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3845B - 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73845B
CN106473845B CN201611128671.1A CN201611128671A CN106473845B CN 106473845 B CN106473845 B CN 106473845B CN 201611128671 A CN201611128671 A CN 201611128671A CN 106473845 B CN106473845 B CN 106473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otating shaft
axis hole
dypass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286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73845A (zh
Inventor
邹德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11286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73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73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3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73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3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30Joints
    • A61F2/44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 A61F2/4455Joints for the spine, e.g. vertebrae, spinal discs for the fusion of spinal bodies, e.g. intervertebral fusion of adjacent spinal bodies, e.g. fusion c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17/7061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for stabilising vertebrae or discs by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of their tissues, e.g. using implanted medication or fluid exchan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56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61B17/58Surgical instruments or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osteosynthesis, e.g. bone plates, screws, setting implements or the like
    • A61B17/68Internal fixation devices, including fasteners and spinal fixators, even if a part thereof projects from the skin
    • A61B17/70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 A61B2017/7073Spinal positioners or stabilisers ; Bone stabilisers comprising fluid filler in an implant with intervertebral connecting element crossing an imaginary spinal median surfac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所述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包括:中空的边框和设置在所述中空的边框上的翻板;所述翻板包括:转轴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上面板包括:上平板和从所述上平板的端部向下延伸的上弯板;所述下面板包括:下平板和从所述下平板的端部向上延伸的下弯板;所述上弯板和下弯板均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边框中,所述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还包括:对所述转轴定位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的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边框内;推扭,设置在所述边框的外侧面上并且连接所述传动装置。比较于现行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及其复杂高风险、高代价的手术方式,本发明具有明显优势。

Description

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椎间盘手术中用的椎间植骨融合器,即一种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背景技术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世纪相交,沉寂千年的脊柱外科领域,无论从手术入路及多学科发展成果综合应用的手术技术,有如“井喷”一样,展现了跨越历史的进步。随着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病理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椎间植骨融合正在取代传统的侧后方融合,成为对脊柱退变修复重建手术获得成功满意疗效的“核心要素”;并随时间推移,被越来越多疗效满意的病例所证实,而确立了其在当代脊柱修复性手术中的主导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以此催生并不断促进入路应用解剖的深入研究及手术技术的进步。多种类型的椎间植骨融合器被临床医生接受并开始大量在临床应用,成为了使退变失稳的脊柱重新恢复稳定支持结构的生理功能的重要构件。
