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06477B - 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06477B
CN106506477B CN201610940031.4A CN201610940031A CN106506477B CN 106506477 B CN106506477 B CN 106506477B CN 201610940031 A CN201610940031 A CN 201610940031A CN 106506477 B CN106506477 B CN 1065064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user
call
sent
us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400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06477A (zh
Inventor
王乐
刘鸣
刘健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94003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064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06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6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06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06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96Supplementary features, e.g. call forwarding or call ho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本公开可通过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自身用户信息,以进行通话转接,无需进行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输入、选择等操作,可提高通话转接的便捷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VoLTE(VoiceoverLongTermEvolution,基于长期演进的语音技术),是通过LTE网络作为业务接入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实现业务控制的语音解决方案。
相关技术中,若通话双方中的任一方需要将当前VoLTE通话转接给第三方,则在VoLTE通话已成功建立的情况下,首先通过查找的方式获取已存储的该第三方的电话号码,或者接收由用户手动输入的该第三方的电话号码。然后,再根据获得的第三方的电话号码,在第三方与通话双方中的任一方间建立VoLTE通话,以执行VoLTE通话转接。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话转接方法,包括:
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的步骤包括:
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
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自身用户信息,以进行通话转接,无需进行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输入、选择等操作,可提高通话转接的便捷性和效率。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采用NFC进行用户信息的传输,方便快捷、传输速度快、功耗低,可进一步提高用户信息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通话转接的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话转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设备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确定是否接受所述通话转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三用户设备可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是否接受通话转接,可避免接听到“骚扰”电话。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将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加入到转接请求中发送给IP多媒体子系统,实现通话的转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校验码;
其中,所述校验码用于供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进行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验证,以及在用户身份合法时,将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由IP多媒体子系统验证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身份的合法性,保证通话的安全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
所述电话号码用于供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发送邀请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连接。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一用户设备可快速的实现向第三用户设备发送邀请请求,完成通话由第二用户设备到第三用户设备的转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挂机请求,以断开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第二用户设备在通话转接完成后,断开与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保证通话的连续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话转接系统,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和IP多媒体子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还用于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以及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所述通话转接消息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还用于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校验码;
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检验码进行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验证,以及
在用户身份合法时,将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第三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电话号码向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发送邀请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还用于发送挂机请求,以断开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话转接装置,包括:
用户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用户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信息接收模块包括:
NFC连接子模块,被配置为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
通话转接消息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用户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转接请求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挂机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挂机请求,以断开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话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的步骤包括:
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
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用户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用户设备能够执行一种通话转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的步骤包括:
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
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的VoLTE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的信息交互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VoLTE通话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用户设备主动发起停止通话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话转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过NFC进行用户信息获取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根据转接请求将与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第三用户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话转接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的界面显示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转接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转接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参见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的VoLTE的网络架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包括:用户设备(UE)10、无线接入网络(E-UTRAN)11、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12、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13、PDN网关(PDN Gateway,PGW)14、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15、IP多媒体子系统(IPMultimedia Subsystem,IMS)16。
