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3883B - 具有防解锁机制的lan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解锁机制的lan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3883B
CN106463883B CN201580023309.5A CN201580023309A CN106463883B CN 106463883 B CN106463883 B CN 106463883B CN 201580023309 A CN201580023309 A CN 201580023309A CN 106463883 B CN106463883 B CN 1064638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nector
channel
passag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33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3883A (zh
Inventor
谢硕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ublication of CN106463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3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8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01R24/64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for high frequency, e.g. RJ 4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4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network, e.g. LAN connecto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通道、闩锁构件和第二通道。所述闩锁构件的一部分可滑动地附接到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通道对齐或与所述第一通道不对齐。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对齐时,所述闩锁构件可以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不对齐时,所述闩锁构件被防止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

Description

具有防解锁机制的LAN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诸如电连接器,用于将电缆连接到各种设备。连接器有时会意外地脱离所连接设备。存在对防止意外脱离的连接器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一些方面,符合本说明书的连接器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闩锁构件。第一主体包括用于与配合连接器配合的连接器的配合端以及沿连接器配合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第二主体包括与配合端相对并且用于接收电缆的连接器的后端以及沿配合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闩锁构件沿配合方向设置,并且包括固定端、滑动端和细长闩锁臂,固定端靠近配合端固定地附接到连接器主体,滑动端靠近后端可滑动地附接到第一通道,细长闩锁臂被固定端接合到滑动端。连接器还包括从闩锁臂延伸的闩锁部分,用于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第二主体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主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对齐,使得当按压闩锁臂时,滑动端滑入第二通道中,从而允许闩锁部分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不对齐,使得当按压闩锁臂时,滑动端被防止滑入第二通道中,从而防止闩锁部分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
在一些方面,符合本说明书的连接器包括第一通道、闩锁构件和第二通道。闩锁构件的一部分被可滑动地附接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被构造成与第一通道对齐,以形成连续通道,从而允许闩锁构件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以及与第一通道不对齐,从而防止闩锁构件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连接器可以是电连接器或光纤连接器。连接器可以包括第一主体和与第一主体相邻的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主体包括第二通道。
附图说明
图1A是具有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主体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1B是具有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二主体的连接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A所示连接器的一部分的下侧的透视图;
图3A是连接器的第二主体的前视图;
图3B是连接器的第二主体的剖视图;
图3C是连接器的第二主体的透视图;
图4是连接器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配合部件和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闩锁构件的透视图;
图8A是连接器的一部分的后侧透视图;
图8B是连接器的第二主体的后侧透视图;
图9是连接器的第一主体部分截面的透视图;
图10示出了用于组装连接器的工序;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用于组装连接器的工序。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参照了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附图中以图示方式示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这些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除非另外指明,否则与其他实施方案中的相似特征结构一样,一个实施方案中的相似特征结构可包括相同材料,具有相同属性,发挥相同或相似功能。即使未明确说明,适当时,针对一个实施方案描述的附加或任选特征结构也可为其他实施方案的附加或任选特征结构。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说明书范围或实质的情况下,可设想并进行其他实施方案。因此,以下详细说明不应视为具有限制性意义。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所有表达特征尺寸、数量和物理特性的数值在所有情况下均应理解成由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的说明,否则在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这些近似值可根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使用本文所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期望特性而变化。由端值表述的数值范围包括此范围内包含的所有数值(例如,1至5包括1、1.5、2、2.75、3、3.80、4和5)以及在此范围内的任何范围。
