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7798A - 增强应用的用户体验以用于基于邻近度的对等移动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强应用的用户体验以用于基于邻近度的对等移动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7798A
CN106537798A CN201480077392.XA CN201480077392A CN106537798A CN 106537798 A CN106537798 A CN 106537798A CN 201480077392 A CN201480077392 A CN 201480077392A CN 106537798 A CN106537798 A CN 106537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service
profile
nfc
pe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73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37798B (zh
Inventor
赵海军
B·斯宾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537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7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37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77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第一设备使用近场通信(NFC)来向第二设备发送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从第二设备接收分数,该分数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以及基于接收到的分数来确定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以建立服务。

Description

增强应用的用户体验以用于基于邻近度的对等移动计算的系 统和方法
背景
1.公开领域
本公开涉及增强应用的用户体验以用于基于邻近度的对等移动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2.相关技术描述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过了数代的发展,包括第一代模拟无线电话服务(1G)、第二代(2G)数字无线电话服务(包括过渡的2.5G和2.75G网络)、第三代(3G)具有因特网能力的高速数据无线服务和第四代(4G)服务(例如,长期演进(LTE)或WiMax)。目前在用的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蜂窝以及个人通信服务(PCS)系统。已知蜂窝系统的示例包括蜂窝模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以及基于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TDMA的全球移动接入系统(GSM)变型的数字蜂窝系统等。
一般而言,用户装备(UE)(诸如电话、平板计算机、膝上型和台式计算机、某些车辆等)可配置成在本地(例如,蓝牙、本地Wi-Fi等)或远程地(例如,经由蜂窝网络、通过因特网等)彼此连接。此外,某些UE还可使用使得设备能够进行一对一连接或同时连接至包括若干设备的群以便彼此直接通信的某些无线联网技术(例如,Wi-Fi、蓝牙、Wi-Fi直连等)来支持基于邻近度的对等(P2P)通信。
P2P网络是其中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被称为“对等方”)充当资源供应者和消费者两者的一种分散式和分布式网络架构。作为对比,在集中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中,客户端节点请求访问由中央服务器提供的资源。在P2P网络中,在多个互连的对等设备之间共享任务(诸如搜索文件或流送音频/视频),这些互连的对等设备各自使其资源的一部分(诸如处理能力、盘存储、网络带宽等)直接对其它网络参与者可用,而无需服务器进行集中式协调。
在每一对等设备上运行的P2P软件通常提供服务通告和发现、会话设立、会话管理(例如,加入/离开)和数据传输。当前P2P软件的问题是不存在为对等设备设立适当的无线网络连通性的完美解决方案。当前P2P软件解决方案假定要么用户在启动之前手动设立对等设备之间的网络连通性(例如,WiFi、WiFi直连、LTE直连、蓝牙等),要么应用硬代码在启动之前设立对等设备之间的网络连通性。然而,前者需要用户的手动干预,而后者引入了额外的复杂性并且更容易出错。
当前P2P软件的另一问题是对等设备可能难以找到合适的供应者对等设备。在通告/发现时段期间,供应者对等设备通常将“公知服务名称”通告为字符串,并且消费者对等设备使用该公知名称的前缀来发现供应者对等设备。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对等设备具有P2P服务能力,该简单的通告/发现机制使得消费者对等设备难以找到合适的供应者对等设备。
概述
本公开涉及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一种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方法包括使用近场通信(NFC)来将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从第一设备发送到第二设备,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从第二设备接收分数,该分数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以及基于接收到的分数来确定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以建立服务。
一种用于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装置包括配置成使用NFC来将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从第一设备发送到第二设备的逻辑,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配置成从第二设备接收分数的逻辑,该分数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以及配置成基于接收到的分数来确定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以建立服务的逻辑。
一种用于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装备包括用于使用NFC来将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从第一设备发送到第二设备的装置,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分数的装置,该分数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以及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分数来确定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以建立服务的装置。
一种用于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使用NFC来将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从第一设备发送到第二设备的至少一条指令,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分数的至少一条指令,该分数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以及用于基于接收到的分数来确定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以建立服务的至少一条指令。
本公开涉及提供第二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分数。一种提供第二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分数的方法包括由第一设备使用NFC来从第二设备接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计算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的分数;以及使用NFC来将该分数发送到第二设备。
一种用于提供第二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分数的装置包括配置成由第一设备使用NFC来从第二设备接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的逻辑,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配置成计算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的分数的逻辑;以及配置成使用NFC来将该分数发送到第二设备的逻辑。
一种提供第二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分数的装备包括用于由第一设备使用NFC来从第二设备接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的装置,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用于计算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的分数的装置;以及用于使用NFC来将该分数发送到第二设备的装置。
一种用于提供第二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分数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由第一设备使用NFC来从第二设备接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的至少一条指令,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用于计算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的分数的至少一条指令;以及用于使用NFC来将该分数发送到第二设备的至少一条指令。
附图简述
对本公开的各实施例及其许多伴随优点的更完整领会将因其在参考结合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时变得更好理解而易于获得,附图仅出于解说目的被给出而不对本公开构成任何限定,并且其中:
图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高级系统架构。
图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例的用户装备(UE)的示例。
图3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包括配置成执行功能性的逻辑的通信设备。
图4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服务器。
图5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可支持可发现对等(P2P)服务的无线通信网络。
图6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示例性环境,其中可发现P2P服务可被用于建立基于邻近度的分布式总线,各个设备可在该总线上通信。
图7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示例性消息序列,其中可发现P2P服务可被用于建立基于邻近度的分布式总线,各个设备可在该总线上通信。
图8解说了启用近场通信(NFC)的设备的示例性操作模式。
图9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方面的示例性系统。
