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7914A - 车辆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车辆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7914A
CN106457914A CN201580026312.2A CN201580026312A CN106457914A CN 106457914 A CN106457914 A CN 106457914A CN 201580026312 A CN201580026312 A CN 201580026312A CN 106457914 A CN106457914 A CN 1064579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strength members
pneumatic vehicle
vehicle tire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63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7914B (zh
Inventor
米哈尔·拉茨科
马蒂亚斯·格劳夫
法比安·瓦赫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inental AG
Original Assignee
Continental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inental AG filed Critical Continental AG
Publication of CN106457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79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57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79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9/2003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belt cords
    • B60C9/2006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belt cords consisting of steel cord plie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elt or breaker dimensions or curvature relative to carc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1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 B60C2009/2016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comprising cords at an angle of 10 to 30 degrees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B60C2009/2012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 B60C2009/2019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with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of the belt cords in the respective belt layers comprising cords at an angle of 30 to 60 degrees to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多功能车辆的充气车辆轮胎,具有胎体(5)、带束(9)和成形胎面(10),带束(9)由从径向内到外侧叠置安排的至少四个带束层(14,17,13,15)形成,径向安排在最内的第一带束层(14)有强度构件(24),第二带束层(17)有强度构件(27),第三带束层(13)有强度构件(23),第四带束层(15)有强度构件(25),其中,第三(13)和第四带束层(15)是工作层,第三带束层(13)的强度构件(23)在其取向方面与圆周方向U围成角度α,10°≤α≤45°,第四带束层(15)的强度构件(25)围成角度γ,10°≤γ≤45°,第三带束层(13)的强度构件(23)相对于第四带束层(15)的强度构件(25)具有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第一带束层(14)的强度构件(24)在其取向方面与圆周方向U围成角度β,0°≤β≤5°,第二带束层(17)的强度构件(27)围成角度ε,40°≤ε≤75°。

Description

车辆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功能车辆的充气车辆轮胎,该充气车辆轮胎具有一个胎体、具有构造在该胎体径向外侧的一个带束、并且具有构造在该带束上在该带束径向外部的一个成形胎面,其中该带束由至少四个带束层形成,该至少四个带束层彼此上下叠置地从径向内侧到径向外侧安排,其中在径向方向R上被安排在最内侧的第一带束层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被安排在该第一带束层上的第二带束层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被安排在该第二带束层上的第三带束层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并且被安排在该第三带束层上的第四带束层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