其中,E-UTRAN 11可以是LTE基站、演进型B节点的网络。
E-UTRAN 11可通过服务网关(SGW)13连接至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2来连接至演进型分组核心。
MME 12可以处理用户设备14的跟踪和寻呼以及针对在核心网EPC 205上的E-UTRAN接入的安全性。MME 12可被链接至归属用户服务器(HSS)15,HSS 15可以支持包含用户订阅、简档和认证信息的数据库。
SGW 13可以经由LTE接入网和外部IP网络(例如,分组数据网络)来路由用户设备10的传入和传出IP分组。SGW 13可被逻辑地连接至PGW 14,PGW 14可向和从公用数据网(PDN)路由分组以形成EPC与各个公用数据网(PDN)(例如,IP多媒体子系统(IMS)16)之间的连接。PGW 14还可以提供与因特网上的其它公共或私有网络的连接。
IMS 16可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AS)连接以执行不同的IMS服务。IMS 16的内部功能实体包括:I-CSCF、P-CSCF和S-CSCF等。
其中,P-CSCF(Proxy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被配置为作为与用户设备的第一联系点,并提供会话管理服务,包括建立用于IMS相关信令、注册和其他IMS会话过程的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等。
S-CSCF(Serving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被配置为进行会话控制和注册,例如,作为注册服务器,对来自用户设备的注册请求消息进行处理;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的交互,完成对用户的认证和鉴权,更新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上用户的注册状态信息;认证通过之后,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下载用户相关信息;为用户设备提供业务相关的信息,并对用户设备的会话进行控制等。
参见图2,应用服务器(AS)通过接口与用户归属网络的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CSCF)相连,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业务消息会流经各自的应用服务器(根据用户业务的种类,可能经过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可通过对业务消息的各种处理以实现丰富的业务。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具有VoLTE能力的用户设备可以与同样具有VoLTE能力的用户设备进行VoLTE通话。在进行VoLTE通话时,作为主叫的用户设备通过发送邀请请求(invite请求),以与作为被叫的用户设备建立VoLTE通话连接。
参见图3,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VoLTE通话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第一用户设备作为主叫端,第二用户设备作为被叫端。
在步骤S310中,第一用户设备发起呼叫,向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邀请请求(invite请求)。
当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通话指令(例如,进行通过拨号按键输入VoLTE通话指令)后,发送邀请请求(invite请求)。invite请求包括:主叫号码、被叫号码、网络制式、最大经过网络节点数、带宽和多媒体信息描述等信息。
在步骤S311中,IP多媒体子系统向第二用户设备转送邀请请求,以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建立VoLTE通话连接。
参见图2,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邀请请求依次经P-CSCF和S-CSCF传送给应用服务器,以传送到第二用户设备。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的过程还包括资源预留等过程,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在赘述。
在步骤S312中,通话连接建立后,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通过各自的摄像功能及IMS协议栈处理,将图像传递给对方,以进行VoLTE通话。
当任一方需要停止视频通话时,通过发送挂机请求,实现通话的停止。参见图4,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用户设备主动发起停止通话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S410中,第一用户设备向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挂机请求(BYTE消息)。
在步骤S411中,IP多媒体子系统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BYTE消息。
在步骤S412中,第二用户设备向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200OK消息,通话结束。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第一用户设备与第二用户设备在通话的过程中,需要将通话转接到第三用户设备时,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对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获取,以快速的实现通话的转接。
参见图5,为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通话转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通话转接方法包括:
在步骤S510中,第二用户设备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二用户设备按照上述图3所示的流程,建立与第一用户设备的视频通话。
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话转接方法,第三用户设备将自身的用户信息通过无线连接发送给第二用户设备,以进行通话转接,无需进行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输入、选择等操作,可提高通话转接的便捷性和效率。无线连接可包括:蓝牙、WIFI、移动通信网络(3G/4G/5G等)等连接方式。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通话转接的便捷性,当需要进行通话转接时,通过NFC的点对点模式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用户设备可作为发起者,第三用户设备作为目标对象。则参见图6,本公开实施例中利用NFC进行用户信息的传输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610中,第二用户设备产生电磁场(例如,13.56MHz的电磁场),以与置于预设距离范围内(例如,10cm)的第三用户设备建立NFC连接。
在步骤S611中,第二用户设备通过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第三用户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可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通话转接命令后,将通话转接消息发送给第三用户设备。例如,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近距离接触,用户通过第二用户设备的输入装置(例如,触摸屏或实体按键)输入通话转接命令后,第二用户设备则通过NFC连接向第三用户设备发送通话转接消息。
在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中,可在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三用户设备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时,直接进行通话转接消息的发送。
通话转接消息用于通知第三用户设备进行通话转接。第三用户设备接收到通话转接消息后,可输出提示信息以供用户选择是否接受通话转接。例如,输出的提示信息可为“是否接受第二用户设备转接来的与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通话转接消息中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设备信息,例如,第一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等。由此,第三用户设备可在接收到通话转接消息时,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设备信息,确定是否接受通话转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用户设备接收到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的通话转接消息时,可将第一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与通讯录中的号码进行匹配,以确定第一用户设备是否属于联系人之一。由此,第三用户设备可在第一用户设备属于联系人时,才接受通话转接,以避免接听到“骚扰”电话。
在步骤S612中,通过NFC接收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消息后返回的用户信息。
当第三用户设备确认接受通话转接后,将其用户信息通过NFC发送给第二用户设备。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三用户设备可将用户信息(即电话号码和校验码)设置为预设传输的内容。由此,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时,则进行用户信息的自动传输,而不需要用户进行要传输信息的选择等,可实现用户信息的自动传输,提高用户信息的传输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包括:电话号码和校验码。校验码是用于对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身份进行合法性验证的凭证,从而保证通话的安全性。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校验码可从IP多媒体子系统获取。IP多媒体子系统可为成功注册的用户设备分配相应的校验码。用户设备可将IP多媒体子系统分配的校验码进行存储,例如,存储到预设的存储区域。
