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82377B -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82377B
CN106482377B CN201610851057.1A CN201610851057A CN106482377B CN 106482377 B CN106482377 B CN 106482377B CN 201610851057 A CN201610851057 A CN 201610851057A CN 106482377 B CN106482377 B CN 1064823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ylinder assembly
cylinder
pipelin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10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82377A (zh
Inventor
巫华龙
高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510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823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82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2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82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82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4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four-way valv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换向阀、冷凝器、蒸发器、中间换热器、两个节流装置、喷气管路以及变容管路,其中,喷气管路连通在中间换热器与第一气缸组件之间和/或中间换热器与第二气缸组件之间,变容管路的一端连通在换向阀与蒸发器或冷凝器之间、另一端与压缩机构连通以控制第二气缸组件在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连通且第三阀口与第四阀口连通时卸载、在第一阀口与三阀口连通且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连通时加载。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压缩机在低温条件下的可靠性,使压缩机可以满足制冷和制热的能力需求,且空调系统的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可靠性高、能效高、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低温制热能力不足是当前空调系统的一大诟病,变容量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的变容量技术通过在系统上设置专门的三通电磁阀或四通电磁阀来控制容量的变化,这就带来了成本的上升,从而使变容量技术难以批量推广,此外,变容量技术虽然改变了压缩机基础排量,如果通过压比或温度等参数来控制四通阀、三通阀的换向,以实现容积变化的话,会带来控制上的麻烦,特别是多缸变容压缩机,从单缸变多缸,其泵体负荷曲线改变,所需要的控制参数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了控制实施困难,也给变容量技术难实施带来阻碍。
此外,变容量技术虽然改变了压缩机基础排量,但在超低温条件下,压比大,制冷剂的比容大,压缩机吸气质量流量减小,除了导致压缩机制热能力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质量流量降低,回油困难,制冷剂带走的热量减少,容易导致压缩机泵体磨损及电机可靠性下降,这也导致了虽然基础排量变大,但却难以在超低温条件下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可靠性高、能效高、成本低廉。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空调系统的温度调节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分别设在所述壳体内外的压缩机构和储液器,所述压缩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组件和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其中,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壳体上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储液器上的回气口连通;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分别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连通;中间换热器和两个节流装置,所述中间换热器为闪蒸器或经济器且连通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两个所述节流装置分别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和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喷气管路,所述喷气管路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之间和/或所述中间换热器与第二气缸组件之间;以及变容管路,所述变容管路的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蒸发器或所述冷凝器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构连通以控制所述第二气缸组件在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且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时卸载、在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三阀口连通且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时加载。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通过在冷凝器与换向阀之间或在蒸发器与换向阀之间、引出变容管路来控制压缩机切换不同的容量,同时在闪蒸器或经济器上引出喷气管路以对压缩机的气缸进行喷气,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压缩机在低温条件下的可靠性,使压缩机可以满足制冷和制热的能力需求,且空调系统的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可靠性高、能效高、成本低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上具有连通在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与所述喷气管路之间的第一喷气通道和/或连通在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与所述喷气管路之间的第二喷气通道,所述第一喷气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内设有止回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气管路仅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之间或仅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不可卸载,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工作容积V2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工作容积V1与之比V2/V1为0.3~1.2。
