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24300B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24300B
CN106524300B CN201610810793.2A CN201610810793A CN106524300B CN 106524300 B CN106524300 B CN 106524300B CN 201610810793 A CN201610810793 A CN 201610810793A CN 106524300 B CN106524300 B CN 1065243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adjustment member
direction adjustment
side wall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07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24300A (zh
Inventor
樽木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243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43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243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243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空调机,其抑制由设置环境导致的气流紊乱。被设置于室内(200)的侧壁(201)的空调机(100)具备主体外壳(110)、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和控制部(182)。在主体外壳(110)形成有调和空气的吹出口(111)。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对从吹出口(111)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控制部(182)获取与空调机(100)的设置环境有关的环境信息,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根据获取的环境信息来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空调机,其具备将吹出口的吹出角度变更成前方上方或后方下方的风向可变部(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4066号公报))。
在被设置在室内的侧壁上的空调机朝向该侧壁吹出气流的情况下,根据设置该空调机的环境,有时吹出的气流紊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40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抑制由设置环境导致的气流紊乱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空调机被设置在室内的侧壁上。空调机具备主体外壳、风向调整部件、获取部和控制部。在主体外壳形成有调和空气的吹出口。风向调整部件对从吹出口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获取部获取与空调机的设置环境有关的环境信息。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的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根据环境信息来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空调机,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的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根据获取部获取的环境信息来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由于调整风向时能够进行与设置环境相适的控制,因此,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设置环境导致的气流的紊乱。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空调机中,控制部通过从预先设定的多个姿势信息中选择与设置环境相应的姿势信息来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空调机,由于从预先设定的多个姿势信息中选择与设置环境相应的姿势信息,因此,能够抑制控制部的处理负载的增大,并能够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空调机中,获取部获取空调机的安装高度作为环境信息。控制部根据安装高度来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空调机,由于控制部根据空调机的安装高度来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因此,不管空调机的安装高度怎样,都能够抑制气流的紊乱。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空调机中,获取部获取位于空调机的铅垂朝下方向的障碍物的从侧壁突出的水平方向的突出量作为环境信息。控制部根据障碍物的突出量来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空调机,由于控制部根据障碍物的突出量来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因此,不管障碍物的突出量怎样,都能够抑制气流的紊乱。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空调机中,获取部从由使用者操作的远程操作装置获取环境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空调机,由于获取部从由使用者操作的远程操作装置获取环境信息,因此,能够期待获取更准确的环境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空调机中,在控制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的方向的情况下,风向调整部件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位于比风向调整部件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靠侧壁侧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空调机,由于在控制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的方向的情况下风向调整部件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位于比风向调整部件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靠侧壁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空调机中,控制部通过改变风向调整部件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来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空调机,能够通过控制部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来调整风向。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设置环境导致的气流的紊乱。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空调机中,在障碍物的突出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控制部对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进行控制,使得调和空气朝向离开侧壁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空调机,在突出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即由障碍物的突出量导致调和空气很难沿侧壁的情况下,控制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使得调和空气朝向离开侧壁的方向。由于能够避免障碍物妨碍调和空气,因此能够抑制由设置环境导致的气流的紊乱。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由于当调整风向时能够进行与设置环境相适的控制,因此,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设置环境导致的气流的紊乱。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空调机的设置环境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是空调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空调机的剖视图。
图4是空调机的功能框图。
图5是说明对应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的方向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空调机的设置环境的其它示例的图。
