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35174A -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35174A
CN106535174A CN201610972953.3A CN201610972953A CN106535174A CN 106535174 A CN106535174 A CN 106535174A CN 201610972953 A CN201610972953 A CN 201610972953A CN 106535174 A CN106535174 A CN 106535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ller
network data
incoming call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29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yun Centu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729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351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535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351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36Arrangements for screening incoming calls, i.e. evalu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all before deciding whether to answer 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第一SIM卡来电时,判定外网是否可以到达;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通过第二SIM卡的所述网络数据连接向服务器提交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以确定其安全信息;获取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安全信息并呈现给用户。在终端来电且外网不可到达时,自动切换打开蜂窝移动网络数据连接向服务器查询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保证更加准确地识别来电号码,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来电号码安全信息。

Description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成为人们必备的电子产品,人们可以利用手机与他人随时随地进行通话,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另一方面,由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各类陌生的号码给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更有甚者,诈骗分子借助手机、固定电话伪装成家属、领导、正规工作人员等向受害人实施电信诈骗,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及时地对来电号码进行识别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针对来电号码的识别主要有以下方法:
(1)采用实时查询的方式识别来电号码。移动终端接收到来电号码时,通过网络向云端服务器查询来电号码的信任信息,云端服务器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将查询结果显示在来电显示界面上。
(2)采用本地查询的方式识别来电号码。移动终端提前内置了虚假号码库在本地数据库中,当移动终端没有网络连接时,将来电号码在本地数据库中的虚假号码库查询,然后将查询结果显示在来电显示界面上。
由于蜂窝移动网络的特殊性,上述第(1)种方法中,当移动终端处于蜂窝移动网络连接并接收到来电时,蜂窝移动网络会中断从而不能向云端服务器查询来电号码的信任信息,造成无法识别来电号码的困扰;上述第(2)种方法中,由于虚假号码库无法在本地数据库中实时更新,同样造成来电号码的识别效果不佳,无法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
为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当第一SIM卡来电时,判定外网是否可以到达;
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通过第二SIM卡的所述网络数据连接向服务器提交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以确定其安全信息;
获取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安全信息并呈现给用户。
具体的,所述外网包括无线局域网络和/或蜂窝移动网络。
更具体的,当第一SIM卡来电时,没有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络和/或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则确定外网不可到达。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前置步骤:
接收用户允许切换打开第一SIM卡和/或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的配置指令,以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一SIM卡/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具体的,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包括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所述信任等级包括可信、中介、推销、诈骗。
进一步的,当所述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为中介/推销/诈骗时,所述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还包括对所述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响应用户选定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后的第一确认指令,将所述来电号码关联其信任等级上传至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响应用户完成编辑来电号码详细描述信息后的第二确认指令,将所述来电号码关联其详细描述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后续步骤:
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第一SIM卡来电时,判定外网是否可以到达;
开启模块:用于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提交模块:用于通过第二SIM卡的所述网络数据连接向服务器提交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以确定其安全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安全信息并呈现给用户。
具体的,所述外网包括无线局域网络和/或蜂窝移动网络。
更具体的,当第一SIM卡来电时,没有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络和/或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则确定外网不可到达。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允许切换打开第一SIM卡和/或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的配置指令,以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一SIM卡/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具体的,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包括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所述信任等级包括可信、中介、推销、诈骗。
