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7812A - 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77812A CN106477812A CN201610958906.3A CN201610958906A CN106477812A CN 106477812 A CN106477812 A CN 106477812A CN 201610958906 A CN201610958906 A CN 201610958906A CN 106477812 A CN106477812 A CN 1064778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odide
- pond
- water
- activated sludge
- inlet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8—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16—Total nitrogen (tkN-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1—Aerobic and anaerobic treatment in the same react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污水进行预处理;b.步骤a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6‑10g/L,溶解氧浓度为0.3‑0.5mg/L,pH为7.5‑8.2;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2‑6g/L,溶解氧浓度为0.02‑0.06mg/L,pH为7.0‑8.2;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为7.0‑8.5;c.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经过本发明处理后的污水COD可降低到10mg/L以下,TN可降低到2mg/L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总氮(TN)是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包括NO3 -、NO2 -和NH4+等无机氮和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胺等有机氮。总氮含量是废水排放需要控制的指标之一。关于工业废水的排放,我国针对不同行业设定了不同的标准,如GB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制浆企业的总氮排放限值为18mg/L,废纸制浆和造纸企业的总氮排放限值为15mg/L,其他制浆和造纸企业的总氮排放限值为15mg/L,造纸企业的总氮排放限值为15mg/L;再如GB21904-2008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对于现有企业来说,其总氮排放限值为50(40)mg/L;对于新建企业来说,其总氮排放限值为35(20)mg/L。
污水脱氮方法主要包括物化脱氮法和生物脱氮法。生物脱氮法中的生物倍增工艺(Bio-dopp)是德国发明的一种新颖污水处理工艺,其将所有单一工艺(生物硝化、反硝化,释磷、吸磷,有机物氧化、沉淀等多个单元)组合在一个相邻分隔有几个不同处理单元的矩形池中,并且采用低溶解氧(通常0.3-0.5mg/L)实现纵向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高污泥浓度(通常5-8g/L)确保处理高效持续稳定(低溶氧及高污泥浓度是其工艺二大特色)。较现有水处理工艺具有的优势表现在:操作简单,低溶氧下高效生物脱氮和良好除磷效果,同池实现同步及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运行高效、持续,出水稳定,污泥产出,剩余污泥可比传统工艺少40-60%,维护工作量小,占地面积小,使用长方形水池节约了大量土地,污水处理厂只需一个常规工艺污水处理厂一半面积,并大大减少了管道投资。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生物倍增工艺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为了确保微生物较为稳定的生长环境,需要对进水进行高倍稀释以保证整个生物池中的COD值相差不大;(2)泥水混合及流动主要依靠底部曝气软管及气提产生的水动力,低溶解氧曝气和高污泥浓度矛盾难以协调,例如满足低溶解氧,曝气产生动力低,高含量污泥极易发生污泥沉淀,不仅造成运行污泥浓度降低,影响处理效果,而且污泥沉降还影响底部曝气设备正常运行;为防止污泥沉降,加大曝气量,又因溶解氧过大又难以实现处理高效的短程硝化/反硝化;(3)进水阶段活性污泥易发生沉降;(4)沉淀区发生少量反硝化现象影响活性污泥的沉淀。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生物倍增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氮污水的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生物倍增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污水进行预处理;
b.步骤a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
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6-10g/L,溶解氧浓度为0.3-0.5mg/L,pH为7.5-8.2;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2-6g/L,溶解氧浓度为0.02-0.06mg/L,pH为7.0-8.2;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为7.0-8.5;
c.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
进一步,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7-9g/L,溶解氧浓度为0.35-0.45mg/L,pH为7.8-8.0;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3-5g/L,溶解氧浓度为0.03-0.05mg/L,pH为7.2-8.0;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pH为7.2-8.3。
进一步,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8g/L,溶解氧浓度为0.4mg/L,pH为7.9;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4g/L,溶解氧浓度为0.04mg/L,pH为7.6;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pH为7.8。
进一步,步骤b中采用碳酸盐或/和碳酸氢盐调节pH。
进一步,步骤b中在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前半段进行搅拌。
进一步,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出水端的水部分回流至进水端。
进一步,步骤c中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
进一步,当步骤b中需要补充活性污泥时将步骤c中沉淀后的污泥回流至所述生物倍增反应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通过控制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和出水端不同环境,使得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和含氧量高,利于消耗进水端大量的COD;出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和含氧量低,利于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同时活性污泥含量低对后续沉淀的影响小;经过本发明处理后的污水COD可降低到10mg/L以下,TN可降低到2mg/L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污水进行预处理;
先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可以根据待处理污水中漂浮物固体物质的情况省略粗格栅、细格栅或沉砂池其中一个或多个过程。
b.步骤a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
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6-10g/L,溶解氧浓度为0.3-0.5mg/L,pH为7.5-8.2;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2-6g/L,溶解氧浓度为0.02-0.06mg/L,pH为7.0-8.2;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为7.0-8.5;