图10解说了示出启用NFC的对等设备A与其它启用NFC的对等设备交互的示例性呼叫流。
图11解说了示出启用NFC的对等设备A与启用NFC的对等设备电视机交互的示例性呼叫流。
图12解说了示出各种启用NFC的对等设备交互以形成会话的示例性呼叫流。
图13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方面的示例性搜索引擎。
图14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搜索引擎的示例性流程。
图15解说了用于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示例性流程。
图16解说了用于提供第二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分数的示例性流程。
详细描述
在以下描述和相关附图中公开了本公开的各方面。可以设计替换实施例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另外,本公开中众所周知的元素将不被详细描述或将被省去以免湮没本公开的相关细节。
措辞“示例性”和/或“示例”在本文中用于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描述为“示例性”和/或“示例”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实施例。类似地,术语“本公开的诸实施例”不要求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都包括所讨论的特征、优点或操作模式。
此外,许多实施例是根据将由例如计算设备的元件执行的动作序列来描述的。将认识到,本文描述的各种动作能由专用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由正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或由这两者的组合来执行。另外,本文描述的这些动作序列可被认为是完全体现在任何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其内存储有一经执行就将使相关联的处理器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性的相应计算机指令集。因此,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可以用数种不同形式来体现,所有这些形式都已被构想为落在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范围内。另外,对于本文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任何此类实施例的对应形式可在本文中被描述为例如配置成执行所描述的动作的“逻辑”。
客户端设备(在本文中被称为用户装备(UE))可以是移动的或静止的,并且可以与无线电接入网(RAN)通信。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UE”可以互换地被称为“接入终端”或“AT”、“无线设备”、“订户设备”、“订户终端”、“订户站”、“用户终端”或UT、“移动终端”、“移动站”及其各种变型。一般地,UE可以经由RAN与核心网通信,并且通过核心网,UE能够与外部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当然,连接到核心网和/或因特网的其他机制对于UE而言也是可能的,诸如通过有线接入网、WiFi网络(例如,基于IEEE 802.11等)等。UE可以通过数种类型设备中的任何设备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PC卡、致密闪存设备、外置或内置调制解调器、无线或有线电话等。UE藉以向RAN发送信号的通信链路被称为上行链路信道(例如,反向话务信道、反向控制信道、接入信道等)。RAN籍以可向UE发送信号的通信链路被称为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信道(例如,寻呼信道、控制信道、广播信道、前向话务信道等)。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话务信道(TCH)可以指上行链路/反向或下行链路/前向话务信道。
图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高级系统架构。无线通信系统100包含UE 1…N。UE 1…N可包括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例如,在图1中,UE 1…2被解说为蜂窝呼叫电话,UE 3…5被解说为蜂窝触摸屏电话或智能电话,而UE N被解说为台式计算机或PC。
参照图1,UE 1…N被配置成在物理通信接口或层(在图1中被示为空中接口104、106、108)和/或直接有线连接上与接入网(例如,RAN 120、接入点125等)通信。空中接口104和106可遵循给定的蜂窝通信协议(例如,CDMA、EVDO、eHRPD、GSM、EDGE、W-CDMA、LTE等),而空中接口108可遵循无线IP协议(例如,IEEE 802.11)。RAN 120包括通过空中接口(诸如,空中接口104和106)服务UE的多个接入点。RAN 120中的接入点可被称为接入节点或AN、接入点或AP、基站或BS、B节点、演进型B节点等。这些接入点可以是陆地接入点(或地面站)或卫星接入点。RAN 120被配置成连接到核心网140,核心网140可以执行各种各样的功能——包括在由RAN 120服务的UE与由RAN 120或由一完全不同的RAN服务的其他UE之间桥接电路交换(CS)呼叫,并且还可仲裁与外部网络(诸如因特网175)的分组交换(PS)数据的交换。因特网175包括数个路由代理和处理代理(出于方便起见未在图1中示出)。在图1中,UE N被示为直接连接到因特网175(即,与核心网140分开,诸如通过WiFi或基于802.11的网络的以太网连接)。因特网175可藉此用于经由核心网140在UE N与UE 1…N之间桥接分组交换数据通信。图1还示出了与RAN 120分开的接入点125。接入点125可以独立于核心网140(例如,经由诸如FiOS之类的光通信系统、线缆调制解调器等)连接到因特网175。空中接口108可通过局部无线连接(诸如在一个示例中是IEEE802.11)服务UE 4或UE 5。UE N被示为具有到因特网175的有线连接(诸如到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的直接连接)的台式计算机,在一示例中该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可对应于接入点125自身(例如,对于具有有线和无线连通性两者的WiFi路由器)。
参照图1,服务器170被示为连接到因特网175、核心网140、或这两者。服务器170可被实现为多个结构上分开的服务器,或者替换地可对应于单个服务器。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服务器170被配置成支持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例如,IP语音(VoIP)会话、即按即说(PTT)会话、群通信会话、社交联网服务等)以用于能经由核心网140和/或因特网175连接到服务器170的UE、和/或向UE提供内容(例如,web页面下载)。
图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例的UE(即,客户端设备)的示例。参照图2,UE200A被解说为发起呼叫的电话,而UE 200B被解说为触摸屏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等)。如图2所示,UE 200A的外壳配置有天线205A、显示器210A、至少一个按钮215A(例如,PTT按钮、电源按钮、音量控制按钮等)和小键盘220A以及其他组件,如本领域已知的。同样,UE200B的外壳配置有触摸屏显示器205B、外围按钮210B、215B、220B和225B(例如,电源控制按钮、音量或振动控制按钮、飞行模式切换按钮等)、至少一个前面板按钮230B(例如,Home(主界面)按钮等)以及其他组件,如本领域已知的。尽管未被显式地示为UE 200B的一部分,但UE 200B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外部天线和/或被构建到UE 200B的外壳中的一个或多个集成天线,包括但不限于WiFi天线、蜂窝天线、卫星定位系统(SPS)天线(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天线),等等。
虽然UE(诸如UE 200A和200B)的内部组件可以用不同硬件配置来实施,但在图2中,内部硬件组件的基本高级UE配置被示为平台202。平台202可接收并执行传送自RAN 120的可能最终来自核心网140、因特网175和/或其他远程服务器和网络(例如应用服务器170、web URL等)的软件应用、数据和/或命令。平台202还可独立地执行本地存储的应用而无需RAN交互。平台202可包括收发机206,收发机206可操作地耦合到专用集成电路(ASIC)208或其他处理器、微处理器、逻辑电路、或其他数据处理设备。ASIC 208或其他处理器执行与无线设备的存储器212中的任何驻留程序相对接的应用编程接口(API)210层。存储器212可包括只读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ROM)、EEPROM、闪存卡、或计算机平台常用的任何存储器。平台202还可包括能存储未在存储器212中活跃地使用的应用以及其它数据的本地数据库214。本地数据库214通常为闪存单元,但也可以是如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辅助存储设备(诸如磁介质、EEPROM、光学介质、带、软盘或硬盘、或诸如此类)。
相应地,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可包括具有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能力的UE(例如,UE 200A、200B等)。如将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领会的,各种逻辑元件可实施在分立元件、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软件与硬件的任何组合中以实现本文公开的功能性。例如,ASIC208、存储器212、API 210和本地数据库214可以全部协作地用来加载、存储和执行本文所公开的各种功能,且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逻辑因此可分布在各种元件上。替换地,该功能性可被纳入到一个分立的组件中。因此,图2中的UE 200A和200B的特征将仅被视为解说性的,且本公开不限于所解说的特征或布局。
UE 200A和/或200B与RAN 120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以基于不同的技术,诸如CDMA、W-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复用(OFDM)、GSM、或可在无线通信网络或数据通信网络中使用的其他协议。如上文所讨论的以及本领域中已知的,可以使用各种网络和配置来将语音传输和/或数据从RAN传送到UE。因此,本文提供的解说并非意图限定本公开的各实施例,而仅仅是帮助描述本公开的各实施例的各方面。
