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9914A - 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9914A
CN106469914A CN201610974030.1A CN201610974030A CN106469914A CN 106469914 A CN106469914 A CN 106469914A CN 201610974030 A CN201610974030 A CN 201610974030A CN 106469914 A CN106469914 A CN 106469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transformer
load
feeder line
feeder
f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40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9914B (zh
Inventor
肖峻
刚发运
郭伟
蒋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9740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699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469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9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9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9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步骤一、建立柔性配电网TSC数学模型;步骤二、将第一步的数学模型进行变形输入到线性规划软件中进行求解;步骤三、对求解方法做进一步处理,使得达到TSC时各馈线负荷不出现重载或者轻载的情况,进而得到柔性配电网TSC均衡数学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传统的N‑1故障校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已应用于国内外多端柔性闭环中压配电网示范工程的可研论证中,在示范工程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柔性配电网)规划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装置改造后的配电网的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压配电网,由于短路电流控制的原因被迫采取闭环设计的开环运行模式。开环运行模式对可靠性、供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带来很大困难。随着柔性直流(柔直)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柔性化是未来城市配电网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将柔直技术应用到交流配电网中,改变了现有闭环设计的开环运行模式,从而实现配电网柔性闭环运行模式。柔性闭环运行模式能够一定程度改变潮流的自然分布、调控相关馈线的有功与无功,具有控制连续、响应速度快和能频繁动作等特点,有希望解决城市配电网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
柔直技术在配电网中应用正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评估方面;2)微网分布式发电接入方面;3)自动化与保护方面;4)运行控制方面。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本文从规划角度研究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
最大供电能力(Total Supply Capability,TSC)是配电网规划的关键指标,同时反映了安全性与效率。目前TSC的研究已有较多进展,但对于电力电子化配电网的TSC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发明建立了柔性配电网的TSC模型与求解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实现了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TSC以及馈线负荷分布情况的计算,为以后柔性配电网的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原则。
本发明的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柔性配电网TSC数学模型,包括:
目标函数,表示如下:
MaxLTSC=∑Si (1)
式(1)表示TSC为柔性配电网所有主变负荷Si之和的最大值,即所求柔性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
等式约束,表示如下:
式(2)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分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的总负荷,根据与馈线m相连的对端馈线负荷裕度的高低,柔性开闭站FSS将馈线m的负荷按需连续分成几部分,其中每一部分转带给不同的馈线,所有转带出去的负荷之和等于该馈线的总负荷;
