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40249B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40249B CN106440249B CN201610970450.2A CN201610970450A CN106440249B CN 106440249 B CN106440249 B CN 106440249B CN 201610970450 A CN201610970450 A CN 201610970450A CN 106440249 B CN106440249 B CN 1064402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ue
- user
- correction value
- temperature value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4—Arrangements for portabilit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6—Sleep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1—Invert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并基于上述检测的温度值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用户的温度值Tb以及后续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并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最后基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和空调器,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在睡眠期间的冷热感受对用户睡眠过程中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自动进行修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睡眠功能因为没有考虑用户的冷热感感受调整不准确而导致用户不舒适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针对用户在睡眠期间的舒适性要求,现在的很多空调器都增加了睡眠功能,针对用户在睡眠初始以及睡眠中间和睡醒的几个阶段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调节,形成设定温度的睡眠曲线,以增加用户在睡眠阶段的舒适性,但现有的空调器的睡眠功能存在以下缺点:空调器预设的睡眠曲线不一定适合用户的具体要求,不同用户对设定温度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值,如不同的用户的冷热感受不同,有的用户喜欢偏冷的环境,有的用户喜欢偏暖的环境。因此有的用户虽然开启了睡眠功能,但是睡眠过程中用户还是会出现不适,需要用户手动调整设定温度,这给用户带来的不便,而且即使是用户进行了手动调整,并不一定就是适合用户自身的冷热感受,导致用户需要频繁调整,无法准确调整到真正舒适的设定温度。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由于现有的睡眠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引起用户睡眠不舒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温度值Tb;
检测所述预设时间后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其中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为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根据修正后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B;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当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预设值A为正数值;当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预设值A为负数值。
优选地,所述预设时间后睡眠阶段包括连续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预设值A的绝对值随时间递增;所述第二阶段中,所述预设值A的绝对值保持不变;所述第三阶段中,所述预设值A的绝对值随时间递减。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B。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C;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C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并根据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C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为深睡或者浅睡状态,并判断所述温度值Ta所属的预设区间,根据所属的预设区间和深睡或者浅睡状态信息确定修正值C。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获取用户的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相关的修正值D步骤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类型参数,结合所述用户的类型参数以及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的步骤以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类型参数,根据所述用户类型参数和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根据修正后空调器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具体包括:
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与所述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以及前一次室内环境温度值与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获得空调器压缩机运行频率变化量,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变化量获得压缩机运行频率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值Tb获取模块,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温度值Tb;
温度值Ta检测模块,检测所述预设时间后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其中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为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
修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修正后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
优选地,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位置信息获取模块和修正值B获取模块,
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
所述修正值B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B;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睡眠状态获取模块和修正值C确定模块,
所述睡眠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所述修正值C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C;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C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修正值D获取模块,
所述修正值D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量获取模块和修正值E确定模块,
所述活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所述修正值E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修正值D获取模块,
所述修正值D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量获取模块和修正值E确定模块,
所述活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所述修正值E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量获取模块和修正值E确定模块,
所述活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所述修正值E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量获取模块和修正值E确定模块,
所述活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所述修正值E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与所述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以及前一次室内环境温度值与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获得空调器压缩机运行频率变化量,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变化量获得压缩机运行频率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运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
本发明通过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并基于上述检测的温度值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用户的温度值Tb以及后续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并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且可以进一步结合预设值A和修正值B、或者修正值C、修正值D以及修正值E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最后基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由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以及预设值A到修正值E这些参数体现了用户睡眠期间的冷热感受的差异,因此本发明能够根据用户在睡眠期间的冷热感受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自动修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睡眠功能因为没有考虑用户的冷热感感受调整不准确而导致用户不舒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对空调器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对空调器设定温度曲线进行修正的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用户的床与空调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手机APP设置用户的床与空调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对空调器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示例图;
图8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对空调器设定温度曲线进行修正的示例图;
图9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手机APP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中对空调器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示例图;
图13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中对空调器设定温度曲线进行修正的示例图;
图14为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的另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温度值Tb。
用户在开启空调器的睡眠功能后,在刚开始的一个预设时间检测用户的温度值Tb,此处的温度值Tb是用户开始进入睡眠一个预设时间内的检测温度值,如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20-100分钟,在用户开启空调器的睡眠功能后,在开始的20-100分钟内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温度值。此温度值可以是在此预设时间内选择其中一个时间点获取的一个值,也可以是在此预设时间内获取的多个值再进行数值处理得到的一个值,如将这些多个值求和取平均值最后得到的一个值。
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手环、智能手表以及医疗用的可以佩戴或者穿戴在用户的肢体上的设备,其可穿戴设备内部具有温度传感器。当用户佩戴时,可以通过佩戴的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的皮肤温度值,即利用手环的温度检测功能通过手环与皮肤接触检测用户手腕处的皮肤温度。当用户不佩戴时,放在用户附近可以检测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例如,用户晚上将手环放在床边检测用户周围附近的环境温度值。此处提到的检测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是指可穿戴设备离用户比较近,跟用户处在同一个环境空间内,如可穿戴设备和用户同处在一个房间且离用户较近如距离用户在1米以内的范围。
通过识别用户是否配戴可穿戴设备可判断出可穿戴设备检测的是用户的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以可穿戴设备为手环为例,通过手环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值与手环预设的特征值是否一致,再结合手环是否检测到心率值可判断出用户是否佩戴手环;或者通过手环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的范围是否符合人体皮肤温度相关的特征值也可以判断出用户是否佩戴手环。检测到用户是否佩戴可穿戴设备后,如果识别为用户未佩戴,即可判断得到此时可穿戴设备检测的是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如果识别为佩戴,可穿戴设备只包含一个检测用户皮肤温度的传感器,则此时可以确定可穿戴设备检测的是用户的皮肤温度值,或者穿戴设备只包含一个检测环境温度的传感器,则此时可以确定可穿戴设备检测的是用户附件的环境温度值;如果可穿戴设备包含2个或者2个以上的传感器,则可优先获取检测用户皮肤温度的传感器温度值,因为利用用户皮肤温度值与用户关系更紧密,需要优先获取此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值。
为了检测温度值数据的准确,对检测到的温度值的取值设置了一个上下限范围,具体为:
当用户没有佩戴可穿戴设备时,此时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是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给定的范围是N1≤Tb≤N2,即当检测到温度值Tb<N1,取Tb=N1;当检测到的所述温度值Tb>N2,取Tb=N2,其他情况下Tb和检测到的温度值相同。
当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此时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是用户的皮肤温度值,给定的范围是N3≤Tb≤N4,即当检测到温度值Tb<N3,取Tb=N3,当检测到的所述温度值Tb>N4,取Tb=N4,其他情况下Tb和检测到的温度值相同。
因为用户的皮肤温度在正常情况下要比周围环境温度高,所以这两个范围值是不同的,且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限定的范围要比不佩戴限定的范围高,即N1<N3,N2<N4。例如:在空调器开启制冷模式下,用户通过佩戴手环时,检测到皮肤温度范围可以是28℃≤Tb≤34℃,用户不佩戴手环,手环放在用户附近时,检测到的用户周围附近的环境温度范围可以是22℃≤Tb≤26℃。
步骤S20,检测预设时间后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
在S10步骤中获取用户在开始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值Tb后,在用户睡眠的后续时间内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的温度值做为Ta,跟Tb的获取原理相同,此温度值也是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温度值的检测可以是在睡眠阶段内连续实时检测,此时各个时间点是连续的;也可是每间隔一个比较短的预设时间如10分钟检测一次,或者每间隔一个比较短的预设时间如10分钟内连续检测再进行处理如取平均值得到一个值,此时各个时间点是不连续的。