在一些实施例中,V2/V1为0.45~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蒸发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不可卸载,所述喷气管路仅连通所述第一气缸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上的滑片槽的先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气缸腔连通、背端与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滑片槽内的滑片在所述背端和所述先端的气体压差作用下实现加载和卸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冷凝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不可卸载,所述喷气管路分别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之间和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上具有连通在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与所述喷气管路之间的第一喷气通道和连通在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与所述喷气管路之间的第二喷气通道,至少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内设有止回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上的滑片槽的先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第二气缸腔连通、背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滑片槽内的滑片在所述背端和所述先端的气体压差作用下实现加载和卸载,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以调节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吸气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上的滑片槽的先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第二气缸腔连通、背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滑片槽内的滑片在所述背端和所述先端的气体压差作用下实现加载和卸载,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另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的连通和阻断、同时在使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阻断时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上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连通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之间的吸气通道段、和连通在所述吸气通道段与所述变容管路之间的阀体通道段,所述气体通道内设有截止阀和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变容管路向所述截止阀施加相反方向的推力以使所述截止阀在阻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可运动,其中,所述截止阀在运动至所述阻断位置时与所述气体通道之间限定出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的供气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构上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连通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之间的吸气通道段、和连通在所述吸气通道段与所述变容管路之间的阀体通道段,所述气体通道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截止阀,所述变容管路向所述截止阀施加向上的推力以使所述截止阀在阻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可运动,其中,所述截止阀在运动至所述阻断位置时与所述气体通道之间限定出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的供气路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通道内设有使所述截止阀仅在所述连通位置和所述阻断位置之间运动的限位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温度调节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温度调节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空调系统,从而提高了温度调节设备的整体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系统中的一个示例压缩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空调系统中的另一个示例压缩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H-H线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空调系统中的压缩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图中F部放大表示;
图8是压缩机的APF能效随两个气缸的工作容积比的变化曲线。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000;
压缩机100;第一喷气通道101;第二喷气通道102;供气路径103;
壳体1;排气口11;
储液器21;喷气储液器22;变容储液器23;
压缩机构3;主消音器301;主轴承302;
第一气缸303;第一活塞304;第一滑片305;弹簧306;
隔板307;
第二气缸308;第二活塞309;第二滑片310;
副轴承311;副消音器312;
曲轴313;第一偏心部3131;第二偏心部3132;
止回阀4;截止阀5;弹性元件6;限位件7;磁性元件8;
换向阀200;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第四阀口D;