生物倍增反应池的进水端有机物还没有被微生物降解,COD含量较高,需要较高的污泥含量,进水端附近主要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反应为主,因此需要较高的含氧量,可以通过溶氧仪和曝气系统调节含氧量;在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消耗大量的COD后当水中的溶解氧逐渐降低至适合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反应时开始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水中的氨氮,在生物倍增池的出水端经过生物处理COD和TN含量已经大幅度降低,因此需要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都大幅度降低;通过曝气控制生物倍增反应池的溶解氧,由于从进水端到出水端的含氧量逐渐降低,所以从进水端到出水端的曝气量也逐渐降低,使得在进水端附近污泥不易沉降以保证活性污泥较高的利用率,在出水端污泥已经开始少量沉淀,方便出水后的沉淀去除污泥;污泥浓度可以通过污泥浓度计测量,根据测量值对其进行调整;pH可以采用pH计检测以便对其进行控制;
但是进水端、出水端和进出水端之间在一个反应池内,如果工艺参数相差太大不容易实现,而且影响微生物稳定的生长环境,所以只能控制在上文所述的较小的差别范围内,本发明的方法中在生物倍增反应池的进水端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而是伴随着硝化作用,在出水端也不仅仅是进行同步硝化反硝化而是伴随着反硝化作用;
c.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
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7-9g/L,溶解氧浓度为0.35-0.45mg/L,pH为7.8-8.0;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3-5g/L,溶解氧浓度为0.03-0.05mg/L,pH为7.2-8.0;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pH为7.2-8.3;在此工艺条件下出水水质更佳。
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8g/L,溶解氧浓度为0.4mg/L,pH为7.9;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4g/L,溶解氧浓度为0.04mg/L,pH为7.6;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pH为7.8;在此工艺条件下出水水质最佳。
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采用碳酸盐或/和碳酸氢盐调节pH;碳酸盐和碳酸氢盐既可以调节反应池中的pH,对微生物的影响较小,且分解后为二氧化碳和水不引入新的污染物,还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
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在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前半段进行搅拌,前半段是指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在前半段搅拌可以防止污泥沉降,且对后半段(靠近生物倍增池出水端的部分)产生的影响较小,便于后续步骤c中沉淀;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5-8分钟,间隔10-20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5-8分钟,间隔10-20分钟后在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既防止前半段活性污泥沉降,又可防止连续搅拌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出水端的水部分回流至进水端,可以采用回流泵抽取水回流;对进水端处的高浓度污水进行稀释,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斜管与水平面呈65-70°夹角;缩短了污泥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本实施例中,当步骤b中需要补充活性污泥时将步骤c中沉淀后的污泥回流至所述生物倍增反应池,可以采用污泥回流泵将沉淀池中的污泥抽入生物倍增反应池内,对污泥循环利用,减少处理污泥的费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
经过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MLSS)浓度控制在6g/L,溶解氧(DO)浓度为控制在0.3mg/L,pH控制在7.5;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2g/L,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2mg/L,pH控制在7.0;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控制在7.0,采用碳酸氢镁调节pH;在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5分钟,间隔10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5分钟,间隔10分钟后再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搅拌;经过生物倍增反应从生物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出水。其进水和沉淀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2
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
经过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MLSS)浓度控制在10g/L,溶解氧(DO)浓度为控制在0.5mg/L,pH控制在8.2;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6g/L,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6mg/L,pH控制在8.2;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控制在8.0,采用碳酸氢钙调节pH;在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8分钟,间隔20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8分钟,间隔20分钟后再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搅拌;经过生物倍增反应从生物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出水。其进水和沉淀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3
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
经过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MLSS)浓度控制在8g/L,溶解氧(DO)浓度为控制在0.4mg/L,pH控制在7.9;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4g/L,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4mg/L,pH控制在7.6;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控制在7.8,采用碳酸镁调节pH;在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6分钟,间隔10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8分钟,间隔20分钟后再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搅拌;经过生物倍增反应从生物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出水。其进水和沉淀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4
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
经过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MLSS)浓度控制在6g/L,溶解氧(DO)浓度为控制在0.35mg/L,pH控制在7.8;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3g/L,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3mg/L,pH控制在7.2;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控制在7.8,采用碳酸氢钙调节pH;在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7分钟,间隔10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7分钟,间隔10分钟后再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搅拌;经过生物倍增反应从生物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出水。其进水和沉淀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5
