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5386A - 用于建立无线电路与多个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建立无线电路与多个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5386A
CN106465386A CN201580028376.6A CN201580028376A CN106465386A CN 106465386 A CN106465386 A CN 106465386A CN 201580028376 A CN201580028376 A CN 201580028376A CN 106465386 A CN106465386 A CN 106465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wireless
equipment
ban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83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5386B (zh
Inventor
A·Q·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465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5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5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7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图8),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无线通信电路。所述无线电路可在具有第一无线基站(80‑1;图8)和第二无线基站(80‑2;图8)的网络上传输和接收无线信号。所述第一基站可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来建立与所述设备的主无线连接(212),并且可将所选择的连接设置传输至所述第二基站(214)。所述第二基站(80‑2;图8)可复制所接收的连接设置,以建立与所述设备的辅无线连接,并同时维持所述主连接(228)。在已经建立了所述主连接和所述辅连接之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可在载波聚合链路中的不同频带上向所述电子设备传输数据流。通过使用所述第二基站来复制由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来建立所述主连接的所接收的连接设置,可改进用于建立所述载波聚合链路的连接时间。

Description

用于建立无线电路与多个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5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4,/724,734以及于2014年6月13日提交的临时专利申请62/012,227的优先权,所述专利申请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本发明整体涉及无线通信电路,更具体地,涉及无线电子设备中的在不同频带中同时接收射频传输的电路。
电子设备诸如计算机和蜂窝电话通常具有无线通信能力。例如,电子设备可使用远程无线通信电路,诸如蜂窝电话电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电路和其他卫星接收器电路可用于接收卫星导航信号。本地无线链路可用于支持局域网络通信,诸如2.4GHz和5GHz下的IEEE 802.11通信。本地链路还可用于处理2.4GHz下的通信。
通常期望设备支持多个频带。例如,蜂窝电话的用户可期望使用一个或多个不同蜂窝电话频带与蜂窝基站进行通信,并且可期望使用无线局域网络(WLAN)通信频带与局域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在具有无线通信电路的常规电子设备中,无线通信电路通常被配置为利用单个无线基站在所选择的通信频带上传送射频信号。无线通信电路包括滤波电路和切换电路,用于在所选择的通信频带中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滤波电路和切换电路是可调整的,以便切换到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不同频带。使用单个通信频带来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通常会限制无线通信电路可获得的带宽和数据吞吐量。当相关电子设备移动到与基站相距更大距离的位置时,使用单个无线基站来执行无线通信操作可限制无线通信电路可获得的数据吞吐量。
因此,期望能够提供用于在无线设备与多个无线基站之间的多个通信频带上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电子设备可具有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电路可包括用于处理无线通信的射频收发器电路。射频收发器可具有多个发射器和多个接收器。天线结构可用于发射和接收信号。
天线结构可耦接到射频收发器电路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切换电路诸如第一射频切换级和第二射频切换级可用于支持感兴趣的多个通信频带。第一射频开关级和第二射频开关级可被实时配置为将期望频率切换到使用中。无线通信电路可处理在多个频带中同时接收和/或发射的射频信号。例如,无线通信电路可处理从多个无线基站同时接收的数据流(例如,使用载波聚合方案),从而允许无线通信电路具有相对于仅在单个频带上接收信号的设备来说改善的数据吞吐量。
电子设备可利用具有多个无线基站的无线系统来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基站和电子设备可使用长期演进(LTE)协议来处理射频信号。第一无线基站可使用一组无线连接设置(例如,使用所选择的功率电平、所选择的调制方案、所选择的LTE资源块分配、所选择的带宽、吞吐量等)来建立第一无线基站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连接。第一无线基站可将用于建立第一无线连接的该一组无线连接设置传输到第二无线基站。
第二无线基站可使用包括在从第一无线基站接收的该一组无线连接设置中的一些或全部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第二基站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无线连接。例如,第二基站可复制(克隆)所接收的无线连接设置中的一者或多者,用于建立第二无线连接。可在第一基站同时维持与电子设备的第一无线连接(例如,无需中断第一无线连接)时,建立第二无线连接。在已经建立了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之后,第一无线基站和第二无线基站可在相应频带上(例如,在使用载波聚合方案或链路的相应LTE频带上)同时向电子设备传输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通过复制第一基站成功使用来建立第一无线连接的无线连接设置,在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上电子设备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载波聚合链路(连接)可能比循环通过每个基站的可能连接设置的系统需要更少的时间来建立(例如,可改善建立电子设备与多个基站之间的载波聚合链路所需的连接时间)。
第一基站可包括存储电路,并且可存储相邻基站信息和/或与存储电路上的电子设备相关联的设备信息。相邻基站信息可识别第二无线基站和第二无线基站使用的频带。第一基站可在第一频带上将一些或所有相邻基站信息传输到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识别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第一无线覆盖区域,并且可在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中识别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第二无线覆盖区域。电子设备可确定电子设备是否位于这第一两个覆盖区域之间的重叠区内,并且响应于确定电子设备在该重叠区域内,可在第二频带上传输建立第二连接的请求。第一基站可在第一频带上从电子设备接收设备识别信息,并且可将该信息传输到第二基站。
第二基站可在第二频带上接收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的请求,并且可响应于接收到建立第二无线连接的请求,在第二频带上从电子设备检索附加的设备识别信息。第二基站可通过将从第一基站接收的设备识别信息与从电子设备接收的附加的设备识别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建立第二基站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无线连接。例如,第二基站可响应于确定从第一基站接收的设备识别信息匹配从电子设备接收的附加的设备识别信息,建立第二无线连接(例如,以确保不与未尝试连接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两者的独立无线设备建立第二无线连接)。
根据附图以及以下对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本发明的实质以及各种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具有无线通信电路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射频收发器电路可如何耦接到图1所示类型的电子设备内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的图示。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无线电路的图示,所述示例性无线电路包括用于实时控制天线的使用的多个天线和电路以在多个频带上将射频信号同时传送到多个无线基站。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无线通信电路可如何使用长期演进(LTE)协议来传输射频信号的图示。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无线通信电路可如何在LTE频带中使用射频信道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块来进行通信的图示。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电路的电路图,所述示例性无线通信电路可被配置为利用多个无线基站在不同频带中同时发射和/或接收射频传输。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可利用无线通信电路诸如图6的无线通信电路同时被接收的示例性频带的图示。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无线设备可如何使用不同频带来同时与不同地理位置处的多个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图示。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所述示例性步骤可利用无线网络和无线设备执行,以便在不同频带中从多个无线基站同时接收射频传输。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所述示例性步骤可由无线网络执行来通过在无线基站之间传送设备连接设置以在不同频带中建立无线设备与多个无线基站之间的同时无线连接。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所述示例性步骤由无线设备执行来与多个无线基站建立同时无线连接以用于在不同频带中利用基站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连接设置的示意图,所述连接设置可用于成功建立无线设备与第一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连接,并且可在第二无线基站处被克隆以建立无线设备与第二无线基站之间的第二同时无线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设备诸如图1的电子设备10可具有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电路可用于支持远程无线通信,诸如蜂窝电话频带中的通信。可由设备10处理的远程(蜂窝电话)频带的实例包括:800MHz频带、850MHz频带、900MHz频带、1800MHz频带、1900MHz频带、2100MHz频带、700MHz频带和其他频带。设备10所使用的远程频带可包括所谓的LTE(长期演进)频带。LTE频带被编号(例如,1、2、3等),并且有时被称为E-UTRA操作频带。远程信号诸如与卫星导航频带相关联的信号可由设备10的无线通信电路接收。例如,设备10可使用无线电路来在与全球定位系统(GPS)通信相关联的1575MHz频带中接收信号。近程无线通信也可由设备10的无线电路支持。例如,设备10可包括用于处理局域网络链路诸如2.4GHz和5GHz下的链路、2.4GHz下的链路等的无线电路。
如图1所示,设备10可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28。存储和处理电路28可包括存储器,诸如硬盘驱动器存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被配置为形成固态驱动器的闪存存储器或其他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如,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存储和处理电路28中的处理电路可用于控制设备10的操作。该处理电路可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等。
存储和处理电路28可用于运行设备10上的软件,诸如互联网浏览应用程序、互联网协议语音(VOIP)电话呼叫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媒体回放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功能、与射频传输和接收操作期间的通信频带选择相关的功能等。为了支持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存储和处理电路28可用于实现通信协议。可使用存储和处理电路28来实现的通信协议包括互联网协议、无线局域网络协议(例如,IEEE 802.11协议—有时被称为)、用于其他近程无线通信链路的协议诸如协议、蜂窝电话协议、MIMO(多输入多输出)协议、天线分集协议等。可使用在设备10上存储和运行(即在存储和处理电路28和/或输入输出电路30上存储和运行)的软件来控制无线通信操作,诸如通信频带选择操作。
输入输出电路30可包括输入输出设备32。输入输出设备32可用于允许将数据供应到设备10并且允许将数据从设备10提供到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32可包括用户接口设备、数据端口设备和其他输入输出部件。例如,输入输出设备可包括触摸屏、没有触摸传感器能力的显示器、按钮、操纵杆、点击式转盘、滚轮、触控板、小键盘、键盘、麦克风、相机、按钮、扬声器、状态指示器、光源、音频插孔和其他音频端口部件、数字数据端口设备、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加速计)、电容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
输入输出电路30可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电路34。无线通信电路系统34可包括由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电路、低噪声输入放大器、无源射频(RF)部件、一个或多个天线、传输线和其他用于处理射频(RF)无线信号的电路形成的射频(RF)收发器电路。也可使用光(例如,使用红外通信)来发送无线信号。
无线通信电路34可包括用于处理各种射频通信频带的射频收发器电路90。例如,电路34可包括收发器电路36、38和42。收发器电路36可针对(IEEE 802.11)通信处理2.4GHz和5GHz频带并且可处理2.4GHz通信频带。电路34可使用蜂窝电话收发器电路38,用于在蜂窝电话频带中(诸如850MHz、900MHz、1800MHz、1900MHz和2100MHz和/或LTE频带和其他频带(举例来说)下)处理无线通信。电路38可处理语音数据和非语音数据。