冷凝器300;节流装置400a,400b;中间换热器500;蒸发器600;
喷气管路700;变容管路8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其中,空调系统1000指的是包括制冷和制热双重功能的系统。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包括:压缩机100、换向阀200、冷凝器300、蒸发器600、中间换热器500、节流装置、喷气管路700、以及变容管路800。
参照图1和图2,压缩机100为高背压喷气增焓变容式双缸压缩机,且包括壳体1和设在壳体1内的压缩机构3、以及设在壳体1外的储液器21。其中,壳体1上具有将高温高压冷媒排出的排气口11,压缩机构3包括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其中第二气缸组件可卸载,也就是说,第二气缸组件可以根据控制实现加载(即进行压缩工作)和卸载(即停止压缩工作)的切换,储液器21的供气口分别与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连通,以分别向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供入冷媒以待压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构3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下面仅以其中一个具体示例为例进行说明,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后,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其他形式的压缩机构3。
参照图2,压缩机构3包括:主消音器301、主轴承302、第一气缸组件(包括第一气缸303、第一活塞304、第一滑片305)、隔板307、第二气缸组件(包括第二气缸308、第二活塞309、第二滑片310)、副轴承311、副消音器312以及曲轴313,其中,第一气缸组件设在第二气缸组件的上方,主轴承302设在第一气缸组件的顶部,副轴承311设在第二气缸组件的底部,隔板307设在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中间,主消音器301设在主轴承302的法兰部的顶部,副消音器312设在副轴承311的法兰部的底部,曲轴313竖直设置且自上向下依此贯穿主消音器301、主轴承302、第一气缸组件、隔板307、第二气缸组件、副轴承311、以及副消音器312。
参照图2,第一气缸303上具有沿曲轴313的轴向贯通的第一气缸腔(与储液器21连通)和沿曲轴313的径向贯通的第一滑片槽,第二气缸308上具有沿曲轴313的轴向贯通的第二气缸腔(与储液器21连通)和沿曲轴313的径向贯通的第二滑片槽,曲轴313上具有设在第一气缸腔内的第一偏心部3131和设在第二气缸腔内的第二偏心部3132,第一活塞304套设在第一偏心部3131上且位于第一气缸腔内,第二活塞309套设在第二偏心部3132上且位于第二气缸腔内,第一滑片305沿曲轴313的径向在第一滑片槽内可往复移动,第二滑片310沿曲轴313的径向在第二滑片槽内可往复移动。
参照图1和图2,压缩机100在工作的过程中,曲轴313以其中心轴线为转轴做回转运动,并通过第一偏心部3131带动第一活塞304沿第一气缸腔的腔壁滚动、通过第二偏心部3132带动第二活塞309沿第二气缸腔的腔壁滚动,第一活塞304滚动的过程中推动受到加载力的第一滑片305在第一滑片槽内往复运动以从储液器21吸入冷媒并对吸入的冷媒进行压缩,第二活塞309滚动的过程中推动受到加载力的第二滑片310在第二滑片槽内往复运动以从储液器21吸入冷媒并对吸入的冷媒进行压缩,在第一气缸腔内压缩成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先通过主轴承302排入到主消音器301内进行消音再排放到压缩机100的壳体1内,在第二气缸腔内压缩成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先通过副轴承311排入到副消音器312内进行消音,再排放到压缩机100的壳体1内,以使壳体1呈现高背压状态。
参照图1,换向阀200(例如四通阀)包括第一阀口A、第二阀口B、第三阀口C和第四阀口D,其中,第一阀口A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B和第三阀口C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D与第二阀口B与第三阀口C中的另外一个连通。
参照图1,排气口11与第一阀口A连通,冷凝器300与第二阀口B连通,蒸发器600与第三阀口C连通,储液器21的回气口与第四阀口D连通,中间换热器500为闪蒸器或经济器且连通在冷凝器300与蒸发器600之间,两个节流装置中的一个节流装置400a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蒸发器600之间,另一个节流装置400b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冷凝器300之间。
当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冷模式时,控制换向阀200使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连通、第三阀口C与第四阀口D连通,同时控制压缩机100进行冷媒的压缩工作,压缩机100从储液器21吸入低温低压的冷媒并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然后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通过排气口11向第一阀口A排出,接着冷媒通过第二阀口B首先进入冷凝器300内换热实现制冷,然后通过节流装置400a、中间换热器500、节流装置400b进行节流,再进入蒸发器600内换热成低温低压状态,最后通过第三阀口C和第四阀口D流入储液器21的回气口以待向压缩机100再次供给,如此循环制冷。
当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热模式时,控制换向阀200使第一阀口A与第三阀口C连通、第二阀口B与第四阀口D连通,同时控制压缩机100进行冷媒的压缩工作,压缩机100从储液器21吸入低温低压的冷媒并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然后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通过排气口11向第一阀口A排出,接着冷媒通过第三阀口C首先进入蒸发器600内换热,然后通过节流装置400b、中间换热器500、节流装置400a进行节流,再进入冷凝器300内换热成实现制热同时转变为低温低压状态,最后通过第二阀口B和第四阀口D流入储液器21的回气口以待向压缩机100再次供给,如此循环制热。
参照图1,喷气管路700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第一气缸组件的气缸腔(即第一气缸腔)和/或第二气缸组件的气缸腔(即第二气缸腔)之间。也就是说,喷气管路700可以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第一气缸腔之间以将中间换热器500内的气体喷入第一气缸组件内实现对第一气缸组件的喷气增焓(参照图4);喷气管路700也可以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第二气缸腔之间以将中间换热器500内的气体喷入第二气缸组件内实现对第二气缸组件的喷气增焓;喷气管路700还可以既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第一气缸腔之间、又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第二气缸腔之间,以将中间换热器500内的气体分别喷入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内实现对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的喷气增焓(参照图6)。