如本文所用,层、部件或元件可描述为彼此相邻。层、部件或元件可通过直接接触、通过一种或多种其他部件连接或通过与相邻组件保持在一起或彼此附接而彼此相邻。直接接触的层、部件或元件可描述为彼此紧邻。
例如,由于机器振动而在松动状态下工作一段时间的连接、或意外地被撞击而处于松动状态下的连接是造成网络停机的原因之一。常用的以太网连接器是RJ(RegisteredJack,注册的插座)-45连接器。传统RJ-45连接器不提供用于防止意外断开的机制。本说明书提供具有闩锁的连接器,将连接器放入配合连接器中时,闩锁可以实质上被锁定,从而避免意外断开。
在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一部分被可滑动地附接到第一通道的闩锁构件。第二通道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通道移动,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可以对齐或不对齐。当通道对齐时,便形成连续通道。在此情况下,闩锁构件的可滑动地附接部分在连续通道中自由移动,这种移动允许闩锁构件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当通道不对齐时,闩锁构件的可滑动地附接部分的移动受到限制,从而防止闩锁构件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可通过如下方式使用连接器:将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对齐放置,将连接器插入配合连接器中,从而导致闩锁构件锁住配合连接器。随后可将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不对齐放置,从而防止闩锁构件意外解锁配合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还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包括用于与配合连接器配合的配合端,第二主体包括与配合端相对的后端以用于接收一根或多根电缆。第一主体包括沿连接器的配合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第二主体包括沿配合方向延伸的第二通道。第二主体可以与第一主体相邻,并且能够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一主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闩锁构件还包括靠近配合端固定地附接到第一主体的固定端。闩锁构件的可滑动地附接部分为靠近第二主体可滑动地附接到第一通道的滑动端。细长闩锁臂将固定端接合到滑动端。闩锁构件还包括从闩锁臂延伸的闩锁部分,用于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二主体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主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使得第二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对齐,第二主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不对齐。例如,第二主体可被构造成沿与配合方向基本上平行的轴线旋转,第一状态可以对应于零度旋转,而第二状态可以对应于90°或180°旋转或其他一些非零度旋转。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一状态并且按压闩锁臂时,滑动端滑入第二通道中,从而允许闩锁部分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二状态并且按压闩锁臂时,滑动端被防止进入第二通道,这是因为在此情况下,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没有对齐。因此,当第一主体处于第二状态时,闩锁部分被防止锁住或解锁配合连接器。
连接器可以是电连接器、光纤连接器、光电连接器或能够例如将电缆附接到设备或将一种设备附接到另一设备的其他类型连接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为可能符合例如ISO/IEC8877标准的RJ-45连接器。
根据本说明书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案在图1A-9中示出。图1A为连接器1的透视图。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连接器1为RJ-45连接器,该连接器被构造成适合插入配合连接器中的插塞式连接器。连接器1包括第一主体10、第二主体110以及附接到第一主体10的闩锁构件14。第一主体10包括连接器壳体12和配合部件16。连接器壳体12还包括第一通道44,第一通道44包括第一滑槽48和第一缝隙50。第二主体110包括第二通道144,第二通道144包括第二滑槽148和第二缝隙150。在图1A中,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通道44与第二通道144对齐的第一状态。图1B示出连接器1,其中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通道44与第二通道144不对齐的第二状态。图2是示出连接器1的第一主体10的下侧的透视图。图3A是连接器1的第二主体110的前视图,图3B是连接器1的第二主体110的剖视图,图3C是连接器1的第二主体110的透视图。第二主体110包括按扣配合突出部130和电缆插入开口142。按扣配合突出部130包括隆起部分135和凹陷部120。图4是配合部件16的透视图。图5是连接器1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配合部件16和连接器壳体12的透视图。图7a、图7b和图7c是闩锁构件14的透视图。图8A是第一主体10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8B是第二主体110的透视图。图9是第一主体10的部分截面的透视图。
X、Y、Z坐标系在图1A-2中限定。连接器1在X方向上具有宽度,在Y方向上具有长度,在Z方向上具有高度。连接器1可插入配合连接器(例如,模块化插座)的插塞式插入开口(未示出)中的面表示为“前面”或“配合端”,其中可插入电缆的面表示为“背面”或“后端”。连接器的“顶面”或“上面”是指闩锁构件14附接的面,“底面”或“下面”是指与顶面相对的面。配合方向是沿连接器在配合端与后端之间长度的Y方向。
连接器1可以与电缆(例如,图10中的电缆3)末端附接,电缆可以是通信电缆,例如具有四根芯线(例如,图10中的芯线5)以及整体覆盖芯线外周长的屏蔽层的LAN(局域网)电缆。
第一主体10被构造成使得配合部件16的一部分容纳在连接器壳体12中,壳体包括开口40,配合部件16的一部分插入该开口中。配合部件16即连接器1可插入目标配合连接器中的部分包括组件17和屏蔽构件18,屏蔽构件18包括与连接器壳体12的接合部分46接合的突出部分36a和36b。在图1A-9示出的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壳体12是第一主体10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在X-Z平面内的截面比配合部件16大,配合部件16是第一主体10的第二部分。较大的第一部分(连接器壳体12)可拆卸地组装到较小的第二部分(配合部件16)。第二部分包括配合端20a。
