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9052A - 利用lte‑d发现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高效群通信 - Google Patents

利用lte‑d发现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高效群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9052A
CN107079052A CN201580057726.1A CN201580057726A CN107079052A CN 107079052 A CN107079052 A CN 107079052A CN 201580057726 A CN201580057726 A CN 201580057726A CN 107079052 A CN107079052 A CN 107079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lte
content
presented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77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9052B (zh
Inventor
V·A·瑟亚万什
K·B·安查恩
S·莎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79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9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9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9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87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cross-functional networking aspects
    • H04L67/1091Interfacing with client-server systems or between P2P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287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single intermediate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利用对等(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接收P2P发现消息,该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以及基于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

Description

利用LTE-D发现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高效群通信
背景
1.公开领域
本公开涉及利用长期演进直连(LTE-D)发现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高效群通信。
2.相关技术描述
无线通信系统已经过了数代的发展,包括第一代模拟无线电话服务(1G)、第二代(2G)数字无线电话服务(包括过渡的2.5G和2.75G网络)、第三代(3G)具有因特网能力的高速数据无线服务和第四代(4G)服务(例如,长期演进(LTE)或WiMax)。目前在用的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蜂窝以及个人通信服务(PCS)系统。已知蜂窝系统的示例包括蜂窝模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以及基于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TDMA的全球移动接入系统(GSM)变型的数字蜂窝系统等。
最近,LTE已发展成为用于移动电话和其他数据终端的高速数据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协议。LTE是基于GSM的,且包括来自各种GSM相关协议的贡献,这些GSM相关协议诸如增强数据率GSM演进(EDGE)、以及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协议(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
LTE直连(LTE-D)是针对邻近发现而提议的3GPP(版本12)设备到设备(D2D)解决方案。LTE-D通过直接监视大范围(约500m视线)内的其他LTE-D设备上的服务来免除位置跟踪和网络呼叫。其在电池高效的同步系统中持续如此做,并且可以并发地检测附近的数千服务。
LTE-D在有执照频谱上作为对移动应用的服务来操作。LTE-D是实现服务层发现的D2D解决方案。LTE-D设备上的移动应用可以指令LTE-D监视其他设备上的移动应用服务并在物理层处宣告它们自身的服务(以供由其他LTE-D设备上的服务进行检测)。这允许应用被关闭,而同时LTE-D持续进行工作并在其检测到与受监视集的匹配时通知客户端应用。
LTE-D由此对于寻求部署邻近发现解决方案作为其现有云服务的扩展的移动开发者而言是有吸引力的替换方案。LTE-D是分布式发现解决方案(相对于当今存在的集中式发现而言),由此移动应用在标识相关匹配时放弃集中式数据库处理,取而代之在设备级别通过传送和监视相关属性来自主地确定相关性。LTE-D在隐私以及功耗方面提供某些益处,因为LTE-D不利用持久的位置跟踪来确定邻近性。通过将发现保持在设备上而非在云中,用户对与外部设备共享什么信息具有更多控制。
概览
以下给出了与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和/或实施例相关的简化概述。如此,以下概述既不应被视为与所有构想的方面和/或实施例相关的详尽纵览,以下概述也不应被认为标识与所有构想的方面和/或实施例相关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或描绘与任何特定方面和/或实施例相关联的范围。相应地,以下概述的唯一目的是在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之前以简化形式呈现与本文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和/或实施例相关的某些概念。
本公开涉及利用对等(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一种用于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方法包括:在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处接收P2P发现消息,该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由该P2P中间件层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以及基于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由该P2P中间件层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第一应用呈现的该内容。
一种用于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其被配置成结合该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动作的操作:接收P2P发现消息,该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以及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以及基于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第一应用呈现的该内容。
一种用于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装备包括:用于在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处接收P2P发现消息的装置,该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用于由该P2P中间件层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的装置;以及用于由该P2P中间件层基于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该内容的装置。
一种用于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装置包括:配置成在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处接收P2P发现消息的逻辑,该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配置成由该P2P中间件层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的逻辑;以及配置成由该P2P中间件层基于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该内容的逻辑。
一种用于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在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处接收P2P发现消息的至少一条指令,该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用于由该P2P中间件层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的至少一条指令;以及用于由该P2P中间件层基于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该内容的至少一条指令。
基于附图和详细描述,与本文所公开的各方面和/或各实施例相关联的其他目标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
附图简述
对本公开的各实施例及其许多伴随优点的更完整领会将因其在参考结合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时变得更好理解而易于获得,附图仅出于解说目的被给出而不对本公开构成任何限定,并且其中:
图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高级系统架构。
图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用户装备(UE)的示例。
图3解说了包括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功能性的逻辑的通信设备。
图4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服务器。
图5解说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UE可以使用设备到设备(D2D)对等(P2P)技术直接连接到其他UE,同时也连接到广域网(WWAN)。
图6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用于LTE-D的个体P2P发现消息600。
图7解说了推送广告解决方案的示例。
图8A和B解说了其中LTE-D表达式包括统一资源定位符(URL)的示例性用例。
图9解说了向LTE-D中间件置备因应用而异的信息的示例。