式(2)中子式二为主变-馈线负荷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所带的负荷等于其母线上所出的所有馈线负荷之和;
式(2)中子式三为主变-馈线负荷转带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发生N-1故障时转带给主变j的负荷是通过与两台主变相连的馈线之间的负荷转带完成的;
不等式约束,表示如下:
式(3)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FSS容量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故障后,其馈线m所带的负荷必须不大于FSS的端口容量;
式(3)中子式二为馈线N-1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故障后,其负荷通过与FSS联络的馈线转带给出自主变j的馈线n,负荷转带后馈线n不能过载;
式(3)中子式三为主变间负荷转带约束,表示主变j接受故障主变i的转移负荷后不超过主变j的α倍额定容量,允许主变短时过载,α为主变短时过载系数;
上述公式中各参数含义说明:
FSS表示柔性开闭站;LTSC为TSC值;Si表示主变i所带的负荷;表示第I个FSS的端口容量,假定FSS的每个端口容量都一样;表示出自主变i的馈线m所带负荷;表示出自主变i的馈线m在发生N-1故障时向出自主变j的馈线n转移的负荷;表示出自主变j的馈线n的馈线容量;Si,j表示发生N-1故障时,主变i向主变j转移的负荷;Sj,max表示主变j的额定容量;Φ(i)表示所有出自主变i的馈线集合;Φ(I)表示所有与第I个FSS相连的馈线集合;Φ(f)为通过第I个FSS与馈线m相联络且属于主变j的馈线集合;iΩj为主变i通过第I个FSS与主变j相连;α表示主变过载系数;
步骤二、得到柔性配电网TSC求解方法:将第一步的数学模型进行变形输入到线性规划软件中进行求解引入以下矩阵:
(a)主变联络矩阵Ct,其为阶矩阵,为主变数量,矩阵元素表示第i台主变与第j台主变的联络关系,当主变存在联络关系时否则当i=j时,
(b)馈线联络矩阵Cf,其为阶矩阵,为馈线数量,矩阵元素表示第m回馈线与第n回馈线间的联络关系,当馈线间存在联络关系时否则当m=n时,
(c)主变容量矩阵Rt,其为阶矩阵,矩阵元素Sj,max表示主变j的额定容量。
(d)馈线容量矩阵Rf,其为阶矩阵,矩阵元素表示主变j的馈线n的额定容量。
(e)FSS容量矩阵RFSS,其为阶矩阵,为FSS数量,矩阵元素表示第I个FSS的容量。
因此,计算柔性配电网TSC方法如下:
目标函数与步骤一相同;
等式约束(2)式变形为:
式(4)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分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的总负荷,根据与馈线m相连的对端馈线负荷裕度的高低,FSS将馈线m的负荷按需连续分成几部分,其中每一部分转带给不同的馈线,所有转带出去的负荷之和等于该馈线的总负荷;
式(4)中子式二为主变-馈线负荷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所带的负荷等于其母线上所出的所有馈线负荷之和;
式(4)中子式三为主变-馈线负荷转带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发生N-1故障时转带给主变j的负荷是通过与两台主变相连的馈线之间的负荷转带完成的;
不等式约束(3)式变形为:
式(5)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FSS容量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故障后,其馈线m所带的负荷必须不大于FSS的端口容量;
式(5)中子式二为馈线N-1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后,其负荷通过与FSS联络的馈线转带给出自主变j的馈线n,负荷转带后馈线n不能过载;
式(5)中子式三为主变间负荷转带约束,表示主变j接受故障主变i的转移负荷后不超过主变j的α倍额定容量,允许主变短时过载,α为主变短时过载系数;
上述变形后的模型参数与变形前的定义一样,此外与FSS相联络的馈线和主变,在Cf和Ct两个联络矩阵中,相对应的元素全是1。
步骤三、对求解方法做进一步处理,使得达到TSC时各馈线负荷不出现重载或者轻载的情况,进而得到柔性配电网TSC均衡数学模型:
将馈线负荷的均衡度作为目标函数:
其中,DVLR表示馈线负荷的方差;表示馈线负荷的平均值;
结合将计算模型的目标函数(1)式作为均衡模型的约束条件,其余约束(4)~(5)式条件不变,即可求得均衡模型下、柔性配电网达到TSC时的馈线负荷均衡分布结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传统的N-1故障校验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已应用于国内外多端柔性闭环中压配电网示范工程的可研论证中,在示范工程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10kV柔性配电网示范工程的规划网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整个过程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建立柔性配电网TSC数学模型,包括:
a.目标函数,表示如下:
MaxLTSC=∑Si (1)
式(1)表示TSC为柔性配电网所有主变负荷Si之和的最大值,即所求柔性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
b.等式约束表示如下:
