中。特别地但并非限制性地,从属于特定独立权利要求的任何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以以任何组合的形式或者单独地引入该独立权利要求。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以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本发明可适用的类型的移动电信系统;
图2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系统的一部分的移动电话的主要组件的框图;
图3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系统的一部分的主基站的主要组件的框图;
图4是示出构成图1所示的系统的一部分的次级基站的主要组件的框图;以及
图5~8示出采用承载分离配置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系统中可以得出分组延迟的示例性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概述
图1示意性示出包括经由基站5-1和5-2服务的移动电话3(或其它兼容的用户设备)的移动(蜂窝)电信系统1。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尽管为了说明在图1中示出一个移动电话3和两个基站5,但在实现时,该系统将通常包括其它基站和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3的用户可以经由基站5和核心网7与其它用户和/或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核心网7包括移动管理实体(MME)11、服务网关(S-GW)13和分组数据网(PDN)网关(P-GW)15等。
MME 11管理移动电话3的一般移动方面,并且确保移动电话3在通信网络所覆盖的地理区域内移动时(以及/或者移动电话3在通信系统的基站之间切换时)维持与该移动电话3的连接性。MME 11还处理针对移动电话3的控制面信令,并且例如通过对提供与移动电话3相关联的各种承载(例如,演进型分组系统(EPS)承载和/或无线承载等)所经由的S-GW13和P-GW 15(和/或可能的其它网络节点)进行控制来管理这些承载。
S-GW 13提供移动电话3和核心网7之间(经由基站5-1)的连接,以经由关联的通信承载(例如,EPS承载)发送并接收用户面数据。通信承载通常在P-GW 15处终止,但通信承载也经常由P-GW 15和核心网7以外的通信终点之间的外部承载(例如,其它EPS承载等)补充。应理解,尽管被示为分离实体,但S-GW 13和P-GW 15的功能可以在单个网关元件中实现。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各基站5操作一个或多个基站小区(未示出),其中在这些基站小区中,可以使用移动电话3和各服务基站5之间所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合适的通信链路(例如,无线链路)来在基站5和移动电话3之间进行通信。各所述通信链路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关联的载波(F1、F2)来携载。
在本系统中,可以使用(例如3GPP TR 36.842中规定的)进行了适当配置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承载向兼容的用户设备(诸如移动电话3等)提供双连接性服务。因此,这些基站其中之一被配置为主基站(MeNB)5-1并且其它基站被配置为次级基站(SeNB)5-2。基站5经由适当的通信接口(例如,“X2”接口)彼此连接。
MeNB 5-1经由S1接口连接至核心网7以提供经由S-GW 13的用户面(“S1-U”)通信以及与MME 11的控制面(“S1-MME”)通信这两者。针对SeNB5-2的回程通信经由包括基站5之间的接口的非理想回程来进行路由。尽管图1中未示出,但SeNB 5-2还可以直接地或者经由外部网络20而具有针对SeNB5-2的通信承载中的至少一些通信承载(例如,任何SeNB特定的承载/常规承载)的(除经由MeNB 5-1以外的)与核心网7的用户面(“S1-U”)连接性。
移动电话3可以配置有多个通信承载(例如,针对语音的第一通信承载、针对视频的第二通信承载、针对因特网数据的第三通信承载等),例如以针对不同的服务提供不同的发送优先级。各通信承载(以及经由这些通信承载所发送的各数据分组)与诸如QCI值等的适当的QoS标识符相关联,以确保可以与这些通信承载是经由MeNB 5-1、SeNB 5-2还是这两者所提供无关地满足适当的发送优先级。与移动电话3的通信承载其中之一相关联的数据可以在相同的无线链路/载波上发送(但针对不同承载的数据可以经由不同的无线链路/载波来发送)。
在本系统中,基站5-1、5-2(和移动电话3)被配置为使用分离承载(即,经由MeNB5-1和SeNB 5-2这两者所服务以通信针对移动电话3的用户面数据的通信承载)来提供双连接性。这种分离承载的建立可以由MeNB 5-1在适当的情况下发起。作为该双连接性服务的一部分,在本示例中,针对分离承载的PDCP功能由MeNB 5-1提供,并且针对分离承载的MAC功能由SeNB 5-2(或者MeNB 5-1和SeNB 5-2这两者)提供。因而,在MeNB 5-1(从核心网7)接收到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的情况下,MeNB 5-1进行针对该数据分组的适当PDCP处理,并且MeNB 5-1将该数据分组传递至MeNB 5-1的更下层以及(经由SeNB 5-2和MeNB 5-1之间设置的X2接口)传递至SeNB 5-2。SeNB 5-2在不涉及SeNB 5-2的PDCP层(如果存在)的情况下从MeNB 5-1接收数据分组,并且将该数据分组传递至RLC层,接着该数据分组从RLC层传递至SeNB 5-2的MAC层。最后,使用PHY层将数据分组发送至移动电话3。因此,尽管各数据分组是由适当的基站层(PDCP、RLC、MAC和PHY层)来处理的,但在该分离承载的情形中,不同的层是由不同的基站5-1、5-2所提供的。
有利地,基站5-1、5-2还可以被配置为针对分离承载进行分组延迟测量。这里公开与如何以特别高效且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该情况有关的多个示例。
在一个示例中,SeNB 5-2被配置为(经由X2接口)向MeNB 5-1提供标识与移动电话3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相关联的时间(例如,MAC时间戳)的信息。使用与该分组相对应的SeNB 5-2的MAC“接收”时间戳信息和(MeNB 5-1的PDCP层所提供的)“到达”时间戳信息、或者通过基于多个数据分组各自的时间戳的对将与该多个数据分组相关联的各延迟进行平均,MeNB 5-1可以得出由于使用分离承载进行数据分组的通信而产生的延迟。
在针对以上实例的稍微修改中,代替SeNB 5-2提供针对移动电话3所接收到的数据分组的MAC时间戳,MeNB 5-1被配置为随着MeNB 5-1转发至SeNB 5-2的各数据分组包括其自身的关联的PDCP到达时间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SeNB 5-2能够基于与该特定数据分组相关联的MeNB 5-1的PDCP时间戳信息和SeNB 5-2自身的MAC时间戳信息(或者通过将与多个数据分组相关联的各延迟进行平均),来得出由于使用分离承载进行数据分组的通信而产生的延迟。
在另一示例中,SeNB 5-2可以被配置为即使在没有从MeNB 5-1接收到关联的PDCP时间戳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出针对分离承载的分组延迟。具体地,SeNB 5-2可以被配置为用其自身的RLC层所生成的(例如,表示RLC更上层服务接入点(SAP)处接收到数据分组的时间)时间戳代替PDCP层的时间戳。有益地,该修改后的计算将得到由于SeNB 5-2所进行的数据分组的处理而产生的延迟的更准确的表示,这是由于该计算排除了X2接口引入的任何附加延迟和/或主基站5-1引入的任何延迟。应理解,SeNB 5-2可以被配置为在适当的情况下将该修改后的计算的结果(经由X2接口)报告给MeNB 5-1。
在又一示例中,基站5-1、5-2各自被配置为提供“复合”分组延迟值的各不同部分,这些部分包括:
i)由MeNB 5-1得出的一部分,其包括测量到的在MeNB 5-1的PDCP层(例如,在PDCP更上层SAP处)从核心网7接收到数据分组和(例如基于在MeNB 5-1的X2SAP处从SeNB 5-2接收到的针对该数据分组确认的)该数据分组经由X2接口的成功传输之间的MeNB 5-1特定“内部”分组延迟;以及
ii)由SeNB 5-2得出的一部分,其包括测量到的在经由X2接口(例如在SeNB 5-2的RLC更上层SAP处)接收到数据分组和SeNB 5-2的MAC层所提供的来自移动电话3的移动电话3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分组的相应确认的时间戳之间的SeNB 5-2特定“内部”分组延迟,。
两个基站5其中之一可以根据这两个部分如此得出复合延迟值(其中例如经由X2接口向进行该得出的基站提供另一基站所得出的延迟值的一部分)。复合延迟值可以通过其它通信实体(例如,OAM实体)得出,其中复合延迟值的各部分是由得出该部分的各基站5向该其它通信实体提供的(或者两个部分由已经例如经由X2接口从另一基站接收到这两个部分其中之一的单个基站提供)。