步骤S30,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了用户在进入睡眠的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值Tb以及用户在睡眠过程中检测到的温度值Ta后,可以利用二者的差值对空调器设定温度即运行温度进行修正,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修正:TS(n)=TS(n-1)+Tb-Ta,其中TS(n)为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TS(n-1)为当前的设定温度值。由于用户的皮肤温度或者附近的环境温度在用户睡眠过程中是变化的,与用户的冷热感受很大,所以通过在用户刚进入睡眠的一个预设时间如1小时内检测的一个参考值Tb,利用在整个睡眠期间检测值Ta,通过二者的差值就能反映用户在睡眠过程中跟刚开始入睡时的差异,此差异体现了用户的冷热感受,利用此差异来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自动修正,以此解决由于空调器在睡眠过程中由于用户自己手动调整设定温度不适合用户自身的冷热感受引起的不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温度值,如果睡眠过程中用户不手动调整,则此设定温度是固定不变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Tb-Ta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设定温度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个固定温度值,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一直保持不变,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Tb-Ta通过上述公式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后相对原来用户进入睡眠时的固定设定温度发生变化的部分。例如,用户在晚上准备睡觉(即22:00)开启空调器睡眠功能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设置空调器制冷模式设定温度26℃,且用户将手环放置在床边。Tb为在22:00-22:30之间的前半个小时内用户的手环检测到的用户附近环境温度,在23: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和Tb相等,根据上述公式,二者的差值为零,因此此段时间内不用对设定温度TS进行修正,TS保持不变。在24: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升高,导致Ta和Tb差值Tb-Ta变成负值即Tb-Ta=-0.4,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6-0.4=25.6,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5.6℃。此后在1: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下降,此时Ta和Tb差值Tb-Ta=0.2,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5.6+0.2=25.8,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5.8℃,以此类推则可以获得其他虚线部分的设定温度修正值。经过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可以通过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本实施例中,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睡眠温度曲线,在用户睡眠期间此设定温度值是随用户预设的睡眠时间变化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Tb-Ta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睡眠温度曲线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3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条睡眠温度曲线如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来设定,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是根据用户的入睡、中间睡眠、退出睡眠三个阶段发生变化,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Tb-Ta通过上述公式对上述设定温度曲线进行修正后发生变化的温度部分,其具体根据Tb-Ta的修正与图2的情况相同,不在赘述。经过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中的设定温度值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或者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查看,或者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对设定温度的修正可以是实时修正,即当Tb-Ta的差值发生变化了就即时改变设定温度,也可以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如本实施例中间隔1小时调整一次,这样能避免Tb-Ta的差值变化频繁时给TS带来过大的波动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步骤S40,根据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
在步骤S30中获取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后,对变频空调器而言,此时需要结合通过空调器检测的室内环境温度T1值的变化情况以及室内环境温度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变化情况获得压缩机运行频率的需要的变化量,并根据此变化量计算得到压缩机下一步需要运行的频率值,此方案相对以往的单纯根据设定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更加能贴合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以此控制压缩机运行后获得的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更加快速的跟随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睡眠时的舒适性要求。
具体的控制规则如下:
空调器实时检测环境温度值,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得到室内环境温度值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变化情况,且根据前一次室内环境温度值与前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获得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这两个变化情况即两个差值的大小获得压缩机频率的变化量,其获得过程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或者利用查表的方法的得到,例如在制冷模式下以查表的方法得到压缩机的一部分频率变化量ΔF(Hz)如下:
上述表格中T1(n)-TS(n)表示当前室内温度值T1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单位℃),T1(n-1)-T1(n)表示前一次室内环境温度值与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单位℃),通过二者差值的不同对应到不同的压缩机频率变化量ΔF,相对以往压缩机频率控制仅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值的变化情况,增加了室内环境温度的前后变化情况来综合得到压缩机的频率变化量,以此得到的压缩机频率调节量更加准确。
根据压缩机频率变化量ΔF得到压缩机下一步需要运行的频率F值,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如F(n)=F(n-1)+ΔF得到,其中F(n)为下一步压缩机运行频率值,F(n-1)为当前压缩机运行频率值,或者也可以结合压缩机运行频率的前后变化情况来计算得到,如F(n)=ΔF×K+min(F(n-2),F(n-1)),其中F(n-2)为前一次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值,min(F(n-2),F(n-1)表示取前一次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当前压缩机运行频率值中的小的一个,K为ΔF的修正系数,需要通过前期实验确定,此种方案计算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考虑了其前后变化情况,以此得到的压缩机频率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并基于上述检测的温度值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用户的温度值Tb以及后续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以及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最后基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由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体现了用户在睡眠期间的冷热感受,因此能够根据用户自身冷热感受来自动调整用户设定的温度值,改善了用户睡眠过程中的舒适性。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获取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
步骤S32,根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B;
步骤S33: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用户在睡眠时床处于房间内不同位置时,空调器的送风会对用户的冷热感受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图5所示,空调器1的导风板2制冷或者制热运行时产生送风区域C,用户3的床4位于房间内的不同位置如A位置或B位置时,空调器的制冷制热会对用户的冷热感受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制冷为例,B位置靠近正对空调器1的位置,即靠近空调器1的送风区域C位置;而A位置偏离空调器1的位置,即偏离空调器1的送风区域C位置。当用户的床3位于B位置时,用户睡眠时由于是针对空调器的送风口,因此感受到的凉爽程度要比在A位置要大,即用户处于B位置时偏凉的冷热感受要比A位置大;同理在制热模式下,用户处于B位置时偏暖的冷热感受要比A位置大。因此用户睡眠前可以设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如是针对空调器出风口还是偏离空调器出风口两种状态值,进一步的,也可以设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角度信息,如图中线L1和线L2之间的夹角θ,其中线L1为垂直于空调器所在墙面的空调器的中心线,线L2为空调器导风板2的中心点与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一端的中心点的连线,通过θ的大小能更准确的获取床相对空调器出风口的位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控制空调器的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来设置,也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通过空调器的按键设置,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的触摸显示屏选择用户的床是靠近空调器出风口或者远离空调器出风口,如用户通过如图6所示手机APP界面选择床的位置是否对着空调器风口。当然,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空调器自身的红外传感器等获取,即通过红外传感器扫描房屋内床所在的位置并通过算法判断该床的位置是靠近空调器出风口还是远离空调器出风口,如用户通过如图6所示手机APP界面选择床的位置是否对着空调器风口。
获取了用户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并结合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得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修正值B,其获取方式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将温度值Ta分为若干个区间,且位置信息不同时Ta的区间取值范围不同,再基于这些区间得到不同的修正值B,因为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用户的冷热感受不同,所以针对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的修正是不同的,因此上述步骤S34中还可以结合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进行获得修正值。即,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中,还将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以根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所述温度值Ta以及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确定修正值B。具体地,制冷模式下,用户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与修正值B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其中Ta1表示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温度值的取值区间,Ta2表示用户的床处于偏离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温度值的取值区间,B为当检测到的Ta温度值落入不同的取值区间时得到的修正值B。由上表可以得出,当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通常情况下,其得到的修正值B要比用户的床处于偏离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的得到的修正值B高,例如当检测到的Ta温度值为22℃,如果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1区间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1℃,如果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2区间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0℃。当然因为Ta1的取值区间和Ta2的取值区间存在一定的重合,针对同一个Ta温度值查表得到的修正值B会存在相同的情况,如果将区间分得越多,则针对同一个Ta温度值查表得到的修正值B会存在相同的情况越低,这样修正值B的获取也会更加准确。
制热模式下,用户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与修正值B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Ta1(℃) | Ta1<21 | 21≤Ta1<22 | 22≤Ta1≤26 | 26<Ta1<27 | Ta1>27 |
Ta2(℃) | Ta2<22 | 22≤Ta2<23 | 23≤Ta2≤27 | 27<Ta2<28 | Ta2>28 |
B(℃) | 1.5 | 1 | 0 | -1 | -1.5 |
同制冷模式下得到修正值B的原理描述,由上表可以看出,当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通常情况下,其得到的修正值B要比用户的床处于偏离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的得到的修正值B低,例如当检测到的Ta温度值为22℃,如果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1区间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0℃,如果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2区间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1℃。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通过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设定温度值修正的基础上,增加预设值A和修正值B对设定温度的修正。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修正:TS(n)=TS(n-1)+Tb-Ta+A+B,其中TS(n)为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TS(n-1)为当前的设定温度值。由于用户的皮肤温度或者附近的环境温度在用户睡眠过程中是变化的,与用户的冷热感受很大,所以通过在用户刚进入睡眠的一个预设时间如1小时内检测的一个参考值Tb,利用在整个睡眠期间检测值Ta,通过二者的差值就能反映用户在睡眠过程中跟刚开始入睡时的差异,此差异体现了用户的冷热感受,而预设值A随用户在睡眠期间的时间不同而调整,其取值的大小依据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舒适温度变化要求,再结合通过用户床相对空调器出风口的位置获得的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来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以此解决由于空调器在睡眠过程中由于设定温度值的调整没有顾及用户的冷热感受给用户带来的不舒适感。
具体的在制冷模式下,根据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预设值A为正数值,随着用户睡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具体预设值A可以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如每隔半小时或者1小时修正一次,例如预设值A每隔1小时通过以下表格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
