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3911A - 过压放电器 - Google Patents

过压放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3911A
CN106463911A CN201580017667.5A CN201580017667A CN106463911A CN 106463911 A CN106463911 A CN 106463911A CN 201580017667 A CN201580017667 A CN 201580017667A CN 106463911 A CN106463911 A CN 106463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ection
insulator
arc
overvoltage arr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76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3911B (zh
Inventor
M.迪泰特
T.迈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Phoenix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06463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3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00Details of spark gaps
    • H01T1/20Means for starting arc or facilitating ignition of spark g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00Details of spark gaps
    • H01T1/02Means for extinguishing ar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00Spark gaps comprising auxiliary triggering means
    • H01T2/02Spark gaps comprising auxiliary triggering means comprising a trigger electrode or an auxiliary spark g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4/00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 H01T4/10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having a single gap or a plurality of gaps in parallel
    • H01T4/12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having a single gap or a plurality of gaps in parallel hermetically sealed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Abstract

说明且示出一种用于使用在低压电网的电流供给部中、尤其地用于使用在零线N与地线PE之间的过压放电器(1),其带有圆柱形的壳体(2)、两个彼此轴向相对的电极(3,4)和构造在壳体(2)的内部中的电弧燃烧室(5),其中,电弧燃烧室(5)轴向地被两个电极(3,4)限制并且在两个电极(3,4)之间构造有火花间隙,从而在点燃火花间隙的情况中在两个电极(3,4)之间产生电弧。在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中,可由此取消离子化的气体的吹出,即在壳体(2)之内构造两个腔(6,7),两个腔(6,7)分别经由两个通道(8,9)与电弧燃烧室(5)相连接,从而在点燃火花间隙之后热的离子化的气体可从电弧燃烧室(5)中流入腔(6,7)中,其中,两个腔(6,7)的总体积大于电弧燃烧室(5)的体积,并且其中,两个腔(6,7)在壳体(2)的纵向上布置在电弧燃烧室(5)的彼此相对的侧上并且分别相对于电弧燃烧室(5)具有轴向的和径向的距离。

Description

过压放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用在低压电网的电流供给部中、尤其地用于使用在零线N与地线PE之间的过压放电器,其带有圆柱形的壳体、两个彼此轴向相对的电极和构造在壳体的内部中的电弧燃烧室,其中,电弧燃烧室轴向地被两个电极限制并且在两个电极之间构造有火花间隙,从而在点燃火花间隙的情况中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弧。
背景技术