式(2)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分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的总负荷,根据与馈线m相连的对端馈线负荷裕度的高低,柔性开闭站(FSS)将馈线m的负荷按需连续分成几部分,其中每一部分转带给不同的馈线,所有转带出去的负荷之和等于该馈线的总负荷;
式(2)中子式二为主变-馈线负荷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所带的负荷等于其母线上所出的所有馈线负荷之和;
式(2)中子式三为主变-馈线负荷转带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发生N-1故障时转带给主变j的负荷是通过与两台主变相连的馈线之间的负荷转带完成的;
c.不等式约束表示如下:
式(3)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FSS容量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故障后,其馈线m所带的负荷必须不大于FSS的端口容量;
式(3)中子式二为馈线N-1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故障后,其负荷通过与FSS联络的馈线转带给出自主变j的馈线n,负荷转带后馈线n不能过载;
式(3)中子式三为主变间负荷转带约束,表示主变j接受故障主变i的转移负荷后不超过主变j的α倍额定容量(允许主变短时过载,α为主变短时过载系数,一般取1.3)。
上述公式中各参数含义说明:
FSS表示柔性开闭站;LTSC为TSC值;Si表示主变i所带的负荷;表示第I个FSS的端口容量,假定FSS的每个端口容量都一样;表示出自主变i的馈线m所带负荷;表示出自主变i的馈线m在发生N-1故障时向出自主变j的馈线n转移的负荷;表示出自主变j的馈线n的馈线容量;Si,j表示发生N-1故障时,主变i向主变j转移的负荷;Sj,max表示主变j的额定容量;Φ(i)表示所有出自主变i的馈线集合;Φ(I)表示所有与第I个FSS相连的馈线集合;Φ(f)为通过第I个FSS与馈线m相联络且属于主变j的馈线集合;iΩj为主变i通过第I个FSS与主变j相连;α表示主变过载系数;
步骤二、得到计算柔性配电网TSC方法:对第一步的数学模型进行变形输入到线性规划软件(如Lingo)中进行求解,这里引入以下矩阵:
(a)主变联络矩阵Ct,其为阶矩阵,为主变数量,矩阵元素表示第i台主变与第j台主变的联络关系,当主变存在联络关系时否则当i=j时,
(b)馈线联络矩阵Cf,其为阶矩阵,为馈线数量,矩阵元素表示第m回馈线与第n回馈线间的联络关系,当馈线间存在联络关系时否则当m=n时,
(c)主变容量矩阵Rt,其为阶矩阵,矩阵元素Sj,max表示主变j的额定容量。
(d)馈线容量矩阵Rf,其为阶矩阵,矩阵元素表示主变j的馈线n的额定容量。
(e)FSS容量矩阵RFSS,其为阶矩阵,为FSS数量,矩阵元素表示第I个FSS的容量。
因此,计算柔性配电网TSC方法如下:
目标函数与步骤一相同;
等式约束(2)式变形为:
式(4)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分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的总负荷,根据与馈线m相连的对端馈线负荷裕度的高低,FSS将馈线m的负荷按需连续分成几部分,其中每一部分转带给不同的馈线,所有转带出去的负荷之和等于该馈线的总负荷。
式(4)中子式二为主变-馈线负荷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所带的负荷等于其母线上所出的所有馈线负荷之和。
式(4)中子式三为主变-馈线负荷转带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发生N-1故障时转带给主变j的负荷是通过与两台主变相连的馈线之间的负荷转带完成的。
不等式约束(3)式变形为:
式(5)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FSS容量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故障后,其馈线m所带的负荷必须不大于FSS的端口容量;
式(5)中子式二为馈线N-1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后,其负荷通过与FSS联络的馈线转带给出自主变j的馈线n,负荷转带后馈线n不能过载;
式(5)中子式三为主变间负荷转带约束,表示主变j接受故障主变i的转移负荷后不超过主变j的α倍额定容量(允许主变短时过载,α为主变短时过载系数,一般取1.3)。
上述变形后的模型参数与变形前的定义一样,此外与FSS相联络的馈线和主变,在Cf和Ct两个联络矩阵中,相对应的元素全是1。
步骤三、得到柔性配电网TSC均衡数学模型:所有约束经过处理后,能够通过线性规划软件直接计算得到柔性配电网的TSC,但是此模型解并不唯一,计算得到的TSC时的负荷分布可能会分布不均,因此,从规划和运行角度,希望系统达到TSC时各馈线负荷的差异应尽可能小一些,不出现重载或者轻载的情况,故对求解方法做进一步处理。
将馈线负荷的均衡度作为目标函数:
其中,DVLR表示馈线负荷的方差;表示馈线负荷的平均值;将计算模型的目标函数(1)式作为均衡模型的约束条件,其余约束(4)~(5)式条件不变,通过矩阵的引入即可求得均衡模型下,柔性配电网达到TSC时的馈线负荷均衡分布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如下:
1、算例数据设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国内外首个多端柔性闭环中压配电网示范工程为分析对象,工程选址采用三端柔性直流装置。如图1所示,为该区域10kV柔性配电网示范工程的规划网架构示意图。该架构由2座110kV变电站(S1~S2)、4台40MVA变压器(主变)、12条回馈线F1~F12、12个等效负荷L1~L12、4座三端FSS组成(A1~A4、B1~B4、C1~C4表示FSS三个端口所在的节点);。馈线的容量均为8.92MVA,每个FSS的三个端口的容量均为10MVA。