在制热模式下,根据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预设值A为负数值,随着用户睡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同制冷模式预设值A可以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如每隔半小时或者1小时修正一次,例如预设值A每隔1小时通过以下表格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
通过上述表格结合公式TS(n)=TS(n-1)+Tb-Ta+A对用户在制热模式下睡眠期间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了修正。
结合上述制冷和制热模式下预设值A在睡眠期间的变化情况可知,预设值A的大小随用户的睡眠时间发生变化,具体的可以将用户的睡眠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设值A的绝对值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增,第二阶段预设值A的绝对值大小保持不变,第三阶段预设值A的绝对值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减,如制冷模式下预设值A在相对睡眠进入时间的0-4小时其绝对值是增加的,在4-7小时其绝对值保持不变的,在7小时以后其绝对值保持递减。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温度值,如果睡眠过程中用户不手动调整,则此设定温度是固定不变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Tb-Ta+B+A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设定温度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7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个固定温度值,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一直保持不变,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Tb-Ta+B+A通过上述公式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后相对原来用户进入睡眠时的固定设定温度发生变化的部分。例如,用户的床是位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正面,用户在晚上准备睡觉(即22:00)开启空调器睡眠功能并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设置空调器设置制冷模式设定温度26℃,且用户将手环放置在床边。Tb为在22:00-22:30之间的前半个小时内用户的手环检测到的用户附近环境温度,在23: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和Tb相等,Ta温度值为26℃通过制冷模式下Ta与修正值B的映射关系表得到修正值B为0,此时根据上表得到预设值A也为0,因此根据上述公式,Tb-Ta+B+A为零,此段时间内不用对设定温度TS进行修正,TS保持不变;在24: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升高变为26.4℃,导致Ta和Tb差值Tb-Ta变成负值即Tb-Ta=-0.4,预设值A查表为0.5,温度值Ta升高也导致修正值B下降通过上述查表得到-1,根据公式Tb-Ta+A+B=-0.4+0.5-1=-0.9,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6-0.9=25.1,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5.1℃;此后在1: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下降变为25.8℃,此时Ta和Tb差值Tb-Ta=0.2,预设值A查表为1,温度值Ta下降也导致修正值B增大通过上述查表得到0,根据公式Tb-Ta+A+B=0.2+1=1.2,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5.1+1.2=26.3,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6.3℃,以此类推则可以获得其他虚线部分的设定温度修正值。经过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可以通过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本实施例中,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睡眠温度曲线,在用户睡眠期间此设定温度值是随用户预设的睡眠时间变化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Tb-Ta+B+A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睡眠温度曲线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8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条睡眠温度曲线如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来设定,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是根据用户的入睡、中间睡眠、退出睡眠三个阶段发生变化,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Tb-Ta+B+A通过上述公式对上述设定温度曲线进行修正后发生变化的温度部分,其具体根据Tb-Ta+B+A的修正与图7的情况相同,不再赘述。经过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中的设定温度值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或者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查看,或者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对设定温度的修正可以是实时修正,即当修正值B发生变化了就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或者是预设值A的间隔调整时间修正设定温度值,这样做到修正值B发生改变或者预设值A调整时即使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进一步的,参照图9,图9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方法的第二实施例,还包括:
步骤S311:获取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
步骤S312:根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和温度值Ta获得修正值B。
由于用户对自身的冷热感受不同,如有的用户喜欢偏凉的环境,有的用户喜欢偏暖的环境,因此这些冷热感受不同用户在睡眠时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也会有差别,即使是其他的环境条件相同,因此为了更加准确的对用户在睡眠时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需要考虑用户自身的冷热感受。具体的可以通过用户来设置自己喜好的冷热感受状态,如可以通过控制空调器的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来设置,也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通过空调器的按键设置。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的触摸显示屏选择用户的冷热感受是喜欢偏凉、适中、或者偏暖的状态,如用户通过如图10所示手机APP界面选择这三种状态,当然也可以再增加几种状态供用户选择以使得选择的状态更加贴近用户喜好的冷热感状态。
通过实施例1获取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以及获取了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后,并结合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得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修正值B,其获取方式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将温度值Ta分为若干个区间,且位置信息不同时Ta的区间取值范围不同,再根据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表格,再基于不同表格的这些区间得到不同的修正值B,因为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用户的冷热感受不同,所以针对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的修正是不同的,所以针对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的修正是不同的,因此上述步骤S42中还可以结合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进行获得修正值。即,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中,还将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以根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所述温度值Ta以及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确定修正值B。具体地,制冷模式下,用户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与修正值B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Ta1(℃) | Ta1<21 | 21≤Ta1<22.5 | 22.5≤Ta1≤26 | 26<Ta1<27.5 | Ta1>27.5 |
Ta2(℃) | Ta2<20 | 20≤Ta2<22 | 22≤Ta2≤25.5 | 25.5<Ta2<27 | Ta2>27 |
偏凉B(℃) | 1.5 | 1 | 0 | -1 | -1.5 |
Ta1(℃) | Ta1<22 | 22≤Ta1<23.5 | 23≤Ta1≤27 | 27<Ta1<28.5 | Ta1>28.5 |
Ta2(℃) | Ta2<21 | 21≤Ta2<23 | 22.5≤Ta2≤26.5 | 26<Ta2<28 | Ta2>28 |
适中B(℃) | 1.5 | 1 | 0 | -1 | -1.5 |
Ta1(℃) | Ta1<23 | 23≤Ta1<24.5 | 24≤Ta1≤28 | 27<Ta1<29.5 | Ta1>29.5 |
Ta2(℃) | <22 | 22≤Ta2<24 | 23≤Ta2≤27.5 | 26<Ta2<28.5 | >28.5 |
偏暖B(℃) | 1.5 | 1 | 0 | -1 | -1.5 |
相对实施例1中制冷模式下获取修正值B,根据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再增加两个表格,以根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并通过检测Ta温度值的大小来获得修正值B。由上表可以得出,在用户的床的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当用户选择偏凉的冷热感状态时,在其得到的修正值B要比用户选择适中或偏暖的冷热感状态时的得到的修正值B低,例如当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用户选择偏凉的冷热感状态,当检测到的Ta温度值为22℃,查表可知温度Ta1所在区间对应修正值B为1℃,如果用户选择适中的冷热感状态时,查表可知温度Ta1所在区间对应修正值B为1℃,如果用户选择偏暖的冷热感状态时,查表可知温度Ta1所在区间对应修正值B为1.5℃。当然因为Ta1的取值区间和Ta2的取值区间存在一定的重合,针对同一个Ta温度值查表得到的修正值B会存在相同的情况,如果将区间分得越多,则针对同一个Ta温度值查表得到的修正值B会存在相同的情况越低,这样修正值B的获取也会更加准确。
制热模式下,用户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与修正值B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Ta1(℃) | Ta1<21 | 21≤Ta1<22 | 22≤Ta1≤26 | 26<Ta1<27 | Ta1>27 |
Ta2(℃) | Ta2<22 | 22≤Ta1<23 | 23≤Ta1≤27 | 27<Ta1<28 | Ta2>28 |
偏暖B(℃) | 1.5 | 1 | 0 | -1 | -1.5 |
Ta1(℃) | Ta1<19 | 19≤Ta1<20 | 20≤Ta1≤24 | 24<Ta1<25 | Ta1>25 |
Ta2(℃) | Ta2<20 | 20≤Ta1<21 | 21≤Ta1≤25 | 25<Ta1<26 | Ta2>26 |
偏暖B(℃) | 1.5 | 1 | 0 | -1 | -1.5 |
Ta1(℃) | Ta1<17 | 17≤Ta1<18 | 18≤Ta1≤22 | 22<Ta1<23 | Ta1>23 |
Ta2(℃) | Ta2<18 | 18≤Ta1<19 | 19≤Ta1≤23 | 23<Ta1<24 | Ta2>24 |
偏暖B(℃) | 1.5 | 1 | 0 | -1 | -1.5 |
同制冷模式下得到修正值B的原理描述,由上表可以看出,通常来说在用户的床的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当用户选择偏凉的冷热感状态时,在其得到的修正值B要比用户选择适中或偏暖的冷热感状态时的得到的修正值B高,例如当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用户选择偏凉的冷热感状态,当检测到的Ta温度值为20.5℃,查表可知温度Ta1所在区间对应修正值B为1.5℃,如果用户选择适中的冷热感状态时,查表可知温度Ta1所在区间对应修正值B为0℃,如果用户选择偏暖的冷热感状态时,Ta1区间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0℃。
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S311在步骤S31之后,当然也可以步骤S31之前,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和发明效果。
进一步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第二或者第三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除了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外,还可以结合其他的参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具体的参数包括修正值C、修正值D及修正值E。以下分别对该修正值的获取方式进行逐一描述。
(1)修正值C
本实施例中,修正值C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C。
具体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包括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质量状态信息,如刚入睡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睡醒状态,其睡眠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如通过用户佩戴的手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并结合手环的处理芯片计算或者判断得到,或者进一步结合手环中的光电式心率传感器测量用户的心率数据判断得到。通过上述步骤中获得的温度值Ta,结合睡眠状态信息确定修正值C时,可以根据温度值Ta的范围预先划分若干个区间,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值Ta判断归属哪个区间,然后根据所属的预设区间和睡眠状态信息确定修正值C。例如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表格处理:
Ta(℃) | Ta<21 | 21≤Ta<22.5 | 22.5≤Ta≤26 | 26<Ta<27.5 | Ta>27.5 |
浅睡C | 1 | 0.5 | 0 | 0 | -0.4 |
深睡C | 0.5 | 0.25 | 0 | -0.25 | -0.5 |
睡醒 | 0.3 | 0.2 | 0 | -0.3 | -0.7 |
上述表格中将温度值Ta的范围分为5个区间,再根据用户睡眠处于浅睡、深睡或者睡醒的状态信息对应每个区间有相应的修正值C,如当前检测到的温度值Ta为26℃,当前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则确定得到的修正值C是0,由以上表格可以得出,当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时,其修正值C要比处于深睡状态的大,当然由于温度值Ta的区间划分比较少,存在二者相等的情况,如果区间划分越多,则不相等的区间越多,如10个以上的区间,则浅睡时的修正值C比深睡时大的机会要多。
由于用户在不同的睡眠状态中的冷热感受不同,因此上述根据监测到用户的温度值Ta结合用户的睡眠状态获得的修正值C,体现了用户在睡眠不同阶段的冷热感的差异,因此结合修正值C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能够更加贴合用户在睡前期间的冷热感变化,进一步改善用户在睡眠期间的舒适性。
由于用户的睡眠状态改变时,会影响到用户的冷热感的改变,如果睡眠状态不变时不会影响冷热感状态的改变,因此只有在睡眠状态发生改变时修正值C才有效,如果睡眠状态不改变则修正值C无效,如检测到用户由刚入睡的状态变为浅睡时,此时检测温度值Ta为26℃,由上述表格查表得到此时修正值C为0,此时修正值C才有效,在入睡期间修正值C是无效的。
(2)修正值D
