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6827B - 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6827B
CN106486827B CN201610719020.3A CN201610719020A CN106486827B CN 106486827 B CN106486827 B CN 106486827B CN 201610719020 A CN201610719020 A CN 201610719020A CN 106486827 B CN106486827 B CN 1064868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inner casing
shell
socket
groov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190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6827A (zh
Inventor
金泽邦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Terminal Termin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Terminal Termin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Terminal Terminal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Terminal Termin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86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68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68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682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其能够抑制密封剂的侵入,具有高可靠性。插座(10)具有:与配对方的插头接触的至少1个触头(90、106、124);和壳体(12),其收纳触头(90、106、124)且形成有供插头插入的插入口(16),其中,触头(90、106、124)安装于内壳(42),该内壳(42)被插入壳体(12)内,在壳体(12)中,供内壳(42)插入的开口(20)形成在插入口(16)的相反侧,安装有触头(90、106、124)的内壳(42)从壳体的开口(20)插入,并且至少开口(20)被密封剂(36)密封。

Description

插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防水功能的插座,详细来说,涉及通过使用安装了触头的内壳来提高了防水性的插座。
背景技术
以为,作为与具有防水功能的插座相关的发明,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防水插座,所述防水插座由以下部分构成:插座壳体,其具有接纳被装入的插头的插头插入孔、为了使触点部与插入该插头插入孔中的插头的对应的电极接触而定位在该插头插入孔的周围的触头弹簧的安装构件、以及为了将该触头弹簧安装于该安装构件而用于装入该触头弹簧的装入口;触头弹簧,其从所述装入口装入并安装于所述安装构件,使触点部在所述插头插入孔内进出,并使端子部从所述装入口突出到插座壳体外;罩部件,其允许所述端子部向插座壳体外突出,同时将所述装入口闭合;以及防水用的粘接剂,其被施加到由所述罩部件的外表面和所述装入口的内缘包围的凹部的全部或一部分中,其中,在所述触头弹簧的用于安装固定于所述安装构件上的基部,形成有粘接剂存留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03007号公报
在将触头从壳体的插入插头的一侧的相反侧进行安装的情况下,需要在安装触头后涂敷防水用的粘接剂,进行触头的固定和防水。此时,如果防水用的粘接剂的粘性较高,则防水用的粘接剂难以进入触头与壳体之间的间隙,无法获得充分的防水效果。另一方面,如果使用粘性低的粘接剂,则粘接剂从触头等的间隙进入而附着于触头的触点,从而存在妨碍通电这样的课题。
并且,在上述引用文献1的防水插座中,通过在触头上形成粘接剂存留部,防止了多余的粘接剂到达触头的触点部,但是,根据密封剂的量或粘性,存在密封剂超过粘接剂存留部并到达触头的触点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插座,其中,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安装有触头的内壳,能够抑制密封剂侵入壳体中,从而抑制了密封剂附着于触头的触点部这一情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1形态的插座具有:至少1个触头,其与配对方的插头接触;和壳体,其收纳所述触头,并且形成有供所述插头插入的插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被安装于内壳,所述内壳被插入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上,供所述内壳插入的开口形成在所述插入口的相反侧,安装有所述触头的所述内壳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插入,并且至少所述开口被密封剂密封。
第2形态的插座具有:多个触头,它们与配对方插头接触;和壳体,其收纳所述触头,并具有供所述插头插入的插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分别安装于多个内壳,所述多个内壳被插入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上,供所述多个内壳插入的多个开口分别形成在所述插入口的相反侧,安装有所述触头的多个所述内壳从所述壳体的多个所述开口插入,并且至少多个所述开口被密封剂密封。
另外,第3形态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形态的插座中,在所述内壳中形成有安装所述触头的安装槽部。
另外,第4形态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在第3形态的插座中,所述内壳形成为:在安装了所述触头的情况下,与所述插头接触的触点部和所述触点部的相反侧的连接部从所述安装槽部突出。
另外,第5形态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在第3形态的插座中,在所述安装槽部的通过所述密封剂进行密封的一侧形成有压入部,所述压入部以能够将所述触头压入的宽度形成。
另外,第6形态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在第3形态的插座中,在所述安装槽部形成有逃逸孔,所述逃逸孔由宽度形成得较大的部分、或者相邻的所述安装槽部被连接的部分构成。
另外,第7形态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形态的插座中,在所述壳体中具有收纳所述内壳的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与供所述插头插入的空间连通。
另外,第8形态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在第7形态的插座中,所述收纳空间以可供从所述开口插入的所述内壳滑动的大小形成。
另外,第9形态的插座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形态的插座中,所述触头的至少与所述插头接触的部分通过冲裁加工形成。
根据第1形态的插座,触头在安装于内壳后被安装于壳体内,因此,能够抑制涂敷的密封剂从触头之间的间隙等侵入壳体内。
根据第2形态的插座,多个触头在安装于多个内壳后被安装于壳体内,因此,能够抑制涂敷的密封剂从触头之间的间隙等侵入壳体内。
另外,根据第3形态的插座,通过将触头安装于在内壳中形成的安装槽部,能够容易地进行触头的安装。另外,在安装多个触头的情况下,能够抑制触头彼此的短路。