图10A和B解说了其中LTE-D表达式包括用户的地理坐标的示例性用例。
图1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用于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示例性流程。
图12是被配置成支持如本文教导的通信的装置的若干范例方面的简化框图。
详细描述
本公开涉及利用对等(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接收P2P发现消息,该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以及基于存在安装在该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
本公开的进一步方面在以下针对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和有关附图中被公开。可以设计替换实施例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另外,本公开中众所周知的元素将不被详细描述或将被省去以免湮没本公开的相关细节。
措辞“示例性”和/或“示例”在本文中用于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解说”。本文描述为“示例性”和/或“示例”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被解释为优于或胜过其他实施例。类似地,术语“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不要求本公开的所有实施例都包括所讨论的特征、优点或操作模式。
此外,许多实施例是根据将由例如计算设备的元件执行的动作序列来描述的。将认识到,本文描述的各种动作能由专用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由正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或由这两者的组合来执行。另外,本文描述的这些动作序列可被认为是完全体现在任何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其内存储有一经执行就将使相关联的处理器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性的相应计算机指令集。因此,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可以用数种不同形式来体现,所有这些形式都已被构想为落在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的范围内。另外,对于本文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任何此类实施例的对应形式可在本文中被描述为例如“被配置成执行所描述的动作的逻辑”。
客户端设备(在本文中被称为用户装备(UE))可以是移动的或驻定的,并且可以与无线电接入网(RAN)通信。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UE”可以互换地被称为“接入终端”或“AT”、“无线设备”、“订户设备”、“订户终端”、“订户站”、“用户终端”或UT、“移动终端”、“移动站”及其各种变型。一般地,UE可以经由RAN与核心网通信,并且通过核心网,UE能与外部网络(诸如因特网)连接。当然,连接到核心网和/或因特网的其他机制对于UE而言也是可能的,诸如通过有线接入网、WiFi网络(例如,基于IEEE802.11等),等等。UE可以通过数种类型设备中的任何设备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PC卡、致密闪存设备、外置或内置调制解调器、无线或有线电话等。UE藉以向RAN发送信号的通信链路被称为上行链路信道(例如,反向话务信道、反向控制信道、接入信道等)。RAN藉以向UE发送信号的通信链路被称为下行链路或前向链路信道(例如,寻呼信道、控制信道、广播信道、前向话务信道等)。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话务信道(TCH)可以指上行链路/反向或下行链路/前向话务信道。
图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高级系统架构。无线通信系统100包含UE 1…N。UE 1…N可包括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等。例如,在图1中,UE 1…2被解说为蜂窝呼叫电话,UE 3…5被解说为蜂窝触摸屏电话或智能电话,而UE N被解说为台式计算机或PC。
参照图1,UE 1…N被配置成通过物理通信接口或层(在图1中被示为空中接口104、106、108)和/或直接有线连接与接入网(例如,RAN 120、接入点125等)通信。空中接口104和106可遵循给定的蜂窝通信协议(例如,CDMA、EVDO、eHRPD、GSM、EDGE、W-CDMA、LTE等),而空中接口108可遵循无线IP协议(例如,IEEE 802.11)。RAN 120包括通过空中接口(诸如,空中接口104和106)服务UE的多个接入点。RAN 120中的接入点可被称为接入节点或AN、接入点或AP、基站或BS、B节点、演进型B节点等。这些接入点可以是陆地接入点(或地面站)或卫星接入点。RAN 120被配置成连接到核心网140,核心网140可以执行各种各样的功能——包括在由RAN 120服务的UE与由RAN 120或由完全不同的RAN服务的其他UE之间桥接电路交换(CS)呼叫,并且还可中介与外部网络(诸如因特网175)的分组交换(PS)数据的交换。因特网175包括数个路由代理和处理代理(出于方便起见,未在图1中示出)。在图1中,UE N被示为直接连接到因特网175(即,与核心网140分开,诸如通过WiFi或基于802.11的网络的以太网连接)。因特网175可藉此作用于经由核心网140在UE N与UE 1…N之间桥接分组交换数据通信。图1还示出了与RAN 120分开的接入点125。接入点125可以独立于核心网140地(例如,经由诸如FiOS之类的光通信系统、线缆调制解调器等)连接到因特网175。空中接口108可通过局部无线连接(诸如在一示例中是IEEE 802.11)服务UE 4或UE 5。UE N被示为具有到因特网175的有线连接(诸如到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的直接连接)的台式计算机,在一示例中该调制解调器或路由器可对应于接入点125自身(例如,对于具有有线和无线连通性两者的WiFi路由器)。
参照图1,应用服务器170被示为连接到因特网175、核心网140、或这两者。应用服务器170可被实现为多个结构上分开的服务器,或者替换地可对应于单个服务器。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应用服务器170被配置成针对能经由核心网140和/或因特网175连接到应用服务器170的UE支持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例如,网际协议语音(VoIP)会话、即按即说(PTT)会话、群通信会话、社交联网服务等)、和/或向UE提供内容(例如,web页面下载)。
图2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各实施例的UE(即,客户端设备)的示例。参照图2,UE200A被解说为发起呼叫的电话,而UE 200B被解说为触摸屏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等)。如图2所示,UE 200A的外壳配置有天线205A、显示器210A、至少一个按钮215A(例如,PTT按钮、电源按钮、音量控制按钮等)和小键盘220A以及其他组件,如本领域已知的。同样,UE 200B的外壳配置有触摸屏显示器205B、外围按钮210B、215B、220B和225B(例如,电源控制按钮、音量或振动控制按钮、飞行模式切换按钮等)、至少一个前面板按钮230B(例如,Home(主界面)按钮等)以及其他组件,如本领域已知的。尽管未被显式地示为UE 200B的一部分,但UE 200B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外部天线和/或被构建到UE 200B的外壳中的一个或多个集成天线,包括但不限于WiFi天线、蜂窝天线、卫星定位系统(SPS)天线(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天线)等。
虽然UE(诸如UE 200A和200B)的内部组件可以用不同硬件配置来实施,但在图2中,内部硬件组件的基本高级UE配置被示为平台202。平台202可接收并执行传送自RAN 120的可能最终来自核心网140、因特网175和/或其他远程服务器和网络(例如应用服务器170、web URL等)的软件应用、数据和/或命令。平台202还可独立地执行本地存储的应用而无需RAN交互。平台202可包括收发机206,收发机206可操作地耦合到专用集成电路(ASIC)208或其他处理器、微处理器、逻辑电路、或其他数据处理设备。ASIC 208或其他处理器执行与无线设备的存储器212中的任何驻留程序相对接的应用编程接口(API)210层。存储器212可包括只读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ROM)、EEPROM、闪存卡、或计算机平台常用的任何存储器。平台202还可包括能存储未在存储器212中活跃地使用的应用以及其他数据的本地数据库214。本地数据库214通常为闪存单元,但也可以是如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辅助存储设备(诸如磁介质、EEPROM、光学介质、带、软盘或硬盘、或诸如此类)。平台202还包括可结合ASIC 208执行操作的P2P中间件层216,如本文进一步描述的。
相应地,本公开的一实施例可包括具有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能力的UE(例如,UE200A、200B等)。如将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领会的,各种逻辑元件可实施在分立元件、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软件与硬件的任何组合中以实现本文公开的功能性。例如,ASIC 208、存储器212、API 210和本地数据库214可以全部协作地用来加载、存储和执行本文公开的各种功能,且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逻辑因此可分布在各种元件上。替换地,该功能性可被纳入到一个分立的组件中。因此,图2中的UE 200A和200B的特征将仅被视为解说性的,且本公开不限于所解说的特征或布局。
例如,在UE 200A/200B被配置成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情况下,如本文所描述的,P2P中间件层216结合ASIC 208可被配置成执行用于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操作。该操作可包括:接收包括元数据的P2P发现消息,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UE 200A/200B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以及基于存在安装在UE 200A/200B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
UE 200A和/或200B与RAN 120之间的无线通信可以基于不同的技术,诸如CDMA、W-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复用(OFDM)、GSM、或可在无线通信网络或数据通信网络中使用的其他协议。如上文所讨论的以及本领域中已知的,可以使用各种网络和配置来将语音传输和/或数据从RAN传送到UE。因此,本文提供的解说并非意图限定本公开的各实施例,而仅仅是帮助描述本公开的各实施例的各方面。