毫无疑问,形态解剖、功能解剖及运动生物力学多学科综合研究的进展,已经充分证实了作为人体承重之柱和软体运动之梁的脊柱,其衰老退变均源于“动”和“静”的结合点,即每一骨性椎节之间的关节结构—椎间盘;而无血管供应、无神经支配,对退变和衰老,是完全不具备修复和再生的功能的;当退变发展至完全丧失生理功能时,狭窄和松动、移位是其必然的结局;而此时导致的因失稳引起脊柱四周的软组织因过度维稳而疲劳,产生持续性疼痛;当椎管内神经因增生的骨赘(刺)压迫而产生的感觉运动障碍时,只有手术重建椎间隙高度,稳定失稳的节段,才是恢复生理功能唯一途径。
虽然对此因果关系的必然逻辑有了清晰的认知,但由于脊柱椎间关节椎间盘在人体所处的“中心”,“深在”的特殊解剖位置,前方有胸腹腔内大量重要的脏器,双侧为人体的最宽处且大量的肌肉软组织包绕,而只有后背沿中线切口,沿棘突向两侧剥离脊旁背部肌群,而到达脊柱的后部边缘结构骨性椎板及双侧小关节。要达到椎间盘,必须再经过椎板、小关节突、脊髓神经及神经根,并且,仅能以中线纵行的棘突为分界线,从一侧进入。因脊髓神经组织的阻隔,只能将其小心的适当游离并轻柔牵开,十分谨慎的加以保护。因此,必然也只能是一个狭小的通道;显见,从后方入路,无论是对退变失功能的椎间盘组织的清除,还是对力学上合理空间的成形,直至足够体积的融合器的植入,使其充分发挥界面间固定及有效支撑功能,都将是困难重重的过程。而实践中,成千上万的脊柱外科医生,在现有技术条件及器械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只能靠自身的手技来克服困难、弥补缺陷。因此,疗效也不可能均等一致。有如理论逻辑那样,结果必然有显著的差异性和诸多的并发症。
研究证明:从后路一侧植入的最大可能体积的融合器,作为单一固体,其体积不足椎间隙空间的1/10,因此,力学上界面间固定和承载分担脊柱轴向载荷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而常常不得不从另一侧再行解剖显露进入,放置双枚融合器,从而增加手术时间、风险及经济代价,尤其是对有位置错动失稳的病变,如“脊柱滑脱”。迄今为止,椎间融合器完全不具备复位及固定的功能,而对“脊柱滑脱”不得不手术的患者,迄今也只能用复杂的手术,由后路手术充分显露,并完成至少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通过螺钉尾端外延连杆进行机械操作,向后提拉滑移的椎体,使其复位,然后,再由后路植入融合器,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之后,再实现椎间融合。而事实上,脊柱椎体所有滑移错位的发生,恰恰是起源于椎间隙椎间盘的退变、松动、狭窄,但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至今仍无能够在问题的发源地源头实施最有效的直接复位并支撑固定的器械和技术路线,而不得不舍近求远。在远离滑脱轴心的后外部,通过直径仅比植入螺钉大2-3mm管状椎弓根,将螺钉钻入前方的椎体,这一操作过程,就好比一名射手在打百米之外的靶子,必须枪枪十环,弹弹命中靶心,稍有失误,螺钉即可破出,伤及内侧的脊髓神经或前外侧的大血管和脏器,故而时时考验着千百个医生技术和挑战着每一个患者的勇气。只有钉好至少四枚螺钉,才可对滑移错位的椎体提拉、复位,好比高楼间两层有错位,不是从内部中心对准轴心,实现轴向复位固定,而在外周搭架子,推、拉、对齐再固定一样。
问题的起源已然明确,千百年遗传进化的直立行走的脊柱动物的形态解剖位置,在进化论中处在了优胜劣汰的相对恒定的漫长时期而不可更改,那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只能是如何顺畅的到达脊柱的轴心?后路即使凭借再灵巧的双手,也只能创建一个有限的狭小的通道(直径约15mm),前路要经过胸腔、腹腔诸多脏器,手术真有如“开膛破肚”。虽然现代外科技术对此已不在话下,但事实上,做为医患双方来讲,均处于除非不得已,一般不为之(如脊柱椎体的恶性肿瘤切除);而身体两侧(双外侧)又是人体椭圆横切面的最大横径,具有从体表到轴心的最长距离,虽然内部结构仅为多层叠加的肌层,无重要脏器和血管,但因为路径最长,甚至可达20cm以上。因此,体表需做长长的切口,并逐层分离厚实的肌肉,可谓“巨创”,而一般也不为之;故全球80%以上的脊柱手术,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后方入路。
本世纪初,源自于现代外科微创精准手术的精确打击“定点清除”战术在现代战争中成功的应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精准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侧路小切口(2cm)直通道穿过肌层,到达脊柱腰椎的侧方直接进入椎间盘的技术。
然而目前,从侧方直接进入椎间盘椎的手术缺乏有效的器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为从身体侧方入路,直接到达脊柱侧方并进入椎间隙的手术提供器械保障。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所述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包括:中空的边框和设置在所述中空的边框上的翻板;
所述翻板包括:转轴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中空的边框的宽度;
所述上面板包括:上平板和从所述上平板的端部向下延伸的上弯板;
所述下面板包括:下平板和从所述下平板的端部向上延伸的下弯板;
所述上平板和所述下平板均为矩形的直板,所述上平板平行所述下平板;并且所述上平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下平板的宽度;所述上平板的长度等于所述下平板的长度;
所述上弯板和下弯板均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边框中;
所述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还包括:
对所述转轴定位的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边框内;
推扭,设置在所述边框的外侧面上并且连接所述传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的边框包括:依次首尾衔接形成矩形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围成上下通透的空腔;其中,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框和第四边框相对设置;
第一轴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上,并且所述第一轴孔位于所述第一边框的中点之外;
第二轴孔,设置在所述第三边框上,所述第二轴孔位于所述第三边框的中点之外;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的连线平行所述第二边框;
所述转轴具有两端,分别为转轴的第一端和转轴的第二端;