组件17包括外壳20、电缆护套22和接触构件24。外壳20可以由可具有电绝缘性质的塑性材料形成。合适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酰胺(PA)。外壳20包括包裹部分26和接触构件保持部分28。包裹部分26在外壳20的后部上提供,以包裹并保持电缆护套22。锁定部分26a在包裹部分26上提供,以用于锁定电缆护套22。外壳20还包括可插入配合连接器中的配合端20a。
接触构件保持部分28保持和固定接触构件24。接触构件保持部分28具有多个(在所示实施方案中为4个)槽部28a,接触构件24设置在这些槽部分处。从外壳20的包裹部分26到配合端20a提供有槽部分28a。槽部分28a的形状与接触构件24的形状对应。
电缆护套22可以由诸如PBT、PA等塑性材料形成。附接电缆时,电缆护套22包裹电缆的芯线。电缆护套22具有多个插入通孔23(在所示实施方案中为4个),可通过这些插入通孔插入电缆的芯线。插入通孔23设置在电缆护套22的后端部中,并且朝后侧敞开。在电缆护套22中,当被外壳20的包裹部分26包裹时,插入触点30的开口(未示出)在对应接触构件24的触点30的位置中提供。
锁定爪22a在电缆护套22的侧壁部分上提供。锁定爪22a与外壳20的包裹部分26上提供的锁定部分26a接合,从而将22固定电缆护套到外壳20。
组件17中包括的接触构件24的数量根据将附接的一根(或多根)电缆的芯线数量进行选择。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提供了4个接触构件24。接触构件24中的每个由导电材料形成,诸如金属(例如,铜)等。接触构件24中的每个包括触点30和接触端子32。触点30可以交错排列方式设置在包裹部分26中(例如,见图10)。触点30具有叉状成型的缝隙30a。将芯线插入(例如,推入)触点30的缝隙30a中将芯线电连接到触点30,这是由于插入芯线时触点30切入芯线的壳体中。
第一主体10包括被构造成与配合连接器的相应端子接触的多个端子(接触端子32)。当连接器1插入插座配合连接器中时,接触端子32与插座配合连接器的触点中的每个电连接。接触端子32设置在外壳20的槽部分28a中,并且暴露于外壳20的前端(即,配合端20a)。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屏蔽构件18由具有弹性或弹簧特性的材料构造。合适的材料包括金属(例如,铝或铜)。屏蔽构件18部分包裹组件17,并且在插座配合连接器与附接电缆的屏蔽层之间提供导电路径,同时也发挥静电屏蔽罩的功能。屏蔽构件18包括基部18a和一对侧壁部分18b和18c,这些侧壁部分大致与基部18a垂直,并且位于基部18a的相对两侧。屏蔽构件18的截面为大致U形。屏蔽构件18也包括固定元件34、突出部分36a和36b以及卷曲部分38a和38b。
固定元件34用于紧固闩锁构件14的固定端60(别处说明)。设置在屏蔽构件18的前端侧上的固定元件34具有两个固定件34a和34b以及突出件34c。两个固定件34a和34b以预定间距设置在X方向上,并且可以附接到屏蔽构件18的基部18a或与之一体成型。固定件34a和34b在Y-Z平面内具有截面,该截面看起来为大致U形,并且回卷以便朝背面(连接器壳体12的背面)敞开。
突出件34c设置在两个固定件34a与34b之间。突出件34c从基部18a的表面18S朝前面略微向上突出。突出件34c与闩锁构件14的锯齿部分60c(别处说明)接合。固定元件34通过突出件34c提起闩锁构件14的固定端60,以通过两个固定件34a和34b保持固定端60,通过固定件34a和34b与突出件34c的配合,这两个固定件紧固闩锁构件14的固定端60。
突出部分36a和36b分别设置在朝向屏蔽构件18的背面的侧壁部分18b和18c上。突出部分36a和36b是具有大致矩形的板状构件。突出部分36a和36b的背面(面向连接器壳体12的一面)与侧壁部分18b和18c大致齐平,面向侧面的配合端20a在X方向上突出,以便从侧壁部分18b和18c的外表面朝外延伸。施加压力时,突出部分36a和36b发生弹性变形,使得突出部分36a和36b被推入侧壁部分18b和18c中。移除压力时,突出部分36a和36b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卷曲部分38a和38b通过卷曲并固定电缆来保持电缆并将电缆固定到第一主体10,从而将屏蔽构件18电连接到电缆屏蔽层。卷曲部分38a和38b从侧壁部分18b和18c向后延伸,并且互为相对。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器壳体12由具有电绝缘性质的塑性材料形成。合适的材料包括PBT、PA等。采用电绝缘材料使连接器壳体12在操作时不与组件17的屏蔽构件18中可能产生的任何电荷相互作用。
连接器壳体12具有大致矩形的中空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并且包括包裹配合部件16的包裹空间S。连接器壳体12也包括开口40、按扣配合部分42、第一通道44和接合部分46。连接器壳体12的后端部12a面向第二主体110的前端部112a。在图1A-9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通道44沿第一主体10的第一部分(连接器壳体12)的整个长度延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通道44仅沿第一主体10长度的一部分延伸,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通道44沿第一主体10的整个长度延伸。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状态时(在图1A中示出),第二主体110和第一主体10的第一部分(连接器壳体12)具有尺寸和形状基本相同的横截面(即,X-Z平面内的截面)。
连接器壳体12中的开口40允许配合部件16的一部分插入连接器壳体12中。开口4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于配合部件16的外形。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开口40为大致矩形。
按扣配合部分42用于接纳第二主体110的开口配合突出部130,并且提供可插入一根或多根电缆的开口。按扣配合部分42在连接器壳体12的后端部12a上提供。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按扣配合部分42为大致圆形。
第二主体110包括:电缆插入开口142,可通过该开口插入一根或多根电缆;以及按扣配合突出部130,该突出部包括隆起部分135和凹陷部120。可通过将按扣配合突出部130插入按扣配合部分42提供的开口中,从而将第二主体110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一主体10。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在隔开的按扣配合突出部130之间提供有间隙,使得按扣配合突出部130可发生足够程度的变形,以允许与按扣配合部分42组装在一起。组装时,按扣配合部分42定位于凹陷部120中,隆起部分135防止第二主体110与第一主体10分离。可以选择的几何结构,以在第二主体110与第一主体10之间提供摩擦,使得需要一些力以将第二主体110由第一状态旋转至第二状态。这对于防止第二主体110意外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或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是有用的。
