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7827A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发送方法以及解调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发送方法以及解调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7827A
CN106537827A CN201480080766.3A CN201480080766A CN106537827A CN 106537827 A CN106537827 A CN 106537827A CN 201480080766 A CN201480080766 A CN 201480080766A CN 106537827 A CN106537827 A CN 1065378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07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7827B (zh
Inventor
实川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CT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37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7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8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04B7/0479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for multi-dimensional arrays, e.g. horizontal or vertical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基站(110)通过以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2维状配置的天线组(112)发送进行了每个天线的加权的数据信号,通过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第1多个天线(113)发送进行了与数据信号对应的加权的移动台(120)所固有的第1参照信号。基站(110)通过在与第1多个天线(113)的一部分的天线对应的位置处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第2多个天线(114)不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发送各个移动台(120)所相同的第2参照信号。基站(110)发送表示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各天线中的针对数据信号的权重的权重信息。移动台(120)根据基站(110)发送的第1参照信号、第2参照信号以及权重信息对基站(110)所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发送方法以及解调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发送方法以及解调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中,公知有与使用了多个天线的波束形成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相关的技术(例如,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此外,研究了LTE的Release 12的标准化中的3D ChannelModel(三维信道模型)(例如,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Study on 3D-channel model for Elevation Beamforming andFD-MIMO studies for LTE”,3GPPTM Work Item Description,Dec.2012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tudy on 3D channel model for LTE(Release 12)”,3GPP TR 36.873 V1.1.1,2013-09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存在如下问题:用于在接收侧对数据进行解调的参照信号从全部天线发送,因此,当天线数增加时,用于参照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增加。与此相对,也考虑了通过控制信息将针对全部天线的加权信息通知给接收侧,但存在控制信息量变多的问题。
在1个侧面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控制信息量的增加并且抑制用于参照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增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提出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发送方法以及解调方法,通过以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的2维状配置的天线组发送进行了每个天线的加权的数据信号,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多个天线进行与所述数据信号对应的加权而发送与本站通信的每个移动台的第1参照信号,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与所述第1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应的位置处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2多个天线不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发送与对所述本站通信的移动台公共的第2参照信号,发送权重信息,该权重信息表示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各天线中的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权重,根据所发送的所述第1参照信号、所述第2参照信号以及所述权重信息对所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侧面,能够抑制控制信息量的增加并且抑制用于参照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装置间的处理步骤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4是示出eNB(演进型节点B)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5是示出移动台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6是示出eNB的发送天线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估计其他天线的无线信道的原理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从eNB发送的信号以及发送信号的发送天线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子帧结构与PRB的映射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解调步骤的一例的序列图。