另外,根据第4形态的插座,触头的触点部和连接部从内壳突出,由此,即使在内壳被安装的状态下也能够发挥触头的功能。
另外,根据第5形态的插座,能够使内壳与触头之间的间隙更窄,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密封剂侵入。
另外,根据第6形态的插座,能够存储漏出的密封剂。
另外,根据第7形态的插座,能够使安装于内壳的触头与所插入的插头接触。
另外,根据第8形态的插座,能够通过插入内壳来堵住开口,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密封剂的侵入。
另外,根据第9形态的插座,与插头接触的部分是通过冲裁而形成的,因此,通过冲裁时的断裂面的凹凸,能够获得较高的摩擦接触(wiping)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1的插座的立体图,图1B是从另一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2A是实施方式1的插座的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2B是主视图,图2C是后视图,图2D是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插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内壳和各触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第1触头的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5B是第2触头的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5C是第3触头的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6A是实施方式1的内壳的俯视图,图6B是主视图,图6C是后视图,图6D是从另一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6E是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7A是沿图3的VIIA-VIIA线的剖视图,图7B是沿图3的VIIB-VIIB线的剖视图,图7C是沿图3的VIIC-VIIC线的剖视图。
图8A是沿图2D的VIIIA-VIIIA线的剖视图,图8B是沿图2A的VIIIB-VIIIB线的剖视图,图8C是沿图2A的VIIIC-VIIIC线的剖视图,图8D是沿图2A的VIIID-VIIID线的剖视图。
图9A是实施方式2的插座的立体图,图9B是从另一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10A是实施方式2的插座的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10B是主视图,图10C是后视图,图10D是俯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插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第1内壳、第2内壳和各插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是第4触头的立体图,图13B是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13C是第5触头的立体图,图13D是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4A是实施方式2的第1内壳的俯视图,图14B是主视图,图14C是后视图,图14D是从另一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14E是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5A是实施方式2的第2内壳的俯视图,图15B是主视图,图15C是后视图,图15D是从另一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15E是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16A是将各触头安装于第1内壳的状态下的从一个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16B是沿图16A的XVIB-XVIB线的剖视图,图16C是沿图16A的XVIC-XVIC线的剖视图,图16D是沿图16A的XVID-XVID线的剖视图。
图17A是将各触头安装于第2内壳的状态下的从另一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17B是沿图17A的XVIIB-XVIIB线的剖视图,图17C是沿图17A的XVIIC-XVIIC线的剖视图,图17D是沿图17A的XVIID-XVIID线的剖视图。
图18A是沿图10D的XVIIIA-XVIIIA线的剖视图,图18B是沿图10A的XVIIIB-XVIIIB线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10A:插座;12、12A:壳体;14、14A:前壁面;16、16A:插入口;18、18A:后壁面;20:开口;22、22A:上壁面;24、24A:底壁面;26、26A:一个侧壁面;28、28A:另一个侧壁面;32:收纳空间;34:插入空间;36:密封剂;38:密封部件;40:细槽部;41:引导部;42:内壳;44:前表面;46:后表面;48:上表面;50:底面;52:一个侧面;54:另一个侧面;56:第1安装槽部;58:第1间隙;60:第1压入槽;62:第1贯通孔;64:第1嵌入部;66:第2安装槽部;68:第2间隙;70:第2压入槽;72:第2贯通孔;74:第2嵌入部;76:第2小嵌入部;78:第3安装槽部;80:第3间隙;82:第3压入槽;84:第3嵌入部;88:逃逸孔;90:第1触头;92:第1触头主体;94:第1触点部;96:第1凸部;98:第1连接部;100:第1弹性部;102:第1压入部;104:第1突起;106:第2触头;108:第2触头主体;110:第2触点部;112:第2凸部;114:第2连接部;116:第2弹性部;118:第2压入部;120:第2突起;122:第2小突起;124:第3触头;126:第3触头主体;128:第3触点部;130:第3凸部;132:第3连接部;134:第3弹性部;136:第3压入部;138:第3突起;140:第1开口;142:第1收纳空间;144:第2开口146:第2收纳空间;148:细槽部;150:第1引导部;151:第2引导部;152:第1内壳;154:第1前表面;156:第1后表面;158:第1上表面;160:第1底面;162:一个第1侧面;164:另一个第1侧面;165:第3贯通孔;166:第1卡定突起;168:第2内壳;170:第2前表面;172:第2后表面;174:第2上表面;176:第2底面;178:一个第2侧面;180:一个开口部;182:另一个第2侧面;184:另一个开口部;190:第4安装槽部;192:第4间隙;194:第4压入槽;196:第4嵌入部;198:第5安装槽部;200:第5嵌入部;202:第5小嵌入部;204:第5压入槽;206:第5辅助安装槽部;208:第5辅助嵌入部;210:空洞部;214:第2卡定突起;216:第4触头;218:第4触头主体;220:第4触点部;222:第4凸部;224:第4连接部;226:第4弹性部;228:第4压入部;230:第4突起;232:第5触头;234:第5触头主体;236:第5触点部;238:接触面;240:倾斜部;242:第5连接部;244:第5弹性部;246:第5压入部;248:第5突起;250:第5小突起;252:连结部;254:第5辅助弹性部;256:第5辅助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对用于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插座进行例示的实施方式,并非打算将本发明特定于此,其也同样能够应用于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的其他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8对实施方式1的插座进行说明。如图1~图4所示,实施方式1的插座10是使配对方的插头插入而与收纳在插座10的内部的触头连接的插座,例如作为电子设备的耳机塞孔等被使用。