背景技术
用于多功能车辆的常规充气轮胎通常具有使用所谓三角构型的四层带束,其中,两个工作层在径向方向上彼此上下安排,其钢丝帘线各自相对于圆周方向呈约15°至30°的角度,其中一个工作层的钢丝帘线和第二个工作层的钢丝帘线在不同的轴向方向A上倾斜。由此这些工作层形成了交叉支撑的结构。在这种带束中,通常有一个带束层被实施为位于这些工作层之下的阻挡层,该阻挡层的钢丝帘线相对于圆周方向呈45°至60°的角度,其结果是,这些工作层和该阻挡层的帘线形成了三角结构。具有两个工作层和安排在下面的阻挡层的这种构型提供了用于初始地优化磨损行为的选项。此外,裂纹仍然小程度地有可能无视阻挡层而从下工作层迁移到胎体中。此外,形成第四带束层的附加保护层通常形成在这两个工作层之上,该保护层的钢丝帘线通常相对于该车辆轮胎的圆周方向呈约15°至30°的角度。然而,这种带束具有可能引起轮胎过度不均匀磨损的有限圆周刚度。
还已知的是,将用于多功能车辆的充气轮胎形成四层安排,该四层安排具有径向内阻挡层(该径向内阻挡层具有相对于圆周方向围成约45°至65°的角度的多个钢丝帘线)、具有两个工作层(这两个工作层被形成在该阻挡层之上并且以常规方式形成了其钢丝帘线的交叉支撑结构,具有在各自情况下约15°至30°的这些钢丝帘线的取向)、并且具有第四带束层(该第四带束层径向地形成在这两个工作层外侧在该外工作层上并且被实施为所谓的零度层,其中其由钢丝帘线构成的强度构件基本上在圆周方向上被定向,相对于圆周方向具有0°至2.5°的角度)。在这种实施例中,带束的圆周刚度增加,这对带束的耐久性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形成的内工作层具有残留的可移动性。这仍然也可能无意间不利地影响耐久性和磨损。裂纹在此仍然也有可能小程度地从下工作层迁移到胎体中。
此外,偶然地(例如在WO 2011/131383 A1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多功能车辆、具有四层带束安排的充气轮胎的实施例,其中径向内阻挡层具有相对于圆周方向围成50°的角度的钢丝帘线。在阻挡层径向外侧形成了两个工作层。径向地在这两个工作层之间形成了0°层。在这些实施例中,这两个工作层再次形成为交叉支撑结构,并且其钢丝帘线在各自情况下相对于圆周方向呈20°的角度定向。这种实施例可以实现高的圆周强度,并且相对于用于多功能车辆的常规充气轮胎实现了改善的耐久性和改善的磨损图案。裂纹在此仍然也有可能小程度地从下工作层迁移到胎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的目的是为所述类型的多功能车辆提供充气车辆轮胎,该充气车辆轮胎具有至少四个带束层,其中,以简单的方式并且利用具有两个工作层和一个阻挡层的四层带束的实施例的优点,可以无额外支出地进行额外的保护以免裂纹从下工作层迁移到胎体上,并且与此同时可以改善磨损。
根据本发明,在一种用于多功能车辆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的情况下,该充气车辆轮胎具有一个胎体、具有构造在该胎体径向外侧的一个带束、并且具有构造在该带束上在该带束径向外侧的一个成形胎面,其中该带束由至少四个带束层形成,该至少四个带束层彼此上下叠置地从径向内侧到径向外侧安排,其中在径向方向R上被安排在最内侧的第一带束层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被安排在该第一带束层上的第二带束层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被安排在该第二带束层上的第三带束层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并且被安排在该第三带束层上的第四带束层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了该目的,其中该第三带束层和该第四带束层是工作层,其中,该第三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在其取向方面与圆周方向U围成一个角度α,其中10°≤α≤45°,并且该第四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在其取向方面各自与圆周方向U围成一个角度γ,其中10°≤γ≤45°,其中如在该车辆轮胎的该圆周方向U上来看,该第三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相对于该第四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具有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并且其中该第一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在其取向方面与圆周方向U围成一个角度β,其中0°≤β≤5°,并且该第二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在其取向方面与圆周方向U围成一个角度ε,其中40°≤ε≤75°。
该实施例可以保留具有两个工作层和安排在这些工作层的径向内侧的一个内阻挡层的实施例,这关于在圆周方向和侧向方向上良好的力传递而言和关于低磨损而言是有利的。径向安排在作为零度层的阻挡层内侧的第一层的附加实施例造成了额外的保护以免裂纹从下工作层迁移到胎体中。此外,可以进一步使磨损行为均匀化。
根据权利要求2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如在圆周方向U上来看,该第三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和该第二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具有相同的轴向倾斜方向。这通过使作用在第二带束层与第三带束层之间的剪切力最小化允许了进一步增加的耐久性,并且允许了对带束包装的刚性的受控调整。
根据权利要求3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第三带束层在其在该充气车辆轮胎中的轴向范围方面被形成为比该带束的所有其他的带束层更大。这允许了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的脱离联接,由此可以进一步地改善轮胎的耐久性。
