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4316A -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24316A
CN106524316A CN201611263449.2A CN201611263449A CN106524316A CN 106524316 A CN106524316 A CN 106524316A CN 201611263449 A CN201611263449 A CN 201611263449A CN 106524316 A CN106524316 A CN 106524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wheel
blade
chassis
centrifugal wind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634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24316B (zh
Inventor
刘发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6344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243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24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43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243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43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24F2013/247Active noise-suppr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离心风轮包括:第一风轮,第一风轮包括第一底盘和多个第一叶片,多个第一叶片的一端相互间隔并呈环形地分布在第一底盘上;第二风轮,第二风轮包括第二底盘和多个第二叶片,多个第二叶片的一端相互间隔并呈环形地分布在第二底盘上;其中,第二风轮套设在第一风轮外,第一风轮由第一驱动轴驱动,第二风轮由第二驱动轴驱动。在该方案中由于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旋转均能够产生负压,因而能够实现空气的多次加压,从而在相同转速下,离心风轮能够产生更多的风量,以提高产品的制热或制冷能力。同时该种设置还能够实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独立驱动,因而能够实现对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精确控制。

Description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用的离心风轮均为单层风轮,因此,离心风轮的风量相对较少,因此,无法满足用户的制冷或制热需求。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增大送风量的离心风轮和空调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离心风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离心风轮的组合离心风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离心风轮或上述组合离心风轮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轮,包括: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包括第一底盘和多个第一叶片,所述多个第一叶片的一端相互间隔并呈环形地分布在所述第一底盘上;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包括第二底盘和多个第二叶片,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一端相互间隔并呈环形地分布在所述第二底盘上;其中,所述第二风轮套设在所述第一风轮外,所述第一风轮由第一驱动轴驱动,所述第二风轮由第二驱动轴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由于离心风轮包括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且第二风轮套设在第一风轮外,因此,第一风轮能够与第二风轮形成径向多层离心风轮,该种结构,在离心风轮工作时,第一风轮旋转形成负压,空气从第一风轮的进风口进入到第一风轮内,然后从第一风轮的径向流出,然后经过第二风轮的运转,从第二风轮的径向流出,该种设置由于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旋转均能够产生负压,因而相比于单层风轮而言,该种设置能够实现空气的多次加压,而通过多次增压能够加大风速,从而能够增大离心风轮的风量以提高产品的制热或制冷能力。同时,该种设置在加大风量的同时,噪音基本没变,为此当制冷或制热需求一定时,通过采用上述离心风轮,可以相应地降低马达转速,从而降低整机的功率和噪音,提升产品的能力、能效。同时,本申请中还可将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设置成两个独立的风轮,从而可利用两个驱动轴,即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来对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分别进行单独驱动,以便能够对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转速等实现精确控制,进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可控性,同时,该种设置还能够实现对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单独更换,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可维修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风轮还包括:第一加强环,所述多个第一叶片的第二端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环的内壁面上;所述第二风轮还包括:第二加强环,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第二端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加强环的内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叶片的第一端即第一叶片的顶端安装在第一底盘上,而通过在第一叶片的尾端设置第一加强环,能够将多个第一叶片的尾端相互围成一体,从而能够增强第一风轮的强度,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同理,第二叶片的第一端即第二叶片的顶端安装在第二底盘上,而通过在第二叶片的尾端设置第二加强环,能够将多个第二叶片的尾端相互围成一体,从而能够增强第二风轮的强度,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和/或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和/或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横截面所对的弧心角大于0°小于等于90°。