换句话说,MeNB 5-1被配置为(在PDCP更上层SAP处)测量将数据分组在下行链路上向移动电话3发送的时间,并且获得在X2SAP处接收到关联的确认的时间。因而应理解,测量的MeNB 5-1部分可以考虑到任何X2特定延迟。SeNB 5-2可以被配置为(如上所述)进行自身的部分的分组延迟测量,并且经由X2接口向MeNB 5-1提供SeNB 5-2的测量结果。在这种情况下,MeNB 5-1可以组合测量的两个部分。MeNB 5-1还可以被配置为将组合测量(或者该两部分)提供给例如OAM实体的其它实体。
应理解,复合值可以包括测量到的诸如(例如基于MeNB的X2SAP发送数据分组以及MeNB从SeNB 5-2接收到相应的X2确认的时间)在MeNB 5-1经由X2接口发送数据分组与SeNB5-2接收到该数据分组之间的X2特定延迟等的其它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计算在PDCP更上层SAP处(从核心网7)接收到数据分组的时间和MeNB的X2SAP向SeNB 5-2发送该数据分组的时间之间的MeNB 5-1特定部分。
因而,基于从PDCP层和MAC层获得的适当的时间戳的对,即使在针对移动电话3适当采用使用分离承载的双连接性的情况下,基站5也能够(例如通过进行TS 36.314中规定的计算)得出适当的分组延迟值。
这继而还可以有益于改善整体系统效率,这是由于基站可以进行范围更广且更准确的L2测量,基于这些测量,基站可能能够更新其操作。最后,在适当的情况下,例如OAM实体的其它实体可以利用这些分组延迟测量,以辅助网络运营商更新网络配置。
移动电话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移动电话3的主要组件的框图。如图所示,移动电话3具有被配置为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33相对于基站5发送信号并接收信号的收发器电路31。移动电话3具有用以控制该移动电话3的操作的控制器37。控制器37与存储器39相关联并且连接至收发器电路31。尽管图2中未必示出,但移动电话3当然可以具有传统移动电话3的所有常用功能(诸如用户接口35等),并且这可以适当地由硬件、软件和固件中的任何之一或任意组合来提供。软件例如可以预先安装在存储器39中以及/或者可以经由电信网络下载或者来自可移除数据存储装置(RMD)。
控制器37被配置为在本示例中通过存储器39内所存储的程序指令或软件指令来控制移动电话3的整体操作。如图所示,这些软件指令包括操作系统41、通信控制模块43、双连接性模块45和HARQ模块47等。
通信控制模块43控制移动电话3和基站5之间的通信。通信控制模块43还控制要发送至基站5(和其它节点,例如经由基站5至MME 11)的独立的上行链路数据流和下行链路数据流以及控制数据流。
双连接性模块45(借助通信控制模块43)协调经由构成双连接性服务的一部分的各通信承载的通信。双连接性模块45还控制经由关联的载波F1的与MeNB 5-1的通信以及经由关联的载波F2的与SeNB 5-2的通信。
(在MAC层上工作的)HARQ模块47负责生成并发送针对从服务移动电话3的基站成功接收到的各数据分组的确认(或者在未能接收数据分组的情况下发送否定确认)。HARQ模块47所发送的确认(Ack)包括(例如,通过标识无线帧的特定资源块或资源块组)标识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的时间点的信息。
主基站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主基站5-1的主要组件的框图。主基站5-1是向其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设备3提供服务的通信节点。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协调各种基站5和移动电话3之间的通信。如图所示,主基站5-1包括经由至少一个天线53相对于移动电话3发送信号并接收信号的收发器电路51。主基站5-1还经由网络接口55(用于与相邻基站通信的X2/非理想回程接口和用于与核心网7通信的S1接口)相对于核心网7和其它相邻基站(例如,SeNB5-2)发送信号并接收信号。收发器电路51的操作由控制器57根据存储器59中所存储的软件来进行控制。软件包括操作系统61、通信控制模块63、双连接性模块65、S1模块67、X2模块68和层2(L2)测量模块69等。
通信控制模块63控制主基站5-1和SeNB 5-2、移动电话3以及核心网装置之间的通信。
双连接性模块65协调经由构成针对该基站所服务的移动电话3的双连接性服务的一部分的通信承载(或多个通信承载)的通信。
双连接性模块65包括负责在基站5-1被配置为MeNB的情况下经由该基站5-1进行数据分组的通信的PDCP、RLC、MAC和PHY实体(层)。
PDCP实体负责从更上层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并且负责针对所接收到的各数据分组记录(针对移动电话3的)特定数据分组到达PDCP实体的更上层SAP的时间点,即,PDCP实体开始处理该数据分组的时间点。PDCP实体适当地将标识所记录的时间点的信息(经由X2模块68)提供给MeNB 5-1的L2测量模块69和/或SeNB 5-2的L2测量模块69。
MAC实体负责获得(并记录)针对经由主基站5-1发送的被移动电话3成功接收到的各数据分组的确认(或者在未能接收到数据分组的情况下获得否定确认)。移动电话3的确认(Ack)包括(例如通过标识无线帧的特定资源块或资源块组)标识移动电话3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的时间点的信息。MAC实体将标识所记录的时间点的信息提供给MeNB 5-1的L2测量模块69。
S1模块67处理基站5和核心网7实体(诸如MME 11和S-GW 13等)之间的S1信令(例如,生成、发送并接收根据S1协议而格式化的消息/PDU)。例如,S1模块67负责在基站5-1被配置为用作MeNB的情况下从核心网7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并且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分组(经由基站5-1的PDCP更上层SAP)传递至双连接性模块65。
X2模块68处理主基站5和诸如次级基站5-2等的其它基站之间的X2信令(例如,生成、发送并接收根据X2应用协议而格式化的消息/PDU)。例如,X2模块68负责与次级基站5-2的相应X2模块交换与分离承载有关的信令(例如,控制信令和/或数据分组)。
L2测量模块69负责针对(直接、或经由作为双连接性服务的一部分的其它基站而间接)发送至连接至该基站的用户设备(诸如移动电话3等)的数据分组得出分组延迟值(例如,每个QoS等级的平均分组延迟值)。为此,L2测量模块69获得标识PDCP实体(在PDCP实体的更上层SAP处)从更上层接收到特定(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的记录时间点的信息。L2测量模块69还(例如经由X2模块68)获得(基于标识与移动电话3通信的MAC实体的下层SAP接收到相应确认的适当时间点的信息的)标识移动电话3接收到该特定数据分组的记录时间点的信息。
次级基站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次级基站5-2的主要组件的框图。次级基站5-2是向其覆盖区域内的用户设备3提供服务的通信节点。如图所示,次级基站5-2包括经由至少一个天线53相对于移动电话3发送信号并接收信号的收发器电路51。次级基站5-2还经由网络接口55(用于与相邻基站通信的X2/非理想回程接口和用于与核心网7通信的可选S1接口)相对于核心网7和其它相邻基站(例如,MeNB 5-1)发送信号并接收信号。收发器电路51的操作由控制器57根据存储器59中所存储的软件来进行控制。软件包括操作系统61、通信控制模块63、双连接性模块65、(可选的)S1模块67、X2模块68和层2(L1)测量模块69等。
通信控制模块63控制次级基站5-2和MeNB 5-1、移动电话3以及核心网装置之间的通信。
双连接性模块65协调经由构成针对该基站所服务的移动电话3的双连接性服务的一部分的通信承载(或多个通信承载)的通信。
双连接性模块65包括负责在基站5-2被配置为SeNB的情况下经由该基站5-2进行数据分组的通信的PDCP、RLC、MAC和PHY实体(层)。然而,如可以从图4看出的,在分离承载的情况下,次级基站5-2仅使用RLC、MAC和PHY实体(但PDCP实体仍可以用于次级基站5-2的其它非分离承载)。
MAC实体负责获得(并记录)针对经由次级基站5-2发送的被移动电话3成功接收到的各数据分组的确认(或者在未能接收到数据分组的情况下获得否定确认)。移动电话3的确认(Ack)包括(例如通过标识无线帧的特定资源块或资源块组)标识移动电话3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的时间点的信息。MAC实体适当地将标识所记录的时间点的信息(经由X2模块68)提供给SeNB 5-2的L2测量模块69和/或MeNB 5-1的L2测量模块69。
如果存在,则S1模块67处理基站5-2和核心网7实体(诸如MME 11和S-GW 13等)之间的S1信令(例如,生成、发送并接收根据S1协议而格式化的消息/PDU)。
X2模块68处理次级基站5-2和诸如主基站5-1等的其它基站之间的X2信令(例如,生成、发送并接收根据X2应用协议而格式化的消息/PDU)。例如,X2模块68负责与主基站5-1的相应X2模块交换与分离承载有关的信令(例如,控制信令和/或数据分组)。