如果出现在相应的额定电压的上公差极限之上的过压,则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利用地线使相关的仪器、设备和线路短路。为此,视待保护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位置(保护区域)和类型而定使用不同的结构元件。在此,各个结构元件主要通过其响应性能和其放电能力来区别。
这里所谈及类型的过压放电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一确定的过压的情况中响应的火花间隙,其中,在点燃火花间隙的情况中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电弧。在此,非常高的且剧烈上升的带有直至数千KA范围的值的电流可流过火花间隙。尤其地设置成用于使用在零线N与地线PE或PE导体之间的闪电电流放电器的过压放电器在此必须具有非常高的直至100kA 10/350μs的冲击电流放电能力。由于在此在过压放电器的内部中出现的压力和力,这种类型的过压放电器通常布置在耐压的壳体中。
虽然带有火花间隙的过压放电器具有高的冲击电流承载能力的优点,然而也具有相对高且不特别恒定的动作电压的缺点。因此,长期以来为点燃火花间隙已使用不同类型的点火辅助部,借助于点火辅助部降低火花间隙或过压放电器的动作电压。
在所谈及类型的过压放电器中(带有或者没有使用点火辅助部),在点燃火花间隙的情况中,经由电弧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低阻抗的连接,(期望的)待导出瞬态冲击电流流过该连接。然而,在出现电网电压的情况中,不期望的电网后继电流也可流过该低阻抗的连接,从而力求在放电过程结束之后尽可能快速地消除电弧。一种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在于,增大电弧长度并且由此增大在火花间隙响应之后的电弧电压。另一在放电过程之后消除电弧的可能性在于,通过绝缘材料壁的冷却作用以及通过使用放出气体的绝缘材料冷却电弧。
由文件DE 103 38 835 A1已知开头说明的过压放电器,在其中,由此防止出现电网后继电流,即如此大地选择在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即,电弧电压大于预期的电网电压。为了该过压放电器的动作电压不会由于火花间隙的两个电极的相对大的距离而过大,设置点火辅助部,通过该点火辅助部可调整期望的过压放电器的动作电压。
为了防止重新点燃火花间隙,在已知的过压放电器中,在壳体中设置冷却通道,在电弧燃烧室中在放电过程的情况中通过电弧产生的、热的离子化的气体通过该冷却通道从壳体中被导出。为了使从壳体中流出的气体不具有过高的温度,冷却通道必须构造成,使其提供足够长的路程,等离子体在壳体中沿着该路程流动。在由文件DE 103 38 835 A1已知的过压放电器中,这由此实现,即壳体构造成两件式的,并且两个半壳彼此同轴地布置,其中,在两个壳体件之间布置螺旋形的冷却通道,一方面等离子体可流过该冷却通道而另一方面同时用于使两个壳体件相互旋接。
由于壳体由两个彼此同轴地布置的、相互旋接的壳体件组成,为了保证足够的机械稳定性,两个壳体件的壁厚必须相对大,这总体上导致壳体的相应地增大的外直径。此外,在已知的过压放电器中(例如在所有吹气式火花间隙中)存在这样的本质上的问题,即通过从通道中离开的离子化的气体可损害或损坏位于过压放电器的直接周围的电气构件和仪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将开头所说明的过压放电器改进成,尽可能地避免上述缺点。在此,尤其地应取消离子化的气体的吹出,然而其中,过压放电器应具有尽可能小的结构尺寸。
在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开头所说明的过压放电器中,该目的由此来实现,即在壳体之内构造两个腔,这两个腔分别经由至少一个通道与电弧燃烧室相连接,其中,两个腔的总体积大于电弧燃烧室的体积,从而在点燃火花间隙之后热的离子化的气体可从电弧燃烧室中流入该腔中。优选地,用于电弧燃烧室的去离子化的两个腔的总体积显著大于电弧燃烧室的体积,其中,两个腔的体积与电弧燃烧室的体积的比例至少为10:1、尤其地约为20:1。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是不具有流出或吹出孔的封装的过压放电器,离子化的气体期望地通过该流出或吹出孔被给出到环境中。两个腔在壳体的纵向上布置在电弧燃烧室的彼此相对的侧上,其中,两个腔分别相对于电弧燃烧室具有轴向的和径向的距离。从电弧燃烧室的视角中,用于容纳在放电过程的情况中产生的热的离子化的气体的两个腔由此径向向外错位地布置在电极、确切地说电极的限制电弧燃烧室的端侧之后。
根据本发明的两个腔在壳体之内的设计和布置方案首先实现了,在放电过程的情况中通过燃烧的电弧产生的热的、传导的气体可从电弧燃烧室中流出,从而消除了电网后继电流并且防止了在过压放电器的动作电压以下火花间隙的重新点燃。此外,通过两个腔在电弧燃烧室的彼此相对的侧上且在电极之后的布置方案,通过流入腔中的气体产生在电极的方向上的与在点燃火花间隙的情况中在电弧燃烧室中产生的压力相反地作用的力或压力。由此减小了火花间隙的两个电极的负载。