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叶片和/或第二叶片设置成弧形,具体地,比如呈月牙形,从而能够利用弧形的叶片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以使风从第一叶片和/或第二叶片的外侧的切线方向流出,以实现离心风轮的径向出风,而通过将多个第一叶片和/或多个第二叶片的横截面所对的弧心角设置在大于0°小于等于90°的范围内,能够使第一叶片和/或第二叶片具有足够的宽度和弧度,且又不至于弯曲过度而导致风不能够从风轮的径向方向流出,其中,优选地,多个第一叶片和/或多个第二叶片的横截面所对的弧心角大于等于20°小于等于60°,具体地,比如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底盘上从内至外倾斜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底盘上从内至外的倾斜方向一致;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第二底盘上从内至外倾斜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第二底盘上从内至外的倾斜方向一致,且所述多个第一叶片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叶片在第一底盘上的倾斜方向一致,使得第一风轮的多个第一叶片之间的出风方向一致,因而能够使第一风轮正常出风,以确保第一风轮的出风量,而多个第二叶片在第二底盘上的倾斜方向一致,使得第二风轮的多个第二叶片之间的出风方向一致,因而能够使第二风轮正常出风,以确保第二风轮的出风量,而使多个第一叶片与多个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使得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出风方向一致,因而第一风轮排出的风能够顺畅地通过第二风轮排出,而不至于被第二风轮阻挡,进而使得第二风轮能够对第一风轮的流出的风再次加压,以使更多的空气能够流入到离心风轮内,以增大离心风轮的风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离心风轮的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为具有一定弧度且倾斜设置的叶片,因此,风进入到第一风轮后会从第一叶片的外侧的切线方向流出,而通过将多个第一叶片与多个第二叶片在离心风轮的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能够使第二叶片正好位于第一叶片的外侧的切线方向上,因而风从第一叶片流出后能够直接流向至第二叶片,因而能够减少第二风轮对风的阻力,以确保风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5mm小于等于4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的距离设置在大于等于25mm小于等于40mm的范围内,能够使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之间能够形成足够大的风道,进而可减少对风的阻碍作用,以利于风的流动,同时,由于减少了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对风的阻碍作用,因而也能够相对降低风流动时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的外侧的切线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外侧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45°,该种设置能够使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之间能够形成足够大的风道,进而可减少对风的阻碍作用,以利于风的流动,同时,由于减少了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对风的阻碍作用,因而也能够相对降低风流动时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一致。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与多个第二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一致,即是说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是同心设置,该种设置能够使离心风轮为对称结构,同时能够使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形成的风道为对称结构,因而能够使离心风轮在周向上均匀出风,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体验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位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位于多个第二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的一侧,即是说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是偏心设置,该种设置通过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旋转能够对风进行偏心压缩,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风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0mm小于等于2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偏心设置时,偏心距即多个第一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与多个第二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之间的距离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因为偏心距过大,会影响产品的平衡,进而会加剧产品的振动,进而加剧产品的噪音,而偏心距过小,则不能够对风进行偏心压缩,因而不利于风量的增加。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一底盘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叶片与第一底盘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多个第一叶片与第一底盘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第一风轮的使用寿命,同时,一体式结构的密封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多个第一叶片与第一底盘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可防止第一叶片与第一底盘的连接处漏风,另外,可将多个第一叶片与第一底盘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二底盘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二叶片与第二底盘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多个第二叶片与第二底盘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第二风轮的使用寿命,同时,一体式结构的密封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多个第二叶片与第二底盘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可防止第二叶片与第二底盘的连接处漏风,另外,可将多个第二叶片与第二底盘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底盘的边沿上,和/或所述多个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的边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叶片设置在第二底盘的边沿上,能够合理利用第二底盘,以减小第二底盘的体积,通过将第一叶片设置在第一底盘的边沿上,能够合理利用第一底盘,以减小第一底盘的体积,进而能够减小产品的整体体积,以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底盘与所述第二底盘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底盘位于所述第一风轮内,所述多个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远离所述第二底盘的一面上;所述第一底盘上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底盘的通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相互间隔设置,且第一底盘位于第一风轮内,多个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远离所述第二底盘的一面上即相当于第一风轮只位于第二风轮的进风口的一侧,而第一底盘上设置有通孔,从而可将马达等驱动装置安装在通孔内,以实现马达等驱动装置与离心风轮之间的嵌入式安装,离心风轮的该种结构由于可将马达等驱动装置嵌入安装在第