图3解说了包括配置成执行功能性的逻辑的通信设备300。通信设备300可对应于上文提及的通信设备中的任一者,包括但不限于UE 200A或200B、RAN 120的任何组件、核心网140的任何组件,与核心网140和/或因特网175耦合的任何组件(例如,应用服务器170)等。因此,通信设备300可对应于配置成通过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体进行通信(或促成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体的通信)的任何电子设备。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包括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在一示例中,如果通信设备300对应于无线通信设备(例如,UE 200A或200B、AP 125、BS、RAN 120中的B节点或演进型B节点等),则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可包括无线通信接口(例如,蓝牙、WiFi、2G、CDMA、W-CDMA、3G、4G、LTE等),诸如无线收发机和相关联的硬件(例如,RF天线、调制解调器、调制器和/或解调器等)。在另一示例中,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可对应于有线通信接口(例如,串行连接、USB或火线连接、可藉以接入因特网175的以太网连接等)。因此,如果通信设备300对应于某种类型的基于网络的服务器(例如,应用服务器170等),则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在一示例中可对应于以太网卡,该以太网卡经由以太网协议将基于网络的服务器连接至其他通信实体。在进一步示例中,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可包括传感或测量硬件(例如,加速计、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用于监视本地RF信号的天线等),通信设备300可藉由该传感或测量硬件来监视其本地环境。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接收和/或传送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达成其功能性。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在一示例中,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可至少包括处理器。可由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执行的处理类型的示例实现包括但不限于执行确定、建立连接、在不同信息选项之间作出选择、执行与数据有关的评价、与耦合至通信设备300的传感器交互以执行测量操作、将信息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例如,在不同协议之间转换,诸如,.wmv到.avi等)等。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中所包括的处理器可对应于被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处理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实现其功能性。
例如,在通信设备300被配置成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情况下,如本文所描述的,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可被配置成执行用于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操作。在该情形中,除了上述处理器之外,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可包括P2P中间件层,如本文所描述的。在此类情形中,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可被配置成:在P2P中间件层接收P2P发现消息,该P2P发现消息包括包含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的元数据;由该P2P中间件层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通信设备300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以及由该P2P中间件层基于存在安装在通信设备300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在一示例中,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可至少包括非瞬态存储器和相关联的硬件(例如,存储器控制器等)。例如,包括在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中的非瞬态存储器可对应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存储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实现其功能性。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进一步可任选地包括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在一示例中,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可至少包括输出设备和相关联的硬件。例如,输出设备可包括视频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屏、能承载视频信息的端口,诸如USB、HDMI等)、音频输出设备(例如,扬声器、能承载音频信息的端口,诸如话筒插孔、USB、HDMI等)、振动设备和/或信息可藉此被格式化以供输出或实际上由通信设备300的用户或操作者输出的任何其他设备。例如,如果通信设备300对应于如图2中示出的UE 200A或UE 200B,则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可包括UE 200A的显示器210A或UE 200B的触摸屏显示器205B。在进一步示例中,对于某些通信设备(诸如不具有本地用户的网络通信设备(例如,网络交换机或路由器、远程服务器(诸如应用服务器170)等))而言,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可被省略。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呈现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呈现信息的逻辑320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实现其功能性。
参照图3,通信设备300进一步可任选地包括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在一示例中,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可至少包括用户输入设备和相关联的硬件。例如,用户输入设备可包括按钮、触摸屏显示器、键盘、相机、音频输入设备(例如,话筒或可携带音频信息的端口,诸如话筒插孔等)、和/或可用来从通信设备300的用户或操作者接收信息的任何其他设备。例如,如果通信设备300对应于如图2所示的UE 200A或UE 200B,则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可包括按键板220A、按钮215A或210B到225B中的任何一个按钮、触摸屏显示器205B等。在进一步示例中,对于某些通信设备(诸如不具有本地用户的网络通信设备(例如,网络交换机或路由器、远程服务器(诸如应用服务器170)等))而言,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可被省略。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还可包括在被执行时准许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的相关联硬件执行其输入接收功能的软件。然而,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不单单对应于软件,并且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逻辑325至少部分地依赖于硬件来实现其功能性。
参照图3,尽管所配置的逻辑305到325在图3中被示出为分开或相异的块,但将领会,相应各个所配置的逻辑藉以执行其功能性的硬件和/或软件可部分交迭。例如,用于促成所配置的逻辑305到325的功能性的任何软件可被存储在与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相关联的非瞬态存储器中,从而所配置的逻辑305到325各自部分地基于由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所存储的软件的操作来执行其功能性(即,在这一情形中为软件执行)。同样地,直接与所配置的逻辑之一相关联的硬件可不时地被其它所配置的逻辑借用或使用。例如,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的处理器可在数据由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传送之前将此数据格式化成恰适的格式,从而配置成接收和/或传送信息的逻辑305部分地基于与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相关联的硬件(即,处理器)的操作来执行其功能性(即,在这一情形中为数据传输)。
一般而言,除非另外明确声明,如贯穿本公开所使用的短语“配置成……的逻辑”旨在援用至少部分用硬件实现的实施例,而并非旨在映射到独立于硬件的纯软件实现。同样,将领会,各个框中的所配置的逻辑或“配置成……的逻辑”并不限于具体的逻辑门或元件,而是一般地指代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性的能力(经由硬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因此,尽管共享措词“逻辑”,但如各个框中所解说的所配置的逻辑或“配置成……的逻辑”不必被实现为逻辑门或逻辑元件。从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各实施例的概览中,各个框中的逻辑之间的其它交互或协作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变得清楚。
各实施例可实现在各种市售的服务器设备中的任何服务器设备上,诸如图4中所解说的服务器400。在一示例中,服务器400可对应于上述应用服务器170的一个示例配置。在图4中,服务器400包括耦合至易失性存储器402和大容量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盘驱动器403)的处理器401。服务器400还可包括耦合至处理器401的软盘驱动器、压缩碟(CD)或DVD碟驱动器406。服务器400还可包括耦合至处理器401的用于建立与网络407(诸如耦合至其他广播系统计算机和服务器或耦合至因特网的局域网)的数据连接的网络接入端口404。在图3的上下文中,将领会,图4的服务器400解说了通信设备300的一个示例实现,藉此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信息的逻辑305对应于由服务器400用来与网络407通信的网络接入端口304,配置成处理信息的逻辑310对应于处理器401,而配置成存储信息的逻辑315对应于易失性存储器402、盘驱动器403和/或碟驱动器406的任何组合。配置成呈现信息的可任选逻辑320和配置成接收本地用户输入的可任选逻辑325未在图4中显式地示出,并且可以被包括或可以不被包括在其中。由此,图4帮助展示通信设备300除了如图2中的205A或205B的UE实现之外,还可被实现为服务器。
