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4280B - 用于控制无线电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无线电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4280B
CN106464280B CN201480078885.5A CN201480078885A CN106464280B CN 106464280 B CN106464280 B CN 106464280B CN 201480078885 A CN201480078885 A CN 201480078885A CN 106464280 B CN106464280 B CN 1064642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signal
dpd
frequency
radio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88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4280A (zh
Inventor
K·黑尼克斯基
M·E·雷诺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6464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2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42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42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2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for providing a predistortion of the signal in the transmitter and corresponding correction in the receiver, e.g. for improving the signal/noise rat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75Circuits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noise, interference o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1/324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03F1/3241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03F1/3247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circuits using feedback acting on predistortion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04B10/66Non-coherent receivers, e.g. using direct detection
    • H04B10/69Electrical arrangements in the receiver
    • H04B10/697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noise and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2001/0408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 H04B2001/0425Circuits with power amplifiers with linearisation using pre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1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10/25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方法和无线电节点(800),用于控制发射器频带中的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以避免或降低受害方频带中的干扰,受害方频带与发射器频带在频域中分离。无线电节点(800)对将要在发射器频带中的至少一个载波上传输的信号施加(502)数字预失真DPD,以使得信号的互调失真IMD分量相对于至少一个载波而被非对称地预失真以抑制落在受害方频带内的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经预失真的信号然后在功率放大器中被放大(504)并且在至少一个载波上传输(506)。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无线电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方法和无线电节点,用于控制发射器频带中的无线电传输以避免或降低受害方频带中的干扰。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用于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网络(诸如GSM网络)中,通常使用单个窄带频率载波以用于在网络与连接至网络的接入点的无线设备之间在无线电信号中传送数据和消息,用于从网络向无线设备传输下行信号或者用于从无线设备向网络传输上行信号。近来,市场上出现了日益先进的用户终端和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无线膝上型计算机,这些设备适合用于各种服务,诸如互联网浏览、媒体的流送、以及涉及大量数据的通信的任何其他服务。因此对于无线电上的高数据吞吐量的需求极大地增加。