二风轮的一侧内,因此能够减少马达等驱动装置和离心风轮的整体体积,以使产品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因此,可将该种离心风轮应用在风道比较受限的移动式空调器中,以使移动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底盘套设安装在所述第一底盘上,且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和所述多个第二叶片位于所述第一底盘或所述第二底盘的同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底盘套设安装在第一底盘上,即是说,第二底盘和第一底盘平齐安装,该种设置能够将第一风轮的长度设计的较长,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风量,该种离心风轮,由于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平齐安装,因此马达等驱动装置无法嵌入安装在离心风轮内,而只能安装在离心风轮的一端,因此,可将该种离心风轮应用在风道比较宽敞的窗式空调器中,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风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离心风轮,包括轴向组合的多个离心风轮;其中,所述轴向组合的多个离心风轮中的一个或多个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可将多个离心风轮进行轴向组合成轴向多级的离心风轮,以提高离心风轮的风量,其中,具体地,可将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与单层离心风轮进行轴向组合,也可将多个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进行轴向组合,即将多个多层的离心风轮进行轴向组合,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或所述空调器包括第二方面的实施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或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或组合离心风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空调器包括窗式空调器和移动式空调器,当然,空调器也可为除窗式空调器和移动式空调器之外的其它产品。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与马达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离心风轮,12第一风轮,122第一底盘,124第一叶片,126第一加强环,14第二风轮,142第二底盘,144第二叶片,146第二加强环,2第一马达,3第二马达,4单层离心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和组合离心风轮。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风轮1,包括:第一风轮12,第一风轮12包括第一底盘122和多个第一叶片124,多个第一叶片124的一端相互间隔并呈环形地分布在第一底盘122上;第二风轮14,第二风轮14包括第二底盘142和多个第二叶片144,多个第二叶片144的一端相互间隔并呈环形地分布在第二底盘142上;其中,第二风轮14套设在第一风轮12外,第一风轮12由第一驱动轴驱动,第二风轮14由第二驱动轴驱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由于离心风轮1包括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且第二风轮14套设在第一风轮12外,因此,第一风轮12能够与第二风轮14形成径向多层离心风轮,该种结构,在离心风轮1工作时,第一风轮12旋转形成负压,空气从第一风轮12的进风口进入到第一风轮12内,然后从第一风轮12的径向流出,然后经过第二风轮14的运转,从第二风轮14的径向流出,该种设置由于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的旋转均能够产生负压,因而相比于单层风轮而言,该种设置能够实现空气的多次加压,而通过多次增压能够加大风速,从而能够增大离心风轮的风量以提高产品的制热或制冷能力。同时,该种设置在加大风量的同时,噪音基本没变,为此当制冷或制热需求一定时,通过采用上述离心风轮1,可以相应地降低马达2转速,从而降低整机的功率和噪音,提升产品的能力、能效。同时,本申请中还可将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设置成两个独立的风轮,从而如图3所示,可利用两个驱动轴,即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来对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分别进行单独驱动,以便能够对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转速等实现精确控制,进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可控性,同时,该种设置还能够实现对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单独更换,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可维修性。
其中,具体地,可如图3所示,利用两个单轴马达即第一马达2和第二马达3的两个驱动轴来实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驱动,当然,也可利用一多轴马达来实现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的驱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风轮12还包括:第一加强环126,多个第一叶片124的第二端的端部固定在第一加强环126的内壁面上;第二风轮14还包括:第二加强环146,多个第二叶片144的第二端的端部固定在第二加强环146的内壁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叶片124的第一端即第一叶片124的顶端安装在第一底盘122上,而通过在第一叶片124的尾端设置第一加强环126,能够将多个第一叶片124的尾端相互围成一体,从而能够增强第一风轮12的强度,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同理,第二叶片144的第一端即第二叶片144的顶端安装在第二底盘142上,而通过在第二叶片144的尾端设置第二加强环146,能够将多个第二叶片144的尾端相互围成一体,从而能够增强第二风轮14的强度,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一叶片124和/或多个第二叶片144的横截面呈弧形,多个第一叶片124和/或多个第二叶片144的横截面所对的弧心角大于0°小于等于9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叶片124和/或第二叶片144设置成弧形,具体地,比如呈月牙形,从而能够利用弧形的叶片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以使风从第一叶片124和/或第二叶片144的外侧的切线方向流出,以实现离心风轮1的径向出风,而通过将多个第一叶片124和/或多个第二叶片144的横截面所对的弧心角设置在大于0°小于等于90°的范围内,能够使第一叶片124和/或第二叶片144具有足够的宽度和弧度,且又不至于弯曲过度而导致风不能够从风轮的径向方向流出,其中,优选地,多个第一叶片124和/或多个第二叶片144的横截面所对的弧心角大于等于20°小于等于60°,具体地,比如大于等于30°小于等于60°。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一叶片124在第一底盘122上从内至外倾斜设置,且多个第一叶片124在第一底盘122上从内至外的倾斜方向一致;其中,多个第二叶片144在第二底盘142上从内至外倾斜设置,且多个第二叶片144在第二底盘142上从内至外的倾斜方向一致,且多个第一叶片124与多个第二叶片144的倾斜方向一致。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叶片124在第一底盘122上的倾斜方向一致,使得第一风轮12的多个第一叶片124之间的出风方向一致,因而能够使第一风轮12正常出风,以确保第一风轮12的出风量,而多个第二叶片144在第二底盘142上的倾斜方向一致,使得第二风轮14的多个第二叶片144之间的出风方向一致,因而能够使第二风轮14正常出风,以确保第二风轮14的出风量,而使多个第一叶片124与多个第二叶片144的倾斜方向一致,使得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的出风方向一致,因而第一风轮12排出的风能够顺畅地通过第二风轮14排出,而不至于被第二风轮14阻挡,进而使得第二风轮14能够对第一风轮12的流出的风再次加压,以使更多的空气能够流入到离心风轮1内,以增大离心风轮1的风量。
