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4378A -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74378A
CN108174378A CN201810235212.6A CN201810235212A CN108174378A CN 108174378 A CN108174378 A CN 108174378A CN 201810235212 A CN201810235212 A CN 201810235212A CN 108174378 A CN108174378 A CN 108174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erminal
sim card
wlan
inco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352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74378B (zh
Inventor
任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23521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1743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174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4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74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743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025Calling or Called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34Calling party identification service
    • H04M3/42042Notifying the called party of information on the calling par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6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reducing network powe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终端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第二SIM卡是内置在终端中不同于第一SIM卡的SIM卡;通过目标网络识别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终端在接收到来电呼叫请求时,能够自动切换打开目标网络即无线局域网和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中的一种,使得通过目标网络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识别出来电号码,提高了来电号码的识别效率。

Description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号码识别方法是终端对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进行识别的方法。
相关技术中,终端通过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入移动网络,在接收到该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通过该SIM卡所接入的移动网络向服务器查询该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对应的,服务器将查询结果返回至终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可以用于解决当终端接收到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该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需要回落到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2-Generation wireless telephone technology,2G)网络,导致某些来电号码在2G网络下无法快速识别出来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号码识别方法,用于内置有第一SIM卡的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所述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
将所述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所述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所述第二SIM卡是内置在所述终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SIM卡的SIM卡;
通过所述目标网络识别所述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所述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号码识别装置,用于内置有第一SIM卡的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所述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
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所述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所述第二SIM卡是内置在所述终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SIM卡的SIM卡;
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网络识别所述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所述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号码识别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号码识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接收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第二SIM卡是内置在终端中不同于第一SIM卡的SIM卡;通过目标网络识别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使得终端在接收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能够自动切换打开目标网络即无线局域网和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中的一种,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当接收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需要回落到2G网络,导致某些来电号码在2G网络下无法快速识别出来的情况,使得通过目标网络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识别出来电号码,提高了来电号码的识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号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号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号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号码识别方法的原理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号码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相关技术中,在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网络下,当终端通过一个SIM卡接入移动网络时,若该终端通过该SIM卡接收来电呼叫请求,则该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需要回落到2G网络,导致某些来电号码在2G网络下无法快速识别出来的情况,经常在挂断电话后才能通过该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识别出该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目前尚未提供一种及时且可靠的号码识别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接收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第二SIM卡是内置在终端中不同于第一SIM卡的SIM卡;通过目标网络识别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使得终端在接收到第一S 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能够自动切换打开目标网络即无线局域网和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中的一种,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当接收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需要回落到2G网络,导致某些来电号码在2G网络下无法快速识别出来的情况,使得通过目标网络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识别出来电号码,提高了来电号码的识别效率。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该终端100中内置有第一SIM卡。第一SIM卡具有上网功能。
可选的,该终端100为双卡智能终端,即该终端100中内置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第二SIM卡具有上网功能或者不具有上网功能。
该终端100是具有通讯功能的电子设备。比如,该终端为手机。
可选的,该终端100中包括:处理器120和存储器140。
处理器12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2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4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4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2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2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160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2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14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14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4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4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下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
为了使得终端在接收到来电呼叫请求时快速且准备地识别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下面,采用示意性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号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号码识别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出的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号码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201,接收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
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是呼叫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即终端通过第一SIM卡接收携带有来电号码的来电呼叫请求。
可选的,终端在接收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获取终端当前的网络连接状态,网络连接状态包括连接状态和未连接状态,连接状态用于指示终端当前连接有数据网络,未连接状态用于指示终端当前未连接有数据网络。
