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3815A - 取证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取证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3815A
CN106453815A CN201610575150.4A CN201610575150A CN106453815A CN 106453815 A CN106453815 A CN 106453815A CN 201610575150 A CN201610575150 A CN 201610575150A CN 106453815 A CN106453815 A CN 106453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formation
help
evidence
help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51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栋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hong Run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hong Run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hong Run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hong Run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751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53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3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3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04M1/724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with manual activation of emergency-service f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7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geographic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取证系统和方法。其中,该取证方法包括: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求助操作,生成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作为证据进行保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需要救助的用户遭遇危险或灾难时,及时将用户发出的告警求助信息保存为证据,为执行后续救助工作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

Description

取证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网络信息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取证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使用各种通信设备的频率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当前普及范围极广的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甚至人手几部,智能手机由于其功能的多样性,几乎与传统的计算机的功能无差别,甚至一些智能手机能够使用的应用软件更加实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近来,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各政府部门也纷纷发布各种APP应用,以方便人们通过登陆APP应用办理各种业务,例如,交通管理局官方发布有APP应用,用户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之后,可以通过APP应用办理各种交通相关事宜,包括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处理,交通违法举报等等功能。
但是,对于大多数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而言,如果其遇到各种灾害或危险而需要求助时,却只能采用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等向公安部门、旅游管理部门,社会救助部门进行报警或举报等方式进行求助。采用这样的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当求助者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后,相关救助部门无法实时获得求助者所处危险环境的具体情况,从而无法及时将求助者所处危险环境的具体情况作为证据来保存。
然而,现有技术并没有结合手机APP应用软件技术,提供一种可以使求助者更为简单、快速且更为隐蔽的发出求助信息,且可以使救助部门实时获得求助信息并保存为证据,从而便于实施救助的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结合手机软件技术,可以使求助用户通过简单、快速且隐蔽的方式发送求助信息,救助部分能够实时将求助信息保存为证据,从而便于实施救助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求助操作,生成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作为证据进行保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用户通过在终端增加的简单且隐蔽的告警求助信息发送功能向服务器发送求助信息,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求助信息及时作为证据进行保存,以这种方式,当需要救助的用户遭遇危险或灾难时,及时将用户发出的告警求助信息保存为证据,为执行后续救助工作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还可以进一步达到提高专业的救助部门执行救助的成功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取证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告警救助过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取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告警救助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证方法。
请参考图1,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取证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步骤S104):