在本描述中,“无线设备”可以是能够与无线网络的接入点(诸如基站)通信无线电信号的任何通信设备。取决于所使用的术语,这一上下文中的无线设备也可以称为移动终端、移动台、用户设备(UE)等。另外,“基站”是无线网络的接入点,其被布置成与无线设备通信无线电信号。术语“无线电节点”在本文中用于表示能够传输下行信号的基站和能够传输上行信号的无线设备二者。应当注意,本描述中的无线电节点还可以能够接收无线电信号,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在本解决方案的范围之外。因此,基站通常也能够接收上行信号,并且无线设备通常也能够接收下行信号。在无线电通信的上下文中,通常使用术语“载波”,其指代承载信息的某个频率上的无线电传输。
传统上,使用一个载波用于从发送节点向接收节点传送信息。为了满足对于数据吞吐量的更大需求,已经引入了使用两个或更多个并行载波的可能性,使得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的每时间单位能够通信的数据量(也称为数据吞吐量)基本上以所使用的载波数目倍增。这一特征因此引入去往或来自相同的无线电节点的在不同频率上传输的多个并行载波,这因而意味着,与在较窄的传输频带内传输的单载波相比而使用了较宽的传输频带。较宽的发射器频带也可以分为若干频带,即所谓的多频带传输,诸如已经被引入以实现更高数据吞吐量的载波聚合。
发射器频带内部以及发射器频带外部(被称为带外发射)可能发生不想要的发射。不想要的发射可能是由于互调失真IMD引起的,其引起传输信号的频谱再生长。在标称发射器频带或频率范围外部的不想要的发射通常从调制过程以及无线设备的发射器中的非线性而生成,而在频率上进一步远离的发射(即杂散发射)通常是由不想要的发射器效应(诸如谐波发射、寄生发射、互调产物和变频产物)引起的。这些效应通常在发射器的输出功率减小时而减小。另外,传输频带越宽,不想要的频谱发射越宽。
使用标称发射器频带内的一个或多个载波的来自无线电节点的无线电传输因此可能对位于靠近发射器频带的“相邻的”受害方频带引起干扰,因为无线电传输还在标称发射器频带外部引起以上提及的发射。受害方频带例如可以由无线电节点本身中的另一无线电设备或者位于附近的另一节点用于接收或传输。在本描述中,术语相邻的受害方频带仅暗示受害方频带在频域中靠近发射器频带,即足够靠近以被来自以上描述的带外发射的干扰所影响。特别地,无线电节点中的功率放大器生成互调失真IMD。由IMD引起的干扰可能是有害的,例如通过扰乱接收器在接收器频带中的接收,从而使得接收器频带变为受害方频带,使得接收器的灵敏度降低。在本描述中,术语“受害方频带”表示干扰在其中可能为有害的任何频带并且其中期望避免或至少降低由发射器频带中的传输所引起的干扰。虽然所描述的受害方频带通常是接收器频带,然而描述并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分别使用发射器频带和受害方频带用于相同节点处(例如基站处或无线设备处)的传输和接收,如图1中图示的,其中无线电节点100在发射器频带从发射器天线100a传输无线电信号。这一传输包括在标称发射器频带外部的IMD产物,其被接收器天线100b在接收器频带中以干扰的形式接收,如虚线箭头表示的。替选地,可以使用相同的天线以传统方式用于传输和接收二者。当所生成的IMD产物在接收器频带内时,以上描述的干扰也可能打击并置的或者相邻的节点102,在该节点102处,发射器天线或多或少地靠近接收器天线。在任一情况下,期望避免或至少减小以上描述的接收器频带上的干扰。
图2图示当无线电节点以传统方式使用功率放大器在不同载波上传输两个无线电信号S1和S2时,功率放大器还生成若干IMD分量。所生成的IMD分量表示为IMD3、IMD5和IMD7,它们对称地分布在用于传输信号S1和S2的标称频带两侧。取决于放大器的设计,功率放大器还可以生成更高阶的另外的IMD分量,但是以下示例为了简化起见而涉及前三个IMD分量IMD3、IMD5和IMD7。如果这些IMD分量中的任何IMD分量的频率与受害方频带(诸如接收器频带)重合,则它们在受害方频带上引起干扰。这可以通过在功率放大器之后采用双工滤波器来避免或减小,双工滤波器能够在信号从传输天线发射之前滤除由功率放大器生成的有害的IMD分量。
另一已知的处理IMD分量的方法是在功率放大器之前对信号施加数字预失真DPD,这在IMD分量(例如IMD3、IMD5和IMD7)的频率处有效地生成逆失真产物,如图2中用虚线箭头表示的,使得逆失真分量或多或少地消除在功率放大器中生成的IMD分量。换言之,与功率放大器生成的IMD分量相比,DPD生成具有与其相逆的幅度和相位的IMD分量,使得DPD生成的IMD分量与功率放大器生成的IMD分量之和最小化。DPD是以公知的方式使用采样技术来生成逆失真产物的操作。简要而言,DPD操作基本上产生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的相逆的DPD模型并且逆失真产物通过向将要传输的信号施加逆DPD模型来产生。DPD是用于消除IMD分量的线性化技术的示例,然而也可以使用其他线性化技术,诸如模拟预失真APD。
然而,存在与以上用于避免来自无线电节点的有害IMD分量的发射的技术相关联的一些问题。首先,DPD技术在发射器频带相当窄时采用可能是可行的,但是如果采用较宽的发射器频带,则DPD技术更加困难,因为需要更先进的设备来在DPD过程中实现足够高的采样速率以便生成频带宽至足以抑制标称发射器频带外部的IMD分量的较广分布的DPD校正频带。高的采样率还带来增加的功耗。特别地,由于相对较高的成本和较高的功耗,DPD技术通常仅以简化的方式用在无线设备中(如果采用DPD技术的话),并且采用其以允许传输两个或更多个载波的成本甚至会更高。
其次,在信号从无线电节点的传输天线发射之前,需要相对更先进的高性能双工滤波器来滤除由功率放大器生成的在标称发射器频带外部的任何IMD分量。总之,如果要采用多个载波,则需要抑制在标称发射器频带外部的IMD分量的相对较广的分布,这进而要求使用具有相对较高采样速率的线性化技术(诸如DPD)和/或能够滤除IMD分量的双工滤波器。因此问题在于,以上描述的DPD技术和先进的双工滤波器代价高且使用复杂,并且还可能导致高功耗,这在例如无线设备中可能并不可行。
图3a和3b是示意性地图示在标称发射器频带增加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使用更大数目的载波用于传输无线电信号)如何必须使得DPD校正频带更宽的相似的图。在图3a中,仅使用一个载波,其对应于相对较窄的发射器频带C1。因此,由传输生成的IMD分量IMD3、IMD5和IMD7在频域相对较为靠近频带C1。为了避免或降低对相邻受害方频带302a的干扰,假定IMD7在本示例中在干扰方面很弱并且无害,则相对较窄的DPD校正频带304a足以抑制例如在发射器频带C1的两侧的前两个IMD分量——IMD3和IMD5。
另一方面,图3b图示当使用对应于相对较宽的发射器频带C2的多个载波时的另一示例。由此,由传输生成的IMD分量IMD3、IMD5和IMD7在频域都变得更强并且进一步远离频带C2。为了避免或降低在相邻的受害方频带302b上的干扰,因此需要宽得多的DPD校正频带304b来抑制IMD分量IMD3、IMD5和IMD7,如果所有这些IMD分量在干扰方面都足够强而变得有害的话。如以上所解释的,在无线电节点处实现这样的宽DPD校正频带不仅成本高而且功耗大。