本实施例中,修正值D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具体的,人体的体温节律反映了人体在一天24小时内体温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体现了人体的活动状态,因此人体的睡眠状态也与体温变化有关系,如在刚入睡时体温要比熟睡状态高,醒来时的体温也比熟睡时的体温高,切存在一个固定的规律即体温节律,因此需要根据人体睡眠过程中的体温节律变化对睡眠过程中的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即需要获取用户的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相关的修正值D。具体的获取方式可根据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变化规律来计算或者查表,如通过查表方式根据用户睡眠的具体时间以小时为区间,根据人体体温节律获得修正值D如下:
睡眠实时时间 | 修正值D |
22:00-23:00 | 0.3 |
23:00-24:00 | 0.4 |
0:00-1:00 | 0.4 |
1:00-2:00 | 0.5 |
2:00-3:00 | 0.5 |
3:00-4:00 | 0.5 |
4:00-5:00 | 0.5 |
5:00-6:00 | 0.5 |
6:00-7:00 | 0.2 |
7:00-8:00 | -0.1 |
上述表格中,根据人体睡眠从入睡到睡醒过程中人体的体温节律变化,由于人体体温随着睡眠深度的加深体温变低,因此人体需要的舒适温度是随着睡眠深度的加深而升高的,因而修正值D的取值是随着睡眠深度的加深而升高。具体的如上表所示用户从22:00开始入睡,到1:00期间达到深睡状态,此时人体的体温逐渐变低,因而修正值D逐渐升高,从早上6:00到8:00逐渐睡醒阶段用于的体温逐渐升高,因而修正值D逐渐降低。
进一步的,获取用户的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相关的修正值D时,先获取用户类型参数,根据用户类型参数获取修正值D。因为不同类型的用户的体温节律也有小的差别,如儿童的体温比青少年高,青少年的体温要比老年人高,因此这些不同类型的用户人群的体温节律变化时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做分别处理,例如以儿童和青少年两种用户类型为例,其睡眠过程中的体温节律相关的修正值D如下:
由上表可以得知,儿童从入睡到深睡以及睡醒期间其修正值D要比青少年的低。
由于用户睡眠期间的体温节律变化不同,因此其体温节律的变化也体现了用户的冷热感受不同,因此通过体现用户在睡眠期间的体温节律变化的修正值D参数来结合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能够贴合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体温节律变化引起的冷热感变化,进一步改善用户在睡眠期间的舒适性。
(3)修正值E
本实施例中,修正值E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具体的,由于用户睡眠前的活动量的大小也影响到了用户睡眠过程中的冷热感状态,如用户白天活动比较多,出汗量大,则晚上睡觉时入睡阶段需要相对比较低的房间温度这样才能促进用户的睡眠,因此需要根据用户的活动量确定一个修正值参数以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具体的根据活动量的大小确定修正值E可以简单的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睡眠前的运动步数来确定,如将用户的运动步数多少分为预设的几个区间,对不同的预设区间在用户睡眠期间确定不同修正值E,如以下表所示:
以上表格中,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进入睡眠前的运动步数多少,分为不同的几个预设区间,然后根据不同的预设区间确定在用户睡眠期间的修正值E大小。从以上表格可以得出,当用户的活动量越大时,其修正值E的有效时间越长,当所述活动量越小,则通过修正值E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有效时间越短,如当用户的运动步数为5000时,落入3000<S≤6000预设区间,在用户进入睡眠的前1个小时修正值E有效,后面的睡眠时间无效,当用户的运动步数为8000时,落入6000<S≤12000预设区间,在用户进入睡眠的前两个小时修正值E有效,后面的睡眠时间无效。
进一步的,根据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前,还可以获取用户类型参数,根据用户类型参数和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因为不同类型的用户在相同活动量的大小情况下,对用户睡眠的冷热感受影响也有差别,因此可以进一步考虑用户类型参数。如老年人和青年在白天相同的活动量情况下,老年人晚上睡眠的体力恢复要比青年人慢,老年人晚上睡眠需要的温度比青年人相对高一点,因此二者的修正值E有所不同。
具体的如果上述表格为针对老年人的修正值E,则针对青年人的修正值E可以参考以下表格获取:
由以上表格可以得出,青年人的修正值E的绝对值要比老年人的高,但是青年人的修正值E的有效时间比老年人的短。
由于修正值E进一步体现了用户睡眠前的活动量大小引起的用户睡眠时的冷热感受的不同,因此结合修正值C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能够更加贴合用户在睡前期间的冷热感变化,进一步改善用户在睡眠期间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修正值C、D、E在第二或者第三实施例中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可以结合修正值C、修正值D及修正值E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一起进行修正。例如,仅单独结合修正值C参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具体如下: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C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仅单独结合修正值D参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具体如下: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仅单独结合修正值E参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具体如下: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以修正值C和修正值D这两个参数结合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具体如下: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以修正值C和修正值E这两个参数结合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具体如下: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以修正值D和修正值E这两个参数结合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具体如下: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以修正值C、修正值D和修正值E这两个参数结合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具体如下: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通过上述修正参数的中的多个结合对设定温度值修正值时,要比结合单个对设定温度值的修正更加准确,更加结合用户在睡前期间的冷热感受。
参照图11,图11为本发明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4,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步骤S35,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步骤S36,根据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步骤S37,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本实施例为上述第四实施例中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时,再同时结合修正值D及修正值E参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具体应用实施例。
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了用户在进入睡眠的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值Tb以及用户在睡眠过程中检测到的温度值Ta后,可以利用二者的差值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修正:TS(n)=TS(n-1)+Tb-Ta+A+B+D+E,其中TS(n)为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TS(n-1)为当前的设定温度值。由于用户的皮肤温度或者附近的环境温度在用户睡眠过程中是变化的,与用户的冷热感受很大,所以通过在用户刚进入睡眠的一个预设时间如1小时内检测的一个参考值Tb,利用在整个睡眠期间检测值Ta,通过二者的差值就能反映用户在睡眠过程中跟刚开始入睡时的差异,此差异体现了用户的冷热感受,且修正值E进一步体现了用户睡眠前的活动量大小引起的用户睡眠时的冷热感受的不同,再结合通过用户床相对空调器出风口的位置获得的修正值B,而修正值D体现了用户体温节律变化引起的冷热感受的不同,修正值E进一步体现了用户睡眠前的活动量大小引起的用户睡眠时的冷热感受的不同,通过Tb-Ta+A+B+D+E来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以此解决由于空调器在睡眠过程中由于设定温度值的调整没有顾及用户的冷热感受给用户带来的不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温度值,如果睡眠过程中用户不手动调整,则此设定温度是固定不变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值Tb-Ta+A+B+D+E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设定温度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12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个固定温度值,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一直保持不变,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Tb-Ta+A+B+D+E通过上述公式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后相对原来用户进入睡眠时的固定设定温度发生变化的部分。例如,用户的床是位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正面,用户在晚上准备睡觉(即22:00)开启空调器睡眠功能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设置空调器设置制冷模式设定温度26℃,且用户将手环放置在床边。Tb为在22:00-22:30之间的前半个小时内用户的手环检测到的用户附近环境温度,在23: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和Tb相等,预设值A为0,修正值D根据本发明控制方法第6实施例的第一个表格在22:00-23:00睡眠时间内查表为0.3,Ta温度值为26℃通过确定修正值B的表格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0,由于用户白天活动了8000步,根据第七实施例中确定修正值E的第一个表格查表,对应表格中的睡眠相对时间0<T≤1得到修正值E为-0.5,根据上述公式,Tb-Ta+A+B+D+E=0.3-0.5=-0.2,因此此刻修正后的设定温度TS=26-0.2=25.3,因此将设定温度调整为25.3℃。在24: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升高变为26.4℃,导致Tb和Ta差值Tb-Ta变成负值即Tb-Ta=-0.4,预设值A为0.5,修正值D查表为0.4发生改变,温度值Ta升高也导致修正值B减小查表得到-1,修正值E查表为-0.5,根据公式Tb-Ta+A+B+D+E=-0.4+0.5-1+0.4-0.5=-1,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5.3-1=24.3,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4.3℃。此后在1: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下降为25.8℃,此时Ta和Tb差值Tb-Ta=0.2,预设值A为1,预设值D查表为0.4,温度值Ta下降也导致修正值B增大查表得到0,修正值E查表为0,根据公式Tb-Ta+A+B+D+E=0.2+1+0.4=1.6,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4.3+1.6=25.9,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5.9℃,以此类推则可以获得其他虚线部分的设定温度修正值。经过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可以通过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本实施例中,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睡眠温度曲线,在用户睡眠期间此设定温度值是随用户预设的睡眠时间变化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Tb-Ta+A+B+D+E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睡眠温度曲线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13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条睡眠温度曲线如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来设定,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是根据用户的入睡、中间睡眠、退出睡眠三个阶段发生变化,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Tb-Ta+A+B+D+E通过上述公式对上述设定温度曲线进行修正后发生变化的温度部分,其具体根据Tb-Ta+A+B+D+E的修正与图15的情况相同,不在赘述。经过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中的设定温度值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或者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查看,或者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对设定温度的修正可以是实时修正,即当修正值B发生变化了就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或者以预设值A的间隔调整时间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或者为修正值D根据体温节律获取的时间间隔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或者确定修正值E的间隔时间,如上述描述中在23:00、24:00和1:00修正值B发送了改变时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或者根据上述表格中修正值D的获取区间的间隔每个1小时修正一次。这样做到当预设值A、修正值B、修正值D、修正值E发生改变时都能及时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
参照图14,图14为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值Tb获取模块10,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用户的温度值Tb;
温度值Ta检测模块20,检测所述预设时间后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其中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为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
修正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控制模块40,用于根据修正后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
用户在开启空调器的睡眠功能后,在刚开始的一个预设时间检测用户的温度值Tb,此处的温度值Tb是用户开始进入睡眠一个预设时间内的检测温度值,如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20-100分钟,在用户开启空调器的睡眠功能后,在开始的20-100分钟内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温度值。此温度值可以是在此预设时间内选择其中一个时间点获取的一个值,也可以是在此预设时间内获取的多个值再进行数值处理得到的一个值,如将这些多个值求和取平均值最后得到的一个值。
可穿戴设备可以是手环、智能手表以及医疗用的可以佩戴或者穿戴在用户的肢体上的设备,其可穿戴设备内部具有温度传感器。当用户佩戴时,可以通过佩戴的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的皮肤温度值,即利用手环的温度检测功能通过手环与皮肤接触检测用户手腕处的皮肤温度。当用户不佩戴时,放在用户附近可以检测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例如,用户晚上将手环放在床边检测用户周围附近的环境温度值。此处提到的检测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是指可穿戴设备离用户比较近,跟用户处在同一个环境空间内,如可穿戴设备和用户同处在一个房间且离用户较近如距离用户在1米以内的范围。