无线通信电路34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设备,诸如GPS接收器电路42,用于接收1575MHz下的GPS信号或用于处理其他卫星定位数据,诸如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数据。在链路以及其他近程无线链路中,无线信号通常用于在几十或几百英尺范围内传送数据。在蜂窝电话链路和其他远程链路中,无线信号通常用于在几千英尺或英里范围内传送数据。
无线通信电路3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40。可使用任何合适的天线类型来形成天线40。例如,天线40可包括具有谐振元件的天线,由环形天线结构、贴片天线结构、倒F形天线结构、隙缝天线结构、平面倒F形天线结构、螺旋形天线结构、这些设计的混合等形成。可针对不同的频带和频带组合来使用不同类型的天线。例如,在形成本地无线链路天线时可使用一种类型的天线,并且在形成远程无线链路天线时可使用另一种类型的天线。
可实现天线分集方案,其中多个冗余天线用于处理一个或多个特定频带的通信。在天线分集方案中,存储和处理电路28可基于信号强度测量值或其他数据来选择将实时使用哪个天线。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中,多个天线可用于发射和接收多个数据流,由此增强数据吞吐量。
其中可在设备10中形成天线40的示例性位置如图2所示。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可具有外壳诸如外壳12。外壳12可包括塑料壁、金属外壳结构、由碳纤维材料或其他复合物、玻璃、陶瓷或其他适合材料形成的结构。外壳12可使用单件材料(例如,使用整体构型)形成,或可由框架、外壳壁以及被装配形成完整外壳结构的其他单独零件形成。图1所示的设备10的部件可安装在外壳12内。天线结构40可安装在外壳12内,并且如果需要,可使用外壳12的零件形成天线结构40(例如,外壳12的零件可用于形成天线40的天线谐振元件结构、天线40的接地层结构等)。例如,外壳12可包括金属外壳侧壁、外围导电构件(诸如沿设备10的外围延伸(例如,沿设备10的外表面)的带形构件(具有或没有电介质间隙))、导电嵌框以及可用于形成天线结构40的其他导电结构。
如图2所示,天线结构40可通过路径诸如路径45耦接到收发器电路90。路径45可包括传输线路结构,诸如同轴电缆、微带传输线路、带状线传输线路等。路径45还可包括射频前端电路,诸如阻抗匹配电路、滤波器电路和切换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可用于确保天线40在感兴趣的通信频带中有效地耦接到收发器电路90。滤波器电路可用于实现基于频率的多路复用电路,诸如双迅器、双工器和三工器。切换电路可用于选择性地将天线40耦接到收发器电路90的所需端口。例如,在一种操作模式中,开关可被配置为将一个路径45路由到给定天线,并且在另一种操作模式中,开关可被配置为将另一个不同的路径45路由到给定天线。在收发器电路90与天线40之间使用切换电路允许设备10利用有限数量的天线来支持感兴趣的多个通信频带。
在设备(诸如具有细长矩形轮廓的蜂窝电话)中,可能期望将天线40放置在设备的一个或两个端部处。如图2所示,例如,一些天线40可放置在外壳12的上端区域42中,并且一些天线40可放置在外壳12的下端区域44中。设备10中的天线结构可包括区域42中的单个天线、区域44中的单个天线、区域42中的多个天线、区域44中的多个天线,或可包括位于外壳12中别处的一个或多个天线。
可在一些或所有区域诸如区域42和区域44内形成天线结构40。例如,天线诸如天线40T-1可位于区域42-1内,或可形成填充一些或所有区域42-1的天线诸如天线40T-2。天线诸如天线40B-1可填充一些或所有区域44-2,或天线诸如天线40B-2可在区域44-1中形成。这些类型的布置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例如,区域44可包含第一天线诸如天线40B-1和第二天线诸如天线40B-2。
收发器电路90可包含发射器诸如发射器48和接收器诸如接收器50。发射器48和接收器50可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蜂窝电话通信电路、无线局域网络通信电路、用于通信的电路、用于接收卫星导航系统信号的电路、用于增加传输信号功率的功率放大器电路、用于增加接收信号中的信号功率的低噪声放大器、其他合适的无线通信电路以及这些电路的组合)来实现。
设备10可以是相对较大的设备(例如,外壳12的横向尺寸可为几十厘米或更大),或可以是相对紧凑的设备,诸如沿外壳12的主轴的纵向尺寸为15cm或更小、10cm或更小或者5cm或更小并且横向尺寸更小的手持设备。在微型设备(诸如腕带式设备、挂式设备和夹式设备)中,外壳12的尺寸可为10cm或更小或者5cm或更小(举例来说)。
设备10可由控制电路控制,该控制电路被配置为存储和执行控制代码以实现控制算法(例如,天线分集控制算法和其他无线控制算法)。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52可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28(例如,微处理器、存储器电路等),并且可包括基带处理器54。基带处理器54可形成无线电路34的一部分,并且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电路(即,可将基带处理器54视为形成设备10的存储和处理电路的一部分)。
基带处理器54可通过路径56向存储和处理电路28提供数据。路径56上的数据可包括原始数据以及与无线(天线)性能度量相关联的处理数据,诸如接收功率、发射功率、误帧率、误码率、信噪比、有关是否从与来自电子设备的请求对应的蜂窝电话塔接收响应的信息、有关网络访问过程是否已经成功的信息、有关通过电子设备与蜂窝塔之间的蜂窝链路来请求多少重新发射的信息、有关是否已经接收信令消息的损耗的信息以及反映无线电路34的性能的其他信息。可使用多个活动收发器端口或使用时分多路复用方案(其中替代天线暂时用于评估其性能)来实时收集多个天线的这种信息。已经收集的有关天线性能度量的信息可由存储和处理电路28和/或处理器54处理。性能度量信息可例如被通信电路34用来确定是否已经建立与外部无线通信设备的成功连接。如果需要,存储和处理电路28可通过在路径56和路径58上提供控制信号来控制基带处理器54和收发器电路90。举例来说,存储和处理电路28可响应于确定已经满足预先确定的性能标准,向基带处理器54和/或收发器电路90发布控制命令。
无线电路34可包括插入在收发器电路90与天线40之间的路径45上的射频前端电路60。功率放大器电路诸如放大器72可插入在发射器48与前端电路60之间的路径45上,用于放大由发射器48发射的信号。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诸如放大器74可插入在接收器50与前端电路60之间的路径45上,用于放大在天线40上接收的信号。控制电路52可在路径76上向放大器72和74提供控制信号,用于调整放大器72和74(例如,用于调整由放大器72和74提供的增益)。例如,控制电路52可向功率放大器72提供所需偏置电压,使得在所需上行链路功率电平处提供由发射器48发射的信号,以用于在天线40上进行传输。射频前端电路60可包括开关诸如切换电路68、阻抗匹配电路诸如匹配电路70、滤波电路诸如双迅器电路64和双工器电路66、射频耦接电路、连接器电路以及任何其他所需的射频电路。
基带处理器54可接收将使用无线电路34来传输的数字数据,并且可使用路径62和收发器电路90(例如,收发器电路90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器48)来在一个或多个路径45上发射对应的射频信号。射频前端60可用于传输射频信号。天线40所接收的传入射频信号可通过射频前端60、路径诸如一个或多个路径45、放大器电路74、射频收发器90中的接收器电路诸如一个或多个接收器50以及路径诸如路径62提供给基带处理器54。如果需要,单个天线40(例如,第一天线40-1、第二天线40-2等)可向单个对应接收器50提供接收的射频信号,单个天线40可向不同接收器50(例如,用于在不同频率下或在不同频带中处理接收信号的不同接收器)提供接收的射频信号,多个天线40可向单个接收器50提供接收的射频信号等。
由于在至少一些设备构型中,天线在设备10内极为接近,所以通信频带之间可能存在干扰。这种可能的干扰可由于路径45中存在电路而加重,由此可能产生不期望频率的谐波。例如,路径45中的开关可具有非线性属性,这种属性可导致在传递射频信号时产生二次谐波、三次谐波和高次谐波。
设备10可通过在路径45中包括滤波电路来减少产生的谐波与天线40所接收的信号之间的不期望干扰,该滤波电路在与发射信号相关联的谐波到达天线40之前阻断这些谐波。因为发射谐波的量值大幅减少,所以由设备10中的其他天线和接收器电路接收的任何谐波的量值大幅减少。通过有效地阻止谐波发射,消除了可能的信号干扰,并且确保了令人满意的设备操作。
如果需要,天线诸如天线40可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蜂窝基站诸如基站80(例如,第一基站80-1、第二基站80-2等)的无线传输,并且可将无线信号传输到一个或多个基站80。例如,一个或多个天线40可通过通信链路82与基站80-1通信,可通过通信链路84与基站80-2通信,或可通过通信链路82和84两者与基站80-1和基站80-2同时通信。
前端60中的双工器电路66、双迅器电路64和切换电路68可选择性地路由从基站80接收的信号,并且可基于射频信号的频率选择性地路由传输到基站80的信号。例如,双迅器电路64、双工器电路66和切换电路68可由在路径76上从控制电路52接收的控制信号来配置,以在一个或多个天线40与对应的发射器48和接收器50之间的不同上行链路通信频带和下行链路通信频带中路由发射频率信号和接收频率信号。切换电路68可包括多个开关(例如,多个开关级),每个开关与相应频率范围相关联。切换电路68内的开关状态(即,在切换电路中哪些开关端子彼此连接)可通过使用控制电路52、使用在路径76上接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切换电路68中的开关优选具有足够数量的端子(开关端口),以允许将所有所需发射器48和接收器50耦接到天线40。切换电路68可包括例如SP4T(单刀四掷)开关、SP5T(单刀五掷)开关或任何其他所需开关。如果需要,可使用具有更多端子或更少端子的开关。
基站80可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天线98,以用于与设备10进行通信。每个基站80可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诸如电路92。存储和处理电路92可包括存储器,诸如硬盘驱动器存储件、非易失性存储器(如,被配置为形成固态驱动器的闪存存储器或其他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如,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存储和处理电路92中的处理电路可用于控制基站80的操作。该处理电路可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等。例如,电路92可产生和传输下行链路信号,以用于在天线98上传输到设备10。一般来讲,从设备10上的发射器48传送到基站80的射频信号有时可被称为上行链路信号,而从基站80传送到设备10上的接收器50的射频信号有时可被称为下行链路信号。
如果需要,存储电路92可用于存储设备信息94。设备信息94可包括关于设备10的信息,诸如设备识别信息和与通信链路82和/或84相关联的连接设置,基站80利用所述通信链路与设备10进行通信(例如,设备10用来利用基站80发送和接收信号的设备设置)。如果需要,存储电路92可存储相邻基站信息96。基站信息96可包括关于在地理上接近给定基站的其他基站80的信息。例如,第一基站80-1可存储识别基站80-2或其他基站在地理上接近基站80-1的信息96。一般来讲,由信息96识别的相邻基站可以是位于特定基站的预定距离内的任何基站,或者可以是具有与特定基站的无线覆盖重叠的无线覆盖的其他基站。如果需要,信息96可包括与相邻基站相关联的频率信息。例如,信息96可识别正由每个相邻基站80使用的一个或多个通信频率(例如,通信频带)。
可将由设备10从基站80接收的无线信号提供给双讯器电路64(例如,提供给电路64内的一个或多个双讯器)。双讯器电路64可包括根据频率路由信号的电路。例如,双讯器电路64可具有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它们分别将所接收的无线传输划分成低频和高频,同时将信号损失降至最低(例如,同时将插入损耗降至最低)。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从发射器48接收的低频带信号和高频带信号可由双讯器电路64组合,并且所得的组合信号可输出到天线40。
双工器电路66可由滤波器电路形成,所述滤波器电路提供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高度隔离。例如,由发射器48发射的射频信号可比由接收器50接收的射频信号大得多(例如,大数十dBm)。双工器66可有助于防止由发射器50发射的相对较大的信号被接收器48接收,从而提供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高度隔离。换句话说,双工器电路66可为收发器电路90提供较高的带外衰减。控制电路52可将切换电路68配置用于在对应的天线40与所需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电路之间路由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
可根据LTE通信协议来生成和操作由无线通信电路34发射和接收的射频信号。LTE通信协议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数字调制方案。OFDM方案是一种类型的频分复用方案,其中大量间隔紧密的正交子载波用于承载数据。不同变型的OFDM方案可分别用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和下行链路信号传输。例如,下行链路信号可使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方案来进行调制,并且上行链路信号可使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来进行调制。间隔紧密的正交子载波有时可被称为频率子载波,因为每个子载波可对应于一个频率范围(例如,带宽为15kHz的频率范围)。每个子载波中的数据可使用相应的数字调制方案来进行调制,诸如正交相移键控(QPSK)和正交幅度调制(例如,16-QAM和64-QAM)。基站诸如基站80可使用所选择的调制方案来对传输到设备10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调制,并且设备10上的无线电路34可使用所选择的调制方案来对传输到设备10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调制。
如图4所示,可允许指定的用户设备在每个时隙期间传输上行链路信号。例如,第一用户设备UE1(例如,诸如图1至图3的设备10的设备)可在第一时段内将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对应的基站80,第二用户设备UE2可在第二时段内将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基站,第三用户设备UE3可在第三时段内将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基站等。在另一种合适的布置中,基站80可在给定的时隙期间播送用于多于一个用户设备的下行链路信号(例如,LTE可实现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正交频分多址)。
无线电子设备诸如设备10可在每个时隙期间在多个资源块300中同时传输上行链路信号。每个时隙在时间上被划分为多个OFDM符号。资源块可用作基础调度单元,所述基础调度单元被定义为时域中的一组连续OFDM符号以及频域中的一组连续频率子载波。例如,资源块诸如资源块300可被定义为时域中的7个连续OFDM符号以及频域中的12个连续频率子载波。用来定义资源块的该组连续OFDM符号可取决于诸如正常或扩展循环前缀的参数。每个资源块300可例如通过180kHz测量0.5ms(即,假设子载波间距为15kHz)。该实例仅是示例性的。一般来讲,资源块可被定义为时域和频域中任何所需尺寸的一组连续OFDM符号。
每个LTE频带(例如,LTE频带1、LTE频带2等)可包括相关联的上行链路频带和相关联的下行链路频带。例如,LTE频带1具有1920MHz至1980MHz的上行链路频带和2110MHz至2170MHz的下行链路频带。又如,LTE频带5具有824MHz至849MHz的上行链路频带和869MHz至894MHz的下行链路频带。在通信操作过程中,无线电子设备诸如设备10可传输与所需LTE频带相关联的上行链路频带中的射频信号,并且可接收与所需LTE频带相关联的下行链路频带中的射频信号。例如,设备10可接收与所需LTE频带相关联的下行链路频带中的射频信号,同时连续地传输与所需LTE频带相关联的上行链路频带中的射频信号。