图5解说了无线通信系统500,其中UE可使用D2D P2P技术(例如,LTE-D、WiFi直连、蓝牙等)直接连接到其他UE,同时还连接到无线广域网(WWAN)(诸如LTE网络)。参照图5,应用服务器170连接到具有第一基站506的第一蜂窝小区502、具有第二基站520的第二蜂窝小区504。应用服务器170经由网络链路520耦合到第一基站506和第二基站520。给定基站的覆盖区由该给定基站所处的蜂窝小区来表示。在图5的示例中,第一蜂窝小区502包括对应于第一基站506的覆盖范围,而第二蜂窝小区504包括对应于第二基站520的覆盖范围。
无线通信系统500中的蜂窝小区502、504中的每一者包括与相应基站506、520通信并且经由相应基站506、520与应用服务器170通信的各种UE。例如,在图5中,第一蜂窝小区502包括UE 508、UE 510和UE 516,而第二蜂窝小区504包括UE 512、UE 514和UE 518。这些UE中的每一者可对应于诸如图2中所解说的UE 200A或200B的UE。尽管未在图5中示出,但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506、520可经由回程链路彼此连接。
UE 508、UE 510、UE 516、UE 512、UE 514和UE 518中的一者或多者可支持直接(或D2D)P2P通信(诸如LTE-D通信)。此类UE可以支持彼此直接通信而不通过另一设备或网络基础设施元件(诸如,第一基站506或第二基站520)进行通信,并且还可以支持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元件(诸如,第一基站506和/或第二基站520)进行通信。在涉及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中,信号一般可通过各种UE与基站506、520之间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连接(诸如第一蜂窝小区502中的链路522和第二蜂窝小区504中的链路524)来传送和接收。基站506、520中的每一者一般用作针对相应的蜂窝小区502、504中的UE的附连点并促成其中服务的UE之间的通信。当两个或更多个UE(诸如UE 508和UE 510)希望彼此通信并且位于彼此足够邻近时,则可在它们之间建立直接P2P链路(例如,LTE-D链路),其可从服务UE 506、508的基站510卸载话务、允许UE 508、510更高效地通信、或提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其他优点。
如图5中所示,UE 512可经由链路524通过中间基站520与UE 514通信,并且UE512、514可进一步经由P2P链路536来通信。此外,对于其中参与方UE处于不同的近旁蜂窝小区中的蜂窝小区间通信,直接P2P通信链路仍是可能的,这在图5中解说,其中UE 516和UE518可使用由虚线链路534解说的直接P2P通信来通信。
例如,图5中所解说的链路532、534和/或536可以是LTE-D链路。LTE-D是针对邻近发现提议的3GPP(版本12)D2D解决方案。LTE-D通过直接监视大范围(约500m视线)内的其他LTE-D设备上的服务来免除位置跟踪和网络呼叫。其在电池高效的同步系统中持续如此做,并且可以并发地检测附近的数千服务。
LTE-D在有执照频谱上作为对移动应用的服务来操作。LTE-D是实现服务层发现的D2D解决方案。LTE-D设备上的移动应用可以指令LTE-D监视其他设备上的移动应用服务并在物理层处宣告它们自身的服务(以供由其他LTE-D设备上的服务进行检测)。这允许应用被关闭,而同时LTE-D持续进行工作并在其检测到与受监视集的匹配时通知客户端应用。
LTE-D由此对于寻求部署邻近发现解决方案作为其现有云服务的扩展的移动开发者而言是有吸引力的替换方案。LTE-D是分布式发现解决方案(相对于当今存在的集中式发现而言),由此移动应用在标识相关性匹配时放弃集中式数据库处理,取而代之在设备级别通过传送和监视相关属性来自主地确定相关性。LTE-D在隐私以及功耗方面提供某些益处,因为LTE-D不利用持久的位置跟踪来确定邻近性。通过将发现保持在设备上而非在云中,用户对与外部设备共享什么信息具有更多控制。
LTE-D提议了由具有LTE-D能力的设备传送且由具有LTE-D能力的设备接收和解码的周期性P2P发现消息。具有LTE-D能力的设备周期性地且同步地苏醒以发现范围内的所有设备。LTE-D中的发现基于由LTE网络本身所配置的参数以同步方式操作。例如,可由服务演进型B节点经由会话信息块(SIB)来指派频分双工(FDD)和/或时分双工(TDD)。服务演进型B节点还能配置LTE-D设备经由服务发现(或P2P发现)消息的传输来宣告它们自己的间隔(例如,每20秒等)。例如,对于10MHz FDD系统,演进型B节点可根据每20秒发生一次并且包括64个子帧的发现时段来分配44个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无线电承载(RB)以用于发现,以使得直接发现资源(DRID)的数目为44x 64=2816。
注意,在一些情形中,在两个或更多个LTE-D设备(诸如图5中的UE 516和518)发现彼此并希望建立LTE-D会话以用于通信之后,可要求LTE网络授权建立该LTE-D会话,这在本文中被称为网络辅助式连接设立。若LTE网络授权LTE-D会话,则在LTE-D设备之间经由D2D来交换实际媒体。
在具有LTE-D能力的设备之间所传送的周期性发现消息包括LTE-D“表达式”。LTE-D依赖“表达式”来发现邻近对等方和促成邻近对等方之间的通信。应用或服务层处的表达式被称为“表达式名称”(例如,ShirtSale@Gap.com、Jane@Facebook.com等)。应用层的表达式名称被映射到物理层处的被称为“表达式代码”的比特串。在一示例中,每个表达式代码可具有128位的长度(例如,“11001111…1011”等)。如将领会的,对特定表达式的任何引述可被用于取决于上下文而指代表达式的相关联的表达式名称、表达式代码或这两者。表达式可以是专用的或公共的。使得公共表达式是公共的并且能被任何应用标识,由此专用表达式是以特定观众为目标的。
图6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用于LTE-D的个体P2P发现消息600。参照图6,发现消息600包括6位表达式类型字段605和128位表达式代码字段610。128位表达式代码字段610包括用于特定LTE-D知悉式应用的应用标识符字段615以及应用服务信息字段620。LTE-D知悉式应用/中间件基于消息的类型和内容来解密LTE-D表达式。具体而言,应用服务信息620能由应用标识符字段615中所标识的应用解码并且触发针对该应用的特定动作。
LTE-D发现消息(诸如发现消息600)可被用于向近旁UE推送广告。图7解说了推送广告解决方案的示例。在步骤1,具有LTE-D能力的UE 702,具体为具有LTE-D能力的调制解调器712,从零售商704接收包含LTE-D表达式的LTE-D发现消息,该LTE-D表达式包括因零售商而异的表达式标识符。在步骤2,具有LTE-D能力的调制解调器712通知LTE-D中间件714关于LTE-D表达式。在步骤3,基于LTE-D表达式中的应用标识符,LTE-D中间件714通知对应的LTE-D知悉式应用,此处为LTE-D知悉式应用716C。在图7的示例中,UE 702包括三个LTE-D知悉式应用716A-C。然而,如显而易见的,UE 702可具有更多或更少个此类应用。在步骤4,LTE-D中间件714向LTE-D知悉式应用716C提供收到LTE-D表达式中的服务专用信息。在步骤5,LTE-D知悉式应用716C解读服务专用信息,并且在一些情形中联系应用服务器170。
尽管图7解说了推送广告的示例,但相同过程在拉引广告的情形也适用,其中UE702广告它具有LTE-D知悉式应用并且能接收对应的广告和/或内容。在该情形中,步骤1-5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UE 702在步骤1中接收LTE-D发现消息,因为UE 702经由广告消息来请求LTE-D发现消息。
在大多数情形中,推送广告通常导致经由因零售商而异的LTE-D知悉式应用向最终用户显示网页。由此,在图7的示例中,LTE-D知悉式应用716C将是因零售商而异的LTE-D知悉式应用,且UE 702将不得不安装有LTE-D知悉式应用716C以便呈现收到LTE-D表达式中的内容。
然而,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LTE-D表达式可被增强以指示附加元数据(诸如统一资源定位符(URL)、LTE-D近程的用户之间的实时微博应用馈送更新、不需要调用因位置而异的应用的实时位置更新等)。LTE-D中间件可检查LTE-D表达式,并且代替调用LTE-D发现消息中所标识的特定LTE-D知悉式应用,可使用不同应用向用户呈现LTE-D表达式中的信息。
这避免了对专用LTE-D应用的需求,因为LTE-D中间件处置LTE-D表达式信息并且能调用标准高级操作系统(HLOS)应用(诸如web浏览器、地图应用、图像查看器等)来呈现信息,而不是要求用户下载LTE-D发现消息中所标识的LTE-D知悉式应用。
LTE-D中间件逻辑仍可确定所标识的LTE-D知悉式应用是否在UE上可用。如果是,则LTE-D中间件可以将信息传递给该应用,否则它可以经由不同HLOS应用来本地处理信息。也不需要部署LTE-D专用应用服务器。
图8A和B解说了其中LTE-D表达式包括URL的示例性用例。图8A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示例性LTE-D发现消息800。参照图8A,类似于图6中的发现消息600,发现消息800包括6位表达式类型字段805和128位表达式代码字段810。128位表达式代码字段810包括用于特定LTE-D知悉式应用的应用标识符字段815以及应用元数据字段820。应用元数据字段820包括类型字段822和值字段824。在图8A的示例中,类型字段822被设为“URL”。值字段824包括URL主机名字段826和对象标识符字段828。图8B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呈现LTE-D发现消息800中的信息的示例。在步骤1,具有LTE-D能力的UE 802,具体为具有LTE-D能力的调制解调器812,从零售商804接收包含因零售商而异的表达式标识符的LTE-D发现消息(诸如LTE-D发现消息800)。在步骤2,具有LTE-D能力的调制解调器812通知LTE-D中间件814关于LTE-D发现消息中的LTE-D表达式。在步骤3,LTE-D中间件814检查LTE-D表达式并且决定附加元数据可被用来通知用户而无需调用LTE-D发现消息中所标识的LTE-D知悉式应用。
取决于LTE-D表达式中的信息的类型,LTE-D中间件814可以调用预安装的HLOS应用或者直接在UE 802的用户接口(UI)上显示该信息。在图8B的示例中,附加元数据包括URL和短消息,并且LTE-D中间件814可在UI 818上以具有准许用户启动(或下载,如果先前没有安装的话)LTE-D发现消息中所标识的LTE-D应用的链接或者能够呈现内容的HLOS应用(诸如预安装的web浏览器)的通知的形式呈现该信息。
在图8B的示例中,UE 802包括三个LTE-D知悉式应用816A-C。然而,如显而易见的,UE 802可安装更多或更少个此类应用。尽管UE 802安装了这些LTE-D知悉式应用,但如上所述,LTE-D中间件814无需调用这些应用中的一者来呈现LTE-D表达式中收到的内容。
为了完成以上参照图8A-B描述的功能性,LTE-D中间件814需要置备有应用标识符以及其他应用相关元数据。图9解说了向LTE-D中间件814置备该因应用而异的信息的示例。如图9中所解说的,表达式名称服务器970向LTE-D中间件814置备因应用而异的信息910。表达式名称服务器970可使用标准开放移动联盟设备管理(OMA DM)协议来执行该置备。表达式名称服务器970可例如在用户下载应用时或者在用户请求之际执行该置备。替换地,因应用而异的信息910可在UE 802被提供给消费者之前例如由原始装备制造商(OEM)置备在UE802上。例如,当OEM在UE 802上安装HLOS应用时,因应用而异的信息910可被置备在UE 802上。在图9的示例中,因应用而异的信息910包括用于LTE-D知悉式应用816A-C的应用标识符和元数据。该元数据表示为类型-值对。