实施方式1的插座10具有壳体12、多个触头90、106、124、以及安装多个触头90、106、124的内壳42,并且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在将安装了触头90、106、124的内壳42收纳于壳体12后,通过密封剂36进行密封。并且,在实施方式1的插座10中,是如下的结构:触头90、106、124和内壳42被从壳体12的插入配对侧的插头的一侧的相反侧插入(参照图3)。
如图1~图3、图8所示,实施方式1的壳体12以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形成,其中,所述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被前壁面14、后壁面18、和形成为平坦的面状的上壁面22、底壁面24、一个侧壁面26以及另一个侧壁面28包围而在内部具有规定的空间,在所述前壁面14上形成有将插头沿一个方向插入的插入口16,所述后壁面18处于前壁面14的相反侧,且在该后壁面18上形成有供安装了各触头90、106、124的内壳42插入的开口20。
在壳体12的前壁面14上形成有与壳体12的插入空间34连通的插入口16,该插入口16成为与被插入的插头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圆形。
另外,在壳体12的前壁面14侧安装有密封部件38,所述密封部件38填满与安装该插座10的电子设备所具有的框体之间的间隙,以免水或灰尘等进入框体内。该密封部件38例如通过对硅等的树脂材料进行模具成型来安装。并且,该密封部件38被设置成也覆盖壳体12的上壁面22、底壁面24、一个侧壁面26和另一个侧壁面28各自的前表面44侧。另外,密封部件可以分体制造并安装于壳体。
在壳体12的后壁面18上,开口20形成于一个侧壁面26侧,该开口20以能够插入内壳42的大小和形状形成。并且,在插座10被组装后,使用密封剂36将该开口20与后壁面18一起密封并堵塞。
另外,形成于壳体12的内部的空间具有:收纳内壳42的收纳空间32;和供配对方的插头插入的插入空间34,这些收纳空间32和插入空间34在壳体12的内部连通。
插入空间34沿着壳体12的长度方向,且设置在中央部分,并且与在壳体12的前壁面14上形成的插入口16连通,插入空间34的后壁面18侧被堵塞。另外,插入空间34与插头的形状一致地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形成为在中途具有阶梯。
收纳空间32形成于壳体12的单方的侧壁面侧,在实施方式1中形成于一个侧壁面26侧,并且以能够收纳内壳42的大小和形状形成。即,收纳空间32从形成于后壁面18侧的开口20朝向壳体12内的前壁面14侧形成,且其前壁面14侧被堵塞。并且,壳体12的上壁面22侧、底壁面24侧和一个侧壁面26侧是平面,并且插入空间34侧敞开地形成。另外,在收纳空间32的插入空间34侧,形成有对内壳42的插入进行引导的一对引导部41(参照图8A)。该引导部41对被插入的内壳42进行定位以使其不移动。
并且,在壳体12的内部,从收纳空间32的前壁面14侧的端部朝向前壁面14形成有细槽部40。关于该细槽部40,壳体12的底壁面24侧被堵塞,插入空间34侧敞开。并且,后述的第3触头124的第3触点部128和第3弹性部134的一部分被配置于细槽部40。
接下来,参照图3~图5对多个触头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的触头分别具有与配对方的插头接触的触点部、和与框体内的配线等连接的连接部,并且以对应于所配置的场所成为不同的形状的方式由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多个触头分别是对一张金属制的板体冲裁并加工来制造的。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3个触头,因此,将该3个触头分别作为第1触头90、第2触头106和第3触头124进行说明。
第1触头90具有第1触头主体92,在第1触头主体92的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1触点部94,在另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1连接部98。
第1触点部94是与所插入的插头接触的部分,并且形成有向插入有插头的一侧突出的第1凸部96。
另外,在第1触头主体92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第1突起104,所述第1突起104向安装于内壳42的一侧突出,并被定位于内壳42。而且,第1突起104与第1触点部94之间成为第1弹性部100,所述第1弹性部100能够以使第1触点部94按压所插入的插头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第1触点部94成为对金属制的板体进行了冲裁的状态,并且在与插头接触的部分存在凹凸,由此具有较高的摩擦接触的效果。
第1连接部98是使一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并且,在插座被安装于电子设备等的框体的情况下,能够使该第1连接部98的形状形成为与框体内的结构相对应的形状。
另外,在第1触头主体92的第1连接部98侧具有第1压入部102,该第1压入部102是在安装于内壳42的情况下被压入第1压入槽60的部分,其中,所述第1压入槽60形成于后述的内壳42的第1安装槽部56。
另外,第2触头106具有第2触头主体108,在第2触头主体108的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2突起120,在另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2连接部114,所述第2突起120向安装于内壳42的一侧突出,且被定位于内壳42。
另外,从第2触头主体108的第2突起120侧朝向第2连接部114侧形成有第2弹性部116,所述第2弹性部116以沿着第2触头主体108的方式延伸设置,在该第2弹性部116的端部形成有第2触点部110。并且,在该第2触点部110形成有第2凸部112,所述第2凸部112向插入有插头的一侧突出。另外,第2触点部110成为对金属制的板体进行了冲裁的状态,并且在与插头接触的部分存在凹凸,由此具有较高的摩擦接触的效果。
第2弹性部116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以便将第2触点部110向所插入的插头侧按压。
另外,在第2触头主体108的第2连接部114侧形成有第2小突起122,所述第2小突起122向安装于内壳的一侧突出,并且比定位于内壳42的第2突起120小。
第2连接部114是使一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并且,在插座10被安装于框体的情况下,能够使该第2连接部114的形状形成为与框体内的结构相对应的形状。
另外,在第2触头主体108的第2连接部114侧具有第2压入部118,该第2压入部118是在安装于内壳42的情况下被压入第2压入槽70的部分,其中,所述第2压入槽70形成于后述的内壳42的第2安装槽部66。并且,第2压入部118也包含第2小突起122,第2小突起122也被压入第2压入槽70。
另外,第3触头124具有第3触头主体126,在第3触头主体126的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3触点部128,在另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3连接部132。
在第3触点部128形成有向插入有插头的一侧突出的第3凸部130。另外,在第3触头主体126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第3突起138,所述第3突起138向安装于内壳42的一侧突出,并被定位于内壳42。并且,第3突起138与第3触点部128之间成为第3弹性部134,所述第3弹性部134能够以使第1触点部128按压所插入的插头的方式弹性变形。另外,第3触点部128成为对金属制的板体进行了冲裁的状态,并且在与插头接触的部分存在凹凸,由此具有较高的摩擦接触的效果。