当采用IP多媒体子系统分配校验码的方式时,IP多媒体子系统将用户设备和其对应的校验码一一对应,并进行存储。当IP多媒体子系统收到校验码后,即验证该校验码是否和其对应的用户设备相对应,以验证用户设备身份的合法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校验码还可由第三用户设备临时生成,例如,根据预设算法生成校验码。由于校验码是用于进行身份验证,因此,生成校验码的预设算法应是和IP多媒体子系统协商一致的。用户设备按照预设算法生成校验码后,IP多媒体子系统接收到校验码,将按照相应的算法对校验码进行校验。例如,预设算法为:首先,产生五位随机数;然后,将第1位和第5位数字相加作为校验位。由此,可生成位数为七位的校验码。当IP多媒体子系统收到校验码后,可通过将第1位和第5位数字相加,检测其是否与检验位的数字相同,以此对校验码的合法性进行验证。
应理解,校验码还可通过其它的算法生成,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用户身份合法时,IP多媒体子系统携带有第三用户设备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
继续参见图5,在步骤S511中,第二用户设备将接收到的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将与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第三用户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通话转接通过SIP信令完成。第二用户设备将接收到的用户信息携带在转接请求(REFER请求)中,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REFER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和通话ID,以实现通话的转接。
参见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根据转接请求将与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第三用户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在步骤S711中,第二用户设备将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携带在转接请求中,发送给IP多媒体子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转接请求经过IP多媒体子系统(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等)传递给第一用户设备。
在步骤S712中,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转接请求后,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转接接受响应,并向第三用户设备发送邀请请求(invite请求)。
第一用户设备根据转接请求中的第三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向其发送邀请请求。
在步骤S712中,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三用户设备返回的邀请应答响应后,向第三用户设备发送邀请应答确认,以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
在步骤S713中,第二用户设备发起挂机请求,以结束与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三用户设备发送邀请应答确认后,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转接确认响应,将转接成功的结果通知给第二用户设备。当通话转接成功后,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发起挂机请求,以将第一用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话结束,由此,可保证通话的连续性,避免通话未转接成功,原通话就挂断。若由第二用户设备发起挂机请求,则第一用户设备接收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挂机请求(BYE)后,向第二用户设备回复挂机接受响应。由此,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通话断开。
应理解,第一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也可在步骤S710或步骤S711之后发起挂机请求,以挂断双方间的通话,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话转接方法,第三用户设备将自身的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二用户设备,以进行通话转接,无需进行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输入、选择等操作,可提高通话转接的便捷性和效率。而采用NFC进行用户信息的传输,方便快捷、传输速度快、功耗低,可进一步提高用户信息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通话转接的效率;由此,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话转接系统,使用NFC转接通话,可以通过NFC功能把一个用户设备的通话转移到另一个用户设备上,在两个用户设备面对面转接过程中不需要选择联系人或者重新输入电话号码,操作流程快捷简单。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当通话过程中,用户设备移出LTE覆盖范围时,IMS作为控制点与CS域交互,将原有通话切换到CS域,保证语音业务连续性。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在将通话转接至第三用户设备时,若第三用户设备不具备VoLTE通话能力,则将VoLTE通话转换为CS域的语音通话后转接至第三用户设备;若第三用户设备具备VoLTE通话能力,则直接进行通话转接。
参见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通话转接系统的架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第一用户设备801、第二用户设备802、第三用户设备803和IP多媒体子系统804。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801与第二用户设备802进行VoLTE通话,第二用户设备802通过获取第三用户设备803的用户信息,以将于第一用户设备801的通话转接到第三用户设备803,实现第一用户设备801与第三用户设备803的通话。
第二用户设备802,用于在与第一用户设备801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803发送的用户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804,以将与第一用户设备801间的通话转接到第三用户设备803。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用户设备802包括NFC芯片,第三用户设备803包括NFC芯片。由此,第二用户设备802与第三用户设备803之间可通过NFC进行信息的传输。第二用户设备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通过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以及通过NFC接收第三用户设备803接受通话转接消息后返回的用户信息。
第二用户设备,还用于向IP多媒体子系统804发送携带有第三用户设备803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IP多媒体子系统804将转接请求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801,以实现将通话转接到第三用户设备804。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包括校验码,IP多媒体子系统80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检验码进行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验证,以及在用户身份合法时,将携带有第三用户设备804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801。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包括第三用户设备803的电话号码。第一用户设备801接收到转接请求后,根据转接请求中包括的电话号码向第三用户设备803发送邀请请求以建立与第三用户设备803的通话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用户设备802,还用于发送挂机请求,以断开与第一用户设备801的通话。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通过NFC功能把一个用户设备的通话转移到另一个用户设备上,可实现两个用户设备的面对面转接,操作流程快捷简单。当第一用户设备(用户设备a)和第二用户设备(用户设备b)正在通话的过程中,若用户设备b需要将通话转接给第三用户设备(用户设备c),则通过在用户设备b上进行操作,例如,选择NFC转接按钮,用户设备c与用户设备b靠近并处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通话转接即可完成。通话转接完成后,用户设备b退出通话,用户设备a和用户设备c继续进行通话。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9,用户设备b需要进行通话转接,将通话转接给用户设备c时,用户设备b和用户设备c背后触碰,用户通过操作用户设备b进行NFC转接通话的选择。由此,用户设备b通过NFC给用户设备c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用户设备c的显示屏显示提示信息,例如,“是否接受用户设备b转接来的与用户设备a的通话?”。若用户选择“接受”,则用户设备c通过NFC发送自身的用户信息(例如,电话号码和校验码)给用户设备b。用户设备b接收到用户设备c的用户信息后给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SIP信令REFER请求(携带转接的通话ID和用户设备c的用户信息)。IP多媒体子系统接收到用户设备b发送的REFER请求后,根据校验码进行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验证,并在用户身份合法时,将REFER请求发送给用户设备a,以建立用户设备a和用户设备c的通话,并断开用户设备b的通话,完成通话的快捷转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话转接系统,第三用户设备将自身的用户信息发送给第二用户设备,以进行通话转接,无需进行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输入、选择等操作,可提高通话转接的便捷性和效率。而采用NFC进行用户信息的传输,方便快捷、传输速度快、功耗低,可进一步提高用户信息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通话转接的效率;由此,本公开实施例的通话转接系统,使用NFC转接通话,可以通过NFC功能把一个用户设备的通话转移到另一个用户设备上,在两个用户设备面对面转接过程中不需要选择联系人或者重新输入电话号码,操作流程快捷简单。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转接装置框图。参照图10,该装置100包括:用户信息接收模块101和用户信息发送模块102。