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
经过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MLSS)浓度控制在9g/L,溶解氧(DO)浓度为控制在0.45mg/L,pH控制在8.0;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5g/L,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5mg/L,pH控制在8.0;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控制在8.3,采用碳酸氢钠调节pH;在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8分钟,间隔10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8分钟,间隔10分钟后再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搅拌;经过生物倍增反应从生物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出水。其进水和沉淀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6
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
经过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MLSS)浓度控制在7g/L,溶解氧(DO)浓度为控制在0.3mg/L,pH控制在7.9;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4g/L,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4mg/L,pH控制在7.6;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控制在7.8,采用碳酸钠调节pH;在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5分钟,间隔20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5分钟,间隔20分钟后再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搅拌;经过生物倍增反应从生物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出水。其进水和沉淀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7
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
经过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MLSS)浓度控制在8g/L,溶解氧(DO)浓度为控制在0.4mg/L,pH控制在7.8;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5g/L,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5mg/L,pH控制在7.5;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控制在7.6,采用碳酸钙调节pH;在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8分钟,间隔20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8分钟,间隔20分钟后再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搅拌;经过生物倍增反应从生物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出水。其进水和沉淀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8
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
经过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MLSS)浓度控制在10g/L,溶解氧(DO)浓度为控制在0.4mg/L,pH控制在7.6;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3g/L,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2mg/L,pH控制在7.4;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控制在7.5,采用碳酸氢镁调节pH;在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7分钟,间隔16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7分钟,间隔16分钟后再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搅拌;经过生物倍增反应从生物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出水。其进水和沉淀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实施例9
将待处理污水经过经过粗格栅把水中的漂浮物及在水流冲击下带来的大直径固态物质拦截下来,然后经过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的固体物质,而后流经沉砂池去除水中的砂石;
经过沉砂池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MLSS)浓度控制在8g/L,溶解氧(DO)浓度为控制在0.3mg/L,pH控制在7.5;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控制在5g/L,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02mg/L,pH控制在7.3;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控制在7.4,采用碳酸氢镁调节pH;在靠近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部分,搅拌时先顺时针搅拌5分钟,间隔10分钟后,再逆时针搅拌5分钟,间隔10分钟后再顺时针搅拌,如此循环搅拌;经过生物倍增反应从生物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后出水。其进水和沉淀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对污水进行预处理;
b.步骤a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倍增反应池进行反应;
其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6-10g/L,溶解氧浓度为0.3-0.5mg/L,pH为7.5-8.2;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2-6g/L,溶解氧浓度为0.02-0.06mg/L,pH为7.0-8.2;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活性污泥浓度和溶解氧浓度逐渐降低,pH为7.0-8.5;
c.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7-9g/L,溶解氧浓度为0.35-0.45mg/L,pH为7.8-8.0;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3-5g/L,溶解氧浓度为0.03-0.05mg/L,pH为7.2-8.0;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pH为7.2-8.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进水端的活性污泥浓度为8g/L,溶解氧浓度为0.4mg/L,pH为7.9;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出水端活性污泥浓度为4g/L,溶解氧浓度为0.04mg/L,pH为7.6;从进水端到出水端之间的pH为7.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采用碳酸盐或/和碳酸氢盐调节p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在生物倍增反应池的前半段进行搅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生物倍增反应池出水端的水部分回流至进水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采用斜管沉淀池进行沉淀。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b中需要补充活性污泥时将步骤c中沉淀后的污泥回流至所述生物倍增反应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58906.3A CN106477812A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58906.3A CN106477812A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77812A true CN106477812A (zh) | 2017-03-08 |