步骤202,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第二SIM卡是内置在终端中不同于第一SIM卡的SIM卡。
可选的,当终端当前的网络连接状态为连接状态,且所连接的数据网络为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时,终端将数据网络从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切换为目标网络;当终端当前的网络连接状态为未连接状态,与目标网络建立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无线局域网的类型不加以限定,仅以无线局域网为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来举例说明。
步骤203,通过目标网络识别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
终端通过设置后的目标网络对来电号码进行识别,得到号码信息,该号码信息包括该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
可选的,安全标识包括可信任标识和不可信任标识,可信任标识用于指示该来电号码是可信任号码,不可信任标识用于指示该来电号码不是可信任号码,该不可信任标识包括中介标识、诈骗标识和推销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当安全标识为不可信任标识时,该号码信息还包括该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第二SIM卡是内置在终端中不同于第一SIM卡的SIM卡;通过目标网络识别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使得终端在接收到来电呼叫请求时,能够自动切换打开目标网络即无线局域网和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中的一种,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当接收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需要回落到2G网络,导致某些来电号码在2G网络下无法快速识别出来的情况,使得通过目标网络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识别出来电号码,提高了来电号码的识别效率。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号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该号码识别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出的终端中来举例说明。该号码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
终端通过第一SIM卡接收携带有来电号码的来电呼叫请求。
步骤302,获取网络设置策略,网络设置策略用于指示无线局域网和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
终端在接收到第一卡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获取网络设置策略。
可选的,终端中预先存储有网络设置策略,当网络设置策略为第一网络设置策略时,用于指示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高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当网络设置策略为第二网络设置策略时,用于指示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低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
步骤303,根据网络设置策略所指示的网络优先级顺序,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
可选的,当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高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时,终端优先与无线局域网建立连接,若搜索不到合适的无线局域网,再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建立连接。
可选的,当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低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时,终端优先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建立连接,若终端中不存在具有上网功能的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再与无线局域网建立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根据网络设置策略所指示的网络优先级顺序,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的过程可参考下面实施例中的相关细节,在此先不介绍。
步骤304,通过目标网络向服务器提交来电呼叫请求对应的来电号码。
终端通过目标网络向服务器提交来电呼叫请求对应的来电号码;对应的,服务器接收终端发送的来电号码。
可选的,服务器中存储有N个来电号码和N个来电号码各自对应的号码信息。该号码信息包括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还可以包括来电号码的详细描述信息。其中,安全标识包括可信任标识和不可信任标识,不可信任标识包括中介标识、诈骗标识和推销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服务器接收到来电号码之后,根据预设对应关系确定与该来电号码对应的安全标识,将确定出的安全标识反馈给终端。
步骤305,接收服务器反馈的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
可选的,当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服务器反馈的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时,执行步骤306。
预设时间段为终端默认设置的,或者是用户自定义设置的。比如,该预设时间段为3秒。
步骤306,显示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
终端在该来电号码的来电显示界面上在显示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
可选的,当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通过目标网络未识别出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且目标网络为无线局域网和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中的一个数据网络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切换为无线局域网和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中的另一个数据网络;通过另一个数据网络识别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
示意性的,当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服务器反馈的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且目标网络为无线局域网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从无线局域网切换为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通过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识别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
示意性的,当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服务器反馈的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且目标网络为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切换为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局域网识别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
可选的,当来电呼叫请求结束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恢复为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或者,断开与目标网络的连接。
终端在接收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若终端当前所连接的数据网络为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则当来电呼叫请求结束时,将终端的网络连接状态恢复为连接状态,即将终端的数据网络恢复为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终端在接收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时,若终端当前未连接有数据网络,则当来电呼叫请求结束时,将终端的网络连接状态恢复为未连接状态,即断开与目标网络的连接,。
其中,来电呼叫请求结束包括来电呼叫请求被发送端中止、来电呼叫请求被接收端拒绝、来电呼叫请求被接收端接收后对应的通话连接被断开时。
示意性的,上述步骤303即根据网络设置策略所指示的网络优先级顺序,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步骤,如图4所示:
步骤401,判断网络设置策略是否为第一网络设置策略。
网络设置策略包括第一网络设置策略和第二网络设置策略。第一网络设置策略用于指示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高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第二网络设置策略用于指示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低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
当网络设置策略为第一网络设置策略时,执行步骤402,当网络设置策略为第二网络设置策略时,执行步骤407。
步骤402,当网络设置策略为第一网络设置策略,即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高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时,确定终端的可切换网络环境。
终端的可切换网络环境用于指示终端当前搜索到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和/或,是否内置有第二SIM卡且该第二SIM卡是否具有上网功能。
网络标识用于唯一标识无线局域网,比如,网络标识为无线局域网对应的无线信号标识,或者为无线局域网的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设备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地址,或者为具有唯一性且可以表征该无线局域网的其它标识;其中,该无线AP设备可以为无线路由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比不加以限定。
步骤403,判断可切换网络环境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终端当前搜索到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与目标无线局域网标识相匹配。
可选的,终端在判断可切换网络环境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之前,终端获取数据库中终端对应的n个无线连接信息,无线连接信息包括所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和连接次数;根据连接次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将n个无线连接信息进行排序;将排序后位于前m个的无线连接信息对应的网络标识确定为目标网络标识,n和m均为正整数。即目标网络标识包括m个网络标识。
示意性的,终端判断目标网络标识所包括的m个网络标识中是否存在当前搜索到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若存在,则确定网络标识与目标网络标识相匹配,即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当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步骤404;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步骤405。
步骤404,当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无线局域网。