尽管在图1A-9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二主体110包括按扣配合突出部130,第一主体10包括用于接纳按扣配合突出部130的开口,但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一主体10包括按扣配合突出部,而第二主体110包括用于接纳按扣配合突出部的开口。按扣配合突出部和按扣配合开口的几何结构也可与所示实施方案不同。例如,按扣配合开口可能是环形缝隙(例如,在电缆插入开口居中的环带),而非圆形开口。在此情况下,按扣配合突出部可以为锥形,当插入按扣配合开口中时,锥形在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110之间产生所需水平的摩擦力。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采用保持环提供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110之间的可旋转连接。保持环在本领域是已知的,并且可从例如伊利诺伊州森林湖的W.W.Grainger公司(W.W.Grainger,Inc.,Lake Forest,IL)购买。在此情况下,可在按扣配合部分42中形成用于接纳保持环的缝隙,并且可在第二主体110上的突出部上提供用于接纳保持环的槽。或者,第一主体10可具有按扣配合突出部,该突出部具有用于接纳位于第二主体110中提供的空腔中保持环的槽。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在第一主体10与第二主体110之间采用其他类型的可旋转连接。合适的附接方法包括例如美国专利3,470,524(Culver)中所述的推拉连接器设计。推拉附接方式可设计为使得在第二主体110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旋转之前,必须将第二主体110拉离第一主体10。
在图1A-9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二主体110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在连接器壳体12的后端部12a和第二主体110的前端部112a上提供有止动件,使得第二主体110仅可在约0°(对应于第一状态)至约90°或约180°(对应于第二状态)内旋转。
接合部分46与第一主体10的屏蔽构件18上提供的突出部分36a和36b接合。分别在朝着连接器壳体12的前端侧的侧壁部分12c和12d上提供的接合部分46是穿过侧壁部分12c和12d的开口。当第一主体10插入连接器壳体12中时,接合部分46邻接并接合突出部分36a和36b的末端部分。第一主体10和连接器壳体12通过接合部分46以及突出部分36a和36b可拆卸地附接。可通过按压突出部分36a和36b将第一主体10从连接器壳体12移除。
在图1A-9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突出部分36a和36b在配合部件16的屏蔽构件18上提供,接合部分46在连接器壳体12上提供。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开口(接合部分)可在屏蔽构件18上提供,突出部分可在连接器壳体12上提供。
第一通道44包括第一滑槽48和第一缝隙50。闩锁构件14的滑动端62定位在第一滑槽48中。第一滑槽48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2的按扣配合部分42的上方,朝后端部12a敞开。第一滑槽48具有底部48a、侧部48b和48c和顶部48d。第一滑槽48在X-Z平面内的截面为大致矩形。相似地,第二通道144包括第二滑槽148和第二缝隙150。第二滑槽148设置在第二主体110的电缆插入开口142的上方,朝前端部112a敞开。第二滑槽148具有底部148a、侧部148b和148c和顶部148d。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状态时(见图1A),第二滑槽148在X-Z平面内的截面为大致矩形。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状态时,闩锁构件14可在第一通道44中移动。然而,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二状态时(见图1B),闩锁构件14在第一通道44中的移动受到限制。
底部48a在按扣配合部分42的上方,是从连接器壳体12的前端部延伸至后端部的平整部分。顶部48d构成连接器壳体12的上侧部分,与底部48a相对。一对侧部48b和48c在Z方向上从底部48a的相对两侧延伸,连接底部48a和顶部48d。
第一滑槽48在连接器壳体12的后端侧上具有底部48a与顶部48d之间的第一高度H1,在连接器壳体12的前端侧上具有底部48a与顶部48d之间的第二高度H2,在连接器壳体12的后端侧上具有一对侧部48b与48c之间的第一宽度W1,在连接器壳体12的前端侧上具有一对侧部48b与48c之间的第二宽度W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大致相等(即,H1≈H2),第一宽度和第二宽度大致相等(即,W1≈W2),使得第一滑槽48从连接器壳体12的前端到后端基本上为恒定的空间。底部48a与顶部48d之间的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可大致相等,或比闩锁构件14的滑动端62的厚度略大。一对侧部48b与48c之间的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可大致相等,或比闩锁构件14的滑动端62的宽度(X方向上的尺寸)略大。选择合适的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以及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允许闩锁构件14的滑动端62在第一滑槽48内的移动限制在X方向(宽度方向)和Z方向(高度方向)上,同时,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状态使得第二通道144与第一通道44大致对齐时,允许其在配合方向(Y方向)上基本上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
第二滑槽148在第二主体110的后端侧上具有底部148a与顶部148d之间的第三高度H3,在第二主体110的前端侧上具有底部148a与顶部148d之间的第四高度H4,在第二主体110的后端侧上具有一对侧部148b与148c之间的第三宽度W3,在第二主体110的前端侧上具有一对侧部148b与148c之间的第四宽度W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三高度和第四高度大致相等(即,H3≈H4),第三宽度和第四宽度大致相等(即,W3≈W4),使得第二滑槽148从第二主体110的前端到后端基本上为恒定的空间。底部148a与顶部148d之间的第二高度H3和第三高度H4可大致相等,或比闩锁构件14的滑动端62的厚度略大。一对侧部148b与148c之间的第三宽度W3和第四宽度W4可大致相等,或比闩锁构件14的滑动端62的宽度(X方向上的尺寸)略大。
选择合适的第三高度H3和第四高度H4以及第三宽度W3和第四宽度W4,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二通道144与第一通道44大致对齐的第一状态时,允许滑动端62移动以延伸进入第二通道144中。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二通道144与第一通道44不对齐的第二状态时,闩锁构件14的滑动端62不能延伸进第二通道144中。在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二状态的同时按压按压部分65时,闩锁构件14的移动受到足够限制,防止闩锁部分66锁住或解锁配合连接器。
在图1A-9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通道44和第二通道144具有尺寸和形状基本相同的横截面(即,X-Z平面内的截面),并且具有满足以下关系的几何结构:H1≈H2H3≈H4;以及W1≈W2≈W3≈W4。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通道44与第二通道144对齐的第一状态时,第一通道44和第二通道144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通道。第二通道144的横截面(即,X-Z平面内的截面)与第一通道44的横截面基本上相同。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通道44与第二通道144对齐的第一状态时,第一通道44和第二通道144形成基本上连续且一致的通道。
配置第一通道44和第二通道144使其在Y方向上具有基本上恒定的空间,允许滑动端62顺畅地滑动。此外,从制造连接器1的角度来看,可以优选这类构造。也可采用其他的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的几何结构。例如,第一滑槽和/或第二滑槽可具有朝前渐缩的形状。在此情况下,滑动端62的形状也可成形为朝固定端60渐缩。