图11是示出用户调度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与以往进行比较的资源量的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公开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的结构的一例)
图1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00具有基站110和移动台120。基站110具有发送部111。发送部111通过天线组112发送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得的数据信号。
天线组112配置为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的2维状。第1方向与第2方向是相互不同的方向。例如,第1方向是水平方向(图中A方向),第2方向是垂直方向(图中B方向)。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第1方向为垂直方向,设第2方向为水平方向。
天线组112包含在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多个天线113以及在与第1多个天线113的一部分的天线113a对应的位置处在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2多个天线114。第1多个天线113在水平方向上排列成一列。第2多个天线114在垂直方向上排列成一列。
发送部111通过第1多个天线113发送进行了与数据信号对应的加权的发送目的地的每个移动台120的第1参照信号。第1参照信号是移动台120所固有的参照信号。此外,发送部111通过第2多个天线114不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发送发送目的地的移动台120所相同的第2参照信号。第2参照信号是在例如基站110形成的1个小区中公共的参照信号。
第2多个天线114未包含于第1多个天线113,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标号115所示那样包含于第1多个天线113。在该情况下,只要通过时间或者频率不同的无线资源发送参照信号即可。
此外,发送部111发送表示在第2方向上排列的各天线中的针对数据信号的权重的权重信息。具体而言,权重信息是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发送部111通过天线组112中的与第1多个天线113以及第2多个天线114不同的各天线116发送第1参照信号以及第2参照信号。
就天线组112而言,至少第2方向的天线的排列间隔比较狭窄。例如,天线组112是第2方向的天线的排列间隔比从包含于天线组112的各天线114、115、116发送的无线信号的1个波长狭窄的天线组。因此,能够得到对垂直方向的波束灵敏的指向性。此外,当天线的间隔狭窄时,在连接各天线与移动台之间的各无线信道中,衰落相关变大。
即,各无线信道中的由衰落引起的时间变动大致相同,各无线信道的相位差依赖于信号的到来方向。因此,通过估计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天线的无线信道的相位差,也能够估计未发送第1参照信号的其他天线的信道状态的相位差。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这样的相位差的估计。
移动台120具有接收部121和解调部122。接收部121接收通过基站110发送的第1参照信号、第2参照信号以及权重信息。接收部121将接收的信号以及权重信息输出到解调部122。解调部122根据通过接收部121接收的第1参照信号、第2参照信号以及权重信息对通过基站110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具体而言,解调部122根据第2参照信号估计天线组112中的在第2方向上排列的天线间的信道状态的相位差。例如,解调部122对基于通过第2多个天线114发送的第2参照信号的信道状态的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根据对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而得的结果估计在第2方向上排列的天线间的信道状态的相位差。
解调部122根据基于第1参照信号的信道状态的估计结果、估计的相位差以及权重信息来估计针对通过天线组112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失真分量。解调部122根据估计的失真分量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例)
图2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无线通信系统200具有eNB(evolved Node B:演进型节点B)210和移动台220。例如,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通过无线通信系统200来实现,图1的基站110通过eNB 210来实现,图1的移动台120通过移动台220来实现。
eNB 210是多天线基站,是LTE的基站。LTE是作为标准化组织的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的通信规格。eNB 210与上级网络无线连接并且与移动台220无线连接。
移动台220是便携电话、智能手机等用户设备。在图2中,移动台220a、220b例如分别位于建筑物230内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另外,移动台220即使不位于建筑物230内,也能够与eNB 210进行通信。
在LTE中,例如采用MIMO。MIMO是同时使用多个天线来发送接收多个数据流的技术。在MIMO中,例如适当控制空间复用的数据流的数量。
此外,在LTE的MIMO传送中,进行预编码。预编码是指考虑了衰落状态的发送侧的控制,是对从天线送出前的发送信号乘以规定的权重的处理。
通过进行预编码,能够相对于移动台适当地形成指向性波束,其结果,能够使移动台中的接收信号的功率变大。例如,预编码的权重预先根据规格而确定了几个模式。
移动台220测定衰落状态,并根据测定的衰落状态选择最佳的预编码模式。移动台220将预编码方式反馈给eNB 210。反馈信号是预编码化矩阵指标(PMI: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
无线通信系统200通过2维阵列配置的多天线形成水平/垂直方向的指向性波束,例如采用3D-MIMO或FD-MIMO(Full Dimension-MIMO)。在这样的方法中,由于能够得到高指向性,因此,即使对高层大楼内的移动台220进行发送,也能够缓和带给存在于其他楼层的其他移动台220的干扰。此外,除了水平方向的固定的扇区化之外,还能够通过仰角方向的虚拟的扇区化来得到小区分割的增益。
(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装置间的处理步骤的概要)
图3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装置间的处理步骤的一例的序列图。在图3中,eNB 210将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发送给移动台220(图中,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步骤S301)。CSI-RS是用于进行品质测定的信号。
接下来,移动台220算出CSI(信道品质)(步骤S302),并将算出的CSI发送给eNB210(步骤S303)。在从移动台220发送给eNB 210的CSI中包含信道品质指标(CQI:ChannelQuality Indicator)、预编码化矩阵指标(PMI)、等级指标(RI:Rank Indicator)。