2、生成矩阵
生成所需矩阵,包括(a)主变联络矩阵Ct;(b)馈线联络矩阵Cf;(c)主变容量矩阵Rt;(d)馈线容量矩阵Rf;(e)FSS容量矩阵RFSS
3、利用计算柔性配电网TSC方法,将线性化的模型输入到Lingo中求解,最终求得如图1所示算例的TSC为71.35MVA。
4、利用计算TSC均衡数学模型方法求得馈线负荷分布
将上述3中所求TSC值作为均衡模型中的约束条件,其余约束(第三步中的线性化的约束)不变,将馈线负荷均衡度作为目标函数,可求得均衡条件下,算例的馈线负荷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柔性配电网达到TSC时的馈线负荷分布
注:从上述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柔性配电网能达到馈线负荷完全平均分布,可真正实现TSC。

Claims (1)

1.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柔性配电网TSC数学模型,包括:
目标函数,表示如下:
Max LTSC=∑Si (1)
式(1)表示TSC为柔性配电网所有主变负荷Si之和的最大值,即所求柔性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
等式约束,表示如下:
s . t . S m i = Σ i Ω j Σ n ∈ Φ ( f ) S m , n i , j ( ∀ m ) S i = Σ m ∈ Φ ( i ) S m i ( ∀ i ) S i , j = Σ m ∈ Φ ( i ) , n ∈ Φ ( j ) S m , n i , j - - - ( 2 )
式(2)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分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的总负荷,根据与馈线m相连的对端馈线负荷裕度的高低,柔性开闭站FSS将馈线m的负荷按需连续分成几部分,其中每一部分转带给不同的馈线,所有转带出去的负荷之和等于该馈线的总负荷;
式(2)中子式二为主变-馈线负荷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所带的负荷等于其母线上所出的所有馈线负荷之和;
式(2)中子式三为主变-馈线负荷转带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发生N-1故障时转带给主变j的负荷是通过与两台主变相连的馈线之间的负荷转带完成的;
不等式约束,表示如下:
s . t . S m i ≤ R I F S S ( m ∈ Φ ( I ) ) S m , n i , j + S n j ≤ S n , m a x j ( ∀ m , n ) S i , j + S j ≤ αS j , m a x ( ∀ i , j ) - - - ( 3 )
式(3)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FSS容量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故障后,其馈线m所带的负荷必须不大于FSS的端口容量;
式(3)中子式二为馈线N-1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故障后,其负荷通过与FSS联络的馈线转带给出自主变j的馈线n,负荷转带后馈线n不能过载;
式(3)中子式三为主变间负荷转带约束,表示主变j接受故障主变i的转移负荷后不超过主变j的α倍额定容量,允许主变短时过载,α为主变短时过载系数;
上述公式中各参数含义说明:
FSS表示柔性开闭站;LTSC为TSC值;Si表示主变i所带的负荷;表示第I个FSS的端口容量,假定FSS的每个端口容量都一样;表示出自主变i的馈线m所带负荷;表示出自主变i的馈线m在发生N-1故障时向出自主变j的馈线n转移的负荷;表示出自主变j的馈线n的馈线容量;Si,j表示发生N-1故障时,主变i向主变j转移的负荷;Sj,max表示主变j的额定容量;Φ(i)表示所有出自主变i的馈线集合;Φ(I)表示所有与第I个FSS相连的馈线集合;Φ(f)为通过第I个FSS与馈线m相联络且属于主变j的馈线集合;iΩj为主变i通过第I个FSS与主变j相连;α表示主变过载系数;
步骤二、得到柔性配电网TSC求解方法:将第一步的数学模型进行变形输入到线性规划软件中进行求解,这里引入以下矩阵:
(a)主变联络矩阵Ct,其为阶矩阵,为主变数量,矩阵元素表示第i台主变与第j台主变的联络关系,当主变存在联络关系时否则当i=j时,
(b)馈线联络矩阵Cf,其为阶矩阵,为馈线数量,矩阵元素表示第m回馈线与第n回馈线间的联络关系,当馈线间存在联络关系时否则当m=n时,
(c)主变容量矩阵Rt,其为阶矩阵,矩阵元素Sj,max表示主变j的额定容量。
(d)馈线容量矩阵Rf,其为阶矩阵,矩阵元素表示主变j的馈线n的额定容量。
(e)FSS容量矩阵RFSS,其为阶矩阵,为FSS数量,矩阵元素表示第I个FSS的容量;
因此,计算柔性配电网TSC方法如下:
目标函数与步骤一相同;
等式约束(2)式变形为:
s . t . S m i = Σ i Ω j Σ n ∈ Φ ( f ) C m , n f S m , n i , j ( ∀ m ) S i = Σ m = 1 S m i ( ∀ i ) S i , j = Σ m ∈ Φ ( i ) , n ∈ Φ ( f ) C m , n f S m , n i , j - - - ( 4 )
式(4)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分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的总负荷,根据与馈线m相连的对端馈线负荷裕度的高低,FSS将馈线m的负荷按需连续分成几部分,其中每一部分转带给不同的馈线,所有转带出去的负荷之和等于该馈线的总负荷;