在图1A-9所示的实施方案,第二通道144延伸穿过第二主体110的长度(在Y方向上的尺寸)。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第二通道144可延伸仅穿过第二主体110的部分长度,并且当第二通道144与第一通道44对齐使得闩锁部分66可锁住或解锁配合连接器时,仍然允许滑动端62移动足够的距离。
通过提供止动件,第一通道44也调节配合方向(Y方向)上的移动,止动件防止闩锁构件14在Y方向上朝前或朝后移动太远。第一滑槽48包括第一调节部分52a和52b以及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调节部分调节闩锁构件14的滑动端62在配合方向上的滑动。第一调节部分52a和52b以预定距离设置在X方向上第一通道44的前端上,并且连接底部48a和顶部48d。第一调节部分52a和52b作为止动件调节滑动端62在朝前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防止朝前移动过远。
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设置在第一滑槽48的Y方向上距离中心部分较远的地方,它们是从一对侧部48b和48c突出的突起部。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调节滑动端62在向后方向上的移动。滑动端62设置在第一调节部分52a和52b与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之间,使得其可以基本上自由滑动。第一调节部分52a和52b与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之间的距离是当第二通道144与第一通道44对齐时滑动端62的最大滑动距离,例如,当第一主体10在Y方向上的长度为大致20mm至40mm时,最大滑动距离可以为小于5mm。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调节部分52a和52b与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之间的距离为大致2mm至3mm。
第一缝隙50提供了允许闩锁构件14的臂部分64穿过的通路。在图1A-9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缝隙50设置在连接器壳体12的顶部48d中,并且与第一滑槽48一起形成连续开放空间。第一缝隙50在Y方向上以带状形状基本上在顶部48d的X方向上的中心处延伸。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第一缝隙50从连接器壳体12的前端至后端形成。第一缝隙50的宽度可等于或略大于闩锁构件14的臂部分64的宽度,从而调节臂部分64在X方向上的移动。相似地,当第二通道144与第一通道44对齐时,第二缝隙150为闩锁构件14的臂部分64提供通路。
闩锁构件14包括固定端60、滑动端62、臂部分64和闩锁部分66。固定端60附接到屏蔽构件18的固定元件34。闩锁部分66邻接固定端60,臂部分64邻接与固定端60相对的闩锁部分66。滑动端62邻接与闩锁部分66相对的臂部分64。
固定端60固定到配合部件16的屏蔽构件18。固定端60具有两个侧部60a和60b以及锯齿部分60c,两个侧部60a和60b插入屏蔽构件18的固定元件34的固定件34a和34b中并被这些固定件夹住,锯齿部分60c用突出件34c进行锁定。侧部60a和60b在X方向(宽度)上设置有预定间隔。锯齿部分60c定位在X方向上的侧部60a与侧部60b之间,为大致矩形。固定端60可与第一主体10的固定元件34附接和脱离。
滑动端62可滑动地附接到连接器壳体12的第一通道44。滑动端62可与第一通道44附接和脱离。滑动端62为大致U形,包括基部70以及第一延伸部分71和第二延伸部分72。基部70形成在X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并且连接到臂部分64的第一端部(固定端60的相对侧上的端部)。臂部分64基本上在基部70的中心部分处进行连接。第一延伸部分71和第二延伸部分72分别在基部70的端部70a和70b两者上提供。
第一延伸部分71是从基部70的端部70a延伸至固定端60的板状构件。第一延伸部分71具有锁定爪71a和邻接部分71b。锁定爪71a在第一延伸部分71的末端部分上提供,在X方向上朝外突起。由于锁定爪71a,第一延伸部分71的末端部分为大致L形。邻接部分71b在第一延伸部分71的基部端部侧上提供,该基部端部侧以预定距离与锁定爪71a相对。
相似地,第二延伸部分72从基部70的端部70b延伸至固定端60。第一延伸部分71和第二延伸部分72大致平行地从基部70延伸。第二延伸部分72具有锁定爪72a和邻接部分72b。锁定爪72a在第二延伸部分72的末端部分上提供,在X方向上朝外突起。由于锁定爪72a,第二延伸部分72的末端部分为大致L形。邻接部分72b在第二延伸部分72的基部端部侧上提供,该基部端部侧以预定距离与锁定爪72a相对。
如图9所示,当第一延伸部分71和第二延伸部分72朝第一通道44中的前端侧滑动时,末端部邻接第一调节部分52a和52b,邻接部分71b和72b被锁定到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中。如此,通过第一调节部分52a和52b、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以及第一延伸部分71和第二延伸部分72来调节滑动端62在Y方向上的向前移动。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延伸部分71和第二延伸部分72朝第一通道44的后端侧滑动,锁定爪71a和72a锁定在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中。如此,通过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以及锁定爪71a和72a来调节滑动端62在Y方向上的向后移动。
臂部分64连接固定端60和滑动端62。臂部分64可以是所示实施方案中所示的细长构件,并且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柔性和弹性。从X方向看时,臂部分64为朝下面向的大致U形。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按压部分65在臂部分64上提供。采用连接器1时,用户可按下按压部分65,以便操作闩锁构件14。
闩锁部分66被构造成与配合连接器接合。闩锁部分66在大致矩形形状中具有平整表面67。平整表面67在X(宽度)方向上延伸,包括第一部分67a和第二部分67b,与臂部分64的第一侧部64a相比,第一部分67a在X方向上进一步朝外延伸,与臂部分64的第二侧部64b相比,第二部分67b在X方向上进一步朝外延伸。
从配合连接器移除连接器1时,朝连接器壳体12按压在闩锁构件14的臂部分64上提供的按压部分65。如果第二通道144与第一通道44对齐,该按压行为使滑动端62沿第一滑槽48滑动,同时也使臂部分64沿第一缝隙50移动。当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一状态时,允许滑动端62滑入第二通道144中。该移动致使闩锁部分66朝连接器壳体12下降,从而释放配合连接器与闩锁部分66之间的接合。释放闩锁部分66与插座连接器之间的接合之后,释放向闩锁构件14施加的压力允许滑动端62朝前侧(靠近固定端60的方向)滑动并且由于闩锁构件14的臂部分64的弹性而返回到初始位置(图9所示的位置)。
如果第二主体110处于第二通道144与第一通道44不对齐的状态,滑动端62基本上被防止滑入第二通道144中,从而防止闩锁部分66朝连接器壳体12下降,从而在向按压部分65施加力时防止释放配合连接器与闩锁部分66之间的接合。
连接器1的组装方法在图10和图11中示出。如图10所示,先将电缆3的末端插入第二主体110的电缆插入开口142中,然后将其插入由连接器壳体12的按扣配合部分42提供的开口中。闩锁构件14的滑动端62附接到连接器壳体12的第一通道44,通过将按扣配合突出部130插入由按扣配合部分42提供的开口中,将第二主体110附接到第一主体10。然后将电缆3的芯线5分别插入电缆护套22的插入通孔23中。