L2测量模块69负责针对(直接、或经由作为双连接性服务的一部分的其它基站而间接)发送至连接至该基站的用户设备(诸如移动电话3等)的数据分组得出分组延迟值(例如,每个QoS等级的平均分组延迟值)。为此,L2测量模块69(例如经由X2模块68)获得标识MeNB 5-1的PDCP实体(在PDCP更上层SAP处)从更上层接收到特定(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的记录时间点的信息、以及或者标识SeNB 5-2从MeNB 5-1的PDCP实体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例如,X2模块68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或者在RLC实体的更上层SAP处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的时间点的信息。L2测量模块69还获得(基于标识MAC实体的更下层SAP接收到相应确认的适当时间点的信息的)标识移动电话3接收到该特定数据分组的记录时间点的信息。
在上述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将移动电话3和基站5描述为具有多个离散的模块(诸如通信控制模块和双连接性模块等)。尽管可以针对某些应用(例如修改现有系统以实现本发明)以该方式提供这些模块,在其它应用(例如从开始就考虑使用本发明的创造性特征来设计的系统)中,也可以将这些模块内置于整个操作系统或者代码中,所以这些模块可能不像离散的实体一样可被识别。这些模块还可以在软件、硬件、固件或它们的混合物中实现。
分组延迟
在论述详细实施例之前,根据内容总结如下的TS 36.314的第4.1.4.1章节给出分组延迟测量的定义。TS 36.314公开了该测量的目的在于针对操作和维护(OAM)性能可观察性测量L2分组延迟。如果存在小区中所服务的至少一个中继节点,则对于该小区,基站针对该基站和UE之间发送的分组以及针对该基站和各中继节点之间发送的分组独立地进行各测量。
在LTE系统中,由于其复杂的功能,因而层2被划分为诸如MAC层、PDCP层和RLC层等的更多层。分组延迟测量涉及MAC、RLC和PDCP层的操作。
PDCP层主要负责因特网协议(IP)头部压缩和加密,并且在切换的情况下还支持无损移动并且针对更高层控制协议提供完整性保护。RLC层主要包括自动重传请求(ARQ)功能并且支持数据分割(segmentation)和拼接(concatenation)。MAC层是靠近PHY层(层1)的最下层部分,并且负责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即,空中接口)。因而,PDCP层从更高层接收到的任何数据分组通过RLC层和MAC层修改(分割、重新排列、重新排序、优先排序等)以适合经由PHY层传输。因此,在移动电话能够重组并验证PDCP实体所接收到的数据分组之前,包括该数据分组的PDCP服务数据单元(SDU)必须是完整地被移动电话3接收的。因而,在移动电话3确认接收到所发送来的数据分组的最后的部分之前,该数据分组不被视为已被移动电话3接收。应理解,由于部分可以无序发送和/或与其它数据分组组合发送,因此数据分组的最后的部分不必包括该数据分组的实际尾部。
如TS 36.314中所使用的术语“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延迟(Packet Delay in theDL per QCI)”是指使用数据无线承载(DRB)经由特定基站5进行数据分组的通信中的延迟平均值,该值通常是针对服务质量(QoS)等级而获得的。特定数据分组的适当的QoS等级可以通过与各数据分组相关联的QoS等级标识符(QCI)来标识。
对于(与DRB相关联的)特定数据分组的到达,参考点是所谓的PDCP更上层服务接入点(SAP),即基站5的更上层可以访问PDCP层的服务的点。换句话说,PDCP SAP可以被视为代表PDCP层所假定的负责传送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的点。对于UE3对特定数据分组的成功接收,参考点是服务该UE 3的基站5的所谓的MAC更下层SAP。换句话说,发送来的数据分组的最后的部分的接收通常被视为MAC更下层SAP从PHY层接收到与该部分相对应的“Ack”的时间点。
更详细地,可以使用以下等式来得出分组延迟测量M(T,qci):
其中,是下取整函数,并且在表1中给出参数的定义。
表1–用于计算分组延迟的参数(TS 36.314的表4.1.4.1-1)
分组延迟测量意在测量基站5处的缓冲所引入的任何延迟等。因此,高分组延迟可以表示传输问题(例如,影响空中接口的问题)和/或基站5的过载等。因此,在双连接性模式中,针对双连接性承载测量分组延迟很重要。
操作-第一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说明如何使用图1的(作为示例性双连接性网络点的)移动电话3和基站5来实施本发明的多个不同示例。如上所述,可以通过配置移动电话3以使用各通信承载与MeNB 5-1和至少一个SeNB 5-2这两者进行通信来提供双连接性服务。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承载分离配置。在图5中,为了简便省略了基站5所实现的协议层中的一些协议层。尽管图5仅示出(如箭头所表示的)下行链路方向,但可以例如通过适当地反转数据传输的方向来同样针对上行链路方向实现类似的承载分离配置。
如图所示,针对移动电话3的S1控制面(例如,“S1-MME”)在MeNB 5-1处终止。可以根据需要经由基站-基站接口(在图5中表示为“X2”)与SeNB 5-2交换针对移动电话3的控制面信令,或者可以在MeNB 5-1和移动电话3之间直接通信针对移动电话3的控制面信令。
在单连接性和双连接性情形中均可以使用的传统或“常规”通信承载配置中,MeNB5-1处理针对与移动电话3相关联的通信承载(例如,与图1的载波F1相关联的通信承载)的S1用户面。在(PDCP实体)针对移动电话3的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记录了关联的时间值(例如,“tArriv(i)”)的情况下,MeNB 5-1在PDCP更上层SAP处接收到这些分组。在这种情况下,如MeNB 5-1的PDCP、RLC、MAC和PHY层之间的虚线箭头所表示的,在基站5-1内处理来自核心网7的(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并且使用PHY层的服务经由基站5-1和移动电话3(图5未示出)之间的(使用载波F1)的空中接口来发送这些用户数据。移动电话3通过向MeNB 5-1的MAC实体发送适当的确认来确定成功接收到这些用户数据分组,其中该确认是在如MeNB 5-1的PHY和MAC层之间所示的MAC更下层SAP处接收到的。(MAC实体)针对成功发送的各数据分组记录与移动电话3的确认相关联的时间值(例如,“tAck(i)”)。
根据双连接性情形中可以使用的分离类型的通信承载配置,通信承载(例如,与图1的载波F2相关联的通信承载)可以经由SeNB 5-2但同样涉及MeNB 5-1而提供给移动电话3。在这种间接的情况下,承载分离可以通过将MeNB 5-1的PDCP层经由X2接口连接至SeNB5-2的RLC层来实现。
在该示例性架构中,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可以经由关联的通信承载从远程终端发送(例如,经由S-GW 13)通过核心网并且在PDCP更上层SAP处被接收,以供MeNB 5-1的PDCP层处理。PDCP实体在开始处理各数据分组时针对该数据分组记录关联的时间值(例如,“tArriv(i)”)。在PDCP处理之后,数据分组在经由PHY层发送至移动电话3(图5中未示出)之前,(经由X2接口)传递至其它基站5-2的RLC层,然后传递至MAC层。移动电话3通过向SeNB5-2的MAC实体发送适当的确认来确定成功接收到这些数据分组,其中该确认是在如SeNB5-2的PHY和MAC层之间所示的MAC更下层SAP处接收到的。(SeNB 5-2的MAC实体)针对成功发送的各数据分组记录与移动电话3的确认相关联的时间值(例如,“tAck(i)”)。
应理解,MeNB 5-1的RLC、MAC和PHY层与SeNB 5-2的RLC、MAC和PHY层大致相同地进行工作,因而这里为了简便省略说明。
在本示例中,SeNB 5-2被配置为(使用其双连接性模块65和X2模块68)来向MeNB5-1转发标识时间tAck(i)的信息,其中时间tAck(i)是针对MeNB 5-1的L2测量模块69在分组延迟的计算中所要使用的数据分组的最后的部分接收到HARQ确认的时间。SeNB 5-2可以被配置为针对各数据分组或者仅针对所选择的数据分组(例如,MeNB 5-1所标识的多个(一个以上)连续数据分组)转发HARQ确认时间tAck(i)。
例如,SeNB 5-2可以被配置为(使用其双连接性模块65)记录标识针对经由SeNB5-2所发送的所有分组的HARQ确认的时间的信息,以及根据请求和/或周期性地将记录信息(经由X2接口)提供给MeNB 5-1。
有利地,MeNB 5-1能够(使用其L2测量模块69)基于从PDCP实体获得的信息以及从SeNB 5-2的MAC实体(以及可能从MeNB 5-1的MAC实体)获得的信息(例如使用以上等式)得出适当的分组延迟。
操作-第二实施例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承载分离配置。在图6中,协议层与参考图5所述的协议层相对应,因而为了简便省略说明。
在本示例中,有益地,不需要SeNB 5-2转发(如SeNB 5-2的MAC实体所提供的关联tAck(i)表示的)标识移动电话3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的时间的任何时间信息。作为替代,SeNB 5-2被配置为如先前实施例中那样(例如经由X2接口)从MeNB 5-1接收针对移动电话3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然而,在这种情况下,SeNB 5-2还被配置为(使用其RLC实体)记录SeNB 5-2的RLC更上层SAP处接收到各数据分组的时间,其中这些时间实际上与SeNB 5-2所进行的L2处理开始的时间点相对应。