步骤S102,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求助操作,生成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步骤S104,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作为证据进行保存。
通过上述步骤,当需要救助的用户遭遇危险或灾难时,及时将用户发出的告警求助信息保存为证据,为执行后续救助工作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还可以进一步达到提高专业的救助部门执行救助的成功率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在服务器将所述求助信息保存为证据之后,为了对使用求助终端(即上述步骤中的终端,以下为了便于区别,也可以称之为第一终端)的求助用户(即上述步骤中的用户,以下为了便于区别,也可以称之为第一用户)进行救助,服务器还可以进一步从预置的具备救助能力和救助资格的多个终端(可以称之为第二终端集合)中确认需要执行当前救助任务的一个或多个终端(可以称之为第二终端),再将与求助信息相关的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根据相关信息制定救助信息,并向使用第二终端的第二用户呈现救助信息,第二用户能够根据救助信息找到第一用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求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终端(第一终端)的周围环境状况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在获知了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后,才可以确定第一用户的位置,当然如果第一终端只发送了其位置信息,无法排除第一用户并不是真正需求救助的求助者,而是第一用户不小心对第一终端进行了误操作的可能,当然在不考虑浪费救助资源的情况下,服务器可以在接收到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后,就对第一终端进行救助,更佳的方式是,第一终端同时还可以将第一用户面对的灾难或危险的情况(即第一终端的周围环境状况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确认第一用户确实需求进行救助,这样可以保证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不会浪费。
因此,救助信息中至少需要包含第一终端的位置信息和第一终端的周围环境状况信息这两种信息,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终端(第一终端)的终端号码,这可以使服务器无需再获取第一终端的终端号码,而可以直接获知并使用,简化了服务器的操作。
对于第一终端,其作为求助者(即第一用户)使用的终端,需要安装有预置的求助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响应用户的求助操作,并自动生成和发送救助信息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诸如智能手机或其他具有联网功能的网络设备都可以按照这种应用,当然,安装在普及率较高的智能手机上更便于人们使用,这样所有需要救助服务的人,在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方便求助,同时将自身实时位置信息和现场情况(例如,APP应用软件自动录制的音视频)同步上传到云端的服务中心(即服务器)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终端生成求助信息的过程,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实现:终端(第一终端)进行自身移动定位,得到自身的位置信息,而且,终端(第一终端)还需要启动自身携带的摄像头和/或声音采集模块,对自身的周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和/或声音采集,将得到的视频数据和/或音频数据作为周围环境状况信息。
对于第二终端,其作为救助者(即第二用户)使用的终端,也需要安装有预置的救助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具有制定救助信息并向救助者呈现救助信息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对第二用户的资格需要进行限定,而非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第二用户,具备提供救助服务条件的人,例如警察、执法人员、专业救援人员以及经过认证的救援志愿者等才可以成为第二用户。当服务器将求助者(第一终端)发送的求助信息中的相关信息(例如,第一终端的位置和周围环境)发送到第二终端时,第二终端会自动提示第二用户。
对于服务器,其作为云端服务中心可以作为整个告警系统的核心,具体地,可以接受从求助终端(即第一终端)上传的求助信息,也可以获取救助端的状态和位置,从而对第二终端进行智能调度,为了保存所有求助终端上传的求助信息,服务器还具有同时存储和管理所有的求助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的能力,以作为某些阶段告警事件的事态发展的证据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从第二终端集合中筛选出第二终端时,还可以采用预置的筛选策略,筛选策略可以包括:第二终端到第一终端的距离从近到远、或第二用户的职业类型的预置排序。
也就是说,对于如何确定第二终端,服务器可以采用不同的筛选策略,由于第一用户使用第一终端发出求助信息通常意味着情况比较紧急,因此在确定能够执行救助的第二终端时,可以在第二终端集合中优先考虑距离第一终端比较近的终端作为第二终端,作为另一筛选策略,根据第二用户的职业类型的预置排序进行筛选也是很有优势的方式,举例来说,假设第一用户在某个路段遭遇抢劫,而该路段附近大厦中的安保员是具有救助资格的第二用户,而路段附近也有派出所或公安局,警察同样也是有救助资格的第二用户,由于警察属于拥有公权力的专业侦办人员,其救助能力更加专业,因此,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警察排序在安保员前面,即优选警察作为救助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救助信息可以包括:从第二终端到第一终端的救助路线信息。当服务器将第一终端的位置和周围情况等相关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后,第二终端会根据自己的位置和第一终端的位置确定出第二终端到第一终端的一条或多条交通路线(即救助路线信息),并将交通路线提醒给第二用户,如果是多条交通路线,进一步地,第二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最优的交通路线。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在第二终端制定救助信息之后,第二终端还可以接收第二用户的指令,在指令指示救助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用于指示能够进行救助的第一反馈信息,在指令指示不救助的情况下,第二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用于指示无法进行救助的第二反馈信息。
进一步地,在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反馈信息后,服务器还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用于指示第二用户同意对第一用户进行救助的第三反馈信息;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三反馈信息时,发出第一振动提醒。