进一步的,当所述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为中介/推销/诈骗时,所述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还包括对所述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上传单元:用于响应用户选定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后的第一确认指令,将所述来电号码关联其信任等级上传至服务器。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上传单元:用于响应用户选定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后的第一确认指令,将所述来电号码关联其信任等级上传至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模块:用于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于实现上述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包括:
触敏显示器:用于显示该方法实现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信息及结果信息;
存储器:用于存储上述方法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候选中间数据以及结果数据;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
首先,由于终端来电时会自动中断来电的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本发明在具有双卡的移动终端的基础上,在第一SIM卡来电时终端没有连接到外网(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则自动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数据连接,利用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向服务器查询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以更准确地识别来电号码,增强号码识别方法。
其次,自动切换打开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数据连接功能需由用户确认后才开启,避免用户的某一张SIM卡没有开通数据流量套餐而造成SIM卡扣除费用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最后,服务器反馈的安全信息中不止包括来电号码被标记的信任等级,还包括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更直观、详细地将识别来电号码后的信息呈现给用户,让用户更加容易辨别来电号码的真伪。
显然,上述有关本发明优点的描述是概括性的,更多的优点描述将体现在后续的实施例揭示中,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本发明所揭示的内容合理地发现本发明的其他诸多优点。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装置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部分结构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发明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执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移动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移动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远端网络设备,其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网络主机、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集或多个服务器构成的云。在此,云由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远端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与WNS服务器之间可通过任何通信方式实现通信,包括但不限于,基于3GPP、LTE、WIMAX的移动通信、基于TCP/IP、UD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基于蓝牙、红外传输标准的近距无线传输方式。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所述的用户界面/操作界面泛指能够用于向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的显示界面,例如,可以为Android系统的设置页面中的一个选项(或按键,由所述应用程序添加其中,下同),也可以是从桌面呼出的通知栏或者交互页面中的一个选项,还可以是所述应用程序的一个活动组件所构造的页面中的一个选项。
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实现依赖于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中的某一功能模块或插件,可以为内置于移动终端的相应应用程序内的可执行代码或独立于任何应用程序的单独可执行的应用程序,其可以限定于特定的应用程序中执行,也能够运行于各种兼容的应用程序中。功能模块或插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作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以下描述以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实现依赖于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的某一功能进行说明。
步骤S101:当第一SIM卡来电时,判定外网是否可以到达。
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类型包括无网络连接、WIFI(无线局域网)连接和蜂窝移动网络连接,在双卡模式下,蜂窝移动网络连接又包括第一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连接和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只是为了区别双卡模式下不同的SIM卡而定义的名称,不能将第一SIM卡/第二SIM卡理解为双卡模式下的某一特定的SIM卡,后续的说明亦是如此。
在移动终端接收到通话请求时,获取移动终端当前的网络连接类型,判断外网是否可以到达,所述外网包括无线局域网络和/或蜂窝移动网络,当第一SIM卡来电时,若移动终端没有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络或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则确定此时外网不可到达。
步骤S102: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在确认了第一SIM卡来电时移动终端没有连接外网后,自动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即开启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数据连接。众所周知的,要让双卡模式下的移动终端在第一SIM卡来电时第二SIM卡能够连接蜂窝移动网络,所述移动终端需支持双卡双通模式,双卡双通模式即是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2个号码能够同时拨通并可以同时通话,即在第一SIM卡来电或进行通话时第二SIM卡也能拨通,同时在第一SIM卡来电或进行通话时第二SIM卡也能连接蜂窝移动网络。所以在开启所述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这一功能时,需先读取移动终端所支持的通话模式,优选的,当确定移动终端不支持双卡双通模式时,输出表征该结果信息的提示给用户以提醒用户其移动终端不支持双卡双通模式,因而无法开启该功能;当确定移动终端支持双卡双通模式时,可以不用输出更多的提示而直接开启该功能即可。
再者,考虑到使用蜂窝移动网络需要消耗数据流量进而可能造成扣除SIM卡费用的问题,尤其在SIM卡没有开通数据流量套餐时使用数据流量会扣除更多的费用。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还包括前置步骤S100:
步骤S100:接收用户允许切换打开第一SIM卡和/或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的配置指令,以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一SIM卡/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通过用户界面的功能列表的选择区域变化到选定状态而确定用户同意开启该功能,例如在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上提供一个诸如“设置”的按钮,用户点击该按钮后进入设置界面,设置界面中包括一项诸如“切换来电时的网络连接”功能的选项,并在该选项后设有开关按钮,由用户对该功能的开关状态进行设定,当用户设置该开关按钮为开启状态时,便允许在来电时切换打开第一SIM卡和/或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由用户确认开启这一功能,其优点在于,避免当第一SIM卡(或第二SIM卡)没有开通蜂窝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套餐时,由于使用第二SIM卡(或第一SIM卡)的网络数据流量而扣除相应SIM卡费用。