例如,SeNB 5-2可以记录RLC更上层SAP处接收到各数据分组的时间作为时间值tArriv(i)。SeNB 5-2可以被配置为使用该SeNB 5-2的RLC实体所记录的tArriv(i)以及该SeNB 5-2的MAC实体所记录的相应的tAck(i)来(使用该SeNB 5-2的L2测量模块69)得出针对分离承载的分组延迟值。换句话说,表示(构成PDCP SDU的一部分的)特定数据分组的到达的时间值tArriv(i)是由RLC实体而不是(分离承载的情况下MeNB中所包括的)PDCP实体记录的。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分离承载的分组延迟值可以被称为SeNB特定分组延迟值。有益地,这种SeNB特定分组延迟值将能够更准确地代表由于SeNB 5-2所进行的数据分组的处理而产生的延迟,这是由于该值排除了X2接口引入的任何附加延迟和/或主基站5-1引入的任何延迟。
应理解,例如作为以下参考图8所述的实施例的一部分,SeNB 5-2可以被配置为(例如使用其X2模块68)向MeNB 5-1报告基于该RLC时间戳的分组延迟计算的结果。
操作-第三实施例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承载分离配置。在图7中,协议层与参考图5所述的协议层相对应,因而为了简便省略说明。
在本示例中,与参考图6所述的示例类似,也不需要SeNB 5-2转发(如SeNB 5-2的MAC实体所提供的关联tAck(i)表示的)标识移动电话3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的时间的任何时间信息。
作为替代,MeNB 5-1被配置为经由X2接口向SeNB 5-2转发标识MeNB 5-1的PDCP实体接收到特定数据分组的时间的信息(例如,关联的tArriv(i)值)。例如,MeNB 5-1可以被配置为(使用其双连接性模块65)将时间信息附着于从核心网7接收到的各数据分组(或者至少附着于SeNB 5-2计算分组延迟所要使用的那些数据分组)。
在接收到包括关联的时间信息tArriv(i)的数据分组时,SeNB 5-2将该tArriv(i)存储至SeNB 5-2的存储器59。在数据分组成功发送至移动电话3并且MAC实体已经获得关联的时间值tAck(i)的情况下,SeNB 5-2(例如使用SeNB 5-2的双连接性模块65)将tAck(i)与存储器59中所存储的tArriv(i)(可能以及标识该数据分组的QoS等级的信息)相关联。
因而,在SeNB 5-2需要(例如针对属于特定QoS等级的数据分组)得出分组延迟的情况下,SeNB 5-2针对计算中需要包括的那些数据分组取tAck(i)和tArriv(i)的各对并且例如使用上述的等式得出分组延迟。
有益地,在本实施例中,SeNB 5-2能够代替如先前实施例中那样仅得出SeNB特定L2分组延迟而得出总L2分组延迟(即,发送数据分组中所涉及的从PDCP层直至MAC层的L2分组延迟)。应理解,SeNB 5-2可以适当地将所计算出的分组延迟提供给例如MeNB 5-1和/或OAM实体的其它通信节点。
操作-第四实施例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性承载分离配置。在图8中,协议层与参考图5所述的协议层相对应,因而为了简便省略说明。
在本示例中,基站5-1、5-2各自被配置为(使用基站5-1、5-2各自的L2测量模块69)来确定“复合”分组延迟值的各不同部分,这些部分包括:
i)由MeNB 5-1得出的一部分,其包括测量到的在MeNB 5-1的PDCP实体(例如,在PDCP更上层SAP处)从核心网7接收到数据分组和(例如基于MeNB 5-1的X2模块68接收到针对该数据分组的来自SeNB 5-2的确认的时间的)该数据分组经由X2接口的成功传输之间的MeNB 5-1特定“内部”分组延迟;以及
ii)由SeNB 5-2得出的一部分,其包括测量到的在经由X2接口(例如在SeNB 5-2的RLC更上层SAP处)接收到数据分组和SeNB 5-2的MAC实体所提供的来自移动电话3的移动电话3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分组的相应确认的时间戳之间的SeNB 5-2特定“内部”分组延迟。
该复合延迟值可以如此通过两个基站5-1、5-2其中之一(或两者)的L2测量模块69(在使用这两个基站各自的X2模块68经由X2接口接收到另一基站的部分之后)从两个部分得出。
修改和替代
以上说明了详细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可以对以上实施例作各种修改和替代,并且使其仍然受益于这里所实施的本发明。
在以上示例中,MeNB被描述为包括宏基站。然而,应理解,MeNB可以包括例如,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家庭基站的任何类型的基站。此外,应理解,可以经由中继器和/或远程无线电头等来代替基站提供载波F1和/或F2任意之一。
在以上示例中,各基站被描述为提供单个载波(F1或F2)。然而,应理解,各基站可以提供多个载波(例如,相同和/或不同的载波组)。
在以上示例中,分组延迟计算仅是针对分离承载所进行的。然而,应理解,也可以针对各基站自身的承载(由该基站)进行“常规”分组延迟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出两个独立的分组延迟值(一个针对基站特定承载并且另一个针对分离承载)。
应理解,针对分离承载的分组延迟计算可以适当地与MeNB特定分组延迟计算或SeNB特定分组延迟计算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L2测量模块可以被配置为从MeNB获得PDCP时间戳并且从MeNB(针对MeNB特定承载以及针对分离承载)以及SeNB(针对SeNB特定承载和分离承载)这两者获得MAC时间戳,并且使用这样获得的时间戳得出组合分组延迟值。
应理解,尽管以上示例是参考“分离”型通信承载来说明的,但该说明等同地适用于任何其它类型的通信承载,这些通信承载包括(例如,如3GPP TR36.842中规定的)MeNB特定通信承载和/或SeNB特定通信承载。
在以上实施例中,X2接口被描述为携载与(PDCP实体、RLC实体和/或移动电话)接收到数据分组的时间有关的信息。应理解,该接收时间信息可以包括基于MeNB和SeNB共通的参考时间值(例如,基于GPS时间或根据IEEE 1588标准的时间值)而得出的时间值。
应理解,MeNB可以被配置为使用分离承载基于与数据分组相关联的PDCP时间戳信息和MeNB自身的MAC时间戳信息(或者通过将与多个数据分组相关联的各延迟进行平均)来得出由于通信该特定数据分组而产生的延迟。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分组延迟计算将有效地排除由于经由SeNB发送数据分组而产生的实际延迟,但应理解,平均地,仅基于MeNB的PDCP时间戳信息和MAC时间戳信息所计算出的分组延迟将(至少隐含地)提供经由SeNB的分组延迟(即,基于SeNB的MAC时间戳信息所计算出的分组延迟)的足够准确的估计。这是由于SeNB的附加的缓冲/处理以及X2接口引入的任何延迟也将在PDCP层处处理数据分组之前不可避免地引起这些数据分组的有所增加的缓冲。换句话说,经由分离承载进行通信的数据分组将与是否经由MeNB和/或SeNB来传递无关地经历相同(或类似)的延迟。此外,应理解,来自(同一)移动电话的确认将会花费大约相等的时间来被MeNB和SeNB这两者接收(假定无线条件相当)。即使MeNB和SeNB的无线链路(F1、F2)其中之一具有较差的无线条件,从而引起经由操作该无线链路的基站的无线分组的通信潜在地延迟,这样的潜在延迟最终也将增加PDCP层的缓冲时间(即,从核心网接收到数据分组直到开始PDCP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还应理解,MeNB可以被配置为针对与同一QCI相对应的分离承载以及其它(即,非分离)承载确定独立的分组延迟值。在这种情况下,MeNB(或SeNB)可以被配置为在针对非分离承载计算分组延迟的情况下忽略与分离承载有关的任何PDCP和MAC时间戳,并且在针对分离承载计算分组延迟的情况下忽略与非分离承载有关的任何PDCP和MAC时间戳。
在以上实施例中,MeNB和SeNB被描述为进行分组延迟测量作为示例性L2测量。然而,应理解,MeNB和SeNB可以被配置为进行例如以下表2中所示的测量的TS 36.314中规定的任何其它类型的L2测量。
特别地,以上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丢弃率”测量,该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丢弃率表示由于切换以外的原因而引起的PDCP、RLC或MAC层中给定时间段期间所丢弃的数据分组的数量。因而,应理解,MeNB可以被配置为经由X2接口向SeNB提供标识PDCP层中给定的时间段期间所丢弃的数据分组的数量的信息。基于该信息,SeNB可能能够在适当的情况下确定“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丢弃率”测量。
还应理解,SeNB可以被配置为经由X2接口向MeNB提供标识RLC和/或MAC层中给定时间段期间所丢弃的数据分组的数量的信息。基于该信息,MeNB可能能够在适当的情况下确定“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丢弃率”测量。
可选地,SeNB可以进行新的测量以例如通过考虑到SeNB的流量控制缓冲器和/或RLC实体中所丢弃的数据分组的数量以及通过考虑到关联的(SeNB特定)丢弃计时器来确定SeNB处的分组丢弃率。