根据权利要求4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第一带束层在其在该充气车辆轮胎中的轴向范围方面被形成为小于该第三带束层和该第四带束层、并且小于或等于该带束的该第二带束层的轴向范围。这允许了在从带束边缘到带束中心的强度方面的一致增加,进一步促进了良好的磨损和长久的结构耐久性。
根据权利要求5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在该第一带束层的径向内侧安排了具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的一个第五带束层,这些强度构件在其取向方面与该充气车辆轮胎的圆周方向U围成了一个角度δ,其中40°≤δ≤75°、尤其其中δ=50°,如在该车辆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来看,该第五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相对于该第二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具有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该实施例在减小层转向效应方面和因此在使磨损均匀化方面允许了额外地增加胎体的耐久性。
根据权利要求6的特征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对于实现改善的磨损图案而言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如在该车辆轮胎的该圆周方向U上来看,该第五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相对于该第三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具有相同的轴向倾斜方向。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抵消层转向效应的出现并且促进了均匀的磨损。
根据权利要求7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第五带束层在其在该充气车辆轮胎中的轴向范围方面被形成为小于该第三带束层、并且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带束层的宽度。以此方式,可以通过沿带束的轴向范围的均匀化的刚度改变来实现进一步改善的磨损图案。
根据权利要求8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第三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和该第四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是钢丝帘线。以此方式,可以提升耐久性和滚动阻力。此外,可以通过成本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带束的高拉伸强度和高水平的圆周刚度。
根据权利要求9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在该轮胎中的这两个工作层的这些强度构件被设计为可延长,在10%断裂力下具有D≥0.2%的伸长率D。以此方式,借助于带束包装的柔韧性,可以进一步提升轮胎的耐久性。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促进低滚动阻力。
根据权利要求10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第一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是由钢构成的强度构件。以此方式,进一步地促进了高圆周刚度等级和良好的耐久性以及更加一致的磨损。此外,促进了受控的轮胎胀大(Reifenwachstum)。以此方式,此外,可以促进轮胎的低滚动阻力和带束的高挠曲疲劳强度。
根据权利要求11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第一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是钢丝帘线,这些钢丝帘线在10%断裂力下展现了D≥0.2%、尤其D≥1%的伸长率D。以此方式,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在构造过程中产生带束的隆起。以此方式,进一步地促进了高圆周刚度等级和良好的耐久性以及一致的磨损。此外,促进了受控的轮胎胀大和足迹。
根据权利要求12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第二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是钢丝帘线。以此方式,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来实现带束的高水平的刚度以及保护胎体不受压缩,其结果是可以进一步提升轮胎的耐久性。
根据权利要求13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的实施例是特别有利的,其中该第五带束层的这些强度构件是钢丝帘线。以此方式,可以进一步促进耐久性和滚动阻力。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如在图1至图4中展示的用于多功能车辆的子午线型构造的充气轮胎的示例性实施例讨论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多功能车辆的子午线型构造的充气车辆轮胎的横截面图示,
图2示出了根据图1中的截面I I-I I的来自图1的带束的平面图,其中为了简单起见,轮胎的所有其他部件都未展示,
图3示出了类似于图1的图示的充气车辆轮胎的横截面图示,具有替代带束实施例,