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外侧设有齿牙,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孔中;
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孔中;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内,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孔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轴孔连通;
齿条,能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内和所述定位槽中,并能从所述定位槽进入到第一轴孔中;
限位孔,为长条形,开设在所述第一边框的外侧面上并连通所述定位槽,并且所述限位孔和所述定位槽均位于所述第一轴孔的同一侧;
其中,所述齿条能够卡住并锁紧所述齿牙;所述推扭能移动的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并且所述推扭连接所述齿条。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推扭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装置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轴孔的两侧,两个所述推扭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轴孔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一边框两端的距离之比为一比二。
进一步地,所述上平板的外缘尺寸和下平板的外缘尺寸大于所述中空的边框的内缘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上平板的外缘尺寸和下平板的外缘尺寸等于所述中空的边框的外缘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卡口为六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边框的长度。
本发明通过简单操作,实现在椎间隙核心部位对滑脱的椎体直接复位并支撑固定,实现对椎体终板穹隆部凹陷的有效填充支撑,实现重建下腰椎生理弯曲前高大于后高的椎间隙,实现在椎间隙中央区域承重轴心直接垂直固定上下椎体,仅一个小切口入路,一次操作,即可完成复位、平衡稳定,比较于现行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及其复杂高风险、高代价的手术方式,具有明显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翻板处于未展开的状态;
图2为本发明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翻板处于展开的状态;
图3为本发明的边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翻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边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边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边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翻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翻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翻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准备用于待手术部位时的状态;
图15为将本发明放入于手术部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于手术部位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通过本发明使手术部位复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500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1边框 3翻板
11第一边框 12第二边框 13第三边框 14第四边框
110第一轴孔 111推扭 112第二轴孔 115定位槽 116限位孔
31上面板 32转轴的第一端32转轴的第二端 35下面板
311上平板 312上弯板 351下平板 352下弯板
331齿牙 335卡口
60椎间隙 601填充空间 61脊椎椎体 62脊椎椎体 610支撑面 620支撑面
7碎骨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包括:中空的边框1和设置在所述中空的边框上的翻板3;翻板3可以在边框1中转动;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中空的边框1包括:依次首尾衔接形成矩形的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三边框13和第四边框13,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围成上下通透的空腔;其中,所述第一边框11和所述第三边框13相对设置,相互为对边;所述第二边框12和第四边框14相对设置,相互为对边;
第一轴孔110,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11上,并且所述第一轴孔110位于所述第一边框11的中点之外,第一轴孔110距离第一边框11两端的距离不等;
如图5所示,定位槽115,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11内,所述定位槽115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孔110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轴孔110连通;
传动装置(例如为齿条),能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内和所述定位槽115中,并能从所述定位槽进入到第一轴孔中;可以起到对转轴定位的作用,或者起到在转轴的作用下进行滑动的作用;
如图3、图5和图7所示,限位孔116,为长条形,开设在所述第一边框11的外侧面上并连通所述定位槽115,并且所述限位孔116和所述定位槽115均位于所述第一轴孔110的同一侧;
推扭111,能移动的设置在所述限位孔110中,并且所述推扭111连接所述传动装置;