第3连接部132是使一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并且,在插座10被安装于框体的情况下,能够使该第3连接部132的形状形成为与框体内的结构相对应的形状。
另外,第3触头主体126的第3连接部132侧成为在安装于内壳42的情况下被压入第3压入槽82的第3压入部136,其中,所述第3压入槽82形成于后述的内壳42的第3安装槽部78。
并且,在第1触头90、第2触头106和第3触头124中,第1触头90形成得最短,第3触头124形成得最长。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2、图3、图6、图7对内壳42进行说明。内壳42具有:先插入壳体12的一侧的前表面44;与前表面44对置且配置在壳体12的开口20侧的后表面46;形成为平面状的上表面48和底面50;形成有多个槽的一个侧面52;以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另一个侧面54,内壳42由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
在内壳42的前表面44上,在一个侧面52侧且上表面48侧形成有1个槽。该槽是后述的第3安装槽部78的一部分,并且在安装第3触头124的情况下成为供第3触点部128侧突出的部分。
另外,前表面44的另一个侧面54侧形成为曲面状。该部分成为供插头插入的部分。
内壳42的后表面46在一个侧面52侧形成有3个槽。该槽从上表面48侧起成为第1安装槽部56、第2安装槽部66和第3安装槽部78,并分别成为在安装第1触头90、第2触头106和第3触头124时供各触头的第1连接部98、第2连接部114和第3连接部132突出的部分。
在内壳42的一个侧面52上,3个槽从前表面44侧遍及后表面46侧形成。这些槽从上表面48侧起成为第1安装槽部56、第2安装槽部66和第3安装槽部78,且分别成为安装第1触头90、第2触头106和第3触头124的槽。并且,对于各槽,在后面叙述。
另外,内壳42的另一个侧面54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为曲面状,并在从前表面44侧朝向后表面46侧的中途具有平缓的阶梯。该曲面状的部分成为供插头插入的部分,并且与插头的形状相一致地形成有阶梯。
另外,在另一个侧面54形成有2个贯通孔,形成于前表面44侧的贯通孔是与第1安装槽部56连接的第1贯通孔,形成于后表面46侧的贯通孔是与第2安装槽部66连接的第2贯通孔72。该第1贯通孔62和第2贯通孔72成为供第1触头90的第1触点部94和第2触头106的第2触点部110突出地配置的部分。
另外,形成于内壳42的各槽的形状对应于所安装的各触头形成得不同。
安装第1触头90的第1安装槽部56处于内壳42的一个侧面52侧,其前表面44侧形成为被堵塞,其后表面46侧形成为敞开。另外,在第1安装槽部56的内部,形成有使第1触头90的第1触点部94和第1弹性部100在弹性变形时能够移动的第1间隙58。该第1间隙58与形成于另一个侧面54的第1贯通孔62连通,且供第1触头90的第1触点部94突出。
而且,在第1安装槽部56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第1嵌入部64,形成于第1触头90的第1突起104嵌入该第1嵌入部64,通过将第1触头90的第1突起104嵌入该第1嵌入部64来进行第1触头90的定位。另外,在内壳42的第1安装槽部56的后表面46侧形成有第1压入槽60,所述第1压入槽60形成得比其它槽的宽度窄,也通过将第1触头90的第1压入部102压入第1压入槽60来进行第1触头90的定位固定。
安装第2触头106的第2安装槽部66处于内壳42的一个侧面52侧,其前表面44侧形成为被堵塞,其后表面46侧形成为敞开。另外,在第2安装槽部66的内部,形成有使第2触头106的第2触点部110和第2弹性部116在弹性变形时能够移动的第2间隙68。该第2间隙68与形成于另一个侧面54的第2贯通孔72连通,且供第2触头106的第2触点部110突出。
而且,在内壳42的前表面44侧和后表面46侧的第2安装槽部66中,形成有供形成于第2触头106的第2突起120和第2小突起122嵌入的第2嵌入部74和第2小嵌入部76,通过将第2触头106的第2突起120和第2小突起122嵌入该第2嵌入部74和第2小嵌入部76,来进行第2触头106的定位。另外,在内壳42的后表面46侧的第2安装槽部66中形成有第2压入槽70,该第2压入槽70形成得比其它槽的宽度窄,也通过将第2触头106的第2压入部118压入第2压入槽70来进行第2触头106的定位固定。
安装第3触头124的第3安装槽部78处于内壳42的一个侧面52侧,其前表面44侧和后表面46侧形成为敞开。另外,在第3安装槽部78的内部,形成有使第3触头124的第3弹性部134在弹性变形时能够移动的第3间隙80。
而且,在第3安装槽部78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第3嵌入部84,形成于第3触头124的第3突起138嵌入该第3嵌入部84,通过将第3触头124的第3突起138嵌入该第3嵌入部84来进行第3触头124的定位。另外,在内壳42的第3安装槽部78的后表面46侧形成有第3压入槽82,所述第3压入槽82形成得比其它槽的宽度窄,也通过将第3触头124的第3压入部136压入第3压入槽82来进行第3触头124的定位固定。
另外,第1安装槽部56和第2安装槽部66、以及第2安装槽部66和第3安装槽部78以在朝向前表面44侧越过各自的第1~第3压入槽60、70、82的部分处连接的方式形成孔。该孔成为逃逸孔88,其中,在组装插座时所涂敷的密封剂泄漏到内壳的内部的情况下,所述逃逸孔88供泄漏的密封剂逃逸。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3、图4、图7、图8,对实施方式1的插座10的组装进行说明。首先,对于实施方式1的插座10的组装,将冲裁金属制的板体而加工成的多个触头安装于内壳42中。即,将第1触头90嵌入内壳42的第1安装槽部56,从而使第1触头90的第1突起104嵌入第1安装槽部56的第1嵌入部64,另外,将第1触头90的第1压入部102压入第1安装槽部56的第1压入槽60进行安装。此时,第1触头90的第1触点部94被设置成从第1安装槽部56的第1贯通孔62突出,另外,第1触头90的第1弹性部100被设置成能够在第1间隙58中移动的状态。并且,第1连接部98被安装成从内壳42的后表面46侧的第1安装槽部56的敞开的部分突出。
接下来,将第2触头106嵌入内壳42的第2安装槽部66,从而使第2触头106的第2突起120和第2小突起122嵌入第2安装槽部66的第2嵌入部74和第2小嵌入部76,另外,将第2触头106的第2压入部118压入第2安装槽部66的第2压入槽70进行安装。此时,第2触头106的第2触点部110被设置成从第2安装槽部66的第2贯通孔72突出,另外,第2触头106的第2弹性部116被设置成能够在第2间隙68中移动的状态。并且,第2连接部114被安装成从内壳42的后表面46侧的第2安装槽部66的敞开的部分突出。
进而,将第3触头124嵌入内壳42的第3安装槽部78,从而使第3触头124的第3突起138嵌入第3安装槽部78的第3嵌入部84,另外,将第3触头124的第3压入部136压入第3安装槽部78的第3压入槽82进行安装。此时,第3触头124的第3触点部128和第3弹性部134的一部分被设置成从第3安装槽部78前表面44侧的敞开的部分突出,另外,第3触头的第3弹性部134的剩余的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在第3间隙80中移动的状态。并且,第3连接部132被安装成从内壳42的后表面46侧的第3安装槽部78的敞开的部分突出。
接下来,将安装了各触头90、106、124的内壳42安装于安装有上述的密封部件的壳体中。关于该安装,从形成于壳体12的后壁面18上的开口20插入内壳42,并将其配置在壳体12内部的收纳空间32中。此时,内壳42被以如下方式插入:形成为曲面状的另一个侧面54侧朝向壳体12的中央,一个侧面52侧朝向壳体12的一个侧壁面26侧。并且,在将内壳42插入壳体12时,利用在壳体12的收纳空间32中形成的引导部41对内壳42的另一个侧面54侧引导,并且,在安装时,移动被抑制。
此时,第3触头124的第3触点部128和第3弹性部的一部分被配置成从壳体12的内部贯穿插入形成于前壁面14侧的细槽部40中。
然后,利用密封剂36将壳体12的后壁面18与开口20一起密封。关于该密封剂,例如使用液体状且在涂敷后凝固的密封剂。