接着,如图11A所示,将电缆护套22包裹在外壳20的包裹部分26中,其中电缆3的芯线5由电缆护套22保持。将电缆护套22推入外壳20中时,芯线5即被推入接触构件24的触点30中,从而将芯线5的导线电连接到触点30。随后,卷曲屏蔽构件18的卷曲部分38a和38b以将电缆3固定到屏蔽构件18。
接着,如图11B所示,沿电缆3移动连接器壳体12和第二主体110,并且将连接器壳体12附接到屏蔽构件18。最后,如图1A所示,将闩锁构件14的固定端60固定到屏蔽构件18的固定元件34。
在图10-11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单电缆3附接到连接器1。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将多根电缆附接到连接器1。在此情况下,可根据所需电缆的数量来形成电缆插入开口142和按扣配合部分42。例如,可对按扣配合部分42所提供开口的直径进行选择,使得所需数量的电缆可顺利穿过开口。
除了防止意外断开,与传统连接器相比,本说明书的连接器也降低了发生故障的风险。在图1A-9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固定端60固定地附接到第一主体10,滑动端62可滑动地附接到第一通道44。因此,闩锁构件14的任意端部都不是自由的,这样臂部分64由于抓住其他物品等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很低。与传统设计相比,闩锁构件14不具有自由端的构造在减小连接器1的尺寸方面也有效。
在图1A-9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调节部分52a和52b以及第二调节部分54a和54b在第一滑槽48中提供,从而调节滑动端62在配合(Y)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向臂部分64施加大载荷将不致使滑动端62过度移动,从而减少闩锁构件14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以下为本说明书实施方案的列表:
项1是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主体,包括:
连接器的配合端,配合端用于与配合连接器配合;以及
第一通道,第一通道沿连接器的配合方向延伸;
第二主体,第二主体包括:
连接器的与配合端相对的后端,后端用于接收电缆;以及第二通道,第二通道沿配合方向延伸;以及
闩锁构件,闩锁构件沿配合方向设置,包括:
固定端,固定端靠近配合端固定地附接到连接器主体;
滑动端,滑动端靠近后端可滑动地附接到第一通道;
细长闩锁臂,细长闩锁臂用于将固定端接合到滑动端;以及
闩锁部分,闩锁部分从闩锁臂延伸以用于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第二主体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主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处于第一状态的第二主体将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对齐,使得按压闩锁臂时,滑动端滑入第二通道中,从而允许闩锁部分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处于第二状态的第二主体将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不对齐,使得按压闩锁臂时,滑动端被防止滑入第二通道中,从而防止闩锁部分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
项2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配合方向沿连接器在配合端与后端之间的长度。
项3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通道仅沿第一部分长度的一部分延伸。
项4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通道沿第一主体的整个长度延伸。
项5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主体包括可拆卸地组装到较小第二部分的较大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包括配合端。
项6是根据项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通道沿第一部分的整个长度延伸。
项7是根据项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主体和第一部分具有尺寸和形状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
项8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为电连接器。
项9是根据项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主体包括被构造成与配合连接器的相应端子接触的多个端子。
项10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为光纤连接器。
项11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通道。
项12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形成基本上连续且一致的通道。
项13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具有尺寸和形状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
项14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相邻。
项15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二主体限定从中延伸穿过用于接收电缆的开口。
项16是根据项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二主体被构造成通过沿与配合方向基本上平行的轴线进行旋转,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项17是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通道;
闩锁构件,闩锁构件的第一部分被可滑动地附接到第一通道;以及
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被构造成与第一通道对齐,以形成基本上连续的通道,以允许闩锁构件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以及与第一通道不对齐,以防止闩锁构件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
项18是根据项1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为电连接器。
项19是根据项1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为光纤连接器。
项20是根据项1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具有尺寸和形状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
项21是根据项17所述的连接器,还包括第一主体和与第一主体相邻的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包括第一通道,第二主体包括第二通道。
项22是根据项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二主体限定从中延伸穿过用于接收电缆的开口。