设备10可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频带上的频率范围内传输射频信号(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频带中的这种频率范围有时可被称为具有相关联的信道带宽的上行链路信道)。例如,被配置为使用LTE频带1传输射频信号的设备10可被配置为在具有10MHz的信道带宽且集中于1950MHz处的上行链路信道中传输信号(例如,设备10可在频率1945MHz与频率1955MHz之间的信道中传输信号)。一般来讲,被配置为使用LTE频带1传输信号的设备10可在集中于1920MHz至1980MHz的任何频率处的上行链路信道中传输信号,只要信道带宽不包括LTE频带1的频率范围之外的频率。设备10可在所选择的下行链路频带上的频率范围内接收射频信号(在所选择的下行链路频带中的这种频率范围有时可被称为具有相关联的信道带宽的下行链路信道)。
不同的LTE频带(例如,LTE频带1、LTE频带2等)可各自要求设备10发射和接收具有所选择的信道带宽的射频信号。例如,可要求被配置为在LTE频带1的上行链路频带中传输射频信号的设备10传输具有5MHz、10MHz、15MHz或20MHz的信道带宽的射频信号。又如,可要求被配置为在LTE频带5的上行链路频带中接收射频信号的设备10接收具有1.4MHz、3MHz、5MHz或10MHz的信道带宽的射频信号。一般地,每个LTE频带对可允许的信道带宽强加相应的要求。每个LTE频带中的每个上行链路信道和下行链路信道可通过相应的信道号来识别,诸如绝对射频信道号(ARFCN)、E-UTRA绝对射频信道号(EARFCN)等。换句话说,可对每个信道进行编号以便识别信道。每个LTE频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专用控制信道,可通过所述专用控制信道在设备10与外部设备之间传送控制信号和测量数据。控制信道可由预留的资源块形成(即,已分配给相应的控制信道的资源块)。
图5示出了具有多个信道304的示例性LTE频带302。图6的LTE频带中的每个信道具有对应的信道带宽CBW。频带302内的每个信道可以是LTE频带302的上行链路频带或下行链路频带中任何编号的信道(例如,每个信道304可以是对应LTE频带的任何所需上行链路信道或下行链路信道)。每个信道304可在频率上被划分为许多个资源块306。一般来讲,频带302可包括具有任何所需信道带宽的任何所需数量的信道,并且每个信道可具有任何所需数量的资源块300。例如,每个信道304可具有10MHz的信道带宽CBW和50个资源块300,并且频带302可具有四个信道302。又如,频带302可具有十个信道302。一般地,信道和每个信道中资源块的数量可取决于正在使用的LTE频带。
设备10不需要利用其所有可用的资源块300。设备10可被配置为仅在一个资源块300中或在其资源块300的分配部分(例如,子组)中进行发射或接收。如果需要,设备10可被配置为在所有可用的资源块中进行通信。在图6的实例中,设备10使用阴影资源块300’进行通信(例如,设备10可使用信道304的第三资源块、第四资源块、第五资源块和第七资源块进行通信)。设备10所使用的特定资源块300’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设备10所使用的资源块的部署、分配或配置。设备10所使用的资源块的部署可包括在对应的信道304内的任何所需位置处开始的任何所需数目的资源块300。设备10所部署的资源块可各自在频率上邻近,或者可在频率上被其他未使用的资源块隔开(如图6的实例所示)。在操作过程中,设备10可被配置为使用特定的资源块配置(例如,使用在对应的信道中所选择点处开始的所选择数目的资源块)来进行传输。类似地,基站80可使用资源块300的任何所需配置来将下行链路信号传输到设备10。
在通过设备10中的无线通信电路4进行通信操作过程中,天线结构40可用来同时传输上行链路信号和接收下行链路信号(例如,无线通信电路34可同时在下行链路频带的信道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和在上行链路频带的信道中传输上行链路信号)。双工器电路66(图3)可将频率信号划分为相应的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
天线40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可包括具有一系列二进制位“1”和“0”的数字数据流。可例如使用所需调制方案(例如,QPSK、16-QAM、64-QAM等)来编码数字数据流。基站80中的电路92可包括用于利用所需调制方案生成下行链路信号的调制电路,以及用于以所需下行链路功率电平提供下行链路信号的放大器电路。电路92可使用任何所需LTE频带的任何所需信道中任何所需数量的LTE资源块(例如,任何所需资源块部署)来生成下行链路信号。基带模块54可从自基站80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提取数字数据流。基带模块54每秒成功检索的数字数据流中的位数可被定义为无线通信电路34的数据接收吞吐量(有时被称为数据吞吐量或接收路径数据吞吐量)。
可能希望在两个不同的频带中同时接收和/或传输射频信号,以增加无线通信电路34中的数据吞吐量。例如,设备10可使用长期演进(LTE)协议与基站80进行通信,其中蜂窝基站80可期望设备10使用两个不同的LTE通信频带(有时被称为载波聚合的方案)接收数据。例如,给定基站诸如基站80-1可要求设备10同时接收LTE频带4和LTE频带17上的数据。为了接收LTE频带4上的数据,设备10可被配置为采用2110MHz至2155MHz的频率。为了接收LTE频带17上的数据,设备10可被配置为采用734MHz至746MHz的频率。
通过使用两个不同的通信频带来接收数据,设备10可具有增加的带宽。例如,同时接收LTE频带4和LTE频带17中的数据流的设备10可具有等于LTE频带4和LTE频带17的相应带宽的组合的通信带宽(例如,LTE频带4的45MHz加上LTE频带17的12MHz)。这样,设备10可具有改善的数据传输率和吞吐率。
如果需要,设备10可在两个不同的LTE通信频带中同时与两个或更多个基站80进行通信(例如,设备10可在多个基站80上执行载波聚合)。例如,设备10可同时与使用LTE频带4的第一基站80-1以及与使用LTE频带17的第二基站80-2进行通信。为了从第一基站80-1接收LTE频带4上的数据,设备10可被配置为采用2110MHz至2155MHz的频率。为了从第二基站80-2接收LTE频带17上的数据,设备10可被配置为采用734MHz至746MHz的频率。
例如,图6示出了具有无线通信电路34的设备1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无线通信电路被配置为在不同的频带中从两个不同的基站80同时接收射频传输。在图6的实例中,无线通信电路34包括与切换电路(例如,图3的68)进行多路复用的单个发射器和两个接收器,以便采用所有通信频带。
如图4所示,无线通信电路34可包括天线诸如天线40-1,所述天线(例如,从一个或多个蜂窝基站80)接收无线传输。切换电路68可包括多个切换多工器(例如,开关68LB、68HB、68LBRX、68TX和68HBRX可形成为图3的切换电路68的一部分,并且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切换级、多工器或切换多工器)。所接收的无线传输可通过双讯器端口PA提供给双讯器64。双讯器64可包括根据频率来路由信号的电路。例如,双讯器64可具有滤波器FLB(例如,低通滤波器)和FHB(例如,高通滤波器),它们分别将所接收的无线传输划分成低频和高频,同时将信号损失降至最低(例如,同时将插入损耗降至最低)。可将具有低频的接收信号从双讯器端口PL路由到开关68LB的端子T’。可将具有高频的接收信号从双讯器端口PH路由到开关68HB的端子T’。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端口PL处的低频带信号和端口PH处的高频带信号可由双讯器64组合,并且所得的组合信号可在端口PA处输出。
开关68LB和68HB可各自具有一个或多个端子T。开关68LB和68HB可以是电气控制开关(例如,基于晶体管的开关),所述电气控制开关可各自由通过控制路径76从控制电路52(图3)接收的控制信号来配置,以耦接端子T至端子T’中所选择的一者。开关68LB和68HB的每个端子T可耦接到相应的一个双工器66。双工器66可各自具有相应的高频带滤波器和低频带滤波器。例如,每个双工器可各自具有第一滤波器诸如滤波器102和第二滤波器诸如滤波器104。滤波器102和滤波器104可将射频信号分成对应于传输频带和接收频带的独立频带。滤波器102可将对应于传输(上行链路)频率的频率隔离,并且将所隔离的频率提供给双工器电路66。切换电路68TX可通过控制路径76被配置为将发射器148(例如,为图3的反射器48中的一者的特定发射器TX)耦接到所需双工器66。滤波器104可将对应于接收(下行链路)频率的频率隔离。通过配置滤波器102和104的频率响应,每个双工器66(以及相关联的终端T)可被配置为处理与特定的通信频带相关联的信号。例如,第一端子T可与LTE频带4相关联,并且第二端子T可与LTE频带17相关联。
为了同时在不同的频带中接收射频传输,耦接到开关68LB的滤波器104可耦接到切换电路68LBRX,并且耦接到开关68HB的滤波器104可耦接到切换电路68HBRX。切换电路68LBRX和68HBRX可使用可通过控制终端76配置的电气控制开关(例如,基于晶体管的开关)来实现。开关68LBRX可耦接到第一接收器150(例如,为图3的接收器50中的一者的特定接收器RX1),并且开关68HBRX可耦接到第二接收器150(例如,接收器电路50的其他接收器RX2)。接收器RX1可接收对应于相对低频率的射频信号。接收器RX2可接收对应于相对高频率的射频信号。
例如,使用LTE标准与基站80通信的设备10可同时在频带4(例如,对应于相对高频率的频带)中从第一基站80-1以及在频带17(例如,对应于相对低频率的频带)中从第二基站80-2接收射频传输(如图3所示)。在这种场景下,设备10通过天线40-1接收的射频传输可由双讯器64划分为对应于频带4的信号和对应于频带17的信号。
对应于频带4的信号可由开关68HB接收并被转发至第一双工器66,所述第一双工器被配置为采用与频带4相关联的频率。第一双工器66可将与频带4相关联的频率划分为传输频带和接收频带(例如,对应于1710MHz至1755MHz的传输频带和对应于2110MHz至2155MHz的接收频带),并且将与接收频带相关联的信号提供给多工器68HBRX和接收器RX2。接收器RX2可处理与接收频带相关联的信号(例如,接收器RX2可对信号进行解调并将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
对应于频带17的信号可由开关68LB接收并被转发至与频带17相关联的第二双工器66。第二双工器66可将与频带17相关联的频率划分为传输频带和接收频带(例如,对应于704MHz至716MHz的传输频带和对应于734MHz至746MHz的接收频带),并且将与接收频带相关联的信号提供给多工器68LBRX和接收器RX1以便进行处理。
为了允许接收器RX1和RX2在不同的通信频带中同时接收射频信号,如果需要,每个接收器可耦接到相应的本机振荡器。接收器RX1可耦接到本机振荡器LO1,并且接收器RX2可耦接到本机振荡器LO2。本机振荡器LO1和LO2可生成具有适当频率的信号(例如,具有适当频率的正弦信号或其他所需信号)以供接收器RX1和RX2用于处理射频信号。例如,接收器RX1可接收对应于LTE频带17的射频信号。在这种场景下,本机振荡器LO1可被调成用于提供具有适当频率的信号,以用于对与LTE频带17相关联的射频信号进行解调。
使用两个独立的本机振荡器LO1和LO2来提供具有相应信号的接收器RX1和RX2仅是示例性的。如果需要,本地振荡电路156可提供具有两个不同频率信号的接收器RX1和RX2。例如,本地振荡电路156可包括单个本机振荡器,所述本机振荡器被配置为生成第一频率下的第一信号,并且第一信号可被提供给接收器RX1。本地振荡电路156还可包括频率划分电路,所述频率划分电路被配置为使用第一信号来生成第二频率下的第二信号,并且第二信号可被提供给接收器RX2。
这样,可同时处理设备10所接收的射频传输。通过同时处理两个不同的频带,设备10可具有增加的通信带宽,从而增加数据吞吐量和传输速率。不管设备10相对于基站中的给定一者的地理位置如何(例如,甚至当设备10远离基站中的一者时),通过在每个频带中同时从不同的基站80接收信号,设备10可增加吞吐量。
使用图6的电路来处理与LTE频带4和17相关联的信号仅是示例性的。可通过配置无线通信电路34来同时接收任何两个不同的通信频带,以便采用所需频带。例如,LTE频带2可与LTE频带17、LTE频带5、MediaFLO频带或其他所需频带一起同时被接收。又如,LTE频带4可与LTE频带5或MediaFLO频带一起同时被接收,LTE频带1可与LTE频带8或者与LTE频带20一起同时被接收,LTE频带3可与LTE频带8或LTE频带20一起同时被接收等。如果需要,可以这种方式同时处理两个以上的频带。例如,可阶段性地布置多个双讯器,以将所接收的射频信号划分成由相应的接收器处理的所需数目的频带,三工器可用来将所接收的射频信号划分成三个频带,四工器可用来将信号分成四个频带,任何所需数目的发射器TX和接收器RX可用来在任何所需数目的频带中使用任何所需数目的天线40来发射和接收信号等。
接收器RX1和RX2可形成为收发器电路的一部分或形成为独立的电路。例如,接收器RX1和/或接收器RX2可与发射器TX组合以形成收发器,或者可单独实现为不同的接收器和发射器电路。如果需要,第一可选收发器154可由接收器RX1和发射器TX的组合形成,并且第二可选收发器154可由接收器RX2和其他发射器TX的组合形成。
接收器RX1和接收器RX2以及发射器TX可耦接到基带处理器电路54。接收器RX1和接收器RX2可处理从开关68LBRX和68HBRX接收的射频信号,并将处理的射频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电路54。例如,接收器RX1可接收对应于LTE频带17的射频信号,并且对该射频信号进行解调以形成基带信号。在这种场景下,基带信号可由基带处理器电路152进行处理。例如,基带处理器电路54可对与所接收的信号相关联的调制方案进行解码。基带处理器电路54可将在每个频带上同时接收的信号合并到信号数据流中。
图7是示出可使用图6的电路来处理的射频信号的示例性频带的曲线图。在图7的实例中,频带LBTX可对应于低传输频带,诸如用于LTE频带17的704MHz-716MHz,并且LBRX可对应于低接收频带,诸如用于LTE频带17的734MHz-746MHz(例如,LBTX可对应于LTE频带17的传输频带并且LBRX可对应于频带17的接收频带)。频带HBTX可对应于高传输频带,诸如用于LTE频带4的1710MHz-1755MHz,并且HBRX可对应于高接收频带,诸如用于LTE频带4的2110MHz-2155MHz(例如,HBTX可对应于LTE频带4的传输频带并且HBRX可对应于频带4的接收频带)。
双讯器64可被配置为将射频传输划分为低于F1的频率的第一信号分区和高于F1的频率的第二信号分区(例如,滤波器FLB可被配置为将第一信号分区提供给开关68LB,并且滤波器HLB可被配置为将第二信号分区提供给开关68HB)。开关68LB可被配置为将与频带LBTX和LBRX相关联的第一双工器66耦接到滤波器FLB。开关68HB可被配置为将与频带HBTX和HBRX相关联的第二双工器66耦接到滤波器HLB。
第一双工器66可被配置为将低传输频带LBTX与低接收频带LBRX隔离(例如,使用滤波器来将低于F2的频率与高于F2的频率隔离)。第二双工器66可被配置为将高传输频带HBTX与高接收频带HBRX隔离(例如,使用滤波器来将低于F3的频率与高于F3的频率隔离)。低接收频带LBRX可被提供给第一接收器RX1,并且高接收频带HBRX可被提供给第二接收器RX2。这样,可由无线通信电路34同时接收和处理两个不同的频带。
图8是示出设备10可如何使用网络(例如,蜂窝网络)中不同地理位置处的两个无线基站80(例如,两个蜂窝通信塔)来执行载波聚合的示例性图示。如图6所示,设备10可位于地理位置160处。网络180可包括第一无线基站80-1和第二无线基站80-2。网络180可由一个或多个网络运营商或管理者(例如,一个或多个网络提供商)来操作。第一基站80-1可位于地理位置162处,并且第二基站80-2可位于地理位置164处。第一基站80-1可具有无线覆盖区域166。区域166可表示第一基站80-1可利用无线设备诸如设备10来充分地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的位置(例如,其中第一基站80-1可在不中断基站80-1与无线设备之间的无线链路的情况下利用无线设备发射和/或接收射频信号的无线覆盖区域,其中无线设备能够以所需信号功率电平从第一基站80-1接收信号的区域,其中基站80-1可以所需信号功率电平从无线设备接收信号的区域,其中无线设备和/或基站80-1所接收的信号具有足够的信号质量的区域等)。
在一种合适的布置中,基站80-1可使用所需通信频带来与覆盖区域166内的无线设备进行通信。在另一种合适的布置中,区域166可被划分成两个或更多个覆盖区域168,每个覆盖区域具有对应的通信频带,基站80-1利用该通信频带与区域168内的无线设备进行通信。在图6的实例中,区域166被划分成四个覆盖区域168,每个覆盖区域具有相应的通信频带(例如,第一区域168-1具有第一通信频带FA,第二区域168-2具有第二通信频带FB,第三区域168-3具有第三通信频带FC,并且第四区域168-4具有第四通信频带FD)。在这种场景下,无线电子设备10位于第一基站80-1的区域168-2内的位置160处,并且第一基站80-1可使用对应的通信频带FB与设备10进行通信。