优选地,由此来相对简单地实现两个腔相较于电弧燃烧室的体积所期望的大的体积,即两个腔构造成环形的。在此,以有利的方式利用了这样的情况,即通常在过压放电器的壳体中在电极之后的区域中可最简单地提供用于腔所需的体积,而不必增大过压放电器的外尺寸。此外,两个腔的环形的构造方案也导致壳体的更小的机械负载,因为压力和力基本上均匀分布地作用到壳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过压放电器的壳体中布置圆柱形的绝缘体,其具有在壳体的纵向上延伸的孔,两个电极分别利用其面向电弧燃烧室的端侧伸入该孔中,从而使绝缘体径向地包围电弧燃烧室。此外,至少一个通道至少部分地由该绝缘体形成。在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中,由此电弧燃烧室在轴向方向上由两个彼此相对的电极、确切地说电极的端侧限制并且在径向方向上由圆柱形的绝缘体限制。然而,在此在径向方向上通过至少一个通道断开电弧燃烧室的限制,电弧燃烧室通过该通道与两个腔相连接。
借助于圆柱形的绝缘体,可简单地由此来实现在电弧燃烧室与两个腔之间的至少一个通道,即在绝缘体中构造相应的凹口、开口或自由空间,其实现气体从电弧燃烧室到两个腔中的流动。在此,实际的通道不必完全被绝缘体包围,而是也可(完全地或局部地)由绝缘体的一个区段和另一与绝缘体的所述区段相对而置的构件的区段形成。此外,通过绝缘体来保证即使在放电过程之后两个电极的彼此距离也保持不变,绝缘体也用于保证在两个电极之间的持续绝缘以及火花间隙的机械稳定性。
在此,绝缘体在结构上优选地构造成,其具有包围孔的内区段和套形的外区段,外区段在壳体的纵向上具有比内区段更大的延伸。在此,套形的外区段也用于电极相对于壳体的绝缘,尤其地当壳体优选地由金属制成时,而内区段用于保证在两个电极之间的持续绝缘和火花间隙的机械稳定性。此外,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构造在绝缘体的内区段与外区段之间。
优选地,绝缘体的内区段在此具有两个圆弧形的接片,其在内区段的周向上仅仅在小的区域中重叠并且先后布置在壳体的纵向上。由此,两个圆形的接片共同形成绝缘体的孔的径向限制部的至少一部分,然而其中,两个接片彼此轴向错位地布置。由此,两个圆弧形的接片具有在壳体的纵向上延伸的厚度,该厚度小于绝缘体的内区段的相应的总厚度,从而分别保留离子化的气体可流过的自由空间。此外,两个圆弧形的接片至少在其中接片不重叠的区域中相对于绝缘体的外区段具有径向距离,从而气体可在接片与外区段之间穿流。
穿过两个圆弧形的接片地构造有两个通道,其分别使电弧燃烧室与两个腔相连接。在此,两个通道分别具有第一径向伸延的通道区段和第二轴向伸延的通道区段,其中,第一通道区段与电弧燃烧室相连接而第二通道区段分别与两个腔相连接。在点燃火花间隙之后通过电弧在电弧燃烧室中产生的热的离子化的气体由此可径向地流过两个圆弧形的接片处,确切地说沿着接片流动并且之后轴向地在圆弧形的接片的外边缘与绝缘体的外区段之间穿过并且沿着套形的外区段的内面流入两个腔中。
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优选地具有布置在壳体以内的点火辅助部,其包括至少一个点火元件和点火电极。点火元件和点火电极在此与电弧燃烧室处于接触,其中,点火元件在一侧上与一电极导电地相连接而在另一侧上与点火电极导电地相连接。在其基本结构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中使用的点火辅助部可如在文件DE 103 38 835 A1中说明的点火辅助部那样构造。在点燃辅助部点火的情况中,首先电流从第一接口经由壳体、点火电极和点火元件流向第二电极或第二接口。在此,经由点火元件的电流流动导致放电,确切地说在点火电极与关联于点火元件的电极之间的激发电弧,之后这导致在两个电极之间的火花间隙的点燃。
为了使点火元件和点火电极(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可与电弧燃烧室处于接触,绝缘体的内区段优选地具有用于点火元件和点火电极的容纳区域,其具有相对电弧燃烧室的开口,点火电极和点火元件通过该开口与电弧燃烧室处于接触。构造在绝缘体的内区段处的容纳区域优选地在内区段的周向上布置在两个圆弧形的接片之间,从而使绝缘体的内区段在周向上被分割成三个区域,即两个在很小的区域中重叠的圆弧形的接片和用于点火元件和点火电极的容纳区域,其中,该容纳区域优选地布置成与重叠区域相对。
为了保证高的机械稳定性并且能可靠地掌控在放电过程的情况中出现的力,壳体优选地由金属、尤其地由钢制成。此外,壳体构造成两件式的,其中,壳体由盆形的第一壳体件和与其对应的壳体盖组成。壳体盖在此优选地具有外螺纹,从而壳体盖可被旋入为此具有相应的内螺纹的第一壳体件中。与由文件DE 103 38 835 A1已知的带有两个基本上构造成同样长的同轴的半壳的壳体相比,通过带有盆形的第一壳体件和壳体盖的壳体的构造方案可减小壳体的外直径,而不减小第一壳体部件的壁厚或者减少在壳体内部可供使用的空间。
如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那样,在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中,两个电极也分别布置在电极座的端侧中。这具有的优点是,一方面对于电极而另一方面对于电极座可使用不同的材料,其中,电极自身通常由钨或者复合材料、例如钨-铜合金制成,而电极座由黄铜制成。用于电联接电极的电极座的背对电极的端部分别在壳体的一端侧处从壳体中伸出,而电极座的容纳电极的端侧分别在一侧上贴靠在绝缘体的内区段处,从而使电极座的包围电极的端侧通过绝缘体的内区段被覆盖。