发明内容
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目标是解决以上概述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些。能够通过使用所附独立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来实现这一目标和其他目标。
根据一方面,一种方法,由无线电节点当在无线网络中操作时执行,用于控制发射器频带中的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以避免或降低受害方频带中的干扰。受害方频带与发射器频带在频域中分离。在本方法中,无线电节点对将要在发射器频带中的至少一个载波上从无线电节点传输的信号施加数字预失真DPD,以使得信号的互调失真IMD分量相对于至少一个载波而被非对称地预失真,以抑制落在受害方频带内的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无线电节点然后在功率放大器中放大经预失真的信号并且在至少一个载波上传输经放大的信号。
根据另一方面,一种具有在无线网络中操作的能力的无线电节点,被布置成控制发射器频带中的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以避免或降低受害方频带中的干扰,受害方频带与发射器频带在频域中分离。无线电节点包括被配置成如下执行的装置:对将要在发射器频带中的至少一个载波上从无线电节点传输的信号施加数字预失真DPD(例如借助于施加模块),以使得信号的互调失真IMD分量相对于至少一个载波被非对称地预失真,以抑制落在受害方频带内的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
无线电节点还包括被配置成如下执行的装置:在功率放大器中放大经预失真的信号,以及在至少一个载波上传输经放大的信号(例如借助于传输模块)。
另外的方面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其包括指令,这些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执行时引起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上方法。另外的方面还包括一种程序载体,其包含上述计算机程序。程序载体可以是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采用以上方面中的任何方面时能够实现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能够避免或者至少减小对受害方频带的干扰而在无线电节点中不需要非常宽的DPD校正频带或者不需要使用先进且昂贵的滤波器,这将在下面更加详细地解释。
以上方法和无线电节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可选实施例而被配置和实施以实现下面要描述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现在将借助于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解决方案,在附图中:
图1图示来自无线电节点的传输可以如何对由无线电节点所接收的信号引起干扰。
图2是图示可以如何通过DPD来抑制由来自无线电节点的传输所生成的IMD产物的图。
图3a和图3b是图示来自无线电节点的传输的不同带宽如何能够生成IMD产物的图。
图4是图示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例的可以如何通过DPD来抑制由来自无线电节点的传输所生成的IMD产物的图。
图5是图示根据另外的可能的实施例的可以由无线电节点来执行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图示根据另外的可能的实施例的可以如何通过无线电节点中的DPD来抑制IMD产物的实际示例的框图。
图7是图示根据另外的可能的实施例的可以如何形成DPD校正频带的图。
图8是更详细图示根据另外的可能的实施例的无线电节点可以如何被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简言之,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其能够用于避免或者至少降低由无线电节点在发射器频带中传输信号时所引起的对受害方频带的干扰的风险。
这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对将要由无线电节点传输的信号施加非对称DPD,使得信号相对于标称发射器频带而被非对称地预失真,标称发射器频带包括信号将在其上被传输的至少一个载波。由此,所得到的DPD校正频带在频域中将位于相对于标称发射器频带非对称的位置。其示例在图4中图示,其中无线电节点在传输频带400内的单独的载波上传输两个信号S1和S2。照常地,功率放大器生成IMD分量,诸如IMD3、IMD5和IMD7,这些IMD分量在频域对称地分布在所传输的信号S1、S2的两侧。如以上指出的,也可以生成更高阶的另外的IMD分量,其在本公开中为了简化而不考虑。
在本示例中,位于靠近频带400的受害方频带402由无线电节点本身或者由另一并置或相邻的节点使用,例如用于接收其他信号,其中受害方频带402与发射器频带400在频域分离。在本附图中可见,信号S1和S2本身对受害方频带402没有干扰,但是在左侧、即低于S1和S2的其IMD分量IMD5和IMD7通过出现在受害方频带402内而对受害方频带402有干扰。因此,期望或者甚至必须的是,借助于施加DPD来抑制左侧的重合的IMD分量IMD5和IMD7,这在应用传统的DPD技术产生用以抑制两侧的IMD5和IMD7的必须相当宽的对称DPD校正频带的情况下,实现起来将会成本高并且功耗大,如以上针对图3b解释的。
然而,在本解决方案中,无线电节点对信号S1和S2施加非对称DPD,使得IMD分量中的仅一些IMD分量相对于信号S1和S2的载波而被非对称地预失真以抑制落在受害方频带402内的IMD分量,在这种情况下为在左侧、即低于信号S1和S2的IMD5和IMD7,而在右侧、即高于信号S1和S2的IMD分量IMD5和IMD7被保留而不进行预失真。换言之,DPD校正频带404相对于信号S1和S2非对称地被定位以覆盖仅在左侧的IMD5和IMD7,在左侧的IMD5和IMD7因此将被抑制并且不对受害方频带402引起干扰。