在其它L2测量的情况下,应理解,“常规”L2测量还可以针对各基站自身的承载(由该基站)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两个独立的测量(一个针对基站特定承载并且另一个针对分离承载)。
应理解,基站(MeNB和SeNB)可以被配置为彼此提供其L2测量的结果。原则上,L2测量结果的这种提供可以基于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的3GPP TS36.423中定义的所谓的资源状态表示过程。例如,PRB使用测量(即表2中的第一个测量)的结果可以使用请求/应答过程经由X2接口在两个基站之间交换。类似地,(与所使用的方法无关的)任何分组延迟测量的结果也可以以类似的方式进行报告。
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了基于移动电话的通信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信令技术可以在其它通信系统中使用。其它通信节点或装置可以包括例如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平板计算机、网页浏览器等的用户装置。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移动电话和基站将各自包括收发器电路。通常,该电路将由专用硬件电路构成。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器电路的一部分可以实现为相应控制器所运行的软件。
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了多个软件模块。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这些软件模块可以以编译或者未编译的形式提供,并且可以作为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至基站,或者在记录介质上提供。此外,该软件的部分或全部所执行的功能可以使用一个以上专用硬件电路来执行。
应理解,可以经由所述通信链路来获得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其中之一。
基站可以被配置为用作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的主基站,并且所述获得部件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基站用作主基站的情况下获得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经由所述通信链路来获得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所述获得部件可以被配置为能够通过将在所述其它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确认的时间估计成等于在被配置为用作主基站的所述基站中(例如在所述主基站的MAC部分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确认的时间,来获得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所述基站可以被配置为用作所述双连接性配置的次级基站,并且所述获得部件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基站用作次级基站的情况下获得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经由所述通信链路来获得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所述获得部件可以被配置为能够通过基于所述次级基站中针对所述数据分组开始无线链路控制(RLC)处理的时间估计开始PDCP处理的时间,来获得所述第一时间信息。所述获得部件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将所述第一时间信息估计为以下情况至少之一:等于开始RLC处理的时间;以及等于开始RLC处理的时间减去预定偏差的时间。
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可以标识从针对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数据分组开始PDCP处理的时间到经由所述通信链路通信所述数据分组的时间之间的延迟时间。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可以标识从针对所述数据分组开始RLC处理的时间到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确认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的时间之间的延迟时间、或者从经由所述通信链路通信所述数据分组的时间到所述移动通信装置确认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的时间之间的延迟时间。
所述通信承载可以与服务质量等级标识符(QCI)相关联。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确定部件可以被配置为能够:i)通过考虑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计算与所述通信承载相关联的QCI特定的分组延迟,以及ii)通过丢弃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计算与同所述通信承载相关联的QCI不同的QCI特定的分组延迟。
所述确定部件可以被配置为能够基于以下等式计算与所述通信承载相关联的QCI特定的分组延迟:
其中,M(T,qci)表示所述分组延迟,i表示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发送的特定数据分组的标识符;tArriv(i)表示针对数据分组i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tAck(i)表示针对数据分组i的所述第二时间信息,T表示进行所述计算所针对的时间段;I(T)表示所述时间段T期间所通信的数据分组的总数;以及是下取整函数。
所述第一部分可以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部分,其中在所述PDCP部分中进行PDCP处理。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包括介质访问控制(MAC)部分,其中在所述MAC部分中进行MAC处理。
各种其它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并且这里将不再详细说明。
3GPP术语表:
以下是当前提出的3GPP标准中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方式的详细描述。尽管各种特征被描述为必须或必要的,但例如由于所提出的3GPP标准所施加的其它要求,因此这仅是针对该标准的情况。因此,这些陈述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1.介绍
在36.314中规定了eNB L2测量。eNB将与该eNB的角色是作为MeNB还是SeNB无关地进行这些测量。然而,双连接性中使UE配置有分离承载的eNB中的一些测量似乎需要进一步论述。
1 2.论述
在我们的理解中,eNB将与该eNB的角色是作为MeNB还是SeNB无关地进行L2eNB测量。这些角色是针对UE的,并且理想地,同一eNB可以针对不同UE用作MeNB和SeNB这两者。
提议1:eNB将与该eNB的角色是作为MeNB还是SeNB无关地进行如36.314中规定的L2测量。
如果同意提议1,则在进行eNB测量时这些测量应包括配置有双连接性的UE。例如,每小区的PRB使用应包括DC UE所利用的资源,这是由于该测量仅是要测量小区中的PRB使用,并且并不基于UE配置进行进一步分类。
提议2:L2测量包括与DC UE有关的针对这些测量的资源。
如果同意提议2,则对于SCG承载而言,由于PDCP、RLC、MAC层驻留在SeNB中,因此针对这些承载没有预见到问题,并且测量将等效于针对非DC UE所进行的测量。
然而,分离承载将根据所涉及的eNB的角色是作为MeNB还是SeNB而使用这些eNB中的不同资源。由于针对这些测量中的一些测量的附加缓冲,因而准确度可能受影响。以下表格列出配置了分离承载的情况下的eNB测量、测量定义和备注。
表2–L2测量(TS 36.314)
稍微具体地了解两个测量:
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延迟
,对于每个QCI进行在更上层PDCP SAP处测量分组到达时间和来自UE的HARQ反馈形式的成功接收指示方面的测量。对于分离承载(如例如图5所示),PDCP驻留在MeNB中并且MAC驻留在MeNB和SeNB中。因此SeNB可能并不知晓分组到达时间,除非经由X2接口向SeNB发送该到达时间。如果MeNB进行该测量,则应经由X2交换确认时间。经由X2接口的该时间必须采用全局时间单位的形式(例如,基于GPS时间或IEEE 1588等)。可选地,SeNB可以考虑在RLC更上层SAP中的到达时间进行该测量或者可以考虑到不同路程的延迟测量定义新的测量,即,MeNB和SeNB独立地测量分组延迟。
与分离承载有关的分组可能会由于流控制而引起的缓冲和非理想回程延迟而遇到更多延迟。因此,如果同一QCI具有分离和非分离两种类型的承载,则由于分离承载测量的存在,因此包括分离承载和非分离承载的整体测量可能会提供不那么具有吸引力的结果。