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的优选的、在其中壳体由金属制成的设计方案中不可经由金属的壳体实现两个电极座的导电连接,电极座分别被两侧敞开的绝缘套包围。尤其地与绝缘体的套形的外区段相结合,由此保证了在两个电极座之间、并且由此也保证了在联接在电极座处的导体、尤其地零线和地线或PE导体之间的可靠的且持续的绝缘。
附图说明
现在,详细地存在多个设计和改进根据本发明的过流放电器的可能性。为此,不仅参考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而且也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的侧视图,
图2显示了穿过根据图1的过压放电器的第一纵截面,
图3显示了穿过根据图1的过压放电器的旋转了90°的第二纵截面,
图4显示了过压放电器的分解图,
图5显示了过压放电器的绝缘体的透视图,以及
图6显示了根据图5的绝缘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1,其中,在图4中示出了过压放电器1的分解图,从而可看出过压放电器1的各个构件。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1尤其地设置成用于使用在零线N与地线PE之间,从而过压放电器1必须具有直至100kA 10/350μs的冲击电流放电能力。此外,必须能可靠地消除直至100A的电网后继电流。
过压放电器1具有圆柱形的壳体2,在壳体2的内部中布置有两个轴向上彼此相对的电极3,4。在此,壳体2由钢制成并且具有盆形的第一壳体件2a和壳体盖2b,壳体盖2b被旋入第一壳体件2a中。由此,提供了耐压的且同时非常紧凑的壳体。两个电极3,4利用其彼此相对的端侧限制构造在壳体2中的电弧燃烧室5,从而在两个电极3,4之间构造有火花间隙。两个电极彼此的距离以及由此电弧燃烧室5在壳体2的纵向上的延伸在所示出的过压放电器1中小于1mm、优选地仅仅约为0.8mm。
如可从图2和3中看出的那样,在壳体2之内构造有两个腔6,7,这两个腔经由两个通道8,9与电弧燃烧室5相连接。在此,这两个腔6,7在壳体2的纵向上布置在电弧燃烧室5的彼此相对的侧上。此外,两个腔6,7分别相对于电弧燃烧室5具有轴向的和径向的距离,从而两个腔6,7从电弧燃烧室5的视角看径向向外错位地布置在电极3,4之后。两个环形的腔6,7的总体积在此显著大于电弧燃烧室5的体积。优选地,两个腔6,7的体积与电弧燃烧室5的体积的比例约为20:1。
由此,在放电过程的情况中通过燃烧的电弧产生的热的、可传导的气体可通过通道8,9流入用于去离子化和冷却的环形的腔6,7中,从而快速消除在电弧燃烧室5之内出现的电弧并且可靠地防止了重新点火。通过使腔6,7布置在电极3,4之后,热的、离子化的气体被引导到这样的区域中,该区域在重新点燃的风险方面以及在两个电极3,4之间的绝缘方面都不危险。由于环形的腔6,7被由金属制成的壳体2包围,也实现了到壳体2处的良好且快速的热释放并且由此实现了气体的急速冷却。由于腔6,7不具有开口或离开通道,从而热的离子化的气体不会从壳体2中被吹出,也不存在损害布置在过压放电器1附近的电气构件和仪器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过压放电器1的主要的构件是布置在壳体2的内部中的圆柱形的绝缘体10,其在图5和6中以放大的方式示出。绝缘体10具有在壳体2的纵向上延伸的孔11,两个电极3,4分别利用其面向电弧燃烧室5的端侧伸入该孔11中。绝缘体10具有包围孔11的内区段12和套形的外区段13,外区段13在壳体2的纵向上具有比内区段12明显更大的延伸,例如可从根据图3和4的两个截面图中看出。
从图5和6中可看出,绝缘体10的内区段12具有两个圆弧形的接片14,15,接片14,15在内区段12的周向上仅仅在小的接片式的区域16中重叠并且先后布置在壳体2的纵向上。两个圆弧形的接片14,15此外相对于绝缘体10的外区段13具有径向距离,从而在圆弧形的接片14,15的外边缘与套形的外区段13之间形成两个用于气体的通过部17,其形成两个通道8,9的一部分。
如可从图2中看出的那样,两个通道8,9分别具有第一径向伸延的通道区段8a,9a和第二轴向伸延的通道区段8b,9b。在一侧上分别被接片14,15限制的第一通道区段8a,9a与电弧燃烧室5相连接,而第二通道区段8b,9b分别与两个腔6,7相连接。在此,设置在圆弧形的接片14,15与套形的外区段13之间的通过部17实现了,热的离子化的气体可经由两个通道8,9从电弧燃烧室5中流入两个腔6,7中。由此,该气体可从电弧燃烧室5中径向地流过两个圆弧形的接片14,15处、确切地说沿着接片14,15流动,并且之后轴向地沿着套形的外区段13的内面流入两个腔6,7中。
此外,绝缘体10还用于容纳点火元件18和点火电极19,点火元件18和点火电极19共同形成用于过压放电器1的火花间隙的点火辅助部。为此,在绝缘体10的内部区段12中设置容纳区域20,其具有用于电弧燃烧室5的开口21,从而点火元件18和点火电极19通过开口21与电弧燃烧室5处于接触,这例如可从图3中看出。从根据图6的绝缘体10的俯视图中可看出,容纳区域20在内区段12的周向上布置在两个圆弧形的接片14,15之间,其中,两个圆弧形的接片14,15和容纳区域20分别在绝缘体10的内区段12的周缘的约三分之一上延伸。