其中,具体地,第一叶片124即可以如图1所示,在第一底盘122上从内至外向顺时针方向倾斜,此时,第二叶片144在第二底盘142上从内至外向顺时针方向倾斜,也可以如图2所示,在第一底盘122上从内至外向逆时针方向倾斜设置,此时,第二叶片144在第二底盘142上从内至外向逆时针方向倾斜。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第一叶片124与多个第二叶片144在离心风轮1的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叶片124和第二叶片144为具有一定弧度且倾斜设置的叶片,因此,风进入到第一风轮12后会从第一叶片124的外侧的切线方向流出,而通过将多个第一叶片124与多个第二叶片144在离心风轮1的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能够使第二叶片144正好位于第一叶片124的外侧的切线方向上,因而风从第一叶片124流出后能够直接流向至第二叶片144,因而能够减少第二风轮14对风的阻力,以确保风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叶片124的外侧与第二叶片144的内侧之间的距离d大于等于25mm小于等于40mm。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叶片124和第二叶片144之间的距离设置在大于等于25mm小于等于40mm的范围内,能够使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之间能够形成足够大的风道,进而可减少对风的阻碍作用,以利于风的流动,同时,由于减少了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对风的阻碍作用,因而也能够相对降低风流动时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叶片124的外侧的切线与第二叶片144的外侧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β大于0°小于等于45°,该种设置能够使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之间能够形成足够大的风道,进而可减少对风的阻碍作用,以利于风的流动,同时,由于减少了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对风的阻碍作用,因而也能够相对降低风流动时产生的噪音。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一叶片124围成的环的环心与多个第二叶片144围成的环的环心一致。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叶片124围成的环的环心与多个第二叶片144围成的环的环心一致,即是说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是同心设置,该种设置能够使离心风轮1为对称结构,同时能够使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形成的风道为对称结构,因而能够使离心风轮1在周向上均匀出风,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体验舒适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叶片124围成的环的环心位于多个第二叶片144围成的环的环心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叶片124围成的环的环心位于多个第二叶片144围成的环的环心的一侧,即是说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是偏心设置,该种设置通过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的旋转能够对风进行偏心压缩,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风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叶片124围成的环的环心与多个第二叶片144围成的环的环心之间的距离t大于等于10mm小于等于20mm。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偏心设置时,偏心距即多个第一叶片124围成的环的环心与多个第二叶片144围成的环的环心之间的距离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因为偏心距过大,会影响产品的平衡,进而会加剧产品的振动,进而加剧产品的噪音,而偏心距过小,则不能够对风进行偏心压缩,因而不利于风量的增加。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一叶片124与第一底盘122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叶片124与第一底盘12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多个第一叶片124与第一底盘12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第一风轮12的使用寿命,同时,一体式结构的密封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多个第一叶片124与第一底盘122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可防止第一叶片124与第一底盘122的连接处漏风,另外,可将多个第一叶片124与第一底盘12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第二叶片144与第二底盘142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叶片144与第二底盘14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多个第二叶片144与第二底盘142之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第二风轮14的使用寿命,同时,一体式结构的密封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多个第二叶片144与第二底盘142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可防止第二叶片144与第二底盘142的连接处漏风,另外,可将多个第二叶片144与第二底盘14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确保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第二叶片144设置在第二底盘142的边沿上,和/或多个第一叶片124设置在第一底盘122的边沿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叶片144设置在第二底盘142的边沿上,能够合理利用第二底盘142,以减小第二底盘142的体积,通过将第一叶片124设置在第一底盘122的边沿上,能够合理利用第一底盘122,以减小第一底盘122的体积,进而能够减小产品的整体体积,以降低产品的整体成本。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底盘122与第二底盘142相互间隔设置,且第一底盘122位于第一风轮12内,多个第一叶片124设置在第一底盘122远离第二底盘142的一面上;第一底盘122上设置有贯穿第一底盘122的通孔。