由此,由于中间换热器500内的冷媒气体为中压气体,通过设置喷气管路700将中间换热器500内的中压气体引入第一气缸组件和/或第二气缸组件,可以实现准二级压缩制冷循环,实现循环的优化,具体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采用喷气管路700进行喷气后,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缩机100的排气温度,使得压缩机100的低温可靠性有效提高,其次,在采用喷气管路700进行喷气后,压缩机100的能力可以明显增加,使得冷媒的流量增大,例如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有效地提高压缩机100的可靠性;再次,在采用喷气管路700进行喷气后,可以有效地节省压缩功,提高蒸发器600的换热效率,以提升空调系统1000的整体能效水平。
变容管路800的一端连通在换向阀200与蒸发器600之间(参照图1),或者,变容管路800的一端连通在换向阀200与冷凝器300之间(参照图5和图7),变容管路800的另一端与压缩机构3连通以控制第二气缸组件在第一阀口A与第二阀口B连通且第三阀口C与第四阀口D连通时卸载、在第一阀口A与第三阀口C连通且第二阀口B与第四阀口D连通时加载,即使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冷模式时卸载、停止压缩工作(即使压缩机100部分负荷工作),且使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热模式时加载、进行压缩工作(即使压缩机100满负荷工作)。
现有的空调循环系统,通常可以满足制冷量的需求,但在低温的条件下,却难以满足制热量的需求。然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通过在现有的空调循环系统中,接出一段变容管路800,用于控制压缩机100的容积变化,使得空调系统1000在制冷模式下可以单缸运行、在制热模式下可以双缸运行,从而可以有效地满足制冷和制热的能力需求。
另外,现有的空调循环系统中还有采用专门的三通阀并配以专门的程序来控制压缩机容积变化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不但需要额外设置三通阀,而且需要设计专门的程序对其进行控制,不但成本高,而且空调系统复杂,工作可靠性也较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此种方案,本发明的空调系统1000中不需要额外设置专门的三通阀以及专门的控制程序,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和系统的复杂度,控制简单、工作可靠性高。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6,压缩机构3上具有连通在第一气缸组件与喷气管路700之间的第一喷气通道101和/或连通在第二气缸组件与喷气管路700之间的第二喷气通道102,第一喷气通道101和/或第二喷气通道102内设有止回阀4。
也就是说,当压缩机100为仅向第一气缸组件喷气的单喷气式压缩机100时,压缩机构3上可以仅具有连通在第一气缸组件与喷气管路700之间的第一喷气通道101(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喷气通道101内可以设置止回阀4;当压缩机100为仅向第二气缸组件喷气的单喷气式压缩机100时,压缩机构3上可以仅具有连通在第二气缸组件与喷气管路700之间的第二喷气通道102;当压缩机100为向第一气缸组件和第二气缸组件喷气的双喷气式压缩机100时,压缩机构3上可以同时具有第一喷气通道101和第二喷气通道102(如图6所示),且第一喷气通道101和第二喷气通道102内均可以设置止回阀4,当然,此时也可以仅在第一喷气通道101内设置止回阀4,或者仅在第二喷气通道102内设置止回阀4(如图6所示)。
由此,通过在喷气通道内设置止回阀4,当喷气管路700内的中压气体的压力大于相应的气缸的气缸腔的压力时(忽略止回阀4的重力影响),中压气体的压力可以将止回阀4顶开以向相应的气缸的气缸腔中喷射,而当喷气管路700内的中压气体的压力小于相应的气缸的气缸腔的压力时(忽略止回阀4的重力影响),止回阀4截止以将喷气管路700关闭,从而避免相应气缸的气缸腔内的气体向喷气管路700中倒流而引起能力和能效损失的问题,进而极其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1000在各工作模式下的适应性。
优选地,喷气管路700仅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第一气缸组件之间或仅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第二气缸组件之间。也就是说,压缩机100可以仅实现单喷气效果,从而降低了结构的复杂性,降低了加工成本,而且,当喷气管路700仅与第一气缸组件连通、不与第二气缸组件连通时(即不对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喷气),可以有效地避免第二气缸组件的在卸载时的吸气倒流、或者仅喷气不压缩的损失问题。
另外,参照图5,压缩机100上还可以设有喷气储液器22,喷气储液器22的供气口与第一气缸腔和/或第二气缸腔连通,喷气储液器22的回气口与喷气管路700连通,从而喷气管路700可以先将中压气体供入喷气储液器22内气液分离,再将分离出的气体供向第一气缸腔和/或第二气缸308,从而提高压缩机100的工作可靠性,降低压缩机100的吐油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缸组件可卸载,第一气缸组件不可卸载,也就是说,第二气缸组件时而运行进行压缩工作,第一气缸组件常运行进行压缩工作。例如在本发明较常见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2,对于不可卸载的第一气缸组件,第一滑片305由弹簧306控制实现始终加载,也就是说,弹簧306向第一滑片305施加加载力以推动第一滑片305始终与第一活塞304的外周面止抵,以在第一活塞304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与第一活塞304配合实现第一气缸组件的压缩工作,从而第一气缸组件常加载、不可卸载。
对于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第二滑片310通过第二滑片槽的背端(远离第二气缸308中心轴线的一端)和先端(靠近第二气缸308中心轴线的一端)的气体压差控制卸载和加载,也就是说,在第二滑片槽的背端压力大于第二滑片槽的先端压力时(忽略第二滑片310的重力影响),第二滑片310受到气压差加载力以朝向第二滑片槽的先端运动以与第二活塞309止抵实现加载,在第二滑片槽的背端压力小于第二滑片槽的先端压力时(忽略第二滑片310的重力影响),第二滑片310不再收到气压差加载力以与第二活塞309分离实现卸载。
优选地,对于上述通过第二滑片槽的背端和先端的气体压差来控制运动的第二滑片310,为了避免第二滑片310与因气压波动而产生运动、造成第二滑片310与其他部件产生碰撞的问题,可以在第二滑片槽的上下两端的隔板307和/或副轴承311上设置磁性元件8(参照图2和图4),使第二滑片310与在卸载时位置固定不同,避免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保护压缩机构3不被损坏,提高压缩机构3的工作可靠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设置有磁性元件8时,第二滑片槽的背端的气体压力只有在大于第二滑片槽的先端气体压力和磁性元件8的磁吸力之和时才能推动第二滑片310与第二活塞309止抵实现加载。