第二基站80-2可使用所需通信频带来与覆盖区域170内的无线设备进行通信。在另一种合适的布置中,区域170可被划分成两个或更多个覆盖区域172,每个覆盖区域具有对应的通信频带,基站80-2利用该通信频带与区域172内的无线设备进行通信。在图8的实例中,区域170被划分成四个覆盖区域172,每个覆盖区域具有相应的通信频带(例如,第一区域172-1具有第一通信频带FE,第二区域172-2具有第二通信频带FF,第三区域172-3具有第三通信频带FG,并且第四区域172-4具有第四通信频带FE)。在这种场景下,无线电子设备10位于第二基站80-2的区域172-4内的位置160处,并且第二基站80-2可使用对应的通信频带FE与设备10进行通信。
当设备10位于多个基站80的无线覆盖区域内时,设备10可使用多个基站80来执行载波聚合,使得在不同的通信频带中同时从基站接收无线信号(例如,相对于在单个通信频带上进行的通信而言,数据吞吐量有所提高)。在图8的实例中,设备10位于与第一基站80-1相关联的覆盖区域166和与第二基站80-2相关联的覆盖区域170之间的重叠区域174内,并且可执行载波聚合以同时与第一基站80-1和第二基站80-2进行通信。当执行载波聚合时,设备10可在与设备10所位于的覆盖区域相关联的通信频带中利用每个基站80执行通信操作。例如,如图6所示,设备10可执行载波聚合,以同时在通信频带FB中与第一基站80-1通信以及在通信频带FE中与第二基站80-2通信。
例如,频带FB可包括相对高的频率,而频带FE可包括相对低的频率。设备10中的双讯器电路64可将在低频带FE中接收的信号从基站80-2路由到开关68LB以传送到第一接收器RX1(如图4所示),并且可将在高频带FB中接收的信号从基站80-1路由到开关68HB以传送到第二接收器RX2。在设备10使用LTE标准与基站80通信的场景下,设备10可同时在频带4(例如,对应于相对高频率的频带)中从第一基站80-1以及在频带17(例如,对应于相对低频率的频带)中从第二基站80-2接收射频传输(例如,频带FB可为LTE频带4,并且频带FE可为LTE频带17)。在这种场景下,设备10接收的射频传输可由双讯器64划分为对应于频带4的信号和对应于频带17的信号。该实例仅是示例性的。如果需要,覆盖区域168和172中的每一者可对应于相关联的LTE频带上的相应信道304,或者可对应于任何其他所需频率范围。如果需要,可对切换电路68、双工器66和/或双讯器64的配置进行调整(例如,使用控制电路52生成的控制信号),以将从多个基站80同时接收的信号在不同的频带中路由到对应的接收器电路50,以在那些频率下处理信号。
图8的实例仅是示例性的。如果需要,覆盖区域166和170可具有任何所需形状(例如,覆盖区域166和170的形状可由基站80上的无线电路和天线98的配置来确定,由基站80所位于的区域的地理和地貌来确定,由基站周围的物体诸如树木或建筑来确定等)。覆盖区域诸如区域166和170可具有任何所需数量的覆盖区域,以用于在任何所需数量的通信频带中处理射频信号。如果需要,第二基站80-2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区域172可具有相关联的通信频带,所述通信频带与第一基站80-1的一个或多个覆盖区域168的通信频带相同。设备10可利用任何所需数目的基站80来执行载波聚合(例如,重叠覆盖区域174可位于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基站的覆盖区域内)。例如,设备10可同时从三个基站80、四个基站80、四个以上的基站80等接收信号。
每个基站80可将关于附近其他基站80的信息维持在存储电路92中(如图3所示)。例如,在图6的实施方案中,基站80-1可存储将基站172识别为相邻基站的信息96。信息96可包括识别与基站172相关联的覆盖区域170和对应的区域172的信息。例如,信息96可包括关于基站80-2的哪一个覆盖区域172和对应的通信频带与基站80-1的覆盖区域168重叠的信息(例如,基站80-1可包括识别基站80-2的覆盖区域172-4具有对应的通信频带FE并且与设备10所位于的基站80-1的覆盖区域168-2重叠的信息96)。
如果需要,在与设备10进行通信之前,可预先确定相邻基站信息96并将其存储在存储电路92上。例如,与基站80相关联的网络运营商可将信息96加载到基站80上,使得每个基站存储关于相邻基站以及对应的覆盖区域如何在空间上重叠的信息。由于网络180的运行条件可随时间改变,因此可在网络180的正常操作过程中更新相邻基站信息,使得信息96反映网络180的任何改变。例如,可手动或自动更新相邻基站信息96,以反映网络180的改变,诸如当将附加的基站80加入网络180中时,当将基站80从网络180中移除时,当相邻基站改变其对应的覆盖区域时,当相邻基站改变频带时等。如果需要,每个基站80可使用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耦接在一起,使得可在基站80之间进行传送信息诸如交接信息、更新的相邻基站信息96、控制信号或关于无线设备(诸如设备10)的信息(例如,图3的设备信息94)。
当利用多个基站80执行载波聚合时,设备10可首先建立与单个基站诸如基站80-1的无线连接。设备10所用来建立无线的第一基站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主分量载波(PCC)或主基站。在PCC与设备10之间传送的射频信号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主分量载波信号、主信号、主分量信号、主载波信号或PCC信号,并且主基站与设备10之间的无线链路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主连接或主无线链路。一旦在设备10与PCC之间建立连接,设备10便可在不中断与主基站的连接的情况下建立与另一个基站80诸如基站80-2的其他无线连接,并且可同时与两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使用载波聚合方案中的不同频带)。在设备10已建立与主基站的无线连接之后建立与设备10的连接的其他基站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辅分量载波(SCC)或辅基站。在SCC与设备10之间传送的射频信号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辅分量载波信号、辅信号、辅分量信号、辅载波信号或SCC信号,并且辅基站与设备10之间的无线链路在本文中有时可被称为辅连接或辅无线链路。设备10可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信频带中建立与主基站和一个或多个辅基站的连接。
当建立与基站80的连接时,设备10和基站可将接收的信号(例如,与所接收的信号相关联的计算性能度量信息)与预先确定的性能度量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已建立充分的连接。例如,设备10可测量所接收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并且可将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信号强度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所测量的信号强度大于阈值,那么设备10可确定已建立充分的连接。
基站80和设备10可使用一组连接设置(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设备连接设置、无线连接设置或无线设备连接设置)来建立无线连接。该连接设置可包括与基站80中的无线电路的配置以及无线电路34的配置(例如,设备10的双工器66、双讯器64、切换电路68、天线40、放大器72和74、收发器90和基带电路54的配置)相关联的任何所需设置,以用于在设备10与基站80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并用于在设备10与基站80之间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例如,该连接设置可包括上行链路功率电平设置(例如,设备10中的放大器72提供给所发射的信号的上行链路功率电平)、下行链路功率电平设置(例如,基站80中的放大器提供给所发射的信号的下行链路功率电平)、功率放大器偏移设置、功率比指数设置、路径损耗调整设置(偏移)、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编码速率设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数据速率设置(例如,与设备10和基站80生成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相关联的数据速率)、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调制方案设置(例如,基带处理器54和/或基站80用来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进行调制的调制方案)、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资源块部署设置(例如,用于传输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的资源块的数量)、吞吐量设置、调度设置、目标功率电平设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宽设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道设置、频率设置、循环前缀设置或任何其他所需无线连接设置。
设备10和给定基站80可尝试使用第一组连接设置(例如,使用第一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功率电平、带宽设置、资源块配置等)来建立连接。如果无法使用第一连接设置来建立充足的无线连接(例如,如果基站和/或设备10所接收的信号通过不充足的性能度量信息来表征),那么设备10和/或基站80可循环通过不同的连接设置,直到建立充足的连接。以这种方式在设备10与基站80之间建立无线连接可能比较耗时,并且当针对附加基站执行时(诸如当使用载波聚合建立与多个基站80的无线连接(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建立载波聚合链路)时)可导致建立无线连接和设备10的延迟。因此,可能希望能够提供改进的方法用于在电子设备与无线基站之间建立用于执行载波聚合的无线连接。
为了在载波聚合模式下进行通信(例如,为了通过载波聚合链路在不同的通信频带中使用同时射频传输来在蜂窝基站80与无线设备10之间进行通信),可执行图9的示例性流程图的步骤。
在步骤202处,第一蜂窝基站诸如图6的基站80-1、第二蜂窝基站诸如基站80-2和无线电子设备10可准备进行载波聚合操作。例如,设备10可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来建立与第一基站80-1的第一(主)连接。基站80可准备进行传输多个数据流并且可指示无线电子设备准备在不同的通信频带中同时接收多个数据流(例如,基站80-1或基站80-2可指示无线电子设备在载波聚合模式下进行操作)。可通过将单个源数据流划分成多个部分来生成多个数据流(例如,单个源数据流可被划分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从网络180中的其他网络设备分别提供给基站80-1和80-2)。响应于接收到准备同时接收多个数据流的指示,无线电子设备可将开关68配置为形成合适的路由连接(例如,开关可被配置为将每个通信频带路由到相应的接收器50)。
如果需要,第一基站80-1可确定在指示设备10准备进行载波聚合之前设备10是否将要在载波聚合模式下进行操作。例如,第一基站80-1可识别设备10所位于的覆盖区域(例如,覆盖区域168-2),并且可基于所存储的相邻基站信息96来识别该覆盖区域是否在空间上与第二基站80-2的覆盖区域重叠。如果第二基站80-2的覆盖区域与基站80-1中设备10所位于的覆盖区域重叠,那么第一基站可指示设备10配置无线电路34以进行载波聚合(例如,基站80-1可指示设备10在对应于第二基站80-2中设备10所位于的覆盖区域172的通信频带中执行载波聚合,并且设备10可配置切换电路68、双讯器电路64和双工器电路66以在该通信频带以及第一基站80-1正在使用的通信频带中处理同步通信)。在另一种合适的布置中,设备10可确定是否在载波聚合模式下进行操作。例如,如果在没有使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数据吞吐量是令人满意的,那么设备10可确定载波聚合操作是没有必要的,并且随后可使用单个频带与基站80-1进行通信。
一旦设备10已准备在不同的通信频带中同时接收多个数据流,设备10便可建立与第二基站80-1的连接。通过使用图8的实例,设备10可首先建立与第一基站80-1的主连接。设备10可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来建立与第一基站80-1的主连接(例如,设备10可利用所选择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功率电平、调制方案等在对应于设备10所位于的覆盖区域的通信频带FB中与第一基站80-1进行通信)。第一基站80-1可识别设备10位于具有对应的频带FB的覆盖区域168-2中。第一基站80-1可基于所存储的相邻基站信息96来识别第二基站80-2具有与覆盖区域168-2重叠的覆盖区域172-4和对应的频带FE。第一基站80-1随后可指示设备10准备使用频带FB和FE来进行载波聚合。设备10中的控制电路52可在路径76上向前端电路60提供控制信号,以配置双讯器电路64、双工器电路66和切换电路68来处理频带FB和FE中信号的同时发射/接收。设备10随后可在通信频带FE中建立与第二基站80-2的辅无线连接。
在步骤204处,基站80可在不同的通信频带上将多个数据流同时传输至无线电子设备10。例如,第一基站80-1可在LTE频带17上传输第一数据流,并且第二基站80-2可在LTE频带4上传输第二数据流。
在步骤206处,电子设备10可使用多路复用电路(诸如,双讯器64和双工器66)来基于频率来划分从基站80-1和80-2接收的射频信号。例如,电子设备10可使用双讯器64来将由天线40-1从基站80-1和80-2接收的射频信号划分成相对低的频率和相对高的频率。可将相对低的频率提供给第一开关68LB,所述第一开关已被配置(例如,在步骤202期间配置)为将相对低的频率路由至第一双工器66。可将相对高的频率提供给第二开关68HB并将所述相对高的频率路由至第二双工器66。第一双工器66可以相对低的频率分离从基站80-1接收的第一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一数据流提供给接收器RX1。第二双工器66可通过相对高的频率来分离第二数据流,并将所述第二数据流提供给接收器RX2。
在步骤208处,电子设备10可使用多个接收器来同时接收多个数据流。例如,接收器RX1可对第一数据流进行解调,并将解调的第一数据流提供给基站。接收器RX2可对第二数据流进行解调,并将解调的第二数据流提供给基带处理电路54。
在步骤210处,基带处理电路54可同时接收解调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并将解调的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进行组合以重构单个源数据流。
图10示出可由基站80在蜂窝网络(诸如图6的网络180)中执行的用于使设备10和基站80准备进行载波聚合操作的(例如,用于在设备10与基站80之间建立主连接和辅连接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在进行图7的处理步骤202时,可例如执行图8的步骤。
在步骤212处,第一基站80-1可建立与设备10的主连接。例如,设备10可将无线请求发送至第一基站80-1,并且基站80-1可将无线响应发送至设备10。设备10可尝试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例如,所选择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连接设置)来建立与第一基站80-1的连接。在一种合适的布置中,设备10和基站80-1可循环通过连接设置直到在基站80-1与设备10之间建立充足的连接。利用其来成功地建立设备10与基站80-1之间的连接的连接设置可作为设备信息94的一部分而存储在存储电路92上。
如果需要,第一基站80-1可从设备10接收设备识别信息(例如,独特的设备识别号、登记号、序列号、时间戳信息、与设备10的地理位置相关联的地理位置信息(诸如GPS信息)等)。第一基站80-1可将接收的设备识别信息作为设备信息94的一部分而存储在存储电路92上。如果需要,基站80-1可识别设备10所位于的覆盖区168,并且可将关于识别的覆盖区的信息作为设备信息94的一部分来进行存储。
第一基站80-1可将设备信息94与存储的相邻基站信息96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指示设备10准备利用附加(SCC)基站来进行载波聚合。例如,基站80-1可确定相邻基站信息96是否识别出具有与设备10所位于的覆盖区168重叠的覆盖区170的相邻基站。在另一种合适的布置中,基站80-1可将从设备10接收的地理位置信息与相邻基站信息96进行比较,以确定设备10是否在重叠的覆盖区域170内。如果基站80-1确定设备10位于与附加基站(诸如基站80-2)相关联的覆盖区域内,那么设备10可识别与设备10所位于的附加基站的覆盖区172相关联的对应频带。