用户信息接收模块101,被配置为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用户信息发送模块102,被配置为将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将与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第三用户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信息接收模块101包括:
NFC连接子模块1010,被配置为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
通话转接消息发送子模块1011,被配置为通过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第三用户设备;
接收子模块1012,被配置为通过NFC连接接收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后返回的用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信息发送模块102包括:
转接请求发送子模块1020,被配置为向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100还包括:
挂机模块103,被配置为发送挂机请求,以断开与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通话转接的装置110的框图。例如,装置11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用户设备,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1,装置11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102,存储器1104,电力组件1106,多媒体组件1108,音频组件11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112,传感器组件1114,以及通信组件1116。
处理组件1102通常控制装置11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2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通话转接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1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1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108和处理组件11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1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1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1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106为装置11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1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1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108包括在所述装置11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1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1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1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1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1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104或经由通信组件11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1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112为处理组件11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1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1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114可以检测到装置11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1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114还可以检测装置110或装置11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1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1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1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1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1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1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1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1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1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1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1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1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通话转接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1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100的处理器1120执行以完成上述通话转接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通话转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的步骤包括:
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
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转接消息中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设备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确定是否接受所述通话转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校验码;
其中,所述校验码用于供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进行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验证,以及在用户身份合法时,将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
所述电话号码用于供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发送邀请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挂机请求,以断开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
6.一种通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第三用户设备和IP多媒体子系统;
其中,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用于在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并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还用于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以及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所述通话转接消息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还用于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校验码;
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检验码进行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验证,以及
在用户身份合法时,将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发送给所述第一用户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第三用户设备的电话号码;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电话号码向所述第三用户设备发送邀请请求以建立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还用于发送挂机请求,以断开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
10.一种通话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信息接收模块,被配置为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用户信息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用户信息接收模块包括:
NFC连接子模块,被配置为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
通话转接消息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用户信息发送模块包括:
转接请求发送子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挂机模块,被配置为发送挂机请求,以断开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
12.一种通话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的步骤包括:
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
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13.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移动用户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移动用户设备能够执行一种通话转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第一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