由此,绝缘体10的内区段12在功能上被分割成三个区域,其中,在用于点火元件18和点火电极19的容纳区域20中实现火花间隙的点火,而圆弧形的接片14,15分别形成用于离子化的气体从电弧燃烧室5中到两个圆柱形的腔6,7中的流动的两个通道8,9的一部分。为了保证绝缘体10的充分的稳定性,在其中圆弧形的接片14,15重叠的接片式的区域16与绝缘体10的外区段13相连接。由此,接片式的区域16也非常稳定地构造,从而保证两个电极3,4彼此的距离持续保持不变。除了接片式的区域16,同样与绝缘体10的外区段13相连接且具有与接片式的区域16相同的厚度的容纳区域20的边缘也用于稳定性。
此外,从图5和6中可看出,绝缘体10的外区段13具有凹处22,其在绝缘体10的周向上观察布置成与在内区段12中的用于点火元件18和点火电极19的容纳区域20对应。凹处22保证,点火电极19利用其外部的背对电弧燃烧室5的边缘与壳体2处于接触。此外,凹处22在绝缘体10的外区段13中的构造方案简化了过压放电器1的装配,因为,由此点火电极19和点火元件18可更简单地被插入在绝缘体10的内区段12处的容纳区域20中。
尤其地可从根据图2和3的截面图中看出,两个优选地由钨制成的电极3,4分别布置在电极座23,24的端侧中。在此,从根据图2的截面图中可看出,电极座23,24的容纳电极3,4的端侧分别在一侧上贴靠在绝缘体10的内区段12处,即分别贴靠在圆弧形的接片14或15处。电极座23,24的背对电极3,4的端部相反地从壳体2中伸出,为此在盆形的第一壳体件2a的底部中并且在壳体盖2b中分别布置孔25,26。
构造在绝缘体10的内部中的径向伸延的通道区段8a,9a由此分别在一侧上被圆弧形的接片14,15限制而在另一侧上被电极座23,24的端侧的相对的区域限制。在放电过程的情况中产生的热的离子化的气体在此可无障碍地流过通道区段8a,9a,从而不会导致导电的颗粒在电极座23,24的端侧处的沉积。此外,电极座23,24的端侧也不会在较长的时间段上暴露在高温中。由此防止,在由黄铜制成的电极座23,24的情况中导致电极座23,24的损坏或者导致由于导电的沉积物引起的漏电或短路。
为了防止在金属的壳体2与电极座23,24之间的电连接,两个电极座23,24分别被两侧敞开的绝缘套27,28包围。为了在绝缘套10的外区段13中的凹处22的区域中也保证(图中右侧的)电极座24与盆形的第一壳体件2a之间的绝缘,关联于电极座24的绝缘套28具有轴向和径向伸出的轴环29,其接合到凹处22中,从而仅仅在点火元件18和点火电极19的区域中断开相对于第一壳体件2a的绝缘。

Claims (12)

1.一种用于使用在低压电网的电流供给部中、尤其地用于使用在零线N与地线PE之间的过压放电器,其带有圆柱形的壳体(2)、两个彼此轴向相对的电极(3,4)和构造在所述壳体(2)的内部中的电弧燃烧室(5),其中,所述电弧燃烧室(5)轴向地被所述两个电极(3,4)限制并且在所述两个电极(3,4)之间构造有火花间隙,从而在点燃所述火花间隙的情况中在所述两个电极(3,4)之间产生电弧,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之内构造两个腔(6,7),所述两个腔(6,7)分别经由至少一个通道(8,9)与所述电弧燃烧室(5)相连接,从而在点燃所述火花间隙之后热的离子化的气体能从所述电弧燃烧室(5)中流入所述腔(6,7)中,
所述两个腔(6,7)的总体积大于所述电弧燃烧室(5)的体积,并且
所述两个腔(6,7)在所述壳体(2)的纵向上布置在所述电弧燃烧室(5)的彼此相对的侧上并且分别相对于所述电弧燃烧室(5)具有轴向和径向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中布置有圆柱形的绝缘体(10),其具有在所述壳体(2)的纵向上延伸的孔(11),所述两个电极(3,4)分别利用其面向所述电弧燃烧室(5)的端侧伸入所述孔中,从而使所述绝缘体(10)径向地包围所述电弧燃烧室(5),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通道(8,9)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绝缘体(10)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10)具有包围所述孔(11)的内区段(12)和套形的外区段(13),所述外区段在壳体(2)的纵向上具有比所述内区段(12)更大的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10)的内区段(12)具有两个圆弧形的接片(14,15),其在所述内区段(12)的周向上仅仅在小的区域(16)中重叠并且先后布置在所述壳体(2)的纵向上,其中,所述两个圆弧形的接片(14,15)相对于所述绝缘体(10)的外区段(13)具有径向距离,从而构造两个通道(8,9),其分别使所述电弧燃烧室(5)与两个腔(6,7)相连接,其中,所述两个通道(8,9)分别具有第一径向伸延的通道区段(8a,9a)和第二轴向伸延的通道区段(8b,9b),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区段(8a,9a)与所述电弧燃烧室(5)相连接而所述第二通道区段(8b,9b)分别与所述两个腔(6,7)