图8是说明对应信息的其它示例的图。
图9是空调机的外观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0:空调机
110:主体外壳
111:吹出口
160:第二风向调整部件
182:控制部
200:室内
201:侧壁
300:远程操作装置
400:障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下面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具体示例,不限定权利要求书中的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1)空调机的设置环境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的设置环境的一个示例的图。空调机100被设置在室内200的侧壁201上。具体情况后面进行说明,空调机100能够将调和空气的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若空调机100的运转模式被设定成制热,则能够使作为调和空气的暖空气沿侧壁201到达地面202。由于暖空气到达地面202,因此能够期待使设置有空调机100的室内200均匀地变暖。
空调机100的安装高度h影响设置环境。安装高度h是从地面202到空调机100的下表面的距离。空调机100的标准安装高度h是1800mm到2200mm之间。若朝向侧壁201的方向固定而与安装高度h无关,则调和空气到达侧壁201时的离地面202的高度根据安装高度h而变化。这样,调和空气沿侧壁201的距离变化。当调和空气沿侧壁201的距离变化时,沿侧壁201时的调和空气的风速也根据该距离而变化。这样,若朝向侧壁201的方向固定,则上述的风速根据安装高度h而变化,其结果是,有时室内200无法高效率地变暖。例如,在安装高度h是1800mm的情况下,若调和空气沿侧壁201的距离过短,则无法得到充分的风速,无法使室内200高效率地变暖。
具体情况后面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空调机100根据安装高度h来调整风向,因此可实现与设置环境相适的风向控制。另外,通过模拟和实验等预先设定了最适合的距离作为调和空气沿侧壁201的距离,使得室内200高效率地变暖。并且,从该最合适的距离的角度而言,通过模拟和实验等预先确定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的最适合的风向。
(2)空调机的结构
图2是空调机100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空调机100的剖视图。图2和图3示出了空调机100将调和空气的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
空调机100主要具备主体外壳110、室内风扇120、室内热交换器130、框架140、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和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图2所示地定义“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
(2-1)主体外壳
主体外壳110收纳室内风扇120、室内热交换器130和框架140等。在主体外壳110的上部形成有吸入口。在主体外壳110的下部的中央附近形成有将调和空气吹出的吹出口111。在主体外壳110的下部的前方附近形成有容纳部112。容纳部112是向主体外壳110的内侧凹陷的区域。凹陷的深度被设定成与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的厚度相符。在主体外壳110的内部形成有将调和空气向吹出口111引导的引导流路113。
(2-2)室内风扇
室内风扇120被安装于框架140。室内风扇120位于主体外壳110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分。室内风扇120是横流式风扇。室内风扇120与风扇马达连接。当室内风扇120通过风扇马达的驱动而旋转时,室内的空气从上述的吸入口被吸入到主体外壳110的内部。被吸入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30后,被室内流路113引导而最终从吹出口111被吹出。
(2-3)室内热交换器
室内热交换器130被安装于框架140。室内热交换器130配置成覆盖室内风扇120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室内热交换器130配置在室内风扇120的上部附近、即从室内风扇120的前方下侧附近到室内风扇120的后方上侧附近。室内热交换器130通过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作用。
(2-4)框架
框架140是用于安装室内风扇120和室内热交换器130的部件。框架140包括上涡旋件141和下涡旋件142。上涡旋件141和下涡旋件142形成引导流路113。
(2-5)第一风向调整部件
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转动自如地被安装于主体外壳110的下部。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位于吹出口111附近。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与第一驱动部151(参照图4)连接。第一驱动部151是例如步进马达。通过第一驱动部151使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转动,从而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能够采取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姿势。
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对从吹出口111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维持预先确定的姿势。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采取向后下方倾斜的姿势。即,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靠侧壁201侧的位置。另外,在空调机100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被容纳在容纳部112中。
(2-6)第二风向调整部件
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转动自如地被安装于主体外壳110的下部。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位于吹出口111附近。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在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和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中位于最后方。即,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配置成从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沿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离开。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与第二驱动部161(参照图4)连接。第二驱动部161是例如步进马达。通过第二驱动部161使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转动,从而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能够采取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α彼此不同的多个姿势。
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对从吹出口111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采取向后下方倾斜的姿势。即,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靠侧壁201侧的位置。但是,具体后述,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不维持预先确定的姿势,能够根据空调机100的设置环境而采取向后下方、并且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α彼此不同的多个姿势。另外,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α是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中的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侧的面(图3中的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下的前侧的面)与水平面HP所成的角度。
(2-7)第三风向调整部件