下面稍后将描述如何能够实现DPD校正频带404的这样的非对称位置。简言之,在信号进入功率放大器之前,将平移信号(本文中表示为fCIF)与信号相乘,其中平移信号fCIF的频率确定DPD校正频带在频域的位置。具体地,可以选择平移信号的频率使得DPD校正频带至少部分与受害方频带重合。DPD校正频带的宽度由DPD过程中使用的采样速率来确定,如以上提及的。因此,可以通过以配称方式设置平移信号的频率和DPD采样速率来准确地控制DPD校正频带的扩展。这一解决方案还使得能够快速地调节DPD校正频带,其可以动态地做出,例如取决于当前瞬时业务负载。
现在将参考图5中的流程图来描述由无线电节点当在无线网络中操作时执行的用于控制无线电信号在发射器频带中的传输以避免或降低在受害方频带中的干扰的过程的示例。在这一过程中,假定受害方频带在频域与发射器频带分离。术语受害方频带和发射器频带以上已经定义。
可选的第一动作500图示无线电节点获取将要在发射器频带中的至少一个载波上从无线电节点传输的信号。将要传输的信号通常以传统方式从无线电节点中的调制功能或类似的来获取,这与本解决方案的范围无关。
在下一所示动作502中,无线电节点对将要传输的信号施加DPD使得信号的IMD分量相对于至少一个载波而被非对称地预失真以抑制落在受害方频带内的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这通过生成逆IMD分量来进行,如以上描述的。以这一方式,对将要传输的信号施加非对称DPD。
无线电节点然后在下一动作504中在功率放大器中放大经预失真的信号。由此,逆IMD分量将或多或少地消除由功率放大器生成的IMD分量,即位于受害方频带内的这些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最后,无线电节点在另外的动作506中在至少一个载波上传输经放大的信号。
以上描述的过程的优点在于,实现非对称DPD,使得在不需要DPD过程中非常高的采样速率的情况下,能够消除被视为在受害方频带引起干扰的任何有害IMD分量,或者将其至少减小到非有害水平。由此,能够以低成本、低功耗和较小的复杂度来施加DPD,其进而还促进在无线设备中采用DPD。另一优点在于,放宽了对于无线电节点的双工滤波器的要求,因为不必滤除已经被抑制的有害的IMD分量。
在以上描述的过程中,能够如下来采用若干可选实施例。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在DPD校正频带上施加DPD,并且其中将以上提及的平移信号fCIF与将要传输的信号相乘以在频域相对于将要传输的信号非对称地平移DPD校正频带。图6图示本实施例如何能够用在无线电节点中的实际示例,无线电节点包括DPD电路600、功率放大器602和双工滤波器604。将要传输的信号S进入DPD电路600,在DPD电路600中,在信号被功率放大器602放大并且在双工滤波器604中被滤波之前施加DPD。信号S然后从天线606传输。
更详细地,首先在600a将信号S乘以平移信号fCIF,这将信号平移成已修改传输信号X(n)。如以上提及的,平移信号fCIF的频率确定DPD校正频带在频域相对于信号的位置,并且可以被选择以定义DPD校正频带的分配使得其覆盖根据期望要抑制的一个或多个IMD分量。然后,经平移的传输信号X(n)进入预失真框600b,预失真框600b对信号施加DPD以产生经预失真的传输信号Y(n)。预失真框600b因此生成逆IMD分量,如以上解释的。然后,在从天线606传输之前,通过功率放大器602对经预失真的传输信号Y(n)放大并且在双工滤波器604中对其滤波。
经预失真的传输信号Y(n)还被馈送到自适应框600c中,从放大器的输出采集的反馈信号Z(n)也被馈送到自适应框600c中,自适应框600c相应地以迭代的方式基于信号Y(n)和Z(n)来调节预失真框600b,如虚线箭头所表示的,使得预失真框600b中的DPD过程被适配以形成逆功率放大器模型。由此,可以实现对功率放大器602所生成的一个或多个IMD分量的所期望的抑制。在经预失真的传输信号Y(n)进入功率放大器620之前,还将其变换到射频(未示出),相应地,在反馈信号Z(n)进入自适应框600c之前,将反馈信号Z(n)从射频变换回来(未示出)。
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无线电节点可以基于受害方频带在频域的位置来选择平移信号fCIF的频率使得DPD校正频带至少部分与受害方频带重合。另一可能的实施例可以是,通过使用确定DPD校正频带的宽度的采样频率fs来在无线电节点中施加DPD,采样频率fs对应于以上提及的采样速率,这在图7中的图中图示。DPD校正频带700根据无线电通信领域中公知的奈奎斯特定理在从fLO-1/2fs到fLO+1/2fs的RF频率fLO周围对称地扩展,其中“LO”表示本地振荡器。DPD校正频带700在频域的宽度因此等于采样频率fs。在附图中可见,通过将平移信号fCIF与信号S1、S2相乘,将要传输的信号S1、S2的中心从fLO平移到fLO+fCIF,从而有效地将DPD校正频带相对于信号S1、S2在频域非对称地平移。
在另外的可能的实施例中,无线电节点选择采样频率fs使得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在DPD校正频带内。如以上提及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准确地控制DPD校正频带的扩展(即其位置和宽度):设置平移信号fCIF的频率以及DPD采样速率或频率fs使得任何有害的IMD分量在DPD校正频带内。这两个参数fCIF和fs可以取决于各种因素来动态地调节,这些因素诸如传输频带和/或受害方频带的当前位置和利用。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选择采样频率fs使得受害方频带在DPD校正频带内。在另外的可能的实施例中,无线电节点可以是基站或无线设备。
以上建议了取决于各种因素,可以在任何时间改变或调节非对称DPD的操作,例如在无线电节点的操作期间或启动时,以确保根据期望抑制落在受害方频带内的任何有害的IMD分量。可以根据需要将非对称DPD校正频带变回正常的对称DPD校正频带。
在另外的可能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基于传输信号的当前无线电特性来动态地控制非对称DPD校正频带的扩展(即位置和宽度)。可以基于相对于传输信号的当前无线电特性和/或在受害方频带中所接收的一个或多个接收信号的当前无线电特性的信息来控制非对称DPD校正频带的扩展。当前无线电特性可以涉及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传输的频率、接收信号的频率、任何有害IMD分量(诸如IMD3、5、7)的预期功率电平或幅度、当前传输功率、当前接收信号功率等。如以上提及的,可以通过改变平移信号fCIF的频率来改变DPD校正频带相对于传输频率的非对称位置。