并且,通过利用密封剂36进行密封,内壳42与各触头90、106、124之间的间隙、以及壳体12的开口20与内壳42之间的间隙被密封,能够抑制水等的侵入。另外,通过该密封剂36凝固,内壳42被固定在壳体12内。通过以上步骤,插座10的组装完成。
对于实施方式1的插座,在内壳中,在涂敷密封剂的后表面侧形成供触头压入的压入槽,由此,利用被压入的触头填满槽的间隙,即使使用粘性低的密封剂,也能够抑制密封剂侵入内壳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和内壳与触头之间的间隙。
另外,即使将相邻的触头接近地配置,由于多个触头被安装于内壳中,因此也能够抑制触头彼此的短路。
另外,通过将冲裁形成的触头安装于内壳后再安装于壳体,能够抑制所插入的插头被按压而发生压曲。
另外,对于实施方式1的插座,对使用了3根触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使用1根触头,另外,也可以使用其它根数的触头。这种情况下,形成于内壳的安装槽部的根数与触头的根数相对应地形成。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9~图18对实施方式2的插座10A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1的插座10中,针对在壳体12中安装一个内壳4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实施方式2的插座10A中,对安装2个内壳的情况进行说明。并且,关于实施方式2的插座10A,针对与实施方式1的插座10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9~图11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插座10A中安装有2个内壳152、168,在这2个内壳152、168中分别安装有多个触头90、106、124、216、232。并且,这2个内壳152、168以从两侧将被插入的配对方的插头夹入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2A。
实施方式2的插座10A具有壳体12A、多个触头90、106、124、216、232、以及安装多个触头90、106、124、216、232的第1内壳152和第2内壳168,并且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在安装着各触头90、106、124、216、232的各个内壳42被收纳于壳体12中的状态下,利用密封剂36密封而形成。
如图9、图10、图11、图18所示,实施方式2的壳体12与实施方式1的壳体12相同地以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形成,所述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状被前壁面14A、后壁面18A、以及形成为平坦的面状的上壁面22A、底壁面24A、一个侧壁面26A和另一个侧壁面28A包围而在内部具有规定的空间,其中,在所述前壁面14A上形成有供插头从一个方向插入的插入口16,所述后壁面18A处于前壁面14A的相反侧,且在该后壁面18A上形成有供安装了各触头90、106、124、216、232的第1内壳152和第2内壳168分别插入的2个第1开口140和第2开口144。并且,在实施方式2的壳体12A中,与实施方式1的壳体12相比,上壁面22A、一个侧壁面26A和另一个侧壁面28A成为朝向前壁面14A侧倾斜的形状。该形状能够对应于安装插座的框体的形状进行变更。
在壳体12A的前壁面14A,与实施方式1的壳体12相同地形成有与壳体12A的插入空间34连通的插入口16A。该插入口16A与所插入的插头的形状相对应地形成,在实施方式2中成为圆形。
并且,在实施方式2的壳体12A的前壁面14A侧,省略了实施方式1的壳体12那样的密封部件,但也可以设置密封部件。
在壳体12A的后壁面18A,夹着中央部分在一个侧壁面26A侧和另一个侧壁面28A侧这两侧形成有2个第1开口140和第2开口144,该第1开口140和第2开口144以能够供第1内壳152和第2内壳168插入的大小形成。并且,该第1开口140和第2开口144在组装了插座10A后与后壁面18A一起通过密封剂36进行密封。
另外,在壳体12A的内部形成的空间具有:收纳第1内壳152的第1收纳空间142;收纳第2内壳168的第2收纳空间146;以及供配对方的插头插入的插入空间34。此时,第1收纳空间142和插入空间34、以及第2收纳空间146和插入空间34分别连通。
插入空间34与实施方式1的插入空间34相同地设置在壳体12A的中央部分,并与形成于壳体12A的前壁面14A上的插入口16A连通,其后壁面18A侧被堵塞。另外,插入空间34与插头的形状一致地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形成为在中途具有阶梯。
第1收纳空间142形成于壳体12A的一个侧壁面26A侧,并以能够收纳第1内壳152的形状和大小形成。即,第1收纳空间142从形成于后壁面18A侧的第1开口140朝向壳体12A内的前壁面14A侧形成,其前壁面14A侧被堵塞。并且,壳体12A的上壁面22A、底壁面24A和一个侧壁面26A侧是平面,插入空间34侧敞开地形成。另外,在第1收纳空间142的插入空间34侧形成有对第1内壳152的插入进行引导的一对第1引导部150(参照图18A)。该第1引导部150对被插入的第1内壳152进行定位以使其不移动。并且,实施方式2的第1收纳空间142对应于实施方式1的收纳空间32。
另外,第2收纳空间146形成于壳体12A的另一个侧壁面28A侧,并以能够收纳第2内壳168的形状和大小形成。即,第2收纳空间146从形成于后壁面18A侧的第2开口144朝向壳体12A内的前壁面14A侧形成,其前壁面14A侧被堵塞。并且,壳体12的上壁面22A、底壁面24A和另一个侧壁面28A侧是平面,壳体12的插入空间34侧敞开地形成。另外,在第2收纳空间146的插入空间34侧形成有对第2内壳168的插入进行引导的一对第2引导部151(参照图18A)。该第2引导部151对被插入的第2内壳168进行定位以使其不移动。
并且,在壳体12A的内部,从第2收纳空间146的前壁面14A侧的端部朝向前壁面14A形成有细槽部148。关于该细槽部148,壳体12A的底壁面24A侧被堵塞,插入空间34侧敞开。并且,后述的第4触头216的第4触点部220和第4弹性部226的一部分被配置于细槽部148。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4、图5、图12、图13对多个触头进行说明。多个触头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分别具有:与配对方的插头接触的触点部;和与框体内的配线等连接的连接部,并且多个触头以根据所配置的场所成为不同的形状的方式由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多个触头分别是对一张金属制的板体冲裁并加工来制造的。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了5根触头,将用于第1内壳152的触头分别作为第1触头90、第2触头106和第3触头124(参照图4、图5、图12),将用于第2内壳168的触头作为第4触头216和第5触头232(参照图12、图13)。
并且,实施方式2的第1~第3触头90、106、124与实施方式1的第1~第3触头90、106、124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4触头216具有第4触头主体218,在第4触头主体218的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4触点部220,在另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4连接部224。
在第4触点部220形成有向插入有插头的一侧突出的第4凸部222。另外,在第4触头主体218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第4突起230,所述第4突起230向安装于第2内壳168的一侧突出,并被定位于第2内壳168。并且,第4突起230与第4触点部220之间成为第4弹性部226,所述第4弹性部226能够以使第4触点部220按压所插入的插头的方式弹性变形。
第4连接部224是使一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并且,在插座10A被安装于框体的情况下,能够使该第4连接部224的形状形成为与框体内的结构相对应的形状。