可选的,当终端当前搜索到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与目标网络标识相匹配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网络标识对应的无线局域网。
步骤405,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判断可切换网络环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第二预设条件包括:终端包括第二SIM卡且第二SIM卡具有上网功能。
终端判断是否内置有第二SIM卡且该第二SIM卡是否具有上网功能,当终端判断出内置有第二SIM卡且该第二SIM卡具有上网功能时,即确定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而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执行步骤406;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且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结束进程。
步骤406,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而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步骤407,当网络设置策略为第二网络设置策略,即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低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时,确定终端的可切换网络环境。
步骤408,判断可切换网络环境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当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执行步骤409;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执行步骤410。
步骤409,当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步骤410,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判断可切换网络环境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而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执行步骤411;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且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结束进程。
步骤411,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无线局域网。
当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而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无线局域网。
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设置策略为第二网络设置策略时,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无线局域网或者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过程可类比参考当网络设置策略为第一网络设置策略时的相关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5所示,终端当前连接有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当终端通过第一SIM卡接收到携带有来电号码“151******95”对应的来电呼叫请求时,获取网络设置策略,当网络设置策略为第一网络设置策略即WiFi网络的网络优先级高于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则判断终端当前搜索到的WiFi网络A的网络标识“WiFi1”是否与目标无线局域网标识相匹配,若匹配,则将终端的数据网络从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切换为网络标识“WiFi1”对应的WiFi网络A,通过WiFi网络A向服务器提交来电呼叫请求对应的来电号码“151******95”,在2s内接收服务器反馈的来电号码“151******95”的安全标识为可信任标识,即确定该来电号码为可信任号码,在该来电呼叫请求的来电显示界面上显示来电号码“151******95”和文字“可信任”。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号码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号码识别装置可以通过专用硬件电路,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成为图1中的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该号码识别装置包括:接收模块610、设置模块620和识别模块630。
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所述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
设置模块620,用于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所述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所述第二SIM卡是内置在所述终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SIM卡的SIM卡;
识别模块630,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网络识别所述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所述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
可选的,设置模块620,包括:获取单元和设置单元。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网络设置策略,所述网络设置策略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局域网和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设置策略所指示的网络优先级顺序,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目标网络。
可选的,设置单元,用于当所述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时,确定所述终端的可切换网络环境;当所述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无线局域网;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当前搜索到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与目标无线局域网标识相匹配。
可选的,设置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而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包括所述第二SIM卡且所述第二SIM卡具有上网功能。
可选的,设置单元,还用于获取数据库中所述终端对应的n个无线连接信息,所述无线连接信息包括所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和连接次数;
根据所述连接次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n个无线连接信息进行排序;
将排序后位于前m个的所述无线连接信息对应的网络标识确定为所述目标网络标识;
当所述终端当前搜索到的所述无线局域网的所述网络标识与所述目标网络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网络标识对应的无线局域网;
其中,所述n和所述m均为正整数。
可选的,设置单元,用于当所述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时,确定所述终端的可切换网络环境;
当所述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包括所述第二SIM卡且所述第二SIM卡具有上网功能。
可选的,设置单元,用于当所述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而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无线局域网;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当前搜索到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与目标无线局域网标识相匹配。
可选的,识别模块630,包括:提交单元、接收单元和显示单元。
提交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网络向服务器提交所述来电呼叫请求对应的所述来电号码;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来电号码的所述安全标识;
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来电号码的所述安全标识;
其中,所述安全标识包括可信任标识和不可信任标识,所述不可信任标识包括中介标识、诈骗标识和推销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恢复模块。
恢复模块,用于当所述来电呼叫请求结束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恢复为所述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或者,断开与所述目标网络的连接。
相关细节可结合参考图2至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其中,接收模块610还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其他任意隐含或公开的与接收步骤相关的功能;设置模块620还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其他任意隐含或公开的与设置步骤相关的功能;识别模块630还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其他任意隐含或公开的与识别步骤相关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号码识别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号码识别方法。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号码识别方法中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号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内置有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卡的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所述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
将所述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所述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所述第二SIM卡是内置在所述终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SIM卡的SIM卡;
通过所述目标网络识别所述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所述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包括:
获取网络设置策略,所述网络设置策略用于指示所述无线局域网和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
根据所述网络设置策略所指示的网络优先级顺序,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目标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设置策略所指示的网络优先级顺序,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目标网络,包括:
当所述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时,确定所述终端的可切换网络环境;
当所述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无线局域网;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当前搜索到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与目标无线局域网标识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而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包括所述第二SIM卡且所述第二SIM卡具有上网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无线局域网,包括:
获取数据库中所述终端对应的n个无线连接信息,所述无线连接信息包括所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和连接次数;
根据所述连接次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将所述n个无线连接信息进行排序;
将排序后位于前m个的所述无线连接信息对应的网络标识确定为所述目标网络标识;
当所述终端当前搜索到的所述无线局域网的所述网络标识与所述目标网络标识相匹配时,将所述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网络标识对应的无线局域网;
其中,所述n和所述m均为正整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设置策略所指示的网络优先级顺序,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目标网络,包括:
当所述无线局域网的网络优先级低于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网络优先级时,确定所述终端的可切换网络环境;
当所述可切换网络环境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包括所述第二SIM卡且所述第二SIM卡具有上网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可切换网络环境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而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设置为所述无线局域网;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终端当前搜索到的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识与目标无线局域网标识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目标网络识别所述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包括:
通过所述目标网络向服务器提交所述来电呼叫请求对应的所述来电号码;
接收所述服务器反馈的所述来电号码的所述安全标识;
显示所述来电号码的所述安全标识;
其中,所述安全标识包括可信任标识和不可信任标识,所述不可信任标识包括中介标识、诈骗标识和推销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来电呼叫请求结束时,将所述终端的所述数据网络恢复为所述第一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或者,断开与所述目标网络的连接。
10.一种号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内置有第一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卡的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SIM卡的来电呼叫请求,所述来电呼叫请求包括来电号码;
设置模块,用于将所述终端的数据网络设置为目标网络,所述目标网络包括无线局域网或第二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所述第二SIM卡是内置在所述终端中不同于所述第一SIM卡的SIM卡;
识别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网络识别所述来电号码的安全标识,所述安全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来电号码是否为可信任号码。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号码识别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号码识别方法。
CN201810235212.6A 2018-03-21 2018-03-21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743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5212.6A CN108174378B (zh) 2018-03-21 2018-03-21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235212.6A CN108174378B (zh) 2018-03-21 2018-03-21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4378A true CN108174378A (zh) 2018-06-15
CN108174378B CN108174378B (zh) 2021-08-20

Family

ID=62512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3521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74378B (zh) 2018-03-21 2018-03-21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1743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9533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50969A (zh) * 2021-03-31 2022-10-04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531A (zh) * 2011-11-30 2012-04-11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的网络切换装置及方法
CN106535174A (zh) * 2016-10-28 2017-03-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170105193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sim call management
US20180006674A1 (en) * 2011-05-11 2018-01-04 Intel Deutschland Gmbh Mobile communications radio receiver for multiple network operation
CN107820237A (zh) * 2016-09-12 2018-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 wifi 网络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820331A (zh) * 2017-10-31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06674A1 (en) * 2011-05-11 2018-01-04 Intel Deutschland Gmbh Mobile communications radio receiver for multiple network operation
CN102413531A (zh) * 2011-11-30 2012-04-11 上海顶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的网络切换装置及方法
US20170105193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al-sim call management
CN107820237A (zh) * 2016-09-12 2018-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 wifi 网络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35174A (zh) * 2016-10-28 2017-03-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双卡模式下的号码识别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820331A (zh) * 2017-10-31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话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鑑澄: "WLAN与蜂窝混合网络有效的信道切换策略", 《计算机应用于软件》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9533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32994A (zh) * 2019-12-26 2021-07-16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32994B (zh) * 2019-12-26 2023-04-1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骚扰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150969A (zh) * 2021-03-31 2022-10-04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通讯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74378B (zh) 2021-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8310B (zh) 一种安卓系统的多待终端及终端实现多待的方法
CN104301857A (zh) 用于通信终端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5873013A (zh) 一种基于e-SIM卡的运营商选择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4967596A (zh) 用户终端与物联网设备绑定、通信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1918256A (zh) 一种基于蓝牙的智能设备配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204873A (zh) 一种切换目标域名解析服务器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2203123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User Plane Function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5959934A (zh) 重入网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397421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3062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174378A (zh) 号码识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3945345A (zh)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22293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848083A (zh) 一种实现通信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6304030A (zh) 一种基于虚拟身份信息的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856936B (zh) 一种更新移动终端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73026A (zh) 一种激活嵌入式卡的方法、移动终端及服务器
CN107864458A (zh) 一种伪基站短信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043059A1 (zh) 显示业务标识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898838A (zh) 一种信号连接方法、信号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电子装置
CN109548411A (zh) 一种控制可操控设备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04228B (zh) 实人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9219046A (zh) 网络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8055660A (zh) 在网络通道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物联网终端
CN103491609A (zh) 一种移动终端间进行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