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转动自如地被安装于主体外壳110的下部。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位于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与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之间。更具体而言,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配置在比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靠调和空气流的上游侧的位置。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与第三驱动部171(参照图4)连接。第三驱动部171是例如步进马达。通过第三驱动部171使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转动,从而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能够采取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彼此不同的多个姿势。
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对从吹出口111吹出的调和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维持预先确定的姿势。具体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采取向前下方倾斜的姿势。即,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靠侧壁201侧的位置。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与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一同形成对调和空气进行引导的引导面。即,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与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形成犹如一体地形成的大致同一平面的引导面。
(3)空调机的功能框
图4是空调机100的功能框图。如已说明的那样,空调机100具备第一驱动部151、第二驱动部161和第三驱动部171。空调机100还具备存储部181和控制部182。存储部181存储后述的对应信息。
控制部182是由CPU(中央处理器)、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储器)等构成的计算机。控制部182与第一驱动部151、第二驱动部161和第三驱动部171连接。控制部182从远程操作装置300接收各种控制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可以列举与运转模式相关的控制信号、和作为环境信息的一个示例的与安装高度h有关的控制信号等。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远程操作装置300来设定运转模式、安装高度h等。安装高度h被存储在存储部181中。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82通过远程操作装置300获取各种控制信号。即,控制部182还承担获取部的作用,获取与空调机100的设置环境有关的环境信息。
控制部182根据来自远程操作装置300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驱动部151、第二驱动部161和第三驱动部171的驱动。特别是,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182根据与安装高度h有关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二驱动部161的驱动。即,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82从存储部181读出对应信息,并根据读出的对应信息来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
(4)对应信息
图5是说明对应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安装高度信息与倾斜角度信息被对应起来而构成对应信息。
安装高度信息是示出空调机100的安装高度h的信息。如上所述,空调机100的标准安装高度h是1800mm至2200mm之间。因此,在图5的示例中,在安装高度h的项目中记述有“1800mm≤h<1900mm”、“1900mm≤h<2000mm”、“2000mm≤h”。
作为姿势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倾斜角度信息是示出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α的信息。在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α的项目中,记述有“105°”、“100°”、“95°”。
“1800mm≤h<1900mm”与“105°”对应,“1900mm≤h<2000mm”与“100°”对应,“2000mm≤h”与“95°”对应。即,安装高度h越高,倾斜角度α越小。
(5)流程图的一个示例
图6是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处理的流程图。本流程图在使用者将空调机100的电源接通的情况下开始。另外,空调机100的安装高度h为已设定完毕。
控制部182判定风向是否被设定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步骤S101)。在控制部182判定为风向被设定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中为“是”),控制部182读出安装高度h(步骤S102)。控制部182根据安装高度h来调整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倾斜角度α。具体的处理内容如下。
控制部182首先判定安装高度h是否是1800mm以上、并且低于1900mm(步骤S103)。在控制部182判定为安装高度h是1800mm以上、并且低于1900mm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为“是”),将105°代入到倾斜角度α中(步骤S104)。
在控制部182判定为安装高度h不是1800mm以上并且低于1900mm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为“否”),判定安装高度h是否是1900mm以上、并且低于2000mm(步骤S105)。在控制部182判定为安装高度h是1900mm以上、并且低于2000mm的情况下(在步骤S105中为“是”),将100°代入到倾斜角度α中(步骤S106)。
在控制部182判定为安装高度h不是1900mm以上并且低于2000mm的情况下(在步骤S105中为“否”),即,在判定为安装高度h是2000mm以上的情况下,将95°代入到倾斜角度α中(步骤S107)。
在步骤S104、步骤S106或步骤S107中,当控制部182确定倾斜角度α后,控制部182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以使其成为该倾斜角度α(步骤S108)。在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的控制完毕的情况下,或者在控制部182判定为风向未被设定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中为“否”),完成一连串的处理。
(6)空调机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中,在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控制部182根据安装高度h来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由于当调整风向时能够进行与空调机100的实际的安装高度h相应的控制,因此,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安装高度h导致的气流的紊乱。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中,预先在存储部181中存储有与安装高度h相应的多个倾斜角度信息。控制部182根据实际的安装高度h来选择适当的倾斜角度信息。因此,能够抑制控制部182的处理负载的增大,并能够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中,控制部182从由使用者操作的远程操作装置300获取与安装高度h有关的控制信号。由于使用者通过远程操作装置300输入安装高度h,因此,能够期待获取更准确的安装高度h。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中,在控制部182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靠侧壁201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00中,控制部182通过改变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α来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由此,能够调整风向,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安装高度h导致的气流的紊乱。
<变形例>
对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1)变形例A