更佳地,可将该前置步骤与上述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支持双卡双通模式的步骤相结合,即当用户在开启“切换来电时的网络连接”该功能时,首先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支持双卡双通模式,若支持,则打开该功能并将“切换来电时的网络连接”该功能的开关按钮配置为开启状态,若不支持,则输出表征无法支持双卡双通模式的结果信息给用户,并且将“切换来电时的网络连接”该功能的开关按钮配置为关闭状态。
步骤S103:通过第二SIM卡的所述网络数据连接向服务器提交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以确定其安全信息。
首先获取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然后通过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与服务器建立网络通信连接,向服务器查询该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
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包括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一般地,可将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分为可信、中介、推销及诈骗,其中信任等级为“可信”一般是通讯录中已存储的联系人;信任等级为“中介”一般是某些作业人员利用用户在网络平台上留下的电话号码而进行电话骚扰;信任等级为“推销”一般是某些公司的业务员为了出售某种物品而进行的业务推销;信任等级为“诈骗”一般是作业人员利用虚假号码伪装成用户的亲戚、朋友、领导等向用户散布虚假信息以实施诈骗。
进一步的,当所述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为中介/推销/诈骗时,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还包括对该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其中详细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该号码所属的公司,例如信任等级为“推销”的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可以是XX公司;
号码信任等级标记的次数,例如来电号码被46人标记为“中介”,为了更好地让用户根据号码的信任等级进行分辨是否接听来电,信任等级标记的次数还包括该号码的“可信”信任等级标记的次数,例如一个号码被46人标记为“中介”,同时有20人标记为“可信”,“可信”信任等级的标记次数是通过收集用户备份至服务器的通讯录,若通讯录中有确切的联系人信息(如姓名+号码,而一般中介、推销等号码不会存入至用户的通讯录中),则该号码的信任等级为“可信”的标记次数增加一次;
通话的可能内容,介绍该来电号码的通话的可能内容,例如诈骗分子曾利用一个电话号码以假装某领导的方式实施诈骗,在该号码被标记为“诈骗”的同时添加描述通话的可能内容,让用户在接听该来电号码后能更好地根据详细描述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其为诈骗分子。
服务器根据移动终端提交的来电号码,查询该号码相应的安全信息,并将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打包下发到移动终端。
步骤S104:获取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安全信息并呈现给用户。
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器反馈的来电号码安全信息数据包,将其解析后呈现给用户,一般地,将所述安全信息呈现在来电显示界面上,另外,也可以以语音等形式描述该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
另外,所述方法还包括收集用户反馈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的步骤,具体的,在用户接听来电并结束通话后,在通话结束的用户界面上提供标记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及描述来电号码的详细信息的功能按钮,例如在通话结束界面上设有一诸如“举报”的按钮,点击该按钮后弹出“中介”、“推销”、“诈骗”等信任等级标记按钮,用户可以点选相应按钮以标记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另外,在通话结束界面上还设有一诸如“详情”的按钮,点击该按钮后提供一文字编辑框,用于输入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在用户完成选定信任等级标记按钮和/或输入详细描述信息后,点击界面上提供的诸如“提交”按钮,将该来电号码关联用户提供的安全信息打包发送到服务器。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后续步骤S105:
步骤S105: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移动终端获取了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后,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并使移动终端恢复到来电前的网络连接状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服务器中没有来电号码相关的安全信息,则在用户接听来电/拒绝接听来电/来电停止后,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并使移动终端恢复到来电前的网络连接状态。如果在来电前移动终端使用第一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故此时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而重新开启第一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如果在来电前移动终端没有网络连接,则此时只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包括:
判断模块101:用于当第一SIM卡来电时,判定外网是否可以到达;
开启模块102:用于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提交模块103:用于通过第二SIM卡的所述网络数据连接向服务器提交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以确定其安全信息;
获取模块104:用于获取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安全信息并呈现给用户。
在移动终端接收到通话请求时,判断模块101获取当前移动终端的网络连接类型,判断外网是否可以到达,所述外网包括无线局域网络和/或蜂窝移动网络,当第一SIM卡来电时,若移动终端没有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络或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则判断模块101确定此时外网不可到达。
在判断模块101确认了第一SIM卡来电时移动终端没有连接外网后,开启模块102自动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即开启模块102开启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数据连接。众所周知的,要让双卡模式下的移动终端在第一SIM卡来电时第二SIM卡能够连接蜂窝移动网络,所述移动终端需支持双卡双通模式,双卡双通模式即是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2个号码能够同时拨通并可以同时通话,即在第一SIM卡来电或进行通话时第二SIM卡也能拨通,同时在第一SIM卡来电或进行通话时第二SIM卡也能连接蜂窝移动网络。所以在开启所述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这一功能时,需先读取移动终端所支持的通话模式,优选的,当确定移动终端不支持双卡双通模式时,输出表征该结果信息的提示给用户以提醒用户其移动终端不支持双卡双通模式,因而无法开启该功能;当确定移动终端支持双卡双通模式时,可以不用输出更多的提示而直接开启该功能即可。
