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37793A -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437793A CN106437793A CN201611164923.6A CN201611164923A CN106437793A CN 106437793 A CN106437793 A CN 106437793A CN 201611164923 A CN201611164923 A CN 201611164923A CN 106437793 A CN106437793 A CN 1064377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nnel
- inverted arch
- energy
- heat
- heat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5439 thermosphe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746 freeze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2961 Apl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372132 Hydromet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PWCQTSIFSA-N Tritiated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3H]O[3H] XLYOFNOQVPJJNP-PWCQTSIF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28 anti-freez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5 cold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2 phase chan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1/00—Lining tunnels, galleries or other underground cavities, e.g.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Linings therefor; Making such linings in situ, e.g. by assembling
- E21D11/38—Waterproofing; Heat insulating; Soundproofing; Electric insu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加热段,隧道加热段包括供热管路,供热管路铺设与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内,供热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连接,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防冻加热系统还包括隧道换热段,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仰拱和路面,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在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均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本发明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围岩领域,尤其是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适用于地下水不发育和欠发育地区的隧道衬砌背后和仰拱下部围岩地温能提取,并对隧道的路面和衬砌进行加热。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寒区隧道的数量与日俱增,但寒区隧道中的冻害问题日益突出,部分新建隧道投入使用后不久,便大规模发生了冻害,严重影响了隧道交通安全。对已运营的寒区公路隧道进行调查发现,寒区隧道中有80%以上都存在冻害现象,其中约60%发生渗漏水等轻微冻害现象,约24%出现衬砌混凝土剥落、开裂、滑塌、沉陷等严重冻害问题。目前寒区隧道采用常规的防冻保温措施不能长期地解决寒区隧道的冻胀和结冰等病害问题,而采用电加热方法的主动供暖措施有能耗大、运营成本高等缺点的现状,急需开发节能环保的新型防冻加热系统。
在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温度随深度呈递增趋势,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升高约3-5℃,地下1000米处的地温约为40-50℃,埋深数百米的山岭隧道围岩内储存着巨大的地温能。可以利用隧道围岩内的地温能给位于洞口端的隧道衬砌和路面进行加热,既能解决寒区隧道冻害,还节能环保,实现寒区隧道供热“自给自足”。
位于隧道衬砌背后围岩内的地温能可以通过直接汇集隧道围岩内地热水的方式来提取,也可以在隧道二衬与初衬之间埋设热交换管,通过管内的传热循环介质与围岩之间的温差提取隧道围岩地温能。但地热水收集技术仅适用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在地下水量小或无地下水的地区则无法应用。仰拱下部围岩内也存储着巨大的地温能,由于所处位置的差异,位于仰拱下部围岩内的地温能则很难通过汇集地热水获得,可以通过在仰拱上部铺设热交换管路的方式提取地热能,利用管内的传热循环介质与围岩之间的温差提取隧道围岩地热能。利用热交换管提取隧道围岩内的地温能虽然不受地下水发育状况限制,但铺设热交换管增加了建造成本,并且热交换管属于线状热源,其换热效率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隧道围岩地热水汇集技术无法应用于地下水欠发育和不发育地区,并且还无法提取仰拱下部围岩内的地温能;铺设热交换管技术虽不受地下水发育状况限制,但热交换管属于线状热源,其换热能力有限,且铺设热交换管路会增加工程建造成本等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加热段,所述隧道加热段包括供热管路,所述供热管路铺设与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内,所述供热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所述防冻加热系统还包括隧道换热段,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仰拱和路面,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在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均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层上方设置换热防水层。