对于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丢弃率
该测量由于包括不同层中丢弃的分组,因此也具有与分组延迟相同的问题。对于每个QCI进行该测量,并且SeNB不具有与MeNB中的PDCP处是否丢弃了任何分组有关的信息。对一个eNB即MeNB中PDCP丢弃进行计数应该足够。可以论述现有定义中是否需要任何改变或者同意SeNB不针对属于分离承载的QCI所占用的缓冲器中的分组进行该测量。
提议3:针对分离承载论述一下测量的情况:
–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延迟
–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丢弃率
总结
提出RAN2以论述并同意以下提议:
提议1:eNB将与该eNB的角色是作为MeNB还是SeNB无关地进行如36.314规定的L2测量
提议2:L2测量包括与DC UE有关的针对这些测量的资源
提议3:针对分离承载的情况论述以下测量
–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延迟
–每个QCI的DL中的分组丢弃率
2引用
1.3GPP TS 36.314
2.3GPP TR 36.842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4年5月9日提交的英国专利申请第1408276.2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7)

1.一种基站,其被配置为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经由所述基站和其它基站来提供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承载,所述基站包括:
建立部件,用于经由通过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承载,其中所述通信承载包括:
用作所述双连接性配置的主基站的所述其它基站中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中进行第一处理,以及
用作所述双连接性配置的次级基站的所述基站中的第二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二部分中进行第二处理;以及
获得部件,用于获得:
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在用作所述主基站的所述其它基站中、针对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数据分组开始关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即PDCP的所述第一处理的时间,以及
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用作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
确定部件,用于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确定分组延迟,其中,
所述通信承载在用作所述主基站的所述其它基站处分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以及
所述获得部件适于通过估计用作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基站中针对所述数据分组开始无线链路控制处理即RLC处理的时间来获得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2.一种主基站,其被配置为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经由所述主基站和次级基站来提供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承载,所述主基站包括:
建立部件,用于经由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承载,其中所述通信承载包括:
所述主基站上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中进行第一处理,所述主基站上的第二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二部分中进行第二处理,以及
所述次级基站上的其它部分,其中在所述其它部分中进行其它处理;
获得部件,用于获得:
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主基站中、针对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数据分组开始所述第一处理的时间,以及
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次级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
确定部件,用于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针对经由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其它部分的通信确定分组延迟,其中,
所述通信承载在所述主基站处分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以及
所述获得部件适于通过将在所述次级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确认的时间估计为等于在所述主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确认的时间,来获得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3.一种主基站,其被配置为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在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提供多个通信承载,所述主基站包括:
建立部件,用于:
经由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次级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第一通信承载,以及
不经由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第二通信承载;
标识部件,用于标识数据分组是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还是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通信;
获得部件,用于在数据分组由所述标识部件标识为要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通信的情况下获得:
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针对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开始处理的时间,以及
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主基站中、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
确定部件,用于在数据分组由所述标识部件标识为要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针对所述数据分组确定分组延迟,
其中,所述确定部件被配置为在数据分组由所述标识部件标识为要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的情况下,丢弃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的数据分组而不针对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确定分组延迟。
4.一种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基站被配置为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经由所述基站和其它基站来提供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承载,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步骤,用于经由通过所述基站和所述其它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承载,其中所述通信承载包括:
用作所述双连接性配置的主基站的所述其它基站中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中进行第一处理,以及
用作所述双连接性配置的次级基站的所述基站中的第二部分,其中
在所述第二部分中进行第二处理;以及
获得步骤,用于获得:
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在用作所述主基站的所述其它基站中、针对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数据分组开始关于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即PDCP的所述第一处理的时间,以及
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用作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
确定步骤,用于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确定分组延迟,其中,所述通信承载在用作所述主基站的所述其它基站处分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以及
所述获得步骤包括通过估计用作所述次级基站的所述基站中针对所述数据分组开始无线链路控制处理即RLC处理的时间来获得所述第一时间信息。
5.一种主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经由所述主基站和次级基站来提供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承载,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步骤,用于经由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承载,其中所述通信承载包括:
所述主基站上的第一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中进行第一处理,所述主基站上的第二部分,其中在所述第二部分中进行第二处理,以及
所述次级基站上的其它部分,其中在所述其它部分中进行其它处理;以及
获得步骤,用于获得:
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主基站中、针对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数据分组开始所述第一处理的时间,以及
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次级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
确定步骤,用于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来针对经由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其它部分的通信确定分组延迟,其中,所述通信承载在所述主基站处分成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以及
所述获得步骤包括通过将在所述次级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确认的时间估计为等于在所述主基站中使用所述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确认的时间,来获得所述第二时间信息。
6.一种主基站所进行的方法,所述主基站用作双连接性配置的一部分,其中在所述双连接性配置中,在核心网和用户通信装置之间提供多个通信承载,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步骤,用于:
经由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次级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第一通信承载,以及
经由通过所述主基站和所述次级基站之间的基站-基站接口的通信链路建立与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的第二通信承载;
标识步骤,用于标识数据分组是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还是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通信;获得步骤,用于在数据分组被标识为要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通信的情况下获得:
i)第一时间信息,其代表针对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开始处理的时间,以及
ii)第二时间信息,其代表在所述主基站中、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所通信的所述数据分组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用户通信装置确认的时间;以及
确定步骤,用于在数据分组被标识为要经由所述第二通信承载通信的情况下,基于所获得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针对所述数据分组确定分组延迟,以及
在数据分组被标识为要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的情况下,丢弃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的数据分组而不针对经由所述第一通信承载通信的数据分组确定分组延迟。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包括计算机可实现指令,所述计算机可实现指令用于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进行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580037175.2A 2014-05-09 2015-03-25 通信系统 Active CN106537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1408276.2 2014-05-09
GB1408276.2A GB2525935A (en) 2014-05-09 2014-05-09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JP2015/060304 WO2015170530A1 (en) 2014-05-09 2015-03-25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7846A CN106537846A (zh) 2017-03-22
CN106537846B true CN106537846B (zh) 2019-11-15

Family

ID=51032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7175.2A Active CN106537846B (zh) 2014-05-09 2015-03-25 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7603B2 (zh)
EP (1) EP3140958B1 (zh)
JP (1) JP6489207B2 (zh)
KR (1) KR101913488B1 (zh)
CN (1) CN106537846B (zh)
GB (1) GB2525935A (zh)
WO (1) WO20151705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26569B2 (en) 2013-02-12 2019-06-18 Altiostar Networks, Inc.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CN105165087B (zh) 2013-02-12 2019-05-03 奥提欧斯塔网络公司 长期演进无线电接入网络
CN113873596B (zh) * 2015-01-23 2024-04-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双连接架构下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及设备
US11178558B2 (en) * 2015-05-22 2021-11-16 Parallel Wireless, Inc. Wireless backhaul resiliency
US10305767B2 (en) * 2015-07-28 2019-05-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easurement of packet delay in uplink in E-UTRAN
US10499413B2 (en) 2016-04-08 2019-12-03 Altiostar Networks, Inc. Wireless data priority services
WO2017177223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Altiostar Networks, Inc. Dual connectivity
CN108702757B (zh) 2016-05-10 2023-06-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624034B2 (en) 2016-12-13 2020-04-14 Altiostar Networks, Inc.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0731092B (zh) * 2017-05-05 2023-09-01 诺基亚通信公司 实现关于相邻小区中无线电帧配置的信息的交换