图3解说了包括配置成执行功能性的逻辑的通信设备300。通信设备300可对应于上文提及的通信设备中的任一者,包括但不限于UE 200A或200B、RAN 120的任何组件、核心网140的任何组件,与核心网140和/或因特网175耦合的任何组件(例如,服务器170)等。因此,通信设备300可对应于配置成通过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实体进行通信(或促成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实体的通信)的任何电子设备。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包括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在一示例中,如果通信设备300对应于无线通信设备(例如,UE 200A或200B、AP 125、BS、RAN 120中的B节点或演进型B节点等),则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可包括无线通信接口(例如,蓝牙、WiFi、2G、CDMA、W-CDMA、3G、4G、LTE、近场通信(NFC)、射频标识(RFID)等),诸如无线收发机和相关联的硬件(例如,RF天线、调制解调器、调制器和/或解调器、NFC读取器、RFID读取器、NFC标签、RFID标签等)。作为示例,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可对应于配置成使用NFC将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从第一设备发送到第二设备的逻辑,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以及配置成从第二设备接收分数的逻辑,该分数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作为另一示例,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可对应于配置成由第一设备使用NFC从第二设备接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的逻辑,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以及配置成使用NFC来将分数发送到第二设备的逻辑,该分数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在另一示例中,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可对应于有线通信接口(例如,串行连接、USB或火线连接、可藉以接入因特网175的以太网连接等)。因此,如果通信设备300对应于某种类型的基于网络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170等),则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在一示例中可对应于以太网卡,该以太网卡经由以太网协议将基于网络的服务器连接至其它通信实体。在进一步示例中,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可包括传感或测量硬件(例如,加速计、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用于监视本地RF信号的天线等),通信设备300可藉由该传感或测量硬件来监视其本地环境。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接收和/或传送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实现其功能性。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在一示例中,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可至少包括处理器。可由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执行的处理类型的示例实现包括但不限于执行确定、建立连接、在不同信息选项之间作出选择、执行与数据有关的评价、与耦合至通信设备300的传感器交互以执行测量操作、将信息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例如,在不同协议之间转换,诸如,.wmv到.avi等),等等。例如,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可对应于配置成基于接收到的分数来确定是否与第二设备连接以建立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逻辑,该分数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作为另一示例,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可对应于配置成计算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的分数的逻辑。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中所包括的处理器可对应于被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更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处理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实现其功能性。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在一示例中,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可至少包括非瞬态存储器和相关联的硬件(例如,存储器控制器等)。例如,包括在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中的非瞬态存储器可对应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存储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实现其功能性。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进一步可任选地包括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在一示例中,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可至少包括输出设备和相关联的硬件。例如,输出设备可包括视频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屏、能承载视频信息的端口,诸如USB、HDMI等)、音频输出设备(例如,扬声器、能承载音频信息的端口,诸如话筒插孔、USB、HDMI等)、振动设备和/或信息可此被格式化以供输出或实际上由通信设备300的用户或操作者输出的任何其它设备。例如,如果通信设备300对应于如图2中示出的UE 200A或UE 200B,则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可包括UE 200A的显示器210A或UE 200B的触摸屏显示器205B。在进一步示例中,对于某些通信设备(诸如不具有本地用户的网络通信设备(例如,网络交换机或路由器、远程服务器(诸如服务器170)等))而言,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可被省略。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呈现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实现其功能性。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进一步可任选地包括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在一示例中,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可至少包括用户输入设备和相关联的硬件。例如,用户输入设备可包括按钮、触摸屏显示器、键盘、相机、音频输入设备(例如,话筒或可携带音频信息的端口,诸如话筒插孔等)、和/或可用来从通信设备300的用户或操作者接收信息的任何其它设备。例如,如果通信设备300对应于如图2所示的UE 200A或UE 200B,则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可包括按键板220A、按钮215A或210B到225B中的任何一个按钮、触摸屏显示器205B等。在进一步示例中,对于某些通信设备(诸如不具有本地用户的网络通信设备(例如,网络交换机或路由器、远程服务器(诸如服务器170)等)而言,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可被省略。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输入接收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实现其功能性。
参照图3,尽管所配置的逻辑305到325在图3中被示出为分开或相异的块,但将领会,相应各个所配置的逻辑藉以执行其功能性的硬件和/或软件可部分交迭。例如,用于促成所配置的逻辑305到325的功能性的任何软件可被存储在与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相关联的非瞬态存储器中,从而所配置的逻辑305到325各自部分地基于由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所存储的软件的操作来执行其功能性(即,在这一情形中为软件执行)。同样地,直接与所配置的逻辑之一相关联的硬件可不时地被其它所配置的逻辑借用或使用。例如,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的处理器可在数据由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传送之前将此数据格式化成恰适的格式,从而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部分地基于与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相关联的硬件(即,处理器)的操作来执行其功能性(即,在这一情形中为数据传输)。
一般而言,除非另外明确声明,如贯穿本公开所使用的短语“配置成……的逻辑”旨在援用至少部分用硬件实现的实施例,而并非旨在映射到独立于硬件的纯软件实现。同样,将领会,各个框中的所配置的逻辑或“配置成…的逻辑”并不限于具体的逻辑门或元件,而是一般地指代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性的能力(经由硬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因此,尽管共享措词“逻辑”,但如各个框中所解说的所配置的逻辑或“配置成……的逻辑”不必被实现为逻辑门或逻辑元件。从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各实施例的概览中,各个框中的逻辑之间的其它交互或协作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变得清楚。
各实施例可实现在各种市售的服务器设备中的任何服务器设备上,诸如图4中所解说的服务器400。在一示例中,服务器400可对应于上述应用服务器170的一个示例配置。在图4中,服务器400包括耦合至易失性存储器402和大容量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盘驱动器403)的处理器400。服务器400还可包括耦合至处理器401的软盘驱动器、压缩碟(CD)或DVD碟驱动器406。服务器400还可包括耦合至处理器401的用于建立与网络407(诸如耦合至其他广播系统计算机和服务器或耦合至因特网的局域网)的数据连接的网络接入端口404。在图3的上下文中,将领会,图4的服务器400解说了通信设备300的一个示例实现,藉此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信息的逻辑305对应于由服务器400用来与网络407通信的网络接入端口304,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对应于处理器401,而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对应于易失性存储器402、盘驱动器403和/或碟驱动器406的任何组合。配置成呈现信息的可任选逻辑320和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可任选逻辑325未在图4中明确示出,并且可以被或可以不被包括在其中。由此,图4帮助展示通信设备300除了如图2中的205A或205B的UE实现之外,还可被实现为服务器。
一般而言,UE(诸如电话、平板计算机、膝上型和台式计算机、某些车辆等)可被配置成在本地(例如,蓝牙、本地Wi-Fi等)或远程地(例如,经由蜂窝网络、通过因特网等)彼此连接。此外,某些UE还可使用使得设备能够进行一对一连接或同时连接至包括若干设备的群以便彼此直接通信的某些无线联网技术(例如,Wi-Fi、蓝牙、Wi-Fi直连等)来支持基于邻近度的对等(P2P)通信。
P2P网络是其中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被称为“对等方”)充当资源供应者和消费者两者的一种分散式和分布式网络架构。作为对比,在集中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中,客户端节点请求访问中央服务器提供的资源。在P2P网络中,在多个互连的对等设备之间共享任务(诸如搜索文件或流送音频/视频),这些互连的对等设备各自使其资源的一部分(诸如处理能力、盘存储、网络带宽等)直接对其它网络参与者可用,而无需服务器进行集中式协调。