另外,第4触头主体218的第4连接部224侧成为在安装于第2内壳168的情况下被压入第4压入槽194的第4压入部228,其中,所述第4压入槽194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第4安装槽部190。
另外,第5触头232具有第5触头主体234,在第5触头主体234的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5突起248,在另一个端部侧形成有第5连接部242,所述第5突起248向安装于第2内壳168的一侧突出,且被定位于第2内壳168。
另外,从第5触头主体234的第5突起248侧朝向第5连接部242侧延伸设置有第5弹性部244,所述第5弹性部244以沿着第5触头主体234的方式延伸设置,在该第5弹性部244的端部形成有第5触点部236。在该第5触点部236,第5弹性部244的端部弯曲大致90°,成为以使板体的平面侧与插头接触的方式朝向插入空间34侧形成的接触面238。而且,在该第5触点部236,沿着插头的插拔方向在前后侧分别形成有倾斜部240,以便能够平滑地进行与插头的装卸。
另外,在第5触头主体234的第5连接部242侧形成有第5小突起250,所述第5小突起250向安装于第2内壳168的一侧突出,并且比定位于第2内壳168的第5突起248小。
第5连接部242是使一部分弯曲而形成的。并且,在插座10A被安装于框体的情况下,能够使该第5连接部242的形状形成为与框体内的结构相对应的形状。
另外,第5触头主体234的第5连接部242侧成为在安装于第2内壳168的情况下被压入第5压入槽204中的第5压入部246,其中,所述第5压入槽204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第5安装槽部198。并且,第5压入部246也包含第5小突起250,第5小突起250也被压入第5压入槽204。
另外,在第5触点部236的与第5弹性部244相反的一侧,以与该第5弹性部244对置的方式形成有第5辅助弹性部254,在该第5辅助弹性部254的端部,形成有与第5触头主体234对置的连结部252,另外,在该连结部252的端部,以与第5突起248对置的方式形成有第5辅助突起256。而且,连结部252的与第5辅助突起256相反的一侧与第5触头主体234并行地延伸设置。并且,该连结部252形成得比第5触头主体234短。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11、图12、图14~17对实施方式2的各内壳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内壳具有:安装第1~第3触头90、106、124的第1内壳152;和安装第4、第5触头232的第2内壳168。
并且,实施方式2的第1内壳152对应于实施方式1的内壳42,其形状大致相同。即,如图12、图14所示,第1内壳152具有:先插入壳体12A的一侧的第1前表面154;与第1前表面154对置且配置于壳体12的第1开口140侧的第1后表面156;形成为平面状的第1上表面158和第1底面160;形成有多个槽的一个第1侧面162;以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另一个第1侧面164,第1内壳152由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并且,第1内壳152在安装了多个触头90、106、124后被收纳于壳体12A的第1收纳空间142。
并且,第1内壳152与实施方式1的内壳42不同的部分在于,安装第3触头124的第3安装槽部78的第1前表面154侧被堵塞。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第1内壳152中,第3触头124的第3触点部128不是从第1前表面154侧突出,而是从另一个第1侧面164侧突出。因此,在实施方式2的第1内壳152中,在另一个第1侧面164侧形成有供第3触头124的第3触点部128突出的第3贯通孔165,该第3贯通孔165与第3间隙80连通。
另外,第1内壳152的第1后表面156侧的另一个第1侧面164突出地形成,在该突出的部分形成有卡定于壳体12A的第1卡定突起166。并且,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内壳42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如图12、图15所示,第2内壳168具有:先插入壳体12的一侧的第2前表面170;与第2前表面170对置且配置于壳体12的第2开口144侧的第2后表面172;形成为平面状的第2上表面174和第2底面176;形成有一个开口部180的一个第2侧面178;以及形成有多个槽和另一个开口部184的另一个第2侧面182,第2内壳168由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并且,第2内壳168在安装了多个触头216、232后被收纳于壳体12的第2收纳空间146。
在第2内壳168的第2前表面170上,在一个第2侧面178侧且中央部分处形成有1个槽。该槽是后述的第4安装槽部190的一部分,并且在安装第4触头216的情况下成为供其第4触点部220侧突出的部分。另外,第2前表面170的一个第2侧面178侧形成为曲面状。该部分成为供插头插入的部分。
第2内壳168的第2后表面172在一个第2侧面178侧形成有2个槽。该槽成为中央部分的第4安装槽部190和底面侧的第5安装槽部198,并且分别成为在安装第4触头216、第5触头232时供各触头216、232的第4连接部224、第5连接部242突出的部分。另外,在第2内壳168的第2后表面172侧的一个第2侧面178上具有突出地形成的部分,在该突出的部分处形成有卡定于壳体12A的第2卡定突起214。
第2内壳168的一个第2侧面178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为曲面状,并在从第2前表面170侧朝向第2后表面172侧的中途具有平缓的阶梯。该曲面状的部分成为供插头插入的部分,并且与插头的形状相一致地形成有阶梯。另外,形成有从一个第2侧面178的中央部分至第2后表面172侧开口的一个开口部180。该一个开口部180是供安装于第2内壳168中的第5触头232的第5触点部236突出的部分。
在第2内壳168的另一个第2侧面182上,3个槽从第2前表面170侧形成至第2后表面172侧。该槽从第2上表面174侧起成为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第4安装槽部190和第5安装槽部198。并且,第4触头216被安装于第4安装槽部190,第5触头232被安装于第5安装槽部198和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另外,在另一个第2侧面182上,在与形成于一个第2侧面178的一个开口部180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另一个开口部184。并且,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各安装槽部的形状对应于所安装的各触头而形成得不同。
另外,形成于一个第2侧面178的一个开口部180和形成于另一个第2侧面182的另一个开口部184相连,成为在第2内壳168的内部连接一个开口部180和另一个开口部184的空洞部210。
安装第4触头216的第4安装槽部190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中央部分,其第2前表面170侧和第2后表面172侧敞开。另外,在第4安装槽部190的内部,形成有使第4触头216的第4弹性部226在弹性变形时能够移动的第4间隙192。而且,在第4安装槽部190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第4嵌入部196,形成于第4触头的第4突起230嵌入该第4嵌入部196,通过将第4触头216的第4突起230嵌入该第4嵌入部196来进行第4触头216的定位。另外,在第2内壳168的第4安装槽部190的第2后表面172侧形成有第4压入槽194,所述第4压入槽194形成得比其它槽的宽度窄,也通过将第4触头216的第4压入部228压入第4压入槽194来进行第4触头216的定位固定。并且,第4安装槽部190与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内部的空洞部210连接。