尽管图9解说了因应用而异的信息910包括仅用于LTE-D知悉式应用816A-C的信息,但是因应用而异的信息910可包括用于安装在UE 802上的每个LTE-D知悉式应用的信息。它还可包括用于安装在UE 802上的每个非LTE-D知悉式应用的信息。类似地,尽管图9仅解说了用于每个LTE-D知悉式应用916A-C的元数据包括两个类型-值对,但是元数据可包括任何数目的类型-值对。
存在LTE-D中间件814能够回避收到LTE-D表达式指向的特定LTE-D应用的其他应用。例如,指向特定LTE-D知悉式位置应用的LTE-D表达式可被用来提供持续用户跟踪。具体而言,用户/UE可经由web URL来共享它们的位置而无需调用位置专用LTE-D知悉式应用。用户/UE可经由周期性LTE-D发现消息使用它们的位置来彼此更新。LTE-D中间件814可以调用本地HLOS地图应用并持续地将位置信息馈送给该应用,而不调用LTE-D发现消息指向的LTE-D知悉式应用。
图10A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示例性LTE-D发现消息1000。参照图10A,类似于图8A中的发现消息800,发现消息1000包括6位表达式类型字段1005和128位表达式代码字段1010。128位表达式代码字段1010包括用于特定LTE-D知悉式应用的应用标识符字段1015、参与者ID 1018、以及应用元数据字段1020。应用元数据字段1020包括类型字段1022和值字段1024。在图10A的示例中,类型字段1022被设为“位置”并且值字段1024包括与参与者ID 1018对应的用户的地理坐标。
图10B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呈现LTE-D发现消息1000中的信息的示例。在步骤1,图8B中具有LTE-D能力的UE 802,具体为具有LTE-D能力的调制解调器812,接收包含对应多个用户的位置信息的多个LTE-D发现消息(诸如LTE-D发现消息1000)。例如,这些用户可以是通信群的成员。在步骤2,具有LTE-D能力的调制解调器812通知LTE-D中间件814关于LTE-D发现消息1000中的LTE-D表达式1010。在步骤3,LTE-D中间件814检查LTE-D表达式1010并且决定附加元数据可被用来经由HLOS应用而不是LTE-D表达式1010中所标识的LTE-D知悉式应用来通知用户。在图10B的示例中,附加元数据包括图10A中所解说的参与方位置信息,并且LTE-D中间件814可直接向HLOS地图应用1018而不是LTE-D发现消息1000中所标识的特定LTE-D知悉式应用发送该信息。以此方式,LTE-D中间件814可基于从群成员收到的周期性LTE-D表达式来持续地更新HLOS地图应用1018。
LTE-D中间件814的能够回避LTE-D表达式指向的特定LTE-D知悉式应用的其他应用包括实时情形和非实时情形。例如,用户可经由通过LTE-D中间件814馈送给HLOS web浏览器的“微小”URL来彼此实时地共享新闻或微博馈送。作为另一示例,用户可共享实时消息、视频、文件等。用户可以将实时或非实时媒体发布到web URL并且经由LTE-D发现消息与其他用户共享该web URL。
图11解说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用于利用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示例性流程。图11中所解说的流程可由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诸如图8B中的LTE-D中间件814)来执行。如以上参照图9所讨论的,该P2P中间件层可置备有安装在用户设备上的应用的标识符以及与所安装的应用相关的元数据。
在1110,P2P中间件层接收包括元数据的P2P发现消息,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P2P发现消息可以是LTE-D发现消息(诸如图8A中的LTE-D发现消息800或图10A中的LTE-D发现消息1000)。如参照那些附图所讨论的,LTE-D发现消息可包括LTE-D表达式,并且LTE-D表达式可包括元数据,该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
在1120,P2P中间件层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在1120处的确定包括确定第一应用安装在用户设备上的情况下,所安装的应用可以是第一应用。在1120处的确定包括确定第一应用未安装在用户设备上的情况下,所安装的应用可以是与第一应用不同的应用。
在一方面,第一应用可以是启用P2P的应用,而所安装的应用可以是未启用P2P的应用。该未启用P2P的应用可以是因特网浏览器应用、地图应用、图像库应用、视频播放器应用、用户接口通知应用等。在一方面,1120处的确定可基于P2P发现消息中要呈现的内容的类型。例如,P2P发现消息可包括来自另一用户设备的位置更新,并且所安装的应用可以是未启用P2P的地图应用。作为另一示例,P2P发现消息可包括来自另一用户设备的媒体消息,并且所安装的应用可以是未启用P2P的因特网浏览器应用。该媒体消息可包括到媒体内容的链接,并且因特网浏览器应用可显示该链接。
在1130,基于存在安装在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P2P中间件层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该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尽管在图11中未解说,但是P2P中间件层可在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该内容之前调用所安装的应用。。
否则,在1140,基于不存在安装在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P2P中间件层可通知用户不存在安装在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该内容的应用并且给予用户下载应用的选项或者简单地自动下载必需的应用而无需用户交互。
图12解说了被表示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功能模块的示例用户设备装置1200。用于接收的模块1202至少在一些方面可对应于例如处理系统结合如本文所讨论的P2P中间件层。用于确定的模块1204至少在一些方面可对应于例如处理系统结合如本文所讨论的P2P中间件层。用于发送的模块1206至少在一些方面可对应于例如处理系统结合如本文所讨论的P2P中间件层。
图12的各模块的功能性可以按与本文中的教导相一致的各种方式来实现。在一些设计中,这些模块的功能性可以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电组件。在一些设计中,这些框的功能性可以被实现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组件的处理系统。在一些设计中,可以使用例如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AISC)的至少一部分来实现这些模块的功能性。如本文中所讨论的,集成电路可包括处理器、软件、其他相关组件、或其某种组合。因此,不同模块的功能性可以例如实现为集成电路的不同子集、软件模块集合的不同子集、或其组合。同样,将领会,(例如,集成电路和/或软件模块集合的)给定子集可以提供不止一个模块的功能性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图12所表示的组件和功能以及本文描述的其他组件和功能可使用任何合适的装置来实现。此类装置还可至少部分地使用本文所教导的相应结构来实现。例如,以上结合图12的“用于……的模块”组件来描述的组件也可对应于类似指定的“用于……的装置”功能性。因而,在一些方面,此类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使用本文所教导的处理器组件、集成电路、或其他合适结构中的一者或多者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贯穿上面说明始终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块、模块、电路、以及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公开的范围。
结合本文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个解说性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用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公开的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序列和/或算法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内已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被耦合至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例如,UE)中。替换地,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此类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用于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他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所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功能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通常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通常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应当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尽管前面的公开示出了本公开的解说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其中可作出各种变更和修改而不会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公开的范围。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必按任何特定次序来执行。此外,尽管本公开的要素可能是以单数来描述或主张权利的,但是复数也是已料想了的,除非显式地声明了限定于单数。

Claims (28)

1.一种用于利用对等(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方法,包括:
在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处接收P2P发现消息,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所述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
由所述P2P中间件层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以及
基于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由所述P2P中间件层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所述内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P2P中间件层在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所述内容之前调用所安装的应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并且