eNB 210使用这些信息进行预编码(步骤S304)。eNB 210将UE固有的RS(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UE特定参考信号)发送给移动台220(步骤S305)。eNB 210将同一Precoding Matrix(预编码行列)应用于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和UE-specific RS,并发送给移动台220。第1参照信号例如通过UE-specific RS实现。移动台220进行根据UE-specific RS算出信道估计值的信道估计(步骤S306)。
此外,eNB 210发送作为下行共享信道的PDSCH(步骤S307)。移动台220使用在步骤S306中算出的信道估计值对PDSCH进行解调(步骤S308),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eNB的功能框图的一例)
图4是示出eNB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如图4所示,eNB 210具有预编码确定部401、控制信号生成部402、UE-specific RS生成部403、第2预编码处理部404、第1天线映射部405、Common DM-RS(解调-参考信号)生成部406、第2天线映射部407、用户调度部408、数据信号生成部409以及第1预编码处理部410。
此外,eNB 210具有物理信道复用部411、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逆变换)部412、发送RF(Radio Frequency:无线电频率)部413、发送天线414、接收天线415、接收RF部416、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叶变换)部417以及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418。
预编码确定部401根据从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418输出的PMI确定PrecodingMatrix(预编码矩阵)信息。预编码确定部401将确定的信息输出给控制信号生成部402、第2预编码处理部404、用户调度部408以及第1预编码处理部410。
具体而言,预编码确定部401将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权重信息)、UE-specificRS的AP(Antenna Port:天线端口)信息输出到控制信号生成部402。AP信息与数据流对应。此外,预编码确定部401将水平方向的预编码信息输出到第2预编码处理部404。此外,预编码确定部401将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输出到第1预编码处理部410。此外,预编码确定部401将Precoding Matrix(预编码矩阵)信息输出到用户调度部408。
控制信号生成部402使用从预编码确定部401输出的信息生成包含用于移动台220的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和UE-specific RS的AP信息在内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生成部402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物理信道复用部411。
UE-specific RS生成部403生成UE-specific RS,将UE-specific RS输出到第2预编码处理部404。第2预编码处理部404使用从预编码确定部401输出的水平方向的预编码信息对从UE-specific RS生成部403输出的UE-specific RS进行预编码处理。第2预编码处理部404将进行了预编码处理后的UE-specific RS输出到第1天线映射部405。
第1天线映射部405对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特定的一列(多列)发送天线414进行用于发送UE-specific RS的映射。第1天线映射部405将进行映射后的UE-specific RS输出到物理信道复用部411。通过映射,能够按照每个时间(sub-frame:子帧)以及频率(Physical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从规定的发送天线414以及规定的资源发送UE-specificRS。
Common DM-RS生成部406是在当在移动台220中对数据进行解调时的基站110所形成的1个小区公共的参照信号,生成Common DM-RS,并输出到第2天线映射部407。第2参照信号例如通过Common DM-RS实现。
第2天线映射部407对在垂直方向上排列有Common DM-RS的2个发送天线414进行用于发送Common DM-RS的映射。第2天线映射部407将进行映射后的Common DM-RS输出到物理信道复用部411。通过映射,能够按照每个时间(sub-frame:子帧)以及频率(PRB)从规定的发送天线414以及规定的资源发送Common DM-RS。
用户调度部408使用从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418输出的PMI和通过预编码确定部401确定的Precoding Matrix信息进行调度。用户调度部408在同一子帧内对互相之间预编码的相容性良好的移动台220进行调度。例如,由于当向位于相同方向的多个移动台220同时发送时,可能互相干扰,因此,用户调度部408将位于不同的方向的多个移动台220组合起来并在同一子帧内进行调度。用户调度部408将调度信息输出到数据信号生成部409。
数据信号生成部409使用从用户调度部408输出的调度信息生成数据信号,并输出到第1预编码处理部410。第1预编码处理部410使用从数据信号生成部409输出的数据信号以及通过预编码确定部401确定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处理。第1预编码处理部410将进行了预编码处理后的数据信号输出到物理信道复用部411。
物理信道复用部411从控制信号生成部402输入控制信号,从第1天线映射部405输入UE-specific RS,从第2天线映射部407输入Common DM-RS,从第1预编码处理部410输入数据信号。物理信道复用部411将输入的各种信号复用,并将复用的信号输出到多个IFFT部412中的对应的IFFT部412。IFFT部412将从物理信道复用部411输出的信号转换为时域的信号,并输出到多个发送RF部413中的对应的发送RF部413。
发送RF部413对从IFFT部412输出的信号进行D/A(Digital to Analog:数模)转换以及载波调制而生成发送信号。发送RF部413将生成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多个(80)发送天线414中的对应的发送天线414。发送天线414将从发送RF部413输出的发送信号作为下行发送信号而进行无线输出。
接收天线415接收从移动台220输出的无线信号,输出到接收RF部416。接收RF部416对从接收天线415输出的信号进行载波去除以及A/D(Analog to Digital:模数)转换,将转换后的信号输出到FFT部417。FFT部417通过傅里叶转换将从接收RF部416输出的信号划分为频率分量的数据,输出到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418。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418在从FFT部417输出的数据中提取PMI,并将PMI输出到预编码确定部401。
图1所示的发送部111例如通过预编码确定部401、控制信号生成部402、UE-specific RS生成部403、第2预编码处理部404、第1天线映射部405、Common DM-RS生成部406以及第2天线映射部407等实现。此外,图1所示的天线组112通过多个发送天线414实现。
(移动台的功能框图的一例)
图5是示出移动台的一例的功能框图。如图5所示,移动台220具有接收天线501、接收RF部502、FFT部503、控制信号解调部504、信道估计部505、信道估计部506、B分量算出部507、C分量算出部508、数据信号解调部509、CSI算出部510、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511、IFFT部512、发送RF部513以及发送天线514。