通过识别用户是否配戴可穿戴设备可判断出可穿戴设备检测的是用户的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以可穿戴设备为手环为例,通过手环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值与手环预设的特征值是否一致,再结合手环是否检测到心率值可判断出用户是否佩戴手环;或者通过手环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的范围是否符合人体皮肤温度相关的特征值也可以判断出用户是否佩戴手环。检测到用户是否佩戴可穿戴设备后,如果识别为用户未佩戴,即可判断得到此时可穿戴设备检测的是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如果识别为佩戴,可穿戴设备只包含一个检测用户皮肤温度的传感器,则此时可以确定可穿戴设备检测的是用户的皮肤温度值,或者穿戴设备只包含一个检测环境温度的传感器,则此时可以确定可穿戴设备检测的是用户附件的环境温度值;如果可穿戴设备包含2个或者2个以上的传感器,则可优先获取检测用户皮肤温度的传感器温度值,因为利用用户皮肤温度值与用户关系更紧密,需要优先获取此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值。
为了检测温度值数据的准确,对检测到的温度值的取值设置了一个上下限范围,具体为:
当用户没有佩戴可穿戴设备时,此时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是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给定的范围是N1≤Tb≤N2,即当检测到温度值Tb<N1,取Tb=N1;当检测到的所述温度值Tb>N2,取Tb=N2,其他情况下Tb和检测到的温度值相同。
当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时,此时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是用户的皮肤温度值,给定的范围是N3≤Tb≤N4,即当检测到温度值Tb<N3,取Tb=N3,当检测到的所述温度值Tb>N4,取Tb=N4,其他情况下Tb和检测到的温度值相同。
因为用户的皮肤温度在正常情况下要比周围环境温度高,所以这两个范围值是不同的,且用户佩戴可穿戴设备限定的范围要比不佩戴限定的范围高,即N1<N3,N2<N4。例如:在空调器开启制冷模式下,用户通过佩戴手环时,检测到皮肤温度范围可以是28℃≤Tb≤34℃,用户不佩戴手环,手环放在用户附近时,检测到的用户周围附近的环境温度范围可以是22℃≤Tb≤26℃。
在温度值Tb获取模块获取用户在开始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值Tb后,在用户睡眠的后续时间内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的温度值做为Ta,跟Tb的获取原理相同,此温度值也是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温度值的检测可以是在睡眠阶段内连续实时检测,此时各个时间点是连续的;也可是每间隔一个比较短的预设时间如10分钟检测一次,或者每间隔一个比较短的预设时间如10分钟内连续检测再进行处理如取平均值得到一个值,此时各个时间点是不连续的。
利用温度值Tb获取模块以及温度值Ta检测模块,可穿戴设备检测到了用户在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值Tb以及后续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后,可以利用二者的差值对空调器设定温度即运行温度进行修正,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修正:TS(n)=TS(n-1)+Tb-Ta,其中TS(n)为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TS(n-1)为当前的设定温度值,由于用户的皮肤温度或者附近的环境温度在用户睡眠过程中是变化的,与用户的冷热感受很大,所以通过在用户刚进入睡眠的一个预设时间如1小时内检测的一个参考值Tb,利用在整个睡眠期间检测值Ta,通过二者的差值就能反映用户在睡眠过程中跟刚开始入睡时的差异,此差异体现了用户的冷热感受,利用此差异来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自动修正,以此解决由于空调器在睡眠过程中由于用户自己手动调整设定温度不适合用户自身的冷热感受引起的不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温度值,如果睡眠过程中用户不手动调整,则此设定温度是固定不变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Tb-Ta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设定温度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个固定温度值,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一直保持不变,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Tb-Ta通过上述公式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后相对原来用户进入睡眠时的固定设定温度发生变化的部分。例如,用户在晚上准备睡觉(即22:00)开启空调器睡眠功能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设置空调器制冷模式设定温度26℃,且用户将手环放置在床边。Tb为在22:00-22:30之间的前半个小时内用户的手环检测到的用户附近环境温度,在23: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和Tb相等,根据上述公式,二者的差值为零,因此此段时间内不用对设定温度TS进行修正,TS保持不变。在24: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升高,导致Ta和Tb差值Tb-Ta变成负值即Tb-Ta=-0.4,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6-0.4=25.6,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5.6℃。此后在1: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下降,此时Ta和Tb差值Tb-Ta=0.2,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5.6+0.2=25.8,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5.8℃,以此类推则可以获得其他虚线部分的设定温度修正值。经过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可以通过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本实施例中,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睡眠温度曲线,在用户睡眠期间此设定温度值是随用户预设的睡眠时间变化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Tb-Ta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睡眠温度曲线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3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条睡眠温度曲线如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来设定,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是根据用户的入睡、中间睡眠、退出睡眠三个阶段发生变化,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Tb-Ta通过上述公式对上述设定温度曲线进行修正后发生变化的温度部分,其具体根据Tb-Ta的修正与图2的情况相同,不在赘述。经过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中的设定温度值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或者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查看,或者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对设定温度的修正可以是实时修正,即当Tb-Ta的差值发生变化了就即时改变设定温度,也可以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如本实施例中间隔1小时调整一次,这样能避免Tb-Ta的差值变化频繁时给TS带来过大的波动影响用户的舒适性。
控制模块40根据修正后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
通过修正模块获取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后,对变频空调器而言,此时需要结合通过空调器检测的室内环境温度T1值的变化情况以及室内环境温度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变化情况获得压缩机运行频率的需要的变化量,并根据此变化量计算得到压缩机下一步需要运行的频率值,此方案相对以往的单纯根据设定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更加能贴合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以此控制压缩机运行后获得的室内环境温度变化更加快速的跟随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用户睡眠时的舒适性要求。
具体的控制规则如下:
空调器实时检测环境温度值,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得到室内环境温度值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变化情况,且根据前一次室内环境温度值与前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获得室内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这两个变化情况即两个差值的大小获得压缩机频率的变化量,其获得过程可以通过公式计算或者利用查表的方法的得到,例如在制冷模式下以查表的方法得到压缩机的一部分频率变化量ΔF(Hz)如下:
上述表格中T1(n)-TS(n)表示当前室内温度值T1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单位℃),T1(n-1)-T1(n)表示前一次室内环境温度值与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单位℃),通过二者差值的不同对应到不同的压缩机频率变化量ΔF,相对以往压缩机频率控制仅根据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值的变化情况,增加了室内环境温度的前后变化情况来综合得到压缩机的频率变化量,以此得到的压缩机频率调节量更加准确。
根据压缩机频率变化量ΔF得到压缩机下一步需要运行的频率F值,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如F(n)=F(n-1)+ΔF得到,其中F(n)为下一步压缩机运行频率值,F(n-1)为当前压缩机运行频率值,或者也可以结合压缩机运行频率的前后变化情况来计算得到,如F(n)=ΔF×K+min(F(n-2),F(n-1)),其中F(n-2)为前一次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值,min(F(n-2),F(n-1)表示取前一次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当前压缩机运行频率值中的小的一个,K为ΔF的修正系数,需要通过前期实验确定,此种方案计算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考虑了其前后变化情况,以此得到的压缩机频率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对具体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的应用场景而言,其各个模块在应用设备中的设置如下:
如图15所示的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应用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4、移动终端设备3、路由器2、空调器1组成,其中可穿戴设备4如手环通过蓝牙与移动终端设备3如手机建立通讯连接,移动终端设备3中间利用路由器2通过WIFI与空调器1建立通讯连接,此连接关系为目前家庭常用的设备基于手环与空调器建立通讯的连接关系图。
图16与图15不同的是移动终端设备3直接通过WIFI与空调器1建立通讯连接,不需要路由器2。可穿戴设备4检测用户体表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因此温度值Ta检测模块和温度值Tb检测模块都设置于可穿戴设备4内。可穿戴设备4将检测用户体表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发送至移动终端设备3,移动终端设备3上安装有空调器1的控制APP软件,用户可通过APP软件控制空调器1,在用户通过APP软件控制空调器1时开启了睡眠功能后,其APP软件根据收到的用户体表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发送至空调器1,空调器1根据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控制压缩机负载的运行,因此修正模块设置于移动终端设备3内,控制模块设置于空调器1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并基于上述检测的温度值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用户的温度值Tb以及后续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以及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最后基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由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体现了用户在睡眠期间的冷热感受,因此能够根据用户自身冷热感受来自动调整用户设定的温度值,改善了用户睡眠过程中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基于上述空调器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位置信息获取模块50和修正值B获取模块60,
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模块50,用于获取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
所述修正值B获取模块60,用于根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B;
所述修正模块30还用于,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用户在睡眠时床处于房间内不同位置时,空调器的送风会对用户的冷热感受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图5所示,空调器1的导风板2制冷或者制热运行时产生送风区域C,用户3的床4位于房间内的不同位置如A位置或B位置时,空调器的制冷制热会对用户的冷热感受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制冷为例,B位置靠近正对空调器1的位置,即靠近空调器1的送风区域C位置;而A位置偏离空调器1的位置,即偏离空调器1的送风区域C位置。当用户的床3位于B位置时,用户睡眠时由于是针对空调器的送风口,因此感受到的凉爽程度要比在A位置要大,即用户处于B位置时偏凉的冷热感受要比A位置大;同理在制热模式下,用户处于B位置时偏暖的冷热感受要比A位置大。因此用户睡眠前可以设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如是针对空调器出风口还是偏离空调器出风口两种状态值,进一步的,也可以设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角度信息,如图中线L1和线L2之间的夹角θ,其中线L1为垂直于空调器所在墙面的空调器的中心线,线L2为空调器导风板2的中心点与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一端的中心点的连线,通过θ的大小能更准确的获取床相对空调器出风口的位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可以通过控制空调器的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来设置,也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通过空调器的按键设置,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的触摸显示屏选择用户的床是靠近空调器出风口或者远离空调器出风口,如用户通过如图6所示手机APP界面选择床的位置是否对着空调器风口。当然,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空调器自身的红外传感器等获取,即通过红外传感器扫描房屋内床所在的位置并通过算法判断该床的位置是靠近空调器出风口还是远离空调器出风口,如用户通过如图6所示手机APP界面选择床的位置是否对着空调器风口。
获取了用户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并结合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得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修正值B,其获取方式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将温度值Ta分为若干个区间,且位置信息不同时Ta的区间取值范围不同,再基于这些区间得到不同的修正值B,因为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用户的冷热感受不同,所以针对制冷和制热模式下的修正是不同的,因此上述步骤S34中还可以结合空调的当前运行模式进行获得修正值。即,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中,还将获取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以根据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所述温度值Ta以及空调器的当前运行模式确定修正值B。具体地,制冷模式下,用户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与修正值B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Ta1(℃) | Ta1<21 | 21≤Ta1<22.5 | 22.5≤Ta1≤26 | 26<Ta1<27.5 | Ta1>27.5 |