第二轴孔112,设置在所述第三边框13上,所述第二轴孔112位于所述第三边框的中点之外;所述第一轴孔111和所述第二轴孔112的连线平行所述第二边框12;
如图2、图8、图9、图10、图12所示,所述翻板3包括:转轴和通过所述转轴连接的上面板31和下面板35;
所述上面板31包括:上平板311和从所述上平板的端部向下延伸的上弯板312;
所述下面板35包括:下平板351和从所述下平板的端部向上延伸的下弯板352;
如图4、图8和图12所示,所述上平板311平行所述下平板351并且均为矩形的直板;所述上平板311的宽度大于所述下平板351的宽度;所述上平板311的长度等于所述下平板351的长度,并且所述上平板封盖住所述空腔上端的一部分;所述下平板封盖住空腔下端的一部分;上面板31或者下面板35的投影宽度或者有效封盖空腔的宽度总小于空腔的宽度,无论翻板处于打开还是闭合,空腔上端和下端总有一部分露出在外;以便填充手术所用的材料;如图1和图15、图16所示,空腔上下两端未被覆盖的空间,即为移植碎骨粒装填仓,使用前,将碎骨粒填入直至充填满;
所述上弯板312和下弯板352均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所述转轴具有两端,分别为转轴的第一端33和转轴的第二端32;转轴的第一端33和转轴的第二端32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33外侧设有齿牙331,例如为单向直角锯齿状角纹;所述转轴的第一端33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孔110中;所述传动装置(例如包括齿条)能够驱动并卡住所述齿牙331;转轴的第一端33一方面起到转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还与传动装置配合起到定位作用;
所述转轴的第二端32,可以为光轴,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孔112中。
由于齿牙的咬合,上、下面板升举呈步进;单向顺时针旋转转轴,上、下面板向两侧分离同时移动边框限位孔116内推扭111,可将边框轴孔内的(例如为齿条上的)齿牙(弹性直角单向锯齿)回缩,即可使上下面板逆时针复原。
通过不在边框中心位置的转轴,以及不等长的上、下面板,并通过拨动推扭,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使转轴的齿牙与齿条配合,使得转轴的第一端的33转动,因而上、下面板举升,实现翻板的翻转,对其支撑脊椎椎体61和脊椎椎体62的支撑面610和支撑面620所产生的支撑效果,如图12、图13和图16所示,不是两平行线(面),而是梯形,与下腰部生理弯曲、椎间盘前高大于后高的梯形解剖间隙完全适配,重建并维持下腰部的生理弯曲。
推扭与转轴之间是单向不可逆的齿牙(齿轮)传动关系。推扭连接具有单向齿牙的齿条,具有单向齿牙的齿条与带齿牙的转轴为齿轮传动关系,或者具有单向齿牙的齿条与带齿牙的转轴为啮合关系。
本发明的植骨融合器送入体内定位后,通过转动将其送入的器械,产生不对称面板前上后下的分离动作,对抗椎体间产生滑移错位的力量,使其复位。此动作为步进不可逆。拨动推扭或带动推扭移动后,推扭进入一个限位孔端部的定位卡口中,推扭与转轴配合,保持对转轴的锁紧。
推扭连接有推扭内置弹簧(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11内),推扭内置弹簧有如弹子锁的弹子或门撞锁的锁舌,该推扭内置弹簧还连接齿条,即推扭内置弹簧(为压缩弹簧)连接在推扭与齿条之间,起对推扭的回复作用,对齿条起预紧作用。当需要锁紧转轴时,推动推扭,将推扭推入到限位孔端部的定位卡口中,推扭定位,推扭压紧弹簧,弹簧压紧齿条,齿条与转轴上的齿牙形成单向不可逆的锁紧。需要回复时,使推扭脱离限位孔端部的定位卡口,弹簧伸展,将推扭送回原位,同时,弹簧解除对齿条的压紧,从而解除推扭与转轴的锁紧。外置的双侧推扭,用手或工具向两侧分开时,转轴可逆复原,此功能是在植入人体前检验融合器盖板的有效性,可靠性及最大行程而设置。另,本发明的植骨融合器置入体内后,一旦某种原因必须取出时,用手术工具伸入体内将两推扭分开即可使盖板复位,取出融合器。
带齿牙的转轴是被与其连接并将其送入体内椎间隙并定位后的,与此融合器配套的专用延伸到切口体外的长柄手术器械(例如为能够与带齿牙的转轴相配套的扳手,即多齿的套状扳手)操控转动的,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同类手术的共同方法,也是现有技术。这类专用器械均具备以下功能:与融合器将两推扭向两侧分开,即可使内与其连接的单向齿牙回缩,带单向齿牙的转轴即可双向转动,将推扭释放,齿条上的单向齿牙伸出与带齿牙的转轴咬合,即单向锁定,仅允许转轴单向转动、步进不可逆。推扭与转轴可逆的连接,将其送入体内并确认定位后将其释放。
如图14所示,示出了腰椎滑脱侧面,脊椎椎体61和脊椎椎体62之间产生错动,通过术前清理,例如使用中空长方体一次性切割刀,清理椎间隙60,清除退变椎间盘组织,产生与融合器500初始体积完全适配的椎间盘间隙空间,即填充空间601;
如图15所示,将本发明的融合器500送入装填此空间,即填充空间601,完成初步支撑;
如图16所示,顺时针旋转端面转轴,则上面长面板(上面板)呈角度升举。随着角度加大,对上位向前、向下滑移的椎体,产生直接的向上、向后的升举力,下面的短面板(下面板)向下呈角度张开,固定下位椎体(脊椎椎体62)的同时,产生对下位椎体直接的向下、向前的推力,直至滑移椎体达到完全解剖复位。除融合器自身装载的碎骨粒7外,继续填入碎骨粒,直至包埋融合器500,填满所有剩余空间;
图17示出了复位后脊柱,脊椎椎体61和脊椎椎体62之间不再错位,可见单侧送入的融合器,其长度可达对侧,其上、下面板呈角张开后,完全充填椎间隙60,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达到良好的平衡,稳定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11、图12所示,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推扭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装置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轴孔110的两侧,两个所述推扭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轴孔的两侧。即一个传动装置和一个推扭组成一组驱动定位装置,两个传动装置和两个推扭组成两组驱动定位装置;两组驱动定位装置分别位于第一轴孔110的两侧,其中,一组驱动定位装置用于在第一轴孔110的一侧驱动转轴转动,另一组驱动定位装置用于在第一轴孔110的另一侧定位转轴;正转时,可以用左边的一组驱动定位装置进行驱动,用右边的另一组驱动定位装置定位;反转时,则相反。这样,操作快捷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孔110与所述第一边框11两端的距离之比为一比二。即第一轴孔110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11的三分之一处,便于两端都能方便的填充碎骨粒。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11所示,所述上平板的外缘尺寸和下平板的外缘尺寸大于所述中空的边框的内缘尺寸,以便上平板、下平板展开前能够平稳的支撑在边框上。