还可以基于例如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的当前使用的操作频带来改变DPD校正频带相对于传输频率的非对称位置。例如,无线电节点可以支持多个频带,例如3GPP25和3GPP 4。如果发射器频带和接收器频带相对彼此靠近(被称为小UL/DL隔离),则非对称DPD校正频带可以应用于例如3GPP频带25,而正常对称DPD校正频带可以用于3GPP频带4,其中UL/DL隔离较高,即发射器频带和接收器频带在频域彼此充分远离。
如果无线电节点在相同无线电发射器中支持多个频率,诸如新式的多频带移动电话、基站,则可以基于来自另一网络节点的命令来改变非对称DPD的操作。例如,OSS(操作支持系统)节点可以命令基站、或者基站可以命令无线设备,用以在当前操作频带内改变操作频率、或者将传输和/或接收的操作频带例如从第一3GPP操作频带改为第二3GPP操作频带,以避免对作为受害方频带的接收器频带的有害干扰。
还可以基于到另一无线电系统的频率分配间隔来选择DPD校正频带相对于传输频带的非对称位置。例如,当前移动电话可以包括到不同的无线电系统(诸如3GPP、Wifi和蓝牙)的多个无线电接口。如果无线电节点工作于3GPP频带7并且Wifi被激活,则在3GPP频带7与Wifi频带之间的频率分配间隔不够宽的情况下可以激活非对称DPD。
图8中用框图来图示无线电节点可以如何以一些可能的功能实体(诸如模块、电路或单元)而构造以带来无线设备的以上描述的功能的详细而非限制性示例。在本附图中,无线电节点800可在无线网络中操作并且被布置成控制无线电信号在发射器频带中的传输以避免或降低受害方频带中的干扰,受害方频带与发射器频带在频域分离。
无线电节点800可以被配置成根据采用如以上和以下描述的解决方案的示例和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来操作。具体地,无线电节点800可以包括被布置或配置成至少执行图5中的流程图的动作并且有可能还以针对图4、6和7中的任何图描述的方式来操作的装置。为了将这些中的任一项付诸实践,无线电节点800可以以包括下面描述的各种功能模块的通信电路C、存储器M和可操作处理器P来实现。
更具体地,无线电节点800包括被配置成进行以下操作的装置:对将要在发射器频带中的至少一个载波上从无线电节点800传输的信号施加DPD,使得信号的IMD分量相对于至少一个载波被非对称地预失真以抑制落在受害方频带内的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这一施加操作可以由施加模块800a来执行,例如按照以上针对动作502描述的方式。
无线电节点800还包括被配置成放大经预失真的信号的装置,其可以由功率放大器800b来进行,基本上如以上针对动作504描述的。无线电节点800还包括被配置成放大经预失真的信号的装置,其可以由传输模块800c来进行,基本上如以上针对动作506描述的。
应当注意,图8图示了无线电节点800中的一些可能的功能模块,技术人员在实际中能够使用合适的软件和硬件来实现这些功能模块。因此,解决方案总体上不限于所示出的无线电节点800的结构,并且功能模块800a到800c可以被配置成在适当的情况下根据本公开中描述的特征中的任何特征来操作。
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和特征可以用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这些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执行时引起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上动作,如针对图4到8中的任何图所描述的。另外,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可以用包含以上计算机程序的程序载体来实现,其中程序载体是以下中的一项: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压缩光盘或者适合保持计算机程序的其他程序载体。下面进一步参考图8来给出实际中能够如何来实现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载体的一些示例。
处理器P可以包括单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P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集和/或专用微处理器(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处理器P还可以包括用于高速缓存目的的存储装置。
存储器M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例如以计算机程序模块等形式存储在其上的、以上提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程序载体。例如,存储器M可以是闪存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或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
虽然已经参考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解决方案,然而本描述通常仅意图说明发明构思,而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解决方案的范围。例如,贯穿本描述使用了术语“无线电节点”、“发射器频带”、“受害方频带”、“接收器频带”、“互调失真IMD分量”、“数字预失真DPD”和“DPD校正频带”,然而也可以使用具有这里描述的特征和特性的任何其他对应的实体、功能和/或参数。解决方案由所附权利要求来定义。

Claims (14)

1.一种由无线电节点(800)当在无线网络中操作时执行的方法,用于控制发射器频带中的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以避免或降低受害方频带中的干扰,所述受害方频带与所述发射器频带在频域中分离,所述方法包括:
-对将要在所述发射器频带中的至少一个载波上从所述无线电节点(800)传输的信号施加(502)数字预失真DPD,以使得所述信号的互调失真IMD分量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而在频域中被非对称地预失真,以抑制落在所述受害方频带内的所述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