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2)以内布置有点火辅助部,其具有点火元件(18)和点火电极(19),其中,所述点火元件(18)和所述点火电极(19)与所述电弧燃烧室(5)处于接触,并且,所述点火元件(18)在一侧上与一电极(4)导电地相连接而在另一侧上与所述点火电极(19)导电地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10)的内区段(12)具有用于所述点火元件(18)和所述点火电极(19)的容纳区域(20),其中,所述容纳区域(20)具有相对所述电弧燃烧室(5)的开口(21),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内区段(12)的周向上布置在所述两个圆弧形的接片(14,1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10)的外区段(13)具有凹处(22),其布置成与在所述内区段(12)处的用于所述点火元件(18)和所述点火电极(19)的容纳区域(20)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由金属、尤其地由钢制成,并且构造成两件式的,即具有盆形的第一壳体件(2a)和壳体盖(2b)。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电极(3,4)分别布置在电极座(23,24)的端侧中,其中,所述电极座(23,24)的容纳所述电极(3,4)的端侧分别在一侧上贴靠在所述绝缘体(10)的内区段(12)处,而所述电极座(23,24)的背对所述电极(3,4)的端部分别在所述壳体(2)的一端侧处从所述壳体(2)中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和9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座(23,24)分别被两侧敞开的绝缘套(27,28)包围,通过所述绝缘套(27,28)使所述电极座(23,24)相对于所述壳体(2)绝缘。
11.根据权利要求7和10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套(28)在其面向所述电弧燃烧室(5)的侧处具有轴向和径向伸出的凸缘(29),其伸入所述绝缘体(10)的外区段(13)的凹处(22)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放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腔(6,7)构造成环形。
CN201580017667.5A 2014-04-01 2015-03-27 过压放电器 Active CN1064639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04576.9 2014-04-01
DE102014104576.9A DE102014104576B4 (de) 2014-04-01 2014-04-01 Überspannungsableiter
PCT/EP2015/056709 WO2015150253A1 (de) 2014-04-01 2015-03-27 Überspannungsableit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3911A true CN106463911A (zh) 2017-02-22
CN106463911B CN106463911B (zh) 2018-10-12

Family

ID=5277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7667.5A Active CN106463911B (zh) 2014-04-01 2015-03-27 过压放电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127199B1 (zh)
CN (1) CN106463911B (zh)
DE (1) DE102014104576B4 (zh)
WO (1) WO20151502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8864B (zh) * 2017-08-24 2024-01-30 王巨丰 一种具有四侧喷射通道的曲折同步压缩灭弧防雷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31226A (en) * 1943-02-11 1947-11-1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Low-pressure gap device
DE19604947C1 (de) * 1996-02-10 1997-07-10 Dehn & Soehne Verfahren zur Beeinflussung des Folgestromlöschvermögens von Funkenstreckenanordnungen und Funkenstreckenanordnungen hierfür