再者,考虑到使用蜂窝移动网络需要消耗数据流量进而可能造成扣除SIM卡费用的问题,尤其在SIM卡没有开通数据流量套餐时使用数据流量会扣除更多的费用。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100:用于接收用户允许切换打开第一SIM卡和/或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的配置指令,以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一SIM卡/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通过配置模块100的用户界面的功能列表的选择区域变化到选定状态而确定用户同意开启该功能,例如在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上提供一个诸如“设置”的按钮,用户点击该按钮后进入设置界面,设置界面中包括一项诸如“切换来电时的网络连接”功能的选项,并在该选项后设有开关按钮,由用户对该功能的开关状态进行设定,当用户设置该开关按钮为开启状态时,便允许在来电时切换打开第一SIM卡和/或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由用户确认开启这一功能,其优点在于,避免当第一SIM卡(或第二SIM卡)没有开通蜂窝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套餐时,由于使用第二SIM卡(或第一SIM卡)的网络数据流量而扣除相应SIM卡费用。
更佳地,配置模块100可结合、具有上述判断移动终端所支持的通话模式的功能,即当用户在开启“切换来电时的网络连接”该功能时,配置模块100首先判断移动终端是否支持双卡双通模式,若支持,则打开该功能并将“切换来电时的网络连接”该功能的开关按钮配置为开启状态,若不支持,配置模块100则输出表征无法支持双卡双通模式的结果信息给用户,并且将“切换来电时的网络连接”该功能的开关按钮配置为关闭状态。
提交模块103首先获取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然后通过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与服务器建立网络通信连接,向服务器查询该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
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包括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一般地,可将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分为可信、中介、推销及诈骗,其中信任等级为“可信”一般是通讯录中已存储的联系人;信任等级为“中介”一般是某些作业人员利用用户在网络平台上留下的电话号码而进行电话骚扰;信任等级为“推销”一般是某些公司的业务员为了出售某种物品而进行的业务推销;信任等级为“诈骗”一般是作业人员利用虚假号码伪装成用户的亲戚、朋友、领导等向用户散布虚假信息以实施诈骗。
进一步的,当所述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为中介/推销/诈骗时,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还包括对该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其中详细信息可以包括以下类型的一种或多种:
该号码所属的公司,例如信任等级为“推销”的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可以是XX公司;
号码信任等级标记的次数,例如来电号码被46人标记为“中介”,为了更好地让用户根据号码的信任等级进行分辨是否接听来电,信任等级标记的次数还包括该号码的“可信”信任等级标记的次数,例如一个号码被46人标记为“中介”,同时有20人标记为“可信”,“可信”信任等级的标记次数是通过收集用户备份至服务器的通讯录,若通讯录中有确切的联系人信息(如姓名+号码,而一般中介、推销等号码不会存入至用户的通讯录中),则该号码的信任等级为“可信”的标记次数增加一次;
通话的可能内容,介绍该来电号码的通话的可能内容,例如诈骗分子曾利用一个电话号码以假装某领导的方式实施诈骗,在该号码被标记为“诈骗”的同时添加描述通话的可能内容,让用户在接听该来电号码后能更好地根据详细描述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其为诈骗分子。
服务器根据提交模块103提交的来电号码,查询该号码相应的安全信息,并将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打包下发到移动终端。
获取模块104接收服务器反馈的来电号码安全信息数据包,将其解析后呈现给用户,一般地,将所述安全信息呈现在来电显示界面上,另外,也可以以语音等形式描述该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
另外,所述装置还包括收集用户反馈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的第一上传单元和第二上传单元,具体的,在用户接听来电并结束通话后,第一上传单元和第二上传单元在通话结束的用户界面上提供标记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及描述来电号码的详细信息的功能按钮,例如在通话结束界面上设有一诸如“举报”的按钮,点击该按钮后弹出“中介”、“推销”、“诈骗”等信任等级标记按钮,用户可以点选相应按钮以标记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另外,在通话结束界面上还设有一诸如“详情”的按钮,点击该按钮后提供一文字编辑框,用于输入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在用户完成选定信任等级标记按钮和/或输入详细描述信息后,点击界面上提供的诸如“提交”按钮,第一上传单元和/或第二上传单元将该来电号码关联用户提供的安全信息打包发送到服务器。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关闭模块105:用于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获取模块104获取了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后,关闭模块105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并使移动终端恢复到来电前的网络连接状态;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服务器中没有来电号码相关的安全信息,则在用户接听来电/拒绝接听来电/来电停止后,关闭模块105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并使移动终端恢复到来电前的网络连接状态。如果在来电前移动终端使用第一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故此时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而重新开启第一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如果在来电前移动终端没有网络连接,则此时只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用于实现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终端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等任意移动终端,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
图5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5,手机包括:基带处理模块510、存储器520、输入单元530、显示单元540、传感器550、音频电路5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570、处理器580、以及电源5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基带处理模块510可用于合成即将发射的基带信号,或对接收到的基带信号进行解码。具体地说,就是发射时把音频信号编译成用来发射的基带码;接收时,把收到的基带码解译为音频信号。同时,也负责地址信息(手机号、网站地址)、文字信息(短讯文字、网站文字)、图片信息(彩信)的编译。
存储器5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5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5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5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530可包括触控面板5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32。触控面板5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531上或在触控面板5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5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580,并能接收处理器5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531。