再进一步,所述换热防水层与所述回填层的底面相接。
更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层内设置止水隔断,所述止水隔断将所述热交换层进行分区,每个分区分别与各自的供水管和回收管连通形成封闭循环子系统。
优选的,所述止水隔断的一端设有缺口,带有缺口的止水隔断相邻的分区相互贯通。
再进一步,相邻止水隔断的缺口错位布置。通过增设缺口数量可以获得任意长度的热交换器。
所述热交换层内填充透水材料,可以形成透水层。
所述回填层为轻量土保温回填层。
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二衬,所述隧道二衬内壁设置保温板,所述隧道加热段包括衬砌加热段,所述衬砌加热段为在隧道二衬和保温板之间铺设的供热管路
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还包括路面,所述路面位于回填层的上方,所述隧道加热段还包括路面加热段,所述路面加热段为在路面和回填层之间铺设的供热管路。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鉴于现有的铺设热交换管技术属于线状热源,其换热能力有限,且铺设热交换管路会增加工程建造成本。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地温能提取技术。该技术在仰拱上部设置热交换层,热交换层内填充了透水材料,热交换层分别与供水管和回水管密封连接,形成封闭的循环换热系统,通过热交换层内的循环流体提取隧道围岩内的地温能,经地源热泵设备对提取的地温能进行提升,通过供热管路对隧道衬砌和路面进行加热。
所述热交换层的每个分区中,位于两边的止水隔断通长布置,而位于中间的隔断一段设置缺口,带有缺口的止水隔断相邻的分区相互贯通;止水隔断的缺口设置为交错布置,增设缺口数量可以获得任意长度的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本发明利用隧道围岩内的地温能实现隧道洞口段衬砌和路面加热,与传统电加热相比,该技术绿色节能环保,大大降低了隧道运营维护成本;
(2)层埋式换热器利用热交换层内循环流动的传热介质提取隧道围岩内的地温能,解决了传统的收集地热水的被动提取技术只能应用于地下水丰富的隧道,对于欠发育和无地下水的隧道则不适用的难题;
(3)层埋设式换热器和供热层均属于面状热源,而传统的管埋式换热器和供热管属于线状热源,所以,本发明的层埋式换热器换热效率更高,供热层的加热效果更好;
(4)层埋式换热器与隧道结构形成一体化,施工工艺简单,无需铺设热交换管路,节约了大量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组成图。
图2为换热段横断面图。
图3为热交换层平面展开图。
图4为加热段横断面图。
图5为供热层平面展开图。
图中,1为隧道二衬;2为仰拱;3为热交换层;4为换热防水层;5为轻量土回填层;6为路面;7为第一供水管;8为第一回水管;9为连接管;10为第一入水口;11为第一回水口;12为止水隔断;13为换热段;14为加热段;15为水管沟;16为供热管;17为保温板;18为第二供水管;19为第二回水管;20为第二入水口;21为第二回水口;22为热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5,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加热段14,所述隧道加热段14包括供热管路16,所述供热管路铺设与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内,所述供热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18和第二回水管19连接,所述第二供水管18和第二回水管19与热泵22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所述防冻加热系统还包括隧道换热段13,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仰拱2和路面6,路面6下方为回填层5,所述回填层5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所述隧道换热段13对应的隧道中,在所述隧道仰拱2和回填层5之间设置热交换层3,所述热交换层3的第一入水口10与第一供水管7连通,所述热交换层3的第一出水口11与第一回水管8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7和第一回水管8均与热泵22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
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中,隧道初衬16和隧道二衬1之间、路面26和回填层5之间均设置供热层17,路面上方、下方的供热层17之间连通,所述供热层17的第二入水口23与第二供水管18连通,所述供热层17的第二回水口24与第二回水管19连通,所述第二供水管18和第二回收管19与热泵25后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
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层3上方设置换热防水层4。
再进一步,所述换热防水层4与所述回填层5的底面相接。
更进一步,所述热交换层3内设置止水隔断12,所述止水隔断12将所述热交换层3进行分区,每个分区分别与各自的供水管和回收管连通形成封闭循环子系统。
优选的,所述止水隔断12的一端设有缺口,带有缺口的止水隔断相邻的分区相互贯通。
再进一步,相邻止水隔断12的缺口错位布置。通过增设缺口数量可以获得任意长度的热交换器。
所述热交换层3内填充透水材料,可以形成透水层。
所述回填层5为轻量土保温回填层。
所述隧道二衬1的混凝土结构内掺加用于限制高地温围岩与洞内空气之间传热的相变材料。
所述隧道二衬1的内壁设置保温板6。
所述路面的两端设有水管沟15,所述第一供水管7和第一回水管8位于所述水管沟15内。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之间、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之前均通过连接管9连通。
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二衬1,所述隧道二衬1内壁设置保温板17,所述隧道加热段包括衬砌加热段,所述衬砌加热段为在隧道二衬1和保温板17之间铺设的供热管路
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还包括路面6,所述路面6位于回填层5的上方,所述隧道加热段还包括路面加热段,所述路面加热段为在路面6和回填层5之间铺设的供热管路。
本实施例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该系统由隧道围岩地温能换热段、热泵和隧道加热段组成。换热段由仰拱、回填层和路面组成,在仰拱上部设置热交换层。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封闭的取热循环管路。