进一步地,如图11、图15、图16所示,所述上平板的外缘尺寸和下平板的外缘尺寸等于所述中空的边框的外缘尺寸,以做到完整的卡合,减少多余的尺寸,减少手术创面。
进一步地,如图4、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转轴的第一端33的端面上设有卡口335,以便直接通过卡口进行转动转轴。一方面增加了转轴转动的驱动方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保险系数,防止推扭失灵带来的不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边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边框的长度,以便翻板翻转快。
进一步地,所述卡口335为六角形,便于和普通的拧螺钉的工具相配套、通用。这样,可以采用六角扳手,像拧普通的六角螺钉一样的方式,拧卡口,带动转轴转动。
本发明在椎间隙轴心位置,对滑移错位的椎体进行直接复位;对不规则平面穹隆凹陷死腔的有效填充;对处于生理弯曲节段椎间隙前高大于后高的矩形空间的重建及有效维持。
本发明是一种从身体侧方入路,直接到达脊柱侧方并进入椎间隙的椎间融合器,通过简单操作,实现在椎间隙核心部位对滑脱的椎体直接复位并支撑固定,实现对椎体终板穹隆部凹陷的有效填充支撑,实现重建下腰椎生理弯曲前高大于后高的椎间隙,实现在椎间隙中央区域承重轴心直接垂直固定上下椎体,仅一个小切口入路,一次操作,即可完成复位、平衡稳定,比较于现行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及其复杂高风险、高代价的手术方式,具有明显优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为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包括:中空的边框和设置在所述中空的边框上的翻板;
所述翻板包括:转轴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的上面板和下面板;所述上面板和下面板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中空的边框的宽度;
所述上面板包括:上平板和从所述上平板的端部向下延伸的上弯板;
所述下面板包括:下平板和从所述下平板的端部向上延伸的下弯板;
所述上平板和所述下平板均为矩形的直板,所述上平板平行所述下平板;并且所述上平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下平板的宽度;所述上平板的长度等于所述下平板的长度;
所述上弯板和下弯板均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边框中;
所述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还包括:
对所述转轴定位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边框内;
推扭,设置在所述边框的外侧面上并且连接所述传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的边框包括:依次首尾衔接形成矩形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围成上下通透的空腔;其中,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边框和第四边框相对设置;
第一轴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上,并且所述第一轴孔位于所述第一边框的中点之外;
第二轴孔,设置在所述第三边框上,所述第二轴孔位于所述第三边框的中点之外;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的连线平行所述第二边框;
所述转轴具有两端,分别为转轴的第一端和转轴的第二端;
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外侧设有齿牙,所述转轴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孔中;
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轴孔中;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
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内,所述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轴孔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轴孔连通;
齿条,能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框内和所述定位槽中,并能从所述定位槽进入到第一轴孔中;
限位孔,为长条形,开设在所述第一边框的外侧面上并连通所述定位槽,并且所述限位孔和所述定位槽均位于所述第一轴孔的同一侧;
其中,所述齿条能够卡住并锁紧所述齿牙;所述推扭能移动的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中,并且所述推扭连接所述齿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和所述推扭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装置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轴孔的两侧,两个所述推扭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一轴孔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一边框两端的距离之比为一比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的外缘尺寸和下平板的外缘尺寸大于所述中空的边框的内缘尺寸。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板的外缘尺寸和下平板的外缘尺寸等于所述中空的边框的外缘尺寸。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卡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为六角形。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边框的长度。