-在功率放大器中放大(504)经预失真的信号,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个载波上传输(506)经放大的信号,
其中所述DPD被施加在DPD校正频带上,并且其中平移信号(fCIF)被与将要传输的所述信号相乘,以在频域中相对于将要传输的所述信号非对称地平移所述DPD校正频带,并且其中所述平移信号(fCIF)的频率基于所述受害方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而被选择,以使得所述DPD校正频带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受害方频带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PD通过使用确定所述DPD校正频带的宽度的采样频率(fs)而被施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采样频率被选择以使得所述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在所述DPD校正频带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采样频率被选择以使得所述受害方频带在所述DPD校正频带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电节点(800)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来调节所述DPD校正频带的扩展:所传输的信号的频率、在所述受害方频带中接收的信号的频率、所述IMD分量的预期功率电平或幅度、当前传输功率、以及当前接收信号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电节点(800)是基站或无线设备。
7.一种无线电节点(800),所述无线电节点(800)具有在无线网络中操作的能力,并且被布置成控制发射器频带中的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以避免或降低受害方频带中的干扰,所述受害方频带与所述发射器频带在频域中分离,所述无线电节点(800)包括被配置成如下执行的装置:
-对将要在所述发射器频带中的至少一个载波上从所述无线电节点(800)传输的信号施加数字预失真DPD,以使得所述信号的互调失真IMD分量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载波而在频域中被非对称地预失真,以抑制落在所述受害方频带内的所述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
-在功率放大器中放大经预失真的信号,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个载波上传输经放大的信号,
所述无线电节点(800)还包括被配置成在DPD校正频带上施加所述DPD、以及将平移信号(fCIF)与将要传输的所述信号相乘以在频域中相对于将要传输的所述信号非对称地平移所述DPD校正频带的装置,
所述无线电节点(800)还包括被配置成基于所述受害方频带在频域中的位置来选择所述平移信号(fCIF)的频率以使得所述DPD校正频带至少部分地与所述受害方频带重合的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节点(800),包括被配置成通过使用确定所述DPD校正频带的宽度的采样频率(fs)来施加所述DPD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节点(800),包括被配置成选择所述采样频率以使得所述IMD分量中的至少一个IMD分量在所述DPD校正频带内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线电节点(800),包括被配置成选择所述采样频率以使得所述受害方频带在所述DPD校正频带内的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800),包括被配置成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来调节所述DPD校正频带的扩展的装置:所传输的信号的频率、在所述受害方频带中接收的信号的频率、所述IMD分量的预期功率电平或幅度、当前传输功率、以及当前接收信号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电节点(800),其中所述无线电节点(800)是基站或无线设备。
13.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指令当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执行时引起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程序载体,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载体是以下中的一项: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1480078885.5A 2014-05-27 2014-05-27 用于控制无线电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42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SE2014/050652 WO2015183147A1 (en) 2014-05-27 2014-05-27 Method and radio node for controlling radio transmis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4280A CN106464280A (zh) 2017-02-22
CN106464280B true CN106464280B (zh) 2019-02-12

Family

ID=51162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888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464280B (zh) 2014-05-27 2014-05-27 用于控制无线电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3775B2 (zh)
EP (1) EP3149860B1 (zh)