项23是根据项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通道仅沿第一部分长度的一部分延伸。
项24是根据项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通道沿第一主体的整个长度延伸。
项25是根据项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主体可旋转地附接到第二主体。
项26是根据项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主体包括可拆卸地组装到较小第二部分的较大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包括配合端。
项27是根据项2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通道沿第一部分的整个长度延伸。
项28是根据项2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对齐时,第二主体和第一部分具有尺寸和形状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
项29是根据项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闩锁构件包括固定地附接到第一主体的第二部分。
项30是根据项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为电连接器。
项31是根据项3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主体包括被构造成与配合连接器的相应端子接触的多个端子。
项32是根据项2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对齐,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不对齐。
项33是根据项3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二主体被构造成通过沿与配合方向基本上平行的轴线进行旋转,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项34是根据项3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二主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形成基本上连续且一致的通道。
虽然本文已经举例说明并描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知道,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用多种另选和/或等同形式的具体实施来代替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案。本专利申请旨在涵盖本文所讨论的具体实施方案的任何调整或变型。因此,本发明应仅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进行限定。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包括:
所述连接器的配合端,所述配合端用于与配合连接器配合;和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连接器的配合方向延伸;
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包括:
所述连接器的与所述配合端相对的后端,所述后端用于接收电缆;和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沿所述配合方向延伸;
闩锁构件,所述闩锁构件沿所述配合方向设置并且包括:
固定端,所述固定端靠近所述配合端固定地附接到所述连接器的所述第一主体;
滑动端,所述滑动端靠近所述后端可滑动地附接到所述第一通道;和
细长闩锁臂,所述细长闩锁臂将所述固定端接合到所述滑动端;和
闩锁部分,所述闩锁部分从所述闩锁臂延伸以用于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所述第二主体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所述第二主体将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对齐,使得当按压所述闩锁臂时,所述滑动端滑入所述第二通道中,从而允许所述闩锁部分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所述第二主体使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不对齐,使得当按压所述闩锁臂时,所述滑动端被防止滑入所述第二通道中,从而防止所述闩锁部分锁住和解锁配合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配合方向沿所述连接器在所述配合端与所述后端之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可拆卸地组装到较小第二部分的较大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配合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沿所述第一部分的整个长度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二主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尺寸和形状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第二主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形成基本上连续且一致的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具有尺寸和形状基本上相同的横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主体被构造成通过沿与所述配合方向基本上平行的轴线旋转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移动。
CN201580023309.5A 2014-05-05 2015-04-24 具有防解锁机制的lan连接器 Active CN1064638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88401P 2014-05-05 2014-05-05
US61/988,401 2014-05-05
PCT/US2015/027472 WO2015171332A1 (en) 2014-05-05 2015-04-24 Lan connector with unlocking preventing mechanis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3883A CN106463883A (zh) 2017-02-22
CN106463883B true CN106463883B (zh) 2019-08-09

Family

ID=53051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3309.5A Active CN106463883B (zh) 2014-05-05 2015-04-24 具有防解锁机制的lan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3158B2 (zh)
JP (1) JP6548674B2 (zh)
KR (1) KR20160148664A (zh)
CN (1) CN106463883B (zh)
SG (1) SG11201609227RA (zh)
TW (1) TW201607178A (zh)