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底盘122与第二底盘142相互间隔设置,且第一底盘122位于第一风轮12内,多个第一叶片124设置在第一底盘122远离第二底盘142的一面上即相当于第一风轮12只位于第二风轮14的进风口的一侧,而第一底盘122上设置有通孔,从而可将马达2等驱动装置安装在通孔内,以实现马达2等驱动装置与离心风轮1之间的嵌入式安装,离心风轮1的该种结构由于可将马达2等驱动装置嵌入安装在第二风轮14的一侧内,因此能够减少马达2等驱动装置和离心风轮1的整体体积,以使产品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因此,可将该种离心风轮1应用在风道比较受限的移动式空调器中,以使移动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底盘142套设安装在第一底盘122上,且多个第一叶片124和多个第二叶片144位于第一底盘122或第二底盘142的同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底盘142套设安装在第一底盘122上,即是说,第二底盘142和第一底盘122平齐安装,该种设置能够将第一风轮12的长度设计的较长,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风量,该种离心风轮1,由于第一风轮12和第二风轮14平齐安装,因此马达2等驱动装置无法嵌入安装在离心风轮1内,而只能安装在离心风轮1的一端,因此,可将该种离心风轮1应用在风道比较宽敞的窗式空调器中,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风量。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离心风轮,包括轴向组合的多个离心风轮;其中,轴向组合的多个离心风轮中的一个或多个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可将多个离心风轮进行轴向组合成轴向多级的离心风轮,以提高离心风轮的风量,其中,具体地,可将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与单层离心风轮4进行轴向组合,也可将多个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进行轴向组合,即将多个多层的离心风轮1进行轴向组合,同时,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图中未示出),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或空调器包括第二方面的实施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或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离心风轮,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离心风轮1或组合离心风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空调器包括窗式空调器和移动式空调器,当然,空调器也可为除窗式空调器和移动式空调器之外的其它产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轮,所述第一风轮包括第一底盘和多个第一叶片,所述多个第一叶片的一端相互间隔并呈环形地分布在所述第一底盘上;
第二风轮,所述第二风轮包括第二底盘和多个第二叶片,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一端相互间隔并呈环形地分布在所述第二底盘上;
其中,所述第二风轮套设在所述第一风轮外,所述第一风轮由第一驱动轴驱动,所述第二风轮由第二驱动轴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轮还包括:
第一加强环,所述多个第一叶片的第二端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加强环的内壁面上;
所述第二风轮还包括:
第二加强环,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第二端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加强环的内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和/或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和/或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横截面所对的弧心角大于0°小于等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底盘上从内至外倾斜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底盘上从内至外的倾斜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第二底盘上从内至外倾斜设置,且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第二底盘上从内至外的倾斜方向一致,且所述多个第一叶片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在所述离心风轮的径向上相互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外侧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25mm小于等于4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外侧的切线与所述第二叶片的外侧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4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一致;或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位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围成的环的环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0mm小于等于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一底盘为一体式结构,和/或所述多个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二底盘为一体式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底盘的边沿上,和/或所述多个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的边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盘与所述第二底盘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底盘位于所述第一风轮内,所述多个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远离所述第二底盘的一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盘套设安装在所述第一底盘上,且所述多个第一叶片和所述多个第二叶片位于所述第一底盘或所述第二底盘的同一侧。
14.一种组合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向组合的多个离心风轮;
其中,所述轴向组合的多个离心风轮中的一个或多个为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风轮;或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离心风轮。
CN201611263449.2A 2016-12-30 2016-12-30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Active CN1065243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3449.2A CN106524316B (zh) 2016-12-30 2016-12-30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63449.2A CN106524316B (zh) 2016-12-30 2016-12-30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4316A true CN106524316A (zh) 2017-03-22
CN106524316B CN106524316B (zh) 2022-04-01

Family

ID=58336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63449.2A Active CN106524316B (zh) 2016-12-30 2016-12-30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24316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1684A (ja) * 1994-08-19 1996-03-08 Emerson Electric Co 冷凍装置のファン装置