CN (1) CN106464280B (zh)
BR (1) BR112016026017B1 (zh)
RU (1) RU2664393C2 (zh)
WO (1) WO20151831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0668B1 (en) 2015-11-30 2017-03-07 NanoSemi Technologies Digital compensator
US11057004B2 (en) 2017-02-25 2021-07-06 Nanosemi, Inc. Multiband digital predistorter
US10141961B1 (en) 2017-05-18 2018-11-27 Nanosemi, Inc.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cancellation
US11115067B2 (en) 2017-06-09 2021-09-07 Nanosemi, Inc. Multi-band linearization system
US10931318B2 (en) 2017-06-09 2021-02-23 Nanosemi, Inc. Subsampled linearization system
US11323188B2 (en) 2017-07-12 2022-05-03 Nanosemi, Inc.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dios implemented with digital predistortion
US11303251B2 (en) 2017-10-02 2022-04-12 Nanosemi, Inc. Digital predistortion adjustment based on determination of load condition characteristics
US11357014B2 (en) * 2017-10-23 2022-06-07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Determine available frequencies based on frequencies and energy levels of interferences
US10644657B1 (en) 2018-05-11 2020-05-05 Nanosemi, Inc. Multi-band digital compensator for a non-linear system
US10931238B2 (en) 2018-05-25 2021-02-23 Nanosemi, Inc. Linearization with envelope tracking or average power tracking
US11863210B2 (en) 2018-05-25 2024-01-02 Nanosemi, Inc. Linearization with level tracking
EP3804127A1 (en) 2018-05-25 2021-04-14 NanoSemi, Inc. Digital predistortion in vary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US10992326B1 (en) 2020-05-19 2021-04-27 Nanosemi, Inc. Buffer management for adaptive digital predistor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366A (zh) * 2007-12-17 2008-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功率放大器
CN102014473A (zh) * 2010-12-09 2011-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校准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91047B2 (ja) * 2002-10-31 2008-05-28 深▲川▼市中▲興▼通▲訊▼股▲分▼有限公司 広帯域プリディストーション線形化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6946906B2 (en) * 2003-11-25 2005-09-20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pilot tone reuse in a feedforward amplifier
US7724840B2 (en) * 2006-12-19 2010-05-25 Crestcom, Inc. RF transmitter with predistor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EP1968201A1 (en) 2007-03-09 2008-09-10 Alcatel Lucent Predistortion with asymmetric usage of available bandwidth
CN101911477B (zh) * 2008-01-15 2013-10-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前置补偿器
JP5060532B2 (ja) * 2008-09-10 2012-10-3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べき級数型プリディストータ、べき級数型プリディストータの制御方法
JP5355508B2 (ja) * 2009-08-27 2013-11-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べき級数型ディジタルプリディストータとその歪補償制御方法
JP5459158B2 (ja) * 2010-09-21 2014-04-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及び歪補償方法
US9184710B2 (en) * 2011-02-09 2015-11-10 Intel Corporation Digital predistortion of a power amplifier for signals comprising widely spaced carriers