接收天线501接收从eNB 210输出的无线信号,并输出到接收RF部502。接收RF部502对从接收天线501输出的信号进行载波去除以及A/D转换,并将转换后的信号输出到FFT部503。FFT部503通过傅里叶转换将从接收RF部502输出的信号分为频率分量的数据,并输出到控制信号解调部504、信道估计部505、506、数据信号解调部509以及CSI算出部510。
控制信号解调部504根据从FFT部503输出的信号得到用于移动台220的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权重信息)以及UE-specific RS的AP信息。控制信号解调部504将UE-specific RS的AP信息输出到信道估计部505。此外,控制信号解调部504将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输出到B分量算出部507。
信道估计部505使用从FFT部503输出的信号以及从控制信号解调部504输出的AP信息通过基于UE-specific RS的信道估计得到后述的(6)式的A分量。此外,信道估计部505将通过信道估计而得的A分量输出到C分量算出部508。信道估计部506使用从FFT部503输出的信号通过基于Common DM-RS的信道估计来算出无线信道间的垂直方向的相位差Δhv,并将相位差Δhv输出到B分量算出部507。
B分量算出部507使用从控制信号解调部504输出的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和从信道估计部506输出的相位差Δhv得到后述的(6)式的B分量。B分量算出部507将算出的B分量输出到C分量算出部508。C分量算出部508使用从信道估计部505输出的A分量和从B分量算出部507输出的B分量得到后述的(6)式的C分量(C=A×B)。C分量是PDSCH中的信道失真分量。C分量算出部508将算出的C分量输出到数据信号解调部509。
数据信号解调部509使用从C分量算出部508输出的C分量对从FFT部503输出的信号中包含的PDSCH进行解调,并作为用户数据而输出。CSI算出部510算出CSI(信道品质),将CSI输出到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511。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511使用从CSI算出部510输出的CSI生成上行控制信号,并输出到IFFT部512。IFFT部512将从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511输出的信号转换为时域的信号,并输出到发送RF部513。
发送RF部513对从IFFT部512输出的信号进行D/A转换以及载波调制而生成发送信号。发送RF部513将生成的发送信号输出到发送天线514。发送天线514将从发送RF部513输出的发送信号作为上行发送信号而进行无线输出。
图1所示的接收部121通过接收RF部502和FFT部503等实现。此外,图1所示的解调部122例如通过控制信号解调部504、信道估计部505、506、B分量算出部507、C分量算出部508、数据信号解调部509等实现。
(eNB的发送天线的配置的一例)
图6是示出eNB的发送天线的一例的说明图。在图6中,横向表示水平方向,纵向表示垂直方向。例如,ANT(0,0)~(7,0)在水平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此外,例如,ANT(0,0)~(0,9)在垂直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另外,关于这以外的天线,也同样地在各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
在图6中,倾斜方向的一条线表示一根天线,相互交叉的天线表示偏波不同。具体而言,ANT(0,0)与ANT(4,0)相互之间偏波不同。
由于至少垂直方向的各天线的间隔比较狭窄,因此,能够得到对垂直方向的波束灵敏的指向性。此外,在垂直方向的各天线的无线信道中,衰落相关变大,各无线信道的相位差依赖于信号的到来方向。
因此,通过估计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天线的无线信道的相位差,也能够估计不发送RS(例如,Common DM-RS)的其他天线的无线信道。具体而言,能够从ANT(m,0)和ANT(m,1)发送RS,并根据其无线信道的相位差估计其他ANT(m,n)的无线信道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这样的相位差的估计。
(估计其他天线的无线信道的原理)
图7是示出估计其他天线的无线信道的原理的一例的说明图。在图7中,ANT(m,0)、ANT(m,1)、ANT(m,2)、…、ANT(m,n)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能够从ANT(m,0)和ANT(m,1)发送Common DM-RS,并根据其无线信道的相位差Δhv估计其他ANT(m,n)的无线信道。具体而言,能够通过下述(1)、(2)式来表示。n=0、…、9。
hm,1=hm,θ·Δhv…(1)
hm·n=hm·(n-1)·Δhv=hm,θ·(Δhv)n…(2)
此外,Δhv能够通过下述(3)式来表示。
式1
H是相位,d是垂直方向的天线的间隔,θ是相对于移动台220的角度,λ是信号的波长。这样,移动台220从ANT(m,n-1)接收的Common DM-RS的相位与移动台220从ANT(m,n)接收的Common DM-RS的相位的差是相位差Δhv。通过利用这样的原理,能够估计其他天线的无线信道状态。
(关于在移动台中观测的信号的失真分量)
接下来,对在移动台220中观测的信号的失真分量进行说明。首先,下述(4)式表示来自各发送天线的无线信道的定义。
式2
此外,下述(5)式表示天线的权重(预编码)是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阶层构造。
式3
移动台220接收的PDSCH中的失真分量C(C分量)能够使用天线间的相位差Δhv而在下述(6)式中表示。
式4
C=wV0(wH0h0,0+…+wH7h7,0)+…+wV9(wH0h0,9+…+wH7h7,9)
=wV0(wH0h0,0+…+wH7h7,0)+…+wV9{wH0h0,0(ΔhV)9+…+wH7h7,0(ΔhV)9}
=(wH0h0,0+…+wH7h7,0)(wV0+Δhv·wv1+…+(Δhv)9wV9)=A·B…(6)
在上述(6)式中,A分量相当于发送将水平方向的天线权重(预编码)应用于最上层的天线(ANT(0,0)~(7,0))的信号的情况下的移动台220中的失真。A分量通过UE-specificRS的信道估计而得到。B分量是使用垂直方向的天线的权重信息(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和无线信道的相位差Δhv而得到的。C分量通过A分量与B分量相乘而得到。
(关于Δhv的其他的算出例)
这里,对Δhv的其他的算出例进行说明。上述(1)式以及上述(2)式所示的算出例示出了算出ANT(m,0)与ANT(m,1)之间的Δhv的例子,其中,上述ANT(m,0)与上述ANT(m,1)在垂直方向上相邻,但不限于此,也能够根据ANT(m,0)与不与其相邻的ANT之间来算出Δhv。对此进行说明。上述(3)式的右边能够表示为来作为的函数。此外,ANT(m,0)与ANT(m,n)之间的无线信道的相位差hm·n/hm,θ能够如下述(7)式那样表示。
如果满足的条件,则下述(8)式成立。
因此,Δhv能够如下述(9)式那样表示。
式5
因此,即使在使用分开的天线的情况下,也能够算出Δhv
这里,作为上述条件式的变形例,考虑下述(10)式。
式6
在满足上述(10)式的条件式的范围内,即使使用分开的天线,也能够求出无线信道的相位差。例如,在天线间隔d=0.5λ的情况下,仅有n=1满足条件。在天线间隔d=0.3λ的情况下,仅有n=1、2、3满足条件。另外,n=3相当于ANT(m,3)。即,也能够使用ANT(m,0)和ANT(m,3)算出Δhv
(从eNB发送的信号以及发送信号的发送天线的一例)