除了触控面板531,输入单元5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5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5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5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540可包括显示面板5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531可覆盖显示面板541,当触控面板5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5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5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5中,触控面板531与显示面板5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531与显示面板5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5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5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5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560、扬声器561,传声器5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5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561,由扬声器5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5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5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580处理后,经RF电路5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5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5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5示出了WiFi模块5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5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5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5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5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5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5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5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终端所包括的处理器380还具有以下功能:
当第一SIM卡来电时,判定外网是否可以到达;
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通过第二SIM卡的所述网络数据连接向服务器提交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以确定其安全信息;
获取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安全信息并呈现给用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首先,由于终端来电时会自动中断来电的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本发明在具有双卡的移动终端的基础上,在第一SIM卡来电时终端没有连接到外网(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则自动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数据连接,利用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向服务器查询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以更准确地识别来电号码,增强号码识别方法;其次,自动切换打开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数据连接功能需由用户确认后才开启,避免用户的某一张SIM卡没有开通数据流量套餐而造成SIM卡扣除费用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最后,服务器反馈的安全信息中不止包括来电号码被标记的信任等级,还包括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更直观、详细地将识别来电号码后的信息呈现给用户,让用户更加容易辨别来电号码的真伪。
虽然上面已经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当第一SIM卡来电时,判定外网是否可以到达;
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通过第二SIM卡的所述网络数据连接向服务器提交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以确定其安全信息;
获取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安全信息并呈现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网包括无线局域网络和/或蜂窝移动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SIM卡来电时,没有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络和/或第二SIM卡的蜂窝移动网络,则确定外网不可到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前置步骤:
接收用户允许切换打开第一SIM卡和/或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的配置指令,以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一SIM卡/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包括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所述信任等级包括可信、中介、推销、诈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来电号码的信任等级为中介/推销/诈骗时,所述来电号码的安全信息还包括对所述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后续步骤:
关闭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8.一种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当第一SIM卡来电时,判定外网是否可以到达;
开启模块:用于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提交模块:用于通过第二SIM卡的所述网络数据连接向服务器提交第一SIM卡来电的来电号码以确定其安全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服务器反馈的所述安全信息并呈现给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允许切换打开第一SIM卡和/或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的配置指令,以在外网不可到达时,切换打开第一SIM卡/第二SIM卡的网络数据连接。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敏显示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所述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610972953.3A 2016-10-28 2016-10-28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65351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2953.3A CN106535174A (zh) 2016-10-28 2016-10-28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2953.3A CN106535174A (zh) 2016-10-28 2016-10-28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35174A true CN106535174A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49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2953.3A Pending CN106535174A (zh) 2016-10-28 2016-10-28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3517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378A (zh) * 2018-03-21 2018-06-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668328A (zh) * 2018-06-26 2018-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951838A (zh) * 2017-12-20 2019-06-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1129533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493A (zh) * 2014-01-27 2014-04-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业务处理方法、终端、基站和移动管理实体