在第二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之后,当第二终端到第一终端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时,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通知消息;第一终端接收到通知消息时,发出第二振动提醒,其中,第二振动提醒的振动强度大于第一振动提醒的振动强度。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较佳实施方式,在第二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反馈信息之后,第二终端还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每间隔一预定时间段,第二终端获取第一终端的实时位置信息,并结合自身的实时位置信息,实时更新救助路线信息。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第一终端的第一用户可能涉及到职业身份或者是否设置亲情号码,因此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处理方式。基于此,作为一个较佳的实现方式,第二终端集合还可以包括:关联终端,关联终端具备接受求助信息权限但不具备救助权限,关联终端的终端号码与第一终端的终端号码互为亲情号码。这种情况下,当服务器在将求助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的同时,服务器还可以将求助信息发送给关联终端。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这些关联终端的人通常是第一用户的家人或其它具有亲密关系的人,当第一用户面对灾难或危险而发出求助信息时,这些使用关联终端的人应该是在第一时间被通知的人,使他们能及时获知第一用户面临的处境,但这些人通常并不具有专业的救助能力。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告警救助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告警救助流程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1)求助端进行告警
在遇到需要求助的情况时,求助者(即第一用户)只需要打开智能手机(即第一终端),点击求助端APP即可。APP会自动将求助者的位置上传到云端服务中心(即服务器),同时会自动打开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将现场的音视频进行编码实时上传到服务中心。
(2)服务器端进行智能调度
云端服务中心接受到求助端的信息后,根据求助者的位置和归属情况(是否属于某团体会员等)、是否设置亲情号码等进行智能调度,将求助信息(号码、位置和音视频等)发送到具备救助状态的最近的多个救助者和预设的亲情号码。
(3)救助端进行一级救助反馈
当救助者接受到求助信息后,可以根据求助者的位置(救助端APP自动给出距离和辅助导航路线,求助端现场的音视频情况等)判断是否可以提供救助,并将反馈信息直接反馈给云端服务中心。如果同意救助,则直接进入步骤(5)。
(4)服务器端进行二级救助反馈
云端服务中心接受到救助端的反馈后直接反馈到求助端,求助端会用振动提示求助者已经有救助者同意救助。
(5)救助端进行实时跟踪救助
救助者同意救助后,可以实时跟踪求助端的位置和音视频信息,同时可以参考救助端APP提供的导航路线及时搞到求助者附近,救助端APP中还提供拨号辅助功能,救助者可以直接向求助者拨打电话。
(6)三级救助反馈
当救助者到达求助者附近时,救助端可以向求助端发送告知消息,救助端会向求助者发出强烈的提示,根据现场情况,求助者可以采取相对激烈的呼救方式。
对应于上述告取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取证系统。
请参考图3,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取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取证系统包括:
终端10,包括获取生成模块102,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求助操作,生成求助信息并将求助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服务器20,包括接收保存模块202,用于接收所述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作为证据进行保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生成模块102生成的求助信息可以包括:终端10的位置信息,和终端10的周围环境状况信息。
如图3所示,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现方式,获取生成模块102可以进一步包括:定位单元1022,用于对终端10进行定位,得到终端10的位置信息;采集单元1024,用于对终端10的周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和/或声音采集,将得到的视频数据和/或音频数据作为周围环境状况信息。
作为一个较佳的实现方式,所述求助信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号码。
通过上述取证系统,当需要救助的用户遭遇危险或灾难时,及时将用户发出的告警求助信息保存为证据,为执行后续救助工作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还可以进一步达到提高专业的救助部门执行救助的成功率的效果。
请参考图4,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告警救助系统的架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4对各端的功能进行说明。
1、求助终端安装有求助APP
安装有求助APP的救助终端具有了以下新增功能:(1)静默状态下工作,为了保证求助者的安全,不引起关注,可以设计为在求助端APP启动后,自动进入静默状态(如静音、黑屏等)。(2)一键告警,APP启动的同时自动完成定位、打开摄像头、麦克风、自动音视频编码上传等所有处理,求助者在全程只需“一按告警”。(3)双击退出,考虑到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求助者的手机可能会被收缴、查看,为了不引起注意,APP设计了独特的双击自动退出,可以保证求助者及时退出APP。(4)自动复原,在求助者不退出APP的时候,只要救助端确定已经到达或者找到求助者,可以通过救助端APP操作让求助端APP自动复原(退出),返回到手机的原始状态。(5)对图3中的二级、三级反馈采用不同处理方式,APP设计为当收到二级反馈时轻微振动提示,三级反馈强烈振动提示。
2、救助终端安装有救助APP
安装有救助APP的救助终端具有了以下新增功能:(1)救助ID认证,为了保证求助者安全,对所有提供救助服务的人员均需要进行实名和能力认证;(2)状态切换,保证每次每个救助者只能对一名求助者提供救助;(3)动态智能辅助导航路线,APP提供从救助端到求助端的导航辅助路线。由于求助者的位置可能会随时改变,APP设计了根据求助者的实时位置进行实时动态调整的辅助导航功能;(4)拨号辅助,APP自动保存求助者的号码提供给救助者在必要时可以通过APP直接拨打。(5)亲情关爱,特别设置为,对于求助端设置的亲情号码,使用救助APP可以查看求助者的位置和音视频信息,但是不能参与救助的自动调度。
3、云端服务中心
云端服务中心(即上述服务器)配置有以下功能:
(1)智能调度功能,对求助端和救助端进行智能调度。(2)云端取证功能,可以保存、搜索求助告警和救助过程中求助端和救助端的位置、音视频信息,作为求助告警时间的取证中心。(3)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对信息进行再加工、数据分析处理。(4)实时监控功能,可以实时监控救助端的位置和求助告警的处理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救助方法及系统,可以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例如,(1)社会公共安全,可以作为语音110告警服务的有效补充,在保证告警者的安全情况下可以将告警者的位置、现场音视频实时传到告警中心;(2)旅游安全服务,旅游服务部门可以通过本系统向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服务;(3)亲情关爱,子女、老人等可以通过求助APP向父母、子女发送实时的位置和现场情况;(4)云端取证领域,求助端APP可以作为前端取证,及时将现场位置和音视频发送到云端取证中心,可以保证证据的安全;(5)会员服务与救援中心,可以作为向会员提供救助增值服务的形式。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取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获取用户触发的求助操作,生成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作为证据进行保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端的周围环境状况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生成所述求助信息包括:
所述求助终端进行自身移动定位,得到自身的位置信息;
所述终端对自身的周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和/或声音采集,将得到的视频数据和/或音频数据作为所述周围环境状况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助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号码。
5.一种取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终端,包括获取生成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触发的求助操作,生成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包括接收保存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求助信息,并将所述求助信息作为证据进行保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求助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端的周围环境状况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生成模块包括:
定位单元,用于对所述终端进行定位,得到所述终端的位置信息;
采集单元,用于对所述终端的周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和/或声音采集,将得到的视频数据和/或音频数据作为所述周围环境状况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求助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终端号码。
CN201610575150.4A 2016-07-19 2016-07-19 取证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6453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5150.4A CN106453815A (zh) 2016-07-19 2016-07-19 取证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5150.4A CN106453815A (zh) 2016-07-19 2016-07-19 取证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3815A true CN106453815A (zh) 2017-02-22

Family

ID=58184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75150.4A Pending CN106453815A (zh) 2016-07-19 2016-07-19 取证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4538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1076A (zh) 移动救助系统和方法
US10178537B2 (en) Emergency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responding to an emergency
CN104484985B (zh) 一种安全报警方法、终端、公安系统及安全报警平台
US20140308915A1 (en) Notification and Tracking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s
CN110648121A (zh) 警情信息联动处理系统、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US2016010030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alert notifications relating to a crowd gathering
CN107481175A (zh) 应急案件处理方法、装置及城市应急联动系统
CN104992293A (zh) 消防应急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04851255A (zh) 一种智能报警处理方法
CN105243842A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交通违章举报系统和方法
US20240179506A1 (en) Report processing apparatus, report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1511003B (zh) 视频监控系统与指挥调度系统联动实现警情通报的方法
CN101431572A (zh) 一种解决大容量报警电话的处理方法
CN205375776U (zh) 基于路灯灯杆的安防联动系统
KR102141045B1 (ko) 긴급신고전화 현장대응 지원 시스템
CN106453815A (zh) 取证系统和方法
CN103700256A (zh) 一种用于卡口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18733A (zh) 一种网络报警和处置的系统及方法
US950387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exchange, and analysis
KR20140022705A (ko) 사전등록장치를 이용한 안전 지킴이
KR20160017861A (ko) 안전 지킴이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CN106850391A (zh) 基于互联网的报警处置方法和系统
CN205408021U (zh) 一种应急指挥中心系统
CN116798203B (zh) 一种实现公益热线精准预案化应急救援的方法及系统
CN115985061B (zh) 一种基于智能城市的安全事件分析处置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