式(4)中子式二为主变-馈线负荷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所带的负荷等于其母线上所出的所有馈线负荷之和;
式(4)中子式三为主变-馈线负荷转带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发生N-1故障时转带给主变j的负荷是通过与两台主变相连的馈线之间的负荷转带完成的;
不等式约束(3)式变形为:
s . t . S m i ≤ R I F S S ( m ∈ Φ ( I ) ) C m , n f S m , n i , j + S n j ≤ S n , m a x j ( ∀ m , n ) C i , j t S i , j + S j ≤ αS j , max ( ∀ i , j ) - - - ( 5 )
式(5)中子式一为馈线负荷-FSS容量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故障后,其馈线m所带的负荷必须不大于FSS的端口容量;
式(5)中子式二为馈线N-1不等式约束,表示主变i的馈线m发生N-1后,其负荷通过与FSS联络的馈线转带给出自主变j的馈线n,负荷转带后馈线n不能过载;
式(5)中子式三为主变间负荷转带约束,表示主变j接受故障主变i的转移负荷后不超过主变j的α倍额定容量,允许主变短时过载,α为主变短时过载系数;
上述变形后的模型参数与变形前的定义一样,此外与FSS相联络的馈线和主变,在Cf和Ct两个联络矩阵中,相对应的元素全是1;
步骤三、对求解方法做进一步处理,使得达到TSC时各馈线负荷不出现重载或者轻载的情况,进而得到柔性配电网TSC均衡数学模型:
将馈线负荷的均衡度作为目标函数:
M i n D V L R = Σ ( S m i - S ‾ ) 2 N Σ f - - - ( 6 )
其中,DVLR表示馈线负荷的方差;表示馈线负荷的平均值;
结合将计算模型的目标函数(1)式作为均衡模型的约束条件,其余约束(4)~(5)式条件不变,即可求得均衡模型下,柔性配电网达到TSC时的馈线负荷均衡分布结果。
CN201610974030.1A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Active CN1064699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4030.1A CN106469914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74030.1A CN106469914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9914A true CN106469914A (zh) 2017-03-01
CN106469914B CN106469914B (zh) 2019-04-23

Family

ID=58230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4030.1A Active CN106469914B (zh) 2016-11-04 2016-11-04 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6991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9843A (zh) * 2017-08-03 2018-01-12 天津大学 一种构建柔性配电网的安全域模型的方法
CN108493924A (zh) * 2018-03-06 2018-09-0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9066654A (zh) * 2018-08-13 2018-12-21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CN109638827A (zh) * 2018-12-27 2019-04-16 清华大学 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4552579A (zh) * 2022-04-25 2022-05-27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计及低压台区柔性互联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CN117526320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域解析式逆向生成配电网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9843A (zh) * 2017-08-03 2018-01-12 天津大学 一种构建柔性配电网的安全域模型的方法
CN108493924A (zh) * 2018-03-06 2018-09-0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8493924B (zh) * 2018-03-06 2020-08-04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9066654A (zh) * 2018-08-13 2018-12-21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CN109638827A (zh) * 2018-12-27 2019-04-16 清华大学 含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14552579A (zh) * 2022-04-25 2022-05-27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计及低压台区柔性互联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CN114552579B (zh) * 2022-04-25 2022-09-16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计及低压台区柔性互联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CN117526320A (zh) * 2024-01-08 2024-02-06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域解析式逆向生成配电网方法