图4示出了根据图3中的截面IV-IV的来自图3的带束的平面图,其中为了简单起见,轮胎的所有其他部件都未展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用于多功能车辆的子午线型构造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具有在该车辆轮胎的径向方向R上延伸的两个侧壁2并且具有轴向地形成在所述侧壁之间的胎冠区域(顶部区域)3。这些侧壁各自在其在径向方向上朝内指向的延伸末端上具有胎圈区域1,在该胎圈区域中形成了已知类型的胎圈芯4,该胎圈芯在圆周方向U上具有高拉伸强度并且在圆周方向上在轮胎的圆周之上延伸。以已知的方式,胎圈芯4由线以缠绕的方式形成,其在充气车辆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延伸并且嵌入在橡胶中。以常规方式,在横截面中为三角形的三角胶(胎圈填充物)6由硬橡胶材料形成在胎圈芯4上。充气车辆轮胎形成有胎体5,该胎体从形成在充气车辆轮胎的左手侧胎圈区域1中的胎圈芯4开始、在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方向R上向外延伸穿过左手侧侧壁2直到胎冠区域3、并且在胎冠区域3中在充气车辆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延伸至右手侧侧壁2、并且在充气车辆轮胎的右手侧侧壁2中径向地向内延伸直到被形成在右手侧侧壁2的胎圈区域1中的胎圈芯4。该胎体在两个芯区域1中都被形成为在各自情况下沿胎圈芯4的轴向内侧径向地朝外延伸至相应的胎圈芯4的径向内侧、然后作为延伸部在轴向方向A上沿胎圈芯4的径向内侧延伸至胎圈芯4的轴向外侧、并且然后作为在胎圈芯4的轴向外侧上的延伸部,以便构建翻面部分7。胎体5随其翻面部分7沿三角胶6的轴向外侧延伸并且在三角胶6的轴向外侧上终止。胎体5以已知但没有详细展示的方式由胎体层形成,该胎体层在圆周方向U上在充气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具有多个平行帘线(例如钢丝帘线),这些平行帘线嵌入在橡胶中、并且在侧壁2的区域中基本上在径向方向R上且在胎冠区域中基本上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由已知的、尤其是不透气橡胶材料构成的内层12在胎体5的朝轮胎的内侧指向的一侧上从左手侧胎圈区域1延伸直到右手侧胎圈区域1。在充气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之上延伸的附加胎圈加强带8相应地形成在胎圈区域1中、在胎体5的背离胎圈芯4指向的一侧上。胎圈加强带8例如是嵌入在橡胶中并且由织物或金属设计的平行强度构件构成的材料带。
在(轮胎的顶部的)胎冠3的区域中,带束9被形成在胎体5上、在充气车辆轮胎的径向方向R上在胎体5的外侧,该带束在圆周方向U上和在轴向方向A上在充气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从左手侧轮胎肩部延伸直到右手侧轮胎肩部,该带束9由四个带束层14、17、13和15形成,该四个带束层彼此上下地安排并且在径向方向R上从内侧到外侧彼此叠置地安排。在带束9上带束9的径向外侧形成了已知设计的成形胎面10,该成形胎面在圆周方向U上和在轴向方向A上在充气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从左手侧轮胎肩部延伸直到右手侧轮胎肩部并且完全地覆盖带束9。在轮胎侧壁2的区域中,在胎冠区域3中在径向方向R上从胎圈区域1延伸直到成形胎面10的侧壁橡胶带11以已知的方式形成在胎体5的轴向背离轮胎指向的一侧上。
该带束的在径向方向R上被安排在最内侧的那个带束层14形成了第一带束层14。被安排在第一带束层14上、在径向方向R上在第一带束层14外侧的那个带束层17形成了第二带束层17。被安排在第二带束层17上、在径向方向R上在第二带束层17外侧的那个带束层13形成了第三带束层13。被安排在第三带束层13上、在径向方向R上在第三带束层13外侧的那个带束层15形成了第四带束层15。
带束层13和带束层15被实施为轮胎的工作层,并且在各自情况下在圆周方向U上在充气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彼此接触地在轴向方向A上从左手侧轮胎肩部延伸直到右手侧轮胎肩部。工作层13由丝状平行强度构件23的层形成,这些丝状平行强度构件嵌入在橡胶中并且在带束层13的在轴向方向A上测量的整个宽度a上基本上直线地延伸并且相对于圆周方向U围成倾斜角α,其中10°≤α≤45°。工作层15由丝状平行强度构件25的层形成,这些丝状平行强度构件嵌入在橡胶中并且在带束层15的整个轴向宽度c上基本上直线地延伸并且相对于圆周方向U围成倾斜角γ,其中10°≤γ≤45°。如沿圆周方向U来看,这些工作层15的强度构件25的倾斜方向在相对于工作层13的强度构件23的倾斜方向相反的轴向方向A上定向。
形成在第二带束层17与胎体5之间的第一带束层14在圆周方向U上在充气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轴向方向A上从左手侧轮胎肩部延伸至右手侧轮胎肩部、并且被实施为0°层。为此目的,带束层14由多个平行丝状强度构件形成,这些平行丝状强度构件嵌入在橡胶中并且在充气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线性地延伸从而相对于圆周方向U围成角度β(其中0°≤β≤5°)、并且因此基本上在充气车辆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定向。
在径向方向R上被安排在第一带束层14与这两个工作层13中的下方工作层之间的第二带束层17在圆周方向U上在充气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充气车辆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从左手侧轮胎肩部延伸至右手侧轮胎肩部。带束层17由丝状平行强度构件27的层形成,这些丝状平行强度构件嵌入在橡胶中并且在带束层17的整个轴向宽度h上基本上直线地延伸并且相对于圆周方向U围成倾斜角ε,其中40°≤ε≤75°,例如其中ε=50°。如在图2中展示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带束层17的强度构件27与第三带束层13的强度构件23以相同的轴向倾斜方向来定向(如沿轮胎的圆周方向U的范围来看)、并且因此以相对于第四带束层15的强度构件25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来定向。