在步骤214处,第一基站80-1可将与设备10相关联的设备信息94播送至网络180中的其他基站80。在一种合适的布置中,第一基站80-1可将设备信息94播送至在存储的相邻基站信息96中识别出的所有相邻基站。在另一种合适的布置中,基站80-1可将设备信息94播送至具有设备10所位于的覆盖区域170的基站80-2。第二基站80-2可将与设备10相关联的设备信息94存储在对应的电路92中。
在步骤216处,第一基站80-1可将一些或所有相邻基站信息96传输至设备10,以指示设备10准备在与附加基站80-2相关联的频带中进行载波聚合操作。设备10可使用相邻基站信息来播送连接请求(例如,在由相邻基站信息识别的频带中)。这个步骤仅为示例性的。如果需要,可在步骤214之前执行步骤216以在播送相邻基站信息之前播送设备信息。
在步骤218处,第二基站80-2可等待直到从无线设备接收到建立无线连接的请求。一旦第二基站80-2已从无线设备接收到建立连接的请求(例如,来自覆盖区域170内的无线设备的请求),处理就可前进至步骤220。
在步骤220处,第二基站80-2可检索与发送请求的无线设备相关联的设备信息。例如,第二基站80-2可识别包括在接收的请求内的设备信息,或者基站80-2可在从无线设备接收到建立连接的请求之后请求该设备信息。所检索的设备信息可包括例如独特的设备识别号、登记号、序列号、时间戳信息、与设备10的地理位置相关联的地理位置信息(诸如GPS信息)或者关于发送请求以建立连接的设备的任何其他所需信息。
在步骤222处,第二基站80-2可将所检索的设备信息与从第一基站80-1接收的设备信息94进行比较,以确定发送请求的无线设备是否是基站80-1正尝试准备对其进行载波聚合的无线设备。如果所接收的设备信息不匹配设备信息94(例如,如果发送请求的设备是覆盖区域170中的除了正独立地尝试建立连接的设备10之外的无线设备,等),那么处理可循环回步骤218(如由路径224所示),以等待建立连接的附加请求。以这种方式,基站80-2可避免尝试建立与设备的载波聚合连接,所述设备不在网络180中与其他基站80通信或者不在尝试建立载波聚合连接。如果需要,基站80-2可建立与不匹配设备信息94的其他无线设备的独立无线连接。
如果所接收的设备信息匹配设备信息94(例如,如果将请求发送至基站80-2的无线设备是建立与基站80-1的主连接的同一个设备),那么处理可前进至步骤228,如由路径226所示。
在步骤228处,基站80-2可使用从第一基站80-1接收的一个或多个设备连接设置来建立与设备10的辅无线连接。如果需要,当尝试建立与设备10的连接时,基站80-2可克隆设备连接设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利用所述设备连接设置来建立与第一基站80-1的成功连接。例如,辅基站80-2可使用用于建立设备10与主基站80-1之间的主连接的相同的下行链路功率电平、调制方案、资源块部署和/或带宽。因为克隆的连接设置已用于使用基站80-1来成功地连接到设备10,所以存在该连接设置中的一者或多者也可用于使用基站80-2成功地连接到设备10的较高可能性。以这种方式,第二基站80-2可在没有循环通过可能的连接设置直到成功地建立连接或者从附加源请求最佳的连接设置的情况下来建立连接,从而相对于在设备10与主基站80-1之间建立主连接所需的时间而言减少了建立与辅基站80-2的辅连接所需的时间。可执行步骤214-228而同时维持设备10与主基站80-1之间的主连接(例如,可建立设备10与辅基站80-2之间的辅连接而不中断设备10与主基站80-1之间的主连接)。
如果需要,图10的步骤可用来建立与附加基站80的附加辅连接。例如,设备10可执行载波聚合,以利用主分量载波站(例如,基站80-1)和两个辅分量载波站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在该实施例中,可将单个数据流划分成在设备10与使用不同的相应频带的三个基站中的每一个之间传送的三个并行的数据流。通常,任何所需数量的辅基站可用于连同主基站80-1一起同时与设备10通信。
图11示出可由设备10执行的来在蜂窝网络(诸如图8的网络180)中建立与多个基站80的载波聚合连接的示例性步骤的流程图。在进行图9的处理步骤202时,可例如执行图11的步骤。
在步骤240处,设备10可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来建立与主基站80-1的连接。例如,设备10可发送连接到基站80-1的请求,并且可从基站80-1接收对请求的响应。设备10和/或基站80-1可确定成功的连接设置,利用所述连接设置在设备10与基站80-1之间建立成功的通信链路。例如,如果设备10与基站80-1之间的第一组连接设置没有成功建立充足的无线链路,那么可使用第二组连接设置来建立链路。一旦已建立成功的连接,处理可前进至步骤242。设备10和/或基站80-1可存储成功的连接设置,设备10利用所述连接设置来建立与基站80-1的连接。
在步骤242处,设备10可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来开始与基站80-1的数据通信操作。设备10可例如发送正常的通信数据(例如,蜂窝语音数据和非语音数据),可将设备识别信息或者任何其他所需数据发送给设备10。如果需要,在将正常的通信数据发送给基站80-1之前,设备10可等待直到已利用多个基站建立成功的载波聚合连接。
在步骤244处,设备10可从基站80-1接收相邻基站信息,诸如图3的相邻基站信息96。设备10可处理所接收的基站信息以确定是否请求与网络180中的另一个基站80的辅连接。如果设备10确定所接收的基站信息识别出与其建立辅连接的合适基站80(例如,如果所接收的基站信息识别出第二基站(诸如图8的基站80-2)具有包括设备10的位置的无线覆盖区域),那么处理可前进至步骤246。所接收的基站信息可包括例如由基站80-1对设备10发布的建立与附加基站80的连接的命令,关于使用哪一个频带来建立与附加基站80的连接的信息等。如果需要,设备10可确定不执行载波聚合(例如,如果设备上的数据吞吐量是令人满意的等),在这种场景下,设备10可随后执行与第一基站80-1的正常的通信操作。
在步骤246处,设备10可发送基于从基站80-1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来与网络180中的其他基站80(例如,除了设备10已连接到的主基站80-1之外的基站)建立辅连接的请求。例如,设备10可配置无线电路34以用于(例如,通过配置切换电路68、双讯器电路64和双工器电路66来在适当的发射器48、接收器50和天线40之间路由信号来)在与相邻基站80-2相关联的频带中以及在与主基站80-1相关联的频带中同时通信。设备10可播送通过在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中识别出的频带来建立连接的请求,所述相邻基站信息与设备10所位于的相邻基站80-2的覆盖区172对应。在另一种合适的布置中,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可包括由基站80-1发布的命令,该命令指示设备10通过由基站80-2使用的合适频带来播送请求。通过使用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来播送建立辅连接的请求,设备10可忽略通过不由相邻基站80-2使用的频带的播送请求,从而减少建立载波聚合连接所需时间的量。
在步骤248处,设备10可等待来自相邻基站80-2的将要建立辅连接的确认。设备10可维持与主基站80-1的主连接,同时等待来自相邻基站80-2的确认(例如,无线电路34的配置可允许通过主连接和一个或多个辅连接同时通信,而无需中断主连接)。一旦从相邻基站80-2接收到将要建立辅连接的确认,处理可前进至步骤250。
在步骤250处,设备10和基站80-2可建立辅连接。当建立辅连接时,设备10可从相邻基站80-2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所述下行链路信号使用建立第一基站80-1与设备10之间的连接所用的所选连接设置中的一者或多者来进行传输。基站80-2可向设备10发送控制信号,以指示设备10使用建立第一基站80-1与设备10之间的连接所用的所选连接设置中的一者或多者来传输上行链路信号。以这种方式,与在基站80-2不知晓用于建立设备10与主基站80-1之间的主连接的连接设置的场景下相比,可以更少的时间在相邻基站80-2与设备10之间建立令人满意的无线连接。设备10可随后在主基站80-1与辅基站80-2之间使用载波聚合来开始正常的数据通信操作,以向设备10提供相对于仅使用单个频带的通信方案而言改善的数据吞吐量。
图12示出可用于建立设备10与第一基站80-1之间的主连接并且用于建立设备10与第二基站80-2之间的辅连接的连接设置的表398。图12的表398中的信息可例如作为设备信息94的一部分而存储在第一基站80-1上,并且可因此在本文中有时被称为设备连接设置398或设备连接信息398。一旦已利用设备10建立成功的连接(例如,在图8的处理步骤212之后),第一基站80-1就可生成并存储设备连接信息398,并且(例如,在图8的处理步骤214时)可将连接信息398播送至网络180中的相邻基站80。
连接信息398中的每个条目(行)可对应于由基站80-1和/或设备10使用的连接设置,以成功地建立基站与设备之间的主连接。连接信息398中的条目可包括与上行链路信号的生成和传输相关联的连接设置(诸如上行链路连接设置404),并且可包括与下行链路信号的生成和传输相关联的连接设置(诸如下行链路连接设置406)。设备10可例如使用连接设置404中的一者或多者来将上行链路信号传输至基站80。基站80可例如使用连接设置406中的一者或多者来将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至设备10。如果需要,主基站80-1和/或辅基站80-2可指示设备10使用设置404来将辅信号传输至基站80-2(例如,以建立辅连接),或者设备10可基于存储在存储装置上的预定的上行链路连接设置和已在设备10与主基站80-1之间使用的处理电路28来将辅信号传输至辅基站80-2。当在设备10与基站80-2之间建立辅连接时(例如,当在图10的处理步骤228时),辅基站80-2可克隆(复制)设备连接设置398中的一个或多个条目。
表398中的列400包括与在设备10与基站80-1之间建立的连接相关联的连接设置。列402包括对应于列400中的每种连接设置的值的示例。在图12的实例中,上行链路连接设置404包括由设备10用于将上行链路信号传输至基站80的资源块300的数目(例如,设备10可使用25个资源块300来传输上行链路信号),对应的通道304中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开始的资源块(例如,设备10可使用开始于通道中的第一资源块的25个资源块300来传输上行链路信号),被利用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的调制方案(例如,设备10可使用QPSK调制方案来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调制),在生成上行链路信号时使用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例如,设备10可生成具有上行链路数据速率A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功率放大器72提供的上行链路功率电平(例如,功率放大器72可提供在功率电平B的上行链路信号),将要添加到上行链路信号的路径损耗补偿值(例如,路径损耗补偿值E可通过设备10和/或基站80添加到上行链路信号),以及用于生成上行链路信号的通道带宽(例如,设备10可生成具有通道带宽F的上行链路信号)。该实例仅是示例性的。通常,任何所希望的上行链路连接设置404可被存储并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号(例如,设置404可包括待使用的资源块300的特定部署、待使用的特定LTE频带的频率通道等)。设备10可使用上行链路设置404来配置基带电路54、放大器电路72、前端电路60、天线40和/或收发器90,以生成将要使用载波聚合通信方案(例如,通过载波聚合链接)传输至基站80-1和80-2的对应的上行链路信号。
在图2的实例中,下行链路连接设置406包括由基站80用于将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至设备10的下行链路资源块300的数目,用于传输下行链路信号的开始的资源块,用于生成下行链路信号的调制方案,下行链路数据速率、下行链路功率电平、下行链路功率偏移水平、下行链路通道带宽等。该实例仅是示例性的。总体上,任何所需的下行链路连接设置406可被存储并用于传输下行链路信号。基站80可使用下行链路设置406来配置对应的无线电路,以生成所需的下行链路信号并将其传输至设备10。如果需要,设备10可使用下行链路设置406来配置基带电路54、放大器电路74、前端电路60、天线40和/或收发器90,以便准备通过基站80接收和处理对应的下行链路信号。
第二基站80-2可使用任何所需数目的设备连接设置398,以建立基站80-2与设备10之间的辅连接。在一种合适的布置中,辅基站80-2可克隆表398中的所有连接设置,以用于建立辅连接。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诸如当设备10位于相对于基站80-1和基站80-2的不同距离处,一些连接设置398诸如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功率电平可通过在辅基站80-2处克隆而省略(例如,由于基站80-1、80-2与设备10之间的路径损耗在这种场景下将不同)。在这种场景下,基站80-2可使用任何所需的算法(例如,通过循环通过不同的功率电平等)来确定用于建立辅连接的功率电平。总体上,任何所需数目的连接设置398可在辅基站80-2处进行克隆,以用于建立与设备10的辅连接。由于设置398先前用于建立设备10与主基站80-1之间的成功连接,所以第二基站80-2可使用相同的连接设置中的一者或多者来建立与设备10的成功辅连接,从而减少建立辅连接所需时间的量。以这种方式,基站80和设备10可快速建立并开始基站80与设备10之间高吞吐量的载波聚合操作。
如果需要,基站80和设备10可在用于执行无线测试操作的测试操作模式中或者在正常操作模式中是可操作的。在测试操作模式中,设备10可将无线测试数据发送至基站80并且/或者可从基站80接收无线测试数据。如果需要,在测试模式期间,设备10可从基站80接收除了或代替来自基站80的测试数据的语音数据。在正常操作模式期间,设备10可(例如,基于基站80的配置)从基站80接收数据流量和/或语音数据。例如,基站80和设备10上的软件或测试电路当启用时可在网络、设备和/或基站上执行无线测试操作。该测试电路或软件可(例如,以预定间隔)独立自主地启用和/或当由基站的用户(例如,当网络运营商选择执行测试时)或设备的用户(例如,当设备的终端用户选择执行测试时)选择时来启用。如果需要,仅仅当设备10以测试模式进行操作时,仅仅当以正常通信模式进行操作时和/或以测试模式和正常通信模式两种模式进行操作时,可在基站之间进行克隆设备连接设置。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操作无线系统的方法,所述无线系统具有具有用于与电子设备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第一基站,使用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第一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连接;利用第一基站,将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传输至第二基站;以及利用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无线连接,而第一基站同时维持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无线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在相应的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上将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同时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二频带不同于所述第一频带。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基站包括存储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将相邻基站信息存储在所述存储电路上,所述相邻基站信息识别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频带;以及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频带上将所存储的相邻基站信息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设备识别信息并将所接收的设备识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基站。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二频带上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请求;以及响应于接收到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所述请求,利用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二频带上从所述电子设备检索附加的设备识别信息。