Family
ID=58271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58906.3A Pending CN106477812A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77812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88371A (zh) * | 2017-06-28 | 2017-09-22 | 湖南立川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高浓度养殖场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
CN109399867A (zh) * | 2018-12-11 | 2019-03-01 | 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硅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
CN110342638A (zh) * | 2019-07-19 | 2019-10-18 | 杭州迪利生态循环经济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双回流和梯度限氧的低碳氮比污水脱氮装置及其方法 |
CN112939361A (zh) * | 2021-02-05 | 2021-06-11 | 四川国润和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
CN113697953A (zh) * | 2021-08-11 | 2021-11-26 | 北京工业大学 | 基于逐步降低悬浮污泥浓度实现a2/o部分厌氧氨氧化工艺快速原位启动的装置与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0543B (zh) * | 2010-06-22 | 2012-04-18 | 凌志环保有限公司 | 高效稳定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CN104003591A (zh) * | 2014-06-24 | 2014-08-27 | 肖帅帅 | 一种反硝化协同生物倍增工艺 |
CN104003517A (zh) * | 2014-06-20 | 2014-08-27 | 必德普(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倍增污水脱氮处理系统和污水脱氮处理方法 |
-
2016
- 2016-10-28 CN CN201610958906.3A patent/CN10647781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80543B (zh) * | 2010-06-22 | 2012-04-18 | 凌志环保有限公司 | 高效稳定生物倍增工艺污水处理装置 |
CN104003517A (zh) * | 2014-06-20 | 2014-08-27 | 必德普(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倍增污水脱氮处理系统和污水脱氮处理方法 |
CN104003591A (zh) * | 2014-06-24 | 2014-08-27 | 肖帅帅 | 一种反硝化协同生物倍增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中国化纤行业发张与环境保护》", 31 March 2002, 中国纺织出版社 * |
刘建伟: "《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30 September 2016,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
张自杰,等: "《活性污泥生物学与反应动力学》", 30 September 1989,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
拉里•D•贝尼菲尔德,等: "《废水生物处理过程设计》", 31 August 1984,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蒋克彬,等: "《污水处理技术问答》", 31 January 2003, 中国石化出版社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88371A (zh) * | 2017-06-28 | 2017-09-22 | 湖南立川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高浓度养殖场有机污水处理方法 |
CN109399867A (zh) * | 2018-12-11 | 2019-03-01 | 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硅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
CN109399867B (zh) * | 2018-12-11 | 2022-01-28 | 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硅废水的生化处理方法 |
CN110342638A (zh) * | 2019-07-19 | 2019-10-18 | 杭州迪利生态循环经济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双回流和梯度限氧的低碳氮比污水脱氮装置及其方法 |
CN110342638B (zh) * | 2019-07-19 | 2020-05-08 | 杭州迪利生态循环经济工程有限公司 | 基于双回流和梯度限氧的低碳氮比污水脱氮装置及其方法 |
CN112939361A (zh) * | 2021-02-05 | 2021-06-11 | 四川国润和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
CN113697953A (zh) * | 2021-08-11 | 2021-11-26 | 北京工业大学 | 基于逐步降低悬浮污泥浓度实现a2/o部分厌氧氨氧化工艺快速原位启动的装置与方法 |
CN113697953B (zh) * | 2021-08-11 | 2023-08-11 | 北京工业大学 | 基于逐步降低悬浮污泥浓度实现a2/o部分厌氧氨氧化工艺快速原位启动的装置与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77812A (zh) | 污水生物倍增脱氮处理方法 | |
CN106277613B (zh) | 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 |
CN104710087B (zh) | 一种制革废水的缺氧-好氧综合处理方法 | |
CN101857340A (zh) | 一种涂装废水处理工艺方法 | |
US20070151932A1 (en) | Removal of phosphorous from wastewater | |
US9499424B2 (en) |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
CN105776740A (zh) | 一种维生素类发酵制药废水达标排放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 |
CN109467186B (zh) | 一种氨氮废水部分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高效脱氮方法 | |
CN105110553A (zh) | 一种高浓度淀粉废水的处理方法 | |
CN102765859A (zh) | 同时去除砷化镓晶片生产加工废水中砷和cod的处理方法 | |
CN102153240A (zh) | 甲硝唑生产废水处理方法 | |
Zahid et al. | Impacts of alum addition on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cloth-media MBR | |
CN108793405A (zh) | 构建污水脱氮除磷装置方法、脱氮除磷装置和脱氮除磷方法 | |
CN107399887A (zh) | 一种氨氮废水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处理方法 | |
JPS5881491A (ja) | 活性汚泥による汚水処理方法 | |
CN109384306A (zh) | 一种高钙高盐污水脱氮脱cod的处理工艺 | |
CN104944703B (zh) | 一种焦化废水优化处理工艺及装置 | |
CN109607786A (zh) | 一种组合式厌氧氨氧化-厌氧-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05710318U (zh) | 一种抗生素废水处理装置 | |
CN101857345A (zh) |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及工艺 | |
CN102381817B (zh) | 丙烯酰胺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CN209367927U (zh) | 一种高浓度有机氮废水处置设备 | |
CN201713417U (zh) |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曝气生物滤池装置 | |
CN107055972A (zh) | 复糟酿酒废水强化脱氮工艺 | |
CN212356952U (zh) | 模块化KtLM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