另外,第5触头232被安装于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2处槽中,被安装于第5安装槽部198和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
首先,第5安装槽部198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第2底面176侧,其第2前表面170侧形成为被堵塞,其第2后表面172侧形成为敞开。另外,第5安装槽部198与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内部的空洞部210连接。并且,该空洞部210成为供第5触头232的第5触点部236和第5弹性部244弹性变形而移动的部分。而且,在第2内壳168的第2前表面170侧和第2后表面172侧的第5安装槽部198中,形成有供形成于第5触头232的第5突起248和第5小突起250嵌入的第5嵌入部200和第5小嵌入部202,通过将第5触头232的第5突起248和第5小突起250嵌入该第5嵌入部200和第5小嵌入部202,来进行第5触头232的定位。另外,在第2内壳168的第2后表面172侧的第5安装槽部198中形成有第5压入槽204,该第5压入槽204形成得比其它槽的宽度窄,也通过将第5触头232的第5压入部246压入第5压入槽204来进行第5触头232的定位固定。
另外,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第2上表面174侧,其第2前表面170侧和第2后表面172侧被堵塞。另外,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与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内部的空洞部210连接。并且,该空洞部210成为供第5触头232的第5触点部236和第5辅助弹性部254弹性变形而移动的部分。而且,在第2内壳168的第2前表面170侧的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中形成有第5辅助嵌入部208,所述第5辅助嵌入部208供形成于第5触头232的第5辅助突起256嵌入,通过将第5触头232的第5辅助突起256嵌入该第5辅助嵌入部208来进行第5触头232的定位。
另外,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内部的空洞部210将第4安装槽部190、第5安装槽部198和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连接起来,并且也成为逃逸孔,其中,除了第5触头232的第5弹性部244、第5辅助弹性部254和第5触点部236移动之外,在组装插座10A时所涂敷的密封剂泄漏到内壳42的内部的情况下,所述逃逸孔供泄漏的密封剂逃逸。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11、图12、图16~18,对实施方式2的插座10A的组装进行说明。首先,在实施方式2的插座10A的组装中,将冲裁金属制的板体而分别加工出的各触头90、106、124、216、232分别安装于第1内壳152和第2内壳168。即,将第1~第3触头90、106、124安装于第1内壳152,另外,将第4、第5触头152、232安装于第2内壳168。并且,第1~第3触头90、106、124相对于第1内壳152的安装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
另外,对于第4、第5触头232相对于第2内壳168的安装,根据它们的形状,先进行第5触头232的安装。
在第5触头232相对于第2内壳168的安装中,将第5触头232的第5触点部236配置成与第2内壳168的空洞部210对应,将第5触头232嵌入第5安装槽部198和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此时,使第5触头232的第5突起248和第5小突起250嵌入第5安装槽部198的第5嵌入部200和第5小嵌入部202,另外,将第5触头232的第5压入部246压入第5安装槽部198的第5压入槽204中进行安装,并且,使第5触头232的第5辅助突起256嵌入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的第5辅助嵌入部208,将第5触头232定位固定于第5安装槽部198和第5辅助安装槽部206。此时,第5触头232的第5触点部236被设置成从形成于第2内壳168的一个第2侧面178上的一个开口部180突出并能够在空洞部210中移动的状态。
接下来,将第4触头216嵌入第2内壳168的第4安装槽部190,从而使第4触头216的第4突起230嵌入第4安装槽部190的第4嵌入部196,另外,将第4触头216的第4压入部228压入第4安装槽部190的第4压入槽194进行安装。此时,第4触头216的第4触点部220和第4弹性部226的一部分被设置成从第4安装槽部190的第2前表面170侧突出,另外,第4触头216的第4弹性部226被设置成能够在第4间隙192中移动的状态。并且,第4连接部224被安装成从第2内壳168的第2后表面172侧的第4安装槽部190的敞开的部分突出。
接下来,将安装了各触头90、106、124的第1内壳152和安装了各触头152、168的第2内壳168安装于壳体12A。
首先,在第1内壳152的安装中,将第1内壳152从形成于壳体12A的后壁面18A上的第1开口140插入,并配置于壳体12内部的第1收纳空间142中。此时,第1内壳152被以如下方式插入:形成为曲面状的另一个第1侧面164侧朝向壳体12A的中央的插入空间34侧,一个第1侧面162侧朝向壳体12A的一个侧壁面26A侧。并且,在将第1内壳152插入壳体12时,利用在壳体12的第1收纳空间142中形成的第1引导部150对第1内壳152的另一个第1侧面164侧进行引导,并且,在安装时对第1内壳152的另一个第1侧面164侧进行支承以实现定位。
另外,当第1内壳152到达第1收纳空间142的最里侧时,在第1后表面156侧的另一个第1侧面上形成的第1卡定突起166卡定于未图示的壳体12A的卡定部而防止脱落。
接下来,在第2内壳168的安装中,将第2内壳168从形成于壳体12A的后壁面18A上的第2开口144插入,并配置于壳体12A内部的第2收纳空间146中。此时,第2内壳168被以如下方式插入:形成为曲面状的一个第2侧面178侧朝向壳体12A的中央的插入空间34侧,另一个第2侧面182侧朝向壳体12A的另一个侧壁面28A侧。并且,在将第2内壳168插入壳体12A时,利用在壳体12A的第2收纳空间146中形成的第2引导部151对第2内壳168的另一个第2侧面182侧进行引导,并且,在安装时对第2内壳168的另一个第2侧面182侧进行支承以实现定位。
另外,当第2内壳168到达第2收纳空间146的最里侧时,在第2后表面172侧的另一个第2侧面182上形成的第2卡定突起214卡定于未图示的壳体12的卡定部而防止脱落。
此时,第4触头216的第4触点部220和第4弹性部的一部分被配置成从壳体12A的内部贯穿插入形成于前壁面14侧的细槽部148中。
然后,利用密封剂36将壳体12A的后壁面18A与第1开口140和第2开口144一起密封。关于该密封剂,例如使用液体状且在涂敷后凝固的密封剂。
并且,通过利用密封剂36进行密封,壳体12A的第1开口140、第1内壳152、各触头90、106、124之间的间隙、以及壳体12A的第2开口144、第2内壳168、各触头216、232之间的间隙被密封,能够抑制水等的侵入。另外,通过该密封剂36固化,第1和第2内壳152、168被固定于壳体12A内的第1收纳空间142和第2收纳空间146。以上,插座10A的组装完成。
如实施方式2的插座那样使用了多个内壳,即使增加触头的根数,也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1的插座相同的效果。

Claims (8)

1.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具有:至少1个触头,其与配对方的插头接触;和壳体,其收纳所述触头,并且形成有供所述插头插入的插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被安装于内壳,所述内壳被插入所述壳体内,
在所述壳体上,供所述内壳插入的开口形成在所述插入口的相反侧,
