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2304A - 触摸窗 - Google Patents

触摸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2304A
CN106462304A CN201580025784.6A CN201580025784A CN106462304A CN 106462304 A CN106462304 A CN 106462304A CN 201580025784 A CN201580025784 A CN 201580025784A CN 106462304 A CN106462304 A CN 106462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grid
line electrode
line
sens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57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2304B (zh
Inventor
金昇真
金钟善
成东默
刘庆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Inno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Inno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564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88813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607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7588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0621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5187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500129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25186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Inno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Innote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2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2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2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包括:基板;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的感测电极;以及布置在所述基板上的线电极,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和所述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网格的形式设置。

Description

触摸窗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摸窗。
背景技术
近来,通过经由诸如手写笔或手的输入设备触摸显示设备上显示的图像来执行输入功能的触控面板,已经被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
触控面板可以典型地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和电容式触控面板。在电阻式触控面板中,当向输入设备施加压力时,通过根据电极之间的连接检测电阻的变化来检测触摸点的位置。在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当使用者的手指触摸电容式触控面板时,通过检测电极之间的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触摸点的位置。考虑到制造方案的便利性以及感测能力,电容式触控面板近来在较小型的触控面板中备受关注。
根据触摸窗,感测电极和连接至感测电极的线电极(wire electrode)布置在基板上,并且当上面布置有感测电极的区域被触摸时,感测电容的变化,使得能够检测触摸点的位置。
感测电极或线电极布置在盖基板和/或基板上。
在这种情况下,当感测电极或线电极是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的时,在视觉上可以从外部识别有效区域(active area)或无效区域(unactive area)上的感测电极或线电极的网格图案。
也就是说,因为在视觉上可以从外部识别由金属形成的感测电极或线电极的网格图案,所以可视性降低。
因此,需要具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结构的触摸窗。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可靠性和可视性的触摸窗。
技术方案
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包括:基板;感测电极,布置在所述基板上;以及线电极,布置在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和所述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网格的形式设置。
有益效果
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可以通过预定的公式定义感测电极的网格节距(pitch)与网格线宽之间的关系、线电极的网格节距、网格线宽度、线电极之间的宽度与间距。
根据所述公式的定义,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的感测电极和线电极的透光率可以提高,使得感测电极和线电极在视觉上不能从外部被识别。
为此,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能够提高整体可视性。
另外,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包括线电极,所述线电极的网格节距小于所述感测电极的网格节距。例如,根据实施例的线电极的网格节距可以为所述感测电极的网格节距的0.5倍。也就是说,所述线电极的网格节距是所述感测电极的网格节距的一半。
因此,连接至一个感测电极的一个线电极的线宽度能够降低。因此,根据布置在有效区域上的线电极的线宽度的非触摸区域可以减小。
另外,不同的线电极,换句话说,连接至不同的感测电极的不同的线电极与相邻的线电极互补地形成以使两个线电极相结合的形状与感测电极的形状形成为相同的网格形状,使得防止由金属形成的线电极和感测电极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进而能够提高触摸窗的可视性。
因此,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能够通过降低线电极的宽度而增加触摸区域并提高可视性。
另外,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感测电极和线电极能够被实现为网格形状,并且感测电极的网格形状的尺寸与线电极的网格形状的尺寸能够被控制,并且线电极的宽度能够被控制以提高触摸窗的可靠性和可视性。
另外,通过在线电极内部进一步设置加固线(reinforcing wire),感测电极和线电极可以被稳定地连接,从而提高触摸窗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布置在有效区域上的线电极的间距与宽度能够被控制。
具体地讲,通过使线电极的宽度为线电极中的网格电极的节距的两倍,能够防止线电极中的网格电极彼此短路。
为此,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能够提高可靠性。
另外,通过将线电极的宽度控制在预定的范围内,可以防止在有效区域中的线电极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并且可以防止线电极彼此短路。
为此,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能够提高可靠性和可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了图2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窗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窗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了图2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电极被放大。