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以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三用户设备之间建立通话连接,以将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间的通话转接到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接收第三用户设备发送的用户信息的步骤包括:
发起与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NFC连接;
通过所述NFC连接发送通话转接消息给所述第三用户设备;
通过所述NFC连接接收所述第三用户设备接受通话转接后返回的所述用户信息;
所述将所述用户信息发送至IP多媒体子系统的步骤包括:
向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用户信息的转接请求,以使所述IP多媒体子系统根据所述转接请求中的用户信息,建立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第三用户设备的通话。
CN201610940031.4A 2016-10-24 2016-10-24 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65064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0031.4A CN106506477B (zh) 2016-10-24 2016-10-24 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40031.4A CN106506477B (zh) 2016-10-24 2016-10-24 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6477A CN106506477A (zh) 2017-03-15
CN106506477B true CN106506477B (zh) 2019-11-15

Family

ID=58319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40031.4A Active CN106506477B (zh) 2016-10-24 2016-10-24 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064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3371B (zh) * 2017-03-24 2020-12-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共享方法及其系统、终端
CN109413284B (zh) * 2017-08-15 2021-10-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通话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16708674B (zh) * 2023-08-01 2023-11-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8089A (zh) * 2006-12-07 2008-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呼叫转移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语音呼叫连续性服务器
CN101217600A (zh) * 2007-01-05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询问转接业务方法和装置
CN101296100A (zh) * 2007-04-27 2008-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式呼叫转移实现方法
CN101515949A (zh) * 2008-02-20 2009-08-26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便于用户设备间会话转移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47440B (zh) * 2008-03-10 2011-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转接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3595949A (zh) * 2013-11-07 2014-02-19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话的转接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4321751A (zh) * 2012-03-09 2015-01-28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邻近设备之间的操作路由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5264864A (zh) * 2013-06-04 2016-01-20 谷歌公司 会话转移到替选设备期间保持视频会议会话连续性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0833B2 (en) * 2015-03-08 2018-01-02 Apple Inc. Accessory device which transitions between an autonomous mode and a companion device relay mode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8089A (zh) * 2006-12-07 2008-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呼叫转移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语音呼叫连续性服务器
CN101217600A (zh) * 2007-01-05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询问转接业务方法和装置
CN101296100A (zh) * 2007-04-27 2008-10-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式呼叫转移实现方法
CN101515949A (zh) * 2008-02-20 2009-08-26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便于用户设备间会话转移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47440B (zh) * 2008-03-10 2011-08-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转接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04321751A (zh) * 2012-03-09 2015-01-28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邻近设备之间的操作路由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5264864A (zh) * 2013-06-04 2016-01-20 谷歌公司 会话转移到替选设备期间保持视频会议会话连续性
CN103595949A (zh) * 2013-11-07 2014-02-19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通话的转接方法、终端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06477A (zh) 2017-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9488B (zh) 用于建立设备间通信的方法
US9648469B2 (en) Text alternative to established voice call session
CN104969529B (zh) 始发方移动设备辅助式语音呼叫技术选择
US916057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IP signa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543060B2 (en) Close-proxim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fer
CN109496439A (zh) 基于物物直连建立单播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KR20130020786A (ko) 클라이언트 컴퓨팅 장치들 사이의 온라인 통신 세션들 설정
US9967723B2 (en) Roaming LTE emergency call with call back number retrieval
TW200950544A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pparatus terminated communication request
WO2009024055A1 (fr) Procédé, serveur d'application et dispositif utilisateur pour transférer le flux multimédia de la session multimédia
CN104168286A (zh) 语音通话方法和装置
CN110248351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通信方法、号码携带归属位置寄存器
CN106506477B (zh) 通话转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233688A1 (zh) 语音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DK2015607T3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a user identity
CN110324819A (zh) 副卡终端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服务器
WO2017218177A1 (en) Roaming lte emergency call with call back number retrieval
CN11031222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WO2022174393A1 (zh) 能力交互方法和装置、交互触发方法和装置
JP5961713B1 (ja) 通信システム
US11601546B2 (en) Event notification
JP7175745B2 (ja) 複数のsimを搭載した端末と通信設備装置とを有するシステム
CN106657533B (zh) 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853403B (zh) 控制智能设备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KR20110011345A (ko) 선별 착신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