其中所安装的应用包括所述第一应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未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并且
其中所安装的应用是与所述第一应用不同的应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包括启用P2P的应用,并且其中所安装的应用包括未启用P2P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启用P2P的应用包括因特网浏览器应用、地图应用、图像库应用、视频播放器应用、或用户接口通知应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2P中间件层置备有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应用的标识符以及与所安装的应用相关的元数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是基于所述P2P发现消息中要呈现的所述内容的类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来自另一用户设备的位置更新,并且其中所安装的应用包括未启用P2P的地图应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来自另一用户设备的媒体消息,并且其中所安装的应用包括未启用P2P的因特网浏览器应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消息包括到媒体内容的链接,并且其中所述因特网浏览器应用显示所述链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长期演进直连(LTE-D)发现消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D发现消息包括LTE-D表达式,并且其中所述LTE-D表达式包括所述元数据,所述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的所述标识符和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所述内容。
14.一种用于利用对等(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装置,包括:
处理器;以及
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其被配置成结合所述处理器执行包括以下动作的操作:
接收P2P发现消息,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所述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
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以及
基于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所述内容。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2P中间件层被配置成进一步执行包括以下动作的操作:
在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所述内容之前调用所安装的应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2P中间件层被配置成执行所述确定的操作包括:所述P2P中间件层被配置成执行确定所述第一应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操作,并且
其中所安装的应用包括所述第一应用。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2P中间件层被配置成执行所述确定的操作包括:所述P2P中间件层被配置成执行确定所述第一应用未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操作,并且
其中所安装的应用是与所述第一应用不同的应用。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包括启用P2P的应用,并且其中所安装的应用包括未启用P2P的应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未启用P2P的应用包括因特网浏览器应用、地图应用、图像库应用、视频播放器应用、或用户接口通知应用。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2P中间件层置备有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应用的标识符以及与所安装的应用相关的元数据。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2P中间件层被配置成执行所述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的操作是基于所述P2P发现消息中要呈现的所述内容的类型。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来自另一用户设备的位置更新,并且其中所安装的应用包括未启用P2P的地图应用。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来自另一用户设备的媒体消息,并且其中所安装的应用包括未启用P2P的因特网浏览器应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体消息包括到媒体内容的链接,并且其中所述因特网浏览器应用显示所述链接。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长期演进直连(LTE-D)发现消息。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TE-D发现消息包括LTE-D表达式,并且其中所述LTE-D表达式包括所述元数据,所述元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应用的所述标识符和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所述内容。
27.一种用于利用对等(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装备,包括:
用于在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处接收P2P发现消息的装置,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所述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
用于由所述P2P中间件层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的装置;以及
用于由所述P2P中间件层基于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所述内容的装置。
28.一种用于利用对等(P2P)发现消息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在用户设备的P2P中间件层处接收P2P发现消息的至少一条指令,所述P2P发现消息包括元数据,所述元数据包括第一应用的标识符和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内容;
用于由所述P2P中间件层确定是否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的至少一条指令;以及
用于由所述P2P中间件层基于存在安装在所述用户设备上的能呈现所述内容的应用而向所安装的应用发送要由所述第一应用呈现的所述内容的至少一条指令。
CN201580057726.1A 2014-10-31 2015-10-09 利用lte-d发现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高效群通信 Active CN107079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29,312 US10003659B2 (en) 2014-10-31 2014-10-31 Efficient group communications leveraging LTE-D discovery for application layer contextual communication
US14/529,312 2014-10-31
PCT/US2015/054837 WO2016069241A1 (en) 2014-10-31 2015-10-09 Efficient group communications leveraging lte-d discovery for application layer contextual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9052A true CN107079052A (zh) 2017-08-18
CN107079052B CN107079052B (zh) 2020-07-28

Family

ID=54364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7726.1A Active CN107079052B (zh) 2014-10-31 2015-10-09 利用lte-d发现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高效群通信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3659B2 (zh)
EP (1) EP3213479A1 (zh)
JP (1) JP6596493B2 (zh)
CN (1) CN107079052B (zh)
WO (1) WO20160692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22660B2 (en) 2015-03-27 2018-11-06 MINDBODY, Inc. Contextual mobil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S20200133480A1 (en) * 2016-05-16 2020-04-30 Motorola Solutions, Inc.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8108A1 (en) * 2003-09-16 2005-03-17 Jan-Erik Ekberg Application control in peer-to-peer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622549A (zh) * 2003-11-27 2005-06-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对等网络协议共享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设备
CN1823492A (zh) * 2003-05-27 2006-08-23 诺基亚公司 对等环境中的用户交互作用系统和方法
CN104007989A (zh) * 2014-05-21 2014-08-27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0926A1 (en) * 2000-01-03 2004-11-04 Interactual Technologies, Inc., A California Cpr[P Personalization services for entities from multiple sources