在以上的说明中,安装高度h由使用者通过远程操作装置300来设定。但是,在空调机100具备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输出值自动地设定安装高度h。传感器可以使用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例如设置在空调机100的主体外壳110的下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的送波器朝向地面202发送超声波并利用收波器接收其反射波,从而能够检测出到地面202的距离、即安装高度h。
(2)变形例B
在以上的说明中,在风向被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和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维持预先确定的姿势,但也可以与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相配合地改变姿势。在该情况下,对应信息也可以除了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倾斜角度信息以外还包括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和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的倾斜角度信息。通过根据安装高度h来控制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和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的姿势,从而能够更精细地调整风向。
(3)变形例C
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与设置环境有关的环境信息,列举了安装高度h为例,但环境信息不限于安装高度h。下面,对环境信息的其它示例进行说明。
图7是说明空调机100的设置环境的其它示例的图。在图7的示例中,在空调机100的下方配置有障碍物400。可以列举窗帘轨道、家具等作为障碍物400。在以上的设置环境中,当空调机100朝向侧壁201吹出调和空气时,有时气流由于障碍物400而紊乱。
在本变形例中,控制部182接收与障碍物400的突出量有关的控制信号作为与环境信息有关的控制信号。该突出量是从侧壁201突出的水平方向的突出量。当接收与障碍物400的突出量有关的控制信号后,控制部182根据该控制信号控制第二驱动部161的驱动。即,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由此,控制部182能够根据障碍物400的突出量来调整调和空气的风向。另外,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远程操作装置300来设定障碍物400的突出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变形例的空调机100,即使突出量根据障碍物400而变化,由于每次能够根据突出量来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因此能够控制由突出量导致的气流的紊乱。
图8是说明对应信息的其它示例的图。突出量信息和倾斜角度信息被对应起来而构成对应信息。
突出量信息是示出配置在空调机100的下方的障碍物400的突出量w的信息。在图8的示例中,在突出量w的项目中记述有“0mm≤w<100mm”、“100mm≤w<200mm”、“200mm≤w<300mm”、“300mm≤w”。
倾斜角度信息是示出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α的信息。在相对于水平面HP的倾斜角度α的项目中,记述有“105°”、“100°”、“95°”、“60°”。
“0mm≤w<100mm”与“105°”对应,“100mm≤w<200mm”与“100°”对应,“200mm≤w<300mm”与“95°”对应,“300mm≤w”与“60°”对应。即,突出量w越大,倾斜角度α越小。
控制部182根据突出量w来调整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倾斜角度α,从而与图6中的流程图同样地能够适当地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
另外,在突出量w在预先设定的阈值(在本变形例中是300mm)以上的情况下,例如,在空调机100的下方配置有前后宽度宽于空调机100的前后宽度的大型障碍物400的情况下,调和空气很难沿着侧壁201。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82也可以不使调和空气面向朝向侧壁201的方向。具体而言,如下所述。
图9是空调机100的外观立体图。也可以如图9所示,控制部182将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控制成使调和空气朝向从侧壁201离开的方向而非朝向侧壁201的方向。此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靠侧壁201侧的位置。即,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采取向前下方倾斜的姿势。例如,如上所述,也可以将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倾斜角度α设定成60°。由此,能够抑制由设置环境导致的气流的紊乱。另外,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和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也可以与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配合地采取向前下方倾斜的姿势。
控制部182也可以根据障碍物400的高度来控制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例如,即使是在空调机100的下方配置有上述那样的大型的障碍物400的情况下,若障碍物400的高度比较低,则也可以使调和空气沿着侧壁201。因此,即使突出量w是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若障碍物400的高度低于预先设定的其它阈值,则也可以将调和空气的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
另外,在空调机100具备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传感器的输出值来自动地设定突出量w。
(4)变形例D
在以上的说明中,在控制部182将调和空气的风向调整成朝向侧壁201的方向的情况下,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的引导面与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的引导面大致是同一平面,但也可以不是同一平面。也可以这样: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与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重叠,从而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的引导面与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的引导面形成为台阶状。由于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配置成骑在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上,因而能够减少向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与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之间侵入的风量。
(5)变形例E
在以上的说明中,存储部181存储有对应信息,但也可以存储用于将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倾斜角度导出的算式。在该情况下,算式包括安装高度h或突出量w作为参数。由此,能够导出与设置环境相应的倾斜角度。
(6)变形例F
在以上的说明中,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转动自如地被安装在主体外壳110的下部,但也可以被安装成进退自如。即,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也可以进行直线运动而非圆形运动。此外,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也可以在维持特定的姿势的状态下被固定于主体外壳110的下部。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三风向调整部件170的姿势不变,因此,控制部182仅控制第一风向调整部件150和第二风向调整部件160的姿势即可。
如上所述,采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范围。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变更或改进。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进行了那样的变更或改进的方式也可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所示的装置、程序和方法中的动作、次序、步骤、阶段等的各处理的执行顺序未特别地明确表示为“先前”、“之前”等,此外,应注意的是,只要不是在后面的处理中使用前面的处理的输出,则可按任意的顺序实现。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动作流程,即使为了方便而采用了“首先”、“接着”等来进行说明,也不表示必须按此顺序实施。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100),其被设置在室内(200)的侧壁(201)上,该空调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外壳(110),其形成有调和空气的吹出口(111);