所有四个带束层14、17、13和15都延伸至两个轴向侧、在各自情况下直到在相应的轮胎肩部中的位置。带束层17至少在其轴向范围的一部分上与安排在其上方的第三带束层(下工作层)13直接接触。
第一带束层(0°层)14在轴向方向A上在轴向宽度b上延伸,第三带束层(下工作层)13在轴向方向A上在轴向宽度a上延伸,并且第四带束层(上工作层)15在轮胎中在轴向方向A上在轴向宽度c上延伸。第二带束层17在轴向方向A上在轮胎中的轴向宽度h上延伸。范围宽度a、c、b和h在这种情况下被选择成a>c>h≥b。在这种背景下,第三带束层13由超出第一带束层14的相应的带束边缘的轴向位置的轴向范围长度e来延伸至第一带束层14的两个轴向侧。同样,第四带束层15在各自情况下在两个轴向方向上由超出第一带束层14的相应的带束边缘的轴向位置的轴向范围长度d来延伸。对于这个突出长度的范围长度e和d,以下适用:e>d。在此,尺寸d被配置为d≥10mm。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尺寸e被配置为e≤60mm。
带束层17在第一带束层14的整个轴向范围上与第一带束层14直接接触地延伸、并且以其两个带束层边缘在各自情况下在轴向方向A上终止在第一带束层14的最近的带束层边缘的轴向位置与径向外工作层15的最近的带束层边缘的轴向位置之间的轴向位置处,在距第一带束层14的带束层边缘的轴向距离k处,其中k<d<e,并且其中k>0mm。
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了以下值:h>b并且k>0mm。
这些强度构件27是已知类型的(例如“1+5”类型、“3+6”类型、“3+8”类型、或“3+9”类型的)钢丝帘线。
这两个工作层13和15的强度构件23和25是已知类型的可延长钢丝帘线,这些可延长钢丝帘线在拉伸负载下展现了F>2500N的断裂力F、并且在10%断裂力下展现了D≥0.2%的伸长率D(例如0.28%≤D≤0.32%)。这些强度构件的伸长率D在这种情况下是在硫化轮胎的情况下在从该层提取的强度构件上确定的伸长率。伸长率的测量是在已经从完全硫化的轮胎中移除了其全部长度的强度构件上进行的。为了测量,已经将橡胶残留物从该强度构件中移除,使得具有残留在其上的橡胶量的强度构件具有的直径不大于没有橡胶处理的强度构件的最大外径的1.5倍。伸长率的确定是根据ASTM D2969-04来进行的。
强度构件23和25例如是“3+8x0.35HT”类型的钢丝帘线,具有约3000N的断裂力F并且在10%断裂力下具有D>0.2%的伸长率D。
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强度构件24是已知类型的钢丝帘线。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这些强度构件24是钢丝帘线,这些钢丝帘线在10%断裂力下展现了D≥0.2%(例如D=0.5%)的伸长率D。在一个实施例中,这些强度构件24是钢丝帘线,这些钢丝帘线在10%断裂力下展现了D≥1%(例如D=1.3%)的伸长率D。
这些强度构件24是例如“3x7HEHT”类型的钢丝帘线。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了以下值:β=3°,α=18°,γ=18°,ε=50°,d=11mm,k=8mm和e=15mm。
在相对于以上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未展示)中,内工作层13的强度构件23的倾斜角α在各自情况下大于外工作层15的强度构件25的倾斜角γ。
在相对于以上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未展示)中,内工作层13的强度构件23的倾斜角α在各自情况下小于外工作层15的强度构件25的倾斜角γ。
图3和图4示出了另一个替代实施例,其中在图1和图2中展示的带束层14、17、13和15之外,带束9形成有在带束层14的径向内侧上(在带束层14与胎体5之间)的附加的第五带束层16,该第五带束层在圆周方向U上在充气车辆轮胎的整个圆周上延伸、并且在充气车辆轮胎的轴向方向A上从左手侧轮胎肩部延伸至右手侧轮胎肩部。带束层16由丝状平行强度构件26的层形成,这些丝状平行强度构件嵌入在橡胶中并且在带束层16的整个轴向宽度f上基本上直线地延伸、并且相对于圆周方向U围成倾斜角ε,其中40°≤δ≤75°,例如其中δ=50°。带束层16在带束层14的整个轴向范围上与带束层14直接接触地延伸、并且以其两个带束层边缘在各自情况下在轴向方向A上终止在第一带束层14的最近的带束层边缘的轴向位置与第四带束层(径向外工作层)15的最近的带束层边缘的轴向位置之间的轴向位置处,在距第一带束层14的带束层边缘的轴向距离g处,其中g<d。宽度f是第五带束层16的轴向范围的尺寸,其中b<f,并且其中f<a。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选择了以下内容:b<f<c<a。
在图3和图4中展示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此外该实施例被选择成使得以下内容适用:f<h和g<k。
第五带束层16的强度构件26(如在图4中展示的)以相对于第二带束层17的强度构件27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来定向,如沿轮胎的圆周方向U的范围来看。
这些强度构件26是已知类型的(例如“1+5”类型、“3+6”类型、“3+8”类型、或“3+9”类型的)钢丝帘线。
在以上结合图1至图4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强度构件27和强度构件26是钢丝帘线。在未展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强度构件26是适用于在多功能车辆轮胎中使用的已知类型的混合帘线,在这种情况下,丝线或线是由不同的材料(例如钢、聚酰胺、玻璃纤维、聚酯或芳纶)制成的。在未展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强度构件27是适用于在多功能车辆轮胎中使用的已知类型的混合帘线,在这种情况下,丝线或线是由不同的材料(例如钢、聚酰胺、玻璃纤维、聚酯或芳纶)制成的。