图7是示出了图2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电极被放大。
图8是示出了图2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线电极被放大。
图9是示出了图2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另一线电极被放大。
图10是示出了图2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其中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又一线电极被放大。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触摸窗的线电极的放大视图。
图12至图14是示出了形成根据实施例的感测电极和/或线电极的过程的视图。
图15至图16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触摸设备的视图,在所述触摸设备中触摸窗和显示面板相结合。
图17至图20是示出了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触摸设备的触摸设备装置的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当基板、层(或膜)、区域、焊盘或图案被称为在另一基板、另一层(或膜)、另一区域、另一焊盘或另一图案“上”或“下”时,其可以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在另一个基板、层(或膜)、区域、焊盘或图案上,或者还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所述层的这种位置。
在以下描述中,当部件连接至另一部件时,所述部件不仅直接连接至彼此,也在两者之间插设有另一部件的同时间接连接至彼此。另外,当预定部件“包含”预定组件时,预定部件并不排除其他组件,而是还可以包含其他组件,除非另有说明。
为了解释的方便或清晰的目的,可以修改在附图中示出的每个层(或膜)、每个区域、每个图案或每个结构的厚度和尺寸。另外,元件的尺寸并不完全地反应实际尺寸。
参见图1和图5,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可以包括基板100、感测电极300、线电极400以及印刷电路板500。
基板100可以是柔性的或刚性的。
例如,基板100可以包括玻璃或塑料。具体地讲,基板100可以包括诸如钠钙玻璃或铝硅玻璃的化学钢化/半钢化玻璃、诸如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二醇(PPG)或聚碳酸酯(PC)的增强/柔性塑料或者蓝宝石。
另外,基板100可以包括光学各向同性膜。例如,基板100可以包含环烯烃共聚物(COC)、环烯烃聚合物(COP)、光学各向同性聚碳酸酯(PC)或光学各向同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蓝宝石具有优良的电学特性,例如,介电常数,使得可以极大增加触摸响应速度,并且诸如悬浮触控(hovering)的空间触摸(space touch)可以很容易实现。另外,因为蓝宝石具有高表面硬度,所以蓝宝石适用于盖基板。悬浮触控指的是即使与显示器隔开一点距离也能识别坐标的技术。
另外,基板100可以被部分弯折以具有弯曲的表面。也就是说,基板100可以具有部分平的表面和部分弯曲的表面。具体地讲,基板100的一端可以被弯折以具有弯曲的表面或者可以被弯折或被弯曲以具有包含任意曲率的表面。
另外,基板100可以包括具有柔性性质的柔性基板100。
另外,基板100可以包括弯曲的或弯折的基板。也就是说,包含基板100的触摸窗可以被形成为具有柔性、弯曲或弯折的性质。为此,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可以很容易携带,并可以在设计上进行各种改变。
感测电极、线电极和印刷电路板可以布置在基板100上。
基板100可以包括盖基板。也就是说,感测电极、线电极和印刷电路板可以布置在盖基板上。或者,单独的盖基板可以进一步布置在基板上。换句话说,感测电极、线电极和印刷电路板可以由基板支撑,并且基板和盖基板可以通过粘结层堆叠或粘合。
基板100可以具有限定在基板100中的有效区域AA和无效区域UA。
图像可以在有效区域AA中显示,并且图像不可以在设置于有效区域AA周围的无效区域UA中显示。
另外,输入设备(例如手指或手写笔)的位置可以在有效区域AA和无效区域UA中的至少一个中被感测。如果诸如手指的输入设备触摸了触摸窗,由输入设备在触摸部分中引起电容变化,而且经受电容变化的触摸部分可以被检测为触摸点。
感测电极30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上。具体地讲,感测电极30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的有效区域AA和无效区域UA中的至少一个上。优选地,感测电极30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的有效区域AA上。
感测电极300可以包括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
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的一个表面上。具体地讲,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的相同的表面上。也就是说,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的同一表面上并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彼此不接触。
感测电极300可以包含透明导电材料,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允许电力通过所述透明导电材料流动而不干扰光传输。例如,感测电极300可以包含诸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铜氧化物、锡氧化物、锌氧化物或者钛氧化物的金属氧化物。
或者,感测电极300可以包含纳米线、光敏纳米线膜、碳纳米管(CNT)、石墨烯、导电聚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
如果使用诸如纳米线或CNT的纳米复合材料,感测电极或线电极可以具有黑色。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控制纳米粉末的含量而控制颜色和反射率,同时确保电导率。
或者,感测电极300可以包含各种金属。例如,感测电极300可以包含Cr、Ni、Cu、Al、Ag、Mo、Au、Ti以及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以网格的形式设置感测电极300。具体地讲,感测电极300可以包括多个子电极,并且所述子电极可以形成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的第一网格电极,其中子电极彼此交叉。
具体地讲,参见图3,通过以网格的形式设置并且彼此交叉的子电极,感测电极300可以包括第一网格线LA1和在第一网格线LA1之间的第一网格开口部分OA1。
第一网格开口部分OA1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网格开口部分OA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包括矩形形状、菱形形状、五边形形状或六边形形状的多边形形状,或者圆形形状。此外,第一网格开口部分OA1可以具有规则形状或任意形状。
可以以网格的形式形成感测电极,使得在有效区域AA或无效区域UA上不能够在视觉上识别感测电极图案。也就是说,即使感测电极由金属形成,图案也不能够被观察到。另外,即使感测电极应用于大尺寸触摸窗,触摸窗的电阻也可以降低。
因为感测电极300是以具有第一线LA1和第一开口部分OA1的网格的形式设置的,所以感测电极300可以具有第一网格节距P1和第一网格线宽LW1。
在这种情况下,网格节距可以表示网格线之间的距离。具体地讲,网格节距可以定义为彼此连接的一个网格线和另一网格线之间的距离。或者,网格节距可以定义为网格线与其它网格线的接触点之间的距离。
第一网格线宽LW1可以等于或小于约10μm。例如,第一网格线宽LW1可以大于约0μm并等于或小于约10μm。
具体地讲,第一网格线宽LW1可以大于约0μm并等于或小于约5μm。更具体地讲,第一网格线宽LW1可以为约1.5μm至约3.0μm。
如果第一网格线LA1的线宽大于约10μm,那么感测电极图案在视觉上可以从外部被识别,使得可视性会降低。
另外,第一网格节距P1和第一网格线宽LW1可以满足下述公式1至公式3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地讲,第一网格节距P1和第一网格线宽LW1可以满足公式2和公式3。更具体地讲,第一网格节距P1和第一网格线宽LW1可以满足公式1、公式2和公式3。