风向调整部件(160),其对从上述吹出口吹出的上述调和空气的风向进行调整;
获取部(182),其获取与上述空调机的设置环境有关的环境信息;和
控制部(182),在将上述风向调整成朝向上述侧壁的方向的情况下,该控制部根据上述环境信息来控制上述风向调整部件的姿势,
上述控制部从多个姿势信息中选择与上述设置环境相应的姿势信息,从而控制成向后下方倾斜的上述姿势,其中,上述多个姿势信息中记述了用于使上述风向朝向上述侧壁的上述风向调整部件向后下方倾斜的多个上述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获取部获取上述空调机的安装高度作为上述环境信息,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安装高度来控制上述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获取部获取位于上述空调机的铅垂朝下方向的障碍物(400)的从上述侧壁突出的水平方向的突出量作为上述环境信息,
上述控制部根据上述突出量来控制上述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获取部从由使用者操作的远程操作装置(300)获取上述环境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控制部将上述风向调整成朝向上述侧壁的方向的情况下,上述风向调整部件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位于比上述风向调整部件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靠上述侧壁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通过改变上述风向调整部件的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来控制上述姿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突出量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上述控制部对上述姿势进行控制,使得上述调和空气朝向离开上述侧壁的方向。
CN201610810793.2A 2015-09-10 2016-09-08 空调机 Active CN1065243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8770 2015-09-10
JP2015178770A JP6252571B2 (ja) 2015-09-10 2015-09-10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24300A CN106524300A (zh) 2017-03-22
CN106524300B true CN106524300B (zh) 2020-02-07

Family

ID=58317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0793.2A Active CN106524300B (zh) 2015-09-10 2016-09-08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52571B2 (zh)
CN (1) CN1065243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2764A (zh) * 2017-05-31 2017-09-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出风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空调器及计算机装置
CN110686387A (zh) * 2019-09-23 2020-0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井机控制方法、装置及天井机空调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0395A (zh) * 2009-05-25 2010-12-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和机
CN101988731A (zh) * 2010-11-18 2011-03-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圆柱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式
CN104456825A (zh) * 2013-09-18 2015-03-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区域送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1022B2 (ja) * 2003-02-26 2009-06-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004459B2 (ja) * 2003-11-28 2007-11-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986691B2 (ja) * 2007-04-12 2012-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1185471A (ja) * 2010-03-05 2011-09-22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0395A (zh) * 2009-05-25 2010-12-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空气调和机
CN101988731A (zh) * 2010-11-18 2011-03-2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圆柱面贴附射流的送风方式
CN104456825A (zh) * 2013-09-18 2015-03-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区域送风控制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52571B2 (ja) 2017-12-27
JP2017053564A (ja) 2017-03-16
CN106524300A (zh) 201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76786A1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JP5408317B1 (ja) 空調室内機
JP6596269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848812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5333498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US20140044558A1 (en) Air blow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20171948A1 (en) Air flow direction changing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EP2799790B1 (en) Air-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CN106524300B (zh) 空调机
KR101357199B1 (ko) 하이브리드 공조를 위한 스마트 공기 조화기
JP4125351B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9891159B (zh) 空调室内机
EP1744106A1 (en) Air conditioner and nois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8215763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848805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JP5505476B2 (ja) 空気調和機
AU2016319452B2 (en)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JP6085998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9190766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8151477A (ja) 床置型空気調和機
CN111473418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494765A (zh) 基于空调的送风控制方法、送风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JP2003014287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風向調整装置
JP6269625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0081514B (zh) 空调柜机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