图8是示出从eNB发送的信号以及发送信号的发送天线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从最上层的天线(ANT(0,0)~(7,0))发送应用了水平方向的天线权重的UE-specificRS。此外,从ANT(0,8)以及ANT(0,9)发送未应用天线权重的Common DM-RS。
(子帧结构与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的映射的一例)
图9是示出子帧结构与PRB的映射的一例的说明图。如图9的映射900所示,对于在LTE中使用的无线接入方式的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Access:正交频分复用接入),能够将在频率方向上以15kHz间隔相邻的12个副载波(180kHz)分割为1个PRB,而且将在时间方向上按照每1ms而分割的无线资源分配给用户。
在图9中,横向表示1ms的1子帧(=14OFDM symbols)。在PRB中映射有物理信道信号。在物理信道中存在PDSCH、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HARQ指示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CFICH是如下信道:用于通知各子帧的开头的几个符号是否被确保为能够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区域。PHICH是用于发送针对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送达确认信息(ACK/NACK)的信道。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的共享数据信道。PDCCH用于对eNB 210通过调度而选择的用户通知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垂直方向的预编码信息(权重信息)例如使用PDCCH来进行发送。
此外,如映射900所示,分配了Cell固有的Cell-specific RS、用户固有的UE-specific RS、CSI-RS这样的信号。例如,UE-specific RS进行码复用。如标号901所示,UE-specific RS的“1”跨越4个资源要素(4质量),能够对4个AP(AP7、8、11、13)进行码复用。在码复用中使用垂直符号。
同样地,如标号902所示,UE-specific RS的“2”的方格跨越4个资源要素(4质量),能够将4个AP(AP9、10、12、14)复用。这样,在UE-specific RS中支承有8AP。此外,在标号903中,对分配有PDSCH的位置分配Common DM-RS。
水平方向的UE-specific RS能够同时发送AP7~14的8种类。AP信息是如下信息:指定使用8种类中的哪个种类来进行信道估计比较好。具体而言,在eNB 210中,由于将4种垂直码复用,因此,在移动台220侧,是用于知晓使用哪个垂直码进行复原的信息。
例如,当天线数如水平方向8个,垂直方向10个那样扩展时,UE-specific RS的AP根据复用数而增加。在本实施方式中,eNB 210从水平方向的天线组112发送移动台220固有的RS(UE-specific RS),从垂直方向的天线组112发送对移动台220公共的RS(Common DM-RS)。因此,即使从全发送天线414不发送移动台220所相同的Common DM-RS,也能够进行数据的解调,能够减少资源。
(无线通信系统所进行的PDSCH的解调步骤的一例)
图10是示出无线通信系统进行的PDSCH的解调步骤的一例的序列图。作为图10的说明的前提,在eNB 210中,设天线数为水平方向8×垂直方向10=80个,为MU-MIMO(MultiUser-MIMO),设垂直方向的预编码控制(波束形成的级数)为8级。此外,eNB 210能够以在同时发送时不容易产生干扰的相容性好的UE的组合为对象在同一子帧内对PDSCH进行调度。
在图10中,eNB 210将CSI-RS发送到多个移动台220(UE1UE2)(步骤S1001)。CSI-RS是用于进行品质测定的信号,是在UE1和UE2中公共的信号。
接下来,移动台220算出CSI(信道品质)(步骤S1002),并将算出的CSI发送给eNB210(步骤S1003)。CSI按照每个移动台220而不同。在CSI中包含信道品质指标(CQI)、预编码化矩阵指标(PMI)、等级指标(RI)。
eNB 210使用这些信息确定预编码(步骤S1004),进行用户调度(步骤S1005)。eNB210将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到各移动台220(步骤S1006)。DCI在UE1和UE2中不同。在DCI中包含垂直方向的天线权重Wvn的以3比特表示的信息以及用于UE-specific RS的发送的AP的信息。
而且,eNB 210将UE-specific RS发送到移动台220(步骤S1007)。UE-specific RS在UE1和UE2中不同。UE-specific RS是从在水平方向上排列的特定列的发送天线414应用了水平方向的预编码的最大8种信号。
移动台220通过基于UE-specific RS的信道估计来算出A分量(步骤S1008)。此外,eNB 210将Common DM-RS发送到移动台220(步骤S1009)。Common DM-RS是在UE1和UE2中公共的信号。Common DM-RS是不从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2个发送天线414应用预编码的信号。移动台220根据基于Common DM-RS的信道分量算出B分量(步骤S1010)。
在步骤S1010中,移动台220通过Common DM-RS中的信道估计来算出无线信道间的相位差Δhv,通过使用包含于DCI的天线权重Wvn的信息,得到B分量。移动台220通过使用A分量和B分量来算出PDSCH中的信道失真分量即C分量(步骤S1011)。
接下来,eNB 210将PDSCH发送到移动台220(步骤S1012)。移动台220使用接收的PDSCH和算出的C分量对PDSCH进行解调(步骤S1013),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用户调度的一例)
图11是示出用户调度的一例的说明图。在图11中示出了组合例1100包含多个种类的物理信道而能够进行哪种复用的例子。复用对象的UE存在UE1~64这64个。PDSCH用预编码示出应用了水平以及垂直的双方的情况,存在64种。PDSCH用预编码的(0)、(1)示出了预编码用的索引。
UE-specific RS用预编码仅表示水平分量,表示WH(0)~WH(7)中的任意一个。UE-specific RS用AP表示通过哪个AP发送UE-specific RS,表示AP7~14中的任意一个。UE-specific RS用AP使用根据预编码方式而不同的资源。UE-specific RS用AP通过DCI进行通知。通知的垂直方向预编码信息具有垂直方向的天线权重Wv的索引编号,表示0~7中的任意一个。UE-specific RS用AP通过DCI进行通知。
(与以往进行比较的资源量的一例)
图12是示出与以往进行比较的资源量的一例的说明图。首先,作为比较中的前提,在eNB 210中,例如,设天线数为水平方向8×垂直方向10=80个,设MU-MIMO的复用数为8复用×8倍=64复用,子波段数为9(系统带宽10MHz(50RB)、子波段尺寸6RB)。此外,例如,设水平方向PMI(W1)为4比特,水平方向PMI(W2)为4比特,垂直方向PMI为3比特。
在说明图1200中,在以往方式1中,示出了仅由UE-specific RS构成解调用RS的情况。在以往方式1中,需要与MU-MIMO的复用数对应的量的垂直的时间频率资源。具体而言,RS用资源为“24×8=192”。该算出式的“24”表示在图9的“1”“2”中示出的UE-specific RS的资源要素数(24质量)。此外,该算出式的“8”表示设MU-MIMO的复用数为8倍的“8”。另外,在以往方式1中,DCI增加量为0。
在以往方式2中,示出了仅由Common DM-RS构成解调用RS的情况。在以往方式2中,需要与发送天线414的天线数对应的量的垂直的时间频率资源。此外,需要将预编码的信息通知给移动台220。特别地,水平分量的信息由于存在于每个子波段中,因此,量变多。在以往方式2中,RS用资源为“24×10=240”。该算出式的“24”表示在图9的“1”“2”中示出的UE-specific RS的资源要素数(24质量)。此外,该算出式的“10”表示设天线数在垂直方向上为10倍的“10”。