CN104639752A (zh) * 2015-02-05 2015-05-20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来电、去电处理和通讯方法、终端设备以及通讯系统
CN104994211A (zh) * 2015-06-30 2015-10-2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提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60014578A1 (en) * 2014-07-14 2016-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ctive Voice Calls on a Multi-SIM Multi-Active Device
CN105898805A (zh) * 2015-12-15 2016-08-24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5991811A (zh) * 2016-06-29 2016-10-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通话拦截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493A (zh) * 2014-01-27 2014-04-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业务处理方法、终端、基站和移动管理实体
US20160014578A1 (en) * 2014-07-14 2016-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Active Voice Calls on a Multi-SIM Multi-Active Device
CN104639752A (zh) * 2015-02-05 2015-05-20 福州瑞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来电、去电处理和通讯方法、终端设备以及通讯系统
CN104994211A (zh) * 2015-06-30 2015-10-21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来电提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898805A (zh) * 2015-12-15 2016-08-24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5991811A (zh) * 2016-06-29 2016-10-0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通话拦截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1838A (zh) * 2017-12-20 2019-06-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识别双卡槽双卡用户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174378A (zh) * 2018-03-21 2018-06-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668328A (zh) * 2018-06-26 2018-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21129533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86732A (zh) 终端应用推送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00977B (zh) 快速打开应用或应用功能的方法及终端
CN106332020B (zh) 短信合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6201553A (zh) 在桌面推送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156508B (zh) 弹幕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移动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6406892A (zh) 应用的快捷功能显示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647957A (zh) 一种支付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943489A (zh) 数据分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905545A (zh)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57331A (zh) 移动终端通知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535174A (zh)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321474A (zh) 基于搜索词的推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598389A (zh) 应用程序启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850949A (zh) 语音呼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049591A (zh) 处理来电的方法和装置
CN106201484A (zh) 应用程序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8055366A (zh) 终端通话界面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90915B (zh) 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相应的服务器和移动终端
CN104702674B (zh) 地理位置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4750722B (zh) 一种信息的获取及展示方法和装置
CN107870799A (zh) 利用微件控制音频播放器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6528284A (zh) 应用程序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710338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搜索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257731A (zh) 紧急呼叫实现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203015A (zh) 应用程序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19

Address after: 100102, 18 floor, building 2, Wangjing street,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1801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ANYUN SHIJ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Beijing city Xicheng District xinjiekouwai Street 28, block D room 112 (Desheng Park)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Qihu Technology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