隧道加热段由衬砌加热段和路面加热段组成,衬砌加热段包括隧道二衬和保温板,在隧道二衬和保温板之间铺设供热管路;路面加热段包括路面和回填层,在路面和回填层之间铺设供热管路。供热管路的第二入水口与第二供水管连接,供热管路的第二出水口与第二回水管连通,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封闭的供热循环管路。
路面下方的热交换层设置换热防水层,换热防水层位于热交换层与回填层之间;
热交换层内设置止水隔断,利用止水隔断对热交换层进行分区;每个分区中,位于两边的止水隔断通长布置,而位于中间的隔断一端设置缺口,带有缺口的止水隔断相邻的分区相互贯通;止水隔断的缺口要交错布置,增设缺口数量可以获得任意长度的热交换器。
本实施例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的施工过程为:
①在隧道换热段的仰拱上部安装止水隔断,浇注透水材料,施做热交换层;在热交换层上部施做换热防水层,在路面与防水层之间填充轻量土;
②安装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热交换层进行密封连接;
③整平轻量土回填层,铺设供热管路,并施做路面层;
④在二衬内表面铺设供热管路,并安装保温板;
⑤安装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供热管路进行密封连接;
⑥将隧道换热段的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密封循环管路;将隧道加热段的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密封循环管路。
Claims (10)
1.一种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加热段,所述隧道加热段包括供热管路,所述供热管路铺设与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内,所述供热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连接,所述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加热系统还包括隧道换热段,所述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仰拱和路面,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在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设置热交换层,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第一出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均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层上方设置换热防水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防水层与所述回填层的底面相接。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层内设置止水隔断,所述止水隔断将所述热交换层进行分区,每个分区分别与各自的供水管和回收管连通形成封闭循环子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隔断的一端设有缺口,带有缺口的止水隔断相邻的分区相互贯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止水隔断的缺口错位布置。
7.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层内填充透水材料。
8.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层为轻量土保温回填层。
9.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二衬,所述隧道二衬内壁设置保温板,所述隧道加热段包括衬砌加热段,所述衬砌加热段为在隧道二衬和保温板之间铺设的供热管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还包括路面,所述路面位于回填层的上方,所述隧道加热段还包括路面加热段,所述路面加热段为在路面和回填层之间铺设的供热管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64923.6A CN106437793A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64923.6A CN106437793A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437793A true CN106437793A (zh) | 2017-02-22 |
Family
ID=58217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64923.6A Pending CN106437793A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43779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2672A (zh) * | 2021-07-22 | 2021-10-08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寒区隧道防冻保温层及基于该保温层的保温体系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337693A1 (de) * | 2003-05-24 | 2004-12-09 | Bernhard Schrott | Geothermische Energiegewinnung in Straßen-und Eisenbahntunnel |
JP2007107288A (ja) * | 2005-10-14 | 2007-04-26 | Mitsubishi Materials Na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rp | トンネル熱交換用パネル及びトンネル熱利用熱交換システム |
KR100801714B1 (ko) * | 2006-09-25 | 2008-02-11 | 조용성 | 히트파이프를 이용한 터널 외부 노면의 결빙 방지 시스템 |
CN101614129A (zh) * | 2009-08-10 | 2009-12-30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
CN101672188A (zh) * | 2009-09-23 | 2010-03-17 | 同济大学 | 隧道洞口段衬砌加热系统 |
CN102953738A (zh) * | 2012-11-08 | 2013-03-06 | 福州大学 | 高寒地区隧道衬砌的自动防冻保温方法及其系统 |
CN103437799A (zh) * | 2013-08-16 | 2013-12-11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隧道防冻除湿系统 |
CN103708006A (zh) * | 2014-01-17 | 2014-04-09 | 黄国良 | 一种方便输油泵工作的收油装置 |