此外,在以往方式2中,DCI增加量为“4+4×9+3=43比特”。该算出式的最左的“4”表示水平方向PMI(W1)为4比特的“4”。此外,该算出式的“4×9”的“4”表示水平方向PMI(W2)为4比特的“4”。此外,该算出式的“4×9”的“9”表示子波段数的“9”。此外,该算出式的“3”表示垂直方向PMI为3比特的“3”。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RS用资源为“24+2=26”。该算出式的“24”表示在图9的“1”“2”中示出的UE-specific RS的资源要素数(24质量)。此外,该算出式的“2”表示图9的Common DM-RS的资源要素数(2质量)。DCI增加量为“3比特”。该“3比特”相当于垂直方向的天线权重Wvn的信息量。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设天线数为80根,MU-MIMO的复用数为64复用,子波段数为9,也能够抑制RS资源的增大以及DCI的增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中,eNB 210通过各移动台120从水平排列的第1多个天线113发送固有的UE-specific RS,通过各移动台120从垂直排列的第2多个天线114发送公共的Common DM-RS,通知垂直方向的权重信息。
此外,移动台220根据Common DM-RS估计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天线间的信道状态的相位差Δhv。而且,移动台220根据基于UE-specific RS的信道状态的估计结果、估计的相位差Δhv以及权重信息来估计相对于数据信号的失真分量(C分量),并根据估计的失真分量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因此,即使不从eNB 210的全天线发送RS,也能够通过移动台220对数据进行解调,能够抑制控制信息量的增加,并且抑制用于参照信号的发送的无线资源的增加。因此,能够抑制无线资源的高架变大,能够抑制PDSCH的传送效率下降。
标号说明
100、200:无线通信系统;110:基站;111:发送部;112:天线组;113:第1多个天线;114:第2多个天线;120、220、220a、220b:移动台;121:接收部;122:解调部;210:eNB;401:预编码确定部;402:控制信号生成部;403:UE-specific RS生成部;404:第2预编码处理部;405:第1天线映射部;406:Common DM-RS生成部;407:第2天线映射部;408:用户调度部;409:数据信号生成部;410:第1预编码处理部;411:物理信道复用部;412、512:IFFT部;413、513:发送RF部;414、514:发送天线;415、501:接收天线;416、502:接收RF部;417、503:FFT部;418:上行控制信号解调部;504:控制信号解调部;505、506:信道估计部;507:B分量算出部;508:C分量算出部;509:数据信号解调部;510:CSI算出部;511:上行控制信号生成部。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无线通信系统包含基站和移动台,
所述基站通过以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的2维状配置的天线组发送进行了每个天线的加权的数据信号,
所述基站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多个天线进行与所述数据信号对应的加权而发送与本站通信的每个移动台的第1参照信号,
所述基站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与所述第1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应的位置处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2多个天线不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发送对与所述本站通信的移动台公共的第2参照信号,
所述基站发送权重信息,该权重信息表示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各天线中的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权重,
所述移动台根据由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1参照信号、所述第2参照信号和所述权重信息对由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不通过所述天线组中的与所述第1多个天线和所述第2多个天线不同的各天线发送所述第1参照信号和所述第2参照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根据所述第2参照信号估计所述天线组中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天线间的信道状态的相位差,
所述移动台根据基于所述第1参照信号的信道状态的估计结果、估计出的所述相位差和所述权重信息估计针对由所述天线组发送的数据信号的失真分量,
根据估计出的所述失真分量对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对基于由所述第2多个天线发送的第2参照信号的信道状态的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所述移动台根据对所述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而得的结果估计所述天线组中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天线间的信道状态的相位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组是所述第2方向的天线的排列间隔比从包含于所述天线组的各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的1个波长狭窄的天线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方向是水平方向,所述第2方向是垂直方向。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具有发送部,
该发送部通过以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的2维状配置的天线组发送进行了每个天线的加权的数据信号,
该发送部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多个天线发送进行了与所述数据信号对应的加权的与本站通信的每个移动台的第1参照信号,
该发送部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与所述第1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应的位置处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2多个天线不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发送对与所述本站通信的移动台公共的第2参照信号,
该发送部发送权重信息,该权重信息表示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各天线中的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权重。
8.一种移动台,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台具有接收部和解调部,
该接收部接收:
基站通过以第1方向和第2方向的2维状配置的天线组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发送的数据信号;
所述基站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多个天线进行与所述数据信号对应的加权而发送的与所述基站通信的每个移动台的第1参照信号;
所述基站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与所述第1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应的位置处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2多个天线不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发送的对与所述基站通信的移动台公共的第2参照信号;以及
所述基站发送的权重信息,该权重信息表示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各天线中的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权重,
该解调部根据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第1参照信号、所述第2参照信号以及所述权重信息对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9.一种基站的发送方法,该基站通过以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的2维状配置的天线组发送进行了每个天线的加权的数据信号,该发送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多个天线进行与所述数据信号对应的加权而发送与所述基站通信的每个移动台的第1参照信号,
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与所述第1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应的位置处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2多个天线不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发送对与所述基站通信的移动台公共的第2参照信号,
发送权重信息,该权重信息表示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各天线中的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权重。
10.一种移动台的解调方法,该移动台与基站进行通信,该基站通过以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的2维状配置的天线组发送进行了每个天线的加权的数据信号,该解调方法的特征在于,接收:
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
所述基站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排列的第1多个天线进行与所述数据信号对应的加权而发送的与所述基站通信的每个移动台的第1参照信号;
所述基站通过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与所述第1多个天线中的一部分天线对应的位置处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第2多个天线不进行每个天线的加权而发送的对与所述基站通信的移动台公共的第2参照信号;以及
所述基站发送的权重信息,该权重信息表示包含于所述天线组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排列的各天线中的针对所述数据信号的权重,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1参照信号、所述第2参照信号以及所述权重信息对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CN201480080766.3A 2014-08-06 2014-08-06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发送方法以及解调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7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70791 WO2016021012A1 (ja) 2014-08-06 2014-08-06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送信方法および復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7827A true CN106537827A (zh) 2017-03-22
CN106537827B CN106537827B (zh) 2018-11-16

Family

ID=5526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076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7827B (zh) 2014-08-06 2014-08-06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发送方法以及解调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17998A1 (zh)
EP (1) EP3179650A4 (zh)
JP (1) JP6210158B2 (zh)
KR (1) KR20170020927A (zh)
CN (1) CN106537827B (zh)
WO (1) WO20160210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06843B1 (en) * 2015-05-25 2023-04-05 Sony Group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7025423B2 (ja) 2017-01-09 2022-02-24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参照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512A (zh) * 2010-09-30 2011-05-1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天线组阵中基于循环自相关的信号相位差估计装置与方法
CN103299667A (zh) * 2011-01-07 2013-09-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终端装置、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30258964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state-information pilot design for an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
US20130308715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deword construction for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32384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based upon user specific and common reference signals