Ta2(℃) | Ta2<20 | 20≤Ta2<22 | 22≤Ta2≤25.5 | 25.5<Ta2<27 | Ta2>27 |
B(℃) | 1.5 | 1 | 0 | -1 | -1.5 |
其中Ta1表示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温度值的取值区间,Ta2表示用户的床处于偏离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温度值的取值区间,B为当检测到的Ta温度值落入不同的取值区间时得到的修正值B。由上表可以得出,当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通常情况下,其得到的修正值B要比用户的床处于偏离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的得到的修正值B高,例如当检测到的Ta温度值为22℃,如果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1区间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1℃,如果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2区间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0℃。当然因为Ta1的取值区间和Ta2的取值区间存在一定的重合,针对同一个Ta温度值查表得到的修正值B会存在相同的情况,如果将区间分得越多,则针对同一个Ta温度值查表得到的修正值B会存在相同的情况越低,这样修正值B的获取也会更加准确。
制热模式下,用户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Ta与修正值B的映射关系如下表所示:
Ta1(℃) | Ta1<21 | 21≤Ta1<22 | 22≤Ta1≤26 | 26<Ta1<27 | Ta1>27 |
Ta2(℃) | Ta2<22 | 22≤Ta2<23 | 23≤Ta2≤27 | 27<Ta2<28 | Ta2>28 |
B(℃) | 1.5 | 1 | 0 | -1 | -1.5 |
同制冷模式下得到修正值B的原理描述,由上表可以看出,当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通常情况下,其得到的修正值B要比用户的床处于偏离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的得到的修正值B低,例如当检测到的Ta温度值为22℃,如果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1区间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0℃,如果用户的床处于正对空调器出风口位置时,Ta2区间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1℃。
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通过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设定温度值修正的基础上,增加预设值A和修正值B对设定温度的修正。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修正:TS(n)=TS(n-1)+Tb-Ta+A+B,其中TS(n)为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TS(n-1)为当前的设定温度值。由于用户的皮肤温度或者附近的环境温度在用户睡眠过程中是变化的,与用户的冷热感受很大,所以通过在用户刚进入睡眠的一个预设时间如1小时内检测的一个参考值Tb,利用在整个睡眠期间检测值Ta,通过二者的差值就能反映用户在睡眠过程中跟刚开始入睡时的差异,此差异体现了用户的冷热感受,而预设值A随用户在睡眠期间的时间不同而调整,其取值的大小依据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舒适温度变化要求,再结合通过用户床相对空调器出风口的位置获得的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来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以此解决由于空调器在睡眠过程中由于设定温度值的调整没有顾及用户的冷热感受给用户带来的不舒适感。
具体的在制冷模式下,根据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预设值A为正数值,随着用户睡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具体预设值A可以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如每隔半小时或者1小时修正一次,例如预设值A每隔1小时通过以下表格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
在制热模式下,根据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体温变化情况,预设值A为负数值,随着用户睡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同制冷模式预设值A可以间隔一个预设时间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如每隔半小时或者1小时修正一次,例如预设值A每隔1小时通过以下表格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
通过上述表格结合公式TS(n)=TS(n-1)+Tb-Ta+A对用户在制热模式下睡眠期间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了修正。
结合上述制冷和制热模式下预设值A在睡眠期间的变化情况可知,预设值A的大小随用户的睡眠时间发生变化,具体的可以将用户的睡眠分为连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预设值A的绝对值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增,第二阶段预设值A的绝对值大小保持不变,第三阶段预设值A的绝对值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递减,如制冷模式下预设值A在相对睡眠进入时间的0-4小时其绝对值是增加的,在4-7小时其绝对值保持不变的,在7小时以后其绝对值保持递减。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温度值,如果睡眠过程中用户不手动调整,则此设定温度是固定不变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Tb-Ta+B+A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设定温度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7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个固定温度值,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一直保持不变,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Tb-Ta+B+A通过上述公式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后相对原来用户进入睡眠时的固定设定温度发生变化的部分。例如,用户的床是位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正面,用户在晚上准备睡觉(即22:00)开启空调器睡眠功能并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设置空调器设置制冷模式设定温度26℃,且用户将手环放置在床边。Tb为在22:00-22:30之间的前半个小时内用户的手环检测到的用户附近环境温度,在23: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和Tb相等,Ta温度值为26℃通过制冷模式下Ta与修正值B的映射关系表得到修正值B为0,此时根据上表得到预设值A也为0,因此根据上述公式,Tb-Ta+B+A为零,此段时间内不用对设定温度TS进行修正,TS保持不变;在24: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升高变为26.4℃,导致Ta和Tb差值Tb-Ta变成负值即Tb-Ta=-0.4,预设值A查表为0.5,温度值Ta升高也导致修正值B下降通过上述查表得到-1,根据公式Tb-Ta+A+B=-0.4+0.5-1=-0.9,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6-0.9=25.1,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5.1℃;此后在1: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下降变为25.8℃,此时Ta和Tb差值Tb-Ta=0.2,预设值A查表为1,温度值Ta下降也导致修正值B增大通过上述查表得到0,根据公式Tb-Ta+A+B=0.2+1=1.2,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5.1+1.2=26.3,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6.3℃,以此类推则可以获得其他虚线部分的设定温度修正值。经过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可以通过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本实施例中,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睡眠温度曲线,在用户睡眠期间此设定温度值是随用户预设的睡眠时间变化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Tb-Ta+B+A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睡眠温度曲线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8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条睡眠温度曲线如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来设定,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是根据用户的入睡、中间睡眠、退出睡眠三个阶段发生变化,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Tb-Ta+B+A通过上述公式对上述设定温度曲线进行修正后发生变化的温度部分,其具体根据Tb-Ta+B+A的修正与图7的情况相同,不再赘述。经过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中的设定温度值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或者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查看,或者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对设定温度的修正可以是实时修正,即当修正值B发生变化了就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或者是预设值A的间隔调整时间修正设定温度值,这样做到修正值B发生改变或者预设值A调整时即使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进一步的,基于本发明装置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基于上述本发明装置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修正模块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外,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模块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具体的参数包括修正值C、修正值D及修正值E。以下分别对该修正值的获取方式进行逐一描述。
(1)修正值C
本实施例中,修正值C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C。
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包括用户在睡眠过程中的质量状态信息,如刚入睡状态、浅睡状态、深睡状态、睡醒状态,其睡眠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如通过用户佩戴的手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并结合手环的处理芯片计算或者判断得到,或者进一步结合手环中的光电式心率传感器测量用户的心率数据判断得到。通过上述步骤中获得的温度值Ta,结合睡眠状态信息确定修正值C时,可以根据温度值Ta的范围预先划分若干个区间,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值Ta判断归属哪个区间,然后根据所属的预设区间和睡眠状态信息确定修正值C。例如具体可以参考以下表格处理:
Ta(℃) | Ta<21 | 21≤Ta<22.5 | 22.5≤Ta≤26 | 26<Ta<27.5 | Ta>27.5 |
浅睡C | 1 | 0.5 | 0 | 0 | -0.4 |
深睡C | 0.5 | 0.25 | 0 | -0.25 | -0.5 |
睡醒 | 0.3 | 0.2 | 0 | -0.3 | -0.7 |
上述表格中将温度值Ta的范围分为5个区间,再根据用户睡眠处于浅睡、深睡或者睡醒的状态信息对应每个区间有相应的修正值C,如当前检测到的温度值Ta为26℃,当前用户处于浅睡状态,则确定得到的修正值C是0,由以上表格可以得出,当用户处于浅睡状态时,其修正值C要比处于深睡状态的大,当然由于温度值Ta的区间划分比较少,存在二者相等的情况,如果区间划分越多,则不相等的区间越多,如10个以上的区间,则浅睡时的修正值C比深睡时大的机会要多。
由于用户在不同的睡眠状态中的冷热感受不同,因此上述根据监测到用户的温度值Ta结合用户的睡眠状态获得的修正值C,体现了用户在睡眠不同阶段的冷热感的差异,因此结合修正值C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能够更加贴合用户在睡前期间的冷热感变化,进一步改善用户在睡眠期间的舒适性。
由于用户的睡眠状态改变时,会影响到用户的冷热感的改变,如果睡眠状态不变时不会影响冷热感状态的改变,因此只有在睡眠状态发生改变时修正值C才有效,如果睡眠状态不改变则修正值C无效,如检测到用户由刚入睡的状态变为浅睡时,此时检测温度值Ta为26℃,由上述表格查表得到此时修正值C为0,此时修正值C才有效,在入睡期间修正值C是无效的。
(2)修正值D
本实施例中,修正值D可通过如下方式获取:
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人体的体温节律反映了人体在一天24小时内体温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体现了人体的活动状态,因此人体的睡眠状态也与体温变化有关系,如在刚入睡时体温要比熟睡状态高,醒来时的体温也比熟睡时的体温高,切存在一个固定的规律即体温节律,因此需要根据人体睡眠过程中的体温节律变化对睡眠过程中的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即需要获取用户的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相关的修正值D。具体的获取方式可根据人体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变化规律来计算或者查表,如通过查表方式根据用户睡眠的具体时间以小时为区间,根据人体体温节律获得修正值D如下:
睡眠实时时间 | 修正值D |
22:00-23:00 | 0.3 |
23:00-24:00 | 0.4 |
0:00-1:00 | 0.4 |
1:00-2:00 | 0.5 |
2:00-3:00 | 0.5 |
3:00-4:00 | 0.5 |
4:00-5:00 | 0.5 |
5:00-6:00 | 0.5 |
6:00-7:00 | 0.2 |
7:00-8:00 | -0.1 |
上述表格中,根据人体睡眠从入睡到睡醒过程中人体的体温节律变化,由于人体体温随着睡眠深度的加深体温变低,因此人体需要的舒适温度是随着睡眠深度的加深而升高的,因而修正值D的取值是随着睡眠深度的加深而升高。具体的如上表所示用户从22:00开始入睡,到1:00期间达到深睡状态,此时人体的体温逐渐变低,因而修正值D逐渐升高,从早上6:00到8:00逐渐睡醒阶段用于的体温逐渐升高,因而修正值D逐渐降低。
进一步的,获取用户的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相关的修正值D时,先获取用户类型参数,根据用户类型参数获取修正值D。因为不同类型的用户的体温节律也有小的差别,如儿童的体温比青少年高,青少年的体温要比老年人高,因此这些不同类型的用户人群的体温节律变化时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做分别处理,例如以儿童和青少年两种用户类型为例,其睡眠过程中的体温节律相关的修正值D如下:
由上表可以得知,儿童从入睡到深睡以及睡醒期间其修正值D要比青少年的低。
由于用户睡眠期间的体温节律变化不同,因此其体温节律的变化也体现了用户的冷热感受不同,因此通过体现用户在睡眠期间的体温节律变化的修正值D参数来结合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能够贴合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体温节律变化引起的冷热感变化,进一步改善用户在睡眠期间的舒适性。
(3)修正值E
本实施例中,修正值E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由于用户睡眠前的活动量的大小也影响到了用户睡眠过程中的冷热感状态,如用户白天活动比较多,出汗量大,则晚上睡觉时入睡阶段需要相对比较低的房间温度这样才能促进用户的睡眠,因此需要根据用户的活动量确定一个修正值参数以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具体的根据活动量的大小确定修正值E可以简单的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睡眠前的运动步数来确定,如将用户的运动步数多少分为预设的几个区间,对不同的预设区间在用户睡眠期间确定不同修正值E,如以下表所示:
以上表格中,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进入睡眠前的运动步数多少,分为不同的几个预设区间,然后根据不同的预设区间确定在用户睡眠期间的修正值E大小。从以上表格可以得出,当用户的活动量越大时,其修正值E的有效时间越长,当所述活动量越小,则通过修正值E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有效时间越短,如当用户的运动步数为5000时,落入3000<S≤6000预设区间,在用户进入睡眠的前1个小时修正值E有效,后面的睡眠时间无效,当用户的运动步数为8000时,落入6000<S≤12000预设区间,在用户进入睡眠的前两个小时修正值E有效,后面的睡眠时间无效。