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所述设备识别信息与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的所述附加的设备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是否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利用第二基站来确定是否建立第二基站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无线连接;以及响应于确定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所述设备识别信息匹配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的所述附加的设备识别信息,利用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建立第二基站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无线连接包括,建立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而不中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无线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基于基于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包括使用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的子组来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基于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包括使用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中的所有所述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包括所选择的长期演进(LTE)协议资源块分配,其中建立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包括使用所选择的LTE协议资源块分配来建立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并且其中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包括使用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所选择的LTE协议资源块分配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基于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包括:在所述第二基站处,复制由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来建立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所接收的无线连接设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使用所复制的无线连接设置来在所述第二频带上将射频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复制的无线连接设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者:下行链路功率电平设置、调制方案设置和带宽设置。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在所述相应的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上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同时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分别在长期演进频带17和长期演进频带4上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传输至第三基站;以及利用所述第三基站,基于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三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三无线连接,而所述第一基站同时维持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基站同时维持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利用无线通信电路来接收射频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来建立与第一无线基站的第一无线连接;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识别第二基站的相邻基站信息;以及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基于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来传输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第二无线连接的请求,同时维持与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一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中的至少一些来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而不中断与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一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在第一频带中通过所述第一无线连接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数据流,并同时在不同于所述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中通过所述第二无线连接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第二数据流;以及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中的基带电路,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组合成单个数据流。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相邻基站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一频带上接收所述相邻基站信息,其中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识别出所述第二频带正由所述第二基站使用,并且其中基于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来传输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所述请求包括在所述第二频带上将所述请求传输至所述第二基站。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相邻基站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基站相关联的第一无线覆盖区域和与所述第二基站相关联的第二无线覆盖区域,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确定所述无线通信电路是否位于所述第一无线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无线覆盖区域之间的重叠区域内;响应于确定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无线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无线覆盖区域之间的所述重叠区域内,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将所述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与无线通信电路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来在第一频带中建立与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的主无线连接;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基站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选择的连接设置并使用所接收的所选择的连接设置中的至少一些来在不同于所述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中建立与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的辅无线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基站维持所述主无线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由所述第二基站接收的所选择的连接设置包括由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来建立所述主连接的所选择的调制方案设置和所选择的长期演进资源块分配,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基站被进一步配置为使用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所选择的调制方案和所选择的长期演进资源块分配来建立所述辅连接。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上将数据信号的第一部分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并且所述第二基站被配置为在已经建立了所述主无线连接和所述辅无线连接之后在所述第二频带上将所述数据信号的第二部分同时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电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上述实施方案可单独实施或可以任意组合实施。

Claims (22)

1.一种操作无线系统的方法,所述无线系统具有用于与电子设备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基站,使用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一无线连接;
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传输至所述第二基站;以及
利用所述第二基站,基于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二无线连接,而所述第一基站同时维持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一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在相应的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上将第一数据流和第二数据流同时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频带不同于所述第一频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包括存储电路,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将相邻基站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电路上,所述相邻基站信息识别所述第二基站和所述第二频带;以及
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频带上将所存储的相邻基站信息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在所述第一频带上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设备识别信息并将所接收的设备识别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二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二频带上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请求;以及
响应于接收到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所述请求,利用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第二频带上从所述电子设备检索附加的设备识别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将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所述设备识别信息与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的所述附加的设备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利用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是否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以及
响应于确定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所述设备识别信息匹配从所述电子设备接收的所述附加的设备识别信息,利用所述第二基站,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包括:
建立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而不中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无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包括使用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的子组来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包括使用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中的所有所述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包括所选择的长期演进(LTE)协议资源块分配,其中建立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包括使用所选择的LTE协议资源块分配来建立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并且其中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包括使用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所选择的LTE协议资源块分配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接收的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二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二基站处,复制由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来建立所述第一无线连接的所接收的无线连接设置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使用所复制的无线连接设置来在所述第二频带上将射频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复制的无线连接设置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者:下行链路功率电平设置、调制方案设置和带宽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相应的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上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同时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分别在长期演进频带17和长期演进频带4上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传输至第三基站;以及