图5解说了可支持可发现P2P服务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网络或WAN 50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网络500可包括LTE网络或另一合适的WAN,其包括各种基站510和其他网络实体。出于简化起见,在图5中仅示出三个基站510a、510b和510c,一个网络控制器530,以及一个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540。基站510可以是与设备520通信的实体并且还可被称为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接入点等。每个基站510可提供对特定地理区域的通信覆盖,并可支持位于该覆盖区内的设备520的通信。为了提高网络容量,基站510的整个覆盖区可被划分成多个(例如,三个)较小的区域,其中每个较小的区域可由各自的基站510来服务。在3GPP中,术语“蜂窝小区”可指代基站510的覆盖区和/或服务该覆盖区的基站子系统510,这取决于使用该术语的上下文。在3GPP2中,术语“扇区”或“蜂窝小区-扇区”可指代基站510的覆盖区和/或服务该覆盖区的基站子系统510。为简明起见,在本文的描述中可使用3GPP概念“蜂窝小区”。
基站510可提供对宏蜂窝小区、微微蜂窝小区、毫微微蜂窝小区、和/或其他蜂窝小区类型的通信覆盖。宏蜂窝小区可覆盖相对较大的地理区域(例如,半径为数千米的区域),并且可允许无约束地由具有服务订阅的设备520接入。微微蜂窝小区可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并且可允许无约束地由具有服务订阅的设备520接入。毫微微蜂窝小区可覆盖相对较小的地理区域(例如,住宅)且可允许有约束地由与该毫微微蜂窝小区有关联的设备520(例如,封闭订户群(CSG)中的设备520)接入。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无线网络500包括用于宏蜂窝小区的宏基站510a、510b和510c。无线网络500还可包括用于微微蜂窝小区的微微基站510、和/或用于毫微微蜂窝小区的家用基站510(图5中未示出)。
网络控制器530可耦合至一组基站510并可为这些基站510提供协调和控制。网络控制器530可以是可经由回程与基站通信的单个网络实体或网络实体集合。基站还可以例如直接或经由无线或有线回程间接地彼此通信。DHCP服务器540可支持P2P通信,如以下描述的。DHCP服务器540可以是无线网络500的一部分、在无线网络500外部、经由因特网连接共享(ICS)来运行、或其任何组合。DHCP服务器540可以是单独实体(例如,如图5中所示),或者可以是基站510、网络控制器530、或某种其他实体的一部分。在任何情形中,DHCP服务器540可由期望对等通信的设备520联系到。
设备520可分散遍及无线网络500,且每个设备520可以是驻定的或移动的。设备520也可被称为节点、用户装备(UE)、站、移动站、终端、接入终端、订户单元等。设备520可以是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设备、手持式设备、膝上型计算机、无绳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智能电话、上网本、智能本、平板电脑等等。设备520可与无线网络500中的基站510通信并且可进一步与其他设备520进行对等通信。例如,如图5中所示,设备520a和520b可进行对等通信,设备520c和520d可进行对等通信,设备520e和520f可进行对等通信,以及设备520g、520h和520i可进行对等通信,而其余设备520可与基站510通信。如图5中进一步所示的,设备520a、520d、520f和520h也可以与基站500通信,例如在不进行P2P通信时或者可能与P2P通信并发地与基站500通信。
在本文的描述中,WAN通信可以指无线网络500中的设备520与基站510之间的通信,例如用于与远程实体(诸如另一设备520)的呼叫。WAN设备是有兴趣进行或正参与WAN通信的设备520。P2P通信是指两个或更多个设备520之间的直接通信而不经过任何基站510。P2P设备是有兴趣进行或正参与P2P通信的设备520,例如具有要给另一设备520的话务数据的设备520,该另一设备520邻近该P2P设备。例如,两个设备在若每个设备520能检测到另一设备520的情况下可被认为彼此邻近。一般而言,设备520可针对P2P通信直接与另一设备520通信,或者针对WAN通信经由至少一个基站510与另一设备520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P2P设备520之间的直接通信可被组织成P2P群。更具体地,P2P群一般是指有兴趣进行或正参与P2P通信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520的群,而P2P链路是指用于P2P群的通信链路。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P2P群可包括被指定为P2P群主(或P2P服务器)的一个设备520以及被指定为由该P2P群主服务的P2P客户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520。P2P群主可执行某些管理功能,诸如与WAN交换信令,协调P2P群主与P2P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传输,等等。例如,如图5中所示,第一P2P群包括在基站510a的覆盖下的设备520a和520b,第二P2P群包括在基站510b的覆盖下的设备520c和520d,第三P2P群包括在不同基站510b和510c的覆盖下的设备520e和520f,以及第四P2P群包括在基站510c的覆盖下的设备520g、520h和520i。设备520a、520d、520f和520h可以是其相应P2P群的P2P群主,而设备520b、520c、520e、520g和520i可以是其相应P2P群中的P2P客户端。图5中的其他设备520可参与WAN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P2P通信可仅在P2P群内发生,并且可进一步仅在P2P群主和与之相关联的P2P客户端之间发生。例如,如果同一P2P群内的两个P2P客户端(例如,设备520g和520i)期望交换信息,则这些P2P客户端之一可向P2P群主(例如,设备520h)发送信息并且P2P群主可随后将传输中继至另一P2P客户端。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定设备520可属于多个P2P群,并且可在每个P2P群中要么充当P2P群主要么充当P2P客户端。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定P2P客户端可属于仅一个P2P群,或者属于多个P2P群并在任何特定时刻与这多个P2P群中的任一个P2P群中的P2P设备520通信。一般而言,可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的传输来促成通信。对于WAN通信,下行链路(或即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510至设备520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即反向链路)是指从设备520至基站510的通信链路。对于P2P通信,P2P下行链路是指从P2P群主至P2P客户端的通信链路,而P2P上行链路是指从P2P客户端至P2P群主的通信链路。在某些实施例中,并非使用WAN技术来进行P2P通信,而是两个或更多个设备可形成较小P2P群并使用诸如Wi-Fi、蓝牙或Wi-Fi直连等技术在无线局域网(WLAN)上进行P2P通信。例如,使用Wi-Fi、蓝牙、Wi-Fi直连、或其他WLAN技术的P2P通信可在两个或更多个移动电话、游戏控制台、膝上型计算机、或其他合适的通信实体之间实现P2P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图6解说了示例性环境600,其中可发现P2P服务可被用于建立基于邻近度的分布式总线,各个设备610、630、640可在该总线上通信。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使用进程间通信协议(IPC)框架在分布式总线625上促成单个平台上的应用等之间的通信,分布式总线625可包括用于在联网计算环境中实现应用到应用通信的软件总线,其中应用向分布式总线625注册以向其他应用提供服务,并且其他应用向分布式总线625查询关于经注册的应用的信息。此类协议可提供异步通知和远程规程调用(RPC),其中信号消息(例如,通知)可以是点到点的或是广播,方法调用消息(例如,RPC)可以是同步或异步的,并且分布式总线625(例如,“守护进程”总线进程)可处置各种设备610、630、640之间的消息路由。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布式总线625可得到各种传输协议(例如,蓝牙、TCP/IP、Wi-Fi、CDMA、GPRS、UMTS等)的支持。例如,根据一个方面,第一设备610可包括分布式总线节点612以及一个或多个本地端点614,其中分布式总线节点612可促成与第一设备610相关联的本地端点614和与第二设备630及第三设备640相关联的本地端点634和644之间通过分布式总线625(例如,经由第二设备630和第三设备640上的分布式总线节点632和642)的通信。如以下将参照图7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分布式总线625可支持对称多设备网络拓扑并且可在存在设备退出的情况下提供稳健的操作。如此,虚拟分布式总线625(其一般可独立于任何底层传输协议(例如,蓝牙、TCP/IP、Wi-Fi等))可允许各种安全性选项,从不安全(例如,开放)到安全(例如,经认证和加密),其中可在第一设备610、第二设备630和第三设备640来到彼此的射程或邻域中时在无需干预的情况下促成各个设备610、630、640之间的自发连接时使用安全性选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图7解说了示例性消息序列700,其中可发现P2P服务可被用于建立基于邻近度的分布式总线,第一设备(“设备A”)710和第二设备(“设备B”)730可在该总线上通信。一般而言,设备A 710可请求与设备B 730通信,其中设备A 710可包括可作出通信请求的本地端点714(例如,本地应用、服务等)以及可辅助促成此类通信的总线节点712。此外,设备B 730可包括本地端点734和总线节点732,本地端点714可尝试与本地端点734通信,总线节点732可辅助促成设备A 710上的本地端点714与设备B 730上的本地端点734之间的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总线节点712和732可在消息序列步骤754执行合适的发现机制。例如,可使用由蓝牙、TCP/IP、UNIX等支持的用于发现连接的机制。在消息序列步骤756,设备A 710上的本地端点714可请求连接至通过总线节点712可用的实体、服务、端点等。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请求可包括本地端点714与总线节点712之间的请求-响应过程。在消息序列步骤758,可形成分布式消息总线以将总线节点712连接至总线节点732并由此建立设备A710与设备B 730之间的P2P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在总线节点712和732之间形成分布式总线的通信可使用合适的基于邻近度的P2P协议(例如,被设计成实现来自不同制造商的连通的产品和软件应用之间的互操作性以动态地创建邻近网络并促成邻近P2P通信的AllJoynTM软件框架)来促成。替换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未示出)可促成总线节点712和732之间的连接。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形成总线节点712和732之间的连接之前可使用合适的认证机制(例如,SASL认证,其中客户端可发送认证命令以发起认证对话)。再进一步,在消息序列步骤758期间,总线节点712和732可交换关于其他可用端点(例如,图6中的设备C 640上的本地端点644)的信息。在此类实施例中,总线节点维护的每个本地端点可被宣告给其他总线节点,其中该宣告可包括唯一性端点名称、传输类型、连接参数、或其他合适的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消息序列步骤760,总线节点712和总线节点732可分别使用所获得的与本地端点734和714相关联的信息来创建虚拟端点,虚拟端点可表示通过各个总线节点可用的真实获得的端点。在一个实施例中,总线节点712上的消息路由可使用真实端点和虚拟端点来递送消息。此外,对于远程设备(例如,设备A 710)上存在的每个端点,可以有一个本地虚拟端点。再进一步,此类虚拟端点可复用和/或分用在分布式总线(例如,总线节点712与总线节点732之间的连接)上发送的消息。在一个方面,虚拟端点可以就像真实端点那样接收来自本地总线节点712或732的消息,并且可在分布式总线上转发消息。如此,虚拟端点可从端点复用的分布式总线连接将消息转发到本地总线节点712和732。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与远程设备上的虚拟端点相对应的虚拟端点可在任何时间被重新连接以容适特定传输类型的期望拓扑。在此类方面,基于UNIX的虚拟端点可被认为是本地的,且由此可不被认为是用于重新连接的候选。此外,基于TCP的虚拟端点可被优化用于一跳路由(例如,每个总线节点712和732可彼此直接连接)。再进一步,基于蓝牙的虚拟端点可被优化用于单个微微网(例如,一个主设备和n个从设备),其中基于蓝牙的主设备可以是与本地主节点相同的总线节点。