申请人惊奇的发现,当第二气缸组件可卸载,第一气缸组件不可卸载时,第一气缸组件与第二气缸组件的排量比是影响压缩机100的APF能效的一个重要参数,参照图8,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的工作容积V2与不可卸载的第一气缸组件的工作容积V1与之比V2/V1为0.3~1.2,也就是说,V2/V1的最小值可以为0.3,V2/V1的最大值可以为1.2,由此,压缩机100可以取得更高的APF能效。进一步优选地,V2/V1为0.45~1.0,也就是说,V2/V1的最小值可以为0.45,V2/V1的最大值可以为1.0,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机100的APF能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气缸的工作容积的概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即气缸腔的周壁与其内部活塞的外周壁之间限定出的空间的容积。另外APF能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能效标准,这里不作赘述。
下面,针对喷气管路700和变容管路800的连接位置不同,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其中每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4,变容管路800的一端连通在换向阀200与蒸发器600之间,也就是说,在蒸发器600与换向阀200之间引出变容管路800对第二气缸组件进行卸载控制。由此,方便安装和实现。
此时,当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冷模式时,变容管路800从蒸发器600与换向阀200之间引出低压冷媒气体,而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热模式时,变容管路800从蒸发器600与换向阀200之间引出高压冷媒气体。由此,可以利用变容管路800引出的冷媒气体的压力特性,对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中的第二滑片310的背压进行调节、控制第二滑片310是否与第二活塞309止抵、以控制第二气缸组件的加载和卸载。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第二滑片槽的先端可以与第二气缸腔连通、第二滑片槽的背端与变容管路800的另一端连通,从而通过变容管路800改变第二滑片槽的背端压力,控制第二滑片310的运动。
由此,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冷模式时,变容管路800将蒸发器600与换向阀200之间的低压冷媒气体供向第二滑片槽的背端,此时第二气缸腔吸入的冷媒也为低压冷媒,因此,第二滑片槽的先端和背端的压力大体相等,第二滑片310的先端不与第二活塞309的外周壁止抵,第二气缸组件被卸载、不进行压缩工作。
而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热模式时,变容管路800将蒸发器600与换向阀200之间的高压冷媒气体供向第二滑片槽的背端,而此时第二气缸腔吸入的冷媒仍为低压冷媒,因此,第二滑片槽的背端压力大于先端压力,从而气压可以推动第二滑片310的先端与第二活塞309的外周壁止抵,第二气缸组件被加载、可以进行压缩工作。由此,利用现有空调器的工作特性,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自动控制,提高控制的可靠性,降低控制成本,且便于实现。
进一步地,参照图4,第一气缸组件不可卸载,喷气管路700仅连通第一气缸组件,也就是说,喷气管路700仅对第一气缸组件喷气增焓,而不对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喷气增焓。由此,可以降低能效损失。具体而言,在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被卸载时,第二气缸腔内一直都是低压,如果喷气管路700与第二气缸腔连通,则在第二气缸组件卸载的过程中,变容管路800一直向第二气缸腔内喷入比第二气缸腔内压力大的中压冷媒气体,而由于第二气缸308此时卸载,喷入的气体无法被及时压缩,因此会存在能效损失,从而,当将喷气管路700设置成仅向第一气缸组件喷气、始终不像第二气缸组件喷气时,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技术问题,即避免造成能效损失,变相提高空调系统1000的整体能效。
实施例二
参照图5和图6,变容管路800的一端连通在换向阀200与冷凝器300之间。也就是说,在冷凝器300与换向阀200之间引出变容管路800对第二气缸组件进行卸载控制。由此,方便安装和实现。
此时,当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冷模式时,变容管路800从冷凝器300与换向阀200之间引出高压冷媒气体,而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热模式时,变容管路800从冷凝器300与换向阀200之间引出低压冷媒气体。由此,可以利用变容管路800引出的冷媒气体的压力特性,对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中的第二滑片310的先端压力进行调节、例如调节第二气缸腔的吸气压力、来控制第二滑片310是否与第二活塞309止抵、以控制第二气缸组件的加载和卸载。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片槽的先端可以与第二气缸腔连通、第二滑片槽的背端与壳体1内部连通,变容管路800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腔连通,以调节第二气缸腔的吸气压力,从而通过变容管路800改变第二滑片槽的先端压力,控制第二滑片310的运动。例如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压缩机100上还可以设有变容储液器23,变容储液器23的供气口也与第二气缸腔连通,变容储液器23的回气口与变容管路800的另一端连通,从而变容储液器23和储液器21可以同时向第二气缸腔内供气。
由此,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冷模式时,变容管路800将冷凝器300与换向阀200之间的高压冷媒气体供向第二滑片槽的先端,此时第二滑片槽的背端连通的壳体1内部也为高压冷媒气体,因此,第二滑片槽的先端和背端的压力大体相等,第二滑片310的先端不与第二活塞309的外周壁止抵,第二气缸组件被卸载、不进行压缩工作。
而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热模式时,变容管路800将冷凝器300与换向阀200之间的低压冷媒气体供向第二滑片槽的先端,而此时第二滑片槽的背端连通的壳体1内部仍然为高压冷媒气体,因此,第二滑片槽的背端压力大于先端压力,从而气压可以推动第二滑片310的先端与第二活塞309的外周壁止抵,第二气缸组件被加载、可以进行压缩工作。由此,利用现有空调器的工作特性,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自动控制,提高控制的可靠性,降低控制成本,且便于实现。
参照图6,可卸载的第二气缸308设在不可卸载的第一气缸303的上方,喷气管路700分别连通在中间换热器500与第一气缸组件之间和中间换热器500与第二气缸组件之间,也就是说,喷气管路700既对不可卸载的第一气缸组件喷气增焓,又对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喷气增焓。由此,可以提高能效。