进一步的,根据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前,还可以获取用户类型参数,根据用户类型参数和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因为不同类型的用户在相同活动量的大小情况下,对用户睡眠的冷热感受影响也有差别,因此可以进一步考虑用户类型参数。如老年人和青年在白天相同的活动量情况下,老年人晚上睡眠的体力恢复要比青年人慢,老年人晚上睡眠需要的温度比青年人相对高一点,因此二者的修正值E有所不同。
具体的如果上述表格为针对老年人的修正值E,则针对青年人的修正值E可以参考以下表格获取:
由以上表格可以得出,青年人的修正值E的绝对值要比老年人的高,但是青年人的修正值E的有效时间比老年人的短。
由于修正值E进一步体现了用户睡眠前的活动量大小引起的用户睡眠时的冷热感受的不同,因此结合修正值C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能够更加贴合用户在睡前期间的冷热感变化,进一步改善用户在睡眠期间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修正值C、D、E,在第二实施例中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可以结合修正值C、修正值D及修正值E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一起进行修正。例如,仅结合修正值C参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修正模块还用于: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C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单独结合修正值D参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修正模块还用于: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单独结合修正值E参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修正模块还用于: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以修正值C和修正值D这两个参数结合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修正模块还用于: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以修正值C和修正值E这两个参数结合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修正模块还用于: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以修正值D和修正值E这两个参数结合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修正模块还用于: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或者,以修正值C、修正值D和修正值E这两个参数结合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时,修正模块还用于:
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通过上述修正参数的中的多个结合对设定温度值修正值时,要比结合单个对设定温度值的修正更加准确,更加结合用户在睡前期间的冷热感受。
进一步的,参照图18,图18为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的第四实施例,基于上述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修正值D获取模块70,用于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活动量获取模块80,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修正E获取模块90,用于根据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所述修正模块30还用于,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本实施例为上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中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时,再同时结合修正值D及修正值E参数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的具体应用实施例。
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了用户在进入睡眠的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值Tb以及用户在睡眠过程中检测到的温度值Ta后,可以利用二者的差值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修正:TS(n)=TS(n-1)+Tb-Ta+A+B+D+E,其中TS(n)为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TS(n-1)为当前的设定温度值。由于用户的皮肤温度或者附近的环境温度在用户睡眠过程中是变化的,与用户的冷热感受很大,所以通过在用户刚进入睡眠的一个预设时间如1小时内检测的一个参考值Tb,利用在整个睡眠期间检测值Ta,通过二者的差值就能反映用户在睡眠过程中跟刚开始入睡时的差异,此差异体现了用户的冷热感受,且修正值E进一步体现了用户睡眠前的活动量大小引起的用户睡眠时的冷热感受的不同,再结合通过用户床相对空调器出风口的位置获得的修正值B,而修正值D体现了用户体温节律变化引起的冷热感受的不同,修正值E进一步体现了用户睡眠前的活动量大小引起的用户睡眠时的冷热感受的不同,通过Tb-Ta+A+B+D+E来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进行修正,以此解决由于空调器在睡眠过程中由于设定温度值的调整没有顾及用户的冷热感受给用户带来的不舒适感。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温度值,如果睡眠过程中用户不手动调整,则此设定温度是固定不变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值Tb-Ta+A+B+D+E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设定温度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12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个固定温度值,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一直保持不变,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Tb-Ta+A+B+D+E通过上述公式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后相对原来用户进入睡眠时的固定设定温度发生变化的部分。例如,用户的床是位于空调器出风口的正面,用户在晚上准备睡觉(即22:00)开启空调器睡眠功能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设置空调器设置制冷模式设定温度26℃,且用户将手环放置在床边。Tb为在22:00-22:30之间的前半个小时内用户的手环检测到的用户附近环境温度,在23: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和Tb相等,预设值A为0,修正值D根据本发明控制方法第6实施例的第一个表格在22:00-23:00睡眠时间内查表为0.3,Ta温度值为26℃通过确定修正值B的表格查表得到修正值B为0,由于用户白天活动了8000步,根据第七实施例中确定修正值E的第一个表格查表,对应表格中的睡眠相对时间0<T≤1得到修正值E为-0.5,根据上述公式,Tb-Ta+A+B+D+E=0.3-0.5=-0.2,因此此刻修正后的设定温度TS=26-0.2=25.3,因此将设定温度调整为25.3℃。在24: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升高变为26.4℃,导致Tb和Ta差值Tb-Ta变成负值即Tb-Ta=-0.4,预设值A为0.5,修正值D查表为0.4发生改变,温度值Ta升高也导致修正值B减小查表得到-1,修正值E查表为-0.5,根据公式Tb-Ta+A+B+D+E=-0.4+0.5-1+0.4-0.5=-1,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5.3-1=24.3,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4.3℃。此后在1:00时刻手环检测的用户睡眠期间的附近环境温度值Ta下降为25.8℃,此时Ta和Tb差值Tb-Ta=0.2,预设值A为1,预设值D查表为0.4,温度值Ta下降也导致修正值B增大查表得到0,修正值E查表为0,根据公式Tb-Ta+A+B+D+E=0.2+1+0.4=1.6,通过上述公式可知设定温度TS=24.3+1.6=25.9,因此将设定温度修正为25.9℃,以此类推则可以获得其他虚线部分的设定温度修正值。经过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可以通过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本实施例中,当前的设定温度值TS(n-1)可以是用户在进入睡眠前的设定睡眠温度曲线,在用户睡眠期间此设定温度值是随用户预设的睡眠时间变化的,经过睡眠过程中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Tb-Ta+A+B+D+E对其进行修正,使得用户的睡眠温度曲线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变化。如图13所示,实线为用户在睡眠前设定的一条睡眠温度曲线如通过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设备来设定,此温度值在用户睡眠过程中直到睡眠结束是根据用户的入睡、中间睡眠、退出睡眠三个阶段发生变化,虚线为基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B、预设值A、修正值D和修正值E的和Tb-Ta+A+B+D+E通过上述公式对上述设定温度曲线进行修正后发生变化的温度部分,其具体根据Tb-Ta+A+B+D+E的修正与图15的情况相同,不在赘述。经过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中的设定温度值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或者空调器的显示部分查看,或者修正后的睡眠温度曲线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查看。
需要说明的是对设定温度的修正可以是实时修正,即当修正值B发生变化了就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或者以预设值A的间隔调整时间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或者为修正值D根据体温节律获取的时间间隔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或者确定修正值E的间隔时间,如上述描述中在23:00、24:00和1:00修正值B发送了改变时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或者根据上述表格中修正值D的获取区间的间隔每个1小时修正一次。这样做到当预设值A、修正值B、修正值D、修正值E发生改变时都能及时对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
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包括风机、室内电控板、室内换热器这些基本组成部件,室外机包括风机、压缩机、室外电控板、室外换热器这些基本组成部件,其中室内电控板上除了包括实现空调器室内机的常规电控功能的控制装置外,还包括上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或者上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独立设置于空调器的一个电控板中。所述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的功能同本发明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实施例的所有模块的功能,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可参考图19所示的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其应用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4和空调器1,可穿戴设备4如手环通过蓝牙与空调器1建立通讯连接,可穿戴设备4检测用户体表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并发给空调器1,空调器1中上述控制装置的各模块按照上述功能工作,当然本实施中的空调器的各模块也可以针对图15或图16中的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的连接关系,可穿戴设备4检测用户体表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先发给移动终端设备3,然后移动终端设备3再转发给空调器1,最后空调器1来根据接收到的温度值对设定温度进行修正并控制空调器1的压缩机负载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通过基于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并基于上述检测的温度值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用户的温度值Tb以及后续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并根据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或者进一步结合预设值A和修正值B、修正值C、修正值D及修正值E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最后基于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由于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以及预设值A、修正值B、修正值C、修正值D及修正值E均体现了用户在睡眠期间的冷热感受,因此能够根据用户自身冷热感受来自动调整用户设定的温度值,改善了用户睡眠过程中的舒适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温度值Tb;
检测所述预设时间后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其中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为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
获取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
查找基于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设置的所述温度值Ta的多个预设的温度区间表格,每一温度区间对应具有不同的修正值B;根据所述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和获取的所述温度值Ta确定所述修正值B;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查找睡眠状态信息与温度值Ta的对应关系表格,并根据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C;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C以及修正值B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根据修正后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预设值A为正数值;当空调器运行制热模式时,所述预设值A为负数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时间后睡眠阶段包括连续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中,所述预设值A的绝对值随时间递增;所述第二阶段中,所述预设值A的绝对值保持不变;所述第三阶段中,所述预设值A的绝对值随时间递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以及用户选择的冷热感设置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B。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C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并根据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C步骤具体包括:
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为深睡或者浅睡状态,并判断所述温度值Ta所属的预设区间,根据所属的预设区间和深睡或者浅睡状态信息确定修正值C。
8.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的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相关的修正值D步骤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类型参数,结合所述用户的类型参数以及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10.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的步骤以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类型参数,根据所述用户类型参数和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修正后空调器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具体包括:
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与所述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以及前一次室内环境温度值与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获得空调器压缩机运行频率变化量,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变化量获得压缩机运行频率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运行。
17.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值Tb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进入睡眠后的预设时间内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的温度值Tb;
温度值Ta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预设时间后睡眠阶段各个时间点用户的温度值Ta,其中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为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皮肤温度值或者用户附近的环境温度值;
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
修正值B获取模块,查找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设置的所述温度值Ta的多个预设的温度区间表格,每一温度区间对应具有不同的修正值B;根据所述用户的床相对空调器的位置信息和获取的所述温度值Ta确定所述修正值B;
睡眠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
修正值C确定模块,用于查找睡眠状态信息与温度值Ta的对应关系表格,并根据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信息和温度值Ta确定修正值C;
修正模块,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C以及修正值B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修正后设定温度值控制空调器运行。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位置信息获取模块和修正值B获取模块,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与修正值B以及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睡眠状态获取模块和修正值C确定模块,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C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修正值D获取模块,
所述修正值D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量获取模块和修正值E确定模块,
所述活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所述修正值E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以及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修正值D获取模块,
所述修正值D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节律获取修正值D;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量获取模块和修正值E确定模块,
所述活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所述修正值E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量获取模块和修正值E确定模块,
所述活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所述修正值E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活动量获取模块和修正值E确定模块,
所述活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检测用户进入睡眠以前的活动量;
所述修正值E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活动量大小确定修正值E;
所述修正模块还用于,用于根据所述温度值Tb和温度值Ta的差值与修正值E、修正值D、修正值C、修正值B和预设值A的和值,对空调器的设定温度值进行修正。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根据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与所述修正后的设定温度值的差值,以及前一次室内环境温度值与当前室内环境温度值的差值获得空调器压缩机运行频率变化量,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变化量获得压缩机运行频率值,并根据所述压缩机运行频率控制压缩机运行。
2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7-2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70450.2A CN106440249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PCT/CN2017/091271 WO2018076764A1 (zh) | 2016-10-28 | 2017-06-30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970450.2A CN106440249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40249A CN106440249A (zh) | 2017-02-22 |
CN106440249B true CN106440249B (zh) | 2019-07-19 |
Family
ID=58179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970450.2A Active CN106440249B (zh) | 2016-10-28 | 2016-10-28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402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76764A1 (zh) * | 2016-10-28 | 2018-05-03 |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CN109751742B (zh) * | 2017-11-01 | 2022-03-29 | 开利公司 | 预定空间区域的生物体统计和设备控制 |
CN109140661A (zh) * | 2018-07-27 | 2019-01-0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9506342B (zh) * | 2018-11-30 | 2019-12-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
CN109668266B (zh) * | 2018-12-25 | 2021-01-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气调节设备 |
CN109592362B (zh) | 2019-01-10 | 2020-10-23 | 孔含之 | 一种led灯加工用的传送调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426000B (zh) * | 2019-01-10 | 2021-08-0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1594992A (zh) * | 2019-02-20 | 2020-08-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睡眠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595019A (zh) * | 2019-09-11 | 2019-12-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
CN110848902B (zh) * | 2019-11-13 | 2020-09-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及空调 |
CN111089408B (zh) * | 2019-12-16 | 2021-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自动控温方法及控制系统、空调 |
CN111397150A (zh) * | 2020-03-30 | 2020-07-1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CN111426025A (zh) * | 2020-04-03 | 2020-07-1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室内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520867B (zh) * | 2020-05-15 | 2021-10-1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13883673A (zh) * | 2021-09-13 | 2022-01-04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存储介质 |
CN113883674B (zh) * | 2021-09-13 | 2022-11-15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睡眠曲线修正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076390B (zh) * | 2021-10-09 | 2023-04-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家居环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CN115377539A (zh) * | 2022-04-26 | 2022-11-22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加热方法、装置、用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5545A (zh) * | 2008-07-11 | 2010-01-13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频空调器的频率控制方法 |
CN103245033A (zh) * | 2012-02-10 | 2013-08-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3673194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676843A (zh) * | 2015-03-17 | 2015-06-0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4848473A (zh) * | 2015-04-23 | 2015-08-1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879887A (zh) * | 2015-04-30 | 2015-09-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运行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系统 |
CN104913450A (zh) * | 2015-05-29 | 2015-09-1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913430A (zh) * | 2014-03-11 | 2015-09-16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空调器 |
JP2015190751A (ja) * | 2014-03-31 | 2015-11-0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
CN105352132A (zh) * | 2015-11-30 | 2016-02-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
2016
- 2016-10-28 CN CN201610970450.2A patent/CN1064402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5545A (zh) * | 2008-07-11 | 2010-01-13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变频空调器的频率控制方法 |
CN103245033A (zh) * | 2012-02-10 | 2013-08-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3673194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913430A (zh) * | 2014-03-11 | 2015-09-16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空调器 |
JP2015190751A (ja) * | 2014-03-31 | 2015-11-0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 |
CN104676843A (zh) * | 2015-03-17 | 2015-06-0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4848473A (zh) * | 2015-04-23 | 2015-08-1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4879887A (zh) * | 2015-04-30 | 2015-09-0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运行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系统 |
CN104913450A (zh) * | 2015-05-29 | 2015-09-1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5352132A (zh) * | 2015-11-30 | 2016-02-2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40249A (zh) | 2017-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40249B (zh)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6524407B (zh)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6123206B (zh) | 一种调整环境热度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6524406B (zh)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9579232A (zh) | 提高空调睡眠模式舒适性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109140673A (zh) | 一种基于人体热调节能力的跟踪式中央空调系统 | |
CN109855253B (zh)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1706142A (zh) | 基于人体活动量检测的温度调节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 | |
CN109442692B (zh) | 一种基于智能手环的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 |
CN106440240A (zh) | 室内空气的优化方法、优化装置、空调器和可穿戴设备 | |
CN110207338A (zh) |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
CN106765970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JP4034539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6861366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01589371U (zh) | 基于人体活动量检测的温度调节装置及其系统 | |
CN207881116U (zh) | 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空调系统变风量末端控制系统 | |
CN106642550A (zh) |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 | |
CN112969893A (zh) | 空气调节装置的控制系统 | |
CN110186166A (zh) | 空调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 |
CN108489032A (zh) |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8253594A (zh) | 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空调系统变风量末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8591103A (zh) | 风扇风速控制方法系统和风扇 | |
JP6917552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7860076B (zh) |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用户动态调温中央空调系统及方法 | |
WO2018076764A1 (zh) | 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