在消息序列步骤762,总线节点712和总线节点732可交换总线状态信息以合并总线实例并实现分布式总线上的通信。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总线状态信息可包括公知名称到唯一性端点名称的映射、匹配规则、路由群、或其他合适的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使用接口在总线节点712实例和总线节点732实例之间传达状态信息,其中本地端点714和734使用基于分布式总线的本地名称来通信。在另一方面,总线节点712和总线节点732可各自维护负责向分布式总线提供反馈的本地总线控制器,其中总线控制器可将全局方法、自变量、信号和其他信息转译成与分布式总线相关联的标准。在消息序列步骤764,总线节点712和总线节点732可传达(例如,广播)信号以向相应的本地端点714和734通知在总线节点连接期间引入的任何改变,诸如以上所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用名称所有者已改变信号来指示新的和/或被移除的全局和/或经转译名称。此外,可用名称丢失信号来指示可能在本地丢失(例如,由于名称冲突)的全局名称。再进一步,可用名称所有者已改变信号来指示由于名称冲突而被转移的全局名称,并且可用名称所有者改变信号来指示在总线节点712和总线节点732变为断开连接的情况下和/或之时消失的唯一性名称。
如以上使用的,公知名称可被用于唯一性地描述本地端点714和734。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在设备A 710与设备B 730之间发生通信时,可使用不同的公知名称类型。例如,设备本地名称可仅存在于与总线节点712直接附连至的设备A 710相关联的总线节点712上。在另一示例中,全局名称可存在于所有已知的总线节点712和732上,其中该名称的唯一所有者可存在于所有总线区段上。换言之,当总线节点712和总线节点732加入并且发生任何冲突时,所有者之一可能丢失全局名称。在又一示例中,在客户端连接至与虚拟总线相关联的其他总线节点时,可使用经转译名称。在此类方面,经转译名称可包括附加结尾(例如,连接至具有全局唯一性标识符“1234”的分布式总线的具有公知名称“org.foo”的本地端点714可被视为“G1234.org.foo”)。
在消息序列步骤766,总线节点712和总线节点732可传达(例如,广播)信号以向其他总线节点通知对端点总线拓扑的改变。此后,来自本地端点714的话务可移动通过虚拟端点到达设备B 730上的目标本地端点734。此外,在操作中,本地端点714与本地端点734之间的通信可使用路由群。在一个方面,路由群可使得端点能够接收来自端点子集的信号、方法调用、或其他合适的信息。如此,路由名称可由连接至总线节点712或732的应用来确定。例如,P2P应用可使用构建到该应用中的唯一性的、公知的路由群名称。此外,总线节点712和732可支持本地端点714和734向路由群的注册和/或注销。在一个实施例中,路由群可不具有超出当前总线实例的持久性。在另一方面,应用可在每次连接至分布式总线时针对其优选路由群进行注册。再进一步,群可以是开放的(例如,任何端点都可以加入)或封闭的(例如,只有群创建者能修改该群)。此外,总线节点712或732可发送信号以向其他远程总线节点通知对路由群端点的添加、移除、或其他改变。在此类实施例中,总线节点712或732可每当向/从群添加和/或移除成员时就向其他群成员发送路由群改变信号。此外,总线节点712或732可向与分布式总线断开连接的端点发送路由群改变信号,而不是先将它们从路由群移除。
在每一对等设备上运行的P2P软件通常提供服务通告和发现、会话设立、会话管理(例如,加入/离开)和数据传输。当前P2P软件的问题是不存在为对等设备设立适当的无线网络连通性的完美解决方案。当前P2P软件解决方案假定要么用户在启动之前手动设立对等设备之间的网络连通性(例如,WiFi、WiFi直连、LTE直连、蓝牙等),要么应用硬代码在启动之前设立对等设备之间的网络连通性。然而,前者需要用户的手动干预,而后者引入了额外的复杂性并且更容易出错。
当前P2P软件的另一问题是对等设备可能难以查找合适的供应者对等设备。在通告/发现时段期间,供应者对等设备通常将“公知服务名称”通告为字符串,并且消费者对等设备使用该公知名称的前缀来发现供应者对等设备。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对等设备具有P2P服务能力,该简单的通告/发现机制使得消费者对等设备难以找到合适的供应者对等设备。
例如,假定对等设备A想要找到并下载.jpg文件格式的图像。对等设备B可提供具有.jpg文件格式的图像下载服务,且对等设备C可提供具有.png文件格式的图像下载服务。对等设备B和C两者都通告它们能支持图像下载服务。作为响应,对等设备A加入对等设备C的P2P会话并做出远程呼叫以下载图像。然而,对等设备A将只有在无线链路设立期间花费时间并消耗功率后才发现对等设备C具有错误文件格式的图像。
为了解决为对等设备设立适当的无线网络连通性的问题,各种解决方案使用近场通信(NFC)来启用用于特定数据传输的特定网络连接。例如,一种解决方案使用NFC来自动启用两个对等设备上的蓝牙,立即配对这些蓝牙,传输数据,并且然后一旦数据传输完成就禁用蓝牙连接。另一解决方案使用NFC来启用Wi-Fi直连而不是蓝牙,从而导致更快的传输时间。这两种解决方案部分地解决了设立适当的无线网络连接的问题,但没有一种解决方案解决了对等设备可能难以找到适当的供应者对等设备的问题。
NFC是从RFID式非接触式标识和互连技术中开发出的被设计成覆盖邻近度用例范围的标准化短程无线连通性技术。它在短程(例如,理论上小于或等于10cm或通常1-4cm)并以低速(例如,106、206或414kbps)操作。设立时间小于0.1秒并且数据交换速度能最多达424kbps。NFC发起者担当主控设备并启动NFC通信会话。NFC目标担当从动设备并且通常是无源RFID标签或设备。
存在数个NFC用例。NFC可用于经由卡仿真来进行非接触式交易。例如,卡仿真可用于进行支付以用于购票、忠诚度跟踪、建筑物准入,以及在政府标识卡中使用。NFC还可用于访问信息。例如,启用NFC的设备可发现来自被放置在公共位置(诸如海报或标牌)的RFID标签的数字内容,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向RFID标签写入数据。NFC还可用于连接电子设备。例如,NFC可用于启用设备配对(诸如通过蓝牙或WiFi直连)并共享联系人列表。图8解说了启用NFC的设备的这些示例性操作模式。
使用NFC可增强P2P软件解决方案的用户体验。在建立/配置两个对等设备之间的高功耗网络连接(例如,WiFi、蓝牙、WiFi直连、LTE直连等)之前,启用NFC的对等设备可执行“单触”搜索以查找适当的供应者对等设备以用于P2P服务,并且确定要与该供应者对等设备建立的适当的高功耗无线网络连接。
启用NFC的消费者对等设备可执行“单触”搜索以基于消费者对等设备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中定义的各种准则来查找适当的供应者对等设备。搜索简档可包括描述消费者对等设备搜索的服务和/或媒体文件的准则。能力简档可包括消费者对等设备的数据交换兼容性(诸如图像格式、视频格式、音频格式、有效载荷大小、带宽、能效等)以及所支持的网络连通性(诸如WiFi、WiFi直连、LTE直连、蓝牙等)。供应者对等设备上的搜索引擎在P2P搜索引擎服务索引数据库中搜索匹配消费者对等设备的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的P2P服务并提供任何匹配的P2P服务的评分。该评分指示供应者对等设备上的P2P服务有多匹配消费者对等设备的简档,和/或供应者对等设备和P2P服务与消费者对等设备以及搜索和能力简档有多兼容。“适当的”供应者对等设备是具有具备高于阈值的评分的P2P服务的对等设备。供应者对等设备还可包括其可用服务的评级,以使得消费者对等设备可选取用于其正在尝试的操作的最佳服务,其中不止一个服务可符合搜索准则。
该“单触”搜索可被认为是“触碰知晓”或“单触知悉”,因为它允许启用NFC的消费者对等设备发现适当的启用NFC的供应者对等设备,而不必首先建立与该供应者对等设备的高功耗无线网络连接。消费者对等设备可搜索任何数量的供应者对等设备以查找适当的供应者对等设备。消费者对等设备还可搜索任何数量的供应者对等设备以确定哪一个供应者对等设备具有最高评分。
一旦启用NFC的消费者对等设备已经标识出适当的供应者对等设备,该消费者对等设备就能执行“单触”配置(或“触碰配置”)以基于也可以在消费者对等设备能力简档中定义的各种准则(诸如所支持的网络连接、有效载荷大小、带宽、能效等)来选择适当的无线网络连接。消费者对等设备和供应者对等设备然后可以在没有用户干预的情况下协商最优网络配置。例如,如果下载单个图像文件,则各设备可协商使用蓝牙连接,但如果下载多个视频文件,则各设备可协商改为使用Wi-Fi连接。
启用NFC的对等设备可以在没有手动用户干预的情况下设立网络连通性和P2P会话。NFC P2P模式可通过消除查询过程来简化发现过程。用户可使两个设备触碰在一起(“单触”)以经由设备的NFC标签来交换适当的网络配置和服务名称信息。这消除了用户从(可能较长)列表中手动设立网络链接和服务的需求。结果是更无缝的无线用户体验。
启用NFC的消费者设备执行第一“触碰知晓”以发现什么服务可用,而不是什么文件可用。如果启用NFC的对等设备正查找文件,则它首先尝试使用“触碰知晓”来查找哪些其它启用NFC的对等设备具有可用的文件共享服务。然后,在选择一对等设备后,它触碰以配置并建立文件共享服务。此时,它能确定另一对等设备是否能访问第一设备正在搜索的文件。
还可以在对等设备交互和/或将新对等设备添加到P2P群中期间基于系统性能来调整网络连接。
图9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方面的示例性系统900。启用NFC的对等设备A910A包括P2P框架920A,该P2P框架920A包括各种P2P服务922A和P2P搜索引擎服务索引924A。设备A 910A还包括包含NFC标签932A和934A的NFC P2P读/写框架930A。NFC标签932A包括关于设备A 920A能支持的各种无线网络连通性选项的连通性配置细节。NFC标签934A包括设备A 910A的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
启用NFC的对等设备B 910B包括P2P框架920B,该P2P框架920B包括各种P2P服务922B和P2P搜索引擎服务索引924B。设备B 910B还包括包含NFC标签932B和934B的NFC P2P读/写框架930B。NFC标签932B包括关于设备B 920B能支持的各种无线网络连通性选项的连通性配置细节。NFC标签934B包括设备B 910B的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
设备A 910A和设备B 910B最初通过“触碰”经由NFC来彼此通信。注意,“触碰”不要求物理接触;相反,设备A 910A和B 910B只需被带到彼此足够接近以使其能经由NFC通信。每一设备可以处于NFC“触碰发送”模式并且以低功耗水平操作(其中屏幕开启并且被解锁)。在图9的示例中,设备A 910A是消费者对等设备,而设备B 910B是供应者对等设备。
P2P服务922A和922B(每一设备上可用的P2P服务)分别在P2P搜索引擎服务索引924A和924B中注册其能力。使用每一P2P搜索引擎服务索引924A和924B来实现搜索引擎算法。设备A 910A和B 910B将服务简档和无线网络连接配置存储为标签。
当设备A 910A和设备B 910B第一次“触碰”时,作为消费者对等设备的设备A 910A将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推送到设备B 910B。设备B 910B的搜索算法搜索P2P服务922B以确定P2P服务922B中的任一P2P服务是否匹配设备A 190A的搜索简档。如果P2P服务922B中的任一P2P服务匹配设备A 190A的搜索简档,则设备B 910B向该P2P服务指派一评分并将匹配的服务名称和对应的搜索分数推送到设备A 910A。设备B 910B还可推送所提议的网络配置和对应的搜索分数。搜索分数指示所提议的网络配置与设备A 910B的能力简档中所包括的网络配置准则的兼容性。
尽管未在图9中解说,但在系统900中可以存在任何数目的启用NFC的对等设备。设备A 910A可触碰任何数目的这些其它对等设备以查找匹配的P2P服务或查找具有最高搜索分数的P2P服务。