[公式1]
第一网格节距≥50×第一网格线宽
[公式2]
0<第一网格节距<(100×第一线宽)-1
[公式3]
公式1至公式3是关于感测电极的可视性的公式,并且当不满足这些公式时,感测电极可以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所以可视性会降低。换句话讲,当具有等于或小于5μm的第一网格线宽的感测电极不满足公式1至公式3时,所述感测电极的透光率会降低,所以所述感测电极可以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所以整体可见性会降低。
[表1]
也就是说,参见表1,在第一网格线宽是1μm时,第一网格节距是不同的并且将第一网格线宽和第一网格节距代入公式3中,每个透光率变得不同。换句话讲,在满足公式3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情况下,透光率等于或高于约90%,所以感测电极不能够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然而,在不满足公式3的实施例1的情况下,透光率较低,所以感测电极可以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
可以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线电极400。具体地讲,线电极400可以包括多个子电极,并且所述子电极可以形成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的第二网格电极,其中所述子电极彼此交叉。
参见图3,线电极包括第二网格线LA2,并且网格开口部分OA2可以通过第二网格线LA2形成。第二网格开口部分OA2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第二网格开口部分OA2可以具有各种形状,例如,包括矩形形状、菱形形状、五边形形状或六边形形状的多边形形状,或者圆形形状。另外,第二网格开口部分OA2可以具有规则形状或任意形状。
线电极400可以包括第一线电极410、第二线电极420、第三线电极430和第四线电极440。
第一线电极410、第二线电极420、第三线电极430和第四线电极440可以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线电极410、第二线电极420、第三线电极430和第四线电极440可以分别彼此间隔开第一间距S1、第二间距S2和第三间距S3的距离。第一间距S1、第二间距S2和第三间距S3可以彼此对应。
第一间距S1、第二间距S2和第三间距S3可以等于或小于约20μm。具体地讲,第一间距S1、第二间距S2和第三间距S3可以大于0μm并等于或小于约20μm。当第一间距S1、第二间距S2和第三间距S3大于约20μm时,线电极图案可以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所以整体可视性会降低。
第一线电极410、第二线电极420、第三线电极430和第四线电极440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预定宽度。例如,第一线电极410、第二线电极420、第三线电极430和第四线电极440可以分别具有第一宽度W1、第二宽度W2、第三宽度W3和第四宽度W4。第一宽度W1、第二宽度W2、第三宽度W3和第四宽度W4可以彼此对应。
另外,第一宽度W1、第二宽度W2、第三宽度W3和第四宽度W4可以与线电极410的第二网格节距P2相关。例如,第一宽度W1和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满足下述公式4。
[公式4]
或者,第一宽度W1和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满足下述公式5,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宽度和第一间距可满足下述公式6。
[公式5]
[公式6]
第一宽度≥50×第一间距
例如,第一宽度W1和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满足公式4,或者第一宽度W1和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满足公式5和公式6。
公式4至公式6是用于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的线电极在视觉上不能从外部被识别的条件,所以当不满足所述公式时,线电极在视觉上可以从外部被识别,所以整体可视性会降低。
另外,线电极的第一宽度W1和第一间距S1可以满足下述公式7。
[公式7]
公式7与感测电极的可视性有关,并且当不满足所述公式时,线电极可以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所以可视性会降低。换句话说,当具有等于或小于20μm的第一间距的感测电极不满足公式7时,感测电极可以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所以整体可视性降低。
[表2]
第一宽度(μm) 第一间距(μm) 公式7的值 透光率(%)
实施例1 30 1 1.38 70%
实施例2 50 1 0.98 92%
实施例3 80 1 0.38 94%
也就是说,参见表2,在线电极的间距是1μm时,线电极的宽度是不同的并且将线电极的间距和宽度代入公式7,每个透光率变得不同。换句话说,在满足公式7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情况下,透光率等于或高于约90%,所以线电极在视觉上不能够从外部被识别。然而,在不满足公式7的实施例1的情况下,透光率较低,所以线电极可以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
图4至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窗的视图。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窗的以下描述中,为了避免冗杂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窗中描述的部件相似或相同的部件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4至图5,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窗可以包括第一基板210以及在第一基板210上的第二基板220。
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的感测电极和线电极可以布置在第一基板210的一个表面和第二基板220的一个表面上。例如,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一线电极可以布置在第一基板210的所述一个表面上,并且第二感测电极和第二线电极可以布置在第二基板220的所述一个表面上。
第一感测电极210和第二感测电极22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盖基板。具体地讲,第一基板210可以是盖基板,并且感测电极和线电极可以分别布置在第一基板210的一个表面上和第二基板220的一个表面上。
或者,盖基板(未示出)可以进一步布置在第一基板210上。具体地讲,盖基板可以进一步布置在第一基板210上,并且感测电极和线电极可以分别布置在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的一个表面上。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触摸窗,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线电极400可以连接至感测电极300并且线电极400可以向无效区域AA拉伸或延伸。
关于感测电极的第一网格节距、第一网格线宽的公式和尺寸、线电极的宽度和间距以及第二网格节距的描述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触摸窗相同,所以将省略描述。
以下,将参照图6和图7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摸窗。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摸窗的下述描述中,为了避免冗杂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窗中描述的部件相似或相同的部件的详细描述。另外,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摸窗的下述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的触摸窗中的元件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地讲,参见图6和图7,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子电极以网格的形式彼此交叉而包括网格线LA和网格线LA之间的网格开口部分OA。