利用所述第三基站,基于所述一组无线连接设置来建立所述第三基站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第三无线连接,而所述第一基站同时维持所述第一无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基站同时维持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第二连接。
15.一种利用无线通信电路来接收射频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来建立与第一无线基站的第一无线连接;
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识别第二基站的相邻基站信息;以及
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基于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来传输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第二无线连接的请求,同时维持与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一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中的至少一些来建立与所述第二无线基站的所述第二无线连接而不中断与所述第一基站的所述第一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在第一频带中通过所述第一无线连接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第一数据流,并同时在不同于所述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中通过所述第二无线连接从所述第二基站接收第二数据流;以及
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中的基带电路,将所述第一数据流和所述第二数据流组合成单个数据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相邻基站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一频带上接收所述相邻基站信息,其中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识别出所述第二频带正由所述第二基站使用,并且其中基于所接收的相邻基站信息来传输建立所述第二无线连接的所述请求包括在所述第二频带上将所述请求传输至所述第二基站。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邻基站信息包括与所述第一基站相关联的第一无线覆盖区域和与所述第二基站相关联的第二无线覆盖区域,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确定所述无线通信电路是否位于所述第一无线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无线覆盖区域之间的重叠区域内;以及
响应于确定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无线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无线覆盖区域之间的所述重叠区域内,利用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将所述请求发送至所述第二基站。
20.一种用于与无线通信电路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使用所选择的连接设置来在第一频带中建立与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的主无线连接;
第二基站,其中所述第二基站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选择的连接设置并使用所接收的所选择的连接设置中的至少一些来在不同于所述第一频带的第二频带中建立与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的辅无线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基站维持所述主无线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由所述第二基站接收的所选择的连接设置包括由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来建立所述主连接的所选择的调制方案设置和所选择的长期演进资源块分配,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基站被进一步配置为使用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的所选择的调制方案和所选择的长期演进资源块分配来建立所述辅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上将数据信号的第一部分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电路,并且所述第二基站被配置为在已经建立了所述主无线连接和所述辅无线连接之后在所述第二频带上将所述数据信号的第二部分同时传输至所述无线通信电路。
CN201580028376.6A 2014-06-13 2015-05-29 用于建立无线电路与多个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6465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12227P 2014-06-13 2014-06-13
US62/012,227 2014-06-13
US14/724,734 US9699784B2 (en) 2014-06-13 2015-05-28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wireless circuitry and multiple base stations
US14/724,734 2015-05-28
PCT/US2015/033231 WO2015191313A1 (en) 2014-06-13 2015-05-29 Systems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wireless circuitry and multiple base statio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5386A true CN106465386A (zh) 2017-02-22
CN106465386B CN106465386B (zh) 2019-11-05

Family

ID=53434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8376.6A Active CN106465386B (zh) 2014-06-13 2015-05-29 用于建立无线电路与多个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99784B2 (zh)
JP (1) JP6440831B2 (zh)
KR (1) KR101881685B1 (zh)
CN (1) CN106465386B (zh)
DE (1) DE112015002792T5 (zh)
GB (1) GB2540713B (zh)
WO (1) WO201519131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1878A (zh) * 2017-03-10 2019-11-08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辅助接收机的软件定义的无线电
CN110856202A (zh) * 2019-11-18 2020-02-28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置通信基站的方法
CN111566973A (zh) * 2017-11-28 2020-08-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在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支持的mimo层数的频带组合约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22249B1 (ko) * 2014-09-01 2021-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이용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320470B2 (en) * 2014-09-27 2019-06-11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using frequency band of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 for LTE/LTE-A
US10015683B1 (en) * 2014-10-31 2018-07-03 Quantenna Communications, Inc Device optimization acros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20160268678A1 (en) * 2015-03-13 2016-09-15 Sony Corporation Methods of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movement/orientation, and related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10616053B2 (en) * 2015-12-04 2020-04-07 Skyworks Solutions, Inc. Multi-stage reconfigurable triplexer
DE102016114663A1 (de) * 2016-08-08 2018-02-08 Snaptrack, Inc. Multiplexer
US10264590B2 (en) 2016-08-31 2019-04-16 Intel Corporation Channel allocation among multiple radio frequency networks
SE541535C2 (en) * 2017-03-23 2019-10-29 Lox Container Tech Ab Remotely controlled container lock, system and method
JP2018198372A (ja) * 2017-05-23 2018-12-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20180352584A1 (en) * 2017-06-02 2018-1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UXILIARY RECEIVERS FOR QoS BALANC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476167B2 (en) 2017-07-20 2019-11-12 Apple Inc. Adjustable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antenna structures
US10886607B2 (en) 2017-07-21 2021-01-05 Apple Inc.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antenna structures
US10512094B2 (en) 2017-12-28 2019-12-17 Intel Corporation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of networked devices
PT3766286T (pt) * 2018-03-15 2022-05-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para colocar um nó numa comunicação sem fios em modo de vigília, assim como o nó correspondente
US10616801B1 (en) * 2018-06-04 2020-04-07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inter band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826543B2 (en) 2018-07-27 2020-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ilter circuit configur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JP7219566B2 (ja) * 2018-08-27 2023-02-08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テスト装置、無線通信テスト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10880702B1 (en) * 2019-06-04 2020-12-29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ata communications for user applications that are executing in a wireless user device
US20210184760A1 (en) * 2019-12-13 2021-06-17 Mosat Corporation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atellite support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11496920B1 (en) * 2020-11-23 2022-11-08 Sprint Spectrum L.P. Use of historical rate of data flow as basis to limit quantity of concurrent air-interface connection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9009B1 (en) * 1998-10-19 2006-08-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a communication with a target base station in a cellular or cordless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653393B2 (en) * 2004-08-17 2010-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and transmitting/receiving neighbor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in a BW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103309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currently processing multiple radio carriers