如果设备B 910B上的P2P服务922B之一具有最高搜索分数,即具有与设备A 910A的搜索简档的最紧密匹配,则设备A 910A和设备B 910B两者可再次“触碰”以启用/配置具有适当的网络配置标签的网络连通性。“适当的”网络配置标签被从设备B 910B推送到设备A 910A并且包括关于设备B 910B的网络链路设立信息(诸如WiFi RSSI、口令等)。设备A910A和B 910B然后可使用P2P软件来通信,包括用适当的服务名称标签来设立、加入或退出P2P会话。“适当的”服务名称标签被从设备B 910B推送到设备A 910A,并且包括设备B 910B的P2P服务名称。
图10解说了示出设备A 1002与其它设备1004-1008交互的示例性呼叫流。设备1002-1008是启用NFC的对等设备,诸如图9中的对等设备A 910A和B910B。
在图10的示例中,设备A 1002希望找到特定媒体文件(诸如视频),并且可以通过例如蓝牙和/或WiFi来与其它对等设备通信。在1005,设备A 1002执行与启用NFC的对等设备B 1004的NFC“触碰知晓”。在1015,设备A 1002执行与另一启用NFC的对等设备C 1006的另一NFC“触碰知晓”。在1020,设备A 1002执行与又一启用NFC的对等设备D 1008的第三NFC“触碰知晓”。尽管图10解说了设备A 1002与三个其它启用NFC的对等设备交互,但设备A1002可执行与任何数目的其它设备的NFC“触碰知晓”以查找期望媒体文件。
对于每一次“触碰知晓”,设备A 1002将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发送到另一设备。在从设备A 1002接收到搜索和能力简档之际,在1020,设备B 1004执行本地搜索以确定它是否具有满足接收到的搜索简档中的准则的任何服务。在1030和1040,设备C 1006和D1008分别执行类似的本地搜索。
在图10的示例中,设备B 1004可具有匹配接收到的搜索简档中的关键字的.mp4格式的一个视频,并且能够通过蓝牙和/或WiFi来通信。然而,在1025,设备B 1004简单地向设备A 1002传达其能力加上对应的搜索分数。设备C1006可具有匹配接收到的搜索简档中的关键字的.3gp格式的两个视频,并且能够通过蓝牙和/或WiFi来通信。再次,在1035,设备C1006简单地向设备A 1002传达其能力加上对应的搜索分数。设备D 1008可具有匹配接收到的搜索简档中的关键字的.mp4和.3gp格式的三个视频,并且能够通过蓝牙来通信。然而,在1045,设备D 1008简单地向设备A 1002传达其能力加上对应的搜索分数。
在1050,设备A 1002基于接收到的搜索分数来确定要从其取得期望媒体文件的最佳设备。搜索分数可考虑诸如媒体格式、带宽、分辨率等因素。在图10的示例中,具有最佳搜索分数的设备是设备C 1006。
在1055和1060,设备A 1002执行与设备C 1006的NFC“触碰配置”。该“触碰配置”传达了使用什么网络配置来将媒体文件从设备C 1006传输到设备A 1002。在图10的示例中,各设备可选择WiFi来传输媒体文件,因为该媒体文件是视频并且将需要更多带宽。
在1065和1070,一旦通过本地WiFi连接来连接,设备A 1002和设备C1006就能建立基于邻近度的P2P协议(诸如AllJoynTM软件框架)。设备C 1006然后可使用所建立的基于邻近度的P2P协议来将所请求的媒体文件传送到设备A 1002。
图11解说了示出设备A 1102与设备1104-1108交互的示例性呼叫流。设备1102-1108是启用NFC的对等设备,诸如图9中的对等设备A 910A和B910B。在图11的示例中,设备1104-1108是启用NFC的对等设备电视机。
参照图11,设备A 1102希望确定它是否能与启用NFC的电视机(TV)交互以便例如播放幻灯片演示。在1105,设备A 1102执行与启用NFC的TV1104的NFC“触碰知晓”。在1115,设备A 1102执行与另一启用NFC的TV B 1106的另一NFC“触碰知晓”。在1120,设备A 1102执行与又一启用NFC的TV C 1108的第三NFC“触碰知晓”。尽管图11解说了设备A 1102与三个其它启用NFC的TV交互,但设备A 1102可执行与任何数目的其它设备的NFC“触碰知晓”。
对于每一次“触碰知晓”,设备A 1102将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发送到TV 1104-1108。在从设备A 1102接收到搜索和能力简档之际,在1120,TV A1104确定它能支持的媒体格式。在1130和1140,TV B 1006和C 1108分别执行类似的确定。每一TV 1104-1108可支持不同的接口和服务。
在1125,TV B 1104向设备A 1102发送其所支持的接口和服务(即,其能力)加上对应的搜索分数。在1135和1145,设备B 106和设备C 1108执行相同的操作。
在1150,设备A 1102基于搜索分数来确定最佳TV。搜索分数可考虑诸如媒体格式、带宽、分辨率等因素。在图11的示例中,具有最佳搜索分数的TV是TV B 1106。
在1155和1160,设备A 1102执行与TV B 1106的NFC“触碰配置”。该“触碰配置”传达使用什么网络配置来例如在设备B 1106上播放幻灯片演示。在图11的示例中,各设备可选择经由蓝牙通信。
在1165和1170,一旦通过蓝牙连接来连接,设备A 1102和设备B 1106就能建立基于邻近度的P2P协议(诸如AllJoynTM软件框架)。设备B 1106然后可使用所建立的基于邻近度的P2P协议来播放存储在设备A 1102上的幻灯片演示。
图12解说了示出各种设备1202-1208交互以形成会话的示例性呼叫流。设备1202-1208是启用NFC的对等设备,诸如图9中的对等设备A 910A和B910B。
在图12的示例中,启用NFC的对等设备A 1202、B 1204、C 1206和D 108希望彼此协作和通信以便使用例如共同的基于邻近度的P2P协议来交互。在1205,设备A 1202执行与设备B 1204的NFC“触碰知晓”。在1215,设备A1202执行与设备C 1206的另一NFC“触碰知晓”。在1020,设备A 1202执行与设备D 1208的第三NFC“触碰知晓”。尽管图12解说了设备A 1202与三个其它启用NFC的对等设备交互,但设备A 1202可执行与任何数目的其它设备的NFC“触碰知晓”以建立会话。
对于每一次“触碰知晓”,设备A 1202将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发送到另一设备。在从设备A 1202接收到搜索和能力简档之际,在1220,设备B 1204将其本地服务与接收到的搜索简档中列出的服务进行比较。在1230和1240,设备C 1206和D 1208分别执行类似的本地搜索。
在图12的示例中,设备A 2202可支持控件、事件和通知。设备B 1204可支持控制面板功能、事件和通知。在1225,设备B 1204向设备A 1202传达该信息加上对应的搜索分数。设备C 1206可支持事件和通知。在1235,设备C 1206向设备A 1202传达该信息加上对应的搜索分数。设备D 1208可支持时间功能、事件和通知。在1245,设备D 1208向设备A 1202传达该信息加上对应的搜索分数。
在1250,设备A 1202确定如何最佳地形成各设备之间的连接。设备A 1202还可确定如何能将各服务链接在一起以用于更高水平的消费者交互。
在1255,设备A 1202执行与设备B 1204的NFC“触碰配置”。在1260,设备A 1202执行与设备C 1206的NFC“触碰配置”。在1265,设备A 1202执行与设备D 1208的NFC“触碰配置”。这些“触碰配置”传达了使用什么网络配置来建立各设备之间的会话。
在1270,一旦连接,各设备就可建立基于邻近度的P2P协议(诸如AllJoynTM软件框架)。在1275,各设备全都连接到同一会话。
图13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方面的示例性搜索引擎1320。图13中所解说的搜索引擎1320在供应者对等设备(诸如图9中的设备B 910B)上执行。搜索引擎1320从消费者对等设备(诸如图9中的设备A 910A)接收服务简档。在接收到服务简档之际,搜索引擎1320访问存储在供应者对等设备中的无线网络配置1322和P2P搜索引擎服务索引数据库1324。搜索引擎1320将接收到的消费者设备服务简档1310与无线网络配置1322和P2P搜索引擎服务索引数据库1324中列出的P2P服务进行比较。搜索引擎1320基于匹配的P2P服务和网络配置与服务简档中所指定的准则的兼容性来向任何匹配的P2P服务和网络配置指派分数,并且输出匹配的网络配置、P2P服务和对应的搜索分数作为输出1330。
图14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搜索引擎的示例性流程。图14中解说的流程可以由启用NFC的对等设备来执行。在1410,设备监视其本地资源(诸如媒体文件、存储器、电源、存储等)。在1420,设备将该信息保存在本地数据库中。在1430,设备对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的信息执行特征提取。在1440,设备创建搜索索引。在1450,设备从另一启用NFC的对等设备接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在1460,设备使用所创建的搜索索引来对本地数据库执行上下文查询并确定评分。该设备用搜索结果和所确定的分数来响应接收到的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在1420,该设备可将上下文查询和评分存储在本地数据库中,并且基于从在1410监视该设备的资源接收到的输入,该流程可继续至1430。
图15解说了用于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示例性流程。图15中解说的流程可由第一设备执行,第一设备可以是启用NFC的对等设备(诸如图9中的对等设备A 910A和B 910B、图10中的设备1002、图11中的设备1102和/或图12中的设备1202)。
在1510,第一设备使用NFC来将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发送到第二设备,如在图10的1005、1010和/或1015、图11的1105、1110和/或1115、和/或图12的1205、1210和/或1215。第二设备可以是启用NFC的对等设备(诸如图9中的对等设备A 910A和B 910B、图10中的设备1004-1008、图11中的设备1104-1108和/或图12中的设备1204-1208)。如上所述,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而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服务可以是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服务、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文件共享服务或基于邻近度的对等通信会话。
在1520,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分数,如在图10的1025、1035和/或1045、图11的1125、1135和/或1145、和/或图12的1225、1235和/或1245。如以上所讨论的,分数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
在1530,第一设备基于接收到的分数来确定是否与第二连接连接以建立服务,如在图10的1050、图11的1150和/或图12的1250。如果第一设备确定不与第二设备连接,则流程返回至1510,其中第一设备能“触碰知晓”另一启用NFC的设备。
否则,在1540,如果第一设备确定与第二设备连接,则第一设备将连接配置信息发送到第二设备,如在图10的1055、图11的1155和/或图12的1255、1260和/或1265。发送连接配置信息可使用NFC来执行。连接配置信息可包括图像格式、视频格式、分辨率、音频格式、比特率、有效载荷大小、带宽、能效或所支持的网络连接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1550,第一设备基于连接配置信息来与第二设备连接,如在图10的1065、图11的1165和/或图12的1270。
图16解说了用于提供第二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分数的示例性流程。图16中解说的流程可由第一设备执行,第一设备可以是启用NFC的对等设备(诸如图9中的对等设备A910A和B910B、图10中的设备1004-1008中的任一者、图11中的设备1104-1108和/或图12中的设备1204-1208)。