在未展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强度构件23和/或强度构件24和/或强度构件25也是适用于在多功能车辆轮胎中使用的已知类型的混合帘线,在这种情况下,丝线或线是由不同的材料(例如钢、聚酰胺、玻璃纤维、聚酯或芳纶)制成的。
图4示出了第二带束层17和第三带束层13的示例性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带束层17的强度构件27和第三带束层的强度构件23被定向为具有如沿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的范围来看的相反轴向倾斜方向。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在图2中通过举例的方式所展示的,第二带束层17的强度构件27和第三带束层的强度构件23被定向为具有如沿轮胎的圆周方向U上的范围来看的相同轴向倾斜方向。
这些角度α、β、γ、δ、ε在各自情况下至少形成了相应的强度构件的如在轮胎的赤道面的位置处确定的倾斜角度。
附图标记说明
(说明书的一部分)
1 胎圈区域
2 侧壁
3 胎冠区域(顶部区域)
4 胎圈芯
5 胎体
6 三角胶(胎圈填充物)
7 胎体翻面
8 胎圈加强带
9 带束
10 成形胎面
11 侧壁橡胶带
12 内层
13 带束层(工作层)
14 带束层(零度层)
15 带束层(工作层)
16 带束层
17 带束层
23 强度构件
24 强度构件
25 强度构件
26 强度构件
27 强度构件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多功能车辆的充气车辆轮胎,该充气车辆轮胎具有一个胎体(5)、具有构造在该胎体(5)径向外侧的一个带束(9)、并且具有构造在该带束(9)上在该带束(9)径向外侧的一个成形胎面(10),其中该带束(9)由至少四个带束层(14,17,13,15)形成,该至少四个带束层彼此上下叠置地从径向内侧到径向外侧安排,其中在径向方向R上被安排在最内侧的第一带束层(14)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24),被安排在该第一带束层(14)上的第二带束层(17)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277),被安排在该第二带束层(17)上的第三带束层(13)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23),并且被安排在该第三带束层(13)上的第四带束层(15)形成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25),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三带束层(13)和该第四带束层(15)是工作层,其中,该第三带束层(13)的这些强度构件(23)在其取向方面与圆周方向U围成一个角度α,其中10°≤α≤45°,并且该第四带束层(15)的这些强度构件(25)在其取向方面各自与该圆周方向U围成一个角度γ,其中10°≤γ≤45°,其中如在该车辆轮胎的该圆周方向U上来看,该第三带束层(13)的这些强度构件(23)相对于该第四带束层(15)的这些强度构件(25)具有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
该第一带束层(14)的这些强度构件(24)在其取向方面与该圆周方向U围成一个角度β,其中0°≤β≤5°,并且该第二带束层(17)的这些强度构件(27)在其取向方面与该圆周方向U围成一个角度ε,其中40°≤ε≤75°。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如在该圆周方向U上来看,该第三带束层(13)的这些强度构件(23)和该第二带束层(17)的这些强度构件(27)具有相同的轴向倾斜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该第三带束层(13)在其在该充气车辆轮胎中的轴向范围方面被形成为比该带束的所有其他的带束层(14,15,17)更大。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之一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该第一带束层(14)在其在该充气车辆轮胎中的轴向范围方面被形成为小于该第三带束层和该第四带束层(13,15)、并且小于或等于该带束的该第二带束层(17)的轴向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在该第一带束层(14)的径向内侧安排了具有嵌入在橡胶中的多个平行强度构件(26)的一个第五带束层(16),这些强度构件在其取向方面与该充气车辆轮胎的该圆周方向U围成了一个角度δ,其中40°≤δ≤75°、尤其其中δ=50°,并且,其中,如在该车辆轮胎的该圆周方向U上来看,该第五带束层(16)的这些强度构件(26)相对于该第二带束层(17)的这些强度构件(27)具有相反的轴向倾斜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如在该车辆轮胎的该圆周方向U上来看,该第五带束层(16)的这些强度构件(26)相对于该第三带束层(13)的这些强度构件(23)具有相同的轴向倾斜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该第五带束层(16)在其在该充气车辆轮胎中的轴向范围方面被形成为小于该第三带束层(13)、并且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带束层(14)的宽度。
8.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该第三带束层(13)的这些强度构件(23)和该第四带束层(15)的这些强度构件(25)是钢丝帘线。