CN201611128671.1A 2016-12-09 2016-12-09 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Active CN106473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8671.1A CN106473845B (zh) 2016-12-09 2016-12-09 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128671.1A CN106473845B (zh) 2016-12-09 2016-12-09 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3845A CN106473845A (zh) 2017-03-08
CN106473845B true CN106473845B (zh) 2017-12-26

Family

ID=58275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28671.1A Active CN106473845B (zh) 2016-12-09 2016-12-09 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738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7859A (zh) * 2017-12-01 2018-05-08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一种固定脊柱融合器
CN110464516B (zh) * 2019-09-04 2020-05-22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一种椎间融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8579B2 (en) * 2001-02-04 2006-10-10 Sdgi Holdings, Inc. Instrumentation for inserting an expandable interbody spinal fusion implant
GB0620400D0 (en) * 2006-10-13 2006-11-22 Seddon Peter Spinal implant
US9216095B2 (en) * 2009-10-15 2015-12-22 Globus Medical, Inc. Expandable fus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thereof
CN101828979B (zh) * 2010-04-29 2011-12-21 杨晋才 一种人工颈椎椎体与椎间盘复合体
US9522070B2 (en) * 2013-03-07 2016-12-20 Interventional Spine, Inc. Intervertebral implant
US9211197B2 (en) * 2013-03-14 2015-12-15 Atlas Spine, Inc. Expandable corpectomy device
US9149368B1 (en) * 2013-03-15 2015-10-06 Wade K. Jensen Spondylolithesis reduction spinal insert fusion cage and method of reducing spondylolithesis
US10363142B2 (en) * 2014-12-11 2019-07-30 K2M, Inc. Expandable spinal impla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3845A (zh)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08014T5 (es) Aparato para la distracción y la fusión espinal
DE60132304T2 (de)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therapeuthischer behandlungen in der wirbelsäule
Stener Total spondylectomy in chondrosarcoma arising from the seventh thoracic vertebra
ES2254830T3 (es) Procedimiento y aparato de insercion de implantes espinales.
CN108013954A (zh) 具有偏置尖端的可扩张的脊柱植入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JP2003511191A (ja) 身体内部領域にアクセスする手持ち式機器
JP2003522588A (ja) 軸方向の脊椎インプラントと、脊柱の椎骨内に軸方向の脊椎インプラントを移植する装置
CN108697446A (zh) 用于逐渐对齐脊椎的皮下植入式装置和用于逐渐延长骨的皮下植入式装置
CN106473845B (zh) 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CN108742810A (zh) 一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
CN101856262B (zh) 胫骨近端平台内后侧解剖型支撑锁定接骨板
CN108742953A (zh) 一种微创双皮质椎体螺钉自稳式“耳”型腰椎椎间融合器
CN107530112A (zh) 脊柱植入系统及使用方法
EP1609444A1 (en) Implant capable of being implanted through a pedicle for vertebral body reconstruction
CN109350208A (zh) 一种用于椎体后方的钛合金植骨床装置
CN106473846B (zh) 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器
CN206792522U (zh) 侧路自膨胀椎间植骨融合器
CN202446235U (zh) 全内置式可膨胀型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
CN101856261B (zh) 胫骨近端平台外后侧解剖型支撑锁定接骨板
CN106073876B (zh) 融合器
CN206792523U (zh) 脊柱侧路椎间固定融合器
CN109157311A (zh) 一种微创置入形状记忆椎间融合器
CN206261657U (zh) 融合器
CN108236493A (zh) 脊柱侧弯钉棒矫正支架系统
CN101869505B (zh) 胫骨近端平台后方解剖型支撑锁定接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