EP0874430A2 (de) * 1997-04-26 1998-10-28 Dehn + Söhne Gmbh + Co. Kg Funkenstrecke
DE10338835A1 (de) * 2003-08-21 2005-03-1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Überspannungsschutzein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33167A1 (de) * 1988-09-27 1990-03-29 Siemens Ag Gasentladungs-ueberspannungsableiter
DE19845889B4 (de) * 1998-10-06 2007-03-01 Dehn + Söhne GmbH + Co KG Funkenstreckenanordnung
SE532114C2 (sv) * 2007-05-22 2009-10-27 Jensen Devices Ab Gasurladdningsrö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31226A (en) * 1943-02-11 1947-11-1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Low-pressure gap device
DE19604947C1 (de) * 1996-02-10 1997-07-10 Dehn & Soehne Verfahren zur Beeinflussung des Folgestromlöschvermögens von Funkenstreckenanordnungen und Funkenstreckenanordnungen hierfür
EP0874430A2 (de) * 1997-04-26 1998-10-28 Dehn + Söhne Gmbh + Co. Kg Funkenstrecke
DE10338835A1 (de) * 2003-08-21 2005-03-17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Überspannungsschutzein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50253A1 (de) 2015-10-08
EP3127199B1 (de) 2019-12-25
DE102014104576A1 (de) 2015-10-01
EP3127199A1 (de) 2017-02-08
DE102014104576B4 (de) 2016-02-11
CN106463911B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52193B1 (ko) 코로나 팁 절연기
US9449778B2 (en) Combined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with integrated spark gap
CN101189770B (zh) 封装的耐压构成的非严密密封的旋转对称的大功率火花隙
CN1797878B (zh) 过电压保护装置
US5963413A (en) Spark gap
US20140326703A1 (en) Extended cascade plasma gun
CN109155503A (zh) 可用于高频点火系统的火花塞
US10211603B2 (en) Surge protection element
US11025037B2 (en) Arrester for protection against overvoltages
CN106463911B (zh) 过压放电器
US20110248002A1 (en) Plasma generation apparatus
CN100355164C (zh) 过压保护装置
CN100414794C (zh) 多极电涌保护系统以及安全操作多极电涌保护系统的方法
KR20060129367A (ko) 불꽃 갭 어레스터
RU2661356C1 (ru) Разрядная камера и разрядник с такой камерой
CN109149371B (zh) 过压放电器
EP3424064B1 (en) Internal tulip sleeve of the female arcing contact of an high voltage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
CN105552720B (zh) 浪涌电压保护器
US2304848A (en) Lightining arrester, gas deflector type
KR101455324B1 (ko) 가스 차단기
CN105552719B (zh) 过压放电器
CN105552722B (zh) 过压放电器
US2332399A (en) Arc quencher
US2088384A (en) Ignition apparatus
JP2016115596A (ja) 真空インタラプタの電界緩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