WO (1) WO20151713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32791S1 (en) * 2017-09-22 2018-11-06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connector
CN109802263B (zh) * 2017-11-17 2020-07-31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JP7080853B2 (ja) * 2019-06-25 2022-06-06 三菱電機システム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1200219B (zh) * 2020-01-30 2021-06-04 昆山市中塑达电子有限公司 可更换弹扣的网络通讯连接器
TWI792685B (zh) * 2021-11-17 2023-02-11 佳必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解扣機制的電連接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5311A2 (en) * 2001-02-09 2002-08-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laterally deflectable latch member and CPA
US7494363B1 (en) * 2008-06-27 2009-02-2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latching mechanism
CN103718391A (zh) * 2011-02-08 2014-04-09 蒂科安普电子西班牙有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释放突片和包括该释放突片的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0524A (en) 1967-06-19 1969-09-30 Deutsch Co Elec Comp Push-pull connector
US7329137B2 (en) 2005-10-05 2008-02-1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odular plug with slider latch
US7892012B1 (en) 2009-08-24 2011-02-22 Archtec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locking device
CA2789163C (en) * 2010-02-12 2017-06-27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anaged fiber connectivity systems
JP5854761B2 (ja) 2011-10-28 2016-02-09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電気コネクタ
US8529284B1 (en) 2012-04-25 2013-09-10 Quality Computer Accessories Inc. Connector locking assembly
WO2013173726A1 (en) * 2012-05-18 2013-11-21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onnectors and adapters with auto-latching features
US9246262B2 (en) * 2012-08-06 2016-01-26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latch assembly with pull tab
CN203150816U (zh) 2012-12-29 2013-08-21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US8979569B2 (en) * 2013-03-15 2015-03-17 Ortronics, Inc. Modular connector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5311A2 (en) * 2001-02-09 2002-08-2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laterally deflectable latch member and CPA
US7494363B1 (en) * 2008-06-27 2009-02-2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Plug connector having a latching mechanism
CN103718391A (zh) * 2011-02-08 2014-04-09 蒂科安普电子西班牙有限公司 用于电连接器的释放突片和包括该释放突片的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17102A (ja) 2017-06-22
TW201607178A (zh) 2016-02-16
KR20160148664A (ko) 2016-12-26
WO2015171332A1 (en) 2015-11-12
SG11201609227RA (en) 2016-12-29
US20170207574A1 (en) 2017-07-20
US10003158B2 (en) 2018-06-19
CN106463883A (zh) 2017-02-22
JP6548674B2 (ja)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3883B (zh) 具有防解锁机制的lan连接器
EP1653566B1 (en) Axial latch actuator with locking wedge
JP4697985B2 (ja) スライダラッチを有するモジュラプラグ
US9991635B2 (en) Release tab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rising said release tab
EP1671400B1 (en) Modular plug with locking member
CN101572363B (zh) 具有用于解除闭锁的拉索的电连接器
CN102856727B (zh) 用于连接器的致动器
US7976329B2 (en) Connector locking device
WO2003091517A2 (en) Axial latch actuator
TWI722087B (zh) 用於模組電氣連接器的壓接工具
DE212007000058U1 (de) Positive-Verriegelung-Verbinder
JPH10507301A (ja) 引き抜き用タブを備えた偏平な電気プラグ
CN111295802A (zh) 连接器、治具、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A2853043C (en) Clip and latch substitution device for modular plugs
US9425531B2 (en) Stage pin connector
JP5764546B2 (ja) コネクタ
US20080248665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O201409984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833431B2 (en) Keyed cable and connector system
US20050106918A1 (en) Modular connector
CN108604756B (zh) 插接线连接器及具备该插接线连接器的插接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