US20130272260A1 (en) * 2006-02-09 2013-10-17 Altair Semiconductor Ltd Lte/wi-fi coexistence
WO2014005061A1 (en) * 2012-06-29 2014-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interface circuit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on multiple antennas
US20140211727A1 (en) * 2010-06-28 2014-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imag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76666A (ja) * 2000-12-05 2002-06-21 Sony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KR101053610B1 (ko) * 2004-06-25 2011-08-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Ofdm/ofdma 시스템의 무선자원 할당 방법
EP2088790B1 (en) 2006-11-10 2014-10-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anaging the resources of a plurality of base stations by a mobile station
GB2454650A (en) * 2007-10-29 2009-05-20 Nec Corp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ersistently allocated resources
US8570910B2 (en) * 2008-06-20 2013-10-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WO2009157725A2 (ko) 2008-06-25 2009-12-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용레인징코드를 이용한 핸드오버 지원방법
EP2341730B1 (en) * 2008-09-22 2017-11-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asurements by a terminal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EP2487945A4 (en) * 2009-10-06 2017-02-22 NTT DoCoMo, Inc.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user device
KR101327131B1 (ko) * 2010-02-12 2013-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443293B2 (ja) * 2010-07-28 2014-03-19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先決定方法
US8600426B2 (en) * 2010-09-01 2013-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on a deactivated component carrier
US20120183093A1 (en) 2011-01-14 2012-07-19 Fujitsu Limited Power Setting and Pre-Coding for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Multiple Locations to a Single Device
US9237559B2 (en) * 2011-01-27 2016-01-12 Ne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12120797A1 (en) * 2011-03-04 2012-09-13 Nec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9137804B2 (en) * 2011-06-21 2015-09-15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9363782B2 (en) * 2011-06-22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device positioning in multicarrier configurations
BR112013030774B1 (pt) * 2011-07-13 2022-02-15 Sun Patent Trust Aparelho de terminal e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CN106060877B (zh) 2011-10-24 2020-04-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GB2498758B (en) * 2012-01-26 2014-02-19 Broadcom Corp Power control
CN104106302B (zh) 2012-02-10 2019-04-0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连接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122161A1 (ja) * 2012-02-14 2013-08-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899600B2 (ja) * 2012-07-04 2016-04-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9591589B2 (en) * 2012-10-01 2017-03-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 by reduced power in intraband non-contiguous up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9544891B2 (en) * 2012-12-18 2017-01-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data
US20140177555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enb coordination methods to support inter-enb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lte-advanced
US9357438B2 (en) 2013-02-22 2016-05-31 Ht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base station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TWI540848B (zh) * 2013-05-16 2016-07-0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裝置與方法
US9532392B2 (en) 2013-06-07 2016-12-27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Communicating via multiple communication layers provided by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 devices
US9264205B2 (en) * 2013-10-22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ixed full and half duplex user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89009B1 (en) * 1998-10-19 2006-08-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up a communication with a target base station in a cellular or cordless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653393B2 (en) * 2004-08-17 2010-01-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and transmitting/receiving neighbor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in a BW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272260A1 (en) * 2006-02-09 2013-10-17 Altair Semiconductor Ltd Lte/wi-fi coexistence
US20110103309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currently processing multiple radio carriers
US20140211727A1 (en) * 2010-06-28 2014-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image using the same
WO2014005061A1 (en) * 2012-06-29 2014-0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interface circuit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on multiple antenna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1878A (zh) * 2017-03-10 2019-11-08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辅助接收机的软件定义的无线电
CN110431878B (zh) * 2017-03-10 2023-07-14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包括软件定义无线电接收机的基站
CN111566973A (zh) * 2017-11-28 2020-08-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在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支持的mimo层数的频带组合约束
CN111566973B (zh) * 2017-11-28 2023-03-1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在基于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支持的mimo层数的频带组合约束
CN110856202A (zh) * 2019-11-18 2020-02-28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置通信基站的方法
CN110856202B (zh) * 2019-11-18 2022-10-11 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置通信基站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40713A (en) 2017-01-25
CN106465386B (zh) 2019-11-05
DE112015002792T5 (de) 2017-03-09
JP6440831B2 (ja) 2018-12-19
KR20170002509A (ko) 2017-01-06
KR101881685B1 (ko) 2018-07-24
US20150365946A1 (en) 2015-12-17
WO2015191313A1 (en) 2015-12-17
GB2540713B (en) 2021-05-05
GB201620249D0 (en) 2017-01-11
JP2017523744A (ja) 2017-08-17
US9699784B2 (en) 2017-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5386B (zh) 用于建立无线电路与多个基站之间的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38054B (zh) 多频共用天线系统、射频前端和多频通信装置
CN102882539B (zh) 用于同时接收不同频带中的射频传输的无线电路
CN104243004B (zh) 分布式天线通信系统
US20160127101A1 (en)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sub-system for distributed atenna systems
US8886253B2 (en) Method to control a multiradio RF platform
CN105703789B (zh) 通信装置及多个无线电活动的处理方法
CN107182221A (zh) 设备到设备发现消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4618527B (zh) 天线切换装置和移动通讯终端
CN101926096A (zh) 集成天线阵列和rf前端模块
US20190253119A1 (en)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detect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therefor
CN108462507A (zh) 多路选择开关、射频系统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RU267370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служеб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и устанавливаемое в помещени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3238274A (zh) 双模式基站
RU2012110923A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по технологии mimo и передатчик (варианты)
US9871570B1 (en) Beam determining unit and beam-searching method for a wireless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02148626A (zh) Rf收发机以及包括该收发机的调制解调器
US2020010647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4619046B (zh) 移动通讯终端
CN113615234A (zh)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基站设备控制方法
CN105519012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5871410B (zh) 一种载波聚合ca射频电路和移动终端
CN105101482A (zh) 一种基站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US11991529B2 (en) Utilizing NR guard band for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LTE-M in coexistence with NR
CN105703785B (zh) 用于接收器天线中的闭环调谐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