在1610,第一设备使用NFC来从第二设备接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如在图10的1005、1010和/或1015、图11的1105、1110和/或1115、和/或图12的1205、1210和/或1215。第二设备可以是启用NFC的对等设备(诸如图9中的对等设备A 910A和B 910B、图10中的设备1002、图11中的设备1102和/或图12中的设备1202)。如上所讨论的,搜索简档包括描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准则,而能力简档包括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服务可以是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服务、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文件共享服务或基于邻近度的对等通信会话。
在1620,第一设备计算指示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与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的分数,如在图10的1020、1030和/或1040、图11的1120、1130和/或1140、和/或图12的1220、1230和/或1240。
在1630,第一设备使用NFC来将该分数发送到第二设备,如在图10的1025、1035和/或1045、图11的1125、1135和/或1145、和/或图12的1225、1235和/或1245。
在1640,基于第二设备确定与第一设备连接,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连接配置信息,如在图10的1055、图11的1155和/或图12的1255、1260和/或1265。接收连接配置信息可使用NFC来执行。连接配置信息可包括图像格式、视频格式、分辨率、音频格式、比特率、有效载荷大小、带宽、能效或所支持的网络连接中的一者或多者。
在1650,第一设备基于连接配置信息来与第二设备连接,如在图10的1070、图11的1170和/或图12的1270。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贯穿上面描述始终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比特)、码元、以及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块、模块、电路、以及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设计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用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序列和/或算法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者在这两者的组合中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者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写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例如,UE)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此类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用于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应当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尽管前面的公开示出了本公开的解说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其中可作出各种变更和修改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必按任何特定次序来执行。此外,尽管本公开的要素可能是以单数来描述或主张权利的,但是复数也是已料想了的,除非显式地声明了限定于单数。

Claims (28)

1.一种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方法,包括:
使用近场通信(NFC)来将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从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到所述第二设备,所述搜索简档包括描述所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所述服务的准则,所述能力简档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
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分数,所述分数指示所述搜索简档和所述能力简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以及
基于接收到的分数来确定是否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以建立所述服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来将连接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二设备;以及
基于所述连接配置信息来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连接配置信息使用NFC来执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置信息包括图像格式、视频格式、分辨率、音频格式、比特率、有效载荷大小、带宽、能效或所支持的网络连接中的一者或多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服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文件共享服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通信会话。
8.一种提供第二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分数的方法,包括:
由第一设备使用近场通信(NFC)来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所述搜索简档包括描述所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所述服务的准则,所述能力简档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
计算指示所述搜索简档和所述能力简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的分数;以及
使用NFC来将所述分数发送到所述第二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来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连接配置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连接配置信息来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连接配置信息使用NFC来执行。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置信息包括图像格式、视频格式、分辨率、音频格式、比特率、有效载荷大小、带宽、能效或所支持的网络连接中的一者或多者。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服务。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文件共享服务。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通信会话。
15.一种用于搜索第二设备以提供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装置,包括:
配置成使用近场通信(NFC)来将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从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到所述第二设备的逻辑,所述搜索简档包括描述所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所述服务的准则,所述能力简档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
配置成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分数的逻辑,所述分数指示所述搜索简档和所述能力简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以及
配置成基于接收到的分数来确定是否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以建立所述服务的逻辑。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来将连接配置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二设备的逻辑;以及
配置成基于所述连接配置信息来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逻辑。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连接配置信息使用NFC来执行。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置信息包括图像格式、视频格式、分辨率、音频格式、比特率、有效载荷大小、带宽、能效或所支持的网络连接中的一者或多者。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服务。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文件共享服务。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通信会话。
22.一种用于提供第二设备尝试建立的服务的分数的装置,包括:
配置成由第一设备使用近场通信(NFC)来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搜索简档和能力简档的逻辑,所述搜索简档包括描述所述第一设备尝试建立的所述服务的准则,所述能力简档包括所述第一设备的连接能力;
配置成计算指示所述搜索简档和所述能力简档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和能力之间的匹配紧密度的分数的逻辑;以及
配置成使用NFC来将所述分数发送到所述第二设备的逻辑。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配置成基于所述第二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来从所述第二设备接收连接配置信息的逻辑;以及
配置成基于所述连接配置信息来与所述第二设备连接的逻辑。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连接配置信息使用NFC来执行。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置信息包括图像格式、视频格式、分辨率、音频格式、比特率、有效载荷大小、带宽、能效或所支持的网络连接中的一者或多者。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服务。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文件共享服务。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包括基于邻近度的对等通信会话。
CN201480077392.XA 2014-03-26 2014-03-26 增强应用的用户体验以用于基于邻近度的对等移动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77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4135 WO2015143647A1 (en) 2014-03-26 2014-03-26 System and method to enhance the user experience of applications for proximity-based peer-to-peer mobile comput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7798A true CN106537798A (zh) 2017-03-22