另外,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的感测电极300可以具有第一网格形状,所述第一网格形状具有第一网格节距。也就是说,感测电极300的网格线与网格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定义为第一网格节距P1。
可以以网格的形式设置感测电极,使得感测电极图案不能够在有效区域AA上被观察到。也就是说,即使感测电极由金属形成,所述图案在视觉上也不能够被识别。另外,即使感测电极被应用于大尺寸触摸窗,触摸窗的电阻也可以降低。
线电极400可以连接至感测电极300。线电极40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的有效区域AA和无效区域UA中的至少一个上。具体地讲,线电极40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的有效区域AA和无效区域UA上。也就是说,线电极400可以向基板200的有效区域AA延伸。
线电极400可以向无效区域延伸并连接至印刷电路板500。另外,线电极400可以设置在基板100的布置有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的同一表面上。
另外,线电极400可以包含与构成感测电极的材料相似或相同的材料。参见图6,如上所述,可以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线电极400,与感测电极300相同。具体地讲,可以以具有第二网格节距的第二网格的形式设置线电极400。也就是说,感测电极400的网格线与网格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定义为第二网格节距P2。
感测电极300的第一网格形状的第一网格节距和线电极400的第二网格形状的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具有互不相同的尺寸。具体地讲,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小于第一网格节距P1。例如,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为第一网格节距P1的0.1至0.9倍。或者,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为第一网格节距P1的0.2至0.8倍。或者,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为第一网格节距P1的0.3至0.6倍。
或者,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为第一网格节距P1的0.5倍。也就是说,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为第一网格节距P1的一半。
参见图7,线电极可以包括第一线电极410、第二线电极420、第三线电极430和第四线电极440。
具体地讲,线电极400可以包括具有第二节距P2的第二网格形状的第一线电极410、具有第三节距P3的第三网格形状的第二线电极420、具有第四节距P4的第四网格形状的第三线电极430和具有第五节距P5的第五网格形状的第四线电极440。
第一线电极410至第四线电极440可以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感测电极,并且从有效区域向无效区域延伸,换句话说,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线电极可以彼此间隔开约3μm的间距。具体地讲,第一线电极410和第二线电极420之间的间距、第二线电极420和第三线电极430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三线电极430和第四线电极440之间的间距可以为约3μm。
另外,感测电极300可以设置为具有第一网格节距P1的第一网格形状。
第一网格形状可以不同于第二网格形状、第三网格形状、第四网格形状和第五网格形状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地讲,第一网格形状可以不同于第二网格形、第三网格形状、第四网格形状和第五网格形状。
另外,第二网格形、第三网格形状、第四网格形状和第五网格形状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形状。具体地讲,第二网格形状和第三网格形状可以具有彼此互补的形状。另外,第四网格形状和第五网格形状可以具有彼此互补的形状。
换句话说,第二网格形状和第三网格形状相结合的形状以及第四网格形状和第五网格形状相结合的形状可以基本上与第一网格形状相同。
另外,第一网格节距P1可以不同于第二网格节距P2、第三网格节距P3、第四网格节距P4和第五网格节距P5中的至少一个。具体地讲,第一网格节距P1可以不同于第二网格节距P2、第三网格节距P3、第四网格节距P4和第五网格节距P5。更具体地讲,第一网格节距P1可以大于第二网格节距P2、第三网格节距P3、第四网格节距P4和第五网格节距P5。
另外,第一网格节距P1可以与第二网格节距P2和第三网格节距P3之和基本上相同。或者,第一网格节距P1可以与第四网格节距P4和第五网格节距P5之和基本上相同。或者,第二网格节距P2和第三网格节距P3之和可以与第四网格节距P4和第五网格节距P5之和基本上相同。
“基本上相同”不仅表示网格节距的长度完全相同,也可以包括节距的长度由于制造工艺、容差和其他变量而细微不同的情况。
也就是说,第二网格节距P2的长度和第三网格节距P3的长度之和可以对应于第四网格节距P4的长度和第五网格节距P5的长度之和。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摸窗可以包括网格节距小于感测电极的网格节距的线电极。例如,根据实施例的线电极的网格节距可以为感测电极的网格节距的0.5倍。也就是说,根据实施例的线电极的网格节距可以为感测电极的网格节距的一半。
因此,连接至一个感测电极的一个线电极的宽度可以减小。因此,根据布置在有效区域上的线电极的宽度可以减小无效区域。
另外,不同的线电极,换句话说,连接至不同的感测电极的不同的线电极互补地形成为使得两个线电极相结合的形状与感测电极的形状是以相同的网格的形式设置的,所以可以防止由金属形成的线电极和感测电极在视觉上从外部被识别,所以可以提高触摸窗的可视性。
因此,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触摸窗可以减小线电极的宽度,使得可以增加触摸区域并且可以提高可视性。
以下,将参照图8至图10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窗。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窗的以下描述中,为了避免冗杂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触摸窗中描述的部件相似或相同的部件的详细描述。另外,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窗的以下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触摸窗中描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参见图8,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窗,感测电极300包括具有第一网格节距P1的第一网格电极,并且线电极400可以包括具有第二网格节距P2的第二网格电极。
第一网格节距P1和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是不同的。具体地讲,第一网格节距P1可以大于第二网格节距P2。换句话说,感测电极按300的网格节距可以大于线电极400的网格节距。
因此,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窗,线电极的网格节距小于感测电极的网格节距,所以在线电极中可以确保更多的网格线,从而确保充足的表面电阻。另外,可以防止布置在有效区域中的线电极在视觉上被识别,并且可以防止由线电极造成的莫尔效应(moireeffect)。
参见图9,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触摸窗,线电极400可以具有预定宽度。线电极400的宽度W可以不同于第一网格节距P1。具体地讲,线电极400的宽度W可以大于第一网格节距P1。具体地讲,线电极400的宽度W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网格节距P1的两倍。更具体地讲,线电极400的宽度W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一网格节距P1的倍。
线电极的宽度W定义为这样的值,其中,至少一个网格形式可以在没有断开(disconnected)的情况下进入线电极。当感测电极的网格形状是菱形形状,并且网格线的长度为1时,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一个网格形状能够在没有断开的情况下进入线电极的值为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两个网格形状在没有断开的情况下进入线电极,值为乘以2。
因为线电极的宽度W等于或大于第一网格节距的宽度的约倍,线电极中的网格形状可以连接而没有断开,所以可以稳定地形成线电极,从而提高触摸窗的可靠性。
参见图10,第四实施例的另一种触摸窗还可以在线电极中包括加固线(reinforcing wiring)450。加固线450可以被分割为至少两个区域。具体地讲,加固线450可以被划分为连接感测电极300与线电极400的连接部分450a和从所述连接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450b。
在这种情况下,加固线450的连接部分450a可以具有预定长度。具体地讲,连接部分450a可以等于或大于感测电极的第一网格节距P1的倍。
在这种情况下,加固线450的连接部分450a的长度定义为这样的值,其中,加固线可以连接至感测电极的至少一个网格形状而没有断开。当感测电极的网格形状为菱形形状,并且网格线的长度为1时,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能够在没有断开的情况下进入线电极的一个网格形状的值为在这种情况下,为实现两个网格形状在没有断开的情况下进入线电极,所述值乘以2。
另外,延伸部分450b可以布置在线电极内部的中心部分处。换句话说,延伸部分450b可以与连接部分450a连接,以从线电极内部的中心部分向一个方向延伸。
因为线电极的连接部分450a的长度等于或大于第一网格节距的宽度的约倍,感测电极和线电极可以稳定的连接,从而提高触摸窗的整体可靠性。
另外,至少一个加固线450可以布置在线电极中。因此,可以防止感测电极和线电极短路,从而提高触摸窗的可靠性。
以下,将参照图11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触摸窗。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触摸窗的以下描述中,为了避免冗杂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触摸窗中描述的部件相似或相同的部件的详细描述。另外,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触摸窗的以下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触摸窗中描述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将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参见图11,感测电极可以包括通过彼此交叉的多个子电极而形成的第一网格线LA1。另外,感测电极可以包括第一网格线LA1之间的第一网格开口部分OA1。
第一网格线LA1可以具有预定节距。例如,感测电极300可以包括具有第一网格节距P1的第一网格线LA1。
第一网格节距P1可以等于或小于约100μm。
参见图11,第一感测电极310可以包括向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子-第一感测电极310a和第二子-第二感测电极320a。
第一子-第一感测电极310a和第二子-第二感测电极310b可以彼此间隔开。
线电极400可以连接至感测电极300。线电极40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上。例如,线电极40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的有效区域AA和无效区域UA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线电极400可以布置在基板100的有效区域AA和无效区域UA上。
例如,线电极400的一端可以连接至感测电极300,并且线电极400的另一端可以连接至布置在基板100的无效区域UA上的印刷电路板400。
具体地讲,线电极300可以连接至在基板100的有效区域UA上的感测电极200,并且连接至在所述基板的无效区域AA上的印刷电路板500。
印刷电路板500可以包括驱动集成电路(drive IC)。因此,由感测电极300检测的触摸信号可以传输至线电极400,并且触摸信号可以传输至所述驱动集成电路以执行根据所述触摸的操作。
线电极40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例如,线电极400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310的第一线电极410和连接至第二感测电极320的第二线电极420。
线电极400可以包含与构成感测电极300的材料相似或相同的材料。另外,线电极400可以通过子电极彼此交叉而全部以网格的形式设置。
可以以网格的形式设置线电极,使得线电极图案在视觉上不能够在有效区域AA上被识别。也就是说,即使感测电极由金属形成,也不能够观察到所述图案。
线电极400可以包括由彼此交叉的多个子电极形成的第二网格线LA2。另外,线电极可以包括第二网格线LA2之间的第二网格开口部分OA2。
第二网格线LA2可以具有预定节距。例如,所述线电极400可以包括具有第二网格节距P2的第二网格线LA2。
第二网格节距P2可以等于或小于100μm。另外,第二网格节距P1和第一网格节距可以彼此对应。
另外,线电极400的宽度W可以与第二网格节距P2的尺寸相关。例如,线电极400的宽度W1和W2与第二网格节距P2的尺寸可以不同。具体地讲,线电极400的宽度W1和W2可以大于第二网格节距P2。
例如,线电极400的宽度W1和W2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网格节距P2的一倍。具体地讲,线电极400的宽度W1和W2可以等于或大于第二网格节距P2的约倍。具体地讲,线电极400的宽度W1和W2可以为第二网格节距P2的约倍至10倍。更具体地讲,线电极400的宽度W1和W2可以为第二网格节距P2的约倍至5倍。
当线电极400的宽度W1和W2小于第二网格节距P2的约1倍时,线电极会短路,并且当超过约10倍时,可视性会降低并且无效区域,即,非显示区域,换句话讲,非触摸区域会由于线电极的宽度而增加。
第一线电极410可以连接至多个子-第一感测电极。例如,参见图11,第一线电极410可以包括与第一子-第一感测电极310a连接的第一子-第一线电极410a和与第二子-第一感测电极310b连接的第二子-第一线电极410b。
第一子-第一线电极410a和第二子-第二线电极420b可以彼此间隔开。例如,第一子-第一线电极410a与第二子-第一线电极420b之间的分离距离D可以等于或小于约20μm。具体地讲,第一子-第一线电极410a与第二子-第一线电极420b之间的分离距离D可以等于或小于约12μm。更具体地讲,第一子-第一线电极410a与第二子-第一线电极420b之间的分离距离D可以为约3μm至约12μm。具体地讲,第一子-第一线电极410a与第二子-第一线电极420b之间的分离距离D可以为约3μm至约7μm。
当第一子-第一线电极410a与第二子-第一线电极420b之间的分离距离D超过约20μm时,基板上布置有线电极的部分和未布置有线电极的部分在视觉上可以从外部被识别,所以触摸窗的可视性会降低。另外,当第一子-第一线电极410a与第二子-第一线电极420b之间的分离距离D小于约3μm时,线电极之间会发生短路并且线电极之间会发生迁移(migration),所以触摸窗的可视性会降低。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仅被提供作为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感测电极布置在基板的有效区域上,并且线电极布置在有效区域和无效区域上,使得线电极连接至有效区域上的感测电极和无效区域上的印刷电路板以制造触摸窗。然后,测量线电极中的电极是否断开。
在这种情况下,线电极包含铜,以具有约100μm的节距的网格的形式设置,并且线电极的宽度为约210μm。
实施例2
除了线电极以具有120μm的节距的网格的形式设置,以及线电极的宽度为约250μm之外,触摸窗制造得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1
除了线电极以具有约100μm的节距的网格的形式设置,以及线电极的宽度为约90μm之外,触摸窗制造得与实施例1相同。
比较例2
除了线电极以具有约120μm的节距的网格的形式设置,以及线电极的宽度为约150μm之外,触摸窗制造得与实施例1相同。
[表3]
线电极中的电极是否断开?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实施例3
感测电极布置在基板的有效区域上,并且线电极布置在有效区域和无效区域上,使得线电极连接至有效区域上的感测电极与无效区域上的印刷电路板,以制造触摸窗。然后,测量所述电极在视觉上是否被识别以及测量是否发生迁移。
在这种情况下,线电极之间的间距为约3μm。
实施例4
除了线电极之间的间距为约12μm之外,触摸窗制造的与实施例3相同。
比较例3
除了线电极之间的间距为约22μm之外,触摸窗制造的与实施例3相同。
比较例4
除了线电极之间的间距为约1μm之外,触摸窗制造的与实施例3相同。
[表4]
线电极是否在视觉上被识别? 是否发生迁移?
实施例3
实施例4
比较例3
比较例4
参见表3,当线电极的宽度等于或大于线电极的网格节距的约倍时,没有发生线电极的网格电极的断开。
相反,当宽度小于网格节距的约倍时,线电极的网格电极断开。
也就是说,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控制线电极的宽度和网格节距的尺寸以防止电极断开,因此可以提高触摸窗的可靠性。
另外,参见表4,当线电极之间的间距为约3μm至约12μm时,线电极在视觉上不能从外部被识别,并且没有发生线电极之间的迁移。
相反,当在所述范围之外时,线电极在视觉上被识别并且发生迁移。
也就是说,在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中,控制了线电极之间的间距,所以可以提高触摸窗的可视性和可靠性。
图12至图14是示出了形成根据实施例的感测电极和/或线电极的过程的视图。
参见图12,根据实施例的感测电极和/或线电极可以通过蚀刻布置在基板100的整个表面上的金属层M而形成为网格形状。例如,可以通过在诸如Cu的金属层M沉积在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基板100的整个表面上之后蚀刻Cu层来形成具有凸雕网格形状的Cu网格电极。
另外,参见图13,对于根据实施例的感测电极和/或线电极,在于基板100上形成包含UV树脂或热固树脂的树脂层R以及于树脂层R上形成具有网格形状的凹雕图案P之后,金属膏MP被填充在凹雕图案P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凸雕图案的模具执行压印工艺来形成树脂层的凹雕图案。
金属膏340可以包括包含Cr、Ni、Cu、Al、Ag、Mo以及它们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膏。因此,所述金属膏填充在网格形状的凹雕图案P中,并被固化以形成具有网格形状的凹雕金属网格电极。
另外,参见图14,在根据实施例的感测电极和/或线电极中,在于基板100上形成包含UV树脂或热固树脂的树脂层R之后,具有凸雕网格形状的纳米图案和微米图案形成在树脂层R上。然后,金属可以溅镀(sputter)在所述树脂层上。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凹雕图案的模具执行压印工艺来形成树脂层的凸雕图案。
此后,通过蚀刻形成在纳米图案P1和微米图案上的金属层M,仅从所述纳米图案上移除金属层,并且仅保留形成在微米图案上的金属层,使得可以形成具有网格形状的金属电极。
在这种情况下,当蚀刻金属层时,可以依据金属层与所述纳米图案和所述微米图案的接触区域的差异来安排纳米图案211与微米图案212之间的蚀刻速率的差异。也就是说,因为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微米图案的接触区域宽于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纳米图案的接触区域,所以形成在所述微米图案上的金属层M被较少蚀刻。另外,当以相同的蚀刻速率执行所述蚀刻时,形成在所述微米图案上的金属层被保留,并且形成在所述纳米图案上的金属层被蚀刻和移除。因此,具有微米图案和凸雕网格形状的金属电极可以形成在基板100上。
根据实施例的触摸窗的感测电极和/或线电极可以包括金属层,并形成为如上述图12至图14所示的网格形状。
以下,将参照图15和图16描述与触摸窗和显示面板耦接的触摸设备。
参见图15,根据实施例的触摸设备可以包括显示面板800和布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触摸窗。例如,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触摸窗可以通过包含光学透明粘合剂(OCA)的粘结层700来粘合。
例如,在图15中,触摸设备包括盖基板101和基板100,其中盖基板101和基板100通过粘结层700粘合,并且触摸窗和显示面板800通过粘结层700粘合,在所述触摸窗中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在基板100上彼此间隔开,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可以省略盖基板1010。
当显示面板800是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800可以通过插设在包含TFT(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的第一基板810与包含滤色片层的第二基板820之间的液晶层来形成。
另外,显示面板800可以是COT(晶体管上滤色片)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液晶层插设在包含TFT、滤色片以及黑矩阵(Black Matrix)的第一基板810与第二基板820之间。TFT晶体管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810上,保护层可以形成在TFT晶体管上,并且滤色片层可以形成在所述保护层上。另外,第一基板810设置有与TFT晶体管接触的像素电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孔径比和简化掩模工艺,可以省略所述黑矩阵,共用电极(common electrode)可以执行黑矩阵的功能以及共用电极的固有功能。
另外,当显示面板800是液晶显示面板时,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用于从显示面板800的背面提供光的背光单元。
当显示面板800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800可以包括不需要单独光源的化学发光设备。在显示面板800中,TFT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810上,并且可以形成与TFT接触的有机发光设备(organic luminescence device)。OLED可以包括阳极、阴极和形成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另外,显示面板800还可以包括起封装基板的功能的第二基板820,用于在OLED上的封装。
参见图16,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可以布置在显示面板800上。
换句话讲,根据实施例的触摸设备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600结合的触控面板。具体地讲,可以省略支撑至少一个感测电极的基板。
具体地讲,至少一个感测电极可以布置在显示面板80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也就是说,至少一个感测电极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810或第二基板82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例如,参见图16,粘结层700布置在盖基板101和显示面板800之间,使得所述盖基板和显示面板800被堆叠,并且第一感测电极310和第二感测电极320可以布置在第二基板820上。
另外,盖基板101还可以包括在其下部的偏振片。偏振片可以是线性偏振片(linear polarizing plate)或者外部光防反射偏振片(external light anti-reflection polarizing plate)。例如,当显示面板800是LCD面板时,偏振片可以是线性偏振片。另外,当显示面板800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时,偏振片可以是外部光防反射偏振片。
或者,盖基板101可以用作偏振片。
根据图16的触摸设备,可以省略支撑感测电极的至少一个基板。因此,触摸设备可以薄且轻。
另外,即使图中未示出,防反射层可以布置在根据实施例的触摸设备的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线电极和第二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上。
例如,所述防反射层可以与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线电极和第二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接触。例如,所述防反射层可以仅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线电极和第二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的上表面上,仅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线电极和第二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的下表面上或者与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线电极和第二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
所述防反射层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线电极和第二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一个表面上,以防止金属电极氧化并防止由于金属的全反射造成的反射。另外,当所述防反射层被设置在第一感测电极、第二感测电极、第一线电极和第二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的下表面上时,所述防反射层可以提高电极与基板的粘合强度。
所述防反射层可以由黑化的材料(blackening material)形成。所述黑化的材料可以为黑色的金属氧化物。例如,可以使用选自CuO、CrO、FeO和Ni2O3中的任意一种,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能够抑制电极反射的黑色的材料。
另外,防反射层和电极可以同时形成或者通过单独的工艺形成。
以下,将参照图17至图20描述应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触摸窗的显示设备的一个实例。
参见图17,移动终端被示出作为触摸设备的一个实例。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有效区域AA和无效区域UA。有效区域AA为由于手指的触摸感测触摸信号的区域,并且命令图标图案部分和徽标可以形成在无效区域UA中。
参见图18,触摸窗可以包括可弯折的柔性触摸窗。因此,包括所述触摸窗的触摸设备可以为柔性触摸设备。因此,使用者能够用手弯曲或弯折所述柔性触摸窗。
参见图19,触摸窗可以应用于车辆导航系统以及移动终端的触摸设备。
另外,参见图20,触摸窗可以应用于车辆的内部。换句话说,所述触摸窗可以应用于车辆的各个部分。因此,所述触摸窗可以应用于仪表板以及PND(个人导航显示器),使得可以实现CID(中央信息显示器)。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所述触摸设备可以用于各种电子产品。
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等的任何引用指的是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说明书中各处出现的这些短语不一定全部指同一实施例。另外当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应认为结合实施例的其他特征、结构或特性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是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的。
尽管参照数个说明性的实施例描述了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设计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及原理范围内的许多其他修改或实施例。更具体地讲,在本发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组件部分和/或主体组合排列的布置中的各种变化和修改是可能的。除了组件部分和/或布置的变化和修改之外,替换使用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20)

1.一种触摸窗,包括:
基板;以及
在所述基板上的感测电极和线电极,
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和所述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以网格的形式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感测电极以具有第一网格节距和第一网格线宽的第一网格的形式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网格线宽大于0μm且等于或小于10μ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一网格节距和所述第一网格线宽满足下述公式1,
[公式1]
第一网格节距≥50×第一网格线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一网格节距和所述第一网格线宽满足下述公式2,
[公式2]
0<第一网格节距<(100×第一线宽)-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一网格节距和所述第一网格线宽满足下述公式3,
[公式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线电极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线电极和第二线电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线电极具有第一宽度,所述第一线电极和所述第二线电极彼此间隔开第一间距,并且所述第一间距大于0μm且等于或小于20μ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一线电极和所述第二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二网格节距,并且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二网格节距满足下述公式4,
[公式4]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一线电极和所述第二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二网格节距,并且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二网格节距满足下述公式5和公式6,
[公式5]
[公式6]
第一宽度≥50×第一间距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一间距满足下述公式7,
[公式7]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感测电极以具有第一网格节距的第一网格的形式设置,所述线电极以具有第二网格节距的第二网格的形式设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网格节距小于所述第一网格节距。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二网格节距为所述第一网格节距的0.1倍至0.9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含有具有第一节距的第一网格电极,并且所述线电极含有具有第二节距的第二网格电极,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节距大于所述第二节距。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含有具有第一节距的第一网格电极,并且所述线电极含有具有第二节距的第二网格电极,并且其中,所述线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节距。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线电极的宽度为所述第一节距和所述第二节距中的至少一个的倍。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线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节距。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线电极包括布置在所述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加固线,
其中,所述加固线包括:
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用于连接所述感测电极和所述线电极;以及
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从所述连接部分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连接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节距。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连接部分的长度为所述第一节距和所述第二节距中的至少一个的倍。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线电极含有具有第二节距的第二网格线,并且其中,所述线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节距。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电极包括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感测电极,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布置在所述基板的同一表面上,
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向一个方向延伸的第一子-第一感测电极和第二子-第一感测电极,
所述线电极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子-第一感测电极的第一子-第一线电极和连接至所述第二子-第一感测电极的第二子-第一线电极,并且
所述第一子-第一线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第一线电极间隔开20μm或小于20μm的距离。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摸窗,其中,所述第一感测电极和所述第二感测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具有第一节距的第一网格线,并且所述第一节距和所述第二节距彼此对应。
CN201580025784.6A 2014-05-12 2015-05-07 触摸窗 Active CN1064623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56419 2014-05-12
KR1020140056419A KR102288813B1 (ko) 2014-05-12 2014-05-12 터치 윈도우
KR1020140060763A KR102275880B1 (ko) 2014-05-21 2014-05-21 터치 윈도우
KR10-2014-0060763 2014-05-21
KR1020140062104A KR102251874B1 (ko) 2014-05-23 2014-05-23 터치 윈도우
KR10-2014-0062104 2014-05-23
KR1020150012927A KR102251865B1 (ko) 2015-01-27 2015-01-27 터치 윈도우
KR10-2015-0012927 2015-01-27
PCT/KR2015/004558 WO2015174683A1 (en) 2014-05-12 2015-05-07 Touch window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2304A true CN106462304A (zh) 2017-02-22
CN106462304B CN106462304B (zh) 2019-05-31

Family

ID=54480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5784.6A Active CN106462304B (zh) 2014-05-12 2015-05-07 触摸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7114B2 (zh)
CN (1) CN106462304B (zh)
WO (1) WO201517468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316A (zh) * 2017-09-26 2019-12-2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透明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基底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173302A1 (zh) * 2019-02-27 2020-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1850B1 (ko) * 2015-02-25 2021-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6208636A1 (ja) * 2015-06-22 2016-12-2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配線体、配線基板、及びタッチセンサ
JP6539190B2 (ja) * 2015-11-20 2019-07-0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検出装置及び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CN105786251B (zh) * 2016-02-26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EP3451132A4 (en) * 2016-04-26 2019-11-20 Fujikura Ltd. WELDING BODY, WIRING BODY ARRANGEMENT, WIRE SUBSTRATE AND TOUCH SENSOR
US10467402B2 (en) * 2016-08-23 2019-11-05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on based o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CN106249979B (zh) * 2016-08-31 2019-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070571B1 (ko) 2016-09-09 2020-01-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투과도 가변 소자
KR102491224B1 (ko) * 2017-06-01 2023-01-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및 터치패널
KR20200082355A (ko) * 2018-12-28 2020-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US11360628B2 (en) * 2020-06-23 2022-06-14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Self-capacitive touch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282200B (zh) * 2021-05-17 2022-1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2370A1 (en) * 2008-07-31 2011-05-05 Gunze Limited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KR20120074258A (ko) * 2010-12-27 2012-07-05 전자부품연구원 금속박막을 이용한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40041999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US20140049485A1 (en) * 2012-08-16 2014-02-20 Samsung Ele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55485B1 (ko) 2010-12-23 2016-09-0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373606B1 (ko) * 2011-12-27 2014-03-13 전자부품연구원 단일 금속박막 터치패널의 전극패턴 구조
KR101202552B1 (ko) 2012-03-11 2012-11-19 (주)이미지스테크놀로지 단일 적층 구조를 갖는 개량된 접촉 위치 감지 패널
KR101169250B1 (ko) 2012-05-02 2012-08-02 (주)이미지스테크놀로지 단일 적층 구조를 갖는 개량된 접촉 위치 감지 패널
KR101343241B1 (ko) * 2012-06-25 2013-12-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2370A1 (en) * 2008-07-31 2011-05-05 Gunze Limited Planar element, and touch switch
KR20120074258A (ko) * 2010-12-27 2012-07-05 전자부품연구원 금속박막을 이용한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40041999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US20140049485A1 (en) * 2012-08-16 2014-02-20 Samsung Eletro-Mechanics Co., Ltd. Touch panel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2316A (zh) * 2017-09-26 2019-12-27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透明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电极基底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173302A1 (zh) * 2019-02-27 2020-09-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11531420B2 (en) 2019-02-27 2022-12-20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modu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37114B2 (en) 2018-07-31
WO2015174683A1 (en) 2015-11-19
US20170097700A1 (en) 2017-04-06
CN106462304B (zh) 2019-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2304B (zh) 触摸窗
CN105511664B (zh) 触摸窗
US10048821B2 (en) Touch window and touch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571687B (zh) 触摸窗及包括触摸窗的触摸装置
US20180120971A1 (en) Touch panel
CN106415462B (zh) 触摸窗
CN105630226A (zh) 触摸窗
CN104808879A (zh) 触摸窗和触摸装置
US9547405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intersection structures for sensing patterns
CN106537303A (zh) 触摸窗
CN106575187A (zh) 触摸窗
CN106415457B (zh) 触摸窗口
CN106068491A (zh) 触摸窗口
CN106716319A (zh) 电极构件和包括其的触摸窗
CN105320384A (zh) 触摸窗
CN104898909A (zh) 触摸窗和包括该触摸窗的触摸装置
US10228580B2 (en) Touch panel
CN106201046A (zh) 触摸面板
KR102251865B1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60039426A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70001053A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70112803A (ko) 터치 윈도우 및 터치 디바이스
KR20170003022A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70029288A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70001328A (ko) 터치 윈도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