CN109729583B (zh) * 2017-10-27 2021-06-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US11329926B2 (en) 2018-04-04 2022-05-10 Zte Corporation Measuring transmission delay
JP7175328B2 (ja) * 2018-04-04 2022-11-18 中興通訊股▲ふん▼有限公司 伝送遅延の測定
CN112911631A (zh) 2018-05-21 2021-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服务质量监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925263A4 (en) * 2019-02-14 2022-09-07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NIMIZING DRIVE TESTS
JP7204614B2 (ja) * 2019-08-30 2023-01-1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CN114303428A (zh) * 2019-11-20 2022-04-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时间戳的方法、终端设备、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设备
CN113099492B (zh) * 2019-12-23 2022-10-2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承载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的方法和系统
EP4104492A4 (en) * 2020-02-15 2024-03-06 Qualcomm Inc RADIO ACCESS NETWORK-CENTRIC DATA COLLECTION FOR DUAL CONNECTIVITY/ CARRIER AGGREGATION
EP4233357A4 (en) * 2020-10-26 2024-05-2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USER EQUIPMENT,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DELAY IN A DUAL CONNECTION MODE
CN116686325A (zh) * 2021-03-18 2023-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突发监测的方法和装置
JP2023128317A (ja) * 2022-03-03 2023-09-14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583A (zh) * 2010-11-08 2013-07-31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移动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3262642A (zh) * 2010-11-08 2013-08-21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22335B1 (en) 2010-11-05 2018-03-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handing over a relay node from a source enb to a target enb and corresponding relay node
KR101925764B1 (ko) * 2012-08-23 2018-12-05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시스템에서의 다중 스케줄러들을 이용한 동작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9583A (zh) * 2010-11-08 2013-07-31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设备、移动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3262642A (zh) * 2010-11-08 2013-08-21 Sca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装置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nalysisonlayer2measurementsconsideringdualconnectivity";CATT;《3GPPTSGRANWG2Meeting#84,R2-134052》;20131102;1-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77603B2 (en) 2019-11-12
KR101913488B1 (ko) 2019-01-14
GB2525935A (en) 2015-11-11
JP2017519464A (ja) 2017-07-13
EP3140958A1 (en) 2017-03-15
GB201408276D0 (en) 2014-06-25
CN106537846A (zh) 2017-03-22
WO2015170530A1 (en) 2015-11-12
JP6489207B2 (ja) 2019-03-27
EP3140958B1 (en) 2021-09-01
US20170048912A1 (en) 2017-02-16
KR20170005468A (ko) 2017-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7846B (zh) 通信系统
CN108282801B (zh) 一种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切换管理方法
CN108353307B (zh) 在分割承载环境下提供流控制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0064111B2 (en) Configuring a discard timer
KR102087489B1 (ko) 통신 시스템
CA2902449C (en) Establish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nodes
KR10179473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이동국, 통신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한 매체
US1031297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242656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换手程序的方法与系统
KR102386305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을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4429156B (zh) 一种无线网络的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EP3262866A1 (en) Congestion avoidance in a network with base station and relay nodes
CN105025465B (zh) 用户终端位置上报方法、基站、移动管理实体及系统
EP276704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multi-hop transmission
KR20160131065A (ko) 파라미터 측정 장치, 기지국 및 통신 시스템
Fei et al. Position-assisted fast handover schemes for LTE-advanced network under high mobility scenarios
WO2020078220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
JP6170905B2 (ja)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JP6612554B2 (ja) 無線基地局、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
Omitola et al. Group Handover Strategy for Mobile Relays in LTE-A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