US7260775B2 (en) * 2001-02-09 2007-08-21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overing information about web resources
US7272636B2 (en) * 2001-04-24 2007-09-18 Sun Microsystems, Inc. Peer group name server
US7277946B2 (en) * 2002-06-28 2007-10-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session listing and content discovery
US7657597B2 (en) * 2002-09-26 2010-02-02 Sun Microsystems, Inc. Instant messaging using distributed indexes
US7254608B2 (en) * 2002-10-31 2007-08-07 Sun Microsystems, Inc. Managing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using mobile agents in peer-topeer networks
EP1556966A4 (en) * 2002-10-31 2009-01-21 Nokia Corp DEVICE DETECTION AND SERVICE DIS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AD 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
GB2403558A (en) * 2003-07-02 2005-01-05 Sony Uk Ltd Document searching and method for presenting the results
US20050058109A1 (en) * 2003-09-16 2005-03-17 Jan-Erik Ekberg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connection control in peer-to-peer ad-hoc networks
US20050135286A1 (en) * 2003-12-23 2005-06-23 Nurminen Jukka K. Wireless extended proximity networks: systems, methods and program products
US8316088B2 (en) * 2004-07-06 2012-11-20 Nokia Corporation Peer-to-peer engine for object sharing in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7716664B2 (en) * 2004-12-30 2010-05-11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adata-based application model for large applications
KR100813972B1 (ko) * 2006-03-08 2008-03-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컨텐츠 스트리밍 클라이언트 장치 및 방법, 그 방법을수행하는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US20110137986A1 (en) * 2009-12-08 2011-06-09 Wolf Edward O'brien Accessing content hosted on a peer device in a peer-to-peer network using a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US20070280257A1 (en) * 2006-05-31 2007-12-06 Nokia Corpo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ction
US7516141B2 (en) * 2006-06-05 2009-04-0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runtime metadata for u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s
US20070299820A1 (en) * 2006-06-22 2007-12-27 Dennis Bushmitch CRID-based metadata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and service for p2p networks
US7734717B2 (en) * 2006-12-05 2010-06-08 Nokia Corporation Software distribution via peer-to-peer networks
CN105321108B (zh) * 2007-04-12 2019-10-18 克罗尔信息保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在对等网络上创建共享信息列表的系统和方法
US20090037431A1 (en) * 2007-07-30 2009-02-05 Paul Martino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intaining metadata correctness
US20090172082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Joaquin Sufuentes Software as a service in a peer-to-peer environment
US20090222517A1 (en) * 2008-02-29 2009-09-03 Dimitris Kalofonos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virtual devices with peer-to-peer groups
US8589541B2 (en) * 2009-01-28 2013-11-19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for protecting network capacity
US9426228B2 (en) * 2008-11-10 2016-08-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Cross layer service discovery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20100145912A1 (en) * 2008-12-08 2010-06-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Detecting peer to peer applications
US9397773B2 (en) * 2009-04-10 2016-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context sensitive interaction with distributed content
AU2009345651B2 (en) * 2009-05-08 2016-05-12 Arbitron Mobile Oy System and method for behavioural and contextual data analytics
US8978113B2 (en) * 2010-12-23 2015-03-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llocation of identifiers for application discovery
JP6086871B2 (ja) * 2010-12-30 2017-03-01 ピーラップ リミテッド コンピュータネットワークによるデータ通信をキャッシュ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8515350B2 (en) * 2011-04-11 2013-08-20 Qualcomm Innovation Center, Inc. Resolving an application service change in a system using bluetooth
US9288829B2 (en) * 2011-08-18 2016-03-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device to device direct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and device therefor
US9544148B2 (en) * 2011-12-02 2017-01-1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of sending a self-signed certificate from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360593B2 (en) 2012-04-24 2019-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tail proximity marketing
GB2503508B (en) * 2012-06-29 2014-09-17 Broadcom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er discovery
US9036603B2 (en) * 2012-08-03 2015-05-19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ance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US20140051392A1 (en) * 2012-08-20 2014-02-2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aborative web resource delivery
US8798617B1 (en) * 2012-10-19 2014-08-05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evice enabled peer-to-peer location based routing to cellular network using an unlicensed radio spectrum for delivery of discovery messages
US9532224B2 (en) * 2012-11-05 2016-12-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9615361B2 (en) 2012-11-30 2017-04-04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proximity service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96971B2 (en) 2012-12-10 2016-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actual and/or near states of proximity between mobile devices
US8594632B1 (en) * 2012-12-11 2013-11-26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to-device (D2D) discovery without authenticating through cloud