安装有所述触头的所述内壳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插入,并且至少所述开口被密封剂密封,
在所述内壳中,在涂敷密封剂的一侧形成有供所述触头压入的压入槽。
2.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具有:多个触头,它们与配对方插头接触;和壳体,其收纳所述触头,并具有供所述插头插入的插入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分别安装于多个内壳,所述多个内壳被插入所述壳体内,
在所述壳体上,供所述多个内壳插入的多个开口分别形成在所述插入口的相反侧,
安装有所述触头的多个所述内壳从所述壳体的多个所述开口插入,并且至少多个所述开口被密封剂密封,
在所述多个内壳中,在涂敷密封剂的一侧形成有供所述触头压入的压入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壳中形成有安装所述触头的安装槽部,所述压入槽形成于所述安装槽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形成为:在安装了所述触头的情况下,与所述插头接触的触点部和所述触点部的相反侧的连接部从所述安装槽部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槽部形成有逃逸孔,所述逃逸孔由宽度形成得较大的部分、或者相邻的所述安装槽部被连接的部分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具有收纳所述内壳的收纳空间,
所述收纳空间与供所述插头插入的空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空间以可供从所述开口插入的所述内壳滑动的大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的至少与所述插头接触的部分通过冲裁加工形成。
CN201610719020.3A 2015-08-28 2016-08-24 插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868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8566A JP2017045666A (ja) 2015-08-28 2015-08-28 ジャック
JP2015-168566 2015-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6827A CN106486827A (zh) 2017-03-08
CN106486827B true CN106486827B (zh) 2019-11-08

Family

ID=58211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1902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86827B (zh) 2015-08-28 2016-08-24 插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7045666A (zh)
CN (1) CN10648682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792A (zh) * 2010-06-04 2011-12-07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音频插座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048019A (ja) * 2011-08-29 2013-03-07 Jst Mfg Co Ltd 防水型コネクタ
CN103378472A (zh) * 2012-04-20 2013-10-30 Smk株式会社 防水插座
CN204012070U (zh) * 2014-05-30 2014-12-10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多合一插座连接器
CN204304089U (zh) * 2014-12-08 2015-04-29 信音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防水音频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792A (zh) * 2010-06-04 2011-12-07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音频插座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048019A (ja) * 2011-08-29 2013-03-07 Jst Mfg Co Ltd 防水型コネクタ
CN103378472A (zh) * 2012-04-20 2013-10-30 Smk株式会社 防水插座
CN204012070U (zh) * 2014-05-30 2014-12-10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多合一插座连接器
CN204304089U (zh) * 2014-12-08 2015-04-29 信音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防水音频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45666A (ja) 2017-03-02
CN106486827A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13183B2 (ja)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108515B (zh) 电子控制装置
JP5902383B2 (ja) 配線体及びシーリング構造
US11038304B2 (en) Holding frame for a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s of populating same
CN102761006A (zh) 带连接器的电子机器
JP5663291B2 (ja) 防水コネクタ、防水コネクタの組み立て方法
JP6951669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2016035931A (ja) ロック封止を有するプラグ要素
US20180281695A1 (en) Mounting assembly of vehicular utility part mounting member and vehicular interior part
JP4236940B2 (ja) 電子制御機器のケース及びこのケースを使用する電子制御機器
CN106848731B (zh) 充电枪
CN106486827B (zh) 插座
CN205921141U (zh) 一种usb连接器及应用其的电子设备
CN108365408B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EP2839547B1 (en) Sub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 plug type connector and kit
JP2015233087A (ja) 筐体
US10498071B2 (en) Port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789199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8963560A (zh) 连接器
CN207517768U (zh) 电池安装盒及电子产品
CN107645302A (zh) 卡托
JP2015185433A (ja) ジャック
CN221009290U (zh) 电连接器和包括电连接器的电子组件
CN217509242U (zh) 空位盖及安装组件
CN208367439U (zh) 碳粉筒出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