9.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在该轮胎中的这两个工作层(13,15)的这些强度构件(23,25)被设计为可延长,在10%断裂力下具有D≥0.2%的伸长率D。
10.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该第一带束层(14)的这些强度构件(24)是由钢构成的强度构件。
11.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该第一带束层(14)的这些强度构件(24)是钢丝帘线,这些钢丝帘线在10%断裂力下展现了D≥0.2%、尤其D≥1%的伸长率D。
12.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该第二带束层(17)的这些强度构件(27)是钢丝帘线。
13.根据权利要求4的特征所述的充气车辆轮胎,
其中,该第五带束层(16)的这些强度构件(26)是钢丝帘线。
CN201580026312.2A 2014-05-19 2015-02-13 车辆充气轮胎 Active CN106457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209423.2A DE102014209423A1 (de) 2014-05-19 2014-05-19 Fahrzeugluftreifen
DE102014209423.2 2014-05-19
PCT/EP2015/053048 WO2015176829A1 (de) 2014-05-19 2015-02-13 Fahrzeugluftreif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7914A true CN106457914A (zh) 2017-02-22
CN106457914B CN106457914B (zh) 2018-08-10

Family

ID=52469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6312.2A Active CN106457914B (zh) 2014-05-19 2015-02-13 车辆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87939A1 (zh)
EP (1) EP3145729B1 (zh)
CN (1) CN106457914B (zh)
DE (1) DE102014209423A1 (zh)
WO (1) WO201517682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829A (zh) * 2017-03-16 2017-05-3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四层带束层的子午线轮胎
CN112976946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充气轮胎
CN114619802A (zh) * 2020-12-14 2022-06-1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卡车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3109B2 (ja) 2014-04-25 2018-04-1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102016212383A1 (de) 2016-07-07 2018-01-1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Nutzfahrzeugreifen
DE102017209677A1 (de) 2017-06-08 2018-12-13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von Spannungsänderungen in einer Gürtellage von Fahrzeugreifen und Nutzfahrzeugreifen als Solcher
JP7057206B2 (ja) 2018-05-07 2022-04-19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タイヤ歪検出方法
EP3895913A1 (en) * 2020-04-17 2021-10-20 Bridgestone Europe NV/SA Improved tyre
FR3117409A1 (fr) * 2020-12-15 2022-06-17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rchitecture optimisée d’un pneumatique de type Génie Civil
FR3117410B1 (fr) * 2020-12-15 2022-12-02 Michelin & Cie Architecture optimisée d’un pneumatique de type Génie Civi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8101A (ja) * 1989-02-06 1990-08-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0255213A (ja) * 1999-03-08 2000-09-19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US6708747B1 (en) * 1998-08-19 2004-03-2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s