US9883388B2 (en) * 2012-12-12 2018-01-30 Intel Corporation Ephemeral identity for device and service discovery
JP6423804B2 (ja) * 2013-02-28 2018-11-14 イミュノジェ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細胞結合剤及び細胞毒性剤を含む複合体
US9646293B2 (en) * 2013-03-14 2017-05-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n session charging notifications and recharging accounts
WO2014148257A1 (ja) * 2013-03-22 2014-09-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制御装置
WO2014165747A1 (en) * 2013-04-05 2014-10-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ecuring peer-to-peer and group communications
US10015828B2 (en) * 2013-04-10 2018-07-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provid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9294365B2 (en) * 2013-05-08 2016-03-22 Vringo, Inc. Cognitive radio system and cognitive radio carrier device
US20140351446A1 (en) * 2013-05-21 2014-1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logical channels for communication
US9210536B2 (en) * 2013-05-21 2015-12-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S20140359598A1 (en) * 2013-05-29 2014-12-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installation from search results
US20140372216A1 (en) * 2013-06-13 2014-12-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textual mobile application advertisements
WO2014210250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Intel Corporation Network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for peer-to-peer applications
KR102089459B1 (ko) * 2013-08-16 2020-03-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에 기반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363178B2 (en) * 2013-12-18 2016-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flexible lookup keys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US9519699B1 (en) * 2014-03-12 2016-12-1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sistency of query resul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US20150262127A1 (en) * 2014-03-17 2015-09-17 Carsten Ziegler Generation and optimzation of in-memory database business rule logic
US9426624B2 (en) * 2014-04-29 2016-08-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d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for expressions
US11310312B2 (en) * 2014-07-07 2022-04-19 Citrix Systems, Inc. Peer to peer remote application discovery
US9398410B2 (en) * 2014-09-29 2016-07-19 Stubhub, Inc. Location-based communications across time
US9893894B2 (en) * 2015-03-13 2018-02-13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ecure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US9655039B2 (en) * 2015-06-26 2017-05-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ell reselection to improve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3492A (zh) * 2003-05-27 2006-08-23 诺基亚公司 对等环境中的用户交互作用系统和方法
US20050058108A1 (en) * 2003-09-16 2005-03-17 Jan-Erik Ekberg Application control in peer-to-peer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313120B2 (en) * 2003-09-16 2007-12-25 Nokia Corporation Application control in peer-to-peer ad-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622549A (zh) * 2003-11-27 2005-06-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使用对等网络协议共享应用程序的方法和设备
CN104007989A (zh) * 2014-05-21 2014-08-27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UNG-HOON PARK,ET.AL: "Samsung-ETRI Merged MAC Proposal to TG8 CFC", 《IEEE DRAFT》 *
周伟 等: "D2D技术发展及其对蜂窝网络演进的影响", 《邮电设计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9052B (zh) 2020-07-28
WO2016069241A1 (en) 2016-05-06
JP6596493B2 (ja) 2019-10-23
US20160127479A1 (en) 2016-05-05
EP3213479A1 (en) 2017-09-06
JP2017536617A (ja) 2017-12-07
US10003659B2 (en) 2018-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82003A1 (en) Core network assisted service discovery
EP3508027B1 (en) Recommending a set of d2d rat types
Wang et al. Device-to-Device based 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in proximity (MSNP) on smartphones: Framework, challenges and prototype
CN104982022A (zh) 用于存储和共享网络中的设备之间的交互历史的方法
CN104935669A (zh) 一种机器对机器(m2m)网关
CN107113581A (zh) 利用对等发现消息进行群活动通知
US11968275B2 (en) Push notifications for multiple user devices
CN107637049A (zh) 续展对安装在不同的邻近客户端设备上的客户端应用的注册
EP3257277B1 (en) Sharing of proximate discovery announceme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4599022B (zh) 设备选择的方法以及装置
KR20150020440A (ko) 사용자 그룹에 음원 스트리밍을 제공하는 서버 및 방법, 그리고 디바이스
WO2014187601A1 (e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7079052A (zh) 利用lte‑d发现进行应用层上下文通信的高效群通信
JP6276465B2 (ja) ディスパッチコンソールクライアント機能
WO2023040806A1 (zh) 网络选择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Ma et al. RFID-based mobility for seam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cloud computing
WO2022013281A1 (en) Group management based on seal enhancements
US2024026775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cloud resource optimization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sharing in an 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 (o-ran)
CN116567779A (zh) Pin的组建方法及设备
CN106332230A (zh) 一种rcs终端快速直连的方法及装置
CN118870339A (zh) 设备选择的方法以及装置
KR102107092B1 (ko) 상태 정보 제공을 위한 장치, 이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 방법이 기록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Toledano Opportunistic, collaborative and synchronized, proximal device ecology
JP2017531233A (ja) 複数のデータソースによって複数の周波数において生成されたデータ入力を同期させ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6042645A (ja) 近距離無線リンクを制御サーバから制御する無線リンク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