进一步地,参照图6,压缩机构3上具有连通在第一气缸组件的第一气缸腔与喷气管路700之间的第一喷气通道101和连通在第二气缸组件的第二气缸腔与喷气管路700之间的第二喷气通道102,其中,至少第二喷气通道102内设有止回阀4,也就是说,第二喷气通道102内必须设有止回阀4,第一喷气通道101可以选择是否设置止回阀4。由此,当第二气缸组件被卸载不工作时,由于第二气缸308内部为变容管路800提供的高压冷媒气体,压力高于喷气管路700中的中压冷媒气体的压力,如果不设置止回阀4,第二气缸组件内的气体会进入喷气管路700内,即喷气管路700会发生气体倒流问题,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缩机构3,通过在第二喷气通道102内设置止回阀4,可以有效地避免喷气管路700的气体倒流问题,而且,在第二气缸组件被加载时,由于第二气缸腔内的气体为低压,喷气管路700内的气体为中压,因此,喷气管路700内的气体可以自动打开止回阀4,向第二气缸腔内喷气,提高压缩机100的整体能效。
实施例三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二的结构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实施例二中,变容管路800的另一端与第二气缸腔连通以调节第二气缸腔的吸气压力,从而控制第二滑片310的运动调节第二气缸组件的加载和卸载;而在本实施例三中,变容管路800的另一端用于控制储液器21与第二气缸腔的连通和阻断且在使其阻断时与第二气缸腔连通,换言之,变容管路800用于控制第二气缸腔是否从储液器21吸气,当控制第二气缸腔停止从储液器21吸气时,变容管路800向第二气缸腔供气。
由此,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冷模式时,变容管路800控制储液器21与第二气缸腔阻断以停止从储液器21吸气、同时向第二气缸腔内输入高压气体,此时第二滑片槽的背端连通的壳体1内部为高压冷媒气体,因此,第二滑片槽的先端和背端的压力大体相等,第二滑片310的先端不与第二活塞309的外周壁止抵,第二气缸组件被卸载、不进行压缩工作。
而在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热模式时,变容管路800控制储液器21与第二气缸腔连通以使第二气缸腔可以从储液器21吸入低压气体、同时变容管路800不再向第二气缸腔内输入高压气体,而此时第二滑片槽的背端连通的壳体1内部仍然为高压冷媒气体,因此,第二滑片槽的背端压力大于先端压力,从而气压可以推动第二滑片310的先端与第二活塞309的外周壁止抵,第二气缸组件被加载、可以进行压缩工作。由此,利用现有空调器的工作特性,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自动控制,提高控制的可靠性,降低控制成本,且便于实现。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参照图7,压缩机构3上具有气体通道,气体通道包括吸气通道段和阀体通道段,其中,吸气通道段可以形成在第二气缸308上且连通在储液器21与第二气缸腔之间,阀体通道段可以形成在副轴承311上且连通在吸气通道段与变容管路800之间,气体通道内设有截止阀5和弹性元件6,弹性元件6和变容管路800向截止阀5施加相反方向的推力以使截止阀5在阻断位置(即阻断储液器21与第二气缸腔的位置)和连通位置(即连通储液器21与第二气缸腔的位置)之间可运动,其中,截止阀5在运动至阻断位置时与气体通道之间限定出与第二气缸腔连通的供气路径103,以使变容管路800可以通过供气路径103向第二气缸腔内供气。由此,结构简单,控制可靠。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当截止阀5具有一定重力在阻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上下移动时,还可以省略弹性元件6,依靠截止阀5的自身重力与变容管路800的气体推力之间的压力差使截止阀5在阻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运动。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另外,参照图7,为了避免截止阀5离开运动位置,可以在气体通道内设有使截止阀5仅在连通位置和阻断位置之间运动的限位件7,以提高截止阀5的动作可靠性,此时,截止阀5在运动至阻断位置时,供气路径103可以由截止阀5和限位件7共同限定出,而在截止阀5运动至连通位置时,截止阀5与限位件7配合使供气路径103关闭,同时使储液器21与第二气缸腔连通。具体地,截止阀5、限位块的结构形状、以及截止阀5和弹性元件6等的设置位置均可以如图7所示,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具体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由此,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二采用的控制吸气的变容方式,本实施例三采用的是控制截止阀5运动的变容方式。当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冷模式时,变容管路800引出高压气体,高压气体会控制截止阀5克服重力或弹性元件6的弹性力向阻断位置运动、以堵住第二气缸308的吸气口,同时通过打开的供气路径103将高压气体供入到第二气缸腔内部,这样就会使第二气缸腔内外压力相等,使第二气缸组件卸载,而且,由于第二气缸腔内部为高压,设在第二喷气通道102内的止回阀4可以关闭,使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部不接受喷气、避免气体倒流。
当空调系统1000执行制热模式时,变容管路800引出低压气体,此时截止阀5可以在自身重力或弹性元件6的弹性力作用下向连通位置移动,将供气路径103关闭,同时第二气缸腔与储液器21连通可以吸气,实现第二气缸组件的加载,这样就形成了双缸满负荷工作,而且,由于第二气缸308内部的压力降低,第二喷气管路700内的止回阀4可以打开,向第二气缸腔内喷气增焓,提高压缩机100的能效。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可以为空调器、加湿器等,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的其他构成例如机壳、风扇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温度调节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0,从而提高了温度调节设备的整体性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分别设在所述壳体内外的压缩机构和储液器,所述压缩机构包括第一气缸组件和可卸载的第二气缸组件;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其中,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壳体上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储液器上的回气口连通;
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分别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连通;
中间换热器和两个节流装置,所述中间换热器为闪蒸器或经济器且连通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两个所述节流装置分别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和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