US8380144B1 (en) * 2011-09-30 2013-02-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gital predistortion in a dual band transmitter
RU128426U1 (ru) 2012-12-27 2013-05-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ЭИ" (ФГБОУВПО "НИУ "МЭИ") Радио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адаптивной коррекцией линейности
US9077440B2 (en) * 2013-01-04 2015-07-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Digital suppression of transmitter intermodulation in receiver
US8948301B2 (en) * 2013-05-24 2015-0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ulti-band radio-frequency digital predistor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366A (zh) * 2007-12-17 2008-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效功率放大器
CN102014473A (zh) * 2010-12-09 2011-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校准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64393C2 (ru) 2018-08-17
BR112016026017B1 (pt) 2022-11-22
RU2016149530A3 (zh) 2018-06-28
EP3149860B1 (en) 2018-08-08
CN106464280A (zh) 2017-02-22
US10103775B2 (en) 2018-10-16
RU2016149530A (ru) 2018-06-28
EP3149860A1 (en) 2017-04-05
BR112016026017A2 (zh) 2017-08-15
WO2015183147A1 (en) 2015-12-03
US20170195005A1 (en)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4280B (zh) 用于控制无线电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
TWI578715B (zh) 與在一或以上頻率帶中之同步傳輸有關的包絡追蹤
JP6707642B2 (ja) 電力増幅装置、エンベロープ追跡型の増幅装置、および信号を増幅する方法
EP2909931B1 (en) Envelope tracking distributed amplifier
EP3163746B1 (en) Power amplifier, radio remote unit and base station
CN105703715B (zh) 具有功率放大器波峰因子消减的通信设备
US11438205B2 (en) Ultra-wideband crest factor reduction
CN109845118A (zh) 一种塔顶设备及无源互调消除方法
US11658617B2 (en) Universal memory-based model for nonlinear power amplifier behaviors
US20170019134A1 (en) Mobile device, radio transceiver circuit, and impedance adjustment device
CN104519558B (zh) 用于数字到时间转换器的功率节省技术
US11444576B2 (en) Power amplifier bias modulation for multi-level supply envelope tracking
CN108347226A (zh) 包络跟踪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6330802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数字预失真处理装置及方法
US9543911B2 (en) Phase-modulated load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199483A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8574497B (zh) 带有线性化技术的宽带发射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252599B2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US20230126040A1 (en) Power amplifier linearity control based on power amplifier operating mode or power level
WO2024046581A1 (en) Reduced complexity frequency selective linearization
KR102375697B1 (ko) 빔 공간 mimo에서 기저대역 신호 변조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23819A1 (en) Transmitter, method therein, transmitting node,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6982256A (zh) 用于支持在具有数字预失真和前馈线性化的发射机系统中的互调分量抑制的方法和装置
EP2919383A1 (en) A radiofrequency amplifier device and configuration device, associated amplification method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