GB2478302B (en) * 2010-03-02 2012-02-15 Cinetic Landis Ltd A machine axis including a counterbalance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thereof
JP5913740B2 (ja) * 2012-06-08 2016-04-27 エヌイーシー(チャイナ)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NEC(China)Co.,Ltd. 三次元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の方法及び装置
JP5993238B2 (ja) * 2012-07-25 2016-09-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4053812A (ja) * 2012-09-07 2014-03-20 Ntt Docomo Inc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121118B2 (ja) * 2012-09-07 2017-04-2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方法、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6316205B2 (ja) * 2012-12-06 2018-04-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063293B2 (en) * 2013-09-03 2018-08-28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512A (zh) * 2010-09-30 2011-05-1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天线组阵中基于循环自相关的信号相位差估计装置与方法
CN103299667A (zh) * 2011-01-07 2013-09-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终端装置、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20130258964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state-information pilot design for an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
US20130308715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deword construction for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7827B (zh) 2018-11-16
EP3179650A1 (en) 2017-06-14
KR20170020927A (ko) 2017-02-24
WO2016021012A1 (ja) 2016-02-11
EP3179650A4 (en) 2017-08-09
JP6210158B2 (ja) 2017-10-11
JPWO2016021012A1 (ja) 2017-06-08
US20170117998A1 (en)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4665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channel feedb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wo dimensional antenna array
EP2947807B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2-dimensional massive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21037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in large-scale antenna system
EP303123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2 dimensional massive mimo
KR102525602B1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77568B (zh) Mimo系统中的二维ue配对的方法和装置
US10536203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111209B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641573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反馈方法和装置
EP3140937B1 (en)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4620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MIMO transmission
US20170141832A1 (en) Feedback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49964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0695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d repor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94801A1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2023516A1 (ja) 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KR20170137124A (ko) 다중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20130125386A (ko)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준 신호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03692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4980197A (zh) 一种实现透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KR20150009045A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사용자 간섭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74408B (zh) 用于在移动网络中操作无线电站的方法
CN104798331A (zh) 针对三小区联合传输的pdsch资源要素映射
US9113480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radio station in a mobile network
CN106537827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移动台、发送方法以及解调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5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