CN106537798B CN106537798B (zh) 2019-05-14

Family

ID=54193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739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537798B (zh) 2014-03-26 2014-03-26 增强应用的用户体验以用于基于邻近度的对等移动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0225B2 (zh)
EP (1) EP3123621A4 (zh)
JP (1) JP6563416B2 (zh)
KR (1) KR20160138170A (zh)
CN (1) CN106537798B (zh)
BR (1) BR112016022083A8 (zh)
WO (1) WO20151436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98398B2 (en) * 2016-12-28 2019-05-21 Google Llc Peer discovery, connection, and data transfer
US10986491B2 (en) 2017-04-07 2021-04-20 Apple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aptive data collection operations
EP3593467A4 (en) * 2017-04-24 2020-11-2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SHORT AND LONG RANGE
US11144924B2 (en) * 2017-12-14 2021-10-12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Facilitating peer-to-peer transactions using virtual debit accounts of virtual wallets
US10803025B2 (en) * 2018-09-06 2020-10-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process for scalable and secure content delivery
CN116996875A (zh) * 2018-10-29 2023-11-03 苹果公司 蜂窝服务账户转移和认证
US11056111B2 (en) * 2018-11-15 2021-07-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contact ingestion
US10979892B2 (en) * 2019-07-30 2021-04-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fficient device capabilities enquiry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s wireless network
US11751261B2 (en) * 2020-03-06 2023-09-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mart link management (link pooli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79079A1 (en) * 2005-02-09 2006-08-10 Mikko Kolehmain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mputing hosts
CN101843124A (zh) * 2007-10-31 2010-09-22 摩托罗拉公司 使用通过rfid接收的配置数据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参数的协商
US20120322368A1 (en) * 2011-06-15 2012-12-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imple peer-to-peer network formation
WO2013087088A1 (en) * 2011-12-12 2013-06-20 Greenpeak Technologies N.V. Responder device binding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3428808A (zh) * 2012-05-16 2013-12-04 诺基亚公司 基于出现主机装置来控制客机装置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8342B2 (en) 2007-09-10 2012-01-31 Robert Salinas Methods and systems of content mobilization, mobile search, and video editing through a web interface
JP2004258747A (ja) * 2003-02-24 2004-09-1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接続先ピア選択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US20050132264A1 (en) 2003-12-15 2005-06-16 Joshi Ajit P.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transcoding
US7676590B2 (en) 2004-05-03 2010-03-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Background transcoding
US20080072292A1 (en) 2006-09-01 2008-03-20 Narjala Ranjit S Secure device introduction with capabilities assessment
WO2008109948A1 (en) * 2007-03-13 2008-09-18 Seeker Wireless Pty Limited Enhanced zone determination
JP5347403B2 (ja) * 2008-09-22 2013-1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10074078B2 (en) * 2012-11-12 2018-09-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meeting invit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79079A1 (en) * 2005-02-09 2006-08-10 Mikko Kolehmain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mputing hosts
CN101843124A (zh) * 2007-10-31 2010-09-22 摩托罗拉公司 使用通过rfid接收的配置数据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参数的协商
US20120322368A1 (en) * 2011-06-15 2012-12-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imple peer-to-peer network formation
WO2013087088A1 (en) * 2011-12-12 2013-06-20 Greenpeak Technologies N.V. Responder device binding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3428808A (zh) * 2012-05-16 2013-12-04 诺基亚公司 基于出现主机装置来控制客机装置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19262A (ja) 2017-07-13
CN106537798B (zh) 2019-05-14
EP3123621A1 (en) 2017-02-01
KR20160138170A (ko) 2016-12-02
BR112016022083A2 (zh) 2017-08-15
WO2015143647A1 (en) 2015-10-01
US20170064753A1 (en) 2017-03-02
US10470225B2 (en) 2019-11-05
BR112016022083A8 (pt) 2021-07-13
EP3123621A4 (en) 2017-11-22
JP6563416B2 (ja) 2019-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37798B (zh) 增强应用的用户体验以用于基于邻近度的对等移动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CN105684389B (zh) 基于对等方的认证
CN105531971B (zh) 启用交互式用户应用的网关
CN102986288B (zh) 用于混合网络中的汇聚网关的扩展本地ip接入
CN105378771A (zh) 使用基于邻近度的对等通信和支付意图手势的移动支付
KR20200039792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7079055A (zh) 用于物联网(iot)设备的连通性模块
CN106105137A (zh) 使用终端用户联合登录来检测密钥交换加密信道中的破坏
CN108055691A (zh) 发现经由无线网络可用的网络信息
JP6154457B2 (ja) Pnルーティングテーブルを用いた個人域ネットワークの構成装置及び方法
CN102907068A (zh) 支持机器对机器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01002B (zh) 控制与业务分离的wlan架构及其配置方法
CN110049485A (zh) 一种配置ue的策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576229A (zh) 主机设备的自适应宣告以及嵌入式设备的发现
CN110392448A (zh) 一种会话重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29279A (zh) 一种选择无线接入网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CN104272779B (zh) 更新签约信息
US20180160463A1 (en) Wireless control of devices
CN104937911B (zh) 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WO2022205241A1 (zh) 一种跨域算力感知网络的会话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9241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第一电子设备
KR20130052481A (ko) 가상 홈 네트워크 제공 방법과 그를 위한 장치, 시스템 및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기록매체
CN107079052A (zh) 利用lte‑d发现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高效群通信
Kamal Bashah et al. Novel service discovery techniques for open mobile environments and their business applications
CN10549156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