JP2000074421A (ja) * 1998-09-03 2000-03-1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130381A (ja) * 2001-10-19 2003-05-0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04016991A1 (en) * 2002-08-18 2004-02-26 Chibbi Naam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heat
CN1993588A (zh) * 2004-08-25 2007-07-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落地式空调机
CN101469722A (zh) * 2007-12-27 2009-07-01 新晃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无蜗壳风机室的风量调节装置
CN102966598A (zh) * 2011-08-30 2013-03-1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多翼式鼓风机及空气调节机
CN203272237U (zh) * 2013-05-15 2013-11-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轮和具有该离心风轮的离心风机
CN203856748U (zh) * 2013-05-31 2014-10-01 新昌县捷利诚机电有限公司 内置电机双面进风通风机
CN104110726A (zh) * 2013-07-25 2014-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
CN104165161A (zh) * 2014-09-10 2014-11-26 牛京伟 低噪音空气净化器专用离心风机及空气净化器
CN204175640U (zh) * 2014-10-10 2015-02-2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轮
CN105370624A (zh) * 2015-11-30 2016-03-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CN205383702U (zh) * 2016-02-02 2016-07-13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轮空气净化装置
CN206496418U (zh) * 2016-12-30 2017-09-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1684A (ja) * 1994-08-19 1996-03-08 Emerson Electric Co 冷凍装置のファン装置
JP2000074421A (ja) * 1998-09-03 2000-03-14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3130381A (ja) * 2001-10-19 2003-05-0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WO2004016991A1 (en) * 2002-08-18 2004-02-26 Chibbi Naam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changing heat
CN1993588A (zh) * 2004-08-25 2007-07-04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落地式空调机
CN101469722A (zh) * 2007-12-27 2009-07-01 新晃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无蜗壳风机室的风量调节装置
CN101469722B (zh) * 2007-12-27 2013-05-08 新晃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无蜗壳风机室的风量调节装置
CN102966598A (zh) * 2011-08-30 2013-03-13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多翼式鼓风机及空气调节机
CN203272237U (zh) * 2013-05-15 2013-11-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轮和具有该离心风轮的离心风机
CN203856748U (zh) * 2013-05-31 2014-10-01 新昌县捷利诚机电有限公司 内置电机双面进风通风机
CN104110726A (zh) * 2013-07-25 2014-10-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壁挂式空调器
CN104165161A (zh) * 2014-09-10 2014-11-26 牛京伟 低噪音空气净化器专用离心风机及空气净化器
CN204175640U (zh) * 2014-10-10 2015-02-25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轮
CN105370624A (zh) * 2015-11-30 2016-03-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及移动式空调器
CN205383702U (zh) * 2016-02-02 2016-07-13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双风轮空气净化装置
CN206496418U (zh) * 2016-12-30 2017-09-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孔清: "《空调器风道与气动声学特性数值仿真优化》", 31 January 2016,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4316B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8919B (zh) 使用可变速混合电子增压器组件的电能产生
CN104968944B (zh) 离心压缩机
CN102341998B (zh) 具有冷却通道的电机
KR101799123B1 (ko) 원심 송풍기 조립체
CN107437859A (zh) 用于电机的转子
CN107461354A (zh) 一种轮缘驱动式无轴风机
CN104343699B (zh) 真空泵
CN105593527B (zh) 具有可变压缩机入口的压缩机
CN106378267A (zh) 离心分离器
US8800504B2 (en) Vehicle cooling circuit having a retarder or a hydrodynamic clutch
CN101176250A (zh) 集成式电动马达驱动的压缩机
US9698638B2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CN110073540A (zh) 温度调节单元、温度调节系统以及车辆
CN206496417U (zh)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N206496418U (zh)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N206496420U (zh)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N106524318A (zh)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N106678967A (zh)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N206496416U (zh) 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CN106524316A (zh)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N206496419U (zh)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CN104895787B (zh) 气体压缩机
CN105189225B (zh) 带有空转泵的减速器
CN106678968A (zh) 离心风轮、组合离心风轮及空调器
US9512887B2 (en) Hybrid dr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