CN117526320B (zh) * 2024-01-08 2024-03-19 天津滨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域解析式逆向生成配电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9914B (zh) 2019-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9914A (zh) 一种柔性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Dutta et al. Optimal allocation of SVC and TCSC using quasi-oppositional chemical reaction optimization for solving multi-objective ORPD problem
Yang et al. Optimal power flow in AC–DC grids with discrete control devices
CN101404413B (zh) 一种适合于在线应用的无功优化方法
Medicherla et al. Generation rescheduling and load shedding to alleviate line overloads-analysis
Dutta et al. Optimal location of STATCOM using chemical reaction optimization for reactive power dispatch problem
CN103746374B (zh) 含多微网配电网的合环控制方法
Ghahremani et al. Analys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ACTS devices on the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of the Hydro‐Québec network
Nikoobakht et al. Contribution of FACTS devices in power systems security using MILP‐based OPF
CN106655226A (zh) 基于智能软开关的有源配电网不对称运行优化方法
CN106972504A (zh) 基于遗传算法的区间无功优化方法
CN103400207A (zh) 一种含可调度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方法
CN107611965A (zh) 一种含upfc电力系统经济性和静态安全性综合优化方法
CN106655177A (zh) 基于扩展二阶锥规划的分布式电源最大接入能力计算方法
Ravindra et al. Power system security enhancement with 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under multi-event contingency conditions
CN103700036A (zh) 一种适于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的暂态稳定性投影积分方法
CN101582589B (zh) 基于负荷裕度最大化的有功出力方式优化方法
CN104734148A (zh)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三相配电网连续潮流算法
Gasim Mohamed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wer transistor‐assisted Sen transformer in steady‐state load flow analysis
CN101719185A (zh) 磁控式并联电抗器基于动态磁阻的等值电抗暂态建模方法
Alvarez-Bustos et al. Universal branch model for the solution of optimal power flows in hybrid AC/DC grids
CN106159955A (zh) 基于连续惩罚对偶分解的电力系统分布式最优潮流方法
CN103730900A (zh) 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的省地县一体化无功优化方法
Calle et al. Advanced application of transient stability constrained‐optimal power flow to a transmission system including an HVDC‐LCC link
CN105281327A (zh) 考虑离散和连续决策变量的大规模配电网最优潮流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