喷气管路,所述喷气管路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之间和/或所述中间换热器与第二气缸组件之间;以及
变容管路,所述变容管路的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蒸发器或所述冷凝器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构连通以控制所述第二气缸组件在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连通且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时卸载、在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三阀口连通且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四阀口连通时加载,其中,
当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时,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上的滑片槽的先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气缸腔连通、背端与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另一端连通,所述滑片槽内的滑片在所述背端和所述先端的气体压差作用下实现加载和卸载;
当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时,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上的滑片槽的先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第二气缸腔连通、背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滑片槽内的滑片在所述背端和所述先端的气体压差作用下实现加载和卸载,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以调节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吸气压力,或者,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另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的连通和阻断、同时在使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阻断时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上具有连通在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与所述喷气管路之间的第一喷气通道和/或连通在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与所述喷气管路之间的第二喷气通道,所述第一喷气通道和/或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内设有止回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管路仅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之间或仅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不可卸载,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工作容积V2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的工作容积V1与之比V2/V1为0.3~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V2/V1为0.45~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不可卸载,所述喷气管路仅连通所述第一气缸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不可卸载,所述喷气管路分别连通在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之间和所述中间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上具有连通在所述第一气缸组件与所述喷气管路之间的第一喷气通道和连通在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与所述喷气管路之间的第二喷气通道,至少所述第二喷气通道内设有止回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上的滑片槽的先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第二气缸腔连通、背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滑片槽内的滑片在所述背端和所述先端的气体压差作用下实现加载和卸载,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另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的连通和阻断、同时在使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阻断时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所述压缩机构上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连通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之间的吸气通道段、和连通在所述吸气通道段与所述变容管路之间的阀体通道段,所述气体通道内设有截止阀和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和所述变容管路向所述截止阀施加相反方向的推力以使所述截止阀在阻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可运动,其中,所述截止阀在运动至所述阻断位置时与所述气体通道之间限定出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的供气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一端连通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第二气缸组件上的滑片槽的先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件的第二气缸腔连通、背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滑片槽内的滑片在所述背端和所述先端的气体压差作用下实现加载和卸载,所述变容管路的所述另一端用于控制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的连通和阻断、同时在使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阻断时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所述压缩机构上具有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连通在所述储液器与所述第二气缸腔之间的吸气通道段、和连通在所述吸气通道段与所述变容管路之间的阀体通道段,所述气体通道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截止阀,所述变容管路向所述截止阀施加向上的推力以使所述截止阀在阻断位置和连通位置之间可运动,其中,所述截止阀在运动至所述阻断位置时与所述气体通道之间限定出与所述第二气缸腔连通的供气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内设有使所述截止阀仅在所述连通位置和所述阻断位置之间运动的限位件。