CN204920992U (zh) * | 2015-09-16 | 2015-12-30 | 长安大学 | 一种寒区隧道定型相变材料保温防冻结构 |
CN206554954U (zh) * | 2016-12-16 | 2017-10-13 | 绍兴文理学院 |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2016
- 2016-12-16 CN CN201611164923.6A patent/CN10643779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337693A1 (de) * | 2003-05-24 | 2004-12-09 | Bernhard Schrott | Geothermische Energiegewinnung in Straßen-und Eisenbahntunnel |
JP2007107288A (ja) * | 2005-10-14 | 2007-04-26 | Mitsubishi Materials Na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rp | トンネル熱交換用パネル及びトンネル熱利用熱交換システム |
KR100801714B1 (ko) * | 2006-09-25 | 2008-02-11 | 조용성 | 히트파이프를 이용한 터널 외부 노면의 결빙 방지 시스템 |
CN101614129A (zh) * | 2009-08-10 | 2009-12-30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
CN101672188A (zh) * | 2009-09-23 | 2010-03-17 | 同济大学 | 隧道洞口段衬砌加热系统 |
CN102953738A (zh) * | 2012-11-08 | 2013-03-06 | 福州大学 | 高寒地区隧道衬砌的自动防冻保温方法及其系统 |
CN103437799A (zh) * | 2013-08-16 | 2013-12-11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隧道防冻除湿系统 |
CN103437799B (zh) * | 2013-08-16 | 2016-05-18 | 浙江海洋学院 | 一种隧道防冻除湿系统 |
CN103708006A (zh) * | 2014-01-17 | 2014-04-09 | 黄国良 | 一种方便输油泵工作的收油装置 |
CN204920992U (zh) * | 2015-09-16 | 2015-12-30 | 长安大学 | 一种寒区隧道定型相变材料保温防冻结构 |
CN206554954U (zh) * | 2016-12-16 | 2017-10-13 | 绍兴文理学院 |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82672A (zh) * | 2021-07-22 | 2021-10-08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寒区隧道防冻保温层及基于该保温层的保温体系 |
CN113482672B (zh) * | 2021-07-22 | 2024-03-12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寒区隧道防冻保温层及基于该保温层的保温体系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95103A (zh) | 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101672188B (zh) | 隧道洞口段衬砌加热系统 | |
CN101672189B (zh) | 隧道保温水沟地源热泵型加热系统 | |
CN106437792A (zh)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
CN206529673U (zh) | 能源隧道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101182711A (zh) | 浅层地热能转换锚杆 | |
CN103088741A (zh) | 基于能源桩的公路桥梁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及运行方式 | |
CN110373970A (zh) | 一种高架路面地热融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319622B (zh) | 高导热地温能热交换隧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6360714U (zh) | 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106437791A (zh) | 能源隧道衬砌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
CN106498827A (zh) | 能源隧道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
CN103422424A (zh) | 桥隧相连段桥梁防冰冻系统 | |
CN206554954U (zh) |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106522999A (zh) | 能源隧道衬砌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
CN206554955U (zh) | 能源隧道衬砌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206545514U (zh)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103088740A (zh) | 寒区隧道路面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蓄热加热系统 | |
CN206554953U (zh) | 能源隧道衬砌层埋式地温能防冻加热装置 | |
CN106437793A (zh) | 能源隧道仰拱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 | |
CN206397518U (zh) | 能源隧道衬砌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
CN106500376B (zh) | 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
CN206420175U (zh) | 能源隧道仰拱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
CN206420176U (zh) | 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装置 | |
CN207081229U (zh) | 一种中浅层热源供热系统沙土层保温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