WO2008102667A1 (ja) * 2007-02-23 2008-08-2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1162023A (ja) * 2010-02-08 2011-08-2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995039A (zh) * 2013-02-12 2015-10-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重载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66334B1 (fr) * 1984-06-22 1987-02-13 Bridgestone Corp Pneumatique radial a faible section pour fortes charges et procede pour sa fabrication
DE102010016569A1 (de) 2010-04-21 2011-10-27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luftreif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08101A (ja) * 1989-02-06 1990-08-1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6708747B1 (en) * 1998-08-19 2004-03-2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radial tires
JP2000255213A (ja) * 1999-03-08 2000-09-19 Bridgestone Corp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WO2008102667A1 (ja) * 2007-02-23 2008-08-2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11162023A (ja) * 2010-02-08 2011-08-2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995039A (zh) * 2013-02-12 2015-10-21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重载轮胎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9829A (zh) * 2017-03-16 2017-05-3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四层带束层的子午线轮胎
CN112976946A (zh) * 2019-12-17 2021-06-18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充气轮胎
CN112976946B (zh) * 2019-12-17 2023-06-20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充气轮胎
CN114619802A (zh) * 2020-12-14 2022-06-14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卡车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87939A1 (en) 2017-03-30
EP3145729B1 (de) 2019-09-11
DE102014209423A1 (de) 2015-11-19
CN106457914B (zh) 2018-08-10
EP3145729A1 (de) 2017-03-29
WO2015176829A1 (de) 2015-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7914A (zh) 车辆充气轮胎
CN105829132B (zh) 充气车辆轮胎
US7458200B2 (en) High elongation cable
US9132701B2 (en) Pneumatic vehicle tire
US10696098B2 (en) Pneumatic vehicle tire
AU2015250907B2 (en) Tyre for vehicle of construction plant type
KR101970365B1 (ko) 공기압 타이어용 아코디언 구조의 나선형 오버레이
CN105691114A (zh) 具有花纹沟补强层的轮胎
EP2810791B1 (en) Pneumatic tire and hybrid cord for such a pneumatic tire
EP2085250B1 (en) Pneumatic tire
JP2008155857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180151A (zh) 充气车辆轮胎
CN113226798A (zh) 包括加强结构的车辆轮胎
US20120222790A1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wo carcass plies
US20070131331A1 (en) Tire assembly with high elongation cable belt
CN105829131B (zh) 充气车辆轮胎
CN104995038A (zh) 轮胎帘布
US8578990B2 (en) Low aspect ratio super single truck tire
CN105658446A (zh) 飞机轮胎胎冠增强件
CN106794712B (zh) 车辆充气轮胎
JP2015054626A (ja) 建設車両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02112300B (zh) 用于构造车轮生胎的方法和由所述方法构造的轮胎
US20180257436A1 (en) Pneumatic vehicle tire
CN107635796B (zh) 具有更大耐脱圈性的轮胎
CN114729503B (zh) 具有包覆的内层和改善的性能的双层多线股帘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