12.一种温度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1610851057.1A 2016-09-26 2016-09-26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 Active CN1064823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1057.1A CN106482377B (zh) 2016-09-26 2016-09-26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1057.1A CN106482377B (zh) 2016-09-26 2016-09-26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2377A CN106482377A (zh) 2017-03-08
CN106482377B true CN106482377B (zh) 2019-08-16

Family

ID=5826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1057.1A Active CN106482377B (zh) 2016-09-26 2016-09-26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823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7708A1 (zh) * 2017-08-23 2019-02-28 龚炳新 移动式易清洗节能制冷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54971U (zh) * 2012-10-12 2013-05-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缸变容量压缩机
CN204851640U (zh) * 2015-08-10 2015-12-0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换热系统
CN204854066U (zh) * 2015-08-17 2015-12-0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
CN204941943U (zh) * 2015-08-24 2016-01-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CN205370984U (zh) * 2016-02-02 2016-07-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5401122U (zh) * 2016-02-24 2016-07-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多缸双级变容压缩机系统
CN105928138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54971U (zh) * 2012-10-12 2013-05-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缸变容量压缩机
CN204851640U (zh) * 2015-08-10 2015-12-0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和换热系统
CN204854066U (zh) * 2015-08-17 2015-12-09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
CN204941943U (zh) * 2015-08-24 2016-01-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CN205370984U (zh) * 2016-02-02 2016-07-06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5401122U (zh) * 2016-02-24 2016-07-2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多缸双级变容压缩机系统
CN105928138A (zh) * 2016-04-25 2016-09-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82377A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4066U (zh) 换热系统
CN102644596B (zh) 容量控制式旋转压缩机
KR20000023148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4879942B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CN105570134B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EP2428641A2 (en) Variable capacity rotary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CN105065272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7191372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570133B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5570138B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JP5786481B2 (ja) 冷凍装置
CN106482377B (zh) 空调系统和具有其的温度调节设备
CN106089712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冷暖型制冷装置、单冷型制冷装置
CN106369863B (zh) 制冷装置
CN206221275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JP5515289B2 (ja) 冷凍装置
CN105134595A (zh) 压缩机
CN107816816B (zh) 制冷装置
CN207960940U (zh) 气缸、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CN107621100B (zh) 可变经济器注射位置
CN108087238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11121348B (zh) 膨胀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04941943